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教案设计:3.1醇酚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3.1《醇、酚(1)》教案

人教版选修5 化学:3.1 醇 酚 教案

《认识苯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授的是选修五《醇酚》中的酚的内容,主要是苯酚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从教材编排上看,是在烃和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哪些试剂反应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苯酚的由来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然后回顾科学家研究苯酚的历程,时刻注意酚与醇性质的不同,体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本质属性。
通过模拟科学家研究苯酚的过程探究苯酚的化学性质。
本节课在整个有机化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以后的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理清了学生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知识水平上,通过烃的学习,已掌握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乙醇的学习,对乙醇中羟基官能团的性质也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在能力水平上,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明白了研究有机物的方法,掌握了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因此,学生在学习苯酚时,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上已具有适当的铺垫,但对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和羟基对苯环的影响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对进行指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检验,并了解其用途;(2)通过模拟科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流程,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3)通过与乙醇、甲苯、苯的对比,了解吸电子基团和供电子基团的互相影响。
2、过程方法(1)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大胆推测能力和类比学习的思想;3、情感态度(1)通过化学史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2)通过学生写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酚羟基的弱酸性、苯酚的邻对位取代反应。
2、教学难点:酚羟基与苯环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五、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建模推导、启发引导2、学法指导:观察思考、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联想类比六、教学手段实验用品、粉笔、黑板、多媒体七、课型和课时新授课一课时八、教学过程引入:一、苯酚的由来教师讲解: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投影科学家图片),他们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被称为外科消毒之父的英国医生李斯特是影响世界100人之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教学设计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 醇 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流程图教学环节 活动内容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三、导学案: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苯酚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理解醇和酚的结构差异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3.了解苯酚的用途。
【自主预习】一、苯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概念: _____与_________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官能团是_______分子式__________酚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最简单的酚有_____气味的_____色____体,露置空气中因(苯(苯酚)小部分发生______反应而呈_______色。
物理性质熔点43℃室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____,温度高于65℃时与水____________思考:1.和互为同系物吗?2.写出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二、苯酚的化学性质酸性取代反应苯酚显色反应:苯酚与FeCl3溶液作用显 ____ 色在空气中久置会被氧化而呈 ____ 色氧化反应可以燃烧加成反应二、苯酚的用途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酚醛树脂、燃料、医药、农药等。
【预习检测】1.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NaOH溶液浓溴水2.分子式为C 7H 8O 的芳香族化合物中,与FeCl 3溶液混合后显紫色和不显紫色的物质分别有( )A .2种和1种B .2种和3种C .3种和2种D .3种和1种 3.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它的结构简式是,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以跟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 .可以跟Na 2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C .可以跟NaOH 溶液反应D .可以跟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苯酚的溶解性及酸性【思考交流】1.如何洗去沾在皮肤表面的苯酚?2.已知酸性:碳酸〉苯酚〉HCO 3--,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气体时,能否生成苯酚和Na 2CO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选修5 化学:3.1 醇 教案

第一课时醇
科目:化学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
课时: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研究的是醇类的性质,学生已经在必修2中学过乙醇的性质,选修5中学过官能团的分类,醇类是继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学习后的另一类有机物。醇类的代表物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学生非常熟悉,由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本节课既与前面有机物间存在相互的转化关系,也是学生掌握“类别”概念的关键,同时为以后有机合成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有机化学中的乙醇,对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视频、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写”“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训练】
检查同学们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为下一堂课做铺垫。
奖励本节课表现优异的学生和小组一个家庭实验。
【课堂总结】醇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该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醇的氧化反应的理解,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
第一课时醇
九.教学反思
【实验】乙醇消去反应的实验
【探究一】请同学们针对该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展示】第三组
【点评】第五组
乙醇消去反应的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让学生去讨论在实验中的注意问题并进行解释。
【过渡】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和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那是不是所有的醇都具有和乙醇相似的化学性质呢?请同学们展开对探究二讨论。
人教版选修5 化学:3.1 醇 酚 教学设计

苯酚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苯酚选自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
这节共用两课时完成,这节是第二课时。
该课时在进行完笨的教学和乙醇的教学之后,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对有机物性质有决定因素的是官能团。
让学生明确有机物分子里原子与原子团之间的影响较大,物质的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烃及衍生物里乙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官能团决定物质的性质有了深刻的认识,明确了有机物分子发生不同反应时的断键特点,熟悉了有机物的反应类型,另外学生的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扎实,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还相对薄弱。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对苯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苯酚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平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观。
重难点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苯酚分子中苯基和酚羟基性质的相互影响。
四教学过程引入:展示苹果,药皂等一些图片,让同学们分析,这些物品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酚又是一类烃的衍生物,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化合物叫做酚,苯酚是最简单的酚类物质。
那么苯酚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并进行小结。
一苯酚的组成和结构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归纳小结苯酚的重要物理性质。
二物理性质颜色:无色。
状态:晶体。
气味:有特殊的气味。
溶解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溶解度为9.3克,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特别强调:苯酚的浓溶液对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如果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进行清洗。
三化学性质教师:请同学们回忆,醇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大胆预测:苯酚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能与金属钠反应置换出氢气。
人教版选修5 化学:3.1 醇 酚 教学设计3

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苯酚》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只有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验现象看本质,掌握结构是决定性质的根本原因,才能形成较好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学生才能基于一般原理,解决多样化的具体问题。
苯酚的内容编排在烃和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哪些试剂反应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从苯酚的结构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甲苯和乙醇相关知识,触类旁通,循序渐进。
从生活入手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分析其结构特征,猜想推测苯酚性质,学生小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主动构建新知;通过学生活动的方式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总结得出结论”,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 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轻松学习,并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积极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处于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醇、酚》,归属于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是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还要注意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相互影响,从而理解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在整个有机化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为后边的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酚醇教案设计(1)

《醇和酚》教课方案一教材醇和酚是自然界中宽泛存在的两种有机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特别宽泛的应用,在醇的学习中仍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联合醇的构造特色,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响、代替反响和氧化反响,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它们的应用;经过“思虑与沟通”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
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典型的一元酚,本节介绍了苯酚的酸性和代替反响,在体现方式上主假如归纳推理式,经过实验现象归纳苯酚的性质;教材中经过“学与问”比较苯、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注意醇和酚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共同特色是都含有羟基(—OH )官能团。
教课时,要依据“构造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研究羟基官能团的构造特色及其化学性质,对照醇和酚的构造和性质;并培育学生知识的迁徙能力——从乙醇的构造和性质迁徙到醇类的构造和性质,从苯酚的构造和性质迁徙到酚类的构造和性质;以此要修业生自主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互相影响。
运用多种教课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二学情:与第一章烃的性质的学习思路不一样,本节在有机反响种类以及反响规律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展望必定构造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种类的反响,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首次运用所学规律展望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响,经过学习醇酚的性质发展这类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学生首次经过剖析构造展望性质,娴熟程度不高,在醇的化学性质部分,运用沟通商讨指引他们剖析醇的构造,进而展望可能发生的反响,在苯酚化学性质的部分,则让学生考虑其性质并与苯和醇的性质进行比较,先经过活动研究,让他们剖析苯酚的构造,研究其性质,再从官能团的互相影响的角度剖析苯酚的化学性质。
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醇、酚的构造特色。
(2)、掌握醇的代替反响、消去反响、氧化反响机理。
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 醇和酚教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一)C[引入]同学们已经学过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就是乙醇,那么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它属于哪类物质呢?是否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类呢?这样把思路交给学生,通过让同学自己阅读课文了解酚类和苯酚,接着再问:如果甲苯的苯环或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又各属于哪类物质呢?最后讨论得出:含有羟基的有机物有醇类和酚类,羟基连在链烃(或环烃)的烃基上的是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是酚,然后让同学讨论:芳香醇与酚有何区别?下列哪些物质属于酚类?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投影]填表(见下表)取代产物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乙烷分子里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苯分子里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甲苯分子里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通过练习,同学们对酚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
[投影]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如:─OH醇:羟基与链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如:C2H5─OH(脂肪醇)、─CH2─OH(芳香醇)。
最简单的脂肪醇——甲醇,最简单的芳香醇——苯甲醇,最简单的酚——苯酚。
[板书]一、醇1、概念:醇是链烃基与羟基形成的化合物。
与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通式为Cn H2n+2Ox,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n H2n+1OH2、分类:(1)按烃基种类分;(2) 按羟基数目分:多元醇简介:乙二醇:分子式:C2H6O2结构简式:[讲]物理性质和用途: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沸点198℃,熔点-11.5℃,密度是1.109g/mL,易溶于水和乙醇,它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可用作内燃机的抗冻剂。
同时也是制造涤纶的重要原料。
丙三醇:分子式:C3H8O3结构简式:OHC OH +HBr[投影]实验3-2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然后滴加少量乙醇,充分振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氧化反应: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褪色,氧化过程:[随堂练习]关于醇类物质发生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情况分析:(1)以下醇类哪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_________________①②③那么,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类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2)以上醇类哪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燃烧除外)?那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醇类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三、醇的化学性质规律1、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①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末端的醇),被氧化生成醛。
高中化学3.1醇酚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名称
分子中的羟基数目
沸点/℃
乙醇
1
78.5
乙二醇
2
197.3
1—丙醇
l
97.2
1,2—丙二醇
2
188
1,2,3—丙三醇
3
259
乙二醇的沸点高于乙醇、1,2,3-丙三醇的沸点高于1,2-丙二醇,1,2-丙二醇的沸点高于1-丙醇,其原因是:由于羟基数目增多,使得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增多增强。
(6)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除去乙烯气体中的杂质的,那么在生成的乙烯气体中会有什么杂质气体呢?
【板书】分子内脱水:C2H5OH CH2=CH2↑+ H2O
需要注意的是(1)迅速升温至170℃(2)浓硫酸所作用:催化剂脱水剂(3)配制浓硫酸与乙醇同浓硫酸与水。
【学与问】溴乙烷与乙醇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它们有什么异同?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可以看作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含有氧原子的原子团取代而衍生成的,它们被称为烃的含氧衍生物。烃的含氧衍生物种类很多,可分为醇、酚、醛、羧酸和酯等。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由所含官能团决定。利用有机物的性质,可以合成具有特定性质而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醇酚
课题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设计教师
授课教师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
2、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理解反应物间的反应机理
4、了解乙醇的用途和制法
教学重点
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反应机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3-1 醇酚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3课时第二节醛2课时(第一第二节共5课时,视个人情况灵活处理)第三节羧酸酯2课时第一节醇酚(3课时)【教学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据我国《周礼》记载,早在周朝就有酿酒和制醋作坊,可见人类制造和使用有机物有很长的历史。
从结构上看,酒、醋、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物,可以看作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含有氧原子的原子团取代而衍生成的,它们被称为烃的含氧衍生物。
[讲述]烃的含氧衍生物种类很多,可分为醇、酚、醛、羧酸和酯等。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由所含官能团决定。
利用有机物的性质,可以合成具有特定性质而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现在有下面几个原子团,请同学们将它们组合成含有—OH的有机物CH3——CH2——OH学生书写探究醇与酚结构上的相似和不同点投影交流观察、比较激发学生思维。
分析、讨论运用分类的思想,你能将上述不同结构特点的物质分为哪几类?第一类—OH直接与烃基相连的:第二类—OH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讲解在上述例子中,我们把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学生听、看明确概念叫做酚。
过渡、提问醇和酚分子结构中都有羟基(—OH),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一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醇的有关知识投影、讲述一、醇1、醇的分类一元醇CH3OH 、CH3CH2OH 饱和一元醇通式:C n H2n+1OH二元醇CH2 OH CH2OH 乙二醇多元醇CH2 OH CHOH CH2 OH 丙三醇学生听、看、思考使学生了解醇的分类思考与交流请仔细阅读对比教材P49页表3-1、3-2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或作出什解释?分析较多数据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数据变化的曲线图来。
人教版选修5 化学:3.1 醇 酚 教案

《认识苯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授的是选修五《醇酚》中的酚的内容,主要是苯酚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从教材编排上看,是在烃和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哪些试剂反应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苯酚的由来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然后回顾科学家研究苯酚的历程,时刻注意酚与醇性质的不同,体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本质属性。
通过模拟科学家研究苯酚的过程探究苯酚的化学性质。
本节课在整个有机化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以后的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理清了学生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知识水平上,通过烃的学习,已掌握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乙醇的学习,对乙醇中羟基官能团的性质也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在能力水平上,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明白了研究有机物的方法,掌握了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因此,学生在学习苯酚时,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上已具有适当的铺垫,但对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和羟基对苯环的影响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对进行指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检验,并了解其用途;(2)通过模拟科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流程,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3)通过与乙醇、甲苯、苯的对比,了解吸电子基团和供电子基团的互相影响。
2、过程方法(1)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大胆推测能力和类比学习的思想;3、情感态度(1)通过化学史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2)通过学生写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酚羟基的弱酸性、苯酚的邻对位取代反应。
2、教学难点:酚羟基与苯环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五、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建模推导、启发引导2、学法指导:观察思考、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联想类比六、教学手段实验用品、粉笔、黑板、多媒体七、课型和课时新授课一课时八、教学过程引入:一、苯酚的由来教师讲解: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投影科学家图片),他们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被称为外科消毒之父的英国医生李斯特是影响世界100人之一。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醇酚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的起始,在选修五的学习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教材首先介绍醇及酚的定义及种类,引导学生从定义上理解醇和酚的区别。
紧接介绍醇的结构及通式,列举不同醇的名称熔沸点,引导学生推导出醇类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在化学性质方面分类介绍三类性质,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物。
总体来看,教材编写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结构的分析,又延续学生熟悉的实验探究引领下的对性质的认识。
并在“学与问”栏目中增加了一些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分情况使用该栏目,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就可以在结构分析时进行性质的预测,体现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而言就可以学完性质之后,在讨论,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和科学观点。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3、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难点:醇的化学性质。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对醇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掌握大部分知识点本节的重点要放在醇的消去反应上。
1.实验法:醇的消去反应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预习学案的填写,初步把握消去反应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习题)3.1醇 酚(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和科学观点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3、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重点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难点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一、醇(alcohol)1、概念:2、分类:(1)按烃基种类分;(2) 按羟基数目分:多元醇简介:乙二醇:分子式:C2H6O2结构简式:丙三醇:分子式:C3H8O3结构简式:3、醇的命名4、醇的沸点变化规律:5、醇的物理性质和碳原子数的关系:二、乙醇的化学性质1、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C2H5OH CH2=CH2↑+ H2O分子间脱水:C2H5OH+HOC2H5C2H5OC2H5+H2O(取代反应)2、取代反应:C2H5OH +HBr C2H5Br+ H2O 断裂的化学键是C-O。
课题 3.1醇酚(1) 课型新授课编稿教师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3、氧化反应: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褪色,氧化过程:三、醇的化学性质规律1、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2、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规律:教学过程备注 [引入]同学们已经学过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就是乙醇,那么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它属于哪类物质呢?是否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类呢?如果甲苯的苯环或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又各属于哪类物质呢?羟基连在链烃(或环烃)的烃基上的是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是酚,芳香醇与酚有何区别?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 3.1《醇 酚》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板书】(3)乙醇的脱水反应
a、消去反应——分子内的脱水
CH2—CH2CH2=CH2↑+ H2O
| |
H OH
师:此反应是消去反应,消去的是小分子——水
在此反应中,乙醇分子内的羟基与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成了水分子,结果是生成不饱和的碳碳双键
如果此反应只加热到140℃则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另一种物质——乙醚
苯酚是无色晶体,有刺鼻的气味。医院里的消毒液、日常生活中用的药皂中可闻到这种气味。
【说明】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实验室中的苯酚常因它跟空气接触时部分被氧化而呈粉红色。它的气味通常被描述为具有特殊气味。医院里的消毒液、药皂和浆糊中都含有苯酚,这是利用苯酚的杀菌作用。含水量达10%以上的苯酚,在常温下呈液态,这在下面的实验中能看到。
★第二课时
【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乙醇和一些在结构、性质上跟乙醇很相似的醇类有机物,我们已经知道醇类物质的共性主要是由羟基决定的。换言之,醇分子里都含有羟基官能团。但是,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吗?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化合物:
CH3—OH
【回答】第一种化合物属于醇,第二种不属于醇。
师:醇是分子里含有的羟基跟链烃基直接连接的有机化合物。在第二种化合物中,跟羟基连接的是苯环。这类烃的含氧衍生物叫做酚。苯分子里只有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得的生成物,是最简单的酚,叫苯酚。接下来我们学习苯酚。
【板书】2.苯酚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3-3】(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并板书】1.苯酚的弱酸性
离子方程式是
【讲解】这个反应说明苯酚有弱酸性。它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电离出少量的H+。
酸性:H2CO3> >HCO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习题)3.1醇 酚(2)

第三章第一节教 学 目 的知识 技能 使学生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特征、重要性质、了解苯酚的用途;掌握苯酚的检验方法。
过程 方法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情感 价值观逐渐树立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学科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进取的品质。
重 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难 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
结 构与 板 书 设 计 四、苯酚 1.分子式:C 6H 6O ;结构式:略;结构简式:2、苯酚的化学性质(1)跟碱的反应——苯酚的酸性 (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苦味酸(3)显色反应:苯酚跟三氯化铁溶液作用能显示紫色。
3、苯酚的用途教学过程备注 [引入]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含有羟基的两类有机化合物:醇和酚。
这节课我们以代表物来学习酚的性质。
四、苯酚[展示]P 图3-6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 1.分子式:C 6H 6O ;结构简式:[展示]苯酚样品,指导学生观察苯酚的色、态、气味。
(若苯酚显粉红色,应解释原因)苯酚的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易溶于有机溶剂。
注意:使用苯酚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课题 3.1醇 酚(2)课型 新授课 编稿教师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讲]放置时间长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就能使苯酚慢慢地氧化。
2、苯酚的化学性质[讲]苯酚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所决定。
(1)跟碱的反应——苯酚的酸性[投影]P53(实验3-3(2))观察描述现象:溶液由浑浊变为透明澄清。
[讲]得出结论:苯酚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苯酚显酸性。
[板书][投影](实验3-3(3))向一支盛有苯酚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向另一支苯酚钠溶液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讲]观察描述现象:溶液又重新变浑浊。
得出结论:苯酚的酸性很弱,比碳酸的酸性还要弱。
指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讲]苯酚分子中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中的氢原子部分电离出来,因此显示弱酸性。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醇 酚第1课时(教案)

3.1醇酚教學設計第1課時教學目的知識與技能1、分析醇的結構,瞭解性質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關係的和科學觀點2、學會由事物的表像分析事物的本質、變化,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通過分析表格的數據,使學生學會利用曲線圖分析有關數據並且得出正確的結論找出相關的規律2、培養學生分析數據和處理數據的能力3、利用假說的方法引導學生開拓思維,進行科學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即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依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從而使學生瞭解學習和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重點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難點醇的化學性質知識結構與板書設計第三章烴的含氧衍生物第一節醇酚一、醇(alcohol)1、概念:2、分類:(1)按烴基種類分;(2) 按羥基數目分:多元醇簡介:乙二醇:分子式:C2H6O2結構簡式:丙三醇:分子式:C3H8O3結構簡式:3、醇的命名4、醇的沸點變化規律:5、醇的物理性質和碳原子數的關係:二、乙醇的化學性質1、消去反應分子內脫水:C2H5OH CH2=CH2↑+ H2O分子間脫水:C2H5OH+HOC2H5C2H5OC2H5+H2O(取代反應)2、取代反應:C2H5OH +HBr C2H5Br+ H2O 斷裂的化學鍵是C-O。
3、氧化反應: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重鉻酸鉀溶液褪色,氧化過程:三、醇的化學性質規律1、醇的催化氧化反應規律2、消去反應發生的條件和規律:教學過程備註引入]同學們已經學過乙烷分子中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後就是乙醇,那麼苯環上的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後它屬於哪類物質呢?是否含有羥基的有機物都屬於醇類呢?這樣把思路交給學生,通過讓同學自己閱讀課文瞭解酚類和苯酚,接著再問:如果甲苯的苯環或甲基上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後又各屬於哪類物質呢?最後討論得出:含有羥基的有機物有醇類和酚類,羥基連在鏈烴(或環烴)的烴基上的是醇,羥基直接連在苯環上的是酚,然後讓同學討論:芳香醇與酚有何區別?下列哪些物質屬於酚類?第三章烴的含氧衍生物第一節醇酚投影]填表(見下表)取代產物結構簡式官能團名稱乙烷分子裏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苯分子裏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甲苯分子裏甲基上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通過練習,同學們對酚的結構有了深刻的理解。
高中高中化学3.1醇酚苯酚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醇学习背景:本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在必修二中,学生们已经学过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乙醇和乙酸,初步了解乙醇的结构和性质,会写常见反应的方程式,本节课将系统学习醇类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学习目标:掌握醇的结构和性质,掌握醇的重要反应的机理。
培养学生系统学习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醇的消去反应、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学习。
教学过程:醇类是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醇类的官能团是羟基(—OH)。
醇类的命名方法:醇类的沸点有如下特点:1.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其原因是醇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
2.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个数的增加,醇的沸点逐渐升高。
3.碳原子数目相同时,羟基的个数越多,醇的沸点越高。
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低级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这是因为这些醇与水形成发氢键。
以乙醇为例,集中研究醇类的化学性质: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出乙醇的结构特点,以及相关反应的断键位置。
总结醇的消去反应规律:1.醇分子中,连有—OH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形成不饱和键。
2.若醇分子中与—OH相连的碳原子无相邻碳原子或其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练习:写出下面物质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总结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实质是失去羟基(—OH)中的氢原子及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总结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与产物之间的关系:1.若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甲醇有三个氢原子),则该醇被催化氧化生成醛。
2.若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只有一个氢原子,则该醇被催化氧化生成酮。
3.若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则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要求学生总结醇的性质:强化训练:化合物A(C4H10O)是一种有机溶剂。
A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1)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醇酚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的起始,在选修五的学习中占据着承先启后的地位。
教材第一介绍醇及酚的概念及种类,引导学生从概念上明白得醇和酚的区别。
紧接介绍醇的结构及通式,列举不同醇的名称熔沸点,引导学生推导出醇类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在化学性质方面分类介绍三类性质,消去反映、取代反映、和氧化反映物。
整体来看,教材编写比较切近学生的实际情形,重视结构的分析,又延续学生熟悉的实验探讨引领下的对性质的熟悉。
并在“学与问”栏目中增加了一些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能够依照学生的不同程度,分情形利用该栏目,关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就能够够在结构分析时进行性质的预测,表现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关于程度一样的学生而言就能够够学完性质以后,在讨论,如此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一、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进程中使学生取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和科学观点。
二、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进一步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力目标:一、通过度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分析有关数据而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二、培育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置数据的能力3、利用假说的方式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内因是事物转变的依据,外因是事物转变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一样方式和思维进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求知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难点:醇的化学性质。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对醇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把握大部份知识点本节的重点要放在醇的消去反映上。
1.实验法:醇的消去反映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讲课教学大体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探讨、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预备1.学生的学习预备:完成预习学案的填写,初步把握消去反映实验的原理和方式步骤。
3.1《醇 酚》 第1课时 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选修5)

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一节《醇酚》苯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事件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用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动画演示效果,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苯酚的内容编排在烃和醇之后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教材在这安排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
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又为学生的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间,因此,将本节的内容设计成学生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极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苯酚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③理解并熟悉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②通过实验活动的参与、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来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②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原子或原子团的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苯酚和乙醇分子结构的特点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是实验探究式的教学;同时运用了实物模型观察,多媒体视频,flash动画模拟,图片等的教学手段,以及讨论、对比、猜想、实验、归纳等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实验药品:苯酚晶体、苯酚溶液、稀氢氧化钠溶液、浓溴水、氯化铁溶液。
实验仪器:药匙、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教学模具等。
【教学流程】环节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多媒体展示】观看央视播出的毒奶瓶事件视频【引入】毒奶瓶事件中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成份是双酚A,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提问】双酚A 属于哪类物质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什么是酚呢?在化学上,我们把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名称醇酚
教学目标:乙醇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醇的结构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溴乙烷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2、溴乙烷制取乙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醇酚概念
醇: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醇。
(乙醇CH3CH2OH)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
(-OH)
三、醇
1.醇的分类
一元醇CH
3OH 、CH
3
CH
2
OH
饱和一元醇通式:C
n H
2n+1
OH
二元醇CH
2OHCH
2
OH 乙二醇
多元醇CH
2OHCHOHCH
2
OH 丙三醇
2.醇的命名
学生阅读P48
【资料卡片】总结醇的系统命名法法则并应用(进一步巩固系统命名法)
投影
3.物理性质:(1)低级饱和一元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往往有特殊气味,能与水混溶。
十二个碳原子以上的高级醇为蜡状固体,难溶于水。
饱和一元醇的比重都比分子量相近的烷烃大,但小于1,低级醇的熔点和沸点都比分子量相近的烷烃要高,含支链醇的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直链醇要低。
(2)醇的沸点比烷烃高得多,是因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羟基是极性很强的基团,在液体状态,醇分子间可通过氢键缔合在一起,而气体状态的醇是不缔合的。
要使液态醇变为蒸气,必须提供断氢键的能量,因此沸点升高。
(3)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以任意的比例混溶,这是因为它们都能和水形成氢键。
氢键:醇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与另一个醇分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这种吸引作用称为氢键。
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
(现象:(1)钠下沉(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大)(2)有气泡出现,但无爆鸣声(有气体产生,虽然该气体为氢气,但由于被乙醇隔绝,不与空气接触,不与氧气反应,故没有爆鸣声,1mol乙醇中的1mol-OH羟基上的氢参加了反应)(3)反应结束后,试管壁变热,但钠不熔化(反应放热,但热量没达到钠的熔点,反应慢,放热,羟基上的氢不如水活泼)
(4)反应结束后往试管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证明反应生成碱性物质(乙醇钠))
2、消去反应(因为在醇分子中,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和碳原子强,O-H键和C-O键的电子对都向氧原子偏移,因而醇在起反应时,O-H键容易断裂,氢原子可被取代)
消去反应: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170度时生成乙烯。
方程式为:
C2H5OH→CH2=CH2↑+H2O 但是,在温度为130℃-140℃,浓硫酸的条件下,分子间会发生脱水制乙醚这个副反应2C2H5OH →C2H5OC2H5 + H2O(此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的条件:醇类和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
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并且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
(例如甲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乙醇就能发生消去)。
3、取代反应:乙醇与浓的氢溴酸混合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
CH2CH3OH+HBr →CH3CH2Br+H2O
请思考在上述反应中,断裂的是哪个键?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概念:失氢加氧还原反应概念:加氢失氧
4、氧化反应:乙醇在铜或银的催化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 H2O
乙醇在铜催化下,可被氧气氧化成乙醛。
实验方法如下:
(1)将铜丝卷成螺旋状,在酒精灯氧化焰中灼烧至红热,将铜丝移出酒精灯焰,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 +O2 =2Cu O
(2)将表面有黑色氧化铜的铜丝再次灼烧至红热,迅速插入盛有无水乙醇的锥形瓶中,可观察到铜丝迅速恢复红色,说明氧化铜被还原成铜,反应是放热的。
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可闻到锥形瓶中的液体有不同于乙醇气味的刺激性气味。
如取少量锥形瓶中的液体,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可观察到有红色沉淀生成,说
明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OH+Cu O ----> Cu +H2O+CH3CHO
(3)上述两个反应合并起来就是2CH3CH2OH + O2----> 2CH3CHO + 2 H2O
可以看出,反应前后铜没有变化,因此铜是催化剂。
即但在重铬酸钾(K2Cr2O7)酸性条件下氧化,分两个阶段:(乙醇先变为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酸)
3CH3CH2OH+2K2Cr2O7+8H2SO4---->2Cr2(SO4)3+2K2SO4+3CH3COOH+11H2O
(注意:醇被氧化的产物与该醇的羟基直接相连的C原子上的H原子的个数有关:(1)当H的个数为2时,该醇被氧化为醛;H个数为1时,该醇被氧化为酮;当H为零时,则,不能被氧化)
板书设计
第一节醇酚(第一课时)
一、醇
1、醇的分类
一元醇CH3OH 、CH3CH2OH
饱和一元醇通式:C n H2n+1OH
二元醇CH2OHCH2OH 乙二醇
多元醇CH2OHCHOHCH2OH 丙三醇
2、醇的命名
3、醇的物理性质
1) 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
2)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消去反应
2、消去反应:CH3CH2OH -------> CH2=CH2↑+ H2O
3、取代反应
CH2CH3OH + HBr ------->CH2CH3Br + H2O
4、氧化反应
a)可燃性CH3CH2OH + 3O2 -------> 2CO2+ 3 H2O
b) 催化氧
化 2 CH3CH2OH + O2 ---------> 2 CH3CHO + 2 H2O
c) 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氧化,所以乙醇被氧化
氧化氧化
乙醇 -------> 乙醛 --------> 乙酸
练习
1.在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金属钠,不能产生氢气的是
A.蒸馏水B.无水酒精C.苯D.75%的酒精
2.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A.硝酸B.稀盐酸C.Ca(OH)2溶液D.乙醇
3.在常压和100℃条件下,把乙醇气化为蒸气,然后和乙烯以任意比例混合,取其混合气体V L ,将其完全燃烧,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的体积是
A.2V L B.2.5V L C.3V L D.无法计算
4.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的是
A.C3H4和C2H6 B.C3H6和C3H8O C.C3H6O2和C3H8O D.C3H8O和C4H8O2
5.A、B、C、D四种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A为气态,标况下的密度为1.16 g·L-
1 ;B或D跟溴化氢反应都生成C ;D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 。
(1)A、B、C、D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A 、
B 、
C 、
D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 。
D→C 。
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