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摘要介绍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原因和发生特点,系统地提出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策略,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原因;发生特点;防治策略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危害而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具有暴发性、间歇性、迁移性等特点,病毒一旦侵入就会立即在植株体内蔓延,常导致植株死亡1-2]。近年来,发生趋势逐年加重,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水稻条纹叶枯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1发生原因

适宜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别是循环不断的寄主植物链,是灰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而诱发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种植结构调整为灰飞虱创造了良好的繁衍场所。近年来随着规模经营面积不断扩大,土地流转越来越多,多数农田被大户承包。小麦连片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多,油菜种植面积相对越来越少,田岸、荒地杂草丛生,寄主植物增多,为灰飞虱越冬、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灰飞虱大发生。二是无针对性防治灰飞虱,导致其虫源基数高。多数大户对夏熟作物小麦的防治病虫侧重点在防病上,治虫药基本不用或少用。2005年前农业植保部门一直未把灰飞虱作为主要查报和防治对象,常年来主要以褐飞虱为主要防治对象。加上扑虱灵、吡虫啉的多年使用,灰飞虱对这些农药已经产生了耐药性,防效下降,从而使得灰飞虱的数量及毒源基数得以多年累积。三是春季气温偏高导致灰飞虱群体动态的异常变化。近年来的暖冬天气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虫源基数大。且雨水偏少,异常的天气条件带来灰飞虱群体动态的异常变化,致使灰飞虱发育加快,迁入秧田时间早,传毒时间长,这是条纹叶枯病暴发的主要原因3]。四是水稻品种杂,感病品种多。秧田播期盲目提早为灰飞虱发生起到了桥梁作用。五是农民防治灰飞虱的时机掌握不准,错过了有效防治时期。要防治好水稻条纹叶枯病,最关键的措施是秧田期用好药。大部分农户往往对此缺乏认识,对秧田期的灰飞虱防治不力,因而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等到大田显症后才开始施药,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防效不佳。

2发生特点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在水稻秧苗期至抽穗期都能发病,其中以苗期至分蘖期最易感病。一旦发病,难以治愈,病株产量损失几乎达100%,具有毁灭性的特点。一般在1个单株发病以后,在其单株上所产生的分蘖株也会全部发病,曾有水稻“癌症”之称。一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灰飞虱具有持久传毒功能。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主要与灰飞虱虫量、带毒率、品种抗性及水稻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传毒高峰期的吻合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灰飞虱带毒率高、虫量大、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则发病重。二是不同水稻品种类型对条纹叶枯病抗病能力有所不同,同一品种播种期不同其发病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粳稻品种重于籼稻品种,早播重于迟播。三是栽培措施不同,病情差异大。水稻不同育秧方式之间的病情差异比较大,表现为播种越早,秧田期越长发病越严重,孤立秧田重于连片秧田。在防治水平基本相同条件下,小麦茬移栽稻田的病情最重,油菜茬、移栽稻田次之,机插秧和直播稻田发病则较轻,稻田周围杂草丛生,则病害发生重。四是及时合理用药的发病轻,用药不当及推迟用药则发病重。在秧田期或本田初期使用25%吡蚜酮和40%毒死蜱等防治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轻。

3防治策略

3.1开展虫情监测,加强农业防治措施

水稻条纹叶枯病对水稻生产存在着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在5月初,对稻区麦田、油菜田和冬闲田开展灰飞虱发生基数调查,重发区要做好灰飞虱带毒率测定,为开展麦田、秧田及大田防治提供依据。通过调整作物及品种布局、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切断灰飞虱及病毒的寄主循环链,形成不利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发生和发展的农田生态环境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