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布鲁式菌
有种发热叫马耳他热,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你可不要忽视
有种发热叫马耳他热,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你可不要忽视马耳他热也称人布鲁氏菌病(简称人布病),是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感染布病的牛、羊、猪会传染给人和其它家畜,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由于其较高的感染率,它会给流行地区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近时期,中国布鲁菌病疫情强势走高,疫区范围逐年扩大,布鲁氏菌是经典的生物战剂,我们主要介绍了解一下布鲁氏菌的形态及生长特性、流行病学史、分类方法、症状及临床表现、诊断检查、治疗等,其内容如下:1.形态及生长特性1.1此菌属于兼性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无芽胞、无鞭毛;营养条件要求高,生长缓慢,生长最适温度为37℃,个别菌种初代生长需一定浓度的CO2。
1.2布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呈无色透明、圆形、表面光滑、稍隆起、均质样,在菌落中央常带有很小的颗粒,最初为透明状,以后逐渐浑浊。
1.分类方法根据宿主倾向性,将其分为6个经典的种。
根据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又将6个经典种分为19个生物型,包括羊种布鲁氏菌3个生物型,牛种布鲁氏菌8个生物型,猪种布鲁氏菌5个生物型,沙林鼠种布鲁氏菌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和犬种布鲁氏菌各有1个生物型。
引起我国目前布鲁氏菌病疫情的是羊种、牛种和猪种布鲁氏菌。
3. 流行病学史3.1 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3.2 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布鲁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产生活习惯有关,含有布鲁氏菌的各种污染物及食品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3.3 易感人群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人群感染率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密切接触的机会、程度有关,布病患者可重复感染布鲁氏菌。
3.4 分布3.4.1职业有明显的职业性,凡与病畜、染病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牧民、兽医、皮毛和乳肉加工人员感染率比一般人高。
布氏杆菌病
其他动物:双峰驼患病可不出现临诊症状,但有散发性流产。单峰驼的布鲁氏菌病也曾有报道。
狗感染流产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的并不少见,但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症状,例外情况还有流产以及睾丸炎和附睾炎。由狗布鲁氏菌引起的症状是:妊娠40-50天发生流产,流产后阴道长期排出分泌液,淋巴结肿大,脾炎和长期的菌血症。公狗可能正常,也可能有附睾炎、前列腺炎。睾丸萎缩,以及淋巴结病变和菌血症,也可能导致不育。
如流产胎衣不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再度流产。如胎衣未能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但大多数流产牛经两个月后可以再次受孕。
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更新,由于流产过1~2次的母牛可以正产,疫情似是静止,再加以饲养管理得到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一旦新易感牛只增多,还可引起大批流产。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布鲁氏菌感染的睾丸炎精囊中也有布鲁氏菌存在,这种情况在公猪显得更为重要。疫牛群中的犊牛在极少见的情况下,在一段时期内由粪便排出病菌。此外,布鲁氏菌间或随尿排出。
布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由布鲁氏杆菌(Brucella )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本病常常引起动物流产,不孕等症状,故又称之为传染性流产病。
本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在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
本病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布病收录为多种动物共患疫病名录中,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疫病。
本文从布氏杆菌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病原学布氏杆菌属为短小革兰氏阴性菌,兼性需氧,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不产生芽孢。
根据宿主嗜性、病原性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10个种:其中6 个经典种,分别为马尔他布氏杆菌(B. melitensis)、流产布氏杆菌(B. abortus)、猪布氏杆菌(B. suis)、犬布氏杆菌(B.canis)、沙林鼠布氏杆菌(B. Neotomae)、绵羊布氏杆菌(B. Ovis);另外4 个种是近几年新分离到的,如从海洋动物中分离的鲸型布鲁氏菌(B. ceti)和鳍型布鲁氏菌(B. pinnipedialis)[1];B. microti从田鼠中分离[2],有报道称从狐狸和土壤里也可分离到[2,3];而B. inopinata则从人体内分离[4]。
最近,有报道称从牛蛙体内分离到了一种新的布鲁氏杆菌,该种菌很有可能是一种新的种[5]。
习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
各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感染的布氏杆菌种属主要是B. melitensis(绵羊和山羊)、Brucella abortus(牛和水牛)和B.suis(猪)。
该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7d,在阴处胎儿体中可活6个月,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 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能生存2 个月,对低温的抵抗力也强,低温下可存活1 个月左右。
(整理)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西医学名:布鲁氏菌病英文名称:b rucellosis其他名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发病部位:肝脏,脾胃,淋巴主要症状:发热,肝脾肿大,关节痛,多汗多发群体:所有人传染性:有传染性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
1860年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且把伤寒与地中海弛张热区别开。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
1897年Hughes 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
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
1897年Wright与其同事发现病人血清与布鲁氏菌的培养物可发生凝集反应,称为Wright凝集反应,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我国古代医籍中对本病虽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于重新对本病作正式报道。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故有人建议称“布鲁氏菌”。
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
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季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生物型1~3),牛种(生物型1~7.9)。
猪种(生物型1~5)及绵羊型副睾种,沙林鼠种,犬种(各1个生物型)。
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
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
多种生物型的产生可能与病原菌为适应不同宿主而发生遗传变异有关。
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较高,目前实验室研究多用牛、羊新鲜胎盘加10%兔血清制作培养基,其效果较好。
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百科名片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 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 肿大等。
人感染布氏杆菌后,病菌在人体中产生菌血症和毒血症,累及各个器官,慢性期多 侵及脊柱和大关节。
运动系统除侵及脊柱外还可侵及骶髂、髋、膝、肩关节。
西医学名: 英文名称: 其他名称: 布鲁氏杆菌病 主要病因: brucellosis 多发群体: 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 波状热、布病 传染性: 所属科室: 发病部位: 主要症状: 内科 - 感染内科 传播途径: 全身 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 细菌感染 病畜接触史人员,饮用过未经消毒灭 菌乳品人群 有传染性 直接接触破溃皮肤、黏膜,摄入被污 染的食物目录 疾病介绍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 疾病治疗疾病介绍1814年 Burnet 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 并与疟疾作了鉴别。
1860年 Marston 对本病 作了系统描述,且把伤寒与地中海弛张热区别开。
1886年英国军医 Bruce 在马尔他岛从死 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
1897年 Hughes 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
后来,为纪念 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 鲁氏菌病”。
1897年 Wright 与其同事发现病人血清与布鲁氏菌的培养物可发生凝集反应, 称 为 Wright 凝集反应,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我国古代医籍中对本病虽有 描述,但直到1905年 Boone 于重新对本病作正式报道。
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 界160个国家中有123个国家有布鲁氏菌病发生。
我国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
解 放前在牧区常有流行,在北方农区也有散发。
解放后国家成立了专门防治机构,发病率也逐 年下降。
马耳他布鲁氏菌M590
一、布鲁氏菌的基本特征
布鲁氏菌为球形或短棒状细菌,直径约1μm,长2~5μm,无芽胞、无鞭毛, 有菌毛样结构。该菌属需氧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繁殖缓慢。布鲁氏 菌有A、B、C、D和Br等19个种和亚种,其中A、B、构和侵袭能力有关。该菌的胞壁含有大 量脂多糖和磷壁酸,可与宿主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进而进入细胞内寄生。此外, 布鲁氏菌还具有较强的抵抗宿主细胞吞噬和免疫逃避能力,能在细胞内大量繁殖 并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导致慢性、进行性、全身感染。
2、细菌生化鉴定:将纯化后的细菌进行糖发酵实验、脲酶实验、磷酸酶实 验等生化反应,以进一步确认细菌的种属。
3、细菌血清学鉴定:采用布鲁氏菌特异性抗体进行血清学凝集试验,以测 定细菌的抗原特异性。M590菌株可与马耳他布鲁氏菌A、B、C血清发生凝集反应, 而不与其他种属的血清发生反应。
4、细菌基因型鉴定: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检测细菌 的基因型。M590的16S rRNA基因序列具有特异性,可用于鉴定其种群。
二、马耳他布鲁氏菌M590的鉴定 方法和实验流程
马耳他布鲁氏菌M590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布鲁氏菌种,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和抗 原多样性。对其鉴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细菌分离与纯化:将待检样本接种于布鲁氏菌培养基,于37℃培养48~ 72小时。挑取单一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鉴定。
谢谢观看
目前,针对布鲁氏菌感染的治疗多以抗生素为主,但随着抗生素滥用和耐药 性的增加,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逐渐减弱。因此,研究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对布 鲁氏菌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方向可以包括:
1、深入探讨M590的致病机制, 以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2、研究M590的免疫逃逸机制,以制定更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
家畜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制
确诊只有通过实验诊断才能得 出结果 。 布 鲁 氏菌病 实 验诊 断 ,除进 行 流 产材 料 的细 菌
学 检查 外 ,牛 主要 是 采取 血 清凝 集 试验 及 补 体结 合 试验 。对无 病 乳 牛群 可用 乳 环状 试 验作 为 监 视性 试 验 。 山羊 、 绵羊 群 检疫 用 变 态反 应 方法 比较 合 适 , 少 量 的羊 常用 凝集 试 验 与补 体 结合 试 验 。猪 布鲁 氏菌 病 的实验诊断除病料的细菌学检查外 ,还可用血清 凝 集 试验 , 也有 的用 补体结 合试 验 和变态 反应 。怀疑
次 阴性 者 , 才可 以与 原 有 应 定期 检疫 ( 至少每 年 l 畜 群 中如 果发 现 流
H 7
接触 。净化 的畜群 , 还
一
行消毒或放置 2 个月以上才得利用 。另外 , 弱毒疫苗 仍有一定 的剩余毒力 , 因此 , 在使用中应做好工作人
员 的自身保护。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 , 致使 化 学药 剂不 易生 效 。因此 , 病畜 应淘 汰屠 宰 。 对
娩, 即可认 为 是无 病 牛群 。病 牛所 产 犊 牛立 刻 隔离 , 用母 牛初乳 人 工饲 喂 5 1 , ~O天 以
流行病学资料 、 流产 , 儿 胎衣 的病 理 损 害 , 胎 胎 衣 滞 留 以及 不 育 等都 有 助 于 布 鲁 氏菌 病 的 诊 断 , 但
马群 中感染布鲁 氏菌病 时应做凝集试验或同时做补 体 结 合试 验 ,并 取 未破 溃 或将 破 溃脓 肿 的脓 汁及 流
产 材料 进行 细菌 学检查 。近 年来 , 有不少 新 的方法用
他布鲁 氏菌 R v 苗 , e I 也有使用灭活苗 , 如牛流产布 鲁氏菌 4 / 苗和马耳他布鲁 氏菌 5 H 8 50 2 3 3 苗等。在 我国,主要使用猪布鲁 氏菌 2 号弱毒活苗和马耳他 布鲁 氏 菌 5号弱 毒 活苗 。猪 2号苗  ̄-J 、 羊 、 - 羊 绵 ,I j i 猪 和牛都有较好的免疫效力 , 可供预 防羊 、 、 猪 牛布鲁 氏菌病。猪 2 号苗的毒力稳定 , 使用安全 , 免疫力好 , 在 生产 上使 用 已经 收到 良好效 果 。 马耳 他布鲁 氏 菌 5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病原
(2 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Brucella)为革兰氏阴性的小球杆菌,大小为0.5-0.7 ~
0.5-1.5um,散在分布,无芽胞及鞭毛,在条件不利时有形成荚膜的能力, 该菌难以着色,姬姆萨染色呈紫色。
对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缓慢,血清葡萄 糖琼脂、吐温葡萄糖琼脂、马铃薯培养 血 清葡萄糖琼脂、吐温葡萄糖琼脂、马铃薯 培养基.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培养,72小时, 白色的小菌落布氏杆菌布氏杆菌.
牛布鲁氏菌(抗酸染色)
(2 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属有6个种:
马耳他布鲁氏菌(Brucella melitensis)又称羊布鲁氏菌有3 个生物型; 流产布鲁氏菌(Br. abortus) 又称牛布鲁氏菌有8个生物型; 猪布鲁氏菌(Br.suis)有8个 生物型; 林鼠布鲁氏菌 (Br.neotomae); 绵羊布鲁氏菌(Br.ovis); 狗布鲁氏菌(Br.canis);
(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
世界粮农组织(FA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均 设有布病专家委员会,下属15-19个地区中心(根据各地 布病疫情的流行和轻重设立)分布在世界各大洲包括美 国、意大利、英国、日本等。1984年日本取消●改设中 国北京。1988年我国布病防治中心改为中国人畜共患病 防治中心.
(2 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
(2 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
布病的性质
布病是传染病:属于乙类. 布病是人畜共患病:人畜都得病. 布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许多野生动物分离出布氏菌 布病是职业病:养殖、皮毛乳肉加工的从业人员,实验室 工作人员 都可能感染布病。 布病是地方病:有一定的地方性,凡有畜牧业的地区都可 能有布病的存在。
布鲁氏菌病
症状
牛结核病
肺结核:1.易疲劳,常有短而干的咳嗽,病 畜日渐消瘦、贫血。 2.有的牛体表淋巴结肿大,常见肩前、股前、 腹股沟、颌下、咽及颈淋巴结肿大。 3.胸腹膜发生结核病灶时,胸部听诊可听到 磨擦音。
症状
乳房结核:乳房上淋巴结肿大,乳房有 硬结,产奶量下降,乳汁开始无明显变化, 严重时稀薄如水。由于形成肿块和乳腺萎缩, 两侧乳房可能不对称。 肠结核:多见于犊牛,表现消化不良,顽 固性下痢,迅速消瘦。
防制
培育健康畜群:通过检疫、淘汰病畜和培育
健康畜群是防制的根本措施。 免疫接种:我国经常使用的菌苗有我国自行 培育的猪2号菌苗(适于羊、牛、猪)、羊5 号菌苗(适于羊、牛)和国外引进的流产19 号菌苗(适于牛),均有很好免疫效果。 坚持自繁自养,引进动物时严格检疫。
结核病
定义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 传染病。病变特征为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 肿,干酪样和钙化结节。
病原
形态:病原体链球菌, 呈长短不一的链状排列 (图II—63),有的菌 株在病料中能形成荚膜, 革兰氏阳性。
病原
分群:链球菌分为20个血清群,对动物有致
病性的是B、C、D、L、E群等,群内菌分为 若干型。 抵抗力:不强。常用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药均 有效。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多种动物和人。不同动物的易感
症状
牛、羊最明显的症状是 流产,通常发生于妊娠 的中后期。流产胎儿有 时为发育不全的胎儿, 全身肿胀,有出血斑 (I-23)。有时产下弱 仔,但常存活不久。
症状
流产前阴道黏膜潮红肿胀,有粟粒大的红色
结节,阴唇及乳房肿胀,不久即发生流产。
症状
马耳他布鲁式菌
病例学习
病例1:患者男,41岁,因“腰部、臀部疼痛1月,加重7天”入院,症见:患 者神清,精神可,腰部、臀部疼痛、以左侧为主,恶寒发热,最高体温39.8℃。 专科查体:腰椎生理弯曲存在,腰部压痛(+)、叩压痛(+) ,棘突旁按压 不诱发下肢放射痛,左下肢/右上肢感觉正常。腰椎屈伸、侧屈、旋转活动明 显受限。 根据病人症状特点,入院时考虑脊柱结核?
谢谢
布鲁菌病病例学习
病例资料:
一般资料: 患者林祥其,男,69岁。 主诉:颈肩部疼痛伴发热10余天。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10天左右(13/2)做家务活时出现颈肩部疼痛,伴有 夜间发热,最高体温达38.5℃,有恶寒寒颤,发热时颈肩部疼痛明显加重, 晨间可自行汗出热退。15/2曾至广东药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予口 服炎宁颗粒,外用元七骨痛酊、活血止痛膏后疼痛缓解不明显,后至我院 门诊就诊,急诊予查颈椎CT示:颈椎退行性变,颈椎病。予外用吲哚美辛 巴布膏,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后症状无明显缓解,门诊拟“1、颈椎病2、发 热查因”收入院。 入院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颈肩部疼痛,伴有夜间发热、恶寒寒颤, 发热时颈肩部疼痛明显加重,晨间可自行汗出热退。无伴双上肢疼痛麻木, 无脚踩棉花感,无头晕头痛、无心慌心悸、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等不 适,纳一般,眠差,小便调,大便1-2天/次,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布鲁氏菌致病特点:
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布鲁氏菌病为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疾病。
布鲁氏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可通过皮肤黏膜等途径入侵机体, 致病力最强的是羊布鲁氏菌,又称马尔他布氏杆菌,因而病羊是人类最危 险的传染源。病羊的胎盘、羊水等含有大量的布鲁氏菌。
布氏杆菌病(精)
布鲁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由布鲁氏杆菌(Brucella )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本病常常引起动物流产,不孕等症状,故又称之为传染性流产病。
本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在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
本病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布病收录为多种动物共患疫病名录中,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疫病。
本文从布氏杆菌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病原学布氏杆菌属为短小革兰氏阴性菌,兼性需氧,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不产生芽孢。
根据宿主嗜性、病原性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10个种:其中6 个经典种,分别为马尔他布氏杆菌(B. melitensis)、流产布氏杆菌(B. abortus)、猪布氏杆菌(B. suis)、犬布氏杆菌(B.canis)、沙林鼠布氏杆菌(B. Neotomae)、绵羊布氏杆菌(B. Ovis);另外4 个种是近几年新分离到的,如从海洋动物中分离的鲸型布鲁氏菌(B. ceti)和鳍型布鲁氏菌(B. pinnipedialis)[1];B. microti从田鼠中分离[2],有报道称从狐狸和土壤里也可分离到[2,3];而B. inopinata则从人体内分离[4]。
最近,有报道称从牛蛙体内分离到了一种新的布鲁氏杆菌,该种菌很有可能是一种新的种[5]。
习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
各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感染的布氏杆菌种属主要是B. melitensis(绵羊和山羊)、Brucella abortus(牛和水牛)和B.suis(猪)。
该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7d,在阴处胎儿体中可活6个月,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 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能生存2 个月,对低温的抵抗力也强,低温下可存活1 个月左右。
布鲁氏菌病一例
布鲁氏菌病一例摘要:病史摘要:男性,46岁,于入院前1月余出现发热,伴畏寒、出汗、头痛、腰背痛、双膝关节及左上肢疼痛、右下肢跛行。
口服药物无好转。
有牛、羊接触史。
症状体征:发热、畏寒、出汗、头痛、腰背痛、四肢及关节疼痛。
查体:下唇见一疱疹已结痂,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诊断方法:骨髓细菌培养见:马耳他布鲁氏杆菌。
治疗方法:予吸氧、抗感染(多西环100mg po bid联合利福平600mg po qd)、护肝、护肾、抗凝、止痛、退热及补液等治疗。
临床转归:体温正常,不适症状缓解,感染指标下降。
适合阅读人群:感染科,呼吸内科关键词:布鲁氏菌;发热;引言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马耳他热,波状热、地中海热及布病。
一般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
布鲁氏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可分羊型、牛型和猪型,其中羊型对人类有高度致病性,猪型和牛型次之。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疼痛及肝脾肿大等,无特异性。
现报道我院1例因发热骨髓细菌培养中检出马耳他布鲁氏菌的病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临床资料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农民,因“发热1月余”入院。
于入院一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体温升高,最高体温38.6℃,发热以午后明显,体温可降至正常,但易反复,伴畏寒、出汗、头痛、乏力,头呈闷胀痛,热退后好转。
伴有腰背痛、双膝关节疼痛,伴左上肢疼痛无力,右下肢跛行,伴咽痛、间断咳嗽、咳痰,咯白色粘痰,发热时伴气促。
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肌肉酸痛,无腹痛、腹泻、黄疸、皮疹,无尿频、尿急、尿痛等。
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出现双下肢水肿,停药后消退。
但仍反复发热。
门诊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血常规、肺CT检查后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我科。
病程中睡眠、饮食、精神欠佳,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月,最高血压209/110mmHg,口服降压药治疗(具体不详),抽烟20年余,10支/日,饮酒20年,白酒1-2两/日,有牛、羊接触史,否认野外、外地旅游史。
布鲁氏菌病
健康知识讲座第2期高沙窝卫生院2012年2月1日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发热,伴有多汗、游走性关节痛。
查体发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如有睾丸肿大疼痛,神经痛,则基本可确诊。
潜伏期为7~60天,平均两周。
少数患者可长达数月或1年以上。
急性期80%起病缓慢,常出现前驱症状,其表现颇似重感冒。
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纳减少,头痛肌痛、烦躁或抑郁等。
持续3~5天。
10~27%患者急骤起病,以寒战高热,多汗,游走性关节痛为主要表现。
发热 76.8%以上有发热.典型病例热型呈波浪状,初起体温逐日升高,达高峰后缓慢下降,热程约2~3周,间歇数日至2周,发热再起,反复数次。
但据729例热型分析,目前呈典型波状热仅占15.78%,低热占42.11%,不规则热占15.36%,间歇热为12.76%,其它尚有弛张热、稽留热型等。
热前多伴寒战畏寒。
高热患者意识清晰,部分还可以下床活动,而热退后反感症状恶化,抑郁寡欢,软弱无力。
多汗为本病的突出症状之一,每于夜间或凌晨退热时大汗淋漓。
也有患者发热不高或处于发热间歇期仍多汗。
汗味酸臭。
盛汗后多数感软弱无力,甚至可因大汗虚脱。
关节痛 76.09%以上有关节痛,与发热并行。
疼痛呈锥刺样或钝痛,痛剧者似风湿,辗转呻吟。
但关节疼痛程度与病理改变并不平行。
病变主要累及大关节,如髋、肩、膝等,单个或多个,非对称性,局部红肿。
也可表现为滑膜炎,腱鞘炎、关节周围炎。
少数表现为化脓性关节炎。
急性期患者疼痛多呈游走性,慢性期病变已定局,疼痛固定某些关节。
肌肉也痛,尤其下肢肌及殿肌,重者呈痉挛性痛。
泌尿生殖系病症因睾丸炎及附睾炎引起睾丸肿瘤是男性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多为单侧。
个别病例可有鞘膜积液、肾盂肾炎。
女性患者可有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及乳房肿痛。
但人类引起流产者少。
其它坐骨神经、腰神经、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均可因神经根受累而疼痛。
布鲁氏菌病
正文: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别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
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胞内寄生菌,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急性和慢急性感染,被感染的人和动物表现为流产及不孕不育等病症。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我国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之一。
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特别是从事密切接触布鲁氏菌的相关职业,如兽医、畜牧、屠宰、肉食品加工、皮毛加工、疫苗和诊断制品生产及从事布鲁氏菌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动物科研人员等是感染该病的高危人群。
布鲁氏菌分6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和绵羊附睾型,前4种可引起人类疾病。
去年冬天的一天,贵州遵义农户陈桂芳(化名)家的一只母羊快要临盆了,陈桂芳和丈夫连忙给母羊接生,一切都像以前给其他母羊接生一样,没有什么异常。
今年6月,陈桂芳突然感到身体很不舒服,不仅腰疼,还发起了高烧。
她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后没诊断出是什么病。
前段时间,她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被确诊为“布鲁氏菌病〞,她的丈夫也患上了此病,目前两人正在省医院承受治疗。
医生介绍说,陈桂芳夫妇应该是在给母羊接生时感染了布鲁氏菌。
手上有伤口染上布鲁氏菌昨日上午,记者在省医院感染科的病房里见到了陈桂芳。
“我家里养了50多只羊。
〞陈桂芳告诉记者,“今年6月,我突然感到很不舒服,腰很痛,还发烧、出汗。
〞随后,她去了当地县医院检查,县医院针对她的腰疼进展了针灸和拔火罐治疗。
陈桂芳的病情没得到好转,她的丈夫也开场出现类似病症。
前段时间,陈桂芳在成都工作的儿子和媳妇将他们接到了成都。
“我们先在省医院草堂病区,前几天被转到省医院本部,医生说我们感染了一种病菌,是从羊身上传播来的。
布鲁菌病历史
布鲁菌病历史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被称为布鲁氏菌病或马尔他热。
布鲁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布鲁氏菌属。
布鲁菌病在人类和动物中都有发病,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布鲁菌病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877年,英国农业化学家大卫·布鲁斯(David Bruce)首次从患布鲁菌病的动物体内分离出了布鲁菌,从而确认了该病的病原体。
随后,布鲁斯在1887年对这种细菌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并将其命名为布鲁菌。
布鲁菌病最早在牛群中被发现,当时被称为“牛窝热”。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和北美洲的许多国家都报告了布鲁菌病的爆发。
这些爆发主要是由于人类与感染了布鲁菌的动物直接接触或通过食用感染了布鲁菌的牛奶或奶制品而引起的。
到了20世纪中叶,布鲁菌病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这主要归因于人们对于布鲁菌病的认识不断加深,控制措施的采取以及兽医卫生和食品安全的提高。
然而,布鲁菌病仍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大公共卫生挑战。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布鲁菌病也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人们通过接触感染了布鲁菌的动物或食用感染了布鲁菌的食物而引发感染。
而且,布鲁菌病的症状多样,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痛等,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预防和控制布鲁菌病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兽医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公众的健康教育水平,加强对布鲁菌病的监测和报告,以及开展疫苗接种等。
此外,在农业生产中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如加强动物的养殖管理、消毒和灭鼠等,也是防控布鲁菌病的重要手段。
布鲁菌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尽管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布鲁菌病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预防和控制布鲁菌病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加强动物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以及开展疫苗接种等。
只有通过全面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布鲁菌病的挑战,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布鲁氏菌病护理常规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症状及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3周,平均2周。
最短仅3天,最长可达一年。
【临床症状】(1)发热:发热常伴有寒战、关节肌肉酸痛、头痛及大量出汗等症状。
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平均为2-3周。
本文来自平凉热线(2)多汗:多汗是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尤其急性期患者为甚,出汗相当严重,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
平凉热线(3)乏力:大多数布病患者均有乏力症状,乏力的程度轻重不一。
(4)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急性期疼痛多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
慢性期关节疼痛一般局限于某一部位,也以大关节为多见,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
(5)头痛:为急性期的常见症状之一,个别头痛剧烈者常伴有脑膜刺激症状。
【临床体征】(1)淋巴结肿大:由于局限性或多发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多发生肿大。
(2)肝、脾肿大:由于肝脏损坏,患者可出现黄疸。
经过治疗肿大的肝、脾常恢复正常,这可作为考核疗效的指标之一。
慢性布病患者的肝、脾肿大,往住较难恢复。
【临床分期】(1)急性期:发病3个月以内,凡有发热和明显其他症状、体征(包括慢性期患者急性发作),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
(2)亚急性期:发病在3-6个月,凡有低热和其他症状、体征(即有慢性炎症),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
(3)慢性期:发病6个月以上,体温正常,有布病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
平凉热线(4)残余期:体温正常,症状、体征较固定或功能障碍,往往因气候变化、劳累过度而加重者。
【护理问题】①神经痛与神经干涸神经根的损伤有关,出现腰痛、臀部疼痛、腿痛等。
②尿黄、巩膜黄染、肝区不适、食欲减退与急性期病人个别因肝脏损害较重有关③睾丸疼痛及小腹痛与男性患者出现睾丸炎或附睾炎有关。
④咳嗽与部分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有关。
【护理措施】①休息。
布鲁氏菌
4 细菌变异
布氏杆菌在各种理化因素作用下易发生变 异;即从光滑型(S)变为非光滑型——粗 糙(R)或粘液(M)状。 变异菌落常比光滑型稍长,表面有颗粒。 菌落颜色为灰白色或褐色,
5 抵抗力
布氏杆菌在合适条件下能生存很长时间,有 较高的抗灭活能力。 对湿热、紫外线和各种射线以及常用的消毒 剂、抗生素、化学药物比较敏感; 对低温和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故可用冷冻 真空干燥法保存菌种。
2 牛布鲁氏菌病噬菌体展示抗原的制备及其 在诊断中的应用 采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模拟布鲁氏菌抗原 表位,经健康牛血清反复多次预淘选之后, 再以临床分离的布鲁氏菌阳性混合血清IgG 为靶分子,进行了正常的3轮生物淘选,挑 取单平板内所有50个噬菌体克隆,提取单 链DNA并测序。运用间接ELISA方法、竞 争抑制ELISA方法及Western-bloting方法 分别鉴定测序得到的不同噬菌体克隆的亲 和力、特异性及反应原性。最终得到两个 亲和力高且特异性好的噬菌体克隆,命名 为P2和P14。
3.一种快速检测牛奶样品中布鲁氏菌 的PCR方法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牛奶样品中布 鲁氏菌的PCR方法,涉及一种人畜共患传 染病病原体的基因检测技术,适用于布鲁 氏菌定性检测。本发明由标准阳性模板 PCR反应液﹑布鲁氏菌BCSP31基因特异 性引物、阴性指控标准品组成。本发明检 测速度快、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使用步骤 简单,可重复性高,可以替代传统的病原 学检测方法。
4.将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10基因敲除的新 型标记疫苗的研制,使布鲁氏菌自然感染 和疫苗接种有效的区分。
牛种布氏菌:1、2、3、4、5、6、7、9型 羊种布氏菌:1、2、3型
猪种布氏菌:1、2、3、4、5型
鼠种布氏菌 绵羊附睾菌是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 杆状细菌; 宽约0.3—0.5微米、长0.6—1.5微米。电 镜下见到的羊种菌为明显的球杆状、牛种 菌和猪种菌为短杆状; 6种布鲁氏菌靠形态很难区分,一般来说, 羊种菌最小,牛种菌次之,猪种菌较大; 布鲁氏菌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和夹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院期间检验结果: 风湿三项:C-反应蛋白20.6mg/L; 红细胞沉降率:31mm/h; 肝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6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5U/L、γ-谷氨 酰转肽酶204U/L; 自免五项:补体4 0.417g/L; 降钙素原:0.60ng/ml; 胸部及颈椎X线片示:1.颈椎退行性变,C4/5、C5/6、C6/7椎间盘膨出或 突出未排,建议进一步MR检查。2.老年性肺气肿,主动脉硬化。 抽血结果:24/2,25/2多次查血分析未见异常 正常结果:结合杆菌抗体、肥达氏试验+外婓氏试验、疟原虫组合、呼 吸道病原体IgM八联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谢谢
临床体征:
2、 慢性感染特点为: ①主诉尤以夜汗、头痛、肌痛及关节痛为多,还可有疲乏、长期低热、寒战或 寒意、胃肠道症状等,如胃纳差、腹泻、便秘等,还可有失眠、抑郁、易激动 等,易被诊为神经官能症。 ②急性期遗留的症状,如背痛、关节痛、坐骨神经痛、明显乏力、夜汗、迁延 多日的低等。固定而顽固的关节痛多见于羊型,化脓性并发症则多见于猪型。
病例学习
病例1:患者男,41岁,因“腰部、臀部疼痛1月,加重7天”入院,症见:患 者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精神可,腰部、臀部疼痛、以左侧为主,恶寒发热,最高体温39.8℃。 专科查体:腰椎生理弯曲存在,腰部压痛(+)、叩压痛(+) ,棘突旁按压 不诱发下肢放射痛,左下肢/右上肢感觉正常。腰椎屈伸、侧屈、旋转活动明 显受限。 根据病人症状特点,入院时考虑脊柱结核?
病例资料:
查体: 体格检查: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皮下出 血,无皮下结节、瘢痕,毛发分布正常,未见虫类叮咬伤口。肤温正常,全身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专科检查:颈部活动度:前屈50°,后伸10°,侧弯L:20°,R:20°,旋 转45°,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僵硬,压痛(+),C2-C6横突压痛(+),棘突 压痛(-),压顶试验(-),引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 经牵拉试验(-),双上肢腱反射正常,双上肢肌力5级,双上肢浅感觉、深感 觉正常,霍夫曼征(-),罗索里莫征(-)。
病例资料:
2018-02-28日血液细菌培养结果:马尔他布鲁式菌生长。
病例资料:
病例特点: 1.发热特点:患者发热特点呈驰张热,傍晚和夜间发热,伴恶寒,最高39.5℃ 2.伴随症状:颈肩部疼痛显著,服用解热镇痛药止痛效果不明显 3.相关理化检查结果: 异常结果:血沉、C反应蛋白轻度增高、PCT升高, 正常结果:血液分析、结合杆菌抗体、肥达氏试验+外婓氏试验、疟原虫组合、 呼吸道病原体IgM八联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布鲁氏菌致病特点:
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布鲁氏菌病为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疾病。
布鲁氏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可通过皮肤黏膜等途径入侵机体, 致病力最强的是羊布鲁氏菌,又称马尔他布氏杆菌,因而病羊是人类最危 险的传染源。病羊的胎盘、羊水等含有大量的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病临床体征:
1、亚急性及急性感染病: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少数患者有至数日的前驱症状, 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45%~100%)、多汗(40%~95%)、乏力(30%~10%)、关节炎(70%~90%)、 睾丸炎(占男性病例的20%~40%)等。 1.1 热型:以弛张型最为多见,也可见不规则型、持续低热等。 1.2 多汗:是本病的突出症状,常于深夜清晨热急骤下降出现大汗淋漓,大多患者感 乏力、软弱。 1.3 关节疼痛:主要为骶髂、髋、膝、肩、腕、肘等大关节,急性期可呈游走性。痛 呈锥刺状,一般镇痛药无效。 1.4 睾丸炎:也是布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乃睾丸及附睾被累及所致,大多呈单侧性, 可大如鹅卵,伴明显压痛。 1.5 次要症状:有头痛(30%~84%)、神经痛、肝脾肿大(约50%)、淋巴结肿大等, 皮疹较少见。
病例资料
诊治过程: 入院予塞来昔布胶囊消炎止痛,盐酸乙哌立松松解肌肉,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 通痹宁片通痹止痛,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酸护胃,艾司 唑仑片促进睡眠; 中医治疗:针灸以针刺颈部夹脊穴为主,靳三针疗法为指导,中药以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和解少阳为法,以小柴胡合桂枝葛根汤加减。 经以上治疗,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每日夜间仍反复发热,最高39.1℃,发热 时予酚咖片、热毒宁、柴葛退热颗粒等对症处理,急查血分析、生化八项、血 液培养。 血液细菌培养提示马尔他布鲁菌生长,该病为乙类传染病,嘱其出院后传染病 医院继续治疗。
病例学习
辅助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58mm/h; 脊柱MR:1.腰4-5椎体及椎间盘异常信号,并周围椎旁小脓肿形成。阴囊睾丸 附睾彩超:左侧附睾尾部稍增大不均,血供增多,未排附睾炎可能,左侧睾丸 内实质回声不均伴血供丰富,考虑炎性病变可能。左侧睾丸鞘膜腔积液。 胸部DR:左上肺纤维钙化灶,余心肺膈未见明显X线异常征象。 血液分析、感染八项、风湿三项、生化未见明显异常。 血液细菌培养+鉴定培养3天阴性,培养至6天时有马尔他布鲁氏菌。
病例学习
检验结果: 血分析:NEU% 38.1%、WBC 5.24×10e9/L;PCT 0.47ng/ml;CRP 61.8mg/L; ESR 30mm/h; 生化全套:ALP 115U/L、AST 115U/L、ALT 99U/L、GGT 69U/L、 TG 2.27mmo/L、LDH 682U/L、HBDH 470U/L; 细胞形态、登革病毒学三项、流感A+B抗原检测、凝血四项、感染四项、尿组 合未见明显异常。 抗病毒治疗无效
病例学习
血液细菌培养3日见马耳他布鲁菌,对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利福 平、氯霉素、头孢曲松敏感。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
小结
目前国内报道有马耳他布鲁氏菌引起的脑膜炎、附睾炎、小儿关节 炎、腹膜炎、流产等疾患,患者初起发病均有典型发热,呈驰张型, 初期诊断不明确,均通过血液及慢性感染组织中分离出病原菌而最 终确诊,该菌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大量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在 血液被吞噬细胞吞噬,并随血流带至全身,引起多个器官受损,因 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易被误诊、误治。
病例学习
治疗: 予利福平胶囊、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余 对症处理,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
病例学习
病例2 患者女,因“发热半月余”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月余无明显诱因出 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夜间明显,发热时伴头晕头痛,入院症见:发热, 头晕头痛,无视物旋转,无黑矇,胸闷胸痛,呈紧痛感,口干口苦,无寒颤, 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纳眠可,大便2-3日一行,质软成形, 小便正常。 专科检查:咽部粘膜充血,扁桃体Ⅰ°肿大,余未见明显异常。
鉴别诊断:
本病的急性期易与伤寒、副伤寒、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病、流行性感冒、其他 病毒呼吸道感染、疟疾、淋巴瘤、病毒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混淆。布 病的慢性期宜与各种骨和关节疾病、神经官能症等下鉴别。 1、风湿热:常有环形红斑、心肌炎、白细胞增高、抗链球菌溶素“O”阳 性等。 2、伤寒:多有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血、尿、骨髓等伤寒杆菌培 养及凝集反应阳性等。 3、结核病:结核病多有肺部病灶,结核菌素实验阳性,X线胸片可见结核 病灶;败血症中毒症明显,血及骨髓细菌培养可供鉴别。 4、成人Still病:发热亦是弛张热型,也可伴有关节痛,但多有反复皮疹发作, 全身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数显著升高,血沉明显增快,血培养为阴性。
布鲁菌病病例学习
病例资料:
一般资料: 患者林祥其,男,69岁。 主诉:颈肩部疼痛伴发热10余天。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10天左右(13/2)做家务活时出现颈肩部疼痛,伴有 夜间发热,最高体温达38.5℃,有恶寒寒颤,发热时颈肩部疼痛明显加重, 晨间可自行汗出热退。15/2曾至广东药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予口 服炎宁颗粒,外用元七骨痛酊、活血止痛膏后疼痛缓解不明显,后至我院 门诊就诊,急诊予查颈椎CT示:颈椎退行性变,颈椎病。予外用吲哚美辛 巴布膏,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后症状无明显缓解,门诊拟“1、颈椎病2、发 热查因”收入院。 入院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颈肩部疼痛,伴有夜间发热、恶寒寒颤, 发热时颈肩部疼痛明显加重,晨间可自行汗出热退。无伴双上肢疼痛麻木, 无脚踩棉花感,无头晕头痛、无心慌心悸、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等不 适,纳一般,眠差,小便调,大便1-2天/次,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诊断标准:
此病诊断的金标准是患者血液及慢性感染组织( 骨髓, 关节液) 中分离 出病原菌, 且三者的检出率为骨髓 > 血液 > 关节液。[1] 杨铭等[2]报道,布鲁氏菌培养阳性标本以血液为主,其次是骨髓、脓 液、脑脊液、关节腔液。
[1]史艳玲, 张翠花, 赵红九,等. 血培养检出马耳他布鲁氏菌1例报道分析[J]. 临床医学, 2015(4):125-125. [2]杨铭, 汪定成, 邵海连,等. 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布鲁菌阳性报警时间及与其他病原菌的比较[J]. 中国感染控 制杂志, 2013, 12(6):451-453.
治疗: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治疗强调抗生素的早期、联合、 足疗程应用。 基础用药主要为细胞穿透力强的利福平和四环素类, 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头孢类或喹诺酮类等药物。除抗生素治疗外, 对症治疗,如失眠者可服用镇静药,关节痛、头痛等可服镇痛药,高烧者可辅 以物理降温或服解热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