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金波编著《电路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简介1G10125 电路分析学分:4.0 Circuit Analysis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内容简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中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以便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推荐教材:《电路分析》,胡翔骏、黄金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主要参考书:《电路》(第四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九五”重点教材1G10447 信号与系统学分:4.0 Signal & System预修课程:电路分析、工程数学内容简介: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领域。

本课程中通过信号分解、连续系统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复频域分析和离散系统时域分析、变换域分析方法的学习,培养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推荐教材:《信号与系统教程》,燕庆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主要参考书:《信号与系统》,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G10295模拟电子技术学分:4.0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内容简介: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讲授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重点分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基本放大器、多级放大器、负反馈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的交流和直流特性及其简单应用,并在其基础上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着重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各种应用。

对于直流稳压电源主要了解其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及典型电路。

模拟集成电路应用主要讲解常用模拟集成电路,如NE555的各种应用。

推荐教材:《模拟电子技术》,邬国扬等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主要参考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康华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G10335数字电子技术学分:3.0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内容简介: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首先讲授逻辑代数和门电路,使学生掌握基本逻辑代数的运算和基本门电路组成结构。

电路分析(第4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电路分析(第4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电路分析(第4版)》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M电路分析(第4版)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72计划学分:4先修课程M无选用教材:《电路分析(第4版)》,刘良成、陈波、刘冬梅主编,202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电子、自动化等专业本科的课程,以及考研复习课程,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该课程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理及应用,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三相电路,耦合电感电路,非正弦周期信号及电路的谐波分析,频率响应与谐振电路,拉氏变换及其应用,二端口网络及多端元件,非线性电路基础。

附录A中介绍了当前国际流行的电路仿真分析软件三、课程教学要求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或"1”。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六、学生学习建议(-)学习方法建议1.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交流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2.通过思考,加深自己的兴趣,巩固知识点。

3.进行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应用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电路分析(第4版)》,刘良成、陈波、刘冬梅主编,202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课程在系统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当前行业的现状进行具象化实践,通过完整的案例串联数字信息、硬件结构与软件实现,帮助学生对数字信息与逻辑的本质建立更直观、更立体的思维模型。

使操作过程更加实时,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课程编码:151003学分:4.5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72学时适应专业:电气信息类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执笔人:金波审订人:刘焰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电气信息学科的学科基础课,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它既是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电气信息类所有专业的后续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

在整个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对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1章电路分析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1、电路和电路模型。

2、电路变量及参考方向。

3、基尔霍夫定律。

4、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

5、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受控源。

6、功率的计算。

基本要求:建立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的概念。

熟练掌握以下内容:电路变量(电压和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路元件及其约束关系;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基尔霍夫定律,并能正确应用KCL和KVL列写电路方程。

了解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

学时分配:4学时。

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主要内容:1、串联电路和单回路电路。

2、并联电路和单节点电路。

3、电位的计算。

4、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5、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的应用。

6、分压器的设计及负载效应。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以下内容:电阻串联和并联;单回路电路和单节点电路的计算;电路中开路和短路的概念。

独立学院《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电路分析》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路分析;教学改革0 引言《电路分析》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的《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在教学环节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独立学院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一种新模式。

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独立学院学生有先天的劣势。

因此,《电路分析》的教学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1 根据学生特点设定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大都学习基础较薄弱,对理论学习缺乏积极性,相对更擅长动手实践和实际操作,并且对热点知识、新产品更感兴趣。

因此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具有与本专业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性综合人才。

以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本着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设定电路分析教学内容。

将理论内容分为电阻电路、动态电路和正弦电路三大部分。

其中电阻电路部分设置较多学时,内容为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功率)、电路元件(电阻、独立电源、受控源)、基本理论(欧姆定理、基尔霍夫定律)、基本方法(网孔法、节点法、叠加方法、戴维南定理等);动态电路部分内容为动态元件(电容、电感)、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正弦电路内容为相量分析(阻抗、导纳、相量模型的复数运算)、正弦稳态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复功率、三相电路及功率)、多频正弦(频率响应、正弦稳态叠加、谐振)、耦合电感(去耦等效电路、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1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1

电路分析教案(2014—201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电路分析》课程章节教案注:1.根据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填写章节教案首页;2.教案或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

1.1电路和电路模型1.1.1电路的组成电路是电流的通路,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由电工设备或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

1.电路的作用(1) 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2)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2. 电路的组成部分1.1.2电路模型为了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电路,将实际电路模型化,用足以反映其电磁性质的理想电路元件或其组合来模拟实际电路中的器件,从而构成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

1.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1.2.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1.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习惯上讲正电荷运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其定义式为:dt dq t i =)(2.符号:i (或 I ) 3.单位:安A4. 分类:直流(direct current ,简称dc 或DC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也称恒定电流。

可以用符号I 表示。

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 ),简称ac 或AC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也称交变电流。

参考方向 :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对电量任意假定的方向。

一种分析方法。

电流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1.2.2电压及其参考方向1.定义:a 、b 两点间的电压表征单位正电荷由a 点转移到b 点时所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其定义式为:dq dwt u =)(如果正电荷从a 转移到b ,获得能量,则a 点为低电位,b 点为高电位,即a 为负极,b 为正极。

2.符号:u (或 U ) 3.单位:伏V分类: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电压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物理中对基本物理量规定的方向1.3电功率和电能量1.3.1电功率的定义电流定律可以推广应用于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假设的闭合面。

1.5.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定律)任一瞬间,从回路中任一点出发,沿回路循行一周,则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

电路分析基础(金波)7-13章 (5)

电路分析基础(金波)7-13章 (5)

第11章 磁耦合电路 图11-12 例11-4的电路
第11章 磁耦合电路 对网孔1,应用KVL,有
100 (4 j3)I1 j6(I1 I2) j2I2 0 整理,得
(11-4(a))
(4 j3)I1 j8I2 100
第11章 磁耦合电路
类似地,对网孔1,应用KVL,有
(5 j8)I2 j6(I2 I1) j2I2 j2(I2 I1) 0 整理,得
V
(A) -cos 100t
(B) -sin 100t
(C) cos 100t
(D) sin 100t
自测题11-3 正弦稳态电路中如图11-10所示,已知电流源
iS=
sin 10t A,则开路电压UOC=
V
2
第11章 磁耦合电路 图11-9 自测题11-2
第11章 磁耦合电路 图11-10 自测题11-3
因为Φ12≤Φ22,Φ21≤Φ11,所以k≤1,互感磁通越接近 自感磁通k值越大,即两个线圈之间耦合越紧密,当k=1时称为
自测题11-1 两个自感系数为L1、 L2的耦合电感,其互 感系数M的最大值为
(A) L1L2
(B)L1L2 2
(C) L1 L2 2
(D) L1L2
第11章 磁耦合电路
自测题11-2 正弦稳态电路如图11-9所示,已知L1=5 mH, L2=3 mH, M=1 mH,iS(t)=10 sin 100t A,求得u2(t)=
第11章 磁耦合电路
A、B之间的电压由五项构成,其中有一项互感电压,它由
流过L2的电流 在L1I上C 产生,即
j。M因IC为 从打点IC端流
出L2,所以在L1上的互感电压的极性为打点端为负。因此,A、

《电路分析》目录

《电路分析》目录

《电路分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电路分析》(胡翔骏编)的修订版,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电阻电路分析和动态电路分析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网孔分析法和结点分析法,网络定理,双口网络,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一阶电路分析,正弦稳态分析等。

《电路分析》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可供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电子信息专业作为电路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目录:目录第一部分《电路分析》(第2版)习题解答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1-3 基尔霍夫定律1-4 电阻元件1-5 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1-6 两类约束和电路方程1-7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1-8 电路设计、电路实验和计算机分析电路实例第二章用网络等效简化电路分析2-1 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2-2 电阻单口网络2-3 电阻的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2-4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2-5 电路设计、电路应用和电路实验实例第三章网孔分析法和结点分析法3-1 网孔分析法3-2 结点分析法3-3 含受控源的电路分析3-4 回路分析法和割集分析法3-5 计算机分析电路实例第四章网络定理4-1 迭加定理4-2 戴维宁定理4-3 诺顿定理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4-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4-5 替代定理4-6 电路设计、电路应用和计算机分析电路实例第五章理想变压器和运算放大器5-1 理想变压器5-2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5-3 含运放的电阻电路分析5-4 电路应用和计算机分析电路实例第六章双口网络6-1 双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6-2 双口网络参数的计算6-3 互易双口和互易定理6-4 含双口网络的电路分析6-5 电路实验和计算机分析电路实例第七章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7-1 电容元件7-2 电感元件7-3 动态电路的电路方程7-4 电路应用、电路实验和计算机分析电路实例第八章一阶电路分析8-1 零输入响应8-2 零状态响应8-3 完全响应8-4 三要素法8-5 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8-6 冲激函数和冲激响应8-7 电路应用、电路实验和计算机分析电路实例第九章二阶电路分析9-1 R1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9-2 直流激励下R1C串联电路的响应9-3 R1C并联电路的响应9-4 一般二阶电路分析9-5 电路实验和计算机分析电路实例第十章正弦稳态分析10-1 正弦电压和电流10-2 正弦稳态响应10-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0-4 R、1、C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10-5 正弦稳态的相量分析10-6 一般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0-7 单口网络的相量模型10-8 正弦稳态响应的迭加10-9 电路实验和计算机分析电路实例第十一章正弦稳态的功率和三相电路§11-l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ll-2 复功率§11-3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1l-4 平均功率的迭加§11-5 三相电路§11-6 电路设计、电路实验和计算机分析电路实例第十二章网络函数和频率响应§12-1 网络函数§12-2 RC电路的频率特性§12-3 谐振电路§12-4 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12-5 电路设计和计算机分析电路实例第十三章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13-1 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13-2 耦合电感的串联和并联§13-3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13-4 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13-5 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的关系§13-6 电路实验和计算机分析电路实例第十四章动态电路的频域分析§14-2 动态电路的频域分析§14-3 线性时不变电路的性质第二部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考试题(2001年)“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考试题参考答案(2001年)“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考试题(2002年)“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考试题参考答案(2002年)“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考试题(2003年)“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考试题参考答案(2003年)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4年“电路基础”考试题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4年“电路基础”考试题参考答案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5年“电路基础”考试题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5年“电路基础”考试题参考答案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6年“电路基础”考试题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6年“电路基础”考试题参考答案序言《电路分析》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1年出版以来已经重印了十多次,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按照教育部新近制订的“高等学校工程本科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修订。

精品文档-电路分析实验教程(金波)-第5章

精品文档-电路分析实验教程(金波)-第5章
(2) 学习RC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3) 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 (4) 观察一阶电路在周期方波信号激励时的响应波形, 掌 握其规律和特点。
第 5 章 动态电路实验
二、 1. 动态网络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 要用普
通示波器观察过渡过程和测量有关的参数, 就必须使这种单次 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 为此, 我们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 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 即利用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 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 利用方波的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 阶跃激励信号。
化率成比例的。
例如, 在电容元件两端加正弦电压uC=5 sin(2000πt)V, 选电容C=0.1 μF, 则电容电流为
第 5 章 动态电路实验
iC
C
d dt
[5 sin(2000πt )]
0.1106 5 2000π cos(2000πt)
0.0314sin(2000πt 90)A
第 5 章 动态电路实验
三、 (1) 使用CH1 GOS-620 20 MHz双轨迹示波器CAL(2Vp-p): 探头校正信号
输出端, 此端子输出一个Up-p=2 V, f=1 kHz的方波。 TDS1002型数字式存储示波器校准信号Up-p=5 V, f=1 kHz
适当调整Y轴旋钮读取方波峰—峰值, 调整时间轴旋钮读取 方波周期(频率), 将读数填入表5-1。
第 5 章 动态电路实验
示波器的最大特点是能将抽象的电信号和电信号的产生过程 转变成具体的可见的图像, 以便于人们对信号和电路特性进行 定性分析和定量测量, 如信号的幅度、 周期、 频率、 脉冲宽 度及同频信号的相位。 本实验采用GOS-620 20 MHz双轨迹示波 器和TDS1002型数字式存储示波器, 其说明见附录B。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电路分析》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点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电路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电路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概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和分析运算能力,为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等后续有关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牢固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和电阻、电容、电感、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充分理解两类约束是分析电路的基本依据。

充分理解各种电路元件的功率与能量关系。

课程目标2:掌握独立变量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分析、计算线性电阻电路。

理解两个单元口网络等效概念,能正确运用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来分析电路。

掌握含运算放大器电阻电路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3:能熟练的分析、计算一阶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

掌握二阶动态电路的计算、分析方法。

牢固掌握时间常数、固有频率的概念。

充分理解零状态和零输入响应的概念,理解暂态和稳态的概念、了解记忆、以及状态的概念。

课程目标4:能熟练分析含有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掌握二端口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各种参数意义及相互转化方法。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电路模型、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等物理量的参考方向以及关联方向概念;2)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并能熟练应用;3)掌握电功率和能量的概念;4)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器以及独立源、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电流、电压概念。

2.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路模型概念;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及关联方向概念;基尔霍夫定律。

信号与系统分析 金波 张正炳 课后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分析 金波 张正炳 课后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分析金波张正炳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金波和张正炳的著作《信号与系统分析》主要内容是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

下面是由分享的信号与系统分析金波张正炳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希望对你有用。

???点击进入???信号与系统分析金波张正炳课后答案下载地址书名:信号与系统分析作者:赵泓扬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xx-2-1ISBN:9787121103445开本:16开定价:33.00元第1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 信号的描述与分类 11.1.1 信号的定义与描述 11.1.2 信号的分类 21.2 系统的描述与分类 61.2.1 系统的概念 61.2.2 系统的数学模型 61.2.3 系统的分类 71.3 信号与系统分析概述 121.3.1 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12 1.3.2 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应用 13练习题 14第2章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172.1 典型连续时间信号 172.1.1 复指数信号 172.1.2 单位阶跃信号 182.1.3 单位冲激信号 192.1.4 冲激偶信号 232.1.5 斜坡信号 242.2 典型离散时间信号 242.2.1 复指数序列 252.2.2 单位脉冲序列 272.2.3 单位阶跃序列 282.3 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 292.3.1 替换自变量的运算 292.3.2 信号的导数与积分 312.3.3 信号的相加与相乘 322.4 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 332.4.1 替换自变量的运算 332.4.2 相加与相乘 342.4.3 差分与累加 352.5 信号的时域分解 362.5.1 交、直流分解 362.5.2 奇、偶分解 362.5.3 实部、虚部分解 372.5.4 脉冲分解 372.6 连续系统的冲激响应 392.6.1 冲激响应的定义 392.6.2 冲激响应的物理解释 392.6.3 冲激响应的求取 402.7 离散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442.8 连续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462.8.1 卷积分析法的引出 472.8.2 确定卷积积分限的公式 472.8.3 卷积的图解 482.8.4 卷积积分的性质 512.9 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562.9.1 离散卷积的引出 562.9.2 离散卷积的性质 572.9.3 确定离散卷积求和限的公式 58 2.9.4 离散卷积的图解 592.9.5 离散卷积的列表计算 602.10 系统的全响应 60练习题 63第3章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743.1 周期信号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743.1.1 三角形式傅里叶级数 743.1.2 指数形式傅里叶级数 773.2 周期信号的频谱 793.2.1 周期信号的频谱 793.2.2 周期信号的频谱特点 823.2.3 周期信号的频带宽度 823.2.4 周期信号的功率谱 843.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函数——傅里叶变换 85 3.3.1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函数 853.3.2 傅里叶变换 863.3.3 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873.4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 913.4.1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和应用 913.4.2 频谱资源的有限性与认知无线电 1003.5 希尔伯特变换及小波变换简介 1013.5.1 希尔伯特变换 1013.5.2 小波变换简介 1033.6 取样信号的频谱 1043.6.1 时域取样 1043.6.2 时域取样定理 1073.6.3 压缩感知简介 1083.7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1083.7.1 虚指数信号的响应 1083.7.2 正弦信号的响应 1093.7.3 直流信号的响应 1093.7.4 非正弦周期信号 1093.7.5 非周期信号的响应 1103.7.6 频域系统函数 1103.8 信号的无失真传输和理想滤波器 112 3.8.1 信号的无失真传输 1123.8.2 理想滤波器 113练习题 114第4章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20 4.1 拉普拉氏变换 1204.1.1 拉普拉氏变换的定义 1204.1.2 拉氏变换的收敛域 1214.1.3 常用信号的拉氏变换 1224.2 拉氏变换的性质 1234.3 拉氏反变换 1304.4 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334.4.1 求解系统微分方程 1334.4.2 分析电路 1344.5 系统函数 1384.5.1 系统函数 1384.5.2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图 1394.5.3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系统冲激响应的关系 140 4.5.4 系统的稳定性 1424.6 连续系统的模拟 1434.6.1 基本运算器 1434.6.2 连续系统的模拟 144练习题 149第5章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 1535.1 Z变换 1535.1.1 从拉氏变换到Z变换 1535.1.2 Z变换的定义 1545.1.3 Z变换的收敛域 1555.1.4 常见信号的Z变换 1565.2 Z变换的性质 1575.3 Z反变换 1665.3.1 幂级数展开法 1665.3.2 部分分式展开法 1675.4 离散系统的Z变换分析 1695.5 离散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1745.6 离散系统的模拟 1765.6.1 基本运算器 1765.6.2 离散系统的模拟 176练习题 178附录1 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182附录2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183附录3 常用信号的拉氏变换 184附录4 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 185附录5 常用序列的Z变换 186附录6 Z变换的性质 188附录7 信号与系统常用数学公式 189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1901.信号与线性系统(潘双来)课后答案下载2.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题及答案3.随机信号分析。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录前言电路实验综述 (3)实验一电子元器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6)实验二受控源 (8)实验三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 (10)实验四戴维南定理 (13)实验五仪器练习及电信号的测试 (16)实验六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18)实验七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21)实验八互感电路 (23)附录实验室常用仪器使用说明 (25)§1-1 电路原理实验箱RXDI-1A介绍 (25)§1-2 DF2172B晶体管毫伏表 (26)§1-3 EE1642B1型函数信号发生器 (27)§1-4 SS—7802A二踪示波器 (29)前言电路实验综述实验是为了认识世界或事物,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定而进行的操作或活动,任何自然科学理论都离不开实践。

科学实践是研究自然科学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

对于电路课程来说,在系统学习了本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实验课即为这种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

电路实验是工科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实验课之一,属于专业基础实验课。

实验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高低,而实际动手能力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

因此,对实验课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电路实验课的目的1、通过实验,巩固、加深和丰富电路理论知识;2、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等常用仪表和设备,掌握并熟练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操作方法;3、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子测试技术;4、训练选择实验方法、整理实验数据、分析误差、绘制曲线、判断实验结果、写电类实验报告的能力;5、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细致踏实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电路实验课的要求一般实验课分为课前准备、进行实验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要求如下:1、课前准备(1)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任务与要求,了解完成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并结合实验原理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完成必要的理论估算;设计好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认真思考并解答预习思考题。

教材:金波编著《电路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金波编著《电路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I0 + I2 =10I2, ∴ I0 =9 I2 =8.1mA U=5I0 - 10I1 =40.5+1 =41.5mV
18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举 例(自测题1-4)
-4 -5 0 在图示电路中, U1 =____V;U2 =____V;U3 =____V;
- 5V + + 10V -
+ 2V -
电 路
分 析
实际电阻元件
21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实际非线性电阻
i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正向电阻小 反向电阻大 具有单向导电性 加正向电压,二极管
r1
击穿电压
0
导通,其导通电压为 0.7V(硅管)。 (a)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加反向电压时,二极 管截止,反向电流几 阳极(A) 阴极(K) 乎为零。

24 V


17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举 例 (自测题1-3)
I0 5Ω
+ U -
图示电路中I1 = -0.1mA, 则 I2 为____ mA, 0.9 I0 为 ____mA, 8.1 电压U为_____mV。 41.5
10I2 I2 10I1 10Ω I1
I1 =10I1 + I2, ∴ I2 =-9 I1=0.9mA
(b) 二极管的符号
22
r2
导通电压
u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实际非线性电阻
二极管的电路模型
正向偏置
A K A
0.7V
正向偏置
K A
正向偏置
0.7V
r1
K

长江大学2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

长江大学2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

长江大学2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
佚名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
【年(卷),期】2014(000)011
【总页数】1页(P190-190)
【正文语种】中文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的通知》,1688种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长江大学金波教授主编的《电路分析》和李继灿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2版)》位列其中。

金波教授主编的《电路分析》被评选为教育部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指委推荐教材,定位明确,理念先进,通俗易懂,特色鲜明,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该教材得到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王志功教授,副主任委员、天津大学王萍教授,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张峰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陈希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先觉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专家的好评。

已退休18年的李继灿教授,依然坚持教学研究。

主编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2版)》是“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的修订版,内容先进、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特色突出,被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北大学、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苏州大学等100多所高校使用,并受到好评,普遍反映该教材在计算机硬件基础类教材中,是与硬件技术同步更新最快且又易于组织教学的最新的教材。

电路分析(第3版)

电路分析(第3版)

教材特色
教材特色
1、《电路分析(第3版)》是一套立体化多媒体教材,不仅包含理论教学部分的内容,也涉及实践教学部分 的内容,可以为电路课程的教学提供较为全面的教学支持,满足高等学校工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信息工 程等各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需要。
2、该教材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教学资源和解算习题的计算工具,便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学 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电路模型基本性质和分析方法的同时,对实际电路的特性和实验方法有所了解;在 采用“笔算”方法解算电路习题的同时,也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分析电路;在学习电路分析的同时,对电路设计 的某些问题有所了解,从而较好地掌握电路理论,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图书目录图书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配套教材
课程资源
配套教材
《电路分析(第3版)》有配套的教学指导书——《电路分析(第3版)学习指导书》 。
课程资源
《电路分析(第3版)》配备有教学实验演示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计算机解题系统,并提供数字化 资源课件供教师教学下载使用 ;该书还配有电子教材《电路分析教学辅助系统》,内容由电路分析电子教案、 电路分析演示解答系统、电路分析实验演示系统和考试题自测系统等几部分组成,置于随书DVD光盘中 。
3、该教材提供了较多的例题和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以及用于计算机分析电路的程序,为学生自主学习电路 课程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支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胡翔骏,男,电子科技大学电工学院教授。
谢谢观看
该教材分为两大部分,共14个章节,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用络等效简化电路分析、孔分 析法和结点分析法、络定理、理想变压器和运算放大器、双口络、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一阶电路分析、二阶电 路分析、正弦稳态分析、正弦稳态的功率和三相电路、络函数和频率特性、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以及动态电路 的频域分析。

电路分析实验改革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电路分析实验改革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电路分析实验改革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金波;刘开健
【期刊名称】《实验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10(008)001
【摘要】分析了传统电路分析实验存在的问题,树立新的实验教学观念,对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实验内容的改革体现了理论与实验的结合、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测试方法与仪器设备使用的结合,并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教材;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了实验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环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页数】3页(P85-87)
【作者】金波;刘开健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23
【相关文献】
1.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电类基础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J], 堵俊;吴晓
2.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J], 王平;崔建忠
3.改革传感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J], 刘玉燕;傅彩芬
4.电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意识培养研究 [J], 孙彩云;孙大松;王红林
5.基于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园林苗圃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J], 张庆雨;宋军阳;张延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U2 -
+ 2V -
+ U3 -
+ 4V -
+ U1 -
19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1.4 电路元件
伏安关系:

电阻元件

i

R _
u
关联参考方向下:
uRi

i Gu u R i
+ u
非关联参考方向下:
分类:
线性电阻
非线性电阻 负电阻 时变电阻 i
20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注意
分析电路前必须选定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参考方向一经选定,必须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 (包括方向和符号),在计算中不得任意改变。 参考方向不同时,其表达式相差一负号,但电压、 电流的实际方向不变。 在未标出参考方向的情况下,电流的正负是毫无 意义的。
9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电 路
分 析

意:
KVL 是支路电压的线性约束; KVL 只适用于集总参数电路,而不管电路元件是线性 与非线性、时变与非时变等。即与元件性质无关。 推广到“假想回路”的KVL:
例1-3:如图所示电路中, 求A、B间的电压?

B
5V

U AB 3 24 5 16V

3V
A
电阻的开路与短路
u
开路 + u – 短路 i
i0
u0
R ∞ 或 G 0
O
i
u
i0
u0
O
R 0 或 G ∞
i
24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课堂小结
重点与难点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功率 参考方向和关联参考方向 基尔霍夫定律 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
1.支路;2.节点;3.回路;4.网孔
5
6


KCL:
ik 0
k 1
b
2
i2
i6
i1

3
4
i4
i3 ②
对节点①
对节点②
i1 i2 i3 0 i4 i3 i6 0

13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意:
KCL 是支路电流的线性约束;
KCL 只适用于集总参数电路,而不管电路元件是线性 与非线性、时变与非时变等。即与元件性质无关。
KCL 是“电荷守恒原理”的反映,在任一节点上,电 荷不会产生或消灭,也不会积累。
推广到“广义节点”的KCL:
i2
i1
封 闭 面
ik 0
k 1
n
in
i3
i4
i5
广义节点
14
电 路
例 1-2
i3 ?
精品课程网址
分 析
1A
2A
i5
5A 10A 3A 6A
5A
I=?
I=?
15
精品课程网址
分 析
关联参考方向
非关联方向 关联方向

I
i

u
非关联方向
N1
U


N2
关联方向
I + E U _ R E
I1
_
I2
R
+ + I3 U _
10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i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 p u i 0 消耗功率 u p u i 0 发出功率 对整个网络而言,功率总是平衡的,即 消耗功率=发出功率 在非关联参考方向下:
注意:分析计算电路必须先设参考方向,参考方向一经设定就不可 随意改动。在未标出参考方向的情况下,电流的正负是毫无意义的。
7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u AB dw dq
R A +
u
i
_
B
如:
A
i
i 5A

R
A
R
i 5A
A
U

R
A
U
R
U 5V
U 5V
8
精品课程网址
基本要求
建立电路模型、参考方向的概念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及功率计算
25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课堂练习
自测题1-5 自测题1-6
作业: 1-1, 1-3, 1-4 选做: 1-16
下一节
26
电 路
分 析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u
k 1 n k
KVL :
0
u1

1
注意:先设回路方向,沿回路 方向电压降为正,电压 升为负



u4

3 u3
4

Ⅱ 2 u2




u6
6
5 u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回路Ⅰ:
u 4 u5 u 6 0

回路Ⅱ: u2 u1 u4 u5 0

16
精品课程网址
dq i dt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方向:正电荷流向。 为什么要用参考方向? 在复杂电路中,特别是交流电路,电流的方向是随时变化的, 电流的真实方向事先是很难确定的。需要假定一个参考方向,作为 计算的标准。 解决的方法:电流只有两个方向,可用正负号解决。
i >0 i <0

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实际电路
功能
由电工设备和电气器件按预期
目的连接构成的电流的通路。
(a) 能量的传输、分配与转换; (b) 信息的传递、控制与处理。 共性 建立在同一电路理论基础上。
3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电路模型
电路图
开关 白炽灯
10BASE-T wall plate
电 池 导线
Rs
RL
Us
反映实际电路部件的主要电磁 性质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
(b) 二极管的符号
22
r2
导通电压
u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实际非线性电阻
二极管的电路模型
正向偏置
A K A
0.7V
正向偏置
K A
正向偏置
0.7V
r1
K
反向偏置
A K A
反向偏置
K A
反向偏置
r2
K
(a) 理想二极管模型
(b) 实际二极管模型
(c)二极管完整模型
23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24 V


17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举 例 (自测题1-3)
I0 5Ω
+ U -
图示电路中I1 = -0.1mA, 则 I2 为____ mA, 0.9 I0 为 ____mA, 8.1 电压U为_____mV。 41.5
10I2 I2 10I1 10Ω I1
I1 =10I1 + I2, ∴ I2 =-9 I1=0.9mA
电路模型 理想电路元件
有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理想 元件。
4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电 路 模 型
电路元件模型:实际元件理想化 在一定条件下得出; 表征了实际元件的主要特性和物理现象 是一种近似关系。 电路模型:理想化的电路元件所构成 两者 电路理论:以电路模型为基础(R、L、C等) 十分 经典力学:以力学模型为基础(质点、刚体) 相似
第1章 电路模型与电路定律
说明电路分析的涵义 建立电路模型的概念 叙述电路变量、参考方向、功率和能量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电路 说明几种常用电路元件的特性
精品课程网址
教材:金波编著《电路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1
电 路
分 析
电路分析的涵义
时变
非时变

电路的种类
线性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 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
频率对应的波长。
非线性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电路的几何尺寸远小于(10%)其最高工作
光速(v) 波长( ) 频率( f )
如:市电网的频率为50Hz,则 3 108 波长( ) 6 106 m 6000公里
50
2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电路模型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电路分析:建立在电路模型的基础之上
实际电路 电路模型 指导
5
电路分析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注意
具有相同的主要电磁性能的实际电路部件,在一 定条件下可用同一电路模型表示。 同一实际电路部件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其电路 模型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例 电感线圈的电路模型
6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1.2 电路变量
电 路
分 析
实际电阻元件
21
精品课程网址
电 路
分 析
实际非线性电阻
i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正向电阻小 反向电阻大 具有单向导电性 加正向电压,二极管
r1
击穿电压
0
导通,其导通电压为 0.7V(硅管)。 (a)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加反向电压时,二极 管截止,反向电流几 阳极(A) 阴极(K) 乎为零。
I0 + I2 =10I2, ∴ I0 =9 I2 =8.1mA U=5I0 - 10I1 =40.5+1 =41.5m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