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国际考察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作者:祝智庭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

电子邮件:ZTZHU@https://www.360docs.net/doc/711633606.html,

一:美国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 IV

1.AICC-AGR ...................................................................................................................................IV 2.ADL-SCORM ................................................................................................................................ V

3.IMS ..................................................................................................................................................VI

4.NCES-SPEEDE/E X PRESS ......................................................................................................... VII 5.RSAC/ICRA ............................................................................................................................... VIII 6.其他标准.......................................................................................................................................IX

二、欧洲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X

三、有关国际组织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XI

1.OCLC-DCMI ..........................................................................................................................XI 2.IEEE-LTCS ........................................................................................................................... XII 3.ISO-JTC1/SC36。 ..................................................................................................................... XIV 4.W3C ............................................................................................................................................ XV 5.ASTD ........................................................................................................................................ XVI

四、我国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 X VI 参考资料............................................................................................................................................. X IX

[摘要]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是保障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的根本措施,

因此国际上有不少企业机构和学术团体开展有关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研制工

作,并且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标准化成果。我国的此类标准研究工作也已经开

始起步。本文企图对国际国内有关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的研制工作做一全面

考察,沿着四条主线进行介绍:首先介绍美国的一些比较成熟的行业标准,

接着介绍欧洲正在进行的几个标准化研究项目,然后介绍若干国际组织的标

准化开发行动,最后介绍我国正在研究中现代远程教育标准框架。[关键词] 网络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 学习资源共享,系统互操作,国际考察

网络化教育是当今国际国内教育发展新的生长点,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对于网络化教育,国外有多种不同称呼,如e-Learning,Network-Based Education,Online

Education, Virtual Education,Web-Based Instruction, Web-Based Learning,CyberEducation 等,它们虽不完成同义,但都与网络运用相关;国内则喜欢用"网络教育"、"网上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之类的称呼。由于网络教育,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具有地

域广泛性、技术复杂性、文化多样性等特点,使得大量的网上学习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不同的教育系统也难以互相沟通。虽然现行的网络技术已为学习资源在低水平上的自治与共享(例如通过HTTP 和HTML)、学习活动的合作(例如通过各种网上通信工具)提供了

基本技术条件,但是允许教学资源在课程知识和教学管理水平进行交换的标准却没有很好地认定,因此妨碍了网上教育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与交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制订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用标准化办法保障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学习资源共享是

指一个学习对象可被多个学习系统利用;系统互操作性是指多个系统及组件之间能够交换与使用彼此的信息。

世界各国在发展网络教育时深刻认识到,学习资源的可共享性和系统的互操作对于教育系统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国际上有不少企业机构和学术团体致力于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开发,并且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标准化成果。我国也于2000年开

始投入人力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本文对国际、国内有关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工作的概况做一比较全面介绍。

一:美国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美国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工作起步最早,并且有几个标准进入了实用阶段。下面介绍几个比较有影响的标准开发组织及其成果。1.AICC- AGR

美国航空工业计算机辅助训练委员会(AICC: Aviation Industry CBT Committee)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CMI(计算机管理教学)互

操作指导规范,使得不同开发商提供的局域网课件可以共用数据;1998年又将此规范升级成为适用于基于Web教学的CMI标准。至今,AICC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统称为AGR(AICC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的技术规范,主要包括:

●CBT教学平台指南(AGR-002);

●DOS版数字音频指南(AGR-003);

●局网版CMI互操作指南(AGR-006);

●Web版CMI互操作指南(AGR-0010);

●学生用户导航控制指南(AGR-009)。

2.ADL-SCORM

美国国防部于1997年启动了一个称为"高级分布式学习"(ADL: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的研究项目,该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是提出了一个"可共享课程对象参照模型"(SCORM:Shareable Course Object Reference Model),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何使课程能够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例如从WebCT到LearningSpace),如何创建可供不同课程

共享的可重用构件,以及如何快速又准确地寻找课程素材。SCORM 提出了用一种标准方法来定义和存取关于学习对象的信息,只要遵循这种标准,不同的教学系统之间好比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彼此就可以互相沟通了。SCORM采取XML作为定义数据及其意义的共

同语言,至今已经提出几套规范,主要有:

一个课程内容元数据规范,关于如何为课程、内容及媒体素材建

立元数据记录。

●一个基于XML的课程结构表示规范;

●一组与运行环境相关的规范,包括API(应用编程接口)规范,

内容到LMS之间数据交换模型,以及内容分布规范;

3. IMS

IMS全球学习联合公司提出的学习技术系统规范, 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有影响的行业标

准。1996年EDUCOM(美国大学校际交流委员会)设立了一个称为IMS(教学管理系统)

的研究项目,后来发展成为非赢利性的IMS全球学习联合公司,专门从事教学系统技术标准制订和推广工作,现在已在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设有分公司。至今IMS已经推出以下规范:

●元数据

●内容(与元数据联接,打包,显示)

●提问与测试

●企业文档互换

●跟踪记录

●电子商务

根据图1所示的学习系统架构,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些规范在信息化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1 基于IMS的学习系统架构

4. NCES-SPEEDE/ExPRESS

美国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NCES: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于1988年设立了一个称为"中学后教育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SPEEDE:Standardization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Electronic Data Exchange)和"学生与学校永久电子记录交换"(ExPRESS:Exchange of Permanent Records Electronically for Students and Schools)的研究项目,简称SPEEDE/ExPRESS,结果产生了一套教育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并于1992年经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批准成为ANSI ASC X12试用标准。该标准后来又经过扩展,共包括7个规范:编号/名称作用

TS130 - 学生教育记录(成绩单) 用于在教育机构之间传送

学生数据

TS131 - 学生教育记录(成绩单)确认当收到学生记录时提供智能化自动确认

TS146 - 学生教育记录(成绩单)请求允许教育机构提交自动化的学生记录请求

TS147 - 对学生教育记录(成绩单)请求的响应对于学生记录请求提供自动化响应

TS132 - 人力资源信息用于在教育代理之间传送人事记录数据

TS133 - 教育机构记录用于在教育代理之间传送关于教育机构特性的信息

TS152 - 政府统计信息用于传送对于政府统计调查的响应信息.此外,SPEEDE委员会还支持一批教育电子商务规范,主要包括

●TS188 - 教育课程目录

●TS189 - 入学申请

●TS135 - 学生贷款申请

●TS139 - 学生贷款保证结果

●TS144 - 学生贷款转帐与状态验证,

●TS190 - 学生注册验证

●TS191 - 学生贷款预声明和声明

5.RSAC/ICRA

美国有一个非赢利性组织RSAC(The Recreational Software Advisory Council)开发了一个RSACi系统,它以W3C的PICS所规范的分级格式为基础,能够针对网页内容进行分级评分,使大众,特别是教师和家长,能够根据根据一个公开的、客观的评分系统所提

供的信息来选择他们想要的电子媒体,如电子游戏和网站。随着分级观念的普及与服务需求的扩大,RSAC后来改名为ICRA (Intenet Content Rating Association),以网页内容分级研究及推广为其主要目标。ICRA的分级标准主要针对暴力、色情、语言及其他四类项目,网页作者或网站管理者可以经由浏览器连接到ICRA在线评分系统对他们的网页进行评分。微软浏览器Explorer3.1以后的版本已经整合了ICRA标准。

6.其他标准

在美国,还有一些与网络教育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例如:

●Microsoft推出了Microsoft LRN(Learning Resource iNterchange)

2.0软件,

●有人称之为MS-LRN产业标准,实际上它是提供了一套工具组件

来创建或更新基于IMS标准的教程;

●学校互操作框架(Schools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旨在为北

美K-12学校和各区域管理系统的协同工作制定相应标准;加州学校信息系统工程(California Schools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旨在为加州K-12学校内部、以及各学校和州教育部门之间制定数

据交换的标准。

还有一些教育软件产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沿用自己的内部标准,但总的趋向是向几个大的工业标准体系或国际标准靠拢。

二、欧洲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欧洲在开发与网络教育相关标准方面也有较长的历史,早在1980年代中后期,原欧共体就在一个名为DALTA的大型工程中提出研究网络化的教育的联网技术标准和多语种教育平台标准的研究内容。目前还在积极开展相关标准研究的组织和项目主要有:

●欧洲远程教学创作与销售网联盟(ARIADNE:Alliance of Remote

Instructional Authoring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 Europe)属于欧盟"网络远程教育与培训工程"下的一个开发项目,致力于研制用于制作、管理、重用计算机化教学要素和网络化培训课程的工具与方法。在标准化研究方面,已经产生了ARIADNE V3.0教育元数据推荐标准,该标准以IEEE学习对象元数据LOM 3.8版为基础。

●促进欧洲社会教育与培训中使用多媒体工程(PROMETEUS:

PROmoting Multimedia access to Education & Training in European Society),研究重点是与多媒体、多语种、学习者模型相关的标准。

●欧洲标准委员会/信息社会标准化系统(CEN/ISSS:European

Committee of Standardization/ Information Society Standardization System)与IMS、IEEE LTSC、ISO SC36等组织广泛合作,致力于相关国际标准的本土化工作,正在征招标准化提案。

●GESTALT(Getting Educational Systems Talking Across

Leading-Edge Technologies)工程是一个由欧盟资助的大型教育信息化系统研制项目,有大英电信公司及欧洲多国的十来所大学参加。在对IEEE LOM V2.5、IMS V1.0、ARIADNE V2.0等教育元数据标准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GESTALT提出了一套在线教育系统元数据扩展标准GEMSTONES(Gestalt Extensions to Metadata Standards for ON-line Education Systems)。

●欧洲谅解备忘录(MoU:European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于1998年签署,作为

欧盟内部的一个合作计划,内容是"在欧洲的教育和培训中使用多媒体-为了实现学习技术、内容和服务的制作与发送的共同方法而建立伙伴关系"。

●TOOMOL (Toolkit for the Management of Learning) 是英国的一个

研究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客户机驻留JA V A 应用程序规范,为学习资源、组群、会话及互动的管理提供标准化技术。

三、有关国际组织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迫切需求引起了有关国际组织的重视,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DCMI、IEEE LTCS、ISO JTC1/SC36以及W3C。1.OCLC-DCMI

1995年3月美国在线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与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 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在俄亥俄州的都柏林(Dublin)召开

了一次国际研讨会, 探讨如何建立一套描述网络上电子文件征、提高信息检索效果的方法,当时的参加单位成为都柏林核心成员(Dublin Core),随即开始启动电子图书馆对象元数据标准的研究项目,称为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研究行动(DCMI: 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

现在DCMI已经称为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数据对象标准研究组织,已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芬兰、加拿大、美国等国的具有多种不同专业背景的个人和团体参加,专门从事元数据标准、实践指南、支撑技术及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DCMI提出的电子图

书馆元数据标准被国际上广泛采用和参考。后来,DCMI成立了一个教育工作组DC-E,从电子图书馆元数据标准中筛选出15项要素作为学习对象数据要素(标题、创建者、科目、说明、出版者、贡献者、日期、类型、格式、标识码、语种、出处、关联、覆盖面、权利)。2.IEEE-LTCS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成立了一个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简称IEEE-LTCS(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 Committee),组织力量开展有关标准的研究工作。已经又十几个工作小组(WG: Work Group)和研究组(SG:Study Group)正开展学各项标准的

制订工作,最终将形成IEEE 1484标准体系(见下表),特别是其中的P1484.12 ---学习对象元数据(LOM)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而且在国际上被广泛引用和参考的标准。

总标准:

P1484.1 架构与参考模型WG

P1484.3 术语WG

数据与元数据:

IEEE 标准上层本体(SG)

P1484.12 学习对象元数据WG

P148.9 本地化(SG)

P1484.14 语义及交换绑定WG

P1484.15 数据互换协议WG

P1484.16 HTTP绑定WG

内容相关:

P1484.10 CBT 语言互换WG

P1484.6 课程编列WG

P1484.17 内容包装WG

学习者相关:

P1484.2 学习者模型WG

P1484.4 任务模型WG

P1484.13 学生身份识别WG

P1484.5 用户界面(SG)

P1484.19 技术化终生学习质量系统(SG)

P1484.20 资格认定(SG)管理系统与应用: P1484.11 计算机管理教学WG P1484.18 平台/媒体标准引用WG P1484.7 工具/代理通信WG

P1484.8 企业接口(SG)

IEEE 1484标准体系的特点是首先提出一个关于学习技术系统的整体架构,作为信息化教学系统的抽象模型,目前最新版本是2001年4月发布的第七稿。该模型由过程[学习者,教练,发送,评价]、存储器[学习资源,学习者记录]和信息流[学习偏好,行为,评估信息,绩效与偏好信息(过去, 现在, 将来), 索引(查询, 目录信息定位器),学习内容, 多媒体, 交互情境]三类对象构成。从这个模型中,通过改变信息流向就可以推导出各种学习模式。而IEEE 1484各项子标准也都是根据此架构来定位和设计的。

图2 IEEE-LTCS的学习技术系统架构

3.ISO-JTC1/SC36。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9年成立了一个JTC1/SC36委员会,专门从事学习、教育、培训技术标准的征集、修订和批准工作。目前提出了5类标准需求(词汇术语,系统构架,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协作学习),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乌克兰等国提交了标议案。

4.W3C

万维网联盟(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致力于开发在Interne上支持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的多种标准。这些标准虽然不是专门针对网络教育应用的,但在制订网络教技术标准时被广泛引用,作为其支撑性标准,最主要的有:

●扩展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规范: XML是

一个由SGML(Standard Generalised Markup Language -标准通用型标记语言,1986年成为国际标准ISO8879)派生出来万维网"

方言",1996年由W3C XML工作组开发成功,1998年10月成为XML 1.0版。XML的目标是使得通用SGML在网上可以通过HTML来实现。

●资源描述框架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规范:RDF

是一个能够支持网上知识交换的轻量级本体论系统,它利用XML 作为互换文法,综合了多种网上元数据活动,包括网站地图,内容评级、流通道设定、搜索引擎数据采集、数字图书馆集合、分布式写作等。

●同步多媒体整合语言SMIL(Synchronized Multimedia Integration

Language)规范:SMIL语言用于描述如何将一组本来互不相关的多媒体对象整合成为一个同步的多媒体演示节目。利用SMIL,多媒体创编者可以描述该节目的时态行为、屏幕呈现布局以及媒体对象的相关超链。

●互联网内容选择平台PICS(Platform for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

规范:PICS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设置数据标签(元数据)与网上内容之间的关联来实现内容选择,这一功能本来是为儿童家长和教师便于选取网上内容而设计的,但实际上标签功能具有更广泛的用途,比如数字签名和隐私保护。也就是说,在PICS平台上已经嵌入了分级服务和内容过滤软件。

5.ASTD

ASTD(美国培训开发协会)实际上是一个大型国际专业团体,专门从事企业培训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其7万多名成员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目前正在制订一个网络课件证书标准,准备于2001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该标准分为三部分(可用性、技术、教学设计)供32条。可用性部分包括导航、定向、反馈提示、作品链接、标记链接、帮助信息、易读性、文本制作质量等;技术部分包括技术要求、媒体安装、媒体撤除、可靠性、响应性、媒体导出等;教学设计部分包括告知目的、要求应用、获得注意和保持兴趣、维持动机、引导相关知识、举例和演示、呈示内容、提供应用练习、促进近迁移学习、促进远迁移学习、提供综合练习机会、提供反馈、近迁移反馈、远移反馈、提供教学帮助、评估学习、使用媒体、避免认知超负等。四、我国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国内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工作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2000年,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一个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从其性质上来讲这不是一个真正的技术标准,而是应用相关国际标准的一个范例。2001年,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一个现

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专门从事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工作。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开发工作以国际国内网络教育的大发展与大竞争为背景,以促进和保护本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实现资源共享、支持系统互操作、保障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跟踪国际标准研究工作和引进相关国际标准,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标准,最终形成有本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标准体系。通过此项目还能够形成一支信息化教育标准研究队伍,使我们今后有能力参与此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通过分析国际上关于教育信息技术标准的研究线索,特别是参照IEEE 1848的框架,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远程教育标准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具体标准规范的制定,通常称之为标准需求。图3显示所需的标准分类及其相互关联,其中的标准信息中心(网

站)是本项目的信息服务系统。

图3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标准研究框架

根据这些需求开展研究工作,是本项目的基本任务。表1提出各类标准中的具体子标准,在每一子标准项目的第三列中给出可供我们参照的国外/国际同类标准研究成果(若有的话)。标准的形式化描述称之为规范,作为标准草案的规范经论证后可作为参照标准,参照标准经过国家权威标准认证机构批准后方可成为正式标准。如果将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标准体系与国际同类标准体系相比较,我国的标准体系开发具有借鉴、整合、发展、创新的四大特点。

> 借鉴是指我国标准体系在技术层面上尽量采用国际已有的比较成熟的标准。考虑到IEEE 1484的标准体系比较完整,因此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借用了它的标准框架。

> 整合是指我国的标准体系综合吸收了国际上诸多标准研究的成果,包括IMS、ISO等组织的部分标准。

> 发展是指我国的标准体系考虑到了一些新兴的网络教育技术,比如虚拟实验、自适应学习、协作学习等,有些作为跟踪研究项目。> 创新是指我国的标准体系考虑到了网上教育的非技术因素,将网上教育的服务质量纳入标准研究范畴,特别是教育服务的质量管理,使得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标准有了真正的教育意味。

在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的领导下,有关专家分成四个工作组开

展各项标准的制订工作,目前已产生了一批工作成果,2001年5月首批发布了教学资源相关规范作为试用标准,2001年12月将发布11项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标准的开发应当是公开、公平、务实、持久的工作,需要多方面专家、相关企业和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和长期努力,欢迎各方人士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标准的开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1]. I 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 Inc.: Specifications,

specifications.html>, 2001.1.

[2]. A ICC: Index of Available AICC Publications,

, 2000.11. [3]. A DLnet: What is the SCORM (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

, 2000.12.

[4]. I EEE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 (LTSC),<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633606.html,/>,2000.12.

[5]. I SO/IEC JTC1/SC36: Standard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Learn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2001.2

[6]. B acsich, P. et al:. The Standards Fora for Online Education , D-Lib Magazine, 5 (12), 1999,

[7]. B earman D, Miller E, Rust G, Trant J, Weibel S,: "A Common Model to Support Interoperable

Metadata: Progress report on reconciling metadata requirements from the Dublin Core and INDECS/DOI

Communities" in D-Lib Magazine, January 1999,

01bearman.html>.

[8]. M ultimedia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Europe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w3c//dtd html 4.0 transitional//en"1998.11。

[9]. .Weibel S: The State of the 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 April 1999, in D-Lib Magazine,

April 1999, . [10]. Collett M et. al.: CEN/ISSS Learning Technology Workshop, LTWSInterimReport, November 1999,

.

[11]. W3C's Technology and Society Domain, , 2001.5

[12]. What is SPEEDE/ExPRESS? , 2001.5

[13]. Getting Educational Systems Talking Across Leading-Edge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 标准体系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化在行动 祝智庭 (华东师大教授暨全国信标委教育技术分委员会主任) 教育信息化呼唤标准化 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千余所高校建起了校园网,67所高校获准开办网络教育学院。在基础教育方面,已有26000多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有的地区还建设了教育城域网,而且有三百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网校。能够预见,今后几年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和应用开发还会呈持续增长之势。国内外企业界看到了中国网络教育市场的巨大存在与几乎无限的潜力,纷纷涌入这个领域来分享网络教育这个大“蛋糕”,估计在国内注册从事与网络教育技术相关业务的企业有三、四百家之多。 虽然众多的教育局域网因遵从Internet 的有关协议获得了数据交换能力,但在教育应用层面支持教育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能力基本阙如,因为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系统开发商们各行其是,自行设计教育资源和管理信息的格式,致使各系统之间共通之处甚少,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长此下去,势必在网络教育世界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致使国家在教育信息化

方面的投资无法充分生效。如不改变这一现状,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克服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建立网络教育应用层面的技术标准,从技术上保证教育资源的可交换性和管理信息的互通性。因此,中国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套统一的技术标准。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教育部领导敏锐地意识到制订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10月指令科技司组织力量研制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而且于初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初更名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授权承担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的研制、认证和应用推广工作。 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经过标委会专家们努力合作,在充分调查国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简称CELTS,当前包含以下5类标准项目:指导性标准、学习环境相关标准、学习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育管理相关标准。 中国的CELTS标准体系当前包括28个项目,根据各项子标准的作用范围又分为通用规范与专用规范两大类:通用类规范具有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技术的“视觉教育”阶段大致处于(A)。 A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至今 2.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C)。 A信息和人员B材料和设备 C设计和制作D技巧和环境 3.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学习材料与教学环境B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 C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D教学方法与手段 4.教育技术学的的基本理论是(AD)。 A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B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C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D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5.CAI教学系统常用的教学媒体是(C)。 A黑板和粉笔B教材和练习册C计算机和课件D系统软件 6.我国教育技术学是在(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视觉教育B视听教育 C教育传播D电化教育 7.戴尔“经验之塔”的最顶层是(C)。 A有目的直接经验B设计的经验C语言符号D视觉符号 8.(D)是利用直观的形式来揭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由归类分析发展而来,更强调直观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多用于认知类知识的学习。 A信息加工分析法B归类分析法

C层级分析法D图解分析法 9.在进行教学决策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及学习内容、学生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种分析被称作(A)。 A.学习内容分析 B.学习需要分析 C.前端分析D.教学需要分析 10.学习需要分析的结果确定了(A) A.教学目标B.教学要求 C.学生水平状况D.学生学习风格 11.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常常提到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不包含下列哪个方面的内容:(B)。 A知识B情感 C意识D技术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多媒体的基本特征(B)。 A交互性B沉浸性 C多样性D集成性 13.按照ITU—TL347的建议媒体可分为(C)。 A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传输媒体 B感觉媒体、表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C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D感觉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14.用photoshop合成图片,以后还想修改,应当将文件保存为哪种格式(A)。 A psd格式 B gif格式 C bmp格式 D jpg格式 15.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B)。 A教育传播媒体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D教育传播系统 二、名词解释 1.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

二、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研制工作以国际国内现代远程教育的大发展与大竞争为背景,以促进和保护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实现资源共享、支持系统互操作性、保障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跟踪国际标准研究工作和引进相关国际标准,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标准,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目前包含27项子标准,分为总标准、教学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学环境相关标准、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五大类。此外,还设立了4个跟踪研究项目。 标准研制是持久性的任务,国外标准开发周期通常为5年以上。考虑到我国对于本标准的迫切需要,本委员会采取整体规划,分层推进的策略,按各子标准的难易程度和轻重缓急确定不同的进度,计划在3年内基本完成这套标准体系。 如下表所示,在每一子标准项目的第三列中给出可供参考的国外/国际同类标准研究成果(若有的话),最后一列是标准研究任务的优先级,带***的为急需任务,带**的为次急任务, 带*的为缓后任务。

[注1] NIST-ATP/ALSFP: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高科技计划中的自适应学习系统重点项目(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Focused Program) 标准项目的形式化描述称之为规范,作为标准草案的规范经论证后可作为试用标准,试用标准经过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后将成为国家标准。每一子标准研究产生的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少数项目例外): (1)规范正文:以简洁的语言对相应的标准做形式化描述,包括标准的目的、作用范畴、术语定义、系统要素和相互关系、元数据定义、数据交换格式等。 (2)实践指南,包含对规范要点的详细解释,并提供如何应用标准的实践范例。 (3)测试规范:描述对用户开发的标准化产品进行测试验证的程序和方法。 由于规范正文是以形式化语言描述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缺乏通俗性,因此建议在阅读规范正文时多加参考相应的实践指南,因为实践指南中包含大量针对标准要点的语义解释和相关应用范例。 以下部分介绍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中已发布的规范。

2018年版网络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技术管理

1.技术能力是指一个公司拥有的、具有策略重要性的、通过过程和实践开发并实施的所有()的总和 A 固定资产 B 技术资产 C 人力资源 D 成本 2.可持续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和不断提高的竞争力来应对不断改变的市场能力。 A 旧的产品 B 可利用的产品 C 有价值的产品 D新的或改进的产品 3.技术转移壁垒包括哪两个方面 A 技术壁垒;资金壁垒 B 技术壁垒;态度壁垒 C 劳务壁垒;态度壁垒 D 技术壁垒;资源壁垒 4.以下不属于绿色屋顶的好处的是() A 冬暖夏凉 B 减缓强降雨对排水系统的压力 C 改善气温及环境 D 污染环境 ======多选题部分====== 5.一下属于技术管理要素的是() A 首席技术官 B 购买与开发 C 技术路线图 D 技术投资 6.以下属于技术战略的特征的是() A 将技术战略与商业战略结合起来 B 使用有效的方法调整与技术相关的企业活动 C 企业领导从战略的角度制定企业的技术发展目标 D 对技术和技术功能有一个超前的、长期的管理 7.以索尼为代表的日本科技公司的通病有() A 创新匮乏 B 管理古板 C 企业文化封闭 D 日本国运不济

8.技术转移的定义是能够满足公司商业目标和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移动或转移信息、技术秘密和公司技术部门(如研发、设计和制造部门)和非技术部门(如市场和销售部门)的人员的过程 对错 9.电子贸易的定义是使用互联网和其他形式的信息技术,以促进买方和卖方在传递产品、服务或信息过程中的沟通和交易,通常是通过开放的或专门的网络来实现的。 对错 10.技术资产包括:介绍和传播新技术,更新技术技能和员工的知识,根据工作进展的情况改进企业的日常工作、结构、运作和价值,改进供应商、顾客、公司成员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 对错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祝智庭 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值得指出的是,“信息化”这一概念基本上是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我们是在Internet上进行信息搜索时发现这一现象的。西方国家的文献中极少使用“信息化”之类的说法,而在许多东方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则大量使用“信息化”的概念,并且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英译法: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Informationization。笔者最近通过Alta Visa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得到4893个含有这三个名词的项目(网页),其中含Informatization的项目约占90%,含Informationalization的项目约占6.5%,含Informationization的项目约占3.5%,可见Informatization是比较受国际公认的“信息化”译名。但是,“信息化”并不是西方人公认的概念。笔者曾经就“信息化”的这三种译法请教过多名英国教授,但都不被认可。与信息化教育相对应的译法应该是IT-Based Education,但在西方文献中也不普遍。西方人似乎不喜欢像“教育信息化”或“信息化教育”之类高度概括的概念,他们用了许多不同的名称,例如Itin education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e-Education(电子化教育),Network-Based Education (基于网络的教育),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Cyber Education(“赛波”教育),Virtual Education(虚拟教育)等。笔者认为IT in education语义范围与教育信息化相近,e-Education与信息化教育的意义相近,而其它4个名词主要与网络化教育相关,代表着当今信息化教育实践的主流。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网络设备技术规范..

一、1310光发射机 (2) 二、光接收机 (7) 三、放大器 (11) 四、线路供电器 (14) 五、光缆 (16) 六、同轴电缆 (19)

器材清单

施工费用 一、1310光发射机 参考依据 《GY/T 143-2000 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GB/T 11318.1-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通用规范》 类型要求 安装方式:19英寸机架式; 输出光路数:单路; 输入射频信号:1主路,不少于1路支路 环境适应性 要求具有高、低温的适应能力:工作温度范围要求为-5℃~+55℃,贮存温度范围为-25℃~+55℃。中间检测项目为光输出功率,合格判椐为:光输出功率相对于初始值的偏离在±0.1dB以内。 技术要求 1 采用双电源支持电源热备份。AC 160~250V或DC -48V可选。 2 应采用高线性直接调制DFB激光器,必须采用全新原装进口的DFB激光器器件。 3 应具有预失真校正电路。 4 光输出功率:按需指定。 5 应支持以下控制功能:电平自动增益控制(AGC),自动光功率控制(APC),自动温度控制(ATC),手动、自动光调制度控制功能。 6 应支持报警功能:具有温度报警、输入信号电平报警等功能。 7 网管监测参数至少包括输出光功率、激光器偏流、激光器温度、制冷电

流、射频输入电平、工作电压等。 8 支持2类网管,承诺开放网管MIB库并配合广电网络做第三方网管集成。性能要求表 光特性 波长[nm] 输出光功率[dBm] 电特性 工作带宽[MHz] 47~1000 平坦度[dB] <±0.5 (47 ~1000MHz) CNR [dB] CSO [dBc] CTB [dBc] 控制接口 光连接器 光纤标准单模光纤9/125μm 射频主信道输入电平[dBμ 73~83 V]

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课后答案

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课后答案 1.开放教育的特征和本质有哪些? 答:开放学习是面向社会各类对象,不受传统教育机构常有的种种入学条件限制,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组织进行的有计划的学习。 主要特征:(1)没有任何人入学资格限制(2)教学不在校园教室中进行,学生在工作,居住地点随时就地学习,不受地理分割限制(3)学费开支底,住地偏远也不会增加大量费用,利用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学生在家自学各种教学材料是整个教学的基础。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具有哲学高度的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态度。它不是特定的实践方法和特定的教育形式。教育学家莫里森认为:开放教育是一种态度,一种自由,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2.远程教育中教学有几种基本模式的定义及各自特点? 答:基本模式有:1.远程课件授导模式:学生通过教师专门设计的网络课件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特点—是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是学生学习更灵活。学生可以利用课件的导航机制实现非线性阅读,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情况多次反复学习课件,自己掌握课程的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2.远程教师实时授导模式:教师通过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会议电视,计算机网络电视等视音频是被与通信网络对学习者进行实时教学授课或辅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会议电视等相应设备与教师简历实时的反馈联系。特点—是远程教育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的形式,典型的如利用双向卫星电视或者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教师为非本地学生授课,必要时可以进行双向交流。3.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主要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特点: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远程教育提供的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运用各种信息搜索工具获得相关的信息然后加以分析,提炼,加工,综合,得出自己的结论。4.基于网络平台的合作学习模式: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或在其他通信平台支持下,学伴们通过互教,讨论,合作性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学习。特点:可以实现多个学习者通过网络共同讨论协作处理某一问题。5.教学模拟与虚拟实验学习模式: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建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或虚构某些现实情境,学生通过观摩,体验以及参与训练的方式进行学习。特点:是解决远程教育中演示或操作性试验教学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但技术含量高,由于技术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制约,在远程教育的教学中难以大规模的开展。 3.远程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与传统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有什么不同? 答:传统教育活动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进行的,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者的交互式面对面进行的,而远程教育的时空则是危险扩展的,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开发好的网络课程来获得知识。远程教育的课程开发是指示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过程。远程教育课程的有三个重要属性:1.准永久性分离。由于远程教育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长了,客观上造成施教者和学习者之间分离,以及学习者之间在时间,空间和社会文化心理上的分离。2.技术媒体的作用。技术媒体在施教者与学习者之间的间接交流方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双向通信。在远程学习者和远程教育机构,指导教师甚至学习材料之间可以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即对话与交流,它们能够有效地促进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远程教育教学设计是将教与学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计划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于问题的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一些原则:1.学生优先,学习优先原则,2.教学手段多媒体化原则,3.教学内容开放性原则,4.教学对象多样化原则5.教学过程交互性原则,6.教学评价多样化原则。 4.目前远程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设备技术规范

一、 1310 光发射机 (2) 二、光接收机 (6) 三、放大器 (9) 四、线路供电器 (11) 五、光缆 (13) 六、同轴电缆 (15)

器材清单 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预估单价总价备注1光发射机14mw台1 2光分路器1x8台1 3配线箱48 芯台1 4法兰盘FC/APC个48 5跳线FC/APC- FC/APC根40 6光缆 4 芯公里3 7光接收机 2 口台8 8供电器6A台8 9分配放大器台16 10过流器件个16 11直连器个60 12分支分配器个200 13用户盒个500 14 F 头-9个100 15 F 头-5个1000 16电缆-9米4000 17电缆-5米25000 18电缆线卡-9颗6000 19电缆线卡-5颗30000 20器件箱个120 21钢绞线 1.8公斤600 22铁丝8#公斤1200 23电源线米400 24电源插板个10 25其它辅材批1

26材料合计(元) 施工费用 序号名称公式金额(元)备注 1工程费 2安调费工程费 *40% 3税费(工程费 +安调费) *3.41% 4工程费合计 一、 1310 光发射机 参考依据 《GY/T 143-2000 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GB/T 11318.1-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通用规范》 类型要求 安装方式: 19 英寸机架式; 输出光路数:单路; 输入射频信号: 1 主路,不少于 1 路支路 环境适应性 要求具有高、低温的适应能力:工作温度范围要求为 -5 ℃~+55℃,贮存温度范围为 -25 ℃~+55℃。中间检测项目为光输出功率,合格判椐为:光输出功率相对于初始值的偏离在± 0.1dB 以内。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架构和体系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架构和体系 框架研究 Architecture and System of Chinese E-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 张屹* 闫寒冰** 祝智庭**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 *E-mail:zhangyilyj@https://www.360docs.net/doc/711633606.html, **E-mail:yhb1225@https://www.360docs.net/doc/711633606.html, ZTZHU@https://www.360docs.net/doc/711633606.html, 为了保障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的互操作性,必须重视我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ELTS) 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本文介绍了CELTS体系架构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以及CELTS体 系架构的开发过程。详细分析了CELTS体系架构的五个细化层:学习者和环境交互、有关学 习者的设计特征、系统构件、受益者的观点、可操作的构件和互操作性,并讨论了由七个要 素构成的CELTS体系框架:总标准、教学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学环境相关标 准、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本地化标准、跟踪研究课题相关标准。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架构体系框架 1 引言 世界各国在发展网络化教育时深刻认识到,基于Internet的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地域广泛、技术复杂、文化多样等特点,使得大量的网上学习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不同的教育系统也难以相互沟通。虽然现行的网络技术已为学习资源在低水平上的自治与共享(例如通过HTTP 和HTML)、学习活动的合作(例如通过各种网上通信工具)提供了基本技术条件,但是允许教学资源在课程知识和教学管理水平进行交换的标准却没有很好地认定,因此妨碍了网上教育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与交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策略是制订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用标准化方法保障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性。学习资源共享是指一个学习对象可被多个学习系统利用;系统互操作性是指多个系统及组件之间能够交换与使用彼此的信息。因此国际上有不少企业机构和学术团体致力于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开发,并且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标准化成果。国内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工作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2001年,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启动了中国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简称CELTS(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项目,并任命祝智庭教授为项目负责人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主任。该项目投资600万,专门从事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工作。CELTS的体系架构是在参照美国LTSC IEEE 1484.1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整个标准体系的核心,其设计思想直接影响标准体系中其他子标准的建构。本人作为项目研究组成员之一,在此介绍CELTS体系架构的前期研究成果。 2 研究意义和内容 一般而言,开发系统体系架构的意义在于发现高层的框架以便理解某类系统、它们的子系统和与相关系统的交互作用。在远程网络教育领域,虽然可能有多种体系架构存在,这里提出的体系架构也不是设计单个系统的蓝图,但它是用于设计一般系统的框架,还可分析与比较这些系统。通过在一般化层次下揭示不同系统的共享构件,该体系架构有助于构件和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这些构件与子系统是可复用的、便宜的、可修改的,并可确定关键的互操作性接口和服务。本标准有助于形成一般的网络教育技术系统的指导方针。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培训资料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三) 讲稿 培训内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培训教师:学区全体教职工 培训地点:远程教育教室 主讲人:杨元玲 培训过程: 基于教育部基础教育新课标标准与规范,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新技术建设学科基础素材资源库与资源中心,运用直播卫星和电视广播技术传输,并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交流平台上,以课件素材和学科教学内容及教学参考文献为主,并涵盖百科知识的各个方面。提供课件动画、图片、音频、视频、文本等素材资源,教师可利用这些原始素材随心所欲地制作出自己想达到的课件效果。应有为学生课外学习和教师备课参考提供的海量的课外资料和资源。通过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开发技术和整合平台,提供一个大容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1.学科课件库 内容应涵盖同步教程、同步教案、同步试题。兼顾各版本教材,满足各教学环节的需求。信息栏目有难点分析、课后练习、期中、期末试题、模拟试题、应试分析等。 2.媒体素材库

为教师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包括图片库、图标库、音效库、背景音乐库、动画库、视频库等等。 3.试题/试卷库 大量各类学科考试试题、试卷,包括历年来重点学校的中高考试题等,提供最为宝贵的参考信息。 4、网络课程库 各类网络教程、专业培训课程、课程辅导、网络课堂等等教育资源内容。 5、教案/论文库 各类教案,教研论文库。包括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教学实验、素质教育等领域的教研论文,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使用。 6、共享软件库 共享软件库,按类别分为:多媒体类、教育教学、实用工具、网络相关、益智娱乐等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共享软件,是学校的“软件资源中心”。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四) 讲稿 培训内容:多媒体开发工具的类型与功能 主讲人:刘山 培训地点:远程教育教室 培训过程: 1、多媒体开发工具的类型 基于多媒体创作工具的创作方法和结构特点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如下几类: 1)基于时基的多媒体创作工具 基于时基的多媒体创作工具所制作出来的节目,是以可视的时间轴来决定事件的顺序和对象上演的时间。这种时间轴包括许多行道或频道,以使安排多种对象同时展现。它还可以用来编程控制转向一个序列中的任何位置的节目,从而增加了导航功能和交互控制。通常基于时基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中都具有一个控制播放的面板,它与一般录音机的控制面板类似。在这些创作系统中,各种成分和事件按时间路线组织。 优点:操作简便,形象直观,在一时间段内,可任意调整多媒体素材的属性,如位置、转向等。 2)基于图标或流线的多媒体创作工具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要求(专业文档)

(一)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架设系统 1.系统基本要求 本系统是一个综合化、高标准的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架设系统,必须达到国标《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甲级标准和《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综合布线配置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架设系统产品必须为成熟产品并有成功项目案例,并充分考虑将来网络结构改变、扩容及配合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而达到平滑过渡的可行性。 济南军区总医院保健楼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各包含三套网络系统,即:内网(军字1号网)、军事综合信息网、外网,各网络系统物理隔离,包含语音网(电话),语音网需保证每个房间至少一条线路。 济南军区总医院保健楼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内、外网数据、语音点为六类星型拓扑结构。 1.1 工作区子系统 (1) 内、外网、军事综合信息网数据信息模块、语音模块采用六类原厂产品,支持六类定义的所有使用;可重复安装,能用工具反复压接,连续使用;具有多种颜色的模块以便信息识别管理。 (3) 选择六类模块和国标单口或双口面板(86*86)来组成工作区信息插座,信息插座上有明显的标识以区分各种不同使用。 (3) 六类数据点配用六类标准原装跳线,分为5M、3M、2M三种,在合同总跳线数量不变原则下,三种跳线数量配比在弱电总包方完成水平子系统施工后由济南军区总医院信息科给定。 (4) 地面信息插座采用铜制或不锈钢材质。 1.2 水平子系统 (1) 水平子系统线缆采用六类4对PVC护套(低烟无卤)非屏蔽双绞线。 (2) 水平电缆配线距离不超过90米。

(3) 产品技术要求: 双绞线、接插件(配线架、信息插座、尾线)、光纤要求使用同一厂家产品,不得混用。为了和医院弱电系统完全配套,本次产品选择和门诊楼、内科楼相同型号产品:康普。 1.3 干线子系统(以楼为单位) (1)语音主干采用25对大对数电缆,从语言总配线间分别引至各分配线间,每层配线间敷设几根25对大对数电缆以深化设计为准并留有余量。 (2)保健楼内各层弱电间至保健楼一层弱电机房敷设一根12芯千兆多模光缆。 1.4 管理子系统 (1) 水平部分的数据及语音均采用24口/48口六类快接式配线架端接;光纤配线架用于端接数据光纤主干,110卡接式配线架用于端接楼内垂直语音主干电缆; (2) 所有的配线架应预留一定的余量,以供今后扩展。 (3) 每个IDF设置网络机柜用于保护PDS设备和网络交换机。弱电井内的IDF 采用标准(宽度600mm,深度600mm)的网络机柜,每个分配线间的网络机柜数量根据实际线路的多少设置。 (4) 机柜上所有跳线应一律走跳线管理环,不允许散乱在理线环外。机柜上空余部分(未上配线架或管理环)需有档板遮盖。 (5) 所有光缆中的每芯光纤都应和光纤配线架端接。 (6) 机柜内光纤配线架、交换机、网络配线架、语音配线架必须配置相应理线器。 1.5 设备间子系统 (1) 总配线间(设备间)配用机架式光纤配线箱,语音配线架、光纤跳线等; (2) 设备间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总配线机构,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设备间子系统采用19″机柜落地式安装(安装在由龙骨支撑起的防静电地板上)。 跳线:

2020年网络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安全知识提升》题库A

一、判断题 1.信息资源整合与汇聚是把双刃剑。(对) 2.根据本讲,未来企业要抢占主导权,首先要抢占网络空间信息主导权,通过信息流 把控来优化配置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对) 3.移动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在网络零售、移动支付、网络社交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 移动互联网应用(对) 4.企业角度看,信息化发展,其产品和服务要高科技、高知识、高效益。(对) 5.“公共信息巡查义务”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履行的网络信息安全义务。(对) 6.制定应急预案是网络运营者的义务之一。(对) 7.欧盟明确要求数据必须存储在本国服务器内。(错) 8.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了控制他国经济社会命脉的重要渠道。(对) 9.我国互联网关键基础设施受制于人,主要指的是根服务器,全世界只有13台,1 个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助根服务器,也全部在美国。(错) 10.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一旦数据泄露、遭到破坏或者丧 失功能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信息设施。(对) 11.数据的完整性指数据是需要完整的、可靠的,在整个的传输和加工没有被植入木马, 也不至于丢失(对) 12.欧盟明确要求数据必须存储在本国服务器内。(错) 13.互联网治理与管理、管制是同一概念。(错) 14.我国现行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是以传统法律为基础,以网络专门法律为补充。(对) 15.网络空间即全球公域,二者是同一概念。(错) 16.2003年2月,美国颁布《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首次明确网络安全战略的概念。 (错) 17.大数据时代要求架构云化,这对网络安全没有威胁。(错) 18.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一旦数据泄露、遭到破坏或者丧 失功能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信息设施。(对) 19.网络安全的内容之一物理安全,是指网络在设备上运行的软件是安全的,协议是 可以保障安全运行的。(错) 20.网络空间是独立的静态虚拟空间,跟物理空间无联系(错) 21.网络空间已成为了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适应经济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 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对) 22.互联网治理与管理、管制是同一概念。(错) 23.基础信息网络是指能源、金融、交通、教育、公共事业等领域和国家机关的重要信 息系统。(错) 24.网络空间即全球公域,二者是同一概念。(错) 25.支撑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当前重点应该放在信息化与政府的结合上。(错) 二、单选题 1.使用网络的主体是实实在在的人,体现了网络空间的现实性特点。 2.网络空间与传统全球公域最大的不同是网络空间具有社会性。 3.2002年,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网络中心战》报告,提出将网络中心战作为国防 转型的指南,从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型。 4.我国互联网产业正在规模迅速壮大,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200强,我国企业占8 家。 5.“自然人请求信息处理主体对不正确、不全面的个人信息进行更正的权利”是“个

中国教育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633606.html, 中国教育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教育技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技术学科问题再审视. 《中国电化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1期.孙立会.李芒. [2].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2年年会综述.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3期.谢云.郭伟.邱娟. [3].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5种教育技术学术期刊10 年论文的分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8期.管会生.王玉珏. [4].中国教育技术三十年透视与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1期.张 晓娟.张龙革. [5].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再思考:方法、实践与理论. 《中国电化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4期.王美.任友群. [7].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4年会12月底在哈尔滨召开. 《远程教育杂志》.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期.灵青. [8].欢迎申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三五"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 [9].中国教育技术青年研究者小生境研究及潜在应用——以2007年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为例. 《开放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4期.张海.王以宁. [10].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召开.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1期.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二、中国教育技术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被引次数:19 作者:汪基德.教育技术学西北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国际考察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作者:祝智庭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电子邮件:ZTZHU@https://www.360docs.net/doc/711633606.html,

一、美国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1 - 1. AICC- AGR ........................................................................................................- 1 - 2. ADL-SCORM .....................................................................................................- 2 - 3. IMS ..................................................................................................................- 2 - 4. NCES-SPEEDE/ExPRESS.................................................................................- 3 - 5.RSAC/ICRA .....................................................................................................- 4 - 6.其他标准 ......................................................................................................- 4 - 二、欧洲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4 - 三、有关国际组织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5 - 1.OCLC-DCMI .......................................................................................................- 5 - 2.IEEE-LTCS ..........................................................................................................- 5 - 3.ISO-JTC1/SC36。 ..............................................................................................- 6 - 4.W3C ..................................................................................................................- 6 - 5.ASTD .................................................................................................................- 7 - 四、我国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7 - 参考资料....................................................................................................................- 9 -

2020年网络教育在教育技术中的作用

网络教育在教育技术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网络建设进入教育领域,使得到沟通,创造了一个充分开放的教育环境。教育技术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是网络教育能否成功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网络建设教育技术 在校园网的规划建设管理使用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教育技术中心担负着重要的职责。而教育技术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是网络教育是否成功和有效的关键,也是自身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网络教育将以资源的多元性冲破学校的围墙,削弱教育的权威,打破知识的垄断。如果我们还抱着以“教”为重心的传统观念,来看待网络教育的个人要素,肯定会格格不入,冲突四起。再先进的设备也会形同虚设,再先进的技术也发挥不了作用,而在新的教育思想和关键的指导下,我们才会去摸索,发现网络教育的新的运行机制,并自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主动与教学的信息化相适应,并寻找自己的传统优势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点,迅速参与到网络教学当中而不至于落伍,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国家培养高技术人才。

在网络的规划建设当中,教育技术部门有责任当好院校领导的参谋,以现代化教育技术思想为指导,从充分利用,优化教学过程的高度出发,坚持开放性原则,尽量采用先进的配置和成熟的技术,以满足大量的多元信息交流的需要。一旦建成网络,就力争全面开通,便捷使用,发挥效益,并充分考虑其扩展性,为将来升级换代打下基础。 网络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阶段进行,在时间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犹是如此,但绝不能因此损害全局性规划。 在网络软硬件配置,各种媒体的选择上应当突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功能,实现开放式的网上教学,如广播教学,vod点播,远程示范,网上检索,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测评等等。条件允许,还应当创造情景教学,虚拟现实教学的环境条件,为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式,计划学习进度提供条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体系中更要鼓励创新,倡导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不简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是考核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案例分析的结果,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有众多可分出优劣,高下的方案。开放性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方便学生网上浏览,讨论,协作研究,虚拟试验,可以通

什么是现代远程教育

什么是现代远程教育 1、远程教育定义: 远程教育是指将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员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 世界远程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30年代。随着先进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远程教育的特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远程教育的发展: 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远程教育技术(如打印机、收音机和电视的特征是单向传输。这一时期远程教育技术主要用于从老师到学生的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模式没能起到学生之间勾通的作用,仅实现了市升之间有限的交流。地势代传输技术还受到时间的限制(例如学生们收听收音机和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是预先安排好的)。 第二代技术出现在1960年,大大改进了第一代技术对时间的依赖性。录像机和有限电视的出现,使远程教育课程传播部分不受时间限制,将录制好的课程内容的录像带发给学生,使他们可以随时观看。然而,在别的方面,这一代远程教育技术同上一代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少。 80年代中期,远程教育开始使用个人计算机技术,不久,又出现了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第三代远程教育技术同以前相比,教员可以传送大量更加复杂的信息给学生,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进行交流。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模拟以及其他通过计算机磁盘、光盘和因特网等途径的电子资源进一步表现出这一代远程教育的特征。 第四代远程教育技术更加先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了加强。进行交换的信息的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加,作需要时间变得更短。这减少了远程教育对时间和空间的依赖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大学成为可能。 现代远程教育即融合了第二、三、四代技术。 3、远程教育在中国: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这一方式为我国培养了很多人才;第二代是80年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我国的这一远程教育方式和中央电视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名;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产生了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 1远程教育基本概念 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Distance Learning)教育,是指师生凭借媒体所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如何使教学、培训能满足不同地点和不同学习时间人们的需要,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方式在这方面已经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现代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它的优点在于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并不统一的情况下,能与教师进行交互并完成学习任务。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与Internet技术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专家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学专家: 一、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 二、萧树滋(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教育系教授,著名教育技术专家、新中国电教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电教专家。他以德高望重、功绩卓著驰名于电教界。“十个…第一?誉满神州: 1、第一个被公派出国学习教育技术,攻读硕士学位; 2、第一个获电教硕士学位,回国建设新中国,参加“开国大典”的电教人员; 3、第一个出任新中国中央电教领导机构的官员(萧先生为负责人之一),并制作了第一批科普幻灯机; 4、第一个建议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和在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 5、第一个提出“电化教育”的定义和概念(新中国成立后); 6、第一个编写出版电化教育课教材; 7、第一个敢于在全国性权威报纸《人民日报》上争鸣有关电化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问题,使我国电教事业得以继续发展; 8、第一个出版电化教育专著; 9、第一个获得电教(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办学者; 10、第一个终身从事电教事业并为电教事业奋斗终生的人。 三、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 四、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五、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