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三年规划致胜战略综述-----2001~2003财年
管理学案例分析作业 浅谈联想公司的战略

管理学作业3 浅谈联想集团的战略组织战略是决定组织长期绩效的决策和行动。
战略管理则是管理者为制定组织战略而做的工作,它能影响业绩,会涉及管理者制定的许多决策,还能帮助管理者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
所以,战略与战略管理非常重要。
战略的类型也很多,包括了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
下面就谈一谈联想集团所用的战略。
1、增长战略之多元化战略当一个组织想要通过现有业务或新业务扩大它所提供的产品数量和所服务的市场范围来谋求发展时,它就要用到增长战略。
而多元化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合并不同业务的公司而实现增长。
实例背景:联想集团在2000年前后的营业额接近30亿美元,它想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司,必须向100亿美元冲刺。
应对策略:联想集团应用了多元化的战略,在2001年设定了消费IT等六大业务平台,进入了手机制造、IT咨询服务、保险业软件、电信业系统集成四个领域。
影响:由于不确定的环境变化和缺乏经验导致的错误估计,多元化战略受挫。
此战略实施后,全球IT行业进入了长达两年的寒冬,这使得联想受到较大的打击。
2、更新战略之紧缩战略当一个组织陷入困境时,需要采取更新措施,消除导致公司绩效下降的组织劣势。
紧缩战略是在绩效问题并不严重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短期更新战略。
实例背景:2000年到2003年互联网泡沫破灭,IT行业大幅滑坡,联想的基础产业受到冲击。
2000年制定的到2003年营业额达到600亿的战略目标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应对策略:联想集团在2004年作出了历史以来最大的裁员,裁员5%,并进行了业务重组。
这次重组的关键词是专注,联想的核心业务被确定为PC及相关产品,重点发展移动通讯设备。
影响:稳定了经营,逐渐恢复了竞争力。
3、国际化战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国界正在失去意义,组织成长的潜力也有了极的发展。
在对制造企业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实行跨国经营的公司,其销售增长是国内公司的两倍,盈利能力也高很多。
案例A:联想大裁员

联想大裁员一、背景联想集团在2000年通过三大举措进军互联网,分别是:4月份斥资一亿元港币开通网络门户FM365,8月份出资3500多万美元收购财经网站赢时通40%的股份,12月份出资5000万元与新东方学校合作成立新东方网校。
三大举措后来全部失败,初尝了多元化苦果。
2001年,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分拆之后,杨元庆一再强调:“不要让3年之后,人们提起联想时只想到PC”。
由此开展了新的多元化扩张,通过收购或合作,利用厦华、汉普咨询、智软、中望四家公司的力量,进入了手机制造业、IT咨询服务、保险业软件和电信业系统集成四个领域,组建了消费IT、企业IT、移动通信、互联网服务、IT服务、合同制造等六大业务群组。
之后的两年,杨元庆称为“对高增长和多元化的过分追求与有限的能力和资源不匹配,以至于造成联想业务的广种薄收”。
事实上比薄收还要严重,新开设和收购的业务大都严重亏损,2003财年联想手机业务亏损7460万港元,IT服务业务亏损5800万港元,海外业务亏损近5000万港元。
与此同时,由于之前的几年四处出击,联想PC主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滑,曾经稳居国内、亚太PC销量第一的宝座正在动摇,2003年联想在国内PC市场的占有率从30%以上下滑到28%左右,一直图谋联想霸主地位的戴尔,2003年在中国市场创造了38%增长率。
这时的联想集团已经出现了局部危机,危机正在扩散和蔓延,为了阻止和化解危机,联想集团从20003年到200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和重组,把原来的六大业务群组压缩调整为三大群组(PC、移动通信、IT服务),采取了大裁员、关闭FM365、把IT服务业务出售给亚信科技等一系列措施。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联想集团以总价12.5亿美元(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收购IBM的PC业务,以此来体现专注PC、重归主业的战略。
二、亲历联想大裁员:公司不是家2004年3月,联想公司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由一位联想员工写的文章《亲历联想大裁员:公司不是家》在各媒体到处转载,作者简要描述了裁员工作的周密部署和雷厉风行行动节奏,然后以写实的手法记录联想公司裁员中一些令人伤感的镜头。
联想2003财年第三季业绩公布

15.0% 10.0% 5.0% 0.0% -5.0% -10.0% -15.0% -20.0%
2003* 105 6.1%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10.0%
18
回顾:联想过去三年业绩
▪ 成绩
– 集团业绩健康、良性增长 • 2003年与2000年比较,营业额增长26%,纯利增长50%
2003/04
2002/03
$ 619,165 $ 359,625 $ (61,984) $ (29,210) $ (57,000) $ 830,596
$ 599,606 $ 260,609 $ 28,844 $ (40,567) $ 15,301 $ 863,793
3.3% 38.0%
-3.8%
注2:2002/03及2003/04财年之总额为未作商誉摊销前及未包括出售投资收益 前之盈利贡献。
▪ 中国经济全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 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蓬勃兴起,带来全新机遇与挑战 ▪ 竞争环境更加规范,本土企业面临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
21
展望:适应环境主动求变
▪ 变革一:专注核心业务和重点发展业务,资源投入与业务重点相 匹配
▪ 变革二:针对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建立更具客户导向的营销模 式和组织架构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
2000 2,232 9.5%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00 94 49.4%
2001 1,916 -14.1%
2002 1,729 -9.8%
2001 104 11.1%
2002 100 -4.6%
2003* 1,698 -1.8%
麦肯锡战略制定流程

预期的增长趋势如何?
LCS000818BJ(GB)
*
2.2 制定未来发展目标
4. 完全不明确
3. 特续的不确定性
2. 不相关联的前景预测
理解动力(Porter模型)
理解行业行为(行业模型)
1. 有用的预测
微观经济学
需求
监管
技术
Porter模型 行业的微观经济学模型 建立一系列的动力– 在行业内外部 说明这些动力如何影响行业经济效益
LCS000818BJ(GB)
*
’99
’00
销售额和利润 百万元人民币
‘01
’98
’02
X
X
X
X
X
7. 确定财务目标并就此达成共识
收入
利润
收入年增长率上升
利润年增长率上升
LCS000818BJ(GB)
*
8. 为实施进行测试和计划
行为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职责
• • • • • • • • • • •
6.按增长阶段分析业务组合
LCS000818BJ(GB)
*
用能力框架评估商业机会
能力平台
能职技能
流程技能
特有资产
特殊关系
需要的能力
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
无线接口 计算机联网技能
标准设定 低成本制造
标准设定关系 计算机联网合作伙伴关系 分销渠道
LCS000818BJ(GB)
*
对模块排序
旧优先权 建议列入新优先权 检测新优先权
保留参与的权利
决定不参与正在发展的业务
麦肯锡 mck业务单元战略制定方法

各业务单元制定部门发展战略
质询/批准/公布战略规划
特殊关系
购并与合并
融资、风险管理和成交能力
2. DT内部竞争力分析 2.1. 优势 2.2. 劣势 2.3. 机会 2.4. 威胁
1. 市场及竞争环境 1.1. 市场需求 1.2. 竞争势态 1.3. 技术发展趋势 1.4. 政策环境
3. 战略 3.1. 使命和远景 为何 3.2. 产品和服务组合(何种) 3.3. 价值定位 3.4. 成长阶段(何时) 3.5. 价值实现和能力获取(如何) 3.6. 实施计划 3.7. 机会及风险
product3
X%
X%
X%
X%
X%
Datang010307BJ GB -PR1
*
1.1 市场需求-客户群分析
主要客户
客户需求
市场份额
Datang010307BJ GB -PR1
*
1.2 竞争态势
竞争集中力度
市场份额 百分比
厂家数量
销售额
前三名
前十名
其它
利润 投资资本回报
销售收入 净现值
选择方案价值
衡量标准
业务维持者
建立业务者
高瞻远瞩者
员工
财务
机会
价值
激励理念
利润
第一层面 拓展并确保核心业务的运作
第二层面 发展新业务
第三层面 开创未来业务的机会
时间安排
联想和戴尔之争

联想和戴尔的渠道之争邓煜驰我国IT行业内的领导型企业——联想集团——在过去三年中遭遇了“成长的烦恼”,按照联想的三年规划,到2003年,营业规模要达到600亿元,而实际情况是只有200亿元左右,营业额增长26%,利润增长50%。
尽管这个增长速度高于行业内绝大多数企业,但却没能达成2000年规划制定的目标。
与此同时,2003年联想的主营业务PC 的销量增幅只有16.4%,而戴尔的增幅超过了40%,增长幅度超出联想两倍多。
联想如何抵御戴尔直销渠道的冲击,是摆在联想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1.联想的渠道成长的四个层次联想的渠道是经过10多年的持续努力,才达到目前的规模和质量。
10几年以来,联想一刻也没有停止改良渠道,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小的改进,每3-5年就会有大的改进。
联想渠道的成长史:①.在1994年以前,联想渠道处于第一层次,渠道能力只是简单的铺货和回款,对于产品的最终流向几乎没有了解,对消费者的需求特点缺乏把握,渠道处于粗放型、低功能的初级状态。
②.1994年-1998年,联想渠道达到第二层次。
在这个阶段,联想放弃直销,转注于分销。
以“大联想”的理念,不断优化渠道结构,致力于渠道扁平化,密切联想与经销商之间的业务纽带和互利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避免恶性渠道冲突。
在这个时期,由于PC市场容量以平均每年40-50%的速度增长,外部形势非常好,“大联想”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③.1998年-2001年,联想渠道达到第三层次。
在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是“渠道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联想虽然不与二级代理发生直接的交易,但是也开始进行信息交换,联想开始对客户需求有了更加细分的认识;同时联想开始广泛地为各级经销商直接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这个时期标志性事件是ERP实施,ERP不仅大大降低渠道成本,而且提升了与渠道成员之间信息交换的数量、质量和效率,联想实施ERP之后,一年总计降低成本6亿多元。
下表是实施ERP前后的一些财务数据比较:④.2002年以来,伴随联想的技术转型,联想的渠道发展进入了第四层次。
联想公司与IBM重大并购案例分析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总收入 亏损净额
2001年 100778 -397
2002年 9237 -171
2003年 9566 -258
二、合并过程简介
• 联想与IBM 公司并购过程跨国并购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
• • •
业知识, 仅靠并购企业单枪匹马是难以完成的。联想在并 购IBMPC 业务过程中: (1)2003 年聘请麦肯锡作为战略顾问, 全面了解IBM 的 PC业务和整合的可能。在进行了13个多月的艰难谈判之后, 2004 年12 月8 日双方终于达成了最终的并购协议。 (2)财务方面。IBM 全球PC 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是17. 5 亿美元, 其中包括6. 5 亿美元现金、价值6 亿美元的联想 股票及PC 部门5 亿美元的债务。IBM 将持有联想集团约 19% 的股份。 (3)2005 年第二季度起, 联想将分三年支付给IBM 7.05 亿美元的服务费用, 分别为2. 85 亿美元, 2. 23 亿美元 和1. 97 亿美元;董事会方面, 杨元庆先生接替联想创始人 柳传志先生, 成为联想董事会主席。柳传志先生为董事会 非执行董事。
毛利率表
年份 联想 IBM DELL
2001 13.3% 16.2% 17.7%
2002 14.8% 14.4% 17.9%
2003 14.8% 13.7% 18.2%
平均 14.3% 14.7% 17.9%
注:即新联想的毛利率为15%,假设合并三年后毛利率提 高到17%
• 由于联想在合并后的头三年不打算进行重
• 四、联想并购IBM 所受到的影响
•
• 1. 人才整合风险及其治理 • 为了留住优秀的海外员工同时又安抚老员工, 使所有的员
联想集团的发展历程及其国际化战略

01 Chapter联想集团概况创业初期:1984-1994年高速发展期:1995-2000年国际化转型期:2001-2004年•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发展和积累,联想集团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和实力。
在稳步发展期,联想集团继续加强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技术。
同时,它还通过持续优化管理、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和盈利能力。
此外,联想集团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承担,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稳步发展期:2005年至今02 Chapter国际化战略背景中国市场饱和技术驱动全球化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影响力国际化战略目标与规划国际化战略实施路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设立研发中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国际化战略的挑战与风险03020103 Chapter创新研发能力建设创新研发成果展示推出新产品联想集团在创新研发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专利,这些专利为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获得专利提升市场竞争力人才流失由于竞争激烈,联想集团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
技术更新换代快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联想集团需要不断更新技术,保持技术的领先性。
资金投入大创新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联想集团需要不断加大投入,保证研发的顺利进行。
创新研发的挑战与对策04 Chapter1全球市场布局战略23联想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多元化战略,通过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
多元化战略联想集团在21世纪初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并购和合作等方式,进入全球市场。
国际化战略联想集团对全球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策略,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市场细分收购IBM PC业务2005年,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的PC业务,包括ThinkPad笔记本电脑和ThinkCentre台式电脑,使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之一。
收购Motorola智能手机业务2014年,联想集团收购了Motorola智能手机业务,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
麦肯锡给联想的组织结构设计

麦肯锡给联想的组织结构设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对于其战略实施、运营效率和竞争力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联想作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其组织结构的设计与优化一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议题。
而麦肯锡作为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为联想的组织结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方案。
要理解麦肯锡为联想所做的组织结构设计,首先需要对联想的发展历程和业务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联想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业务拓展和转型,从最初的个人电脑制造,逐渐发展成为涵盖电脑、服务器、移动设备、智能解决方案等多元化业务的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联想面临着市场变化、技术创新、竞争对手挑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麦肯锡在为联想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企业的战略目标。
联想的战略目标是在保持个人电脑业务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兴业务领域,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支持这一战略目标,麦肯锡设计的组织结构强调了跨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
在部门设置方面,麦肯锡建议联想根据业务类型和市场需求,重新划分和整合部门。
例如,将与云计算相关的研发、销售和服务部门整合为一个专门的云业务单元,以便更好地聚焦资源,提高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
同时,对于传统的个人电脑业务部门,通过优化流程和精简机构,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在职能分工方面,麦肯锡强调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的效率低下和内耗。
通过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让每个员工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及与其他部门和岗位的协作关系。
在沟通机制方面,麦肯锡为联想设计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体系。
包括定期的高层战略会议、部门间的协调会议、项目小组的沟通会议等。
同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内部沟通平台,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
此外,麦肯锡还关注到了联想的人才发展和组织文化。
在人才发展方面,建议联想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职业晋升通道,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联想的企业战略

联想的企业战略4.联想公司的战略选择4.1总体的战略选择企业总体战略是指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对企业未来基本发展方向所作出的长期性、总体性的谋策。
联想主要采取的是横向一体化战略。
电子计算机的市场威胁很大,对于联想来说,要不断地扩大营销的面积,从而加大产业的发展。
市场向国际化推广是主要的策略之一,联想全球各地建立生产基地、研发部门,为的是加大消费群体、面向更为广阔的消费人群,建立国际化的市场环境。
4.2业务单位战略的选择业务单位战略,也称为竞争战略,是指在给定的一个业务或行业内,企业用于区分自己与竞争对手业务的方式,或者说是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营造、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或方法。
联想企业目前已进入行业的成熟阶段,就只有两个竞争战略会产生竞争优势。
第一、低成本联想可以采用该战略承受缩水利润,并且成为领头羊,这样联想可以做到比供应商和购买者具有更强的实力,更好的发展。
第二、差异化战略联想已具有IBM所带来的领先的技术,再加之自身所拥有的技术研发部门,相对于其它的企业技术方面已占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也可以通过直接的价格竞争来避免承担价格压力。
4.3公司战略发展的方法并购战略是联想最初使用的战略之一,联想通过并购IBM加强了自身内部对电子计算机的研发能力,拥有该行业的高端技术,从而使其在该领域拥有一定的优势与竞争能力。
作为联想当时并购IBM的动因主要有一下几点:1)IBM拥有较强实力和领先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此情况下,通过并购IBM可以迅速达到壮大市场历来那个的目的;2)获取规模经济,以更大的产量和大批购买来削减成本;3)获得技术与技能;4)同时还可以通过形成大到无法被收购的规模被别人收购而保持独立性。
对于IBM,联想的并购采取的是横向并购,可以消除重复设备,提供系列产品或服务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市场份额。
联想公司的产品战略:电子信息行业在金融危机下正处在行业转型的拐点,处理得当的企业可以发展迅速,而一旦把握不住重点,处理失当就将面临被淘汰的威胁。
麦肯锡联想人力资源三年规划KL优秀课件.ppt

战略原则及框架 战略原则 1 根据最新的组织结构,明确各层管理者的HR职责及管理流程 2 科学设置公司组织结构、岗位,得出人岗匹配的方法 3 提出明确的EVP(员工价值承诺),并对内外进行宣传 4 完善以前的招聘流程,并制定针对中高层管理者和高级技术人员的招聘策略 5 建立适应未来业务、岗位特点的多元化、灵活的薪酬制度 6 规划制定明确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并设计出相应的支持体系 7 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为员工发展创造空间 8 建立以ERP系统的HR模块为核心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SWOT分析
成功的人力资源战略框架
改善的财务业绩
1. 贯彻人才意识
3.
建立业绩导 向的文化
5.
发展 人才
6.
为人才发展创造空间
4.
招聘 人才
7.
保留 人才
2. 提出 EVP
1 贯彻人才意识 2 提出员工价值承诺 3 建立业绩导向文化 4 招聘人才 5 发展人才 6 为员工发展创造空间 7 保留人才
联想的HR三年战略
1 根据最新的组织结构,明确各层管理者的HR职责及管理流程 2 科学设置公司组织结构、岗位,得出人岗匹配的方法 3 提出明确的EVP(员工价值承诺),并对内外进行宣传 4 完善以前的招聘流程,并制定针对中高层管理者和高级技术人员的招聘策略 5 建立适应未来业务及业务运营模式(如;联盟)的特点建立多元化、灵活的薪 酬制度 6 规划制定明确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并设计出相应的支持体系(例如: 专业职称体系、培训、轮岗) 7 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为员工发展创造空间 8 建立以ERP系统的HR模块为核心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麦肯锡_战略管理知识体系

分析方法
注释
SCM010727BJ-strategic plan(GB)
*
市场分析(4):消费群结构变化
消费群结构变化主要描述各细分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一般而言,扩大中的消费群蕴含机会而衰退中的消费群蕴藏威胁 消费群划分可以采用下述标准 年龄 特征(初次购机,换机,一户多机) 场合(农村家电普及,新婚购机) 性质(家庭用户,工程用户)
不构成威胁
构成威胁
SCM010727BJ-strategic plan(GB)
*
替代品威胁性分析-买家对替代品的接受程度
用户对各产品的接受程度指数 * 市场调查结果,样本=N
替代品1
替代品2
替代品3
替代品n
。。。
* 1-5打分,1表示完全不接受,5表示完全接受
对各替代品优劣势的评价 替代品1 替代品2 替代品3 替代品n
卖场建设 促销员培训
促销形式
SCM010727BJ-strategic plan(GB)
*
竞争态势(1) –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主要对手
主要产品
优势
市场占有率
主要客户
劣势
国 际
国 内
示意
公司1
公司2
公司3
公司4
公司5
公司6
SCM010727BJ-strategic plan(GB)
*
竞争态势(2) –市场占有率分析
集中度曲线
地方品牌林立,缺乏行业领导品牌
部分有进取心的企业迅速扩张,挤占了众多地方品牌的市场,市场呈寡头垄断结构
联想公司企业战略管理

联想公司战略一、公司简介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港交所:0992 成立于1984年,由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当时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1989年成立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等商品.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4年4月1日,联想集团的英文名称由“Legend”改为现在“Lenovo”.“Lenovo”是个混成词,“Le”来自“Legend”,“-novo”是一个假的拉丁语词,从“新的nova”而来.同年,联想以亿美元亿美元以及IBM 的5亿美元欠债的价格收购 PC事业部,并获得在5年内使用IBM品牌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联想在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这标志着新联想的诞生目前联想的总部设在的Purchase,同时在和的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和,的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并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世界第四大计算机制造商联想集团首次上榜,排名第499位,年收入亿美元.2009年2月5日,联想集团公布了截至2008年12月31日第三财季业绩,净亏损9700万美元.联想进军国际化的梦幻组合瓦解,联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柳传志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现任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重新担任CEO接替威廉·阿梅里奥的职位,联想集团企业运营高级副总裁罗里·里德Rory Read被任命为新设立的总裁兼COO.联想人事任命宣布后,资本市场迎来开门红,联想当日股票上涨港元,报收于港元,涨幅达11%.二、战略管理四要素分析一业务组合1. 信息产品业务群:是联想的核心业务,包括个人电脑及相关产品笔记本、服务器、外部设备等业务,是联想非常擅长并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业务,这类业务将举全公司之力保证它的竞争力不断加强,保证它源源不断地为公司贡献利润和现金流,这类业务合并了上一个三年规划中的商用IT和消费IT.2. 移动通信业务群:是联想要重点发展的业务,能够很好地借用原来的竞争力,同时与核心业务有很多类似之处的产品业务,这几年将主要集中在移动通讯设备业务上,这类业务重在规模的成长和竞争力的建立,除了公司管理资源的全力保障以外,还需要投入相应的财务资源.3. IT服务业务群:联想把包括IT服务、软件外包、网络产品等在内的其他业务归为第三类,这类业务,未来可能有好的市场潜力,但目前与公司核心业务在业务规律、发展阶段和管理模式上还有一定差异.对于这类业务,将以更加灵活的机制来促进其健康发展.二资源配置企业资源的配置,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司的战略选择,同时也会对一个公司的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联想公司在过去20多年中,共经过两次重大战略改革:进军互联网及转型IT服务,两次变革,联想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等资源,但两次最终都以转型失败告终.2004年联想再次提出新的战略改革:回归PC,并于同年宣布收购IBM旗下的PC业务.自此,联想将企业资源重点投入企业的优势业务—PC业务.但由于“蛇吞象”的收购形式,加上IBM与联想在公司文化等方面矛盾冲突,使联想在收购IBM--PC业务及之后的数年中,企业资源始终大量消耗与两个企业间的融合过程,而无法重点投入PC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及新,旧市场的开发与维护,从而导致联想未能在2004-2007年PC产品的消费大年把握市场机遇.虽然联想未能这一把握机会,但基于PC产业未来继续增长的潜力及联想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未来联想资源配置的重点在PC业务这一中心思想却依然无法动摇.在新业务的开发商,联想也有进行投入:2009年1月收购了switchbox,虽然收购的原因并为透露,但着手未来新业务增长点的目的显而易见.三竞争优势基于联想的国际化进程还在探索阶段,这里谈讨得竞争优势主要立足中国市场.1.技术优势:IBM作为高端技术的代表,联想通过收购其PC业务,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拥有领先的PC生产技术.其次,联想自身也拥有固定的研发团队为其产品做研发,因此在技术领域,联想占有一定的领先优势.2.渠道优势:联想从1994年在全国各地发展代理商开始,就深刻体会到专卖店的形式对渠道管理的要求是严格的,不能仅靠“利益拉拢”来使加盟商与自己长期合作.其在随后的渠道建设中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分销体系,使加盟联想的专卖店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联想总部的技术支持;加盟商都能定期参加由联想集团组织的免费的技术和店铺管理学习,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也使得消费者可以在任何一家联想销售商处得到最新的产品信息.四协同优势联想控股旗下拥有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置地和弘毅投资五大公司.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过去内部业务冲突的格局,联想控股对旗下每个公司的业务范围都有着严格的界定.在保护联想集团的权益上更是费尽心机.联想控股对自己的定位是,一家战略驱动的投资控股公司,初步涉及IT,投资,地产等三大行业,五大业务单元“非相关多元化”经营.这五大公司之间联系的纽带无疑就是资本.通过相关多元化实现产品融合,使它们共用一个产品线或共属一个产业链,这可以摊薄成本,实现节流.而透过资本的纽带,从其他非相关多元化企业把资本注入联想集团,使得联想集团的资金链源源不断,为其走向国际化得道路添砖加瓦.三、一般环境分析一般环境是企业生存面对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五个方面,一般外部环境具备一下几个特征:不可控制性、非歧视性、非持久性和有规律性.可以说企业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带有很多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很好的去适应周边环境,这样才能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下面将就以上五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一政治环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坚持贯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努力完善市场机制,吸纳外资,学习世界先进技术,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社会稳步发展,经济发达,可以说政治局面非常稳定.最近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更是将重点放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上,因此企业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科技以获取产业政策的优惠,从而更好的发展自身.而在国家政策提出“将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的号召下,我国的政治环境对联想集团的国际化路线更是百里而无一害.二经济环境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一段时间我国的经济环境还不容乐观,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经济环境依然将处在稳步上升阶段.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继续,我国金融,科技等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加速国际接轨.而另一方面,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科技等领域的开放,国际企业的进入将是我国本土企业受到冲击.三技术环境我国在电子技术领域还处在发展阶段,主要以向国际先进技术学习,模仿为发展方式,属于本土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比较弱.但随着本土各大型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收购,兼并国际知名高科技企业或业务部门,直接吸收国际领先技术,使得我国现有技术环境得到长足进步,另外,随着本土企业对科技研发的逐渐重视,大力培养,建立自己本企业的科技人才,科研机构,使我国为来的技术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四社会文化环境我国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如发达国家,对于高科技产品的消费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未来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同时人口基数庞大导致的劳动力过剩又使得我国本土企业劳动力成本较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产品的质量,个性化要求提高,同时也更关注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环境,因此也就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自然环境我国自然资源蕴藏丰富,利于企业的生产制造.但对于高科技企业所需要的高品位钢等高质量制造材料却无法悉数满足;我国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趋于完备,利于企业的渠道建设及完善;我国产业地理规划已趋完善,产业集群的规划将使企业从产业集群的正外部效应获利.四、产业环境分析一现有竞争强度分析由于联想已将企业的战略选择拉回以PC业务为主的竞争策略,这里主要以PC 产业的竞争强度分析为主阐述.早期PC行业内生产相关产品且规模较大的品牌企业有几十家,其中知名的国内品牌包括联想,同方,方正,长城,宏基,华硕,神舟,TCL,七喜等,PC行业中,第一阵营的规模化战略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市场深陷价格战的泥潭,大量中小品牌的PC厂商在竞争中一夜“蒸发”.2004年联想对于IBM的PC业务的并购,改变了全球竞争格局,构架了戴尔,惠普,联想三强鼎立的新格局.其中戴尔以直销的经营模式,低廉的成本打低价格策略在三强中表现突出,而惠普则以生产功能齐全的PC产品见长.二潜在进入者分析PC行业未来将更注重规模,品牌,运作,设计能力这些全局性的竞争要素,同时,随着笔记本取代台式机成为主流,只有具备全球运作的实力,才能获取产业资源的最优组合,在PC行业里立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PC行业对潜在进入者在资本量,技术能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进入壁垒.只有在电子,家电等相关产业的领先企业才最有可能成为PC行业的潜在进入者.而PC市场依然继续的价格战,则是降低了PC行业的利润获取能力而削弱潜在进入者的进入积极性.因此,在近期PC行业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可能性不大.三供应商分析1. 零部件供应商:联想通过借鉴戴尔模式,与零部件供应商达成协议,通过让供应商将工厂建在联想生产部附近,需要即取的合作方式,将零部件的储存成本及风险与供应商共担.2. 软件供应商:2006年Intel与AMD在双核技术上的竞争,使处于下游的PC产业中巨头企业有了选择权,更是象征了从此PC企业在与上游软件垄断企业的博弈中获得了主动权.四买方分析鉴于在现有PC三巨头企业中有直销及经销两种分销模式,故在此作分类分析:1. 终端消费者:现在PC行业的终端消费者,正逐渐由企业商用逐步转型为个人消费用,大量的个人消费将是PC行业又一次的销售增长点.个人消费者的特征是:对产品个性化要求较高,对价格变动较敏感等.中国市场的消费者,由于对PC最新科技的了解还未普及,因此标准化,专业化服务对其显得尤为重要.2.经销商:经销商作为专业化销售商,其对市场有敏锐且深刻的了解和把握.经销商也PC生产企业间有着利益共存的关系,同时也分担着PC生产企业的销售风险.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关系,经销商与普通的终端消费者而言有着明显的价格谈判能力.五替代品分析现在市场上还没有PC的完全替代产品,但是可以替代PC部分功能的产品却层出不穷.无论是智能拥有文件处理等功能还是移动影音播放器的娱乐功能,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PC产品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而近期PC最大的功能替代产品便是新近出现的上网本,上网本的许多功能都与传统PC机雷同,可以说就是一台压缩版的传统PC机,又由于其轻巧便于携带而引发新一轮消费高潮.五、远景和使命分析1. 联想的使命:“为客户:联想将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为股东:回报股东长远利益;为社会:服务社会文明进步;”企业使命是对企业存在原因的表述,是企业最基本的、使自己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经营目的,是企业一段时期内最基本的发展方向,反映了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性质和活动特征的认识,是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依据联想的使命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对客户,员工,股东,社会的责任,对于客户的使命可以很明确的看出其定位在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领域,而产品的功能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及丰富多彩;对于员工的使命可以看出联想企业对于员工的培养方向及给予员工的工作环境—充满创造的发展空间;其对于股东的使命则很明确的提出是为了股东的利益,并且这利益并不是短期的,而是以长期利益为最终目标;最后对于社会的使命可以看出联想企业对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将自己定位于服务社会文明进步这一层面上.2.联想的远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企业远景体现了企业家的立场和信仰,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头脑中的一种概念,是这些最高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设想.是对:“我们代表什么”,“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企业”的持久性回答和承诺.联想企业提出的高科技,服务,国际化三方面的远景,很好的表达了联想在技术方面希望保持领先;在未来企业的业务战略选择中侧重服务及企业未来想要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市场的承诺与设想.六、外部因素分析:机会与威胁外部分析表格EFE外部环境因素分析UNIVERSE七、内部因素分析:优势与劣势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EFE内部环境因素分析UNIVERSE八、SWOT综合分析1SO战略SO战略主要在面对外部环境的机会情况下,利用联想企业的优势资源,充分将机遇与优势结合,达到最大化企业利益的目标.联想集团的优势有充足的现金流,已有市场的占有率,引进PC研发技术,上游企业议价能力,完善的营销渠道.市场的机会主要有个人消费用PC机增加,目标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上游企业的竞争日益增加,合并IBM的先进PC技术,国内政策的倾斜及行业品牌整合,中小品牌推出市场.联想正好可以利用自己引进的IBM的先进PC技术,抓住消费用PC机增长的机遇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其次在上游企业竞争日益增加的条件下,利用已有议价能力,进一步获得成本上的削减.2ST战略ST战略主要是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克服市场上所面对的威胁.联想集团所面对的威胁有原先的优势产品商用PC机的大幅减少,IBM的PC业务合并整合面临一系列困难,大量债务将在2010年到期使资金链面临前所未有威胁,之前的多元化战略转型的失败更是把联想推向威胁的边缘.针对以上威胁联想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项目进行缓解:针对资金链问题,联想依然有13亿现金流的浮动能力;对于商用PC机的减少,联想可以利用之前的市场占有率去主攻有潜力的个人消费PC机市场.3WO战略WO战略主要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劣势,利用市场的机会,以取得发展.在克服弱势方面,调整海外业务模式,同时还要加大研发投入与建立.这样才可以在新的销售增长点来临前做好技术,产品的准备.尤其对于颇具潜力个人消费PC机市场,技术的先进性就更显得尤为重要.4WT战略WT战略主要是公司在自己比较弱势的环节方面采用的战略.对于联想集团来说,面对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极度不充足的情况下,将主要资源投入优势业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战略战线拉回PC机的业务上来说是很明智的战略选择.十、业务组合分析一明星业务联想企业的明星业务主要是服务器和外部设备,随着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逐渐普及,势必将拉动服务器和外部设备的销售高潮;其次,联想为了未来可以成为非单一PC机制造厂商,在这些业务领域的努力既可以为未来发展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大好基础,产生新的企业利润点,同时也可以对已有PC机的制造,研发起到促进作用.二问号业务联想集团的问号业务主要是IT服务业务,软件外包,网络产品.这3个业务都是联想集团新开发不久的业务,虽然从长远来看,在这3方面关联业务的投入将有利于联想集团未来的成长道路,但就现在联想集团的资源来看,要支撑这三项业务的开发开展还是有困难的,其次结合联想集团之前的业务开发来看,联想在新业务开发领域的经验和能力还需要积累.因此,这三项业务的未来增长还是个未知数.三奶牛业务联想集团的奶牛业务主要是个人电脑这一块业务,这是联想集团最为重要的业务,也是联想集团的现金流的主要来源.联想集团在过去20多年的经营过程中,无论企业如何发展其PC业务一直是企业利润来源的主力军.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PC业务内部也有了一定的调整,从早前的商用机占主导到现在以个人消费机占主导.因此,联想集团也要应时势变迁将主要重心挪到个人消费PC机的制造与研发中去.十、公司发展战略--发展战略联想集团公司战略中,主要有两大战略,一个是国际化战略和核心竞争力战略.联想集团的在过去最多谈论的是多元化战略,其主要包括涉足IT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等.在过去20多年中,联想也是实际操作实施了多元化得战略,但由于联想现在还没有成为多元化企业的实力与能力,因此两次战略改革均以失败告终.联想吸取实际经验中的教训,在2007年提出回归核心竞争力—专注做PC机的公司战略上,以期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发展下去.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主要体现在世界各地开设研发基地,销售点以及通过合并国际先进企业的特定业务部门加快国际化步伐.之后,联想集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不仅在与国际品牌的较量中杀出一条血路,还在亚太市场推广和巩固了自由品牌.但品牌,市场的扩展与企业业绩的提升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语言,政策和文化环境,以及成本控制和渠道建设,消费习惯与消费心理等等,各种因素都可能让一家在本土呼风唤雨的企业遭遇意料不到的滑铁卢.因此,联想的国际依然是一场艰辛的征途.十一、职能战略--产品战略电子信息行业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正处在行业转型的拐点.处理的好的企业可以一展宏图,而一旦把握不住重点,处理失当就将面临被淘汰的威胁.对于企业而言,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直接受消费者评价的就是其产品,那么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联想的产品策略又将何去何从呢下面将通过两方面进行阐述:一、产品差异化产品是一个公司的灵魂,也是一个公司的核心.对于联想集团来讲,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1个人电脑业务对于个人电脑这一联想的核心业务,应该更注重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同时应该时刻关注消费者消费习惯,消费喜好的变化.将资源重点投入新的消费增长点.2IT业务等新开发业务对于IT业务等新开发业务,联想应保持谨慎的态度,详细做好市场调查,明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盲目跟风,浪费资源.3开发新产品对于新产品的开发,联想集团应牢牢抓住消费的趋势,例如新开发的上网本就很可能是新的消费高潮.二、全球化战略联想集团的全球化战略一个是把联想集团这样一个以PC机起家,以多元化业务模式的形式向全世界推广.开发欧美等发达国家,电子产品消费较高的市场.联想集团以收购IBM的PC业务及收购SWITCHBOX等高科技公司为跳板进行全球化进程.这一过程中,技术的研发固然是重中之重,但如何进行企业内文化的融合,业务的整合等也是联想集团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作为本行业中国本土最大的龙头企业,联想的全球化战略必将实行.十二、总结以上就是通过内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所作的有关联想集团公司的战略分析报告.从一开始的公司简介到四要素分析、内外部分析和公司业务分析,到后来的公司发展战略、职能战略的分析.主要寻着这样一个思路:主要是为了研究自身的优劣势以及所面对的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战略以供参考.。
联想集团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案例分析目录第一部分案例3联想集团简介3联想集团发展历程6第二部分案例分析8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分析8企业内部环境分析12联想集团战略14联想集团战略研究17战略分析20战略评价20战略实施的调整计划21联想集团---建议22第一部分案例联想集团简介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
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0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联想集团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面向未来,作为IT技术与服务的提供者,联想将以全面客户导向为原则,满足家庭、个人、中小企业、大行业大企业四类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联想集团不断加大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体系的建立。
目前,已成立了以联想研究院为龙头的二级研发体系。
2003全年(2003年4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内,联想集团共申请国家专利48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到50%以上,2003年度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并获得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授予的中国杰出发明专利奖,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和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并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
2002年8月27日,由联想自主研发的每秒运算速度达1.027万亿次的联想深腾1800计算机,打破国外厂商对于万亿次机的垄断;2003年,联想中标863计划国家网格主结点,成功研制出每秒运算速度超过四万亿次的“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并由科技部作为国家863计划的重大专项成果对外进行发布。
联想案例-战略文化视角下的HRM

HRM期末作业---人管05硕1班,任丽娟,05142066 第一部分:案例介绍联想并购战略之后——文化与HR的整合一、背景介绍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2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2002年内,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7.3%(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7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3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2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
二、联想战略文化发展历程联想在创业之初形成的是"生存文化",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是敬业和危机感。
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成立PC事业部以后,以杨元庆为首的年轻人走上了领导岗位,联想文化过渡到"严格文化",强调"认真、严格、主动、高效"。
在2000财年,联想公司又提出"亲情文化"的建设,提倡"平等、信任、欣赏、亲情",用柳传志的话来说联想需要制造"湿润"的空气。
联想在新老班子交接和组织分拆的时期,恰当地提出亲情文化的建设,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合作精神,这种文化建设非常适应当时联想即将实行的公司战略-向服务转型。
服务业的文化不仅需要效率,还需要"微笑",联想试图通过对内部员工的影响,提倡员工的合作、支持和自主性,进而支持企业对外的服务型业务,使客户满意。
联想文化的负面是这种亲情可能高于战略、高于制度。
联想从2001年11月开始,用了一年的时间借助外部专家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对联想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检阅和疏理,这样做,大大提高了联想文化的精确性、普及性和系统性。
麦肯锡战略规划

LDCL010209BJ GB -planning kickoff
公司总体战略规划主要包括发展目标和资源需求
主要内容
1. 公司发展远景及五年战略目标 2. 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发展分析及对公司影响的评估 今后五年公司所处的各行业的发展展望 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将对本公司造成的影响 主要发展机会 主要威胁 3. 本公司现状分析 各事业本部及主要事业部情况、业绩及趋势 各事业本部及主要事业部在所处行业内的地位及优势、弱点
*
LDCL010209BJ GB -planning kickoff
业务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重点问题
下一步行动
企业发展
需要专注于企业发展方面大规模举动的研究与实施 如进入新领域、合作伙伴谈判、并购 需要加强协调公司内部合作
在总部设企业发展部,专门负责大规模对外合资合作举动及跨业务群内部协调方面的工作 事业本部应建立在现有业务范围内业务发展的具体能力/经验
政府部门的访谈 文献检索 宏观经济专家访谈 专业市场调查 行业专家访谈 行业内主要竞争者访谈 主要竞争者的年报表 国际行业分析 文献检索
议题
信息来源
举例
*
LDCL010209BJ GB -planning kickoff
3. 现状分析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
议力
*
LDCL010209BJ GB -planning kickoff
战略规划是企业管理程序中的关键连接点
总公司及事业本部战略
战略规划
经营目标
资本计划
完成公司经营预算
制定关键业绩指标
制定资本 预算
签订业绩合同并根据目标评估业绩
经营计划
各级经理的业绩考核
本文件重点
联想的STP战略

新联想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
2003年,联想将其英文标识从“Legend”更换为“Lenovo”,其中“Le”取自原标识“Legend”,代表着秉承其一贯传统,新增加的“novo”取自拉丁词“新”,代表着联想的核心是创新精神。
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
今天我论文的目标公司就是“Lenovo”——联想。
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出奇制胜,进行特别的策划。
一个精彩的市场营销策划,可使一个企业由寻常变为非凡,由弱小变为强大,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已由强力抗争进入了策划制胜的时代。
联想的4P战略4P是随着营销组合论的提出而出现的。
所谓4P,就是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从产品方面上说,在全球范围内,联想为客户提供屡获殊荣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和ThinkCentre台式机,并配备了ThinkVantage Technologies软件工具、ThinkVision显示器和一系列PC附件和选件。
在中国,联想个人电脑产品的市场份额达近三分之一。
凭借其领先的技术,易用的功能、个性化的设计以及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而广受中国用户欢迎。
联想还拥有针对中国市场的丰富的产品线,包括移动手持设备、服务器、外设和数码产品等。
从价格上来说,联想公司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且获得发展,没有品牌支持是不可能。
公司“放长线,钓大鱼”,采取“高质低价”的销售策略,不惜牺牲短期利益,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创立自己的牌誉。
本着“以上对下”的策略,联想公司在产品开发上首先选择了286机型,在开发和生产联想286产品时,联想公司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严格要求采购、制造及外加工每一个环节,使其产品质量在同类286产品中雄居上乘。
由于严格的质量要求,以及采用高档的元器件,使得公司产品的成本超过了台湾和香港的厂商。
联想企业简介最终版

联想企业简介最终版1. 企业简介1.1 企业现状及发展历程1.1.1 企业现状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
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0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联想集团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面向未来,作为IT 技术与服务的提供者,联想将以全面客户导向为原则,满足家庭、个人、中小企业、大行业大企业四类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联想集团不断加大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体系的建立。
目前,已成立了以联想研究院为龙头的二级研发体系。
2003全年(2003年4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内,联想集团共申请国家专利48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到50%以上,2003年度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并获得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授予的中国杰出发明专利奖,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和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并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
2002年8月27日,由联想自主研发的每秒运算速度达1.027万亿次的联想深腾1800计算机,打破国外厂商对于万亿次机的垄断;2003年,联想中标863计划国家网格主结点,成功研制出每秒运算速度超过四万亿次的“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并由科技部作为国家863计划的重大专项成果对外进行发布。
在2003年11月16日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TOP500)排行榜中,“深腾6800”运算速度位居全球14位,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超级计算机在这一排名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联想案例分析

联想案例分析LENOVO目录联想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决策 (2)联想的多元化战略 (2)背景 (2)多元化过程 (2)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结果 (3)联想战略分析——2000年至2003年 (3)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分析 (3)内部环境分析 (4)失败原因分析 (5)可行方案 (6)联想的集中化、国际化战略 (6)背景 (6)国际化过程 (6)联想国际化模式的特点 (7)联想战略分析——2004年至2008年 (8)宏观环境分析 (8)行业环境分析 (8)内部环境分析 (9)SWOT分析 (10)面对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 (11)建议战略方案 (11)战略实施中的关注点 (12)联想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决策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联想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争取在几年内创办成全国第一流的外向型计算机企业,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多的贡献。
九十年代中后期,联想集团的奋斗目标是做一个长远的、有规模的高科技企业,联想集团采取以低价卖高质产品的策略,在坚持以中国市场为主导的前提下实施海外经营。
2000年联想集团立足国内市场,尝试多元化战略以多元化投资的方式进行业务拓展,希望通过业务的多元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2003年,联想的高层意识到联想还不具备多元化的条件,在总结多元化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联想的愿景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2004年,联想进行战略调整,由原来的多元化战略转向专注于核心业务——个人电脑及相关产品业务,保证资源投入与业务重点相匹配,同时提出:将国际化优先于多元化加以考虑。
本次的案例分析着重于分析2000年后联想集团的战略,主要是2000年至2003年的多元化尝试,以及2004年至2008年的专业化、国际化战略。
联想的多元化战略背景由于主营业务与利润来源的单一,联想2001年的股价从2000年3月每股17.5港元的高位,跌至3-4 港元的低位。
为了满足投资者对联想持续增长的要求,联想集团总裁兼CEO 杨元庆和他的团队制定三年规划,计划到2003 年营业规模达到600 亿元。
联想战略演变历程

联想战略演变初创期(1984-1989)这一时期联想主要实行的战略是技术创新战略和产品领先战略。
1986年,联想汉卡诞生。
经过不断开发、完善,联想形成了8个软件版本、6个型号的联想汉卡系统,广泛应用于六大领域。
1988年,联想汉卡拿下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联想从一开始就是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的,是以不断的技术创新为推动力不断发展的。
因此可以说初创期实行的是技术创新战略。
另外,联想初期在产品方面实行的是产品领先战略,即“茅台酒与二锅头”式的产品销售战略: “茅台”是中国一流名酒,“二锅头”则是人人能喝得起的大路货,联想的产品,是技术人员在认真分析了国际上各种类型的微机之后,运用最先进的设计思想,国际通用的最新元器件生产的,是同类产品中的上等产品,相当于“茅台酒”的质量,而把大批量的生产基地放在内地沿海一带,努力降低成本,使它能卖“二锅头”的价格。
靠这种优质低价的产品,才能使一个没有名气的企业挤进海外市场。
发展期(1990-1999)经过初期的艰苦努力,联想迎来了发展期,在这一时期联想实行的是市场导向战略。
在这一时期,联想确定了国内市场第一的目标,大力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1990年,北京联想获得计算机生产许可证,开始生产自有品牌计算机,联想由一个进口电脑产品代理商转变为拥有自主品牌的电脑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
此后,联想电脑的销量不断增长,市场占有率也大幅提升。
1996年,联想首次超越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市场第一,并持续6年稳居榜首。
调整期(2000-2003)这一时期的联想有些迷茫,开始实行多元化战略。
杨元庆认为要发展三大体系,实施多元化发展:1.信息产品业务群。
这是联想的核心业务,包括个人电脑及相关产品(笔记本、服务器、外部设备等)业务,是联想擅长并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业务,联想发展这类业务以保证公司的竞争力不断加强,源源不断的为公司贡献利润和现金流。
2. 移动业务通信群。
联想重点发展移动通信业务群,借用原来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发展移动通讯设备业务, 建立这类业务的成长规模和竞争力,以公司管理资源为保障,并投入相应的财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