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脾胃病证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9大病证汇总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9大病证汇总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9大病证汇总关于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9大病证汇总相关信息,相信大家都在关注,为方便掌握,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一、胃痛1.寒邪客胃证代表方:良附丸加味。

本方温胃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暴作、喜热恶寒的胃痛之证。

2.饮食伤胃证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本方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停滞,胃痛胀满,嗳腐吐食的胃痛证。

3.肝气犯胃证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本方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用于治疗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之证。

4.湿热中阻证代表方:清中汤加减。

本方具有清化中焦湿热的作用,适用于痛势急迫、胃脘灼热、口干口苦的胃痛。

5.瘀血停胃证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前方活血行瘀,散结止痛,治血瘀内阻之胃痛。

后方调气化瘀,治胃痛因气滞血瘀所致者。

6.脾胃虚寒证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本方甘温补虚,缓中止痛,适用于胃脘隐痛,喜温喜按之脾胃虚寒证。

7.胃阴亏耗证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二、痞满1.饮食内停证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本方消食导滞,和胃降逆,用于食谷不化,脘腹胀满者。

2.痰湿中阻证代表方:二陈平胃汤加减。

二陈汤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平胃散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共奏燥湿健脾、化痰利气之功,用于脘腹胀满,呕恶纳呆之证。

3.湿热阻胃证代表方:连朴饮加减。

清热燥湿、理气化浊。

4.肝胃不和证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本方有疏肝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腹痛走窜,牵引少腹或两胁之证。

5.脾胃虚弱证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本方健脾益气,升举清阳,用于治疗喜温喜按、少气乏力的脘腹胀满者。

6.胃阴不足证代表方:益胃汤加减。

本方滋养胃阴,行气除痞,用于口燥咽干、舌红少苔之脘腹不舒者。

三、呕吐1.外邪犯胃证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本方解表化浊,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恶心呕吐,胸膈满闷等症。

2.饮食停滞证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本方以消食和胃为主,兼有理气降逆之功效,适用于积食停滞,浊气上逆的呕吐。

3.痰饮内阻证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脾胃病证胃痛腹痛痞满泄泻呕吐痢疾噎膈便秘呃逆脾胃病证胃痛胃痛的概念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痛的病因病机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

病机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病理因素——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病理变化比较复杂。

1.胃痛日久不愈,脾胃受损,可由实证转为虚证。

2.若因寒而痛者,寒邪伤阳,脾阳不足,可成脾胃虚寒证。

3.若因热而痛,邪热伤阴,胃阴不足,则致阴虚胃痛。

4.虚证胃痛又易受邪,如脾胃虚寒者易受寒邪。

5.脾胃气虚又可饮食停滞,出现虚实夹杂证。

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

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1.胃痛与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绞痛、闷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

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证候。

2.胃痛与胁痛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吞腐。

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3.胃痛与腹痛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胃痛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虚实寒热2.辨在气在血实——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中医内科学,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

中医内科学,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概述一、脾胃的生理功能与特点生理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与脾相表里。

脾胃——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赖以养生理特点:胃主纳,脾主化。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生化气血脾喜燥而恶湿,为太阴湿土之脏胃喜润而恶燥,为多气多血之腑二、脾胃的病理特征脾胃的病理主要表现在收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脾病多虚,胃病多实。

脾运化水谷功能减退→机体运化吸收功能失常→便溏、腹胀、倦怠、消瘦运化水湿功能减退→水湿内停→湿、痰、饮→泄泻→胃收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食欲不振→中气不能运行→胃痛、痞满、便秘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嗳气、恶心、呕吐、呃逆三、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肾脾虚化源不足→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滋养肾阳虚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泄泻肝生理: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病理:肝郁气滞→乘脾犯胃→胃痛、腹痛四、治疗要点1.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组方遣药常用甘凉滋润之剂①生理胃为阳土,喜润恶燥病理燥热易伤胃阴慎用辛香燥热之药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湿易伤脾——多用醒脾化湿之剂少用甘润滋腻之品②生理脾气主升——脾以升为健病理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之品胃气主降——胃以降为和多用和中、益胃、降逆之药③实则阳明——胃病多实、多热——多用消导、和胃、泄热之品虚则太阴——脾病多虚、多寒——常用健脾、行气温中之品④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治疗胃肠病证,常以通为主法2.久病注意活血通络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脘腹久痛、噎膈——注意活血通络、散结消瘀3.注意整体治疗由他脏病变引起之脾胃病证——全面考虑,注意整体治疗肝郁克脾——疏肝扶脾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心脾两虚——补益心脾脾胃有病也可波及其它脏腑,见于其它系统疾病第一节胃痛定义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释义胃——位于膈下,上口为贲门,接于食道,下口为幽门,连于小肠脘——胃腔。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脾胃病证脾胃病证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

要点一概述“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

”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

”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

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说:“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大陷胸汤主之。

”这里的心下痛实是胃脘痛。

又如《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

”这里说的心痛也是指胃脘痛。

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叙论》曰:“夫心痛者,在《方论》有九痛,《内经》则曰举痛,一曰卒痛,种种不同,以其痛在中脘,故总而言曰心痛,其实非心痛也。

”直至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

此后,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如《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曰:“或问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医学正传·胃脘痛》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

”《医学真传·心腹痛》还指出了要从辨证去理解和运用“通则不痛”之法,书中说:“夫通者不痛,理也。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疾病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疾病

附:吐酸
吐酸是指胃中酸水上泛,又称泛酸,若随即咽下称为吞酸。吐酸可单独出现, 也可与冒痛、呕吐等兼见。
本病有寒热之分,以热证多见。属热者,多由肝郁化热犯胃所致;因寒者,多因 土虚木贼,肝气犯胃而成。总以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
分证论治
1.肝胃郁热证
症状:吞酸时作,胃腕灼热,两胁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口臭。舌红,苔黄,脉弦。
分证论治
2.肝气犯胃证 辨证要点:胃脘胀痛连胁、恼怒引发或加重。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忿郁恼怒则痛作或痛甚,嗳气则痛缓,胸闷,喜叹息。舌苔薄
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组成:陈皮 柴胡 枳壳 芍药 炙甘草 香附 川芎 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兼见嗳气频作,为胃气上逆,加旋覆花、代赭石;兼见反酸,为肝胃不和,加乌贼骨、煅瓦楞
秘者,为食积化热成燥,可急用大承气汤。
分证论治
4.脾胃湿热证 辨证要点:胃脘灼痛、身重倦怠、苔腻。 症状: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痞闷,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倦怠,纳呆恶心,小 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中化湿,理气和胃。 代表方:清中汤。 组成:黄连 栀子 半夏 茯苓 陈皮 草豆蔻 甘草 方歌:清中汤用黄连草,栀子半夏苓陈蔻。 如见舌苔厚腻,为湿浊偏重,加苍术、藿香;兼有恶心呕吐,为胃热上逆,加竹茹、陈皮; 兼有大便秘结不通,为热积肠腑,加大黄;兼有脘腹胀满,为气滞阻滞,加厚朴、枳实。
3.情志失调
抑郁恼怒 思虑忧愁
4.误下伤中
苦寒泻下
病因
肝气郁滞,横逆犯胃,升降失常 脾伤气结,运化失司,脾胃失和
气机不畅
攻伐太过
脾胃受损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脾胃系病证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脾胃系病证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脾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第一节胃痛概念: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脾胃素虚病机:胃气郁滞,和降失司,不通则痛;中阳不足/胃阴受损,胃络失养,不荣则痛。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辨证要点: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1.寒邪客胃:良附丸—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辨证可用厚朴温中汤、用半夏泻心汤)2.饮食伤胃: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止痛(辨证可合用小承气汤、改用枳实导滞丸、合用大承气汤)3.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辨证选用化肝煎或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肝胃郁热际,理气药应选择香橼、佛手、绿萼梅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4.湿热中阻:清中汤—清化湿热,理气和胃(辨证选用二陈汤合平胃散)5.瘀血停胃:失笑散合丹参饮—化瘀通络,理气和胃6.胃阴亏耗: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益阴养胃,和中止痛(兼见嘈杂者,可合用左金丸)7.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无泛吐清水,无手足不温者,改用香砂六君子汤。

)(辨证可加理中丸、用附子理中汤、用补中益气汤)第二节痞满概念: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病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辨证要点:首辨虚实,次辨寒热。

治疗原则: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转归预后: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可见吐血、黑便、胃痛、积聚、噎膈等。

实痞:⑴饮食内停:保和丸—消食和胃,行气消痞(辨证可用枳实导滞丸、用枳实消痞丸)⑵痰湿中阻:二陈平胃汤—除湿化痰,理气宽中(辨证可合用半夏厚朴汤、改用黄连温胆汤)⑶湿热阻胃:连朴饮—清热化湿,和胃消痞(辨证可合用左金丸、改用泻心汤、用半夏泻心汤)⑷肝胃不和:越鞠丸合枳术丸—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辨证可改用五磨饮子、加用枳术丸)虚痞:⑴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辨证可合用理中丸)(若舌苔厚腻,湿浊内蕴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⑵胃阴不足:益胃汤—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第三节呕吐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单选题]1.阴虚胃痛的主要病机是A.胃失温养B.胃失濡养C.气机不畅D.胃腑积滞E.瘀血内停正确答案:B参(江南博哥)考解析:胃喜润而恶燥,胃阴不足之胃痛,因胃失津液濡养所致。

掌握“胃痛-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

[单选题]2.胃痛的治疗,主要是A.调肝理气止痛B.调肝和胃止痛C.理气和胃止痛D.调理脾胃止痛E.调肝理脾止痛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

掌握“胃痛-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

[单选题]3.胃痛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A.肝肾B.肝脾C.胆肾D.脾肾E.心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4.外邪犯胃胃痛的发病以何邪最为常见A.风邪B.暑邪C.寒邪D.湿邪E.热邪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外邪犯胃胃痛的发病以寒邪最为常见。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5.胃痛发病的关键病机是A.气虚B.气怯C.气陷D.气滞E.气逆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胃痛的基本病机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所以关键是“气滞”。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6.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腹痛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者为A.疼痛的部位B.疼痛的性质C.疼痛的持续时间D.疼痛的兼症E.疼痛的诱因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7.与胃痛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肝、脾、胆B.肝、脾、胃C.肝、脾、肾D.肺、脾、胃E.肺、肝、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脾胃病证脾胃病证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

要点一概述“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

”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

”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

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说:“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大陷胸汤主之。

”这里的心下痛实是胃脘痛。

又如《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

”这里说的心痛也是指胃脘痛。

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叙论》曰:“夫心痛者,在《方论》有九痛,《内经》则曰举痛,一曰卒痛,种种不同,以其痛在中脘,故总而言曰心痛,其实非心痛也。

”直至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

此后,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如《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曰:“或问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医学正传·胃脘痛》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还指出,要从辨证的角度理解和运用“通则不伤”的方法。

4中医执业——中医内科脾胃系病症

4中医执业——中医内科脾胃系病症
400-8299-120
患者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 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舌苔白 厚腻,脉沉滑。治疗应首选 A. 保和丸 B. 泻心汤 C. 二陈平胃汤 D. 越鞠丸 E. 补中益气汤
400-8299-120
A. 枳实导滞丸 B. 保和丸 C. 越鞠丸合枳术丸 D. 二陈平胃散 E. 香砂六君子汤 • 3. 治疗痞满饮食内停证,应首选 • 4. 治疗痞满肝胃不和证,应首选
辨证
• • • • 7、脾胃虚寒 典型症状:胃痛隐隐,喜温喜按,便溏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蓍建中汤
400-8299-120
证型
寒邪客胃 饮食伤胃 肝气犯胃 湿热中阻 瘀血停胃 胃阴亏耗 脾胃虚寒
400-8299-120
主症
胃痛,暴作,喜暖,脉紧
方药
良附丸
胃痛,胀满,拒按,味腐臭 保和丸 胃痛,情绪变化,叹息 柴胡疏肝散
400-8299-120
脾胃病症—呕吐
400-8299-120
辨病
1、基本病因—— 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病位—— 2、诊断要点——物出于胃 3、病证鉴别 呕吐: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反胃:脾胃虚寒,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4、治则:和胃降逆
400-8299-120
辨证
• 一、脾胃病证
• 细目一:胃痛 细目二:痞满 细目三:呕吐 • 细目四:噎膈 细目五:呃逆 细目六:腹痛 • 细目七:泄泻 细目八:痢疾 细目九:便秘
400-8299-120
脾胃病证—胃痛
400-8299-120
辨病
1、基本病因—— 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2、诊断要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 3、病证鉴别 胃痛与腹痛:病位不同,相互影响 4、治则:理气和胃止痛 “胃以通为补” • 实证:痛剧,固定不移,拒按 虚证:痛缓,痛处不定,喜按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串讲:脾胃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串讲:脾胃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串讲:脾胃病证胃痛、痞满胃痛辨证论证注意:1.胃痛寒邪客胃证与脾胃虚寒证的鉴别:例题A.健脾化湿B.温中健脾C.温中补肾D.散寒止痛E.散寒除湿胃痛(误会)1寒邪客胃--良附丸寒门出身的张良驸马2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搞得)将军生气,因为刚才疏远了将军3湿热中阻-清中汤失了清廉的忠臣,(很愧疚)胃痛4饮食伤胃--保和丸(请将军)大吃大喝一顿,表示和好5瘀血停胃-失笑散合丹参饮(二人)在雪中,边笑边饮酒6胃阴亏耗-一贯煎+芍药甘草汤应许一起同甘共苦7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相互包涵,一起建功立业痞满辨证论证呕吐、噎膈、呃逆例题A.胃失和降,逆气动膈B.胃气壅滞,气逆于中C.肝气犯胃,肝胃不和D.脾胃虚寒,胃中无火E.痰瘀互结,食道狭窄呕吐的辨证论证注意:1.呕吐饮食停滞证与痰饮内阻证鉴别例题噎嗝的辨证论治主症:进食哽噎感,或吞咽困难,饮食难下。

噎嗝1痰气交阻--启膈散(得了食道癌的)启哥叹气2津亏热结--沙参麦冬汤又热又干,啥东西也吃不下3瘀血内结--通幽汤通往幽门关的路又被积雪堵住了4气虚阳微--补气运脾汤再不补运些汤过来就要阳气虚脱了呃逆的辨证论证腹痛一、腹痛的概述概念略二、腹痛病因病机病机:不通则通、不荣则痛三、腹痛的鉴别诊断腹痛与胃痛:略四、腹痛辨证论证泄泻、痢疾、便秘泄泻辨证论治主症:排便次数增多或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例题痢疾的治则:(1)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温情并用,虚实夹杂攻补兼施。

(2)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

(3)忌过早补涩、峻下攻伐、分利小便。

例题痢疾辨证论治主症: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

注意:1.湿热痢与疫毒痢的鉴别例题A.湿热痢B.疫毒痢C.休息痢发作期D.寒湿痢E.以上均非便秘辨证论治注意:阳虚秘与冷秘的鉴别便秘1热秘--麻子仁丸热乎乎的麻仁2气秘--六磨汤六嬷嬷很生气3冷秘--温脾汤冰冷的啤酒4气虚秘--黄芪汤气喘嘘嘘一起去5阴虚秘--增液汤银白胡须的增爷爷6阳虚秘--济川煎没有阳光的济南六嬷嬷很生气,因为喝完冰冷的啤酒,便秘了。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试题及答案1、单选郭某,女,45岁。

近5天来自觉吞咽梗阻,胸膈痞闷,情志舒畅时可稍减轻,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如津伤便秘,可配合何方治疗()A.大承气汤B.小(江南博哥)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增液汤E.润肠丸正确答案:D2、单选湿热型痢疾的治法是()A.清热化湿解毒B.清热凉血解毒C.散寒燥湿化浊D.温中理脾E.温补固涩正确答案:A3、单选刘某,男,39岁,性情素喜抑郁。

久患便秘,欲便不得,伴胸胁胀满,脘腹胀闷,食后尤甚,嗳气频作,舌苔略腻,脉弦。

其中医辨证为()A.肝脾气滞B.胃肠气滞C.肝脾胃肠气滞D.气滞食阻E.气滞湿阻正确答案:C4、单选赵某,男,75岁。

吞咽困难1年,水饮不下,泛吐多量黏液白沫,面浮足肿,面色白,形寒气短,精神疲惫,腹胀,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其证候诊断是()A.脾胃气虚证B.痰气交阻证C.津亏热结证D.瘀血内结证E.气虚阳微证正确答案:E5、单选患者章某,男,28岁。

昨晚贪凉后出现泄泻,大便如水样,伴腹痛肠鸣,脘闷纳呆,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濡缓。

此时辨证属于()A.寒湿泄泻B.湿热泄泻C.暑湿泄泻D.食滞泄泻E.脾虚泄泻正确答案:A6、单选患者戴某,女,30岁。

昨晚不慎受凉,突然出现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及清水,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口不渴,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

此时应诊断为何种病证()A.脾胃虚寒型呕吐B.饮食停滞型呕吐C.痰饮内停型呕吐D.外邪犯胃型呕吐E.肝气犯胃型呕吐正确答案:D7、单选治疗痞满的基本原则是()A.疏肝解郁行气,化湿和胃消痞B.清热化湿行气,健脾和胃消痞C.理气宽胸止呕,补泻升降并用D.补气健脾化湿,升清降浊和胃E.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正确答案:E8、单选噎膈,在下列何期治疗时需少佐滋阴养血润燥之品()A.初期B.中期C.后期D.恢复期E.晚期正确答案:A9、单选胃痛的治疗,以下何者为主()A.疏肝和胃止痛B.调和脾胃止痛C.理气和胃止痛D.理气活血止痛E.益气健脾止痛正确答案:C10、单选治疗痰气交阻噎膈的主方是()A.半夏厚朴汤B .柴胡疏肝散C.越鞠丸D.启膈散E.温胆汤正确答案:D11、单选《景岳全书》日: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侬,莫可名状,或得食则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或渐见胃脘作痛。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内科 脾胃病证-胃痛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内科  脾胃病证-胃痛

脾胃病证-胃痛一、A11、下列选项中,不属肝气犯胃型胃痛主症的是A、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B、胃脘胀满,痛连两胁C、胸闷嗳气D、舌苔薄白E、脉象弦数2、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腹痛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者为A、疼痛的部位B、疼痛的性质C、疼痛的持续时间D、疼痛的兼症E、疼痛的诱因3、胃痛发病的关键病机是A、气虚B、气怯C、气陷D、气滞E、气逆4、外邪犯胃胃痛的发病以何邪最为常见A、风邪B、暑邪C、寒邪D、湿邪E、热邪5、胃痛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A、肝肾B、肝脾C、胆肾D、脾肾E、心肺二、A3/A41、患者孙某,男,35岁。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1> 、中医辨病为A、呕吐B、胃痛C、呃逆D、噎膈E、以上均非<2> 、该病的中医分型为A、饮食伤胃证B、肝气犯胃证C、寒邪客胃证D、湿热中阻证E、瘀血停胃证<3> 、中医治法宜采用A、温胃散寒,行气止痛B、消食导滞,和胃止痛C、疏肝解郁,理气止痛D、清化湿热,理气和胃E、化瘀通络,理气和胃<4> 、治疗首选方剂是A、保和丸B、柴胡疏肝散C、清中汤D、香苏散合良附丸E、失笑散合丹参饮<5> 、若兼见恶寒、头痛等风寒表证者,可加A、枳实、神曲B、苏叶、藿香C、半夏、生姜D、砂仁、槟榔E、银花、连翘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肝气犯胃型胃痛多因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克脾伤胃,其主要有气滞表现,而无热象,脉象当弦,而非弦数。

【该题针对“胃痛-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2167】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该题针对“胃痛-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570637】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不宜郁滞。

中医内科学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

中医内科学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

寒邪内阻
湿热壅滞
1、辨证依据 (1)腹部胀满疼痛,痞满拒按,大便秘结或 溏滞不爽。 (2)胸闷不舒,烦渴引饮,身热自汗,小便 短赤。 (3)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2、治法: 通腑泻热。 3、方药: 大承气汤。
中脏虚寒
1、辨证依据 (1)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 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 (2)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 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 (3)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治法: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3、方药: 小建中汤。
不 通 则 痛
素体脾虚 ,劳倦过度 久病脾胃受损 肾阳不足 药物损伤
热病、火郁、药物
脾胃虚弱 运化失职 胃失温养 或中阳不足, 中焦虚寒 损伤胃阴 胃失濡养 不 荣 则 痛
[诊查要点]
一、 诊断依据 1 .主证: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 痛为特 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 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 .兼证: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 4.病史: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 有明显的诱因。
2018/7/18中医内Fra bibliotek学26
3.胃阴不足证 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似饥而不 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 失司。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麦冬、粳米、甘草滋养 胃阴;半夏降逆止呕;大枣益气和中。
2018/7/18
7.脾胃虚寒证 症状: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 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 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 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证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A2型题 2. A3/A4型题 3. B1型题1.患者李某,男性,36岁。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滑数。

其治法是A.消食导滞B.泄热导滞C.清热燥湿D.清热通腑E.消食通腑正确答案:C解析:该患者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滑数。

可辨为泄泻湿热伤中证,治以清热燥湿,分利止泻。

知识模块:脾胃病证2.患者张某,女性,26岁。

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四磨汤B.五磨饮子C.六磨汤D.四七汤E.柴胡疏肝散正确答案:C解析:该患者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辨为气秘,治以顺气导滞,方用六磨汤。

知识模块:脾胃病证3.疫毒痢的治法是A.清热解毒化湿B.活血解毒和胃C.凉血清热利湿D.清热利湿和胃E.清热解毒凉血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脾胃病证4.患者金某,男性,37岁。

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吐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

其治法是A.理气消胀B.消食导滞C.理气和胃D.消食健脾E.和胃止呕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脾胃病证5.患者季某,男性,28岁。

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其证候为A.饮食积滞B.痰饮内阻C.脾胃虚弱D.脾阳虚衰E.气滞痰阻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脾胃病证6.患者郑某,女性,44岁。

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数。

其治法是A.清胃化痰止呃B.清热化湿降逆C.清热化瘀止呃D.清胃平肝降逆E.清胃泻热止呃正确答案:E解析:该患者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可与嗳气相鉴别,根据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数等症,可辨为胃火上逆证呃逆,故治以清胃泻热,降逆止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病证
1.胃痛: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亦称胃脘痛。

2.吐酸:吐酸是指胃酸过多,随胃气上逆而吐出的病证;吞酸是指自觉酸水上泛至咽,旋即吞咽而下;而泛酸则统指胃酸上泛之证。

吐酸、吞酸、或泛酸,可单独出现,但常与胃痛兼见。

3.嘈杂: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

可单独出现,又常与胃痛、吞酸兼见。

4.痞满: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职,出现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证,以自觉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临床特点。

5.呕吐: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特征。

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6.呃逆: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7.噎膈是由于食道干涩或食管狭窄导致吞咽食物哽咽不顺,饮食难下或食而复出的疾患。

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哽咽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

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每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往以噎膈并称。

8.反胃:反胃是指饮食入胃,宿食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之病。

本病临床特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9.腹痛:腹痛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使
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或脏腑经脉失养导致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10.痢疾:痢疾由于邪蕴肠腑,气血凝滞,大肠脂膜血络损伤,传导失司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称为痢疾,是一类或具有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

内经称为肠澼。

11.泄泻: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多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

泄者,泄漏之意,大便稀溏,时作时止,病势较缓;泻者,倾泻之意,大便如水倾注而直下,病势较急。

故前贤以大便溏薄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直下者为泻。

本病证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12.便秘: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颇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的病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