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PPT

合集下载

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40页 PPT)

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40页 PPT)
网调及各省调应每年编制一次本系统的低频减负荷方案,网调于每年元十二月份完成并下达各省调。各省调应在于次年二月一月完成方案的编制,并下达到各地区及厂站,要求于三月末完成实施。低频自动减负荷装置的运行管理,低频减负荷装置正常均应投入使用,不得自行退出。若低频减负荷装置因故停运,所在省调应及时向网调汇报。在系统频率降到该装置的启动值时,所在厂站值班人员应手动切除该装置所控制的线路负荷。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智能微电网
0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历 程
03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智能微电网技术
02
智能电网的定义
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1 硬件基础:电网和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2 软件基础:智能的控制技术,是指诊断电网状态,防止供电中断,改善电能质量扰动的装置和算法。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省调调管范围内发电机组一次调频功能的试验、监督和考核工作,由相应省调负责。第33条 全网频率二次调整主要由网调及其直调发电机组负责。西北电网第一调频厂由网调指定,一般由直调水电厂担任,网调其它直调水电厂以及AGC投频率调节模式的火电机组担任第二调频厂。西北电网的AGC控制策略和发电机组的AGC控制模式由网调确定。当网调直调发电机组AGC投入频率调节模式运行时,正常频率主要首先靠AGC来调整。
智能电网的功能
特征
传统电网
智能电网
激励/包括电力用户
电价不透明,缺少实时定价,选择很少
充分的电价信息,实时定价,有许多方案和电价可供选择
提供发电/储能
中央发电占优,少量分布式发电, 储能或可再生能源
大量“即插即用”的分布式电源补助中央发电(节能、环保)

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PPT培训课件

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PPT培训课件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计 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 展,配电自动化技术开始 起步。
探索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 初,配电自动化技术在多 个地区进行了试点和探索。
推广阶段
进入21世纪后,配电自动 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 推广,成为智能电网的重 要组成部分。
配电自动化的关键技术
03
了解智能电网与配电自 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 应用前景
04
提高学员在实际工作中 应用智能电网与配电自 动化技术的能力
培训内容总结
01
02
03
04
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 基本概念和原理
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 组成和功能
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 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示
下一步行动计划
提高供电可靠性
智能电网通过实时监测和远程控 制,能够快速定位和隔离故障, 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优化资源配置
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力资源的优 化配置,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电力 供应,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智能电网的应用能够减少人工巡 检和维修的次数,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
设备集成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命令下 达依赖于可靠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 通信、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等。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与各种配电网设 备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控制协 同。
智能算法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需要采用智能算法进行 优化和控制。
03 智能电网在配电自动化中 的应用
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的应用场景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PPT课件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PPT课件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PPT课件contents •智能电网概述•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智能电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分析•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驱动发展•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目录CATALOGUE智能电网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智能电网特点及优势特点优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消纳、提升用户用电体验等。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发展现状01国外发展现状02发展趋势03CATALOGUE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池原理及分类01光伏发电系统组成与运行0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03风能发电技术风能资源评估与选址风力发电机组的类型与特点风能发电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资源及其特点介绍生物质能的来源、分类和特点,以及生物质能利用的意义和前景。

生物质能转化技术阐述生物质能转化的主要技术,包括生物质压缩成型、气化、液化和热解等,并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生物质能利用的应用领域列举生物质能在发电、供热、交通燃料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并探讨生物质能与其它新能源的互补性和协同作用。

地热能利用技术海洋能利用技术核聚变能利用技术030201其他新能源技术CATALOGUE智能电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分布式能源接入智能电网01020304微电网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微电网定义及构成微电网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优势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案例分析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作用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场景:削峰填谷、调频调CATALOGUE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分析国家级战略规划将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列为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财政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技术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

税收优惠对智能电网和新能源企业给予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政策对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支持030201市场需求及竞争格局分析市场需求竞争格局产业链协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技术创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技术将不断创新,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2024版PPT人工智能技术助推智能电网发展

2024版PPT人工智能技术助推智能电网发展
24
线损原因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 电网结构不合理:电网结构复杂,线路长度过长,导致线损 增加。
2024/1/26
25
线损原因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会影响导线的电阻,从而影响线损。
负荷波动
负荷波动会导致电流变化,从而影响线损。
电网运行方式
不同的电网运行方式会对线损产生不同的影响。
2024/1/26
自主学习
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提高故障诊断与恢复能力的准确性和效率。
2024/1/26
22
05
人工智能技术在降低线损中实践
2024/1/26
23
线损原因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2024/1/26
设备老化
设备长时间运行,绝缘性能下降, 导致漏电增加。
负荷分布不均
电网负荷分布不均,部分线路过载, 造成线损增加。
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
该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 果,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持。
2024/1/26
效果评估
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线损率、电压合 格率等指标,评估降低线损策略的实 际效果。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评估结果进行分 析,得出降低线损策略对智能电网发 展的贡献程度。
31
06
总结与展望:AI赋能下智能电网 未来发展路径
2024/1/26
32
本次项目成果回顾与总结
实现了基于深度学习 的负荷预测模型,提 高了预测精度和稳定 性。
开发了基于自然语言 处理的智能客服系统, 提升了用户服务质量 和效率。
2024/1/26
构建了智能电网故障 诊断系统,实现了故 障快速定位和自动恢 复。
33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智能电网ppt课件

智能电网ppt课件

技术挑战
安全挑战
智能电网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复杂度高, 需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安全、数据安 全等问题日益突出,需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 体系。
市场挑战
政策挑战
智能电网建设投资大、周期长,需探索多元 化的投融资模式和市场化运营机制。
智能电网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和引导,需加强 政策研究和制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展历程
从传统的电力系统到智能电网的演进, 经历了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等阶段, 当前正处于向全面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时 期。
智能电网特点与优势
特点
自愈能力、高安全性、优质电能质 量、高效资产利用、友好互动等。
优势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升电网运 行管理水平等。
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
智能电网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未来智能电网发展趋势预测
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的融合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将与之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的 高效、安全、清洁利用。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区块链技术提供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数据存储方式,保 障智能电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电力交易与结算 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去中心化的电力交易和结算,降低交易 成本和提高效率。
多方协同与信任机制 区块链技术构建多方协同的信任机制,促进智能电网中各 参与方的合作与共赢。
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
05 智能电网发展趋 势与挑战
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负荷预测与调度优化

《智能电网技术》课件

《智能电网技术》课件
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储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稳定性。
分布式能源和储能技术
借助物联网和通信技术,实现电网设备和用户之间的实时互动。
物联网和通信技术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确保智能电网的数据安全和稳定运行。

网络安全技术
05
CHAPTER
智能电网的实际案例分析
国家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介绍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如特高压输电工程、智能变电站等,介绍其建设背景、目的和意义。
介绍城市智能电网建设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城市智能电网的基本架构和功能特点。
城市智能电网建设概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智能电网建设案例,如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电网改造、分布式能源接入等,介绍其建设过程和实施效果。
典型城市智能电网建设案例
总结城市智能电网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为其他城市的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借鉴。
智能电网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数字化变电站到现代的能源互联网,逐步实现了从局部优化到全局优化的转变。
总结词
智能电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字化变电站,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第二阶段是高级计量基础设施,实现用户侧的智能计量和需求响应管理。第三阶段是能源互联网,实现不同能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优化调度。
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用户参与和互动
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电网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通过智能家居、分布式能源等技术,实现用户与电网的互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动电网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和预测。
高级分析和预测技术

智能电网PPT课件

智能电网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智能电网的典型特点
2、电网负载趋势预测 不仅如此,通过大数据分析电网负载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 据,展示全网实时负载状态,可以预测电网负载变化趋势 。并通过综合性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电能损 耗,使得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
三、智能电网的典型特点
3、设备故障趋势预测 通过大数据分析电网中故障设备的故障类型、历史状态和 运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预测电网故障发生的规律,评估 电网运行风险,可以实现实时预警,让技术人员提前做好 设备维护和检查工作。
2.现有电网在供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与全球节能减排的浪潮之间
的矛盾愈发突出。
3.21世纪新能源的兴起对电网的运行控制所提出的更高要求现
有电网难以满足。
美 国
欧 洲
中 国
二、智能电网产生的原因
动因: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多个交流输电网, 人员年龄老化,投入不足,技术陈旧,事故较为 频繁,需要防止大停电。 关注: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更加关注电力网络基础 架构的升级更新,以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和供电可 靠性,有效接入可再生能源,同时最大限度地利 用信息技术,实现系统智能对人工的替代。
三、智能电网的典型特点
4、电网实现自我修复
在智能电网中,将电网中的故障设备,以最快的速度从电 网系统中隔离出来,并且在几乎自动化的状态下(很少或 不用人为干预)实现系统自我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从而 做到几乎不中断对用户的供电服务。我们可以类比一下人 体的免疫系统,这和智能电网的自我修复很类似。结合上 两条的预测,电网系统可以进行持续自我预测,当发现已 经存在或可能出现的故障时,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或纠 正。
和电网节点,保证从电厂到终端用户整个输配电过程所有节点之 间的信息和电能双向流动。

智能电网(1).ppt

智能电网(1).ppt

网必须依靠智能化手段不断提高其安全防御能力和自愈能力。为降低运营成本,促进
节能减排,电网运行必须更为经济高效,同时须对用电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尽可能减
少用电消耗。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供用电模
式,促使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不断融合,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电力技术的发展,使电网逐渐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如自愈、兼容、集成、优化,
其比 缺恢等一 先, 乏复都个 进智 良能缺刚 性能 好力乏性 和电 的完较系 优网 信全好统 势体 息依的, 主现 共赖灵智 要出 享于活能 表电 机物性化 现力 制理,程 在流 。冗电度 :、 余网不
信 ;的高 息 对协。 流 用调电 和 户控源 业 的制的 务 服能接 流 务力入 高 形不与 度 式理退
网系统功能。
(1)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
术在电网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并与传统电力技术有机融合,极大地提升了电网的
智能化水平。传感器技术与信息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为系统状态分析和辅助决策提
供了技术支持,使电网自愈成为可能。调度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柔性输电技术的成熟
可力
辅管
设 应自
积故机 网外 融 简想出现
以、
助理
备 大动
停障融 的部 合 单;、有
获电 ( 决展( 使( 量化( 电发合( 坚干( 的与 、系电电
取能 六 策示五 用四 分等三 的生,二 强扰一 显现 信统能网
用质 ) 支全) 效) 布技) 发时可) 性和) 著有 息自量总
户量 建 持面实 率通 式术柔 生,获信 得攻具 特电 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保障。通信网络的完善和用
户信息采集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随着各种新技术的进一

智能电网培训ppt课件

智能电网培训ppt课件
柔性输电技术
智能电网采用柔性输电技术,可以灵活控制电力潮流,提高电力 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变电环节应用
智能变电站
智能电网中的变电站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和通信技 术,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
变电设备监测
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对变电设备进行实时监 测和故障诊断,提高变电可靠性。
变电优化调度
智能电网可以对变电设备进行优化调度,提高变 电效率和经济性。
01
飞轮储能
02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并网中应用
平滑新能源输出波动
03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并网中作用
提高新能源并网稳定性
实现削峰填谷和调频调压
微电网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前景
微电网定义及特点
1
小型、独立、自治系统
2
可实现多能互补和优化配置
3
微电网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前景
01
02
03
04
微电网在新能源领域应 用
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和经 济效益
微电网系统及应用
微电网概念及特点
实现局部地区内电力供需 平衡,提高供电可靠性。
微电网系统架构
电源、负荷、储能等组成 部分及其运行控制策略。
微电网应用案例
工业园区、居民小区等场 景下的微电网建设及运营 管理模式。
CHAPTER 04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 用
发电环节应用
新能源接入
01
智能电网能够平滑地接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分
优化和升级。
CHAPTER 02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实 现电网各环节的信息传输和交互

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 式,如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通

国家智能电网发展状况概论(PPT 55张)

国家智能电网发展状况概论(PPT 55张)
特四大”电网发展战略)。
5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邢晓敏 制作
中国智能化电网的实施计划
实施原则: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整体推进
在加快建设由1000kV交流和±800kV、±1000kV直流 构成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同时,分阶 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发展。
进度安排:
分为研究试点(2009-2010)、全面建设 (2011-2015)、引领提升(2016-2020) 三个阶段推进实施。
国家智能电网发展状况
授课教师:邢晓敏
第1讲
1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邢晓敏 制作


该部分介绍的主要内容:
1.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发展战略 2. 中国智能化电网的实施计划 3. 国家电网公司倡议 4. 智能电网的研究背景 5. 智能电网的驱动力
2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主要内容:
一旦有问题出现,可以重新配备电力。
13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邢晓敏 制作
智能电网的研究背景(7/20)
(一)智能电网的发展历史
2008年9月Google与通用电气联合发表声明对外 宣布,他们正在共同开发清洁能源业务,核心 是为美国打造国家智能电网。
14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邢晓敏 制作
智能电网的研究背景(8/20)
(一)智能电网的发展历史
2009年1月25日美国白宫最新发布的《复苏计划 尺度报告》宣布:将铺设或更新3000英里输电 线路,并为4000万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
美国行将推动互动电网的整体革命。2月2日我
国能源问题专家武建东在《全面推互动电网革
命 拉动经济创新转型》的文章中,明确提出中

2024版中国智能电网发展ppt课件

2024版中国智能电网发展ppt课件
2024/1/24
柔性输电技术
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对输电 线路参数进行灵活控制, 提高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 和稳定性。
紧凑型输电技术
采用新型导线、绝缘材料 和紧凑化设计,减小输电 线路走廊宽度和占地面积。
13
变电技术
智能变电站技术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策略和 通信技术,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
智能化运行。
2024/1/24
实现新能源发电系统与交流电网的连接,确保电能质量和电网稳 定性。
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
提高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降低能源浪费。
电网适应性技术
解决新能源发电系统接入电网后的适应性问题,保障电网安全稳 定运行。
18
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削峰填谷
通过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时储存电能,在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平 衡电网负荷。
5
智能电网的意义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电网通过优化能源配置,降 低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24/1/24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智能电网能够接入并消纳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推动清洁能源的发 展。
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
智能电网具有强大的自愈能力和 高安全性,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环 境和突发情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通过智能电网调度和控制,优化清洁 能源并网和消纳,降低弃风、弃光等 问题。
提升用户服务质量
加强需求侧管理,推广智能电表和用 电信息采集系统,提高用户用电的便 捷性和满意度。
9
实施路径
政策引导
技术创新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智能电网发 展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加强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 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W/0.1 赫兹
3. 运营模式(接上页)
• 发电(接上页)
– 频率控制。通过发电调度实现“可靠性备用” (接上页)
• 美国衡量/标准: (接上页)
– 非瞬时反应: CPS1 控制性能标准(见示意图) • 衡量办法: • -- 数据历时平衡 • -- 系统频率偏移与个体便宜相结合(相互之间的协方差) • ---- 当系统偏差过大时,个体成员的偏差应该很小 • ---- 当系统发生微小偏差时,允许个体成员有比较大的偏差幅度 • 可对偏差限度从数据上加以限制(见示意图) • -- 主要停电时间每10年一次概率的美国标准(在过去的这个世纪里, • 各国经济也经历了相应幅度的衰退)。 • -- 以扫描频率和连接线路失误的相关数据库为依据。
– 频率控制。通过发电调度实现“可靠性备用” (接 上页)
• 方法。可靠性备用配置。费计划内变化管理。
– 瞬时管理人员反应(若干秒内):为了保持一定频率,所有在运 转的发电机均可对频率变化做出反应,从而实现责任社会化。 • 最昂贵 • 最难衡量并提出AGC(自动 发电控制)。旨在放松管理人员反应,从而对下一次频率变化做 出反应。
位于约束体高昂一方的消费者负担的阻塞价格 阻塞收费 通常交给 电网公司 能源价格交给位于约束体廉价一端的发电厂
供应曲线
需求曲线
阻塞
金额
3. 运营模式 (接上页)
• 发电(接上页)
– 频率控制。通过发电调度实现“可靠性备用”
• 定义。非计划内供应(发电)与需求(负载)的平衡,根据其与计划 内频率的相近性来衡量(美国为60赫兹,中国为50赫兹)。
– 向上偏移 • 高频意味着供应不足 • 极度高频意味着电流在整个系统震荡(见下一页)。 – 向下偏移 • 低频意味着负载不足 • 过度高频意味着发电机震动和发生爆炸。
9
赫兹
60 59.85 59.9 60.1 60.2 60.3 东部大停电 59.95 60.05 60.15 60.25 59.8 15:05:42 15:06:08 15:06:30 15:06:54 15:07:16 15:07:36 15:08:00 15:08:20 15:08:46 15:09:06 15:09:30 15:09:52 15:10:12 15:10:38
60 59.925
10
赫兹 操作人员添加更多燃料,以产生更多蒸汽,并提高蒸汽控制阀的置位点,增加更多的蒸汽流, 从而提高转力矩。 当发电机速度恢复到正常速度时,管理人员逐渐关闭蒸汽控制阀门,减少一级反应燃料添加,由于转 力矩/输出提高,在与断电前同样的蒸汽压力和同等涡流速度条件下蒸汽流更多。 由平衡主管单位对自身失误的的二级反应代替互联网的共享一级反应。
• 经济性。计划内电力。
– 基于经济预测模式和有目标可控制的LOLP (电力不足概率) – 批评:
• 对超额供应有偏见 • 忽略价格配给 • 试图以与LOLP无明确关联的未表述低价作为目 标
4
2. 规划模式。竞争市场时间范围:不超过5 年。两种模式通常会混为一体。(接上 页)
• 可靠性。电力输送。非计划内电力。

发电
– 经济性。价值订单;
• • 非市场成本最低(“系统lambda” )或 市场LMP最低(“节点边际电价”)
7
price
仅凭借物理/正向输电权电网公司即 可避免向发电厂缴纳阻塞费用。传输 阻塞合同根据传输阻塞界面的能源价 格差异来确定传输阻塞价值。通过这 种方法并不能避免阻塞费用的产生。
位于约束体廉价一方 的发电厂联合起来, 共同提高价格,以获 得来自电网公司的阻 塞费用。
: t arg et _ lim it _ on _ average_ frequency_ deviation
F t : 1 min ute average_ frequency_ deviation_ at _ min ute _ t T i : 1 min ute average_ Tie line _ Error _ of _ Balancing_ Authority_ i. Ti 0
2003年8月14日 15:10:58
15:11:22 15:11:42 15:12:06 15:12:32 15:12:53 15:13:18 15:13:40 15:14:03 15:14:26 15:14:56 15:15:16 15:15:38
频率
3. 运营模式(接上页)
• 发电(接上页)
一级反应使频率实现稳定化
当发电机运转速度减慢时,管理人员可打开蒸汽控制阀门,通过偏移转力矩来制止速度继续减缓, 从而避免输电量降低。通过添加燃料可以保持一定压力。 互联网的整体一级反应相当于Intcrconn的整体计划故障。 .
60
15

59.925
赫兹
一级反应
1
(共享
二级反应
(由造成该次电力中断的BA共同承担)
3. 运营模式(接上页)
• 发电(接上页)
– 频率控制。通过发电调度实现“可靠性备用” (接上页)
• 美国衡量/标准:
– 瞬间反应: • 基于反应性的自我衡量 • 纳入非瞬间性反应衡量义务 • 效果: • --价格更低廉,非瞬间反被用来满足非瞬间反应义务北美的频率反应 • 退化(见下文) • -- 2003东北大停电的原因在于瞬间反应义务未能得到严格履行 • -- 随着更多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引入,进一步破坏了频率稳定性目前 • 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衡量办法,但正式推行尚需2年时间。
iI
Bi : MW / 0.1Hz _"bias" _ of _ Balancing_ Authority_ i ' s _ generation_ fleet I i i _ are _ synchronou _ int erconnecte _ to _ each _ other sly d ACEi : Area _ Control _ Error _ of _ Balancing_ Authority_ i ACEi T i 10Bi F t
-
“在下列条件下,不允许存 在频率失误方向疏忽 ”
+
F
10 Bi F
-50
50
19
NERC' s _ CONTROL _ PERFORMANC _ MEASURE_ FOR _ BALANCING_ AUTHORITY_ i E T i 10B F t 10Bi 2 1 F t 10Bi 525,600 tyear 10BI I Control _ Perform anc _ S t an dard _ for _ Interconne e ction _ I :
5
2. 规划模式。竞争市场时间范围:不超过5 年。两种模式通常会混为一体。(接上 页)
• 可靠性。电力输送。非计划内电力(接上页)
– 用于确定TRM(输电可靠性裕度),从TTC(传输容量总合) 中扣除,从而得出ATC(可用传输容量)。 – TRM 的设计目的旨在满足下列事件的NERC性能要求:
• 单一的非控制性或有事件,以及 • 为避免非控制性或有事件而发生的第二控制性或有事件,。
– 可靠性被严格定义为避免非控制性中断。
6
3. 运营模式
• 电力传输
– 经济性。出现过剩时,通过以下方式重新调度获得ATC(可用输电容量) 配给:
• • 从价值出发– 发电订单调度 (见下一页),亦或是 FTR的市场配置(固定输电权)

可靠性。通过TLR(输电负荷切除)调用为或有事件条件下的电力输送 重新设计路线/重新调度。美国方面基于IDC(互换配电计算器),某识 别发送和接收电流并每小时更新的直流电流模式(亦可以分钟为频率更 新)
iI
BI : MW / 0.1Hz _"bias" _ of _ Interconne ction _ I ' s _ generation_ fleet. Bi BI
10Bi F t : the _ shared _ obligation_ to _ provide_ ins t an t an eous_ governor
NERC的控制性能标准 近似值 CPS1 p: 非瞬时概率 过去一年的平均值: : 年标准偏差 F + MW, 还是 p + : 与 F方向相同 2 RMS限值 : + m 2 F
m F : 年平均值 F F : 平均频率失误/分钟
Bi < 0: 控制域i偏差


525,600
iI
1
T
i
t year
10Bi F t B F t i 2 10BI iI BI

T i 10F t Bi Bi 2 1 I iI 10B iI F t iB 525,600 tyear I I 1 2 F t 2 525,600 tyear
二级反应恢复频率
分钟
管理人员错误反应
40.8 60.2 60.1 60 59.9 频率 59.8 59.7 39.8 39.6 59.6
40.6
40.4 40.2
40
杨木山 MW 输出
59.5 59.4
39.4
39.2 59.3 8:24:00 8:31:12 8:38:24 8:45:36 8:52:48 9:00:00 9:07:12 9:14:24 9:21:36 9:28:48 9:36:00 杨木 H.A790S 杨木山发电 .AV 频率
15
东部互联网频率反应
3800 3700 3600
y = -70.531x + 144335
MW/0.1赫兹
3500 3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