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复习知识点要点整理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知识

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知识

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知识●绪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是什么?●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四大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有道理,有立场,经得起考验,有发展的空间●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知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立足当下,看向世界,追求真理●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什么?●运动●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是什么?●时间和空间●可以尊重规律,顺应规律,但是不能改变规律。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又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是人脑(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1,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创造性●3,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物质世界包含不同的物质现象和物质形态、不同的物质层次和物质结构、不同的物质过程和物质活动,包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多样性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发展的本质是什么●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为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为同一性(基本属性)●同一性●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的发展和前提●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的到发展●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性使无条件的,绝对的●作用●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双方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相另一种矛盾过渡的决定性力量●大力发展斗争精神●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特殊性●各个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主要矛盾●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起次要作用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不仅要看到矛盾中存在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存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量变质变规律●适度原则●辩证否定观●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向新质的飞跃●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及新事物对旧事物及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大范畴)●内容与形式●现实与可能●本质与现象●本质(一般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现象(个别的、具体的、表面的、外显的)●本质与现象又是相互依存的,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原因与结果●原因与结果是相互区别的●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任何原因都必将引起一定的结果,任何结果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则可能是结果,反之亦然●必然与偶然●必然与偶然相互依存●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相对于某一过程来说是必然的东西,对另一过程就可能成为偶然的东西,反之亦然●主客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辩证思维能力●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第二章:实践与认知及其发展规律●实践的含义与形式●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马克思原理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原理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原理知识点总结1.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的,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而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

因此,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引起的,而政治、法律、宗教、文化等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2.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张的唯物史观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物质基础。

物质生活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意识及其表现形式是在物质生活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马克思主张通过对社会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分析来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变革的动力。

3. 阶级斗争: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两个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发展的。

这两个阶级是指占有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和被剥夺产权的被压迫阶级。

阶级斗争是为了争夺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和利益,最终的目的是推翻统治阶级,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4. 资本主义剥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

资本主义的剥削主要通过雇佣劳动实现,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无产阶级为自己创造利润。

剥削的基础是劳动力商品化,劳动力成为商品被出卖,并且劳动价值远远大于工人所得的工资。

5. 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指的是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制造该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剩余价值理论则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是工人为雇主创造的价值,工人只能获得工资的一部分,而剩下的部分归资本家所有。

6.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张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阶段,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最终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7. 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是社会的革命力量,他们是被剥夺产权和被压迫的阶级。

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的全面解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被广泛运用于中国各个领域。

考研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是学生们必不可少的要求。

下面将对考研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准备考试。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矛盾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1.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是由人类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的。

1.3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矛盾性的,并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原理2.1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发展的,只有通过消灭阶级差别才能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2.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生产关系则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权益。

2.3 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3.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本原理3.1 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2 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式,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阶级斗争的转变。

3.3 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应该起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核心。

4.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本原理4.1 生产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核心问题。

4.2 商品经济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

4.3 资本积累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

5.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5.1 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

5.2 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应该归全社会所有,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知应会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知应会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知应会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知应会知识点》①基本定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呢,就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比如怎么看世界,遇到事情怎么去思考解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经济规律等,就像研究一个社会里大家是怎么生产东西,东西又怎么分配的。

科学社会主义讲的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像社会主义社会该怎么建设发展。

②重要程度:在社科领域,它就像基石一样,很多学科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上的。

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我、处理社会关系等方面起着根本的指导作用。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基本的历史知识,比如了解不同社会形态历史演进过程。

还得有点逻辑思维能力,能理解一些抽象概念间的联系。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中,能让我们清晰看清楚社会中的很多不公平现象,到底是怎么来的。

比如职场中的剥削现象,可以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去分析。

在社会治理方面,为建设公平公正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庞大系统,哲学是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特定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是对哲学原理在经济领域的运用和体现。

科学社会主义建立在前两者基础上,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科学理想。

②关联知识: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都有紧密联系。

比如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结构变迁时就要依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里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在于它是比较抽象的理论体系。

关键点是理解各个部分间的逻辑连贯性,像是从社会的生产经济状况如何影响到社会制度这么一个逻辑联系。

④考点分析:在各类政治类考试中占很大比重。

可能会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剩余价值概念,也可能考查某个原理在实例中的运用,像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等多以选择题、简答题或者论述题形式出现。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根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的含义和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含义和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2. 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 资本主义政治的规律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 社会主义政治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定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分配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的含义和原则- 国际主义的历史渊源- 国际主义的现实意义8.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基础1.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和统一性2.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础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知识点总结,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说。

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历史条件、思想发展条件和革命实践条件的共同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物质与意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是主观的,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2、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

主要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3、实践与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是价值的体现。

2、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支配着商品生产和交换,使商品按照价值进行交换。

3、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也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动因。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与工人的工资相抵消,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激化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5、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公正、更公平、更先进、更科学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需要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同时发挥计划的控制作用。

操作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便利的操作界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部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部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部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①基本定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说简单点,就是马克思、恩格斯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对世界上各种现象总结出的一些根本道理。

这些原理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咱们所处的世界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

②重要程度:在整个学科体系里那可是基石般的存在。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它是理解后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众多知识的基础。

也就是说,其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那些分支学问,都得建立在这个基本原理之上才能理解得透彻。

③前置知识:基本的历史、社会常识。

比如知道不同的社会形态,什么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之类的,还有一些简单的哲学概念,像物质、意识之类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很多都是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规律,要是连基本的社会情况都不了解,就很难搞懂原理。

④应用价值:在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时候,好比分析社会咋就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又朝着社会主义迈进呢。

在咱们日常生活里,分析经济现象、社会问题啥的也能用到。

就像看为啥房价有时候会忽高忽低这种实际的经济情况,马克思主义的很多原理就能给个思考的方向。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在马克思主义这门学科中属于最开始入门的导论部分,就像一本书的序言一样,给后面的正文内容搭起一个框架,让人有个整体上的大概认识。

②关联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那些唯物论、辩证法之类的知识紧密相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就像是一个大框架,把诸如物质决定意识、矛盾分析法这些具体哲学知识包在里面。

而且和政治经济学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也是相关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剥开资本主义现象看本质的理论基础。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点难。

难就难在它的概念比较抽象。

比如说马克思主义提到的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容,这都是从宏观的、长远的历史角度去说的,不像我们平时直接能感受到的具体事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4、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6、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7、价值: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观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

价值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8、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9、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

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10、共产主义:一种建立在马克思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和政治学说。

或建立在马克思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和政治运动,它说明历史是无情的阶级斗争,最终必然是无产阶级在任何一个地方的胜利,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与此相应的是所有人在社会和经济上的平等,最终导致一个无阶级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它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复习和加深理解。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变革的动力。

以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反映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意味着社会变革的首要任务是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政治关系等。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阶级斗争。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4. 社会形态的更替: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资本主义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建立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例子。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等。

这些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

同时,矛盾也有其特殊性,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3. 发展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驱动力。

事物发展的过程包括量变到质变、螺旋上升和飞跃等。

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变客观世界和认识客观世界。

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它追求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辩证法: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2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实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2.2 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私有制、按劳分配、市场调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3.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归宿。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3.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什么是唯物史观?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什么是辩证法?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是什么?什么是社会意识?它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阶级斗争?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唯物史观是指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它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是指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核心内容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核心内容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核心内容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部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核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进行梳理,以加深读者的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和发展性,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的作用。

2.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点,强调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经济基础和剩余价值的来源。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性和相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

2.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前提和保障。

3.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

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1.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强调矛盾和变化的统一性。

2.实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强调实证和验证的重要性。

3.激进性和批判性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特点。

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六、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是指导革命前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的指导方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绪论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 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与基精神实质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其现代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 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二,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列宁的物质概念与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 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 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关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既具有普遍性, 又具有特殊性, 普遍寓于特殊性之中。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①基本定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简单来说,物质不管你有没有感觉到它,它就在那儿,你能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它。

比如桌子,不管你看没看见它,它都实实在在地在那放着,你能摸能碰能感觉到,这就是一种物质的存在。

②重要程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基概念。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作一座大厦,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是大厦的基石。

要是这个概念理解错了或者不清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基本的唯物主义观念,就是说要相信存在是先于意识的。

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水或者火等原始物质组成的,虽然这种观点有局限性,但有这种朴素的实在观念会有助于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在科学研究上,科学家们要承认自然现象背后的客观物质存在才能展开研究。

像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就是因为他承认物体间存在一种客观的相互吸引的力这种物质性的东西。

在社会发展方面,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能明白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等是客观的,政策的制定就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等这些客观情况,而不是仅凭空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一知识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板块是最基础的部分,位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核心位置。

整个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从这个物质的本质概念出发构建起来的。

②关联知识:它与意识的本质与作用这一知识点紧密相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还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相关联,因为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就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来说有点难度,因为这个概念很抽象。

很多人容易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

比如说把物质就理解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忽略了场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物质的东西。

- 关键点:要从本质上去理解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还能被意识反映这个特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复习知识点要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复习知识点要点整理

考试复习提要1.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容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评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科学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社会科学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

2.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共性: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共性:把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看作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本体,认为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形式。

而且这些客观精神不外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的反应。

3.新事物与旧事物(1)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新事物优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内容的原因)①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就是物质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不可避免。

②就其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就是无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③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

物质观:列宁指出: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说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意义:第一,它揭示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性,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它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抓主了世界万物的共同本质。

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3、怎样理解意识的本质以及意识的能动性?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大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亦称为“自觉能动性”,它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

4、简述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内容,并联系实际分析。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马原理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马原理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马原理期末考试考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期末考试是一次检验自己掌握程度的重要机会。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本文将对马原理期末考试的考点进行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和特征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特征。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它强调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发展的螺旋上升等。

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批判了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辩证发展的过程,它批判了唯心史观和机械史观。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强调人的社会性和人类历史的连续性、继承性。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物质基础。

3.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途径。

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事物的基本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包含着各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但矛盾的表现形式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分析。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由对立双方的主要方面构成的,其中一个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称为主要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复习提要1.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容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评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科学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社会科学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

2.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共性: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共性:把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看作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本体,认为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形式。

而且这些客观精神不外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的反应。

3.新事物与旧事物(1)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新事物优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内容的原因)①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就是物质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不可避免。

②就其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就是无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③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唯物辩证法既解释了客观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也揭示了人类实践活动中思维发展的规律,它的丰富内容成为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2)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原因: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③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4)都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

不同的是,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否认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为物质世界是彼此孤立的、静止的,物质的运动形式只有机械运动,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引起的发展。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反应和接受外界对象。

有两个严重的缺陷:①离开实践和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这种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是不科学的。

5.矛盾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是反应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为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为统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事情是相互联接相辅相成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斗争性与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统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中各有不同,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各矛盾不同方面有不同属性,地位和作用,矛盾的展开和逐步解决,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

矛盾群中又存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决定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从属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6.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原理与其认识论意义以及该原理的运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7.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性为前提(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8.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认识是主题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得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在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看来,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后天接触实际中的来的。

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人的实践经验的东西。

9.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一方面,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東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既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理论实现自身的过程。

另一方面,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理论是否正确,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中,是没有得到证实也不可能得到证实的。

只有将已经获得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才能得到证实,错误的理论才能被发现、纠正或推翻,并在指导实践、实现自身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

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如果没有这个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就还没有完成。

实现由认识向实践的飞跃,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包括确定实践目的、形成实践理念、制定实践方案、进行中间实验、运用科学的实践方法等。

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理论掌握群众,转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只有这样,理论才能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0.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1)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表现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英雄史观。

这种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英雄史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从认识根源看,英雄史观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停留在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跃在历史前台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无视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