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宇《登高、蜀相》教学实录

郭惠宇《登高、蜀相》教学实录
郭惠宇《登高、蜀相》教学实录

郭惠宇《登高、蜀相》教学实录

(课前投影:《蜀相》《登高》的课题背景幻灯片。)

(投影:杜甫肖像,配乐。)

师:(深情地)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

今天我们通过他的两首诗作《登高》和《蜀相》,一起走近杜甫,去领略一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去体会一位天才诗人的艺术天赋。

(板书:蜀相登高)

(投影:杜甫简介)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一段有关杜甫的介绍。

生:(朗读投影文字)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师:你知道为什么杜甫的集子称为《杜工部集》?

生:因为杜甫曾做过官,官名叫工部。

师:工部员外郎。

师:大家来回忆回忆自己喜欢的杜甫的诗句。

生:我欣赏《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

生:我喜欢《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生:《春夜喜雨》中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生:我倒喜欢《前出塞》中“用剑当用长,挽弓当挽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师:看样子,大家很熟悉杜甫的诗,由此也可以看出杜甫在文学史上地位之高。关于杜甫,我国古人是这样评说的——

(投影:有关杜甫的评价)

师:(中速朗读)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唐]元稹

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宋]秦观

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生:(摘抄评述文字)

师:下面请大家一起诵读两首诗,要求:先读《蜀相》,后读《登高》。

生:(齐读两诗)

师:读完你们能体会到杜甫的心情吗?诗味应该怎么读出来?

生:(试探性地):《蜀相》里似乎透露着诗人怀才不遇,应该读得忧郁、惆怅。

师:(微笑颔首)好,你读读!

生:(读得张弛有度沉郁而深情,很投入)

师:读得不错!注意“柏”(bǎi)和“好”(hǎo)的发音。“好”在这里究竟读“hǎo”还是“hào”,为什么?

生:读“hào”,表示喜欢。

生:不对,应该读“hǎo”,因为根据诗歌对仗的特点,前一句“春色”是名词,后一句“好音”应该是偏正结构的名词。

(其他学生都点头表示赞同后者观点)

师:《登高》应该以怎样的情感读出来?

生:悲凉。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得极沉缓悲凉)

师:读得真好,怎么不给点掌声?

(学生笑,鼓掌。)

师:听了他们精彩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

(投影:诗画。配乐朗读两首诗,读得抑扬顿挫,融入了中年知识分子对人生独有的感悟。)生(听得专注,鼓掌两次)

师:读诗应该读出诗味,读出诗情,读出形象。

(板书:诵读感知,体悟诗趣)

师:读了两首诗以后你更喜欢哪一首?说说理由。

生:《蜀相》,尤其是它颈联。

师:读一读。

生:(朗读颈联)这首诗的诗意融入第三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依托第四句“两朝开济老臣心”展开。

生:我更喜欢《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借景写诗人内心的汹涌,很悲壮。

师:我知道你喜欢李白的诗,李白的诗里也有一句颇具此气势。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和)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李诗这两句和杜诗的这两句一样吗?(故意将“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读得激昂。)

生:不能这样读,李诗更豪壮,杜诗的前一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显得更悲凉。(重读了一遍《登高》的颔联)

师:大家猜猜看我为什么让你们先读《蜀相》?

生:按时间先后,《蜀相》写于760年,《登高》写与767年。

师:请大家完成这张表格。

(投影:表格)

蜀相登高

创作时间

季节

抒情特点

情景关系

感情基调

师:两首诗创作描写的景物分别是哪个季节的?

生:《蜀相》是春天,“映阶碧草自春色”;《登高》是秋天,重阳登高。

师:两首诗都是抒情诗,抒情特点有何不同?因何抒情?什么引发了诗人的情感?

生:《蜀相》由武侯祠想到诸葛亮,又由此及彼,想到自己;《登高》由秋色荒凉,联想自己老病孤独、长年漂泊。

师:《蜀相》借古人抒怀抱,属于咏史诗;《登高》借登台遣郁闷是咏怀诗。

(投影:咏怀多因景生情、抚迹寄慨,所抒多为今昔感衰、人事沧桑之感;咏史多因声兴感、抚事寄慨,所寓多为对历史人物的见解态度或历史鉴戒。)

师:我们再来找找两首诗写景的句子,看看诗句中情与景的关系。

生:《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景色描写。

师:这两句中什么词能表现诗人心情?

生:“空”和“自”,春色、鸟鸣都与诗人无关,诗人是孤独、寂寞的,诸葛亮也是寂寞的。师:请大家齐读这两句。

(学生齐读)

师:这叫乐景写哀情。

生:《登高》中写景句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师:这两句写了多少景物?

生:风、天、猿、渚、沙、鸟。

师:诗人的情感表现在哪些词上?

生:急、高、哀、(低)回。

师: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给人的感觉:凄凉萧条。这是景中含情。师: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两首诗的感情基调。

生:《登高》悲壮苍凉,《蜀相》悲愤。

师:有“愤怒”吗?《蜀相》感伤叹惋,《登高》孤愁悲苦。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两首诗。

(师生共读两首诗)

(投影:已完成的表格,当然表格是在学生的比较下逐步完成的。)

蜀相登高

创作时

760年767年

春天秋天

抒情特点借古人抒怀

(咏史诗)

借登台遣郁

(咏怀

诗)

情景关

乐景写哀景中含情

感情基

感伤、叹惋孤愁、悲苦

师:通过对两首诗参照比较,我们觅取了诗心。

(板书:参照比较,觅取诗心)

师: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生:《蜀相》的诗眼应是“寻”。因为杜甫在寻蜀相的过程中,他自己也是一直怀才不遇。生:《登高》的诗眼应是“哀”。

师:“哀”的主体是猿,有没有更好的词?

生:“悲”。

师:诗人因何而悲?共有几“悲”?

生:秋天,作客他乡,年老,孤独,多病。

(学生纷纷补充,将两句所含悲意尽数说完。)

师: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共总结出“八悲”——

(投影: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说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

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师:层层迭迭的“悲”让杜甫艰于呼吸。这个道理也告诉我们,读诗应仔细品味关键语句。(板书: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师:咱们再来品读两首诗。

生:(齐读两首诗)

师:杜甫一生都在“寻觅”,“寻蜀相”不得而“登高”生“悲”,“悲”由“寻”来,因“寻”催“悲”。(板书:寻、悲)

师:从这两首诗,我们能看出杜诗的风格。

生:沉郁顿挫。

(板书:沉郁顿挫)

《蜀相》《登高》

沉郁顿挫

寻悲

诵读感知,觅得诗趣

参照比较,探得诗心

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师:我根据《蜀相》的诗意拟了一幅上联——请大家根据《登高》的诗意对出下联。

(板书:寻蜀相英雄无觅几多愁)

生:(或低声讨论或苦思冥想或奋笔疾书)

师:(巡视指导)

生:悲登高作客多病独登台。

生:登高台百年多病空自吟。

生:登高台猿鸟哀回无限愁。

……

师:我也拟了幅下联:(板书)登高台孤客空叹万里悲。

(投影:杜甫音像)

师:(深情地)请大家再注目这位伟大的诗人,他有热烈的感情,但不是屈原式的殉情主义者;他有自己的理想,但又不是李白式的幻想主义者。因此他无论遭受多大的困难,承受多大的委屈,他都能够坚韧自持,而不会步屈子后尘,痛苦绝望,投江自杀;也不像李白一样,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诗人是这样走完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生:(凝神欣赏,眸子里满是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这一刻,文学的种子已被种下……)

高中语文:《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上学期学过一篇文言文《秋水》,是否还记得它选自哪一部书? 生:《庄子》。 师:在《庄子》中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德充符》中记载着这样的个人物: 鲁有兀者王骀(tái),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闉(yīnqí)跂支离无脣(chún)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dòu)肩肩。 (兀者:断足之人;闉跂支离无脣:曲足、驼背、无唇之人;脰:颈项;肩肩:瘦小的样子。) 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畸形残疾却有过人的本领。我们猜猜看,他们是真实的人物还是虚构出来的呢? 生:虚构的。 师:庄子正是用夸张的手法告诉我们只要有过人的本领,形体上的缺陷就会被忽略。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柳宗元笔下的一位驼背种树人郭橐驼。 请每一位同学出声读一遍文章,遇到不认识或不确定的字请你举手向我示意。(学生自由读文章约4分钟。) 下面请大家一起读一遍文章。(约3分钟) 这位郭橐驼和《庄子》中的这两个人物有哪些相似之处? 生:郭橐驼的身体也是残疾畸形的,也有过人的本领:树种

得好,而且还懂政治。 师:郭橐驼的为人怎么样? 生: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 师:很好,橐驼的为人确实是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 生:“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无论是把树作为观赏的豪富人还是卖果子为生的人都争着雇佣他,可见他的技术很全面。 生:“或移徙,无不活”,我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但郭橐驼种的树移植了还能活,这也是他奇特之处。 生:“硕茂,早实以蕃”,他种的树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说明他种的树质量高,品质优。 生:“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别人怎么都模仿不如他,这是他的独门本领。 师:看来,郭橐驼种树有“四绝”:一绝——技术全面;二绝——树挪能活;三绝——树品质优;四绝——独门本领。 郭橐驼不仅树种得如此之好,而且还懂得为政之道,他是如何将植树之道移之官理的? [4] 师:请同学们将找一找写他植者植树和官吏为政的表现的句子,并用笔划出来。请全体女同学读一读他植者植树的表现,请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自己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自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本文寓意的理解。 2、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3、文言基础知识用本文寓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以学过的柳宗元诗歌导入,提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里有一首七律叫《登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请问作者是谁?明确:柳宗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政治失意,仕途不达的愁苦之情。 我们学习这首诗是说过“愁”是此诗的情感基调,作者的愁完全缘于自身的政治遭遇,从这一点可看出作者是一个关心政治的人,在这里他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的情感,大家还可以思考一下,既然作者对政治比较敏感,那么他还能不能用其他的作品体裁去发表自己的政治远见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 2、作者简介

1、生卒:公元773年—公元819年,享年47岁,中唐时期文学家。 2、字号、称呼:字子厚。河东(永济)人,故有“柳河东”之称。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古文成就与愈齐名,世称“柳”。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与唐代的愈、宋代的欧阳修、洵、轼、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819年病卒于任所,故有“柳”之称。 3、生平概括:柳宗元的一生可用16个来概括:早立远志,少有英才,关心政治、数遭贬谪。早立远志少年时代曾立下“颇慕古之大有为者”的志向。少有英才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就中了进士,几年后又官至礼部员外郎。关心政治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运动数遭贬谪805年,政治改革运动失败后,由礼部员外郎被贬为()刺史。被贬途中,又被贬为永州(零陵)司马。 3、背景简介、解题 社会背景:简单介绍了柳宗元的一生,这样一来大家对作者的印象便有了较为形象、深刻的了解,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柳宗元处于中唐时期,当时的社会现象可用四句话来概括:“富者兼地数万重,贫者无容足之活”官吏繁政扰民,百姓苦不堪言。总结起来,便是四个字:繁政扰民。写作时间。当时柳宗元在长安任职,因不满当时的社会现象,便作此文。 解题: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明确: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 [引]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4、整体感知 请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1)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积累“优、业、蕃、舒、顾”等文言实词的含义。 3.归纳“虽、因、且、焉”等虚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2.背诵课文3、4两段。 德育目标 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 ●教学重点 1.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种树之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的。 ●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理应让学生充分自读,教师作相机点拨。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解题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 出示投影: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勖(xù)病瘘(lǔ)病且怠(dài) b.豚(tún)抑耗(háo)织而缕(lǚ)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义。 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 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 三、引导学生提问 1、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如果没有学生提问,看来同学的预习效果不错,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文题,从课文的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传记)。(投影)齐读 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并且主要只介绍了他的一种技艺,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研讨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四、朗读感知课文,抓住关键问题,从最强信息切入对课文的阅读。 (一) 指导学生解读郭橐驼的“种树经”。 1、本文的传主是郭橐驼,作者从哪些方面为他作传? 姓名、形貌、籍贯、技能 2、他的形貌有何特点,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上的残疾,从反映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3、为什么他外形丑陋却能如此豁达,身体残疾却充满自信,是什么让他豁达,给了他自信?(郭橐驼有种树技艺高超,看来是:一技在手,自信自然有啊)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

种树郭橐驼传 课堂实录

教 学 设 计 1、巧借精妙布局,体悟新颖文体。 2、妙凭鲜活形象,赏析活泼文字。 达成上述目标,从而实现对理趣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本文来自选修课本第六单元,本单元题目为“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种树郭橐驼传》赏读文字的第一段中有一句话可以很好的解读这八个字,“从文体和写法上看,颇为新颖活泼”,因此这节课我们就是围绕文体新颖,写法活泼入手,鉴赏此文。 二、精妙布局,文体新颖 1、从题目看《种树郭橐驼传》和《范滂传》《羊祜传》相比多了事,即种树,因此发问: ①种树作为文章主体,那么最后两段都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能删去,文章的主旨为“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②既然重在说理,那就改为以下文字:盛世何来?来于修养生息,清静养民。重徭厚赋,滥用民力,干扰民生,实乃亏国之本。唯减其赋役,打击豪强,止民之侵害,方能成“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盛世之景。 明确:不生动,太死板。 ③既然如此,文章的主体和主旨是种树,做官,那我们把题目改为《种树与为官》,第1、2段删去可以吗? 明确:郭橐驼人物的出现和他神乎其神的种树之技,使整个故事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 (大约8分钟) 1、 种 树 郭 橐 驼 传 在传记的外表下依然掩盖不住它寓言的真心。 三、鲜活形象,文字活泼 寓言的诗意就在于它不是冷淡的议论, 不是空泛的说教,不是用思想本身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思想,而是具体的思想,“可见的思想”,它总是以生动的形象触动人的感情,以弦外之音来暗示或启迪人的睿智;它是在真和善的根株上滋生出来的美。-----(我们的校友)诗人公木 ①赏析范例: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窥伺效慕”(回扣文本)仅此四字将“他植者”明里学,暗里访,又不得要领、心急如焚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形象特征)作者用“他植者”反衬(明确手法),突出了橐驼高超的植树本领,无人能及(效果)。而且本句设置悬念(明确手法),“窥伺者”何止同行,读者也想一睹为快,于此激发其阅读兴趣(效果),同时为下文驼橐传授植树秘笈做了很好的铺垫(结构作用)。从中我品悟到:学得来的是方法,学不来的是境界。(寓意) ②学生小组活动 在课后鉴赏文章的帮助下,赏析文章3、4段中的人物形象。 郭橐驼形象探究: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优秀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从古至今,有很多很多的奇人异事。比如古有无盐,相貌丑陋,却以极高的德行赢得齐宣王的尊重而立为王后;今有文喜得,癖好吃活蛇,越毒越越觉得美味。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种树郭橐驼传》。 二、作者柳宗元 题解: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生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柳州或柳河东。传记散文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有《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等名篇。与寻常史传文不同,其传记散文往往借题发挥,指斥时弊,思想深刻,感情厚重,堪称奇文。 三、解惑(投影1):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490余字,注解就60多处,应该在预习时能读懂课文。但有十来个同学的预习情况还是令老师崩溃。 这些意思我就不讲了,稍微点一些重要的语法现象。

解惑二词类活用: 补充:两个名词并列,前一个作动词用。可根据其在谓语的位置判断其词性。如项羽军霸上。讲解3时插入:乡里的人给他起那么难听的外号,他居然欣然接受,说:甚善,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是不是自暴自弃啊——豁达、自信。 解惑三:古今异议 其实: 1、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今义:实际情况是 故乡: 故乡人号之“驼”古义:故:所以乡:家乡今义:家乡 既然:(怎么读) 既然已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解惑四: 1、旦视而暮抚旦:名作状,在早上 2、不亦善夫!吾问种树,得养人术。 不是很好吗!我请教养树(的方法),(却)得到了养民的法术。”传播这件事来作为官吏的戒示。 3、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本性 凡植木之性方法 则其天者全其性者得矣解释:那么它的天然(品质)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 4、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5、以子之道,移之官理解释:把你的(种树)经验,挪到当官治民上 6、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怎么读) 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老师已经板书在白板上,我们将在梳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逐个地解决: 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2、为什么即使别人模仿他种树的秘诀也达不到和他一样的效果 3、为什么放纵比督促的结果好那么多呢 4、为什么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与本文主题有什么关联,在本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5、文章所用的是什么手法 四、授业: 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真有这个人吗仅仅写了他种树吗 写了一个有种树绝技的人,通过揭秘他的种树经,并与他人种树的对比,由此阐明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在最后两段找,找出一个与“种树经”相应的词。

浙江省优质课《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

《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 绍兴新昌城关中学赵晨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杭州之盛在于西子一湖,大多数人会选择什么季节出行? 生:冬季。 师:大多数人! 生:春季或者夏季。 师:在这样的季节可以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对于大多数人,会选择一天中什么时间去西湖呢? 生:早上。 师:我们的作者张岱在冬季去西湖。他究竟想要借助表达些什么呢?我们读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如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会读了吗? 生:会。 师:把我们昨天预习的结果展示给我们的老师。 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啊,朗朗书声是我们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会翻译了吗?“上下一白”的“白”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你怎么知道解释为“全”? 生:根据全文的意思。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来了解文言词的解释呢?课下注释,根据课下注释的标注来了解个别词的解释。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解释的方法。“一身是胆”的“一”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由此可以推断,“上下一白”的“一”解释为“全”,这就是推断法。我们再来看个成语“面面俱到”,“俱”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你能精确翻译这个句子吗?“拥毳衣炉火”。看到这个句子,你感觉到了天气怎样的状况呢? 生:十分寒冷。 师:从哪个词中能恨明确地感受到“十分”呢? 生:拥。 生:表达出来了,毛皮大衣本来就说明了寒冷,又说道火炉,更能体现了。 生:我觉得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如果十分寒冷,那应该是紧紧裹着。

师:大家注意到了吗?刚才这位男生用了一个词语“紧紧裹”,我们再来翻译下。我们再来看一个句子“湖上影子,”人教版教参上是这样翻译的,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读翻译。 师:两个红字“道”、“叶”,写出了景物什么特征? 生:简洁。 生:孤独。 师:影子这个词语确实能够体现出“孤独”,但影子是淡淡的。痕、点、芥、粒又写出了什么呢? 师:你认为可以用什么两次来形容呢? 生:条。丝。抹。 师:我们来看看原文用了什么量词,芥。芥是什么意思? 生:小。 师:既然我们不能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那我们就直接按照原文来理解。会读了,我们就走进下一个环节,文言要会理解,海明威提出了“冰山理论”,浮在海边的只是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沉在海面之下。谁来跟我们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对雪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作者把雪当做了自己的象征,突出了自己对洁白的追求。 生:淡淡的孤独与寂寞。 师:你读不懂的有什么呢? 生:最后一句“莫说相公痴”“痴”在哪里? 师:不懂的还有吗? 生:前面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提到了“舟子”? 生:在亭上的两个人,作者问的是姓名,可是那两人回答的确实“金陵人”。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痴”字很重要。这个“痴”表现在哪里? 生:在晚上八点左右还独自一个人撑着小船去湖心亭看雪。 师:还有吗? 生:天气很冷,他还是坚持去看雪。 师:从这些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岱对于雪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行为在有一个人眼中可不是痴迷的意思啊,你知道是谁吗? 生:湖上的两个人。 师:他们是怎么认为的? 生:志同道合。 师:在谁的眼中不是痴迷的呢? 生:在船夫眼中。 师:船夫理解张岱吗? 生:不理解。 师:所以在舟子眼中,这是什么呢? 生:痴呆。 师:看起来舟子是不理解张岱的。“独”与后面的舟子的出现是不矛盾的。

省优质课游课堂教学实录山西村

《游山西村》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能说说“山”和“柳”开头的成语吗? 生: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板书: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师:大家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 生:“山重水复”指山峦重重,水道弯弯。 生:“柳暗花明”指柳荫深深,鲜花簇簇。 师:是啊,多么美丽的意境啊!你们知道吗?这两个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成语都出于同一首诗的吗?在这首诗中,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艳的花,在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师边描述边板画) 师:这么美的地方在哪里呢? 生:山西村(板书:山西村) 师:是谁发现的? 师:陆游(板书:陆游) 师:谁来说说对陆游的认识? 生: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师:小结:这些信息挺重要的,可能对等下理解、学习、感悟诗歌有帮助,学习古诗特别需要借助资料。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这美丽的山西村。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仔仔细细读上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 指名读 师:(夸张地)清脆的女高音! 生读 师:这一遍读得很有诗意。 师:这一次我想听男中音来吟读这一首诗。 (一位学生吟读《游山西村》,) 师:好,浑厚的男中音。读得不错,但我怎么感觉金戈铁马,慷慨激昂呢?如果把最后一句读得再慢一些,再轻一些,重现出山村月下的宁静情趣,用延长时值的拖音体现诗中那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师(范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跟读 三、自主学诗,读懂诗意,品悟诗境 师:(过渡语):让我们跟着诗人一块看看那儿的农家是怎样待客的? 师:请大家借助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生:自由说诗意。 师:想:农家是怎样待客的? 生:农家的热情地接待客人。 师:从哪里看出农家人热情待客?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义。 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 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 三、引导学生提问 1、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如果没有学生提问,看来同学的预习效果不错,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文题,从课文的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传记)。(投影)齐读 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并且主要只介绍了他的一种技艺,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研讨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四、朗读感知课文,抓住关键问题,从最强信息切入对课文的阅读。 (一) 指导学生解读郭橐驼的“种树经”。 1、本文的传主是郭橐驼,作者从哪些方面为他作传? 姓名、形貌、籍贯、技能

2、他的形貌有何特点,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上的残疾,从反映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3、为什么他外形丑陋却能如此豁达,身体残疾却充满自信,是什么让他豁达,给了他自信?(郭橐驼有种树技艺高超,看来是:一技在手,自信自然有啊)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无论是把树作为观赏的豪富人还是卖果子为生的人都争着雇佣他,可见他的技术很全面。“或移徙,无不活”,我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但郭橐驼种的树移植了还能活,这也是他奇特之处。“硕茂,早实以蕃”,他种的树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说明他种的树质量高,品质优。“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别人怎么都模仿不如他,这是他的独门本领。(投影) 看来,郭橐驼种树有“四绝”:一绝——技术全面;二绝——树挪能活;三绝——树品质优;四绝——独门本领。 4、郭橐驼种树有他的绝技,为什么?因为他有一本“种树经”(板书“种树经”)。他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种树经”的?自由朗读课文,找

国家一等奖《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新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高中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从中汲取古人智慧。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本文“设事喻理,借传立说”的写作手法,把握兼有传记和寓言故事特点的文体特征。 领会并学习柳宗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学生经过高中一年多的文言文学习,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浅近文言文。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完成学案上的思考题,课堂上能比较积极地思考问题,并愿意与老师及同学们交流分享。但由于基础比较薄弱,课外阅读有限,存在思考问题不够深入,表述时内容不够明确的问题。 重点难点: 分析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比较郭橐驼养树和“他植者”养树的不同之处,探究造成两者不同结果的深层原因。 理解“养树”和“养人”的关系,体悟“事”与“理”之间的联系。 思考探究“以为官戒”的内涵。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教师:明确题目中的三个要素:种树、郭橐驼、传。 学生:回顾所学有关人物传记,调动知识积累,明确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注文章题目的阅读意识。 活动2【活动】二、理清思路,梳理内容

教师提问:依照所学其他人物传记,本文依据文题,文章哪些内容符合一般传记的写法? 教师点拨:其他人物传记主要记叙传主生平主要事迹。如《张衡传》。 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对文章内容安排做分析。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本文“因事喻理”的特点。培养学生依据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3【活动】三、思考交流,合作探究。 1、学生思考:郭橐驼其人有什么特殊之处。 学生静读文本,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重视文本依据文本分析的习惯。 2、思考交流,合作探究:“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的原因。 静读文本,思考,完成表格,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养成合作交流,互相激发思维的学习方式。 3、思考探究:“种树之道”与“为官之理”之间的联系。 提问:作者想借“植树之道”来说明什么道理?作者为什么想到“官理”? 诵读品味官吏们下乡扰民的语句。 认识到“长人者”与“他植者”的相似之处,认识到“繁政扰民”的危害性。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本文写作特点——因事说理。 4、思考探究:“传其事以为官戒”的内涵。 提问:“传其事”目的是为了“告诫官员”,作者想借为郭橐驼立传告诫官员们什么? 对柳宗元的人物传记类作品写作特点做一小结。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写作目的——借传立说。 活动4【讲授】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郭橐驼种树事来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设事喻理,借传立说。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

浙江省湖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大雁归来》课堂教学实录

浙江省湖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课堂教学实录 《大雁归来》课堂实录 (执教:长兴实验初中杨小平) 课前播放《鸟与梦飞行》的片尾曲《to be by your side》营造氛围。 中文歌词: 《鸟与梦飞行》片尾曲 《to be by your side 》 飞跃大海,飞跃大洋 掠过黑色树梢的森林 穿过了山谷但我仍然不敢呼吸 为了回到你的身旁 飞过变换的沙漠和平原 越过笼罩着光辉的山脉 穿过肆虐的狂风和暴雨 为了回到你的身旁 (上课铃响) 师:这是一只多情的大雁在歌唱着回来的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叫做—— 生齐答:《大雁归来》。 师:请你读一读这个课题,告诉我你读到这个题目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很高兴。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雁来了,春天就来了。 生:很盼望。 师:为什么? 生:大雁来了,大地充满生机。 师:今天有一个人要带我们去迎接大雁归来。他,是个很特别的人,特别在哪里呢?我们拿出老师发的资料《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5段。 生:“他,会在七月的凌晨三点半起床,像地主一样巡视大地和他的“佃农”,在四、五月的每一个晚上到树林空地上观赏鹬(yù)炫技的空中求偶舞蹈,也会在雪融时追踪一只自冬眠乍醒而大胆跑出洞穴去探险的臭鼬(yòu);他会注意草原上普遍为人所忽视而自生自灭的所有野花的生日,也会在八月经常随兴到沙洲上看河流作画;更谨记着每年雁归来的时刻,并年年替他农场里的山雀上脚环;而他过早地离开他所热爱的土地是为了扑灭邻居农场的大火……” 师:通过这一段文字,你感受到这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是个特别热爱大自然的人。 生:有爱心的人。 师:这样的一个人,他是用怎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全文,看看“我”是用什么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 读课文时请大家做好下面几件事:给各段标上序号;圈点出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看看“我”是用怎么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文章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我”对大雁归来的感受?生:(读课文) 生:是用喜爱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最能体现我的感受的句子是“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一句最能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人教版《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文言文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广大学生接触、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学生们怕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们对文言文兴趣不多、诵读不多、拓展不多、方法不多、提升不多。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明显在提高,高考中文言文所占的分值也明显在增加,所以,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学生学习文言文出现的问题,然后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意义就不言而喻。 二、学情分析 我所带班级是理科B班,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薄弱,做题技巧缺乏,他们对所学的文言文中的一些文言现象规律把握不准,甚至是不会判断,知道的知识也不会灵活运用。因此,教给他们合理有效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和本册第四、五两个单元的学习,知道了古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特点,但散文最为珍贵的在于它的不拘一格。因为“不拘一格”,才有了散文的生动和丰富。同时,学生是带着期待的心来学习选修课的,希望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学样式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所以,如果我们只是按照必修那样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字词的疏通和内容的理解上,不仅学生学得索然无味,也使选修失去了意义。但并不是说,就此可以抛弃对字词的累积,在选修课程里文言字词的累积应该是对必修中所学的字词知识的延伸。 散文和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如果不能给人以鲜活的感受和某种情感上的打动,就很容易让人厌倦。我们这个单元关注的就是散文“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本单元所选散文形式自由活泼,内容贴近生活,富于情趣。因为内容的丰富多样所以形式也丰富多样。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要能体会到文学作品“不以辞害意”的特点,也就是说,只要意趣真了,形式是不拘的。 四、设计理念 文言文阅读一直是学生考试中的弱项。为了提高学生做解决文言方面问题的能力,传承传统文化,除了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对其存在问题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以便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本课从掌握文言现象的方法和解答问答题的思路和规范化答题的角度,以总结预习情况、分析人物形象和谈启发收获的形式进行引导式教学。 五、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 (1)、感受橐驼的人物形象并能组织语言准确表达 (2)、掌握“名”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2、文化品格 学生能意识到学习语文的过程本身也是继承传统文化并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过程。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住扫除语言障碍的钥匙,进而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发扬传统文化。 3、思维品质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很多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让学生谈橐驼其人,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以及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就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4、学习能力 掌握语文学习的要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语文学习策略,对语文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要上柳宗元的一篇文章,谁上来把课题写下。 (生板书课题:种树郭橐驼传) 师:她在写课题的时候同学们自己也再比划一下。我发现我刚抽查的两本书本,你们都预习完了对吧,但是有个习惯你们自己看着办,如果今天在课上没问题的也可以,但是如果在课上我发现存在问题,那么绝对不允许这样做,什么问题呢你们的书上不着一字,预习以后书上一点印迹都没有。写好啦,歪歪斜斜的。“种树郭橐驼传”,我刚没看笔顺,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她的笔顺对不对啊字写对了,这里哪个字容易搞错,需要我们注意的 生:“橐” 师:这道题出过,这个字是很多同学会写错的。“橐”,弯的小树,被什么压得直不起腰来被石头压弯的。好,如果要板书的话,要完整地书写课题和作者(师在课题旁补充板书:柳宗元)。关于作者,我们不是第一次走进他,同学们预习时也搜了资料,要把搜集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关于作者,你现在的积累有哪些 生: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师:不对,不应该是背书,看你像在背书的样子,你要介绍给大家,用介绍的语气告诉大家。 生:他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你现在已经说到了“唐宋八大家”,分别都是哪些人 , 生:唐代是韩愈、柳宗元。 师:好,“韩柳”并称,是唐代的两个。 生:还有“三苏”,是苏洵、苏轼、苏辙。 师:父子三,“三苏”,已经五个了,还有三个是 生:欧阳修、曾巩、和王安石。 师:好,完整了。他还是有方法的,先是“韩柳”,再是“三苏”,再是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好像外围的材料比较多一点,关于柳宗元倒是知之不多,请坐。你说。 生:柳宗元在当官的时候,因为改革失败被贬到永州,在永州他写了很多著名的文章,比如我们初中时学过的有《永州八记》中的《小石潭记》,然后《捕蛇者说》以及“三戒”中的《黔之驴》,然后“三戒”是以寓言的形式写的。 师:说到寓言,《黔之驴》中有没有相关的词语的积累 生:黔驴之技和黔驴技穷。 师:很好,成竹在胸。你想到了初中学过的,然后散文当中有不同的文体,有寓言、有山水游记,都读过。 # 生:还有诗句。 师:你背下。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好的,这首诗的题目是 生:《江雪》 师:非常好。关于柳宗元我们现在积累的比较多了,基本的都介绍到了,那么关于这篇文章,你们在预习当中还有哪些积累呢 生:“传”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美丽的窗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美丽的窗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三角、五角折剪法剪出美丽的窗花 了解窗花是贴在玻璃上的剪纸,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会三角、五角折剪法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并掌握三角、五角折剪法等基本技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窗花是贴在玻璃上的剪纸,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培养学 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培养学生剪纸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学会三角折、五角折的折剪方法。 难点:学生自主探究三角折、五角折等折剪法,设计并剪出漂亮的窗花。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作品,剪刀,纸(韧性强、纸质细的)铅笔,尺子等? 学具准备:剪刀,纸(韧性强、纸质细的),橡皮,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初步了解剪纸窗花艺术 师:同学们,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就能创造出中国的民间文化——剪纸,又叫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它风格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首先请大家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呢? 课件出示:(贴窗花) 他们把它贴在了哪里?(窗户上)贴在窗户上你感觉怎么样? 预设:生1:把窗花,贴在窗户上很美丽、很漂亮。 生2 :把窗花,贴在窗户上很喜庆。 生3:把窗花,贴在窗户上过年的氛围更浓了,更有年味了。 师:你们说的非常好,那么谁能把自己课前收集的窗花给同学们展示展示。

指名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窗花的资料。

师引出:是的,窗花---能装饰我们周围的环境、渲染喜庆的氛围、辞旧迎新,还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中国民间特有的艺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博大精深的剪纸艺术。(板书:美丽的窗花) 2 、整体感知窗花的颜色美、图案美、对称美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窗花很漂亮。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美丽的窗花,请你仔细欣赏,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仔细观察并交流发现? 预设:生1:窗花的颜色很漂亮。 生2:窗花的图案很多。 生3:窗花的两边的图案、花纹是一模一样的。 生4:窗花的形状也不一样:有圆形、方形、花瓣形等 (二)学一一动手尝试,自主探究。(10分钟) 探究一:三角折剪法 1、学习指导语:同学们,这么美的窗花,你知道是怎么剪出来的吗? 老师这里有剪好的窗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并讨论这些窗花是怎样剪出来的。如图: 同学们请观察这两幅窗花作品,说一说它们是怎样剪出来的,剪之前应该怎样折。 生讨论交流折法。 师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展示: 三角折的方法:用三角尺的60度角准确找到折叠的线。 可以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折线位置。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自己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自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 、“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本文寓意的理解。 2、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3、文言基础知识用本文寓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以学过的柳宗元诗歌导入,提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里有一首七律叫《登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请问作者是谁?明确:柳宗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政治失意,仕途不达的愁苦之情。 我们学习这首诗是说过“愁”是此诗的情感基调,作者的愁完全缘于自身的政治遭遇,从这一点可看出作者是一个关心政治的人,在这里他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的情感,大家还可以思考一下,既然作者对政治比较敏感,那么他还能不能用其他的作品体裁去发表自己的政治远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

2、作者简介 1、生卒:公元773年—公元819年,享年47 岁,中唐时期文学家 2、字号、称呼:字子厚。河东(永济)人,故有“柳河东”之称。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古文成就与愈齐名,世称“柳” 。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与唐代的愈、宋代的欧阳修、洵、轼、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819 年病卒于任所,故有“柳”之称。 3、生平概括:柳宗元的一生可用16 个来概括:早立远志,少有英才,关心政治、数遭贬谪。早立远志少年时代曾立下“颇慕古之大有为者”的志向。少有英才公元793 年,21 岁的柳宗元就中了进士,几年后又官至礼部员外郎。关心政治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运动数遭贬谪805 年,政治改革运动失败后,由礼部员外郎被贬为()刺史。被贬途中,又被贬为永州(零陵)司马。 3、背景简介、解题 社会背景:简单介绍了柳宗元的一生,这样一来大家对作者的印象便有了较为形象、深刻的了解,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柳宗元处于中唐时期,当时的社会现象可用四句话来概括:“富者兼地数万重,贫者无容足之活” 官吏繁政扰民,百姓苦不堪言。总结起来,便是四个字:繁政扰民。写作时间。当时柳宗元在长安任职,因不满当时的社会现象,便作此文。 解题: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明确: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 [ 引] 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 4、整体感知 请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1)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2)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

浙江省湖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课堂教学实录

浙江省湖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课堂教学实录《大雁归来》课堂实录(执教:长兴实验初中杨小平) 一课前播放《鸟与梦飞行》的片尾曲《to be by your side》营造氛围。 中文歌词:《鸟与梦飞行》片尾曲《to be by your side 》飞跃大海,飞跃大洋掠过黑色树梢的森林穿过了山谷但我仍然不敢呼吸为了回到你的身旁飞过变换的沙漠和平原越过笼罩着光辉的山脉穿过肆虐的狂风和暴雨为了回到你的身旁 (上课铃响)师:这是一只多情的大雁在歌唱着回来的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叫做——生齐答:《大雁归来》。 师:请你读一读这个课题,告诉我你读到这个题目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很高兴。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雁来了,春天就来了。 生:很盼望。 师:为什么? 生:大雁来了,大地充满生机。 师:今天有一个人要带我们去迎接大雁归来。他,是个很特别的人,特别在哪里呢?我们拿出老师发的资料《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 5 段。 生:“他,会在七月的凌晨三点半起床,像地主一样巡视大地和他的“佃农” ,在四、五月的每一个晚上到树林空地上观赏鹬(yù)炫技的空中求偶舞蹈,也会在雪融时追踪一只自冬眠乍醒而大胆跑出洞穴去探险的臭鼬(yòu);他会注意草原上普遍为人所忽视而自生自灭的所有野花的生日,也会在八月经常随兴到沙洲上看河流作画;更谨记着每年雁归来的时刻,并年年替他农场里的山雀上脚环;而他过早地离开他所热爱的土地是为了扑灭邻居农场的大火……” 师:通过这一段文字,你感受到这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是个特别热爱大自然的人。 生:有爱心的人。 师:这样的一个人,他是用怎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全文,看看“我”是用什么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读课文时请大家做好下面几件事:给各段标上序号;圈点出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看看“我” 是用怎么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文章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我”对大雁归来的感受? 生:(读课文) 生:是用喜爱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最能体现我的感受的句子是“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 3 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一句最能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生:因为大雁来了,春天就来了,心情很愉快。 生:我觉得是“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 3 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这句话最能表达出赞美之情。师: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 师:(板书“野性的诗歌” )我们往往把怎么样的事物比作“诗歌”?

高中语文_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名、勖、怠”等文言词语及定语后置等重点句式,积累文言知识。 2、识种树之人、析种树之妙,把握郭橐驼的形象特点,明确其“种树经”。 3、明为官之道、悟文中之理,领悟文章的事理情趣。 【学习重难点】 1、识种树之人、析种树之妙,把握郭橐驼的形象特点,明确其“种树经”。 2、明为官之道、悟文中之理,领悟文章的事理情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让那时的文与诗一下子从刻板浮华中鲜活起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柳宗元以一篇《捕蛇者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民生之苦、生存之痛、时事之伤,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柳宗元,学习他笔下这篇既为传记又兼有寓言性质的《种树郭橐驼传》,看看其中又有怎样的思想奥妙呢? 二、预习反馈 重点句式点拨:(PPT展示) (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定语后置)句 师点拨: 求人可使报秦者: 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注意中心词及修饰语“的” (2)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句 师点拨: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注意“不、莫、未、无”等否定词。 沛公安在? 夫晋,何厌之有?——注意“?”,关注问句。 三、明确教学目标

师:现在只是回顾了文中的重点文言知识,在文本分析中我们还会进一步巩固,下面我们就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另外两个目标。 生齐读学习目标。(PPT展示) 四、文本解读 环节一:识种树之人——认识传主郭橐驼 师: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这种树之人——郭橐驼,文章的哪几段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该人物? 明确:1、2段 生齐读1、2段 师:你认为郭橐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课文1、2段概括分析一下。 生1、2 教学预设:身有残疾、丑陋,身怀绝技、种树技艺高超,身份低微,性情坦然、豁达乐观…… 师点拨预设:我觉得“橐驼”两字很有意思?——何谓橐驼?别人称它橐驼是赞美吗?本有轻视嘲笑之意,他却不嗔不怒,不卑不怨,反而坦然处之,乐得其名,他说了什么?什么语气说的? 生1、2尝试演绎。 师:也许正是这种坦然、这种顺其自然的心态,才能让他于种树上有所作为! 我觉得这句话正是对他好性情的概括——顺人之天以致其性啊!这也是让老师感触颇深的地方。 环节二:析种树之妙——郭橐驼的“种树经” 师:郭橐驼不仅性情好,树也种得好,那他又有一套怎样的种树经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3段并思考这一问题。 生自由诵读第3段。 师:郭橐驼是怎样种树、养树的呢?请你用原文中的话填一填。(PPT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