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后发生硬结原因分析对策
肌肉注射后产生局部硬结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于 一般 术后4 8 小 时 未发 生感 染者 ,再继 续 使用 抗菌 药 物 已无 必要 嗍 。调查 显示 6 8 . 8 %的患 者超 过4 8 d x 时, 属于 不合 理使 用 , 存 在浪 费医疗 资源 的现象 。
三代 、以及 酶抑 制剂 的复 合制 剂对 各种 革兰 氏 阴性 菌 作用 突 出, 多用 于 阴性 菌 引 起 的感 染 ; 选择 四代 头 孢 作为 预 防用 药档 次 偏高 ,还有 选 择 喹诺 酮类 作 为 预 防用 药 , 应 控 制 喹诺 酮类 药物 作 为 围手 术期 预 防 用药[ 2 1 。 ③抗 菌药物用药 时机 : 预 防使用抗菌药物 , 应在手术切皮前3 0 ~ 1 2 0 分 钟 内使 用 [ 3 1 。 使 手术切 口 暴 露 时局 部组 织 和血 清浓 度 达到 最 大。发 挥 最 大 的 效 应。术 后用 药 已经 错 过最 佳 时机 。调查 显 现仅 有 1 1 . 5 %能够 在 规 定时 间 内给药 ,一半 以上 病 历在 手 术 之后 给药 , 预 防作 用大 大 削弱 。 临床 医生要 加 强对 围手术 期 预 防用药 的认识 和 实施 ,加 强 围手 术期 抗 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④抗菌药物用药持续时间: 按照 《 抗 菌药 物 临床 应用 指导 原则 》I 类 切 口手术 预 防用
药 时 间不 大于2 4 d x 时, 个 别情 况可 延 长至4 8 d x 时。 对
综 上所 述,我院 I类 切 口手术 的抗 菌 药物 使用 存 在不 合 理 现象 , 手术 科 室预 防用 药 过 度, 用 药 档次 较 高, 喹诺 酮 类滥 用等 情 况 。 我 院成 立抗 菌 药物 专项 整 治活 动领 导小 组 ,近几 个月来 针 对抗 菌 药物 临床 应 用 中存 在 突 出问题 , 制 定相 关制 度 , 完善 管 理 措施 和长效 管理 机制。 以取 得初 步成 效 。
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的硬结的处理措施
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的硬结的处理措施
1、土豆片湿敷:
将新鲜土豆洗净晾干,切成薄片,轻敷于硬结部位,用保鲜膜覆盖,并用纱布固定,定时更换,每日6次,通常3d便可见效。
2、硫酸镁湿热敷法:
将浸泡过50%硫酸镁的纱布或毛巾敷于硬结处,每次30min,每天2次。
案例中的患者,对热敷效果还是不错的。
3、湿润烧伤膏涂抹法:
将湿润烧伤膏涂抹于硬结处,每次30min,每日2次。
患者热敷后,也可涂抹烧伤膏,但因烧伤膏易污染衣物,临床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酌情采用。
4、薄型泡沫敷料贴敷贴:
首先用泡沫辅料帖贴敷患处皮肤中心,再向外铺平,为保证良好的粘附,需在敷贴表面来回按压。
每3~5天更换1次。
5、紫草油的应用:
用紫草油调和,塌渍于患处效果很好。
教科书《基础护理学》上放置患者压疮,介绍有紫草油的制作和使用。
紫草油用植物油浸泡紫草,油使用前可以加热。
肌肉注射硬结的处理方法
肌肉注射硬结的处理方法
肌肉注射硬结是在肌肉注射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可以因长期反复注射引起,也可以因注射刺激性强、吸收困难的药物引起,还可因注射深度不够,未达到深部肌肉组织引起。
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可以避免硬结的发生,如经常变换注射部位;对刺激人的药物尽量不选择肌肉注射;根据患者的体型,选用合适的针头,掌
握好深度等。
一旦发生肌肉注射硬结,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当前的药物治疗,也给今后的继续治疗带来不利。
所以,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治疗。
医院里常用的方法有:用2%普鲁卡因2毫升注射于硬结周围,隔日一次;50%硫酸镁局部湿热敷。
但是,上述方法患者不易掌握和实施。
为此,再介绍几种适于在家中采用的外敷、外涂、外贴疗法。
①用清洁毛巾湿热敷,如能用艾叶加水适量煮沸,放置至温度适宜时进行湿热敷,效果更佳;⑦用少量食醋将云南白药中的粉末调成糊状,涂于硬结处;
③取新鲜土豆切成薄片,敷贴于硬结表面,干后更换;④将新鲜土豆切碎,加适量食醋捣成泥状,涂于硬结处;⑤用伤湿止痛膏贴于硬结处(孕妇禁用)。
上述措施均每日两次,每次15-30
分钟。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材料易得,无痛苦,无副作用,疗效也
较好。
儿童肌肉注射很容易引起肌肉挛缩,可能长大后还会跛足,需要手术治疗,所以现在都主张尽可能不用肌肉注射。
怎样消除打针后起的硬结
怎样消除打针后起的硬结
*导读:如是防止产生硬结,可在打针期间采取湿热敷即可。
如是硬结已形成,只要及时采取上述方法处理,硬结会很快变软消失的。
……
小孩臀部小,成人注射次数多,都可以由于长时间频繁地给予肌肉注射或某种药物的反复刺激,而在两臀上部局部形成硬结,经久不退,甚至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影响饮食、睡眠和行走。
怎样才能预防或消除这种硬结呢?
1.红外线灯照射。
这是一种物理疗法,效果比较好。
照射时灯距离臀部一部为50~70厘米,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很快见效。
2.湿热敷。
将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在60度左右的水中浸湿泡热,取出拧干后轻轻盖在打针的部位,然后再盖上塑料布。
如为了加强保温,可在上面再放一个热水袋。
热敷的毛巾或纱布每5分钟更换1次,每天早晚各敷1次,每次约20~30分钟。
注意,敷上后不要揉搓针眼处,以免将病菌揉入针眼内而引起感染。
3.药敷。
用50%硫酸镁溶液50毫升倒人搪瓷容器内,加热水10毫升,然后将纱布放在药液中浸湿,稍拧干(以不滴为度),
敷在硬结处,加热水袋保温,5分钟更换1次。
每次敷15~20
分钟,每天敷2~3次。
或用松节油1份,加热水(温即可)8份,用纱布浸湿敷硬结处,最好在纱布上加盖热水袋保温5~10分钟,至皮肤发红时取下。
一般2—3天见效。
如是防止产生硬结,可在打针期间采取湿热敷即可。
如是硬结已形成,只要及时采取上述方法处理,硬结会很快变软消失的。
肌肉注射出现硬结的原因及处理
肌肉注射出现硬结的原因及处理肌注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它可以快速将药物输送到体内需要的部位。
尽管肌注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操作,但是有时候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肌注后出现红肿硬结。
肌肉注射发生硬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药物吸收缓慢或注射的深度不够,与药物种类、注射方法、体质因素有关:肌肉注射出现硬结的原因1、药物因素:1)一些药物的溶解度很小,如黄体酮油剂等,在肌肉组织中不易很快地渗入毛细血管而影响吸收,从而形成硬结。
2)一些药物在注射部位极易析出药物结晶,难以吸收,形成肿块。
3)还有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青霉素钾盐、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和氨茶碱、硫酸阿托品,用于治疗贫血的铁剂等,注射后都容易出现硬结、疼痛现象。
2、注射因素:1)因肌注深度不够,药物注入脂肪层,而未达到肌肉层时,药物在脂肪层内停留时间较长,结晶析出刺激组织,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包绕结晶体形成硬结。
2)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肌注,药物在局部停留时间则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
3)病人接受肌注时精神过度紧张,肌肉不能完全放松而造成的;亦或者是比较肥胖者,致使针头刺入深度不够,而将药物注入脂肪层里,由于那里血管较少,不易被组织吸收,以至在注射部位产生硬结现象。
4)每次给药量过多,超过5mL就增加了形成硬结的机会。
3、体质因素:1)长期卧床的病人,其肌肉活动量相对减少,局部组织的供血量也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变慢,逐渐形成硬结。
2)接种疫苗,如接种百白破引起的硬结,接种部位有红、肿、热、痛、痒并可伴有低热等症状。
3)还有些病人很易形成硬结,这与其个体组织反应性有关。
例如:疤痕体质、瘦弱体质等。
肌内注射操作时,如何避免这些皮下硬结的发生?1.选择深部肌肉注射:为避免混悬液、注射油剂类药物后皮下硬结的发生,注射时应该注意选择深部肌肉内注射。
这些部位,肌肉内血运相对较丰富,有利于药液的吸收。
2.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混悬液、油性注射剂,粘度大、不溶于水,难以扩散吸收,极易形成硬结或无菌性囊腔而引起注射部位感染。
怎样消除肌肉注射后的局部硬结
怎样消除肌肉注射后的局部硬结肌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
而肌肉注射后产生的局部硬结,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并发症。
多数学者认为,肌肉注射后产生的局部硬结主要是由于药物的刺激、药物的吸收速度缓慢、注射深度不够、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局部细菌污染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那么,怎样消除肌肉注射后的局部硬结呢?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硫酸镁溶液湿敷法:用瓷碗装上100毫升的开水,再加入硫酸镁50克,并充分搅拌使硫酸镁溶解。
使该溶液成为50%的硫酸镁溶液。
然后将3块无菌纱布用此药液浸湿后敷于患处。
也可把热水袋放在纱布上面热敷。
每次敷药10分钟,每天敷3—4次。
一般2—3天即可痊愈。
2.土豆疗法:(1)取新鲜土豆,把它切成薄片,放入适量的654—2注射液中浸泡片刻后取出。
将土豆片敷于患处,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好,每天换药1次。
一般2—3天可见效。
(2)取新鲜土豆,把它切成0.5—1厘米厚的片。
土豆片的大小可比硬结略大些。
将土豆片直接敷在患处,然后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好。
每日换药1次,一般2—3天可见效。
3.伤湿止痛膏外贴法:将伤湿止痛膏贴在患处,再把热水袋置于伤湿止痛膏上热敷10分钟左右。
每天换药1次,一般2—3天可见效。
4.冰片外敷法:取冰片2克,用75%的酒精将其溶解,然后用一块无菌纱布蘸取适量的药液轻轻地涂搽患处,每次涂搽5—10分钟。
每天涂搽1次,一般3—5天可见效。
5.敷仙人掌法:根据硬结的大小,取仙人掌1片,拔去仙人掌表面的刺,用刀将其剖开,然后敷于患处,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每天换药1次。
一般1—2天即可痊愈。
6.中药外敷法:临床上,多选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治疗肌肉注射后留下的局部硬结。
(1)复方双香散:按照1∶1∶3的比例取乳香、没药、松香各适量,将其研成细末,再用75%的酒精将其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然后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每天换药1次,一般2—3天可见效。
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4.处理流程
• 采肤取→合记适录的体位→在局部适度按压→患者暂时不要运动→穿紧身衣服→观察局部皮
• (六)注射部位渗三液、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1.发生原因
• (1)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
• (2)每次注射药量过多。
• (3)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
• 2.临床表现
• 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
• 3.预防
• (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在肌肉较丰富之处注射。
加快药物吸收。 • (4)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熟练掌握注射技术。 • 4.处理流程 • 停止在此部位注射→局部热敷或按摩,用50%硫酸镁热湿敷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二)神经损伤
• 1.发生原因 • (1)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部位。 • (2)药物直接刺激神经或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注射部位不准确。 • 2.临床表现 • 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 • 3.预防 • (1)遵守操作规程,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开神经和血管走行部位进针。 • (2)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注意观察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如有异常
及时向医生汇报。 •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 4.处理流程 • 患者主诉注射区麻木或放射痛立即拔针→停止注射→通知医生→遵医嘱局部理
疗、热敷,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功能状态→记录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三)针头堵塞
• 1.发生原因
• (1)抽吸瓶装药品时瓶塞橡胶造成针头堵塞。 • (2)注射药物过于黏稠、药液未充分溶解、悬浊药液、针头过细等均可造成针头
6-5 查房 肌肉注射产生皮下硬结的护理
预防措施
注射时深度适宜,一定要到达肌肉层,以保证 药物的最好吸收。注射时要做到“二快一慢”速 度要均匀,使药物缓慢均匀注入肌层,而不致形 成急速冲击,造成组织损伤。对于药液量多的药 物,在推药时,可试着将针边推边往外拉,这样 一来就避免了药液在同一部位堆积,刺激组织引 起疼痛。选择合适的针头,要锋利、无勾的。 注射完拔针后用干面签按压,之至不渗血、渗液 为止,不能用安尔碘棉签按压,切忌用力揉擦, 以免引起内出血而至注射部位青紫疼痛,产生硬 结。
机体因素
1.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本身血液循环差, 肌肉活动量相对减少,药物的吸收速 度变慢,注射时也容易发生硬结。 2.肥胖的病人因注射深度不够,药物注 入脂肪层,而未达到肌肉层,药液在 脂肪层停留时间较长,刺激组织,引 起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3.心理因素:病人紧张、恐惧造成肌肉 紧绷,不放松,使药液积聚在一个部 位,影响药物的吸收,形成硬结。
预防措施
避免药物因素的影响:注射油性药剂时,一 定要深部肌肉注射并经常更换部位,拔针后 及时按压,可避免药液反溢、外渗的发生。 溶解药物的溶液一定要合理,量不要过多, 能完全溶解就可以,2毫升可以溶解的,绝 不用4毫升,且现用现配,从而避免放置时 间过长引起药液浓度变高。 减少操作因素的影响:注射时,应严格遵守 操作规程,不要在同一部位,长期注射的病 人,轮流两侧臀部注射。
操作因素
1.护理操作不规范,动作粗暴,在同一部位反复多 次注射,针头的刺激,使肌纤维逐渐萎缩、变形。 2.注射深度不够,药物注入脂肪层而未到达肌层, 脂肪层内血管分布少,药物停留时间长,结晶析 出刺激组织引起组织增生,包绕结晶体形成硬结。 3.注射时迅速推药,致使组织间隙承受不了较大的 压力引起撕裂性损伤,造成硬结
肌肉注射后发生的硬结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程小秋
肌肉注射后发生的硬结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程小秋前言:糖尿病(英文缩写:DM)是内分泌科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代谢失常或紊乱[1],如果糖尿病早期没有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会进一步恶化和发展,导致多种合并症的产生,如糖尿病肾病就是其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类型。
本篇文章分析了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研究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0例。
实验组中,男21例,女19例,最小年龄为39岁,最大年龄为66岁,平均年龄为(39.6±12.9)岁;参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40.2±12.8)岁。
此次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和诊断标准,采取自愿的原则,与患者及家属签署了同意书。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对比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研究方法2.1检测方法对两组患者检测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在检测这两项指标时,患者无需禁食,无需禁水,只要保持正常饮食规律和作息习惯即可,但需要额外注意的是,患者不能食用刺激辛辣食物,不能进行大量的运动,在实际检验的8个小时前确保自己是空腹的情况,医护人员要收集患者的晨尿,患者将尿液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并及时放到检验科中去检测,使用尿液分析仪来检测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2]。
医护人员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应用胶体金法和干化学试纸,检测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两项指标的阴阳性状态。
2.2诊断标准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两项指标,都成阴性或阳性状态。
按照相关的临床尿糖检测规定,如果尿糖的检测数值为1.66~2.76mmol/L,就说明尿糖此时为阴性;如果尿糖的检测数值高于这个范围,就说明尿糖为弱阳性。
120例黄体酮肌肉注射产生硬结处理的探讨
120例黄体酮肌肉注射产生硬结处理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120例试管婴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黄体酮肌肉注射产生硬结的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黄体酮注射作为黄体支持三个月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对策。
结果:注射三个月以上的患者未曾出现严重不良并发症。
结论:对黄体酮注射产生硬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预防和减少黄体酮注射后硬结的产生,出现硬结后长期坚持积极有效的治疗能降低其严重程度,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关键词】黄体酮;肌肉注射;硬结;处理黄体酮支持成为试管婴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的常规治疗。
黄体酮针剂长期注射后局部易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瘙痒;若不及时处理还会出现局部感染及化脓等症状,不但降低治疗的成功率,增加流产率,还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1]。
1 黄体酮肌肉注射产生硬结的原理及主要原因1.1硬结产生的原理在推注药物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肌纤维受损、变性、萎缩,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2]。
1.2 硬结产生的主要原因硬结的产生与药物本身因素、操作者因素、患者自身的机体、心理因素有关。
①药物因素:黄体酮的溶解度很小,肌肉注射处常因吸收缓慢而形成硬结。
②操作者因素:操作者操作不规范;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注射,针头及药物对局部组织反复的刺激使肌纤维受损,变性,形成硬结。
注射时深度不够,药物注入脂肪层,脂肪层血管少,药物在此吸收慢,停留时间长,结晶析出刺激组织,引起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注射时推注速度过快,组织间隙承受不了较大的压力而引起撕裂性损伤,形成硬结。
每次给药量过多,超过5mL就增加了形成硬结的机会。
③患者的机体因素:个别患者胚胎移植后因担心活动会影响成功而采取静卧的生活方式,其肌肉活动量相对减少,局部组织的供血量减少,导致血液循环差而引起药物吸收慢,形成硬结。
肥胖患者因脂肪层较厚,注射时易注入脂肪层,形成硬结。
疤痕体质的人,易引起硬结。
④心理因素:患者接受注射时精神过度紧张,肌肉不能放松而造成注射部位产生硬结的现象。
肌肉注射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肌肉注射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1.疼痛。
一般在进行注射时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耐受力差的甚至会引起疼痛性休克,所以注射结束时记得要休息观察。
2.局部硬结。
最常见的肌肉注射并发症,可以进行热敷,每次不可超过半小时,或者用土豆片贴敷,一般3-4天就会慢慢软化恢复,注射时可提醒护士更换注射部位。
3.感染。
表现为红肿热痛、化脓、体温升高。
如出现这一情况,应立即就医。
4.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是臀肌注射最容易损伤的神经,表现为患侧肌肉萎缩,走路跛行。
处理措施:1.损伤后及时处理,给解痉药物,尽快恢复患肢血液循环;2.给予50%的硫酸镁湿敷;3.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增加神经的营养。
5.晕厥。
也称为晕针,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短促,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这时可让患者平卧,口服葡萄糖水。
6.断针。
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患者肌肉紧张,肌肉不松弛;操作时的手法不对,进针方法错误;针头质量差。
一旦出现断针,不要慌张,不要移动患者。
如外露,可用止血钳钳住针梗迅速拔出,如针梗全部进入肌肉,立即通知外科医生切开取出断针。
肌肉注射后硬结的预防
肌肉注射后硬结的预防肌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许多患者特别是长期行肌肉注射的患者,臀部注射部位易产生硬结。
肌注后局部产生硬结的原因是因药物吸收不好和肌纤维损伤后纤维化造成的。
1.肌注部位产生硬结的原理1.1药物因素局部肌肉注射后短期内产生的较大硬结,一般与药物刺激有关,如:青霉素混悬剂、长效青霉素悬浊液、油剂(D3、黄体酮等)、中药注射液(当归等)。
此类药物在肌组织中不易很快地渗入毛细血管而影响吸收,从而形成硬结。
1.2针头带钩肌肉注射时,如注射针头带微小钩损伤肌纤维或肌层毛细血管,可导致局部硬结形成。
1.3消毒液渗入临床上所用的铝盖式蜡状封口青霉素、塑料盖橡皮封口先锋类针剂,铝盖开孔或塑料盖剥开后,要用棉签沾碘伏进行消毒。
若微小量碘伏液随药水注入肌层对肌肉组织刺激很大,不易吸收而形成硬结。
1.4微粒临床上的玻璃屑、橡皮粒、纤维、蜡粒等凡小于针孔微粒,均可随药物注射到组织中。
药物可以逐步被吸收,而微粒不仅不被吸收,还会被多核巨细胞附着或包围,局部可产生肉芽组织将异物与健康组织隔离。
肉芽组织变为结缔组织,异物包裹其中,形成硬结。
1.5个体组织反应性有的病人很易形成硬结,这与个体组织反应性有关。
例如:瘢痕体质、瘦弱体质、恶液质病人等。
1.6 注射深度注射深,针头进入肌层,药物在肌层吸收好。
注射浅,针头在脂肪层或皮下,药物吸收不好易形成硬结。
2.减少细屑颗粒污染2.1坚持先用碘伏消毒砂轮割锯,再用碘伏消毒后掰开安瓿的方法。
禁用长镊敲打安瓿。
为了避免掰开时划伤手指,可用消毒纱布包住安瓿掰开,或用无菌空青霉素瓶套住安瓿瓶颈上掰开。
2.2鉴于玻璃粒,棉花纤维主要在安瓿颈口和瓶底沉积,应注意吸药时不要将针头直插瓶底吸药,也勿将药液倾至颈口吸药。
正确操作是:略倾安瓿,使药液低于颈口,针头不要接触颈口边插到安瓿中部吸药。
特别是抽吸油剂药物不可去掉针头用注射器乳头直接在颈口处吸药。
2.3对蜡封铝盖的瓶装药品,开启铝盖孔直经应大于3mm,用碘伏棉签用力擦净橡皮塞表面的蜡。
快速消除肌注后红肿,硬结的好方法
介绍一种快速消除肌注后红肿,硬结的好方法硬结, 红肿, 肌注, 消除在临床中遇见许多病人因肌注P N C及其他药物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硬结,小孩更多见。
我用中药:大黄50g 水300ml煮沸2分钟,然后倒出药液,做湿热敷,每次15~20分钟,Qid,一般1~2天消肿,疼痛消失,3~7天硬结消除。
,我用此法治疗的100多病人均已治愈。
该治疗方法用药少,效果可靠,没有副作用,欢迎大家使用。
注意:1药液温度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会烫伤皮肤,太低效果不好。
2 煎药时间不能>2分钟,过长药性挥发,影响疗效。
3儿童大黄20g即可。
没有副作用,欢迎大家使用、理疗治疗最有效也最安全。
理疗科的医师、护师、技师会给您做全面的讲解,理疗疗法有磁疗、超短波、中频、微波、激光等方法。
(1)磁疗:将磁头体放置治疗部位即贴于硬结上治疗20分钟,一天一次,早期硬结1―3天可愈。
(2)高级电脑中频电疗治疗:将两片电极(根据硬结大小)放置于患处并置法,每天一次,2―3天可愈(2―3天发现硬结),三天后发现硬结,5―7天可愈,15天后发现硬结,仍有效。
因磁疗、电脑中频电疗、超短波、微波单项疗法治疗均具有消炎、消肿、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及硬结软化作用。
2、常用的简便方法(1)硬结早期或输液硫酸镁溶液湿敷效果好,方法是:取50%硫酸镁溶液浸纱布3―5层敷于硬结上5―10分钟,每日5―6次2―3天可愈。
(2)土豆片贴敷法(《寻医问药》有报道),其方法是取新鲜土豆切成片,约0.5―1厘米厚根据硬结大小贴在硬结上(土豆片略大于硬结),盖上无菌纱布并固定好,一般1―3天见效。
(3)伤湿止痛膏贴敷法:主要用于成人患病肌注后引起的硬结,方法是将伤湿止痛膏剪成适当大小贴在硬结处,再用热水袋装热水热敷10―15分钟,每天1―2次,一般2―3天见效。
(4)冰片涂擦法:方法是取冰片2―3克(药店里有买),溶于75%的酒精30毫升中,冰片溶解后,用无菌纱布浸溶液涂擦硬结,每次5―10分钟,每天一次,3―5天见效。
肌肉注射后发生的硬结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肌肉注射后发生的硬结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18-09-20T10:41:13.0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作者:陈娟娟[导读] 分析肌肉注射后发生硬结的原因和护理措施陈娟娟天台县福溪街道卫生院 (浙江省天台县 317200)[摘要]目的:分析肌肉注射后发生硬结的原因和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社区医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进行肌肉注射的患者84例进行回顾分析,统计硬结发生率,分析硬结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
结果:84例患者共出现13例硬结,发生率为15.4%,和患者因素(5.9%)、操作因素(3.5%)、药物因素(5.9%)相关。
结论:肌肉注射后引发硬结的原因比较多,应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硬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肌肉注射;硬结;原因;护理措施肌肉注射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给药方法,在疾病治疗和护理中广泛使用。
特别是近年来早孕妇女黄体酮注射液的频繁使用,由于注射期间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注射后经常出现硬结,降低药物吸收增加治疗难度和机体疼痛度,影响治疗结果[1]。
下面,本文将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肌肉注射84例患者资料整理如下,旨在判定硬结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对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进行肌肉注射的患者84例进行回顾分析,女性55例(65.4%),男性29例(34.6%),年龄22-66岁,平均(44)岁。
1.2方法回顾分析84例肌肉注射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总结肌肉注射后的硬结发生率,同时分析硬结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1.3统计学方法将文中数据输入SPSS18.0中,计量、计数类资料分别用x±s、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并分别实施t、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差异。
2结果调查显示,84例患者肌肉注射后共出现13例硬结,发生率为15.4%,其中,操作因素引发硬结3例,占比3.5%。
药物因素引发硬结5例,占比5.9%。
肌肉注射后发生的硬结原因分析与护理
肌肉注射后发生的硬结原因分析与护理【摘要】治疗手段和护理操作。
用于肌注的药物种类较多,又因患者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胖瘦等,致机体脂肪层与肌肉的厚薄均有差异,若注射时忽略考虑针头选择、进针深度等因素,注射后轻者可能出现疼痛,重者可因药物吸收不完全致组织、神经或血管受损,出现局部感染、瘀血、硬结,甚至形成皮下钙石[1]。
其中硬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产生不仅影响病症的治疗,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加剧患者的痛苦,因此了解肌注后硬结发生机制和原因,并实施相应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本文肌肉注射是最基本的给药途径,在注射过程中,常可因药物、护理人员、患者等因素,致药物吸收不良,肌组织发生难以逆转的受损、萎缩、变性,引发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硬结。
临床预防肌注后硬结的手段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道德、药理知识和肌注操作水平为主,而硬结发生后,护理方法主要有局部按摩法、湿热敷法、土豆片或白萝卜片敷法、硫酸镁湿敷法及湿润烧伤膏涂抹法等,视患者病况不同,可单一使用,也可联合上述方法。
【关键词】肌肉注射;硬结;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43-02肌肉注射(简称肌注)是一种常用给药途径,是最基本的临床总结我院研究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肌注后硬结的产生原因肌注后产生硬结的原因,主要有:①药物因素:肌注用药主要有溶液、混悬液、油剂、粉剂及结晶等,药物理化性质、ph值、剂量浓度不同,致药物吸收速度不同,与硬结形成密切相关,若溶液浓度过高,又属高渗状态,不易吸收,反而可吸收周围组织水分,致局部肿胀,形成硬结;某些药物若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多次,也可致硬结形成;若药物粘稠度大,溶解度小,扩散吸收较难,可因吸收缓慢致硬结形成;某些药物如氯喹等易在注射处析出结晶,吸收较难,产生硬结;药物化学刺激性强,如氨茶碱、氯霉素等,可致注射部位疼痛,甚至产生硬结。
肌肉注射并发症的处理
肌肉注射并发症的处理1、硬结最为常见,注射部位局部硬结多见于长期反复进行肌内注射的患者。
与局部注射刺激性大、吸收困难的药液,注射深度不够未能深达肌肉组织,而仅在皮下或肌膜中造成吸收不良,引发局部刺激形成硬结。
对策:①热敷:硬结形成后,可进行局部热敷,每次热敷 20~30 分钟。
②避免受压:避免硬结部位继续受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感染一次性注射器的全面使用,这种并发症现在已经较少见了。
预防上以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把药液质量,注意配伍禁忌为主。
对策:治疗上可局部给予湿热敷,促进炎症消散。
全身应用抗生素。
脓肿形成后,可给予外科清创。
3、臀肌肌肉挛缩肌肉挛缩多见于长期进行肌肉注射的患者,是指肌肉及肌肉所在部位的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对策:可行手术治疗。
4、青斑样皮炎较少见。
是因肌肉、关节内、动脉内或动脉周围注射某些药物后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末端动脉受损,引起动脉血栓形成,或注射的药物及添加剂引起的细胞毒作用。
临床表现为局部注射后立即出现注射处剧烈疼痛,皮肤苍白(缺血性),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该处出现红斑,随后转变成网状紫色斑,而后出血形成淤斑,不久出现坏死和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常继发感染,并可导致蜂窝织炎或败血症。
同时可损伤神经,溃疡愈合缓慢,常留有明显瘢痕。
对策:目前已知降低青斑样皮炎风险的方法是在注射前回抽针管,以确保是在肌内注射而非静脉注射或动脉内注射。
操作时以预防为主,如严格掌握注射适应证,注射部位和注射深度。
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应用止痛剂,一旦坏死和溃疡形成,尚无特效治疗。
其他措施有局部清创、切除坏死组织、植皮、局部和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等。
5、人工性脂膜炎常发生于注射矿物油(如石蜡油)和液体硅酮后。
注射引起的人工性脂膜炎皮损发生位置视注射部位而定,常见于臀部。
长期大剂量肌内注射黄体酮,也会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甚至人工性脂膜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注射后发生的硬结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探讨肌肉注射后发生硬结的情况。
方法: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针对硬结肌肉注射发生机制采取措施,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后,硬结的发生率减少。
结论:在临床肌肉注射工作中,针对硬结发生机制采取措施,可以延缓硬结的发生。
【关键词】肌肉注射;硬结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67-02
肌肉注射是一种需迅速达到药效或不宜口服给药时采取的给药途径。
肌肉注射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给药途径之一,肌肉注射后发生硬结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药物的吸收与疗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干扰治疗方案的实施。
在工作中经常碰到有些患者多年前肌肉注射部位留下的硬结,仍未消失。
虽然表面上有弹性,没有针眼,但是,一旦进针就会感觉到硬结的存在,致使药液推不进,针头不易拔出,患者异常疼痛。
对肌肉注射引起硬结的原因有多种,现将在临床工作中的观察与护理进总结如下:
1 硬结产生的原因与机制
硬结产生的原因硬结的发生与药物因素、病人的机体因素、工作人员的操作因素有关。
1.1 药物因素:药物的性质(如油剂类),量、次数,油性药剂
由于粘稠度大、不溶于水难以扩散吸收而引起注射部位红肿硬结。
如:先兆流产的患者,一般首选黄体酮肌肉注射,连续注射7-10天。
药物的浓度高,本身为高渗状态,注射后不易吸收,反而吸收注射部周围的水分而肿胀。
药物酸碱度的刺激,首先在局部出现水肿,组织细胞代谢紊乱,药液不能被吸收,而滞留在局部产生化学性刺激。
1.2 病人的机体因素: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本身血液循环差,肌肉活动量相对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变慢,注射时也容易发生硬结。
肥胖的病人因注射深度不够,药物注入脂肪层,而未达到肌肉层,药液在脂肪层停留时间较长,刺激组织,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1]病人注射时的心理因素也有关系,病人紧张、恐惧造成肌肉紧绷,不放松,使药液积聚在一个部位,影响药物的吸收,形成硬结。
1.3 操作因素:护理操作不规范,动作粗暴,在同一注射部位反复穿刺,引起化学性和创伤性肌纤维质炎,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反复连续的刺激,使肌纤维逐渐变性萎缩,出现结缔组织的大量增生并取代肌纤维,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结缔组织内毛细血管逐渐减少、胶原纤维增生相互融合而形成硬结。
[2]这种肌纤维一旦萎缩,其病理改变则不易逆转。
病人多年前留下的硬结就是证明肌纤维萎缩造成的硬结是不可逆的。
1.4 硬结产生的机制:主要由于药物局部刺激或连续、长期反
复在同一处注射,导致局部组织水肿,肌纤维受损变性,药物吸收不良形成。
2 预防
2.1 避免药物因素的影响:注射油性药剂药剂时,一定要深部肌肉注射并经常更换部位,拔针后及时按压,可避免药液反溢、外渗的发生。
溶解药物的溶液一定要合理,量不要过多,能完全溶解就可以,2毫升可以溶解的,绝不用4毫升,且现用现配,从而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引起药液浓度变高。
[3]对于注射刺激性药物的病人,可嘱其局部热敷,改善微循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2.2 减少操作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在注射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射时不要在同一部位,长期注射的病人,轮流两侧臀部注射。
注射时深度适宜,一定要到达肌肉层,以保证药物的最好吸收。
注射时要做到“二快一慢”速度要均匀,使药物缓慢均匀注入肌层,而不致形成急速冲击,造成组织损伤。
对于药液量多的药物,在推药时,可试着将针边推边往外拉,这样一来就避免了药液在同一部位堆积,刺激组织引起疼痛。
选择合适的针头,要锋利、无勾的。
注射完拔针后用干面签按压,之至不渗血、渗液为止,不能用安尔碘棉签按压,切忌用力揉擦,以免引起内出血而至注射部位青紫疼痛,产生硬结。
2.3 改善病人机体因素:对注射恐惧的病人要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主动与病人交谈,分
散注意力,使其身心放松,配合治疗。
对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注射部位给予按摩或热敷,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
3 肌注后硬结的处理
3.1 热敷:热敷可以使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此外,温热刺激可以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炎性水肿和组织缺氧的状况。
肌注后嘱患者保持注射部位清洁,以防感染。
一般将毛巾放在60℃的水中浸热,拧至不滴水为宜,每天早晚两次,每次20-30分钟,一个星期就有明显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敷上毛巾后,不要揉擦针眼处,以免将病菌带入针眼,引起感染。
3.2 局部给予土豆片外敷:土豆因含有大量淀粉而具有高渗作用,有利于促进组织炎症的吸收和水肿的消退,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c、生物茄碱和龙葵碱,其中含有的生物茄碱和龙葵碱在外敷时渗入皮肤,在局部组织中达到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作用。
血液循环旺盛了,可以营养肌肉组织,为自然修复创造条件,使硬结达到缩小直至消退。
将新鲜土豆切成片新鲜洗净去皮土豆切成1.5mm~2.0mm薄片敷于患处,用塑料薄膜覆盖、固定。
每次30分钟~60分钟,每日4次~6次,持续一周,即可使硬结消退。
3.3 局部按摩: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疼痛,加速水肿消退。
在按摩时,可将干净纱布置于硬结部位,将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放在纱布上缓慢按摩,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80周,
早晚各一次。
注意用力不要过大,否则会加重深部组织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于学英,高玉萍.肌肉注射局部产生硬结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2001,10(5):73-74
[2] 张丽君.鲜土豆片外敷治疗肌注硬结4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3,19(9):30
[3] 姜文丽,张芳.肌肉注射出现意外的预防[j].黑龙江医学,2001,25(8):61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