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_第二单元_第二节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_第二课时)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_第二单元_第二节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_第二课时)

B.②④ D.②③
【练习3】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哪幅? 〖解析〗 ①明确图形结构: 近地面与上空 ②等压面值的变化
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高、低气压一般是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③气温高低与气压值的关系(规律): 同一水平面上(高度上),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高空与地面气压变化状况相反
A B A
820 818 816 814 南半球高空
B 高
低 C 北半球近地面
C 北半球近地面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比较风速
A
1000百帕 1008百帕
B
1016百 帕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 梯度力越大,风力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时,近地面 与高空、海面与陆地的风速?
练习:图中是北半球近地面,画出A、B两地的风向
海风和陆风形成示意图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 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升高,空气由大 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 上空因有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 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如图a)。夜间,陆 地降温快,气温比海上低,空气冷却收缩,地 面气压比海面高,使下层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 形成陆风(如图b)。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练习1 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D
A B
a
C
b
垂直 运动,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水平 再形成 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地区间冷热不均

(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
B > C > D > A。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课件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答案:B 解析:大规模的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层,会通过反 射、散射和吸收等形式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使地表温度下 降。
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响气候的影响因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1.熟练掌握从多个方面分析某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尤其是自然 因素。如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可从纬度、海陆、大气环 流、地形、洋流等方面逐一分析。 2.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住主导因素,如南北差异重点考虑 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因素,局部差异 首先考虑地形因素。 3.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时都要落实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
(2015·天津卷)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 单位:百帕),回答3~4题。
3.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和b点之间存在一个冷锋,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冷锋的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后。图中a点位于冷锋锋后,受 冷锋影响,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4.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答案:D 解析: 注意“灾害性海浪”这个关键信息点,“灾害性”意味 着海浪大,而海浪大与风力强密切相关,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地区气压 梯度力大,表现在图上就是等压线密集。由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 出菲律宾附近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低压中心,风力大,容易出现 灾害性海浪。
备考策略 1.夯实基础。对大气热力状况、降水、天气和气候等知识要充分理解 和掌握,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充分理解重点难点。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课件

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
多雨

气流上升② 低压中心,低气带控制③低压槽控制

锋面控制

地形迎风坡

迎岸风

暖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
少雨 气流下沉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高压脊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背风坡
离岸风 寒流沿岸 冬季风影响
2.根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 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1)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 度去分析。 (2)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 度去分析。 (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 去分析。 (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 风坡)角度去分析。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公园绿地
(2)甲、乙、丙、丁四地中,桃花开放最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城市广泛采用种植草木的绿色屋顶,将( )
A.减少城区蒸发量
B.减弱城区热岛效应
C.增大城区径流量
D.增强城乡热力环流
解析 第(1)题,大气运动与气温紧密相关,温度高,气流上升; 温度低,气流下沉。丙处气流下沉,最可能为城市中的公园绿 地。选D。第(2)题,温度高,花开早,乙地3月底的平均气温高 于10℃,为四地中最高。选B。第(3)题,广泛采用绿色屋顶可 以增加植物蒸腾作用,降低气温,减弱城区热岛效应,使城乡 温差减小,从而减弱城乡热力环流;拦截利用降水会使城区径 流量有所减少。选B。 答案 (1)D (2)B (3)B

专题02 大气运动规律(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专题02 大气运动规律(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解密02 大气运动规律(2022春·浙江·高三瑞安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大气流过地面时,地面上各种粗糙物体会使大气流动受阻,导致气流向上传递到一定高度,从而影响不同高度风速。

该风速会随气象、地形、地面粗糙度等因素而变化。

图1和图2分别为黑龙江省内4个气象观测站年平均风速垂直分布图及该省不同高度月平均风速比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从地面到300m高度,风速垂直递增率最大的是()A.哈尔滨B.嫩江C.齐齐哈尔D.伊春2.图2中影响900m高度一年中夏季风速最小的主要因素是()①地形①南北温差①城市建筑①高空偏西风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A2.D【解析】1.由图可知0-300米高度,哈尔滨风速增长的最快,风速垂直递增率最大,故本题选A。

2.地形和城市不会随着季节出现变化,另外高空风受地面状况影响小,①③错误。

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夏季风与高空偏西风的风向相反,使得风力较小,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形、摩擦力、距风源地的远近。

(2022春·陕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气象学上将冷空气在山谷或盆地底部汇集的现象称为“冷湖效应”,“冷湖效应”自地面向上消散。

下图示意2021年2月23~24日我国北方某峡谷“冷湖效应”出现前后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冷湖效应”消散可能开始于()A.23日17时B.23日19时C.24日8时D.24日10时4.此次“冷湖效应”发生时,可能出现()①露水浓重①地面结霜①逆温层①对流雨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冷湖效应”消散方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B.地势低洼,冷空气易集聚C.地面辐射不断释放能量,地面温度太低D.近地面摩擦力大,风速小【答案】3.C4.C5.A【解析】3.在对流层之内,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高二地理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PPT优秀课件

高二地理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PPT优秀课件
(2)风压关系: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注:同一水平面的高压与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气温随海拔升高也降低。
2.大气环流形成、分布及影响 (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大气垂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 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丰富;大气垂直下沉,空气温度上 升,天气晴朗,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1)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解析:第(1)题,M地的西侧有一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为由高压指 向低压,且与M点所在等压线垂直;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知其 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图中阴影区域位于低压槽附近,易形成锋面。 依据锋面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锋面由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呈逆时针方 向移动,故为冷锋。
答案:(1)B (2)A (3)D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E地数值应在0.45以下,0.25以上,而F地 数值应在0.45以上,0.65以下。第(2)题,E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受冬 季风和寒潮影响小;F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较高,气温低,受冬季 风影响大。第(3)题,柑橘属于亚热带作物,低温冷害对其生长影响 大,气候变暖会使纬度较高的H地柑橘生长的风险度明显降低。
【例1】 (2011·山东实验中学)我国典籍《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 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 渊中,寻即降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 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对应下图中的( )。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与气候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与气候

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B
专题整合构建 高频考点突破
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 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C正确,D错误。第(3)题,本题 考查时间的估算。一般来讲,某地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当地 地方时 14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是 16时左右,说明该地比北京时 间晚 2 小时左右,相对于 120°E 偏西 30°左右,当地经度大约
专题整合构建 高频考点突破
【典例2】
(2017· 江苏精题)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
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 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月至次年2月 )丰、枯雪年的平 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合构建
专题整合构建
高频考点突破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空 分布规律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气 日变化 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日 时间 变化 年变化
表现
较差大于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
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 7 月,最
冷月在 1 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推迟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与气候
专题整合构建
高频考点突破
5年 5考
题目
考点考向 天气系统综合分析 气候类型判读、特点及成因分析、 全球变暖 锋面天气系统判读、寒潮 气候类型判读、特点及成因分析 锋面天气系统判读、台风 气候类型判读、特点及成因分析
分值
高考说明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
第 7、 8题
2017 第27(2)、(4)、30A(4)题 第 5、 6题 第12、27(1)题 第9、10题 第15、16、27(2)题 第 5、 6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课件

感悟高考真题
[2022·全国乙卷,9~11]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
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 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 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 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易混概念3 降水、降雨 (1)降水——包括雨、雪、淞、雾、露、霜、霰、雹等多种形式。 (2)降雨——是降水中的主要类型。因为各地降雨量一般总是远大于 降雪(南北两极和一些高山地区除外)、雾量,所以经常用降雨量来代 替降水量。 (3)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 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 在气象上常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我们把降水常分为:小雨、 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 等。
答案:丙。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为偏西风,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 向丙地。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 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 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 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 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
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nnn
14
【例 1】 (2013·北京卷)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nn夜n 间减少
15
解析: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①会减 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减弱,②会 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反射等削弱太阳辐射能力增加, 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会减少;出现雾霾天气,会增强大气逆辐射 作用,④在夜间会增加。
nnn
3
考情分析 2014 年高考命题预测: 大气的热力性质和大气的运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天气和气候 现象是本讲的常考内容。2013 年高考中,可能利用数据或图像 提供背景信息,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将气候与农业生产、工程 建设、资源开发等多方面联系起来综合考查;根据天气预报的有 关信息材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结合热点事件,考查全 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nnn
10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nnn
11
3.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nnn
12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为:①高压区等压面向上 凸,低压区向下凹。②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 曲方向相反,呈对称分布。如图所示:
nnn
13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 气压低;高空相反。 (2)风压关系: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nnn
22
【例 2】 (2013·北京卷)下图(a)为某日 08 时海平面气压分 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 24 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 回答(1)~(2)题。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课时)大气的运动 鲁教版必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课时)大气的运动 鲁教版必
2.思路展示:(1)明确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2)理解在垂直 方向上,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3)根据同一等高面上等压线的弯 曲状况,判断气压值的差异。
答案:(1)甲 低 乙 高 (2)B、D、E A C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二等压线图中风向、风力的判读
问题导引
天气预报中可能会有以下内容:受冷空气影响,今天至明天,渤海
探究一
探究二
(2)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按以上步骤绘出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 下:
探究一
探究二
二、风力大小的判定技巧 1.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 大;反之风力越小。 3.同等图幅的等压线图上,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 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 4.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的情况下,摩擦力越小,风速就越大;反 之,就越小。如海面上的风力大于沿海陆地,内陆荒漠地区的风力 大于绿洲。
F、P
F、P、f
受力 状况
只受 F(水平气 压梯度力)影 响
受 F 和 P(地转偏向 力)共同影响
受 F、P 和 f(摩擦力) 共同影响
风向(v) 与等压线垂直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一二
思考讨论 假设北半球不同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高空和近 地面风速有何差异? 提示:由于高空没有摩擦力,所以高空的风速大于近地面。
第2课时 大气的运动
情景导入
学习目标
热气球,是利用加热的空气或某些气体比 如氢气或氦气的密度低于气球外的空气 密度以产生浮力飞行。热气球主要通过自 带的机载加热器来调整气囊中空气的温 度,从而达到控制气球升降的目的。热气球 的飞行动力主要是风。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如何判断 风向?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大气环境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的重要内
容之一,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着眼点。结合近年该专题考情分 析,预计2014年其考查形式会更加多样化,具体有以下趋向: (1)运用等值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降水量线)分 布图,考查海拔、气温、气压的相互影响。 (2)以时事新闻为背景,考查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逆 温的特点及对生活的影响。 (3)以天气形势图为载体,考查各种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3.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解析 本题考查谷地降水的日变化。图中可以看出白天降水 少,夜晚降水多。夜晚盛行山风,谷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 水;白天盛行谷风,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 雨。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图中反映甲位于 山地迎风坡,随气流上升,气温下降、降水增加,并在某一 高度降水量达到最大。乙位于山地背风坡,随气流下沉,气 温升高、天气晴朗,故由甲到乙,气温先降低、后升高,降 水先增加、后减少。则B项正确。 答案 B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线疏密程度及气压梯度大小等方面着手。要注意信息对比,
准确描述方位。图示西部和东南部气压数值为1 020,数值较 高且等压线稀疏,表明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等压线数值为 985,数值低且等压线密集,表明是个强低压中心,并且在 该中心东部和南部位置有两个低压槽,形成了锋。 答案 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 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 压梯度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 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
(CO2、CH4、 O3、NO等)

排放 增多

吸收地 面辐射 增多

气温升高
→ 全球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 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第二讲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本讲是高考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之一,常以图形、图表 等形式给出相关信息,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
1.以某次天气系统带来的典型天气过程为背景,如2012 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大暴雨,并配以天气符号图、 天气景观图、等压线图等图形,考查某种天气现象的成因, 并考查天气系统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2012·长沙模拟)山谷风是由山地热力原因形成的。白 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自由大气增温强烈,于是暖 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夜间由于山坡上气温降低, 邻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变大,因而空气流入谷 底,成为山风。
下列四幅图中,能准确表示山风的是( B)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 ①M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②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N处 ③城市绿化带应建在距城市中心16千米外 ④火电厂宜建在离城市16千米以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1)D (2)C 【解析】 第(1)题,根据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 直气压差,可知近地面M处为高压,N为低压,据此推知高空 气压的水平分布M地高空为低压,N地高空为高压,从而判断 出a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b处盛行下沉气流,甲地气压高于 乙地,丙地气压高于丁处。第(2)题,在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 中:M处为郊区,不存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N处为 市中心,可能存有中心商务区;城市绿化带应建在距城市中 心16千米以内;火电厂对大气容易产生污染,宜建在离城市 16千米以外。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
其特点为: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地 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呈轴对称分布,如下图所 示:
依据上图所示的等压面的弯曲状况,我们可以得出: ①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 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 ②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 下凹的地方。 ③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气压的“高低低高”分布规律 (1)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就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
就高。 (2)在同一地点上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
越高。 (3)在同一地点上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低,气温
越高。 (4)在同一地点,低空是高压,高空就是低压;低空是低压,
高空就是高压。 注意:由于气温和气压都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因此气温 和气压之间的关系,只适用于近地面热力环流的判断。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雾是水汽的凝结物,晴朗 的天气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汽的凝结,且初春北京昼夜温差大 风力大,多扬尘天气。
答案:D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二 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
高低气压是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对而言,垂直方向上 气压随着海拔升高专而题二降第二低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例1 读“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及近地面与600米高空 垂直气压分布状况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 ②b处盛行上升气流 ③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④丙地气压高于丁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若图为“该地区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名师点拨】夜间气温下降,越近地面冷却越快,当地面
温度冷却到使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地面物体
上开始出现露滴。“露重见晴天”就是说早上多露,则说明夜
间气温下降快,气温低,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D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1)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 )。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图乙中变化
相对明显的是
( )。
A.①增强
B.②增强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1.(2012 年深圳联考)每年初春时节,北京市区常出现大雾 天气,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 500 米,有些地方的只有几十米,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户外活动。初春时节北京等地区时有大雾的 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 利于扬尘产生
C.③减弱
D.④减弱
答案 (1)C (2)C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 下图所示: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典例 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2.以数据或图表信息为背景,考查对气候类型的判读。 3.以区域图为背景,分析不同区域气候特征的差异,并 分析其对农业生产、河流开发的影响。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考点一 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昼夜温度变化图,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2.大气环流形成、分布及影响 (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2)理解大气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天气晴朗:
①气流下沉 ②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气流 ③由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 云雨天气: ①气流上升 ②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的气流 ③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
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