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梳理学生之前的知识和经验,设计逐步升级的问题,搭起学生的学习框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它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规律,使学习更加高效。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理解和掌握,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从三个方面阐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梳理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情况,梳理学生数学学习中所涉及的重点难点。
然后,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储备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问题答案的推导,从而搭建起学生的学习框架。
例如,在初中代数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小到大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由初级到高级的代数运算,即从简单的算式逐渐提高到复杂的代数方程式解答,逐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逐步升级的问题设计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数学推导和计算,并引导学生通过与同学交流、探讨,互相启迪,不断提高自我。
总之,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实现学生全面展示自我。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将冷冷的代数公式和几何定理变得生动易懂。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教育的需求。
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
因此,寻求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为辅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建构知识体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首先将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实施步骤等。
然后,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接着,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以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建议和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模式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核心理念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
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㊀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22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 支架式 教学模式的应用Һ李雨潇㊀(甘肃省兰州市六十六中学,甘肃㊀兰州㊀730030)㊀㊀ʌ摘要ɔ近些年来,受到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较大影响,很多新型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当中得到了普遍运用.特别是伴随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逐渐深入,各界对于教育教学的整体关注度有了明显提高.现阶段,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 支架式 教学模式得到普遍运用.为有效突出初中生具有的主体性,发挥出支架作用,教师需要对 支架式 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展开积极探究,这样才可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基于此,本文在对 支架式 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意义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 支架式 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ʌ关键词ɔ初中数学; 支架式 教学;应用策略ʌ基金项目ɔ本论文是2020年度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支架式教学研究 课题.编号LZ[2020]GH240.一㊁引㊀言支架式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一直围绕着学生实施教学活动.在此期间,数学教师需要发挥出自身具有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出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使学生在一定框架之下对问题进行发现㊁分析以及解决,进而对知识的精髓进行掌握,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以及领悟.但是,开展 支架式 课堂教学并非简单的事,教师需要一直走在学生前面,并且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对 支架式 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探究意义重大.二㊁ 支架式 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支架式 教学模式属于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对这种教学模式加以运用,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课堂之上,教师可把教学内容作为依据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以及讨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理解以及扎实掌握,充分发挥出 支架式 教学模式具有的作用,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二)转变原有教学方式,建立学生合作关系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对 支架式 教学模式加以运用,可以转变原有教学方式,建立学生合作关系.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围绕着重点内容以及难点内容对相应的问题情境进行创设,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其探究精神.在此期间,数学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促使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合作学习,进而得到问题答案.如此一来, 支架式 教学模式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以及掌握,还可以帮助其在组内讨论期间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进而为其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在能力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对 支架式 教学模式加以运用,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为其提供一些 支架式 帮助,帮助其快速排除学习障碍,顺利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师开展 支架式 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需求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在问题优化以及分析当中强化学生成就感,有效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实施 支架式 课堂教学包含两个重要阶段,即独立分析以及合作学习.实际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其置身于教师创设的具体情境当中,学会对数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分析,并且逐渐过渡到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除了能够锻炼其思维能力,还能对其内在潜能加以有效开发,进而促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三㊁ 支架式 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建立认知支架,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数学教师对 支架式 教学模式加以运用期间,认知支架起到重要作用,其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间的契合点,促使学生在以往知识引导之下,有效投入新知学习当中,建立完整健全的知识体系.因为数学知识有着较强的理论性㊁抽象性以及逻辑性,学生在学习期间会对一些概念以及抽象知识产生一些模糊记忆,继而陷入学习困境之中.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初中生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为其建立相应的认知支架,有效提升初中生问题分析以及解决能力[1].例如,教师开展 全等三角形 教学,因为多数初中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期间,极易.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22产生思想偏差,从而在解答一些证明题时出现一些错误.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理解,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把一些基础问题作为出发点,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当中的全部内角都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因为初中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非常少,在教师提问之时,学生会不假思考地给出答案,但学生的答案通常缺少全面考虑.此时,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回答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且大胆地进行猜想,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当中对全等三角形实际含义加以理解,帮助其构建认知支架,对本节当中的重点内容加以了解.在学生讨论以及动手实践期间,数学教师需要深入学中生当中,对其思想动态加以了解,进而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把学生的实际情况当作依据,对原有教学计划加以调整.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需要通过最近发展区来创设初中生的认知失衡,促使初中生思维陷入失衡状态当中.这样能够让他们时刻集中精力,不敢懈怠,有效集中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以及探究,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二)营造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数学知识源自现实生活,同时还在实际生活当中有着重要应用,其和生活存在紧密关联.教学期间,数学教师能够发现,不少典型例题都是生活现象的二次创造.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对一些有利的课堂教学资源加以把握,给学生营造课堂学习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以及探究当中.课堂之上,数学教师为学生营造和教学内容存在关联的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例如,开展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带领学生玩 生肖大转盘 这个游戏.数学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对 糖画 这个民间艺术加以了解,对糖画具体制作过程进行观看,之后让两名学生先后转动转盘,观察他们各自转了多少次指针才使指针指向龙这个生肖.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按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可以分成哪几类?其实,概率与现实生活存在紧密联系,教学期间,数学教师由生肖转盘入手,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当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数学教师对问题情境加以创设时,需要保证问题情境与学生实际认知情况相符合,确保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对问题加以解决.而且,问题还需要具备直观性,当学生进行初步分析以后,可以了解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思路,从而促进教学效率有效提升[2].(三)培养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知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当中,提问属于重要环节,可以对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在以往教学当中,多数教师都采取一问一答以及自问自答这些提问模式,致使学生思维存在较大局限性,难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而对 支架式 教学模式加以运用,数学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与空间,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开展 不等式 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行分辨等式与不等式,之后让学生对不等式具体变化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以后,可以对不等式这个概念有清晰的了解.最后,教师可对学生所得答案加以整理汇总,促使学生对不等式有关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同时有效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期间,数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且大胆进行想象,进而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一能力加以培养期间,数学教师需要建立完整健全的知识框架,着重讲解基础知识,并且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思考以及探究空间[3,4].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期间,可能遇到很多问题,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之时,数学教师需要耐心解答,促使学生对问题本质加以了解,进而获得相应的解题思路,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四㊁结束语综上可知, 支架式 教学模式属于一种新型方法,如今已经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得到普遍运用.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对 支架式 教学模式加以运用,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转变原有教学方式,建立学生合作关系,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为此,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支架,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营造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知识自主探究,并且做好评价工作,促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以及探究,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ʌ参考文献ɔ[1]吴卫卫.例谈 支架式 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9(9):55.[2]马斌.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二次函数教学为例[J].读书文摘,2019(13):145.[3]肖月季. 支架式 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 一次函数 概念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17):21-22.[4]姜海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 支架式 教学模式的应用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逐渐得到了革新。
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淘汰,开始出现一些更具有启发性、互动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其中“支架式”教学模式被广泛使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其应用以及优点如下:什么是“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方式,它促进了学生实践性的探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教学时提供问题和探究方向的支架,而学生则是在这个支架上进行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对自己的思维和知识进行修正和完善,这样不断前进和进步。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支架式”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主动去探寻及发现问题的教学形式。
学生参与到这种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过程去解决问题,不断使用已有概念去探讨未知的问题,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2. 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要自主探究问题,需要不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具体问题,深层次思考问题的本质,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带来更具有启发性的学习体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方面,更加注重启发性体验的创造,使学生在教学中愉快地学习,进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自我探究的激情滋生,培养出自主创新能力。
4.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支架式”教学模式以小组讨论为主要方式,倡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不仅能够充分掌握知识,也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5.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让许多学生感到沉闷乏味,难以引起兴趣。
而“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不再感到枯燥。
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问题,然后设定几个步骤或提供一些基本概念作为“支架”,由学生在这个支架上不断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摘要: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人类也在相对的变化。
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为了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步伐,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和简单的教学模式。
把“支架试”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课题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清晰建立学习支架,充分调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更好的自主学习。
本文是对初中数学“支架试”教学应用的探讨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支架试”;应用引言:“支架试”教学含义是指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前提下,以学生为核心主体,进而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教学。
学生在这些支架中不断的向上攀爬,并发现问题,在问题中不断的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更好掌握,有利于在学习成长道路更好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支架式”教学1、在“支架式”教学中构建情境化教学支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构建情境化教学支架是关键。
联系生活实际,在解决一些比较抽象思维时,可以利用生活的某种事物,把抽象思维简单化,进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概率和统计》这节内容时。
为了能达到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节知识的目的,在课堂上可以设定一个情境支架。
例如:被我们所熟知的小球问题“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黄、绿、蓝3中形状大小相同而颜色不同的小球,已知黄球有5个,要求一次只能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球,拿到绿球的概率是3/5,求拿到蓝球的概率是多少?对于在解决类似问题的时候,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教师首先找到一个不透明盒子,把盒子上面开一个能把手伸进大小的口子,然后把准备好的黄色,绿色、蓝色的小球放进去,学生从盒子中每摸到一个小球的颜色都要做一个相应的标记,标记后再把小球放进盒子中,最后统计并计算最后的概率。
通过这种“支架式”教学,不仅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大大的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知识的更好掌握和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和练习为主要形式,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采用更适合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意义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最重要的是,研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探讨和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研究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重大,对于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理念是教师在不断引导下,以适当的问题和任务为学生提供认知支架,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支架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者。
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架和引导,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支架式教学模式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状态进行指导和辅助。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解惑和引导,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支架式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学生适应支架式教学法的能力不足的问题与对策
支架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然而,一些学生由于长期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适应不足。
对策: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渐适应支架式教学法。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 略。
THANKS
感谢观看
合作学习
支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学习,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和合 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 能力。
支架式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搭脚手架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包括学习资 源、问题情境、学习指导等。
01
02
进入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帮助学 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 计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支架式数学教 学方案;如何将支架式教学法与其他 教学方法相结合,以获得更好的教学 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
进一步深入研究支架式教学法在中学 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更加细致地 探讨该方法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和 效果评估等方面,以期为中学数学教 学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同时,应该注重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验 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业和试卷的分析
通过对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常见 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
找出问题所在并改进。
学生错误的纠正
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典 型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避免
再次犯错。
学习方法的指导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方法和过 程,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
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题材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
题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课题探究法:教师可以选取数学中的一个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通过绘制图形、测量角
度等方式,发现并总结几何图形的特点和规律。
3. 游戏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游戏和趣味竞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可以利用数学卡片、数学棋盘等教具,设计
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和应用数学知识。
4. 实验教学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产
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
验证勾股定理,通过测量和计算的方式,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
在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特点,合理设计
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
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参与思考、合作探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构建与应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构建与应用摘要:在当今数学教育的背景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兴起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
传统的数学教育方法强调知识传授,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层次理解。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探讨如何有效地构建支架,以及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通过这一研究,希望为改进数学教育提供新的见解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就。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初中数学;构建与应用引言: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化支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文中探讨了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学习支架的概念和认知发展理论的应用。
详细讨论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并回顾了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学习任务的分解与递进、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与探究等。
这些应用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见解,有助于改进初中数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关键步骤,旨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与技能。
首先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至关重要,这些教材应当与课程标准相一致,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和技术工具来增强教学效果。
其次在课堂中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使他们能够自信地提出问题和分享想法。
此外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成功的支架式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逐渐改变他们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1.学习任务的分解与递进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学习任务的分解与递进是确保学生理解复杂概念的关键步骤之一。
以初中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为例,这个概念常常被学生视为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之一。
然而通过支架式教学方法,可以将这个复杂的主题分解成更易于理解的部分,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正数和负数的深刻认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其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了教师们和学生们的欢迎和青睐。
那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究竟是如何应用的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支架式”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供学习的支架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来具体探讨一下“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来看教学目标。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接着,教学方法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同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中合作讨论问题,相互交流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来看教学效果。
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们将会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学生们也将培养起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尝试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来进行数学教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更是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
这种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者数学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建立学生的数学思维框架支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数学思维框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尚未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法,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3.创设合作学习氛围支架式教学模式也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合作学习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4.个性化辅导支架式教学模式还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教学创新 Teachinginnovation116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文/李红莉摘要:通过构建数学知识的框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明晰整个数学知识的结构,不断补充与发展旧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获取。
所以,“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构建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初中数学中的难题,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初中数学;支架教学模式;应用策略1 支架式教学概述支架式教学是由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
所谓的支架教学是指以意义建构为过程的自主学习模式。
在对支架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维果茨基指出,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以学生最近的发展区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任务,结合教学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在自主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点评,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不断地提升学习水平。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由于初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还处于初步阶段,引起科学的学习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支架式”学习模式能够通过对数学知识框架的巧妙搭建,构造显著的学习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师开展初中数学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同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支架式”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旁观者进行学生探索道路上的引导,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学生学习的空间大大增加,不断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效果。
因此,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数学框架中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运用问题设置的形式,引起学生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众所周知,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的,需要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数学现象把握数学本质,灵活运用所建构的数学模型解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实现对数学的进一步理解,获得数学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的继续发展。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黄挺章来源:《家长·下》2022年第12期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明显提升,并且知识系统性更强,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支架式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身和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然后在理论讲解和习题解答过程中为学生带来全新体验。
基于此,本文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含义入手,讨论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阐述在初中数学课堂运用支架式教学的步骤,最后提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含义20世纪70年代,布鲁纳结合个体在人际互动中的构建意义把支架理论用于教学中,其认为学生接触全新知识点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才能加强理解,进而逐渐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技能,也将更加独立,并能完成剩余的任务。
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支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具有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
整体来看,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或者理解新技能而搭建的概念框架,其中包括了概念、情境、图表、问题等要素,能让学习者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并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
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向学生提供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框架,然后由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图表支架,之后转换成其他数学符号。
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任务、学生认知特征构建相关知识情境,由此逐渐提升学习能力。
设计支架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情境化原则、以问题为中心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引领学生逐渐进步。
二、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其一,有利于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应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之前,教师要明确学生的数学基础以及发展水平,由此结合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想法,进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
“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
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在课堂的预设中,建立支架式教学已成为众多老师探索的课题。
初中数学支架式教学教学模式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要通过教师的“主导性”来发挥作用。
教师在仔细研究教辅材料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支架,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对话、问题或探究来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性;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来整合学生的知识结构;针对学习效果的反思评价来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顺畅地完成知识在学生之间的穿梭,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一、围绕教学中心,设置科学支架支架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图表支架、范例支架、工具支架和问题支架。
然而支架的建立又不是随意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课堂的教学内容来寻找切入点。
我们要明确探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这种知识最好的途径、每个学生基础的差异,这些条件都是设置支架的依据,也是增强课堂效果的关键。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我们就可以创建工具支架:让学生通过放大镜来观察三角形,观察三角形在放大镜下有什么变化,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组织学生讨论探究这两个三角形的边和角都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分析很快得出角相同而边成比例的结果,顺利地进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知识的迁移,还可借此进入对相似多边形的学习。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很快能找出相似之间的关键点:各边成比例。
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形象具体、理解深刻,还能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到知识间的灵活穿插。
二、构建支架课堂,清晰课堂结构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学模式的有效与否与课堂的实际教学是紧密相连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条理清晰而又机智灵活,以增强支架式教学的实效性。
1.创建课堂情境,引入求知状态学生的认知首要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教师应尝试按照:搭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步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有益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情境;探索;协作;评价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具体形式之一,其核心理论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按照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搭支架——围绕当前教学主题,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支架一般可分为: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工具支架、图表支架。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备好教材、选好支架,更要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库中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然后找好最佳切入点。
教师需要了解:进行的探究学习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目前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够达到什么水平?还缺少哪些;学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掌握那些知识;不同基础的学生可能存在的差异是什么?比如:在教“相似图形”先创设情境,度量放大镜中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你有何发现?通过活动引入相似三角形。
对相似三
角形概念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放大镜中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形状相同,它们是相似的;第二层次:实际度量放大镜中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对应的角和边,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入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概念;第三层次:类比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引入相似多边形的概念。
二、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我在执教“方差”一课时,我先给出问题:甲、乙、丙三人进行射击比赛,甲、乙各打五发,丙打九发,成绩如下(单位:环)
甲:3,4,5,6,7。
乙:1,2,5,8,9。
丙:1,2,3,4,5,6,7,8,9。
1.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人的平均环数;
2.能否认为他们射击成绩同样稳定,为什么?
对于第1问,答案很一致,甲、乙、丙三人的平均环数都是5环;对于第2问,分歧就大了,有的认为甲,有的认为丙,也有的认为他们三人一样稳定。
大家争得不亦乐乎,我不失时机地说:要正确解答此问,需要掌握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方差。
教师以学生
熟悉的学习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而非脱离生活独自存在的。
三、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
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进行排列。
探索开始时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自主探索提供舞台;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并适时提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细心呵护学生的“猜想”。
不要蓄意充当评判角色,去评判学生的猜想是否合理,而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去证实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更不要强求学生的猜想与我们教师预先的设想相吻合。
如:在学完“全等三角形”后,我出了这样两个命题:1.两个三角形具有相同的面积,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两个三角形具有相同的面积且具有相同的周长,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对于命题1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对于命题2许多同学在1的基础上猜想,有的认为全等,有的认为不全等。
此时,我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在鼓励学生大胆“探究”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猜想”后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谈谈探究活动后的感受和收获,并让学生对探究活动过程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进行归纳总结。
四、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
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教学中,对于相关的教学难点,我们可以采用协作学习,要求学习小组对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协作、讨论中撞出思维的火花,生成知识,升华为理论。
如:在教“不等式的性质”一课,我首先给出符合“不等式的性质”的几个不等式,分小组对几个不等式进行研究,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然会得出: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从而维护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达到了“不教而会”,水到渠成之效。
五、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比如:我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试卷讲评课,将效果评价贯穿于整个试卷讲评之中。
让学生对试卷进行点评,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改进,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进行反思,以小组形式结合本组错误较多的相关知识命制一套试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评价机制,不断强化学习行为,提高教学效率,进行高效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