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降水概况描述及成灾原因初步分析(修改版)
98年长江特大洪水分析
98年长江特大洪水分析摘要: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造成415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551亿元。
在这次洪水中,降水量没有超过1954年,但水位却是比1954年高,这是一个不得不让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字:洪水水位围湖造田生态学定律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1998年我国长江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场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
这场洪水的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起着绝大部分的作用,可人为因素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作用。
当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么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位都高于1954年。
以下为相关的资料显示:1954年与1998年长江全流域两次特大洪水比较项目地名 1954年 1998年降水量(6月10日—8月24日长江流域平均/mm)674 577平均水位/m 沙市 44.67 45.22 螺山 33.17 34.95 九江 22.08 23.03 汉口 29.73 29.43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
而1954年的安全蓄洪量约为400立方米,1998年的蓄洪量为100亿立方米,这其中的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亿立方米。
这其中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我们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着眼于人为因素,从生态学方面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介绍生态学三定律生态学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的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
(多效应原理)生态学第二定律:每一种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相互联系原理)生态学第三定律: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该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勿干扰原理)根据以上的生态学三定律,我们不难看出长江的洪水与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有着不可推卸的联系。
接下来,我们试着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我们的一系列的活动与这次长江特大洪水之间的联系。
我认为这次的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的主要人为因素表现在这几方面:盲目的滥采乱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天然湖泊减少,蓄洪能力下降;因开矿、采石、筑路、挖渠等活动影响长江流域山体的稳定,易引发山洪灾害;长江流域的水库水坝等分洪、防洪措施仍不够完善与全面,并且存在人为的豆腐渣工程;、改变着自然原有的生态系统,从而导致了气候的异常、自然灾害的频繁。
1998大洪水
河道行洪 能力降低
请观看视频: 00:35~。6月12日 到8月27日,整整77天里,汛期主雨带一直在 我国长江流域南北拉锯及上下摆动。长江流 域在经历了冬春多雨和6月梅雨季节之后;7 月下旬迎来了历史上少见的高强度“二度梅”, 水位长期居高不下;8月份,长江上游的强降 雨进一步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中国大地经历了一场不寻常的洪水考验。
受灾情况
根据湖北、江西、湖南、安 徽、浙江等省(区)的不完 全统计,受灾人口超过一亿 人,受灾农作物1000多万公 顷,死亡1800多人,倒塌房 屋430多万间,经济损失达 1500多亿元。
洪水成因
前期降雨偏多、 中下游地区底 水偏高
降雨集中且强 度大,大到暴 雨甚至特大暴 雨出现频繁。
洪水调蓄 能力降低
The Disastrous Flood in 1998
98长江特大洪水
时间:1998年6—8月
地点:长江流域地区
事件:由于雨带长期停滞在长江流域,降雨集中,导 致长江上游先后出现8次洪峰,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 形成了全流域性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 人员伤亡。
2
世纪洪魔:1998年长江洪灾
98年长江特大洪灾成因:-1.自然因素:
地区 全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非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州
出生率 2.2 1.1 2.5 3.8 1.4 2.4 2.2 1.0 1.8
死亡率 0.9 1.0 0.9 1.4 0.9 0.6 0.8 1.1 0.7
自然增长率 1.4 0.1 1.7 2.4 0.6 1.8 1.4 -0.1 1.1
适度发展。
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试一试:
假设今天是国家人口政策宣传日, 你们是宣传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你 能为今日的活动,设计一句宣传语吗?
课堂练习:
1、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 (经济状况 )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可见 人口是( 关键 )因素。
2、目前世界人口已突破( 60 )亿大关,而世界人 口主要集中在一些( 发展中)国家。
围湖造田
PRED问题 矛盾重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塔里木河的问题
人口增长 水资源、土地资源短缺 无序无节制引水、毁林开荒(人的活动) 塔里木河萎缩、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 影响生活、生产 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怎么解决?——综合治理 即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问题
PRED问题
Population 人口增长过快 Resources 自然资源短缺 E nvironment 全球气候变暖、
土地荒漠化、酸雨 Development 当代世界的主题
人与自然关系的几个阶段
1.农业文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较为 有限,对自然环境更多采取的是“崇拜,顺从”。
2.农业文明发达时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改造” 自然,在大地上留下壮观的人文景观,如梯田
3.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自由地凭借自己的意志来 “征服”和“改造”自然。
“98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
“98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由于盲目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江河泥沙淤积、河床抬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洪涝灾害有加剧趋势。
1998年夏季发生的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嫩江出现的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使全国29个省市遭受了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千6百多亿元(人民币)。
据统计,围垦使全国湖泊面积减少了万km2,由此而消失的大小湖泊达800余个,损失调蓄库容达325×10m3以上。
素有“千湖之省”的湖北省,建国以来湖泊数量由从1066个减少到326个,湖面缩小近6000 km2。
鄱阳湖湖面由5050 km2缩小到2837 km2,损失水面达2213 km2;洞庭湖面积也从4350 km2缩小到2432 km2。
以“水乡泽国”而著称的江苏省,围垦湖面约1600 km2,占全省湖面的1/7,其中有23个中小型湖泊消亡。
由于围垦减少了调蓄容积而造成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灾情加重。
1991年太湖地区特大洪涝灾害损失达数百亿元,尽管当年的降水量还不及1954年,但损失却大大地超过了1954年。
发生在1998年夏季的长江中游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产生这次特大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江中游地区大量的湖泊被围垦,导致调蓄容积减少,迫使洪水进入长江干道,造成长江大堤险象环生。
1998年6月~9月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其主要原因,除气候反常、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外,存在水土流失,植被减少,围湖造田,河道淤积,水利工程失修、老化,法制观念淡薄,水利投入不足,承灾功能脆弱,人口急剧增长,协调失误等深层次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领导,提高防洪意识,加强农田基建,搞好科研,建立信息系统,加大教育力度,增加投入,实行依法减灾,加强洪灾前期工作的建设管理,控制人口等对策。
洪涝灾害是指因气象等原因使水位异常升高,冲破堤岸,淹没田地、房屋,淹死人畜并引发疾病等灾害现象。
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是一个洪涝灾害多发国家。
1998年长江流域雨情洪涝特征教程
1998年长江流域雨情洪涝特征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流域性大洪水,多处水文站出现了超历史记录的洪水位的记录。
1997年冬季-1998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反常,江南频繁出现大雨或暴雨,出现了枯季不枯的异常情况。
由于长江流域冬春季降水偏多,湘江、赣江、闽江和广东北江干流3月发生洪水,汉口水文站3月16日水位达到21.33 m,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这几条江河的春汛比常年提前1个月。
6月梅雨季节之后;7月下旬长江流域又迎来了历史上少见的高强度“二度梅”,水位长期居高不下;8月份,长江上游的强降雨进一步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中国大地经历了一场不寻常的洪水考验。
以下从雨情、水情和灾情三方面对1998长江流域的这次洪水进行分析。
1、雨情特点图1、1998年6-8月长江流域平均逐日降水量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量超过500mm,其中,鄱阳湖、赣江降水量在1000 mm 以上。
图1是1998年6-8月长江流域16个站平均的逐日降水量。
由此看来长江流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12-27日、7月21-31日,出现了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两次梅雨活跃期。
一般6月过后,我国主雨带会往长江以北的地区移动,长江流域进入高温伏旱天气;然而1998年,6月梅雨过后,雨带并没有向北移动,7月下旬梅雨又再度重来,形成了历史上上见的高强度的“二度梅”,长江水位迅速上涨。
8月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等地降水频繁,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0%~100%,局部地区偏多200%。
持续的强降水使得长江干、支流和沿江湖泊水位猛涨,引发了自1954年以来长江又一次全流域的特大洪水。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强降水大致可分为4个时段:(1)、6月12~27日,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江南。
图2、1998年长江流域第一阶段降水量分布图在此期间,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出现连续性暴雨或大暴雨天气过程,特别是江南北部地区暴雨日数多、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降水总量一般都有300~500mm,其中江西东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以及湖南局部的降水量在500mm以上,部分地区达800~1000 mm(图2),较常年同期偏多1~3倍。
九八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
九八年洪水特点
一பைடு நூலகம்水量巨大 二 来势凶猛 三 发生忽然 四 破坏巨大 五 难于防控
洪水巨大旳破坏力
大量建筑物被冲毁
人员大量伤亡
抢险救劫难
九八年洪水灾害成因
气候原因: 1、雨水降得多、降得早 2、遇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太平洋上旳异常暖流)
人为原因: 1、滥砍滥伐树木,森林被破坏,大山吸水旳 能力降
低(像海绵一样,能够把多旳雨水吸掉,不让它流到河 里)
2、随意围湖造田,使得大湖失去蓄水池作用 3、在河道内乱搞建筑,在河道内乱堆乱丢垃圾,使河 道流通不畅 4、二氧化碳造成旳温室效应,使青藏高原旳冻土破坏 ,泥沙大量下流,阻塞河道。
警醒反思
大自然旳力量是可怕旳,有时极难预测,但我 们还能够做诸多:
1、不要挥霍你旳纸张,因为它是砍伐森林而 来
2、不要挥霍你旳食物,因为它人们可能需要 更多旳田地而围湖造田
3、不要乱扔垃圾,或许太多没人清理旳垃圾 会随风飘扬进入河道
4、你能和我一起想一想吗?看看还有什么方 法能够降低洪水造成巨大旳破坏?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造成1998年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的降雨过程.7月份长江中下游水文站的洪水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长江洪水主要发生在中游的江汉平原一带.这里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又是多路来水汇合的地方,如果各支流同时发生洪水,在这里相遇,必然酿成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关键性的还是部分蓄洪量比1954年要减少了很多.根据资料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而1954年洪水的安全蓄洪量约400多亿立方米,1998年蓄洪总量约为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多亿立方米.这时,人们又会提出问题:长江水位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积提高了?①关于河床淤积情况为了开发水电资源,我国在许多主要江河的中、上游都兴建了梯级水电站和小水库,这使江河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被大大弱化,并造成河湖的天然水面受限、河道淤积加重、河床堤坝争相提高的恶性循等结果.根据长期观测资料显示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但也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洪湖河段,这一河段受下荆江栽弯工程影响,因此栽弯河段上有冲刷,河床有淤积现象.②关于湖泊淤积情况近几十年来,由于通江湖泊遭盲目围垦,丧失面积达1200万公顷左右.仅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都因不合理的围垦开发而减少了576亿立方米的容积.湖泊容积缩小,导致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水位抬高,这种情况下汛期洪水水位一般高于境内地面10米左右,以致险象环生,防不胜防.例如: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了湖泊容量约为40多亿立方米,由于围垦了1600平方千米,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由于围垦1400平方千米,减少湖泊容量约80多亿立方米.湖北省的长江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锁,减少面积5700平方千米,1949年以来,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及安徽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约1400平方千米.根据数据统计,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千米的流域范围内,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的差值,主要淤在洞庭湖区,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流入东海.据研究,森林植被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主要的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对降水的截留率高达12.6%,与无林地相比,可减少地表水流失85.1%,减少土壤冲刷量58%.显然,植被遭破坏的结果,必然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量增加,洪枯比加大,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还造成河道和湖泊、水库淤积,使河床抬高,水库库容减小,湖泊萎缩.但多年来,森林采伐与更新比例为11:1.据1957年的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3.94万平方公里,猛增了一倍,占流域总面积的41%.结论:首先,生态破坏严重,尤其是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导致大自然的报复.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滥伐森林,使一些河流断流,泉源枯竭,雨季又造成洪水泛滥.第二是,盲目围湖造田,其结果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减.其中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长江洪水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第三是,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大量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有可能加剧水灾的危害.建议及希望: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人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气候异常,降雨集中所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正视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围湖造田和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⑴保护生态,刻不容缓.生态破坏是洪水危机的元凶之一.缓解洪水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控制水土流失.⑵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管理,在工业、交通、建设和兴建住宅时,尽量节约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充分发挥现有耕地生产潜力和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开发利用宜荒地,沿海滩等各种土地资源,禁示糊乱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⑶在西部大开发中,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结合实际情况对长江全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98长江洪水29个省市自治区遭受洪灾1998年洪水造成3004人死亡、2.23亿人受灾。
1998年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强降水过程成因分析
1998年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强降水过程成因分析
闫之辉;田华
【期刊名称】《应用气象学报》
【年(卷),期】2002(013)006
【摘要】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的有限区域预报模式,对1998年6月下旬发生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并通过对风场、水汽场、垂直速度场等变量的诊断分析,对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显示,北方南下的干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的切变和西南低空急流是造成这次大暴雨的主要天气尺度系统,而沿切变线移动的中尺度系统对降水的增强起了重要作用.
【总页数】8页(P680-687)
【作者】闫之辉;田华
【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1999年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梅雨锋低涡扰动的结构研究 [J], 高坤;徐亚梅
2.1998年6月16~27日连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J], 吕醒佳
3.1999年6月黔东南州罕见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J], 池再香;罗顺祯
4.1998年6月21日突发性强降水成因分析 [J], 张延亭
5.2017年6月下旬拉萨两次强降水过程对比分析 [J], 尼玛卓嘎;白觉平措;阿旺格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8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对1998年特大洪水的反思摘要: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关于98年特大洪水分析其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运用生态学原理加以解释。
关键词: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多效应原理,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理正文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降水量异常是洪水爆发的直接原因,其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我们使用生态学三大定律归结起来:一:直接原因:1998年全球气候异常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异常(1)1998年7月中旬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突然南退,位置偏南偏西,这是十分不正常的,造成了长江上游一带暴雨现象发生极为频繁。
1998年6~8月,副高异常强大,脊线位置持续维持偏南、偏西,并且呈稳定的东北一西南走向。
这一现象是近40年来罕见的。
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属正常,降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暂北抬;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异常偏南偏西,并持续稳定了一个多月,使长江上中游地区一直处于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处,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长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断攀升。
(2)1998年6月到8月,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和鄂霍茨克海三个地区出现阻塞高压形势,造成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较易南下。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为本世纪第二位。
长江流域1931-1998年6-8月降水量柱状图(单位:mm)(3)高原积雪偏多。
根据气候规律分析,冬春欧亚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偏多时,东亚季风一般要推迟,夏季季风偏弱,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多雨。
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是影响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降雨偏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间接原因1:多效应原理: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情_冯铁忱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情冯铁忱 吴群英摘 要 1998年长江全流域的大洪水,使整个流域遭受了建国以来少见的自然灾害。
分析造成洪灾的主要原因为:暴雨频繁,且降雨强度大;堤防隐患多,且防洪标准不高;洪水来临时,洲滩民垸难以适时弃守;山洪山地灾害突发性强。
提出今后防洪减灾的措施:提高堤防的抗御能力,尤其要加快对堤基的处理和堤身加固;加快蓄滞洪区安全设施的建设;洲滩民垸应按防洪规划适时弃守以利行蓄洪;加快中小城镇的防洪工程建设;加强山地灾害的防御。
主题词 流域洪水 水灾 洪灾调查 长江 1998年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并使长江流域遭受建国以来少见的严重自然灾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指挥和科学决策下,在沿江各省各级领导亲临一线组织下,经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抗洪,奋力抢险,战胜了8次洪峰,保住了荆江大堤、同马大堤、长江干堤、重点垸堤和武汉市等重要城市的安全,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使洪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1 洪灾灾情1998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近年来少见的特大暴雨,并由此形成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流域遭受溃垸、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塌等灾害,受灾范围之广,灾情程度之重,是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据初步调查资料统计,淹没耕地23.9万hm2,受灾人口231.6万人,其中死亡人口1526人,倒塌房屋212.85万间。
上游四川省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上千处。
2 灾害特点2.1 灾害范围广、种类多受灾范围遍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除云南、贵州省外的7省市受灾县市达588个、乡镇10771个。
就各省而言,受灾范围之广也属少见。
四川省21个市、地、州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山洪和山地灾害,长江中下游5省不仅平原河湖地区大范围受灾,山丘区也遭受严重山洪和山地灾害。
因持续不断的暴雨洪水和长时间的高洪水位,造成溃垸、内涝和山洪等多种灾害。
(1)溃垸灾害。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指的是1998年7月份长江中下游主要站的洪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
长江干堤在九江大堤处发生决口,几天之内堵口成功。
1998年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3次持续大范围强降雨过程。
第一次,是6月12日至27日。
江南大部分地区暴雨频繁,江西、湖南、安徽等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1倍以上,江西北部多2倍以上。
第二次是7月4日至25日。
长江三峡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其他沿长江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
第3次是7月末至8月末,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比常年偏多2至3倍。
受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大洪水。
中文名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外文名Yangtze River flood in 1998时间1998年7月经济损失2551亿元人民币94%的人还看了•洪水灾害是哪一年•非典是哪年•2003年非典起因1998年中国气象有一些异常。
对于气象异常的原因,有这样的分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编写的《中国'98大洪水》)[1]: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得中国的北方和长江一带形成了两个大的降雨区。
欧亚高原和青藏高原上的积雪较多。
1998年7月中旬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突然南退,位置偏南偏西,这是十分不正常的,造成了长江上游一带暴雨现象发生极为频繁。
1998年6月到8月,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和鄂霍茨克海三个地区出现阻塞高压形势,造成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较易南下,这也是长江一带多雨的原因之一。
灾情这场洪水范围比较广,持续的时间也很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和群众奋勇救灾;一些水利工程也起到了分洪作用。
最终损失情况如下:省、市、自治区、直辖市29个。
[灾情]1998年长江大洪水
[灾情]1998年长江大洪水1998年汛期,长江上游先后出现8次洪峰并与中下游洪水遭遇,形成了全流域型大洪水。
1.洪水过程6月12~27日,受暴雨影响,鄱阳湖水系暴发洪水,抚河、信江、昌江水位先后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洞庭湖水系的资水、沅江和湘江也发生了洪水。
两湖洪水汇入长江,致使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以下水位迅速上涨,从6月24日起相继超过警戒水位。
6月28日至7月20日,主要雨区移至长江上游。
7月2日宜昌出现第一次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
监利、武穴、九江等水文站水位于7月4日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7月18日宜昌出现第二次洪峰,流量为55900立方米每秒。
在此期间,由于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来水不大,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一度回落。
7月21~31日,长江中游地区再度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
7月21~23日,湖北省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连降特大暴雨;7月24日,洞庭湖水系的沅江和澧水发生大洪水,其中澧水石门水文站洪峰流量19900立方米每秒,为本世纪第二位大洪水。
与此同时,鄱阳湖水系的信江、乐安河也发生大洪水;7月24日宜昌出现第三次洪峰,流量为51700立方米每秒。
长江中下游水位迅速回涨,7月26日之后,石首、监利、莲花塘、螺山、城陵机、湖口等水文站水位再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8月份,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水位居高不下,长江上游又接连出现5次洪峰,其中8月7~17日的10天内,连续出现3次洪峰,致使中游水位不断升高。
8月7日宜昌出现第四次洪峰,流量为63200立方米每秒。
8月8日4时沙市水位达到44.95米,超过1954年分洪水位0.28米。
8月16日宜昌出现第六次洪峰,流量63300立方米每秒,为1998年的最大洪峰。
这次洪峰在向中下游推进过程中,与清江、洞庭湖以及汉江的洪水遭遇,中游各水文站于8月中旬相继达到最高水位。
干流沙市、监利、莲花塘、螺山等水文站洪峰水位分别为45.22米、38.31米、35.80米和34.95米,分别超过历史实测量高水位0.55米、1.25米、0.79米和0.77米;汉口水文站20日出现了1998年最高水位29.43米,为历史实测记录的第二位,比1954年水位仅低0.30米。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这时,人们又会提出问题:长江水位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积提高了①关于河床淤积情况②关于湖泊淤积情况近几十年来,由于通江湖泊遭盲目围垦,丧失面积达1200万公顷左右.仅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都因不合理的围垦开发而减少了576亿立方米的容积.湖泊容积缩小,导致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水位抬高,这种情况下汛期洪水水位一般高于境内地面10米左右,以致险象环生,防不胜防.例如: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了湖泊容量约为40多亿立方米,由于围垦了1600平方千米,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由于围垦1400平方千米,减少湖泊容量约80多亿立方米.湖北省的长江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锁,减少面积5700平方千米,1949年以来,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及安徽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约1400平方千米.根据数据统计,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千米的流域范围内,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的差值,主要淤在洞庭湖区,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流入东海.据研究,森林植被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主要的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对降水的截留率高达12.6%,与无林地相比,可减少地表水流失85.1%,减少土壤冲刷量58%.显然,植被遭破坏的结果,必然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量增加,洪枯比加大,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还造成河道和湖泊、水库淤积,使河床抬高,水库库容减小,湖泊萎缩.但多年来,森林采伐与更新比例为11:1.据1957年的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3.94万平方公里,猛增了一倍,占流域总面积的41%.结论:首先,生态破坏严重,尤其是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导致大自然的报复.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滥伐森林,使一些河流断流,泉源枯竭,雨季又造成洪水泛滥.第二是,盲目围湖造田,其结果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减.其中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长江洪水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第三是,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大量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有可能加剧水灾的危害.建议及希望: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人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气候异常,降雨集中所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正视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围湖造田和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⑴保护生态,刻不容缓.生态破坏是洪水危机的元凶之一.缓解洪水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控制水土流失.⑵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管理,在工业、交通、建设和兴建住宅时,尽量节约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充分发挥现有耕地生产潜力和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开发利用宜荒地,沿海滩等各种土地资源,禁示糊乱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⑶在西部大开发中,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结合实际情况对长江全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98长江洪水29个省市自治区遭受洪灾1998年洪水造成3004人死亡、2.23亿人受灾。
九八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2
退 水 缓 慢 。
高 水 位 持 续 时
间
长
,
中
下
游
洪 峰 水 位 高
洪 水 量 极 大
间 短 。
长 江 上 游
洪
峰
频
繁
,
间
隔
时
(
流长干、继
域江支澧鄱
性出流水阳
大现又和湖
洪了相湘水
水继继江系
。 发大五
) 生洪河
年 以 来 的 又 一 次 全
了 较 大 洪 水 , 致 使
水 后 长 江 上 、 中 游
、 洞 庭 湖 水 系 沅 江
流 域 性 洪 水
二 洪 水 特 点
具 体 成 因
洪水肆虐
其他原因
河床淤积为了开发水电资源,我国在许多主要江河的中、 上游都兴建了梯级水电站和小水库,这使江河湖泊作为自 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被大大弱化,并造成河湖的天然水面受 限、河道淤积加重、河床堤坝争相提高的恶性循等结果。 根据长期观测资料显示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但也由于 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 洪湖河段,这一河段受下荆江栽弯工程影响,因此栽弯河 段上有冲刷,河床有淤积现象。
九八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
九八洪水特点
一 水量特别大 二 来势特别猛 三 发生特别突然 四 破坏特别巨 五 控制特别难
洪水巨大的破坏力
桥被冲毁
转移受灾群众
城市受灾情况
九八洪水成因概述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 次流域性大洪水,多处水文站出现了超历 史记录的洪水位的记录。1997年冬季1998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反常 ,江南频繁出现大雨或暴雨,出现了枯季 不枯的异常情况。由于长江流域冬春季降 水偏多,湘江、赣江、闽江和广东北江干 流3月发生洪水,汉口水文站3月16日水位 达到21.33 m,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 这几条江河的春汛比常年提前1个月。
对98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分析
对98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分析对98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分析1014021030 汪勇一、98洪水简介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
这次洪水造成了415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2551亿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二、1954与1998年长江两次全流域特大洪水比较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降水量没有超过1954年,但其水位却比1954年高(图一)1954与1998年长江两次全流域特大洪水比较(图一)这场洪水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非自然原因。
自然因素有:厄尔尼诺现象使中国的北方和长江一带形成了两个大的降雨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退,位置偏南偏西使欧亚高原和青藏高原上的积雪融化加速,由于湿度加大,1998年7月中旬开始,造成了长江上游一带暴雨现象发生极为频繁。
1998年6月到8月,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和鄂霍茨克海三个地区出现阻塞高压形势,造成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较易南下,这也是长江一带多雨的原因之一。
总结来说就是降雨集中且强度大。
而我今天研究的是用生态学三大定律来分析98长江特大洪水的非自然因素。
据相关资料记载,1998年的洪水总量为100亿m3。
而1954年的安全蓄洪量为400多亿m3,1998年蓄洪总量约为100亿m3,其中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多亿m3。
由此可以看出长江流域的洪水储蓄能力降低以及河道的行洪能力下降。
而造成这种原因的就是认为的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很脆弱,但致使灾后发生的原因,人类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总结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保持神态平衡,尽可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避免巨大的损失,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
三、生态学三大定律分析98长江洪水(1)生态学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的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逆的(多效应原理)。
1998年长江上游致洪暴雨的分析研究
!!!!!!!"
研究论文
年长江上游致洪暴雨的分析研究 # $ $ %
杨克明 毕宝贵 李月安 董立清
!!"
!!!!!!" 引
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 & 提 要
# ( ( ( % # )
利用常规资料 * 对形成 # $ $ %年长江上游 % +, -. /格点资料 * 0 1/云图等资料 ’ 次洪峰的有关强降雨天气过程的影响 天 气 系统 * 暴 雨 形成 的物理机制 以及 中低纬 度 结果表明 ’ 多次强暴雨过程 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诊断 2 发生在欧亚中高纬度双阻型或中阻型 * 中低纬度强越赤道气流 * 异常活跃的西南季风 大尺度环流背景下 3 生成在青藏高原 东 部 在四 川 盆 地 发展的 低涡 及与其 相连的 切变 线是暴雨产生的主要的天气系统 3 暴雨的加强与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 * 高原涡的特 殊结构密切相关 2 关键词 4 致洪暴雨 高原低涡 越赤道气流 水汽通量 言 # $ $ %年 5 6 %月 我 国 长 江 流 域 遭 受 了 # : 仅次于 # $ 7 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 9 2 长江流 域发生了两度梅雨期降水 ’ 从 5月中旬至下 旬* 强降雨先出现在长 ;月 下 旬 到 %月 底 ’ 江 中 下 游’ 后 转 移 到 中 上 游’ 持续的强暴雨 使鄱阳湖 * 洞庭湖水系的第二次梅雨期的洪 水大量涌向长江 ’ 正好与先后来自长江上游 的 7次洪峰在长江中游遭遇 ’ 两段洪水相顶 托’ 导致长江中游长时间高水位 ’ 鄱阳湖 * 洞 庭湖各支流及长江干流出现洪水泛滥或渗 漏* 溃 口 等 险 情’ 其 中 湘* 赣* 鄂三省洪涝最 为严重 ’ 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元 2 因此 ’ # $ $ % 年长江上游的持续强降雨应是该年夏季特 大洪涝的主要原因 2 本 文 针 对 形 成 长 江 上 游 %次 洪 峰 的 有 关强降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 * 影响天气系 统* 暴雨形成的物理机制及中低纬度天气系 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和 诊 断’ 重 点 放 在 剖 析 低 涡 结 构* 越赤道气流 和西南季风上 ’ 以探讨长江流域大洪水的成 因2 < 高原涡的结构 与长江上游 % # $ $ %年 5月下旬至 %月 ’ = : 次 洪 峰9 相对应的较强降雨过程共 # >次 2 这些过程发生在亚欧中高纬度双阻型或中 阻型两种不同的环流形势下 ’ 均由高原涡与 西风槽结合形成低涡切变线所造成 2 为探讨 暴 雨 的 成 因’ 本文选取上述 # 次 低 涡 切变 > 线 过 程 中 的 5月 = 日 月 日 ; 6> ( * 5 > ( 6; 万方数据 月 =日 * ;月 > 6;日 * # $ 6= #日四次强降雨 过 程’ 使 用 活 动 坐 标 网 格’ 以 ; ( ( ? @ A低 涡 中 心 为 坐 标 原 点’ 低涡中心初始阶段位于 发展阶段位于 > 移 > = B # ( = B ’ = B # ( 7 B ’ C* D C* D 出阶段位于 > 利 用 # B # # 8 B ’ C* D +, -. /模 式计算的物理量场 ’ 用合成方法分析这类低 涡的平均结构特征 2 < E < 垂直环流分布 从低涡初始阶段的平均垂直环流剖面 图 上可见& 图# 该阶段主要上升运动区 ) ’ A 位于低涡中心附近的 % 范 ( ( 65 7 ( ? @ A上 ’ 围 小* 强 度 弱’ 最大值在 ; 附 近 仅 ( ( ’ ? @ A J# 但 以上有一支下沉气 # E = ( ( F GHI ’ 5 ? @ A 流’ 表明高层有偏北气流东移并向低层扩 散3 虽 低 涡 垂 直 高 度 较 低’ 但上空已有了激 发系统 ’ 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积聚 2 当低涡移至四川盆地后 ’ 即低涡发展阶 段& 图# 低涡范围内的上升运动水平尺 ) ’ K 度明显增至 5 但仍位于对流层 ( (公里左右 ’ 中 下 层2主 要 上 升 运 动 区 在 低 涡 中 心 前 方 强 度 显 著 增 强’ 中心最 % ( ( 6; ( ( ? @ A之 间 ’ J# 大值位于 ; 附 近 已 达 7 ( ’ = E % ? @ A F GH I ’ 较初始阶段增强了 # 在其上空的对流 E 7倍 2 层中上层仍为下 沉气流 ’ 较大 下沉区 在 > 7 ( J# 之间 ’ 最大值 J> 是初 68 7 ( E ; ? @ A F GHI ’ 始阶段 # 低涡前方对流层下层上升运 E %倍 2 动和上层下沉运动的同时加强 ’ 反映了高空 偏 北* 低 空 偏 南 气 流 的 增 强’ 也预示着该地 区不稳定能量迅速增加 ’ 是暴雨以强对流降 雨为主要特点的重要原因 2 L $L
利用生态学定律 分析98年长江洪涝灾害
10资环杨培10140210181998年长江水患成因分析及反思——结合生态学三大定律一、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灾情概述及洪水特点(一)、灾情概述1998年进入汛期以后,我国一些地方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
松花江、嫩江也出现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由于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非常严重。
据国家民政部门统计表明,受水灾影响,全国有29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受到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3亿人,死亡3656人;倒塌房屋733万间,损坏房屋1379万间;农作物受灾2 544万公顷,绝收614万公顷;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642亿元。
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达82300立方米每秒,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为历史第二位。
南京站7月29日出现最高潮位10.14米,居历史第二位,在10.0米以上持续17天之久。
镇江站8月24日出现8.37米的高潮位,仅比1954年低1厘米,居历史第三位。
(二)洪水特点长江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洪水,如1931年、1935年、1954年1991年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水,98年长江流域的洪水与历史上的大洪水相比有如下特点:1、长江上游洪峰频繁,间隔时间短。
1998年长江上游共形成8次洪峰。
以宜昌为例,第一次报峰时间为7月2日,第8次报峰时间是8月31日。
短短的两个月内有8次洪峰通过宜昌,且间隔时间都比较短,其中间隔最长的为16天,最短的只有4天。
所以长江上游洪峰频繁且间隔时间短是1998年长江洪水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2、水位高。
长江干流自宜昌以下河段全线超过警戒水位。
除武汉个别观测站外,中游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360公里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都超过了1954年,也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
洪涝灾害新
长江流域示意图
1998年长江洪灾相关资料:
一、水情:
1998年长江流域相继遭受特大洪水, 长江干流先后出现8次洪峰,中游河 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历史 最高。在19条主要支流中,有一些水 文站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均超过实测 历史记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雨情:
1998年长江以南地区暴雨日数多、强度大,降雨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为670mm, 比多年平均降雨值多183mm,偏多37.5%。
长江流域降雨大致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6月12-17日降水主要集中在江南
第二阶段:6月27-7月21日降水集中在淮河流域, 汉水和长江上游
第三阶段:7月21-31日长江中下游再次出现强降水
第四阶段:8月1日-27日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 上游及支流和汉水上游
三、98年长江洪灾成因:
1、自然原因
四、危害
一、是对农业的危害。洪水冲刷农田,毁坏庄稼,使农作物的 产量和质量下降。
二、是对城镇乡村基本设施的破坏,会冲毁房屋、道路、 市政设施等。
三.是对水电、水利、通讯、交通等设施的破坏。
四、是对人畜安全造成危害。 五、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洪灾造成水土流失, 致使土壤贫瘠,生态恶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3)调蓄能力:中游无足够调洪滞洪场所。 (4)泄洪能力: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 水流不畅。
2、人为原因:
1、砍伐森林:上游长期的滥砍滥伐、 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 淤积,造成河床抬高,河床的通过能力 减小 。 2、围湖造田:中游的长期围湖造田, 湖泊萎缩,湖泊调洪能力下降。
五、防治措施:
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灾害报告
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灾害报告小组成员:林高山、龙林、卢启龙、罗焕佳、罗令、罗婷、彭仁菊、沈丹、田荣院校: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011届地理专业一班第一组时间: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一、发生洪水异常的因素1 引发的自然因素经过考察,发觉1998 年长江上游四川省天气气候十分反常, 暴雨开始早, 结束晚; 降雨过程多, 持续时段长。
暴雨频繁, 多区域性、突发性暴雨和川西高原暴雨及大暴雨, 直接影响了长江洪水的发生,经有关人士研究;应用1998年6 一8月四川省和重庆市探空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东侧大气边界层风场演变与长江上游暴雨和长江洪水的关系,结果表明: 1998年夏季长江上游的暴雨天气与高原东侧成都边界层风场变化密切相关, 当成都边界层为东北风时, 高原东侧边界层维持气旋式偏东流场, 长江上游未来产生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当为西南风等其他风向时, 高原东侧边界层维持反气旋式偏南流场, 未来是无降水天气; 高原东侧边界层的动力激发作用是1 998年长江上游暴雨产生的重要机制。
并且, 再次证明了西邻青藏高原的成都是长江上游天气变化关键点的观点。
有专家研究出还有一项是厄尔尼诺事件(即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现象)。
1997年5月,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年底达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结束。
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我国夏季多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另一条位于北方地区。
将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和长江汉口的三次特大洪水进行比较,发生厄尔尼诺想象的第二年都有发生特大洪水,这三次都遵循这个道理的,且发生周期与磁周期转变年相近,所以这不是巧合可以说清楚的。
太阳黑子活动22a的磁周期转变年也是影响长江巨洪的重要物理因子之一,长江巨洪与厄尔尼诺事件以及太阳黑子活动都具有较密切的关系。
所以黑子运动和厄尔尼诺想象大发生都与长江特大洪水有关联。
1997年5月,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年底达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降水概况描述及成
灾原因初步分析
06级气科5班王修莹20061301198
摘要:
1998年夏季(6月11日至8月29日),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天气,给我国国内生产、国民生活带来极大的灾难。
98年夏我国气候异常,主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造成长江流域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天气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长江流域洪灾二度梅低频气旋
一、我国夏季降水特点与98年夏季降水概况及主要特点:
1998年夏季(6月11日至8月29日),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天气,给我国国内生产、国民生活带来极大的灾难。
持续的特大降水,造成长江全流域发生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
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洪水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更是多达1600多亿元。
那么时隔这么多年,那场降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造成如此大的洪水的原因是什么?气候工作者及气象学家们是怎样看待这场降水的?下面来分析下:
(一)、我国夏季降水特点及雨带活动位置[1]
我国夏季降水特点是雨带先后经历两次北跳三次停滞过程,具体如下:
5月中旬—8月下旬,雨带从南往北移;
5月中旬—6月上旬,我国华南进入华南前汛期,雨带位于15ºN左右;
6月中旬—7月上旬,江淮盛行梅雨,降水量很大,暴雨集中,雨带位于20-25ºN;
7月中旬—8月下旬,我国华北东北进入雨季,雨带位于30ºN左右。
此时华南进
入后汛期;
8月下旬—10月上旬,雨带从北往南移,其中9月中旬—10月上旬是淮河秋雨
期,雨量小,位于20ºN左右。
(二)、98年夏季降水主要特点
图1 1998年6~~8月降水量[2]
上图可看出,1998年主汛期(6~8月),长江流域降雨为全流域型偏多,鄱阳湖,洞庭湖两湖水系6~8月降雨量均在1000mm以上其中澧水上游总降雨量超过2000mm。
与历年均值比较,长江上中游干流区偏多最多,其次是金沙江、乌江、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嘉陵江及长江下游干流区也偏多。
另外,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由于降水量多,洪水量大,造成的灾害最为严重。
根据当时天气形势的转变和雨带分布特点,1998年主汛期长江降雨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梅雨期(时间为6月11日~7月3日)
降雨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水系,总降雨量均在300mm以上。
降雨大于500mm 的笼罩面积近9万km2,局部地区超过1000mm。
另外在三峡区间下段、清江及澧水部分地区也有一个大于300mm的区域。
6月11日-7月3日大于300mm的笼罩面积超过了26 km2。
此阶段降雨与我国夏季降雨的特点相符合,只是暴雨过于集中,雨量较常年多很多,而且范围也较梅雨期范围(湖北宜昌以东28°-34°N之间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以狭长区域)大。
2. 第一阶段集中降雨期(时间为7月4~15日)
此阶段主要降雨集中在长江上游及汉江上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基本无雨。
与正常年份基本持平。
3. 第二阶段梅雨期(时间为7月16~31日)
从7月16日开始,雨带又重新回到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江南地区,直到7月31日,为1998年的第二度梅雨期。
7月16~31日,乌江、沅江、澧水、武汉市、鄂东北和鄱阳湖水系的信江、乐安河、抚河、修水等地相继出现大暴雨,这段时期累积雨量超过300mm的范围为17万多km2,400mm以上为6万多km2,并有三个大于500mm的雨区。
二度梅雨显然与正常年份(雨带北移进入华北东北雨季)相差很大,而且二度梅雨降水量大,范围广,暴雨集中,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的重要原因。
4. 第二段集中降雨(时间为8月1~29日)
8月1~15日,在三峡以上地区及汉江流域先后出现暴雨。
16~18日雨区发展到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
19~25日雨区又回到嘉岷流域及汉江流域,26~29日雨区再度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
这一阶段大于300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三峡万县至宜昌区间、清江流域、乌江下游、沅、澧水上游、汉江中下游以及嘉岷流域的部分地区,其中在沅澧水上游及清江的部分地区在500mm以上。
直到8月下旬的正常年份中我国都基本处于华北东北雨季,但98年除了华北东北进入雨季外,长江流域的集中降雨也来势凶猛,降水范围大,降水量大而集中。
二、造成长江流域特大降水的原因分析
图2 98、99年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及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的立方图[2]
1、由上图可以看出东北地区98年的降水量在各个水系、流域都比99年和多年平均要多,尤其嫩江更是出近800亿m³,因此东北也出现了特大洪灾。
2、长江流域降水的距平图分析:
图3 长江流域中下游TRMM降水距平(带点实线)及季节内振荡(实线) [3]
从图几中可以看到,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在6月12 ~ 28日和7月21 ~ 31日出现两次明显的降水正距平,分别对应于长江流域的第一阶段梅雨期和第二阶段梅雨期。
3、长江流域的二度梅雨与低频气旋有关
图 4 长江流域第一次梅雨期的850百帕低频环流场和TRMM降水(阴影区,间隔5mm/d)[3]
图 5 长江流域第二次梅雨期的850百帕低频环流场和TRMM降水(阴影区,间隔5mm/d)[3]
分析长江流域两次梅雨期的降水场和850 hPa低频环流场分布情况得知,在6月中下旬的第一次梅雨期里(图4),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为明显的低频气旋所控制,长江流域处于该低频气旋南侧,受到加强的西南风(暖湿气流)影响, 有利于该地区的长时间降水;在7月下旬的长江流域第二次梅雨期里(图5),同样可以看到长江流域受到明显低频气旋的影响。
可见,长江流域的两次梅雨过程均与低频气旋的活动有关。
高低纬低频气旋在长江流域附近汇合,为长江流域的大型降水提供了抬升条件。
中高纬地区的低频气旋的产生与传播为南海地区低层低频反气旋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来自反气旋西北部的暖湿气流和位于长江流域附近气旋活动提供的上升条件共同作用,使得长江流域6至8月发生特大降水,且主要以暴雨为主。
暴雨的特点有五个:即发生频繁;笼罩面积大、范围广;暴雨中心稳定少动;暴雨强度大、雨量集中;雨带南北拉锯、上下游摆动明显。
另外,一些学者还指出这次降水与前期(春季)北极涛动(AO)有关[4],也有指出
长江98年夏季降水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有关[3]。
随着研究的深入,进一步揭示这次洪涝
灾害可能与1997年爆发的百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的关联[5]。
总之这些说法都从
不同的角度分析了98年洪涝灾害的原因,这之间是怎么有机联系的,还有待深入研究。
三、总结与分析
经分析,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气候异常而造成暴雨过大、过于集中;二是长江沿岸水土流失严重,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也是造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
导致98年夏天,长江全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造成大量房屋倒塌,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全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在灾难过后,我们
要冷静分析原因,做好今后的防范和预防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类似情况的出现,也是我们气象工作者所追求的准则。
参考资料:
1、[1]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唐东昇,2000年,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
2、[2]1998年6-8月降水量图和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及多年平均比较图来自于百度图片。
3、[3]陈桂兴,黎伟标,袁卓见,温之平,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期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及机理研究,应用气象学报。
4、[4]龚道溢,朱锦红,王绍武,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前期北极涛动的显著相关。
科学通报。
5、[5] 王彰贵,蔡怡,张丽,1997-98年厄尔尼诺特征及97年气候异常,海洋预报。
6、/view/2096475.html
7、/qxxw/xw/200910/t20091029_48877.html上帝之子再度光顾——
专家分析预计厄尔尼诺事件年末将达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