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阶段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研究新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研究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52d405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0.png)
颈椎病最新研究进展: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综合评述摘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伴随年龄相关的颈椎结构变化,导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和功能性残疾。
本文综述了自2021年以来关于颈椎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结果,以期为颈椎病的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引言颈椎病,特别是颈椎型脊髓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老年人群中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其病理生理过程涉及椎间盘、椎体和小关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度颈痛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不等。
鉴于其高发病率及对生活质量的显著影响,近年来关于其治疗的研究日益增多。
本文总结了近期关于颈椎病治疗的主要研究成果,探讨其临床意义。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是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颈椎型脊髓病(CSM)的常见手术方法。
ACDF通过移除受累的椎间盘并融合相邻椎体,减轻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Tahir 等(2021)和Sakai等(2021)的研究表明,ACDF在神经功能恢复和术后疼痛缓解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Tahir等的研究尤其强调了ACDF在改善患者症状和功能方面的长期效果。
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适用于多节段颈椎病变,特别是当单一椎间盘切除不足以减压时。
Louie等(2022)指出,ACCF在处理广泛的脊髓压迫时,能够提供更大的减压范围和更稳定的融合效果,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前路减压融合术(ADF)前路减压融合术(ADF)主要用于治疗因后纵韧带骨化(OPLL)引起的颈椎型脊髓病。
Park等(2023)的研究显示,ADF不仅能够有效减压,还能预防OPLL的进一步发展,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前路颈椎混合减压融合术前路颈椎混合减压融合术结合了ACDF和ACCF的优点,适用于复杂的多节段CSM病例。
【精品文档】颈椎病护理论文-word范文模板 (3页)
![【精品文档】颈椎病护理论文-word范文模板 (3页)](https://img.taocdn.com/s3/m/e72bd82f02020740be1e9b3d.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颈椎病护理论文篇一:颈椎病康复护理论文颈椎病的康复护理体会[关键词] 颈椎病康复[中图分类号] r0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X)-08-180-01颈、肩、腰腿痛以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但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有统计表明,青少年颈椎病患者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8.7%上升到201X年的15%。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我科201X年5月至201X年5月收治颈椎病病人25例,其中40岁以下12例,40岁以上13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好转或缓解。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表现及分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颈,肩,背,上肢疼痛,甚至四肢麻木,可伴有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1.1 神经根型是压迫或刺激椎管单侧或双侧的神经根引起的症状。
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颈僵硬,且反复发作。
常因劳累、寒冷、睡眠不佳或伏案工作过久而诱发。
上颈椎病变,以颈椎疼痛,向枕部放射,枕部感觉障碍或皮肤麻木。
下颈椎病变,颈肩部疼痛可向前臂放射,,手指呈神经根性分布的麻木和疼痛。
并可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表现。
1.2 脊髓型是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引起。
表现为颈肩痛伴有四肢麻木、肌力减弱或步态异常,胸或腰部有束带感。
严重者发展至四肢篇二:颈椎病保守治疗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论文颈椎病保守治疗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对颈椎病人采用牵引、按摩、中药熏洗、针灸、手法整复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配合心理护理、牵引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指导等,观察患者康复情况。
神经根型颈椎病近10年的研究进展
![神经根型颈椎病近10年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eee623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9.png)
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38卷第6期2020Vol.38No.6104神经根型颈椎病近10年的研究进展木巴拉克•开赛尔打米勇”(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最高且逐年在递增,并在分布人群中呈现出低龄化的发病趋势。
通过阅读了近十年来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研究文献,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多角度阐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总结了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中的针刺、艾灸、推拿等。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研究进展1概况1.1概念及分型根据《中华外科杂志>[1]最新的专家共识可知,颈椎病是指患处的颈椎椎间盘以及相邻的椎间关节等生理结构产生不可逆转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机体病理改变存在,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如通过颈部的交感神经、神经根、动静脉、脊髓等,并且出现相应的影像学结构改变和切合的临床表现的疾病。
按不同组织结构受累所引出的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其他型这四种分型,其他型包括既往分型中的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
还有较罕见的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其中神经根型的患者相比其他分型占比较多,且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发作,疾病有自限性可恢复,若症状难以经休息自行好转,则需要介入接受治疗。
颈椎病是渐进发展的、反复发作的,漫长的病程会影响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情绪,降低生活质量。
1.2临床表现经专家倒讨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同时存在麻木、放射性疼痛,其不适放射感觉走向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手臂区域一致。
最开始患者能感知的症状为颈部的偶尔疼痛和发僵,在特定角度下甚至累及同侧肩部、胸背部疼痛,旋颈、咳嗽、深呼吸等会引起疼痛加重。
临床研究开题报告--颈椎病
![临床研究开题报告--颈椎病](https://img.taocdn.com/s3/m/f289640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0.png)
临床研究开题报告--颈椎病临床研究开题报告--颈椎病1.研究目的与背景1.1 研究目的详细描述研究的目的,例如明确颈椎病的病因、流行病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目标。
1.2 研究背景介绍颈椎病在临床的意义和影响等背景知识,包括相关国内外研究的综述和趋势等,以提供研究重要性的依据。
2.研究问题和假设提出明确的研究问题和假设,例如探讨颈椎病与特定人群的相关性、颈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等等。
3.研究方法3.1 研究设计这里描述采用的研究设计,如纵向、横向或队列研究等,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包括被调查者的人群分布、纳入和排除标准等详细说明。
3.3 数据采集方法描述如何收集研究数据的方法,例如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说明对采集到的数据如何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所用的统计方法和软件。
4.研究计划4.1 研究进度安排详细列出研究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以及各阶段的关键节点。
4.2 预期结果说明此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预测的主要研究结果。
5.研究中的伦理问题讨论研究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6.预期的研究意义探讨所进行研究的预期结果及其对颈椎病治疗和预防的意义,以及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
7.参考文献罗列所引用的相关文献,确保文献来源准确可靠。
---附件:根据需要提供相关的调查问卷、访谈指南、数据处理表格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知识产权法:指法律对于创作、发明、发现、发表等知识成果的产权保护与管理的法律规定。
2.伦理委员会:又称伦理评审委员会,是负责对人体试验或相关研究进行伦理道德审查和监督的专门机构。
---。
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新进展
![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c15b86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1.png)
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新进展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感觉障碍和视力障碍等。
近年来,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和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医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血流动力学研究以及影像学确诊方面的最新成果。
前言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由于椎动脉压迫或供血不足导致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痛、视力障碍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中医治疗研究中医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针灸、按摩和中药治疗等。
针灸治疗近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表明,针灸在治疗该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
例如,Lu等(2022年)研究显示,针灸治疗效果优于牵引疗法。
此外,头皮簇针疗法在临床观察中表现出比传统针灸疗法更佳的效果,总有效率达93.8%(Li等,2021年)。
傅氏针灸和基于肌筋膜触发点技术的针灸治疗也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Zheng等,2021年;Kangkang & Yan,2023年)。
电针治疗在缓解神经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效果,且优于传统针灸(Jiang等,2023年;Zhou等,2021年)。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盘龙七片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制显示其能显著抑制大鼠的炎症反应(Ming等,2022年)。
此外,研究表明,阿育吠陀配方Panchamrit Lauha Guggulu和Panchguna Taila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Negi等,2022年)。
物理治疗和按摩物理治疗和按摩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颈椎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颈椎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2368d7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0.png)
颈椎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处在21世纪的我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提高与丰富,然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现代医学研究中,颈椎病的诊断,常常需要依赖影像学的辅助,康复治疗方法以理疗、运动疗法和消炎止痛药物为主。
手术仍采取开放式为主,临床上继续优化治疗方案仍具有重要意义。
现笔者就颈椎诊病的诊治进展进行概述,未临床提高参考。
关键词:颈椎病;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前言:在理疗科、康复科、中医科及骨科门诊的日常工作中,颈椎病是常见的疾病;由于患者的体制、生活习惯、工作性质的不同,患者症状个体差异较大。
目前颈椎病的病因多认为与不良生活习惯、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颈椎骨质退行性改变、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颈椎病的患者不仅会出现下肢乏力、颈背疼痛等症状外,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还还会合并视力、吞咽障碍;下肢瘫痪等并发症[1-2]。
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产生失眠、社交恐惧等症状。
全国各地区的颈椎病流行病学研究不尽相同,但多数统计均显示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有明显年轻化趋势。
60岁以上的无症状人群中86%的人有颈椎退行性变[3]。
目前临床上颈椎病治疗方法报道很多。
通过检索文献,本文就临床医学对颈椎病的评估及治疗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1、临床医学研究1.1 诊断与分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指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或颈椎病理改变导致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如神经、血管等)损伤,流行病学显示我国颈椎病发病率高达 20%且有明显年轻化趋势[4]。
2018年发布的《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将颈椎病分具体分化为神经根型、颈型、脊髓型、其他型四大类别[5]。
(1)颈型:颈椎病一般症状较轻,好发于与中青年,典型症状为颈部、肩部活动障碍,查体可见局部肌肉存在明显压痛,神经根牵拉试验、压颈试验为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退行性改变。
颈椎病病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颈椎病病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e31570b03d8ce2f006623c4.png)
p uo o lu等口 也 发现 了椎 间盘 突 出症患 者 血清 、 脊 脑
液 中 IG、g 含 量 高 于正 常 。大 量 的研 究 资 料 表 g IM
明椎 间盘 的 自身免疫 发应可 能是 颈椎病 的发病机 理
之一 。已有研 究 表 明[ 缺 氧诱 导 因子一 ( F 1 ) 8 1 HI 一 、 0 c
杨 辉 , 丽新 , 媛媛 郭 武
( 吉林 大 学 第 二 医 院 , 吉林 长 春 1 0 4 ) 3 0 1
随着 人类 的生 活 方 式及 工 作 环 境 的 巨大 变 化 ,
激 素 、 水仙碱 等具 有抗炎 及免 疫抑 制作用 的 药物 , 秋
颈 椎病 已成 为一 种 临床 常 见 病 、 发病 。据 文 献 报 多
症反 应 、 颈部肌 肉等相 关 因素 的研究取 得新 的进 展 。
1 基 因
增加 也 相 应 增 加, 人 类 退 变 的椎 问盘 组 织 中 而 C 一 OX 2因子 的表达 明显 高 于正 常水 平 , 临床 研究 表 明选 择性 C 一 OX 2抑 制剂 能 明 显 减 少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 者 的炎 症反 应 。这 一发 现为 颈椎 问盘 突出患 者 的 药 物水平 治疗 提供 了更广 阔 的平 台 。
疫原 性 , 机体 的免疫 系统 接触后 , 刺激机 体产 生 与 可
免疫 应答 , 致血 清 中 IG、g 滴度 升 高 。S io 导 g IM pl — i
椎 周 围 的肌 肉 、 肌力不 协调 导致 的颈椎 失稳 等病 因 , 引起 颈椎周 围脊 神经 、 颈髓 、 椎动 脉和交 感神 经受 刺 激 或 压迫 而 出现一 系列临 床症状 和体征 。近 年来 随
颈椎生理曲度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颈椎生理曲度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9f8842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8.png)
颈椎生理曲度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李培莹;徐静【期刊名称】《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48)6【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随年龄的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选择年龄10~86岁的健康志愿者120例,按年龄段分为6组。
在透视状态下摄标准颈椎侧位片,分别测量各年龄段C1~C7的垂直距离、C2~C7各椎体之间的距离、颈椎曲度值(Borden测量法)及弧弦距至第7颈椎后下缘垂直距离,并进行比较。
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C1~C7的垂直距离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20~29、40~49岁年龄组颈椎C1~C7的垂直距离明显大于60~86岁年龄组(F=2.730,q=3.414~4.421,P<0.05)。
不同年龄组间颈椎曲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
60~86岁年龄组弧弦距至第7颈椎后下缘的垂直距离出现明显下移,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F=3.533,q=4.481~5.270,P<0.01);而其他各年龄组间弧弦距至第7颈椎后下缘的垂直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
60~86岁年龄组C5-6椎体之间的距离明显小于其他年龄组(F=3.526,q=2.964~5.146,P<0.01),其他各年龄组间C5-6椎体之间的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各年龄组其他椎体之间的距离亦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60岁以后C5-6椎间隙后缘距离呈锐减趋势,从而导致颈椎生理曲度的曲顶位置下移。
【总页数】3页(P517-518)【关键词】颈椎;生理曲度;年龄因素【作者】李培莹;徐静【作者单位】青岛市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青岛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相关文献】1.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在青年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张华玲;李耀威2.不同生理曲度下颈椎管容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钱军;申才良3.探讨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的X线平片评定与颈椎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J], 赵德富4.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 [J], 王波;刘楷煜;赵旭;张奎;李远峰;李洪涛5.颈椎后伸位扳法干预下颈椎生理曲度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J], 裴帅;俞鹏飞;沈晓峰;姜宏;李宇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院研发颈椎治疗器治疗颈椎病286例疗效观察
![我院研发颈椎治疗器治疗颈椎病286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5861570168884868762d6ac.png)
[ 李麟 荪. 3 1 临床介 入治 疗学 [ ] M. 南京 : 苏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9 4 江 19 :
3 —4. 43 3 7
变化 , 防止误栓及过度栓塞 , 控制栓塞面积 ; 术后给予足量抗生
素, 持续应用 1 一 周 , 周 2 防止脾脓肿 的发生 , 地塞 米松 5 1 g ~ 0m
【 梅雀林 , 1 1 ] 李彦豪 , 陈勇 , 部分性脾动脉栓 塞术 的质 量控制 【. 等. J中华 】
放射学杂志 ,9 8 3 ( 1 :7 — 7 . 19 ,2 1 )7 6 7 9
术后 1d 2d开始腹痛 , - 经常规抗感染治疗 、 止痛等对 症治疗 ,
3d 1 一 0 d后上述症状 自行消失 , 无严重并发症 出现 。为了预防
( 大同煤矿集 团第二医院 , 山西 : 大同 0 7 3 ) 3 0 1
【 摘要 】目的
的 疗 效 。方 法
观察我 院研发颈椎康 复治疗器治疗颈椎病
( ) T确诊为颈椎病。 或 C
2 6 颈 椎 病 患 者 采 用我 院研 发 颈 椎 康 复 治 疗 8例
1 治疗方法 . 2
将 颈椎 康复器置于肩 颈部 ( 用适合型 选
器治疗 , 颈椎 康复器置 于肩颈部 , 将 调至 头后仰 1 ̄一 5 , 0 1 o 每
坚持 后 仰 1 n后 自行 向 下扳 颏 手 柄放 松 颈部 约 1 mi 0s 此 循 ,如
号) ,将弹簧或弹片 向下压使颏托前部紧贴下颌后侧 ,紧贴枕 部, 捆扎好胸带 。放置好后 , 调至头后仰 1o~ 5 正 确应用 0 lo. 时, 每坚持后仰 1 i 后 自行 向下扳颏手柄放松颈部约 1 , n m 0s如 此循环 2 a n 3 ai. 0r ~ 0r n 该操作可每 日进行 2 3 ,0d为 1 i ~ 次 1 个
颈椎病X线临床诊断分析
![颈椎病X线临床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c866caaa00b52acfc7ca10.png)
颈椎病X线临床诊断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颈椎病x线临床诊断方法。
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颈椎病患者,将这60例患者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青年组和老年组。
并且对这60例患者的x线征象进行具体的研究。
结果青年组颈椎失态性改变15例,占该组临床人数的50%。
老年组颈椎失态性改变12例,占该组临床人数的40%。
青年组颈椎失稳性改变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青年组软骨变性改变5例,占该组临床人数的16.7%。
老年组软骨变性改变7例,占该组临床人数的23.3%。
青年组软骨变性改变的发生率低于老年组;青年组椎骨继发性改变10例,占该组临床人数的33.3%。
老年组椎骨继发性改变11例,占该组临床人数的36.7%。
青年组软骨变性改变的发生率低于老年组。
结论颈椎病患者年龄上的不同,x线征象改变类型也不同,采用x线诊断慢性颈椎病非常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颈椎病;临床诊断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96-02在临床医学上,颈椎病的患病率较高,且为一种慢性的疾病,其高发人群为老年人,但是,近些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颈椎病。
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进而引起病变所导致的疾病。
在临床医学上,主要采用ct等方法诊断颈椎病,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忽视x线在颈椎病检查中的重要作用[1]。
因此,本文主要追对于颈椎病x线临床诊断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颈椎病患者,将这60例患者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青年组和老年组。
这60例患者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32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岁。
青年组的30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32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岁。
劲椎病概述及诊治进展
![劲椎病概述及诊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6ce002d647d27284b73514d.png)
颈椎病的概述及诊治进展简述: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发病机制:颈椎功能单位由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两个关节突关节、两个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或钩突)和椎间盘构成。
上颈椎C1、C 2;下颈椎C3-7,早期:颈椎间盘退变→蛋白多糖和水分丢失→纤维环变性→髓核突出(多向后方突出)同时导致椎体和终板反应性修复→软骨下骨硬化和骨赘;椎间盘高度↓→颈椎不稳→成纤维细胞↑→机化、骨化→钩突关节骨赘(在C5-6,C4-5,C6-7多见);关节突关节异常负载→软骨退变→创伤性关节炎→颈项痛、运动受限;韧带松驰→颈椎失稳→韧带增生、肥厚→椎管和椎间孔容积↓分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等。
神经根型:占60-70%,C5-6、C6-7多见。
由于颈椎退变,致压物压迫脊神经根或被动牵拉产生神经根性症状;因窦椎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出现颈项痛;颈4、5,颈5、6和颈6、7最常见;臂丛牵拉、压颈试验出现阳性,表现为诱发根性疼痛。
脊髓型:占颈椎病的10%~15%,颈椎病诸型中症状最严重型。
锥体束在脊髓内的排列由内及外,依次为发至颈、上肢、胸、腰、下肢及骶部的神经纤维。
依据脊髓受压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之症状。
通常分为三型:1.中央型(上肢症状为主型):锥体束深部邻近中央管处先被累及2.周围型(下肢症状为主型):锥体束先受累3.前中央血管型(四肢症状型):脊髓前中央动脉受累临床表现有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踩棉花感等,后期出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等;检查时有感觉障碍平面,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近十年颈型颈椎病研究综述
![近十年颈型颈椎病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e4d953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7b.png)
近十年颈型颈椎病研究综述王峻良;顾非【摘要】颈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目前现代医学研究颈型颈椎病以影像学为主,治疗方法以理疗和消炎止痛药物为主。
推拿、针灸、中药治疗是目前较为特色的治疗方法。
通过治疗,能够解除肌肉痉挛,起到消炎镇痛,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药治疗,毒副作用较少,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应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211-213)【关键词】颈型颈椎病;综述【作者】王峻良;顾非【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病单元推拿科,上海,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病单元推拿科,上海,2004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颈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在10%左右[1]。
国外学者Pedziwiatr,Henryk[2]认为患有颈椎疾病的人群会存在低安全感,甚至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障碍,从而产生焦虑的心态影响身体的健康。
颈椎病目前比较认可的分型方法主要可分为五型: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以及混合型颈椎病[3]。
其中,颈型颈椎病最为常见,也是所有颈椎病较为前驱的一种类型,特别是在长时间强迫体位工作的人群中,其发病率极高。
王冰等[4]对1009为不同职业、年龄和性别者进行研究。
其中干部、技术员和财会人员患有颈椎病的比例分别为78.83%,74.21%和58.7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颈型颈椎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一定成果。
借此通过检索文献,从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研究、影像学研究、中西医治疗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1 现代医学研究1.1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临床诊断参考《颈椎病的诊断基础》[3]诊断标准:(1)颈部、肩部及枕部疼痛,头颈部活动因疼痛而受限制。
即反复出现的“落枕”现象;(2)常在早晨起床时发病。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507f6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3.png)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肩背部僵硬和上肢放射性麻木等症状。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包括影像学技术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手术技术创新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这些新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影像学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颈椎正位片是传统颈椎病诊断的基本检查手段,但其受到体位限制和二维图像显示有限等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扫描、MRI 和造影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准确诊断。
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骨性异常,包括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和椎间盘突出等。
它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骨结构的敏感性,可以更精确地评估颈椎的形态和变化情况。
MRI则是目前最常用的颈椎病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提供多平面、多序列的图像,能够清楚显示软组织病变,如椎间盘脱出、神经根受压和黄韧带损伤等。
MRI还能检测到脊髓和颈椎相关血管疾病,并且无需暴露于辐射中。
对于某些复杂颈椎病病例,如退行性颈椎病合并神经根型或脊髓型症状者,在CT或MRI基础上常需要进行造影检查。
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异常血管、肿物占位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颈椎病中的应用在传统观念中,中医药只被视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但随着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医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失调引起的。
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法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以及缓解局部炎症反应等作用,缓解颈椎病引起的不适感。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针灸对于缓解颈椎病相关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性。
此外,利用中草药进行内服外敷治疗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例如,当归、羌活、川芎等草药具有活血化淤、祛风止痛等功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
交感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交感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a39fb2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f.png)
交感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本病发病机制复杂,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所发表的期刊论文,对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治疗方法加以概括,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以期为交感型颈椎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提出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以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为主,排除其他系统脏器病理改变(5分);多有颈椎退变;颈交感神经阻滞或高位硬膜外注射能使症状减轻或消失(1分);压头试验症状加重,牵引症状减轻(2分)。
总分6分以上即可诊断。
此后,随着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诊断标准进行了改变。
于泽生等认为除外其他相关科室疾病外,患者有交感神经症状的前提下,颈椎X线屈伸位相邻椎体滑移≥3mm则支持本病的诊断。
刘洪等最新提出的诊断标准中认为颈椎核磁显示患者有明确的脊髓压迫是诊断交感型颈椎病的主要依据。
强调影像学改变以明确颈椎退变,同时弱化颈神经根挤压、牵拉试验在诊断交感型颈椎病的作用,使得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更加客观并可以量化。
而交感神经或颈高位硬膜外注射则作为本病的治疗或鉴别诊断方法。
笔者认为颈椎不稳或明显的脊髓压迫是颈椎明显退变的不同表现,二者之一或二者同时出现对本病的诊断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1926年Barre-Lieou首次对交感型颈椎病症状作了描述,并认为这是由于颈脊神经根的交感组织部分受刺激,导致椎动脉痉挛出现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缘故。
交感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缺乏客观指标,其致病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热点。
笔者将其发病机理总结如下。
颈部软组织不同部位的颈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直接或间接兴奋颈交感神经节,导致椎动脉收缩从而产生一系列交感神经系统症状。
通过成人尸体解剖,陈和木等发现,在颈椎间盘、椎前筋膜、前纵韧带等颈部软组织有交感神经纤维分布,于春晓等研究发现胎儿颈椎后纵韧带上也有大量交感神经分布。
儿童颈椎骨龄、牙龄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儿童颈椎骨龄、牙龄与年龄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788f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5.png)
儿童颈椎骨龄、牙龄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刘晶晶;刘学志;刘颖;郭熙苑
【期刊名称】《长治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8)1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颈椎骨龄、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为正畸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8~16岁儿童的临床资料,通过数码头颅侧位片及口腔曲面断层片对其颈椎骨龄及左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进行测量,采用相关性分析颈椎骨龄、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结果:颈椎骨龄与年龄呈中度正相关(r=0.665,P<0.05);CS3、CS4、CS5三个阶段男性和女性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际年龄多为12、13、14岁;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与年龄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0.925,P<0.05),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牙齿的钙化逐渐增高。
结论:长治地区儿童颈椎骨龄及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与年龄有相关性,正畸治疗中采用颈椎骨龄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是可靠的。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刘晶晶;刘学志;刘颖;郭熙苑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江苏省盐城鼎植口腔门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应用颈椎影像评价女性青少年颈椎骨龄与牙龄的相关关系
2.成都地区儿童和青少年牙龄与颈椎骨龄的相关性分析
3.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龄骨龄相关性的研究
4.儿童和青少年第三磨牙牙龄与颈椎骨龄及年龄相关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颈椎病的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a52a8080740be1e650e9a5b.png)
中、 下各 部 , 故治疗 颈型颈椎病 疗效最 佳。针刺能 改善颈部 肌 肉 的紧张状态 , 减轻退变对血 管 的机械 压迫和神 经根 的刺激 , 降低
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 大血流速度 , 增 改善 颈部血液 供应 。艾灸疗 法具有温散寒 邪 , 温通经 络 , 活血 通痹 , 回阳 固脱 , 消瘀 散结 以及 防病治病 的功效 。艾炷在燃烧 的过程 中辐射出的近红外线 , 通过 刺激皮肤感受器 , 可直接渗透 到人体 的较深部位 , 响组织细胞 影 的生化代谢及神经 系统 功能 , 可增加细 胞的吞 噬功能 , 引起主动 脉充 血 , 改善血液循环 , 降低神经兴奋性 , 具有较强 的镇痛作用。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 , 各家 根据 自己的临床 经验 , 自己独 有
与足少 阴交会 , 且膀胱与 肾相表里 , 肾主骨 , 故大杼是 治疗骨性疾 病 的要穴 。天柱位于颈椎与胸椎交界处 。三穴分别位于颈椎上 、
中药内服外用 、 中药离子导 人 、 药枕 颈托等众 多方法 。临床工作 和根据 自己的临床经验 , 在治疗 颈椎病 的过 程中有 自己的体 会 , 笔者对诸多治疗特色进行 汇总 、 归纳 , 以期 对从事 临床工作 者有
为督 脉之别络 , 手足少 阳及 足太 阳的交会穴 , 灵枢 海论》 “ 又《 : 冲
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 输上 在于大杼 ” 其 。而 冲 脉 其 外 行 部 分 经 气
物治疗方 案是扩张血管和改善脑组织代谢 , 常用西 比灵 、 丹参 、 胞
二磷 胆碱 、 活 素 等 。 中医 则 有 针 灸 气 功 、 引 推 拿 、 功 导 引 、 脑 牵 练
颈 椎 病 的 治 疗 研 究 进 展
肖银 雪
周 口市川汇 区中医院( 河南 周 口4 60 ) 6 00
颈椎病评定量表的研究进展
![颈椎病评定量表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6e78f620b1c59eef8c7b4c9.png)
颈椎病评定量表的研究进展熊键1,谢青2,鲍勇3,汤宜婷3收稿日期:2009 08 28作者单位:1.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科,武汉430030;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康复科,上海200025;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康复科,上海200020作者简介:熊键(1979 ),女,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和骨关节康复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谢青,主任医师。
关键词 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进展中图分类号 R49;R681.55 DO I 10.3870/zgkf.2010.04.002540~60岁成年人为颈椎病高发年龄,多系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失稳,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血管和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由于颈椎病的症状复杂,类型较多,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的症状、相关功能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以制定更为完善的治疗方案。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颈椎病进行的功能评定量表进行初步介绍,以期引起同行关注。
1 根据颈椎病症状不同设计评定量表李红戈等[1]采用人体平衡功能检测仪、Ber g 平衡量表和ADL 指数对颈椎病患者进行平衡功能的定量评定,发现脊髓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碍较为严重,并提出定量平衡功能测定可作为颈椎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王楚怀等[2]自制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工作及心理社会适应等5个方面进行评估,功能方面主要是反映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影响的情况。
心理方面主要反映患者病后的抑郁、焦虑和担心等;各项的分值比例按发生的频率及影响的大小分配;内容及分值比例体现临床大量统计资料的特点,同时也遵循康复评定的原则,反映患者躯体的不适及生活、工作、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功能状况。
王文春等[3]对该量表进行改良,将较为笼统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一大项的2个小单项具体成8项,对患者独自白天步行、晚上户外散步、看书、做家务等日常生活及工作影响情况均进行详细评估,包括5大项:眩晕16分(眩晕程度8分、频度4分、持续时间4分),颈肩痛4分,头痛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14分,心理及社会适应8分,全表满分为44分,并根据治疗前后评分计算改善指数;该表可试用于评价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 述不同年龄阶段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刘希良,张建华,秦黎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8)摘 要:目的:旨在研究不同年龄段颈椎病的临床患病特点。
方法:把不同年龄阶段的颈椎病患者划分为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型颈椎病,分别从诊断依据、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儿童、青年、中老年型颈椎病在临床表现、病机、防治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结论:不同年龄段的颈椎病明显存在差异性,而相应研究缺乏统一的各型诊断标准、病情分级标准、治疗标准、康复标准及颈椎病的自我预防康复;对颈椎病的实验研究也甚少;在中医/治未病,既病防变0理论方面报道甚少。
关键词:年龄阶段;颈椎病;综述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779(2008)10-0053-02作者简介:刘希良(1981-),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颈椎病研究。
颈椎病(cervial spondylosis)是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
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成人中占10~15%,40岁以上的病人可占80%,男性多于女性,约3:1[2]。
但近几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向,我国青少年的发病率已达10%甚至更高,年龄多在12~16岁[3]。
现将不同年龄阶段的颈椎病划分为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型颈椎病,分别从诊断依据、发病机制和预防与治疗方面对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儿童颈椎病(0~15岁)1.1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持续性颈肩背部酸痛,伴有头晕头痛,甚至眩晕、恶心、呕吐、咽部异物感[4];心悸、胸闷[5];记忆力下降、失眠耳鸣、有牵扯感,全身乏力,视力下降,反复/落枕0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有类小儿多动症现象[6]。
体征:大多数患者颈部触摸棘突偏歪,椎间小关节错位,颈部周围软组织有压痛。
X 线颈椎片改变,如颈曲变直,棘突偏歪,张口位齿突偏向一侧,顺列不良等[7]。
1.2 发病机制 王红梅[8]等认为外伤、特别是生活中潜在性的头颈部外伤、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咽喉部的慢性炎症及不同于成人的解剖学特点是导致高龄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特别是寰枢关节紊乱的主要原因。
辛国臣[9]认为少年儿童颈椎病有如下特点:(1)长期颈部过屈或侧弯可导致颈椎曲度异常而产生颈肩痛,但症状与曲度改变无平行关系;(2)颈部外伤引起颈椎曲度异常可成为成人颈椎病的潜在成因;(3)少年儿童椎旁软组织疏松、柔韧,间盘含水量高故颈椎周围炎症易波及颈椎及韧带,而引起颈椎曲度异常,引起颈肩痛;(4)椎体发育畸形易产生颈肩痛。
1.3 预防与治疗 王圣湖[10]认为:(1)不能让孩子长时间伏案,及时纠正不良姿势;(2)孩子的书包一般超过3000~4000g,以多种姿势背书包,以减轻局部负荷。
(3)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枕高<10cm,以保持颈椎棘突向前生理弧度。
(4)看电影电视最好与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
(5)劳逸结合,经常做颈椎操。
(6)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预防儿童颈椎病的发生。
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牵引、围领、按摩、推拿、针灸、穴位封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治疗有效,可用白芍、木瓜、川断、甘草等。
应用/燕飞练习0持续三个月,效果显著。
王培[11]采用的松解肌肉拔伸和手法整复方法治疗青少年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2 青年颈椎病(16~35岁)2.1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颈背部、顶枕部僵硬、酸困、麻木以及头痛、头晕,伏案工作时加重,休息后减轻。
查体见颈后两侧肌群痉挛,压痛广泛,尤以C 4~5棘上或一侧棘突旁明显,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X 线检查可见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弓(以C 4~5为中心)[12]。
2.2 发病机制 裴仁和[13]认为青年颈椎病发病原因有:(1)颈椎发育性因素。
(2)颈椎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
(3)上呼吸道感染。
张逸[14]认为青年颈椎病发病原因为:(1)外伤因素;(2)内在因素:青年人因外伤、姿势不良、体质弱、背负过重均会造成颈椎关节错位,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由于颈椎病病程较长,易复发,病情时轻时重,许多青年人于是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
另外,长期压抑感情,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经衰弱,这样会影响骨关节及肌肉休息,长此以往,颈肩部容易疼痛,并且颈肩部疼痛不适会影响青年人学习工作。
2.3 预防与治疗 申喜生[15]认为青年颈椎病防治应以手法治疗为主,通过推拿正骨使关节结构的紊乱得以纠正,便可取得满意疗效;生活中注意纠正不良生活、工作姿势、调整枕高,选用高低合适的保健枕;劳逸结合,勿使颈部肌肉过度劳损,经常进行颈肩背部自我按摩、功能锻炼。
裴氏[13]采取手法推拿配合颈椎牵引和针刺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
张逸[14]认为防止头颈部外伤的发生,适应外界的变化注意肩部保暖,减少心理负担,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看待颈椎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是有效预防颈椎病的方法。
李全真[16]采用牵引配合按摩法、舒筋法、通络法、点按法、颈椎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效果#53#针灸临床杂志2008年第24卷第10期明显。
高碧霄[17]采用针刺为主治疗186例颈椎病,选用C 3~7夹脊穴、风池、百会、大椎;配合腕踝针上5区、上6区,治愈42例,显效82例,有效4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86~90%。
3 中老年人颈椎病(35岁以上)3.1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颈部酸痛、发胀,常在晨起、过劳、寒冷刺激或姿势不当时加重;此外,还经常自觉手指发麻、后枕部疼痛、下肢发软、肩背部沉重;甚至全身出现/电击式反应0;少数患者轻轻转动颈部后眩晕,有的出现不明原因的吞咽困难。
颈椎X 线片有典型颈椎病改变,如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小、椎体滑脱、骨质疏松等;C T 表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脊髓受压等。
3.2 发病机制 梁酉[18]等认为中老年人颈椎病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1)退行性变,随着人体的衰老,椎间盘周围纤维环老化,体积缩水,使椎关节失稳。
(2)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以后者居多。
物理因素所致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¹长时间一种姿势低头作业;º不良坐姿和卧姿;»高枕;¼坐车时不集中精力,一旦急刹车,惯力容易使颈椎损伤。
彭金[19]等认为,颈椎生物力学失衡是引起颈椎病的内因。
3.3 预防与治疗 于怀全[20]等认为中老年颈椎病预防应从以下几点:(1)科学的功能锻炼;(2)不要长时间低头;(3)睡枕不易过高;(4)预防颈部脊柱生理弯曲的异常改变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可以用颈枕来进行预防;(5)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采用牵引、推拿、按摩、针灸等不同方法,必要时还需行手术治疗;(6)注意颈部保暖。
郑昱新[21]等认为围颌、颈托、单纯制动对颈椎不稳者效果较好。
牵引、推拿、按摩、针灸疗法配合药物治疗,还可以中医药辨证施治。
脊髓型颈椎病有时需要手术治疗。
蔡玉梅[22]将治疗分为针刺组、脉冲组、牵引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显示针刺组和脉冲组治疗颈型颈椎病优于牵引组;针刺组和牵引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脉冲组。
4 讨论从上述可以看出儿童、青年、中老年型颈椎病在临床表现、病机、防治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在临床表现上有共同之处如头痛头晕、颈肩痛等,但儿童型颈椎病以颈肩痛、颈部活动受限及注意力下降为主,很少有神经根症状及病理征;而青年与中老年型颈椎病在临床表现上区别却不大,甚者青年症状较中老年颈椎病重。
笔者认为原因是青年病程短,神经敏感度高,易激惹发生水肿;而中老年人病程长,神经敏感度下降,且应激能力下降。
从X 片方面儿童、青年、中老年型颈椎病是逐次加重的,儿童、青年型颈椎病X 片表现颈曲度变直为主要特征,青年中少数有骨质增生,而中老年人除颈曲改变外还会出现骨质增生、椎间隙变小、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骨质疏松等。
从发病机制方面,儿童、青年、中老年型颈椎病有相似之处,均以外伤和不良姿势导致颈椎软组织急、慢性炎症和颈曲改变。
但是儿童型颈椎处于发育过程中最易受外伤特别是潜在性外伤(如追逐玩耍、顶牛等)的影响,且不易引起家长们的注意,最终逐渐加重出现症状,由于儿童颈椎柔韧度好,往往症状不与颈曲改变成正比。
青年型颈椎病的出现多由于学习工作压力下长期处于不正确姿势导致,内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如对颈椎病不重视、过于紧张、精神压抑等。
而中老年型颈椎病的病因较复杂,大多数都有颈椎病史,以颈椎退行性改变为最重要病机。
从防治方面,儿童、青年、中老年型颈椎病均以预防为主,如改变不良姿势,枕高,防止外伤等。
治疗方面,儿童型颈椎病主要以手法治疗为主,青年和中老年型颈椎病主要以牵引配合针灸推拿及药物治疗。
总之,不同年龄段的颈椎病明显存在差异性,而相应研究缺乏统一的各型诊断标准、病情分级标准、治疗标准、康复标准及颈椎病的自我预防。
康复方面对颈椎病的实验研究也甚少;在中医/治未病,既病防变0理论方面报道甚少。
参考文献:[1] 孙宇,陈绮.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5[2] 尚天裕,董福会.实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7:37-39[3] 沈尔安1关注青少年颈椎病[J]1妇幼保健杂志,2005,12(12):18[4] 谢锦祺,胡意明.颈椎性胃食道返流58例报告[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3):21-22[5] 谢锦祺,谢伟.颈心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J].中华脊柱医学杂志,2004,(1):110-112[6] 王宝琴.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观察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2004,5(19):336-338[7] 眭惩治,王彦伟,肖红,等.青少年期颈椎病发病原因初探[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2):13-14[8] 王红梅,鞠衍国,李光强,等.不同年龄段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病因特点分析[J].中国社区医学,2006,8(12):1-2[9] 辛国臣.少年儿童颈肩痛42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1998,(4):32-34[10] 王圣湖,王尤熙.儿童型颈椎病的防治(附8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信息,2006,11(5):87[11] 王培.青少年颈椎病诊治分析[J].医学论坛杂志,2007,1(1):27[12] 李晓静,石洪光,陈勇.青年颈椎生理弧度异常68例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04,10(5):398-399[13] 裴仁和.青年人颈椎病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2,8(10):56-58[14] 张逸,卢志刚.大学生颈椎病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5(7):328-329[15] 申喜生.青年颈椎病的特点及防治[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3):55-56[16] 李全真.按摩牵引治疗颈椎病318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3):55[17] 高碧霄,孙瑜,陈群志.针灸为主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27-28[18] 梁酉,梁艺华.中老年人群颈椎骨质增生患病率的调查[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5,7(2):234-235[19] 彭金,施杞.颈椎病发病机制研究概况[J].中医正骨,1997,9(3):55-56[20] 于怀全,刘彦卿,刘爱忠.颈椎病的预防与康复[J ].华北国防医药,2004,8(4):261-262[21] 郑昱新,石印玉1颈椎病防治方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12(1):45[22] 蔡玉梅,何静芳,黄文燕,等.不同方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62-63收稿日期:2008-01-11#54#JC AM.Oct,2008,Vol.24,NO.10ABSTRACTS FROM ORIGINAL ARTICLESEstablish acupuncture treatm ent system directing by contemporary acupuncture theoryC HEN Shao-zon gAbstract:Scienti ficity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scheme is the base to enhance curative effect,the key points are selecting acupoints and mak-ing up recipes,the appropriate acupuncture ti me,the skill of operati ng, the ti me of leavi ng needles,the frequency of operating,etc.These key factors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regular of acupoin t effect and acupuncture effect.The establish ment of contemporary acupuncture research and the-ory can settle a scien tific base for making appropriate acupuncture scheme.Author.s address:Shandong Province Tradi 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ademe,Shandong250014,ChinaKey words:Acupuncture treatment system;Contemporary acupuncture theory;Select acup oints(Original article on Page1)Clinical skill criterion of acupoints injecting treatm ent o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cismLU Bin,WU Xu,YAO Wen-longAbstract:Objective:Extend acupoints injecting treatment on chronic at-rop hic gastricism to grass roots and coun tries.Methods:Based on much experience of clinic and research,summarize the indications,contraind-i cations,skill operating methods,key skills,and untoward effects of this treatmen t.Anticipative results:It will be easily applied in clinic and will be helpful to create more society effect and economic effect.It can also be checked in the application,then the clinical cri terion will be con-summated.Author.s address:Jiangsu Provi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Nanjing210029,ChinaKey words:Acupoints injecting treatment;Chronic atrophic gastricism; Clinical skill criterion(Original article on Page5)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therapy of waking-up combied with cliping the ridge for curing spasticity of hemiparalysis after strokeDU AN Mei-zhi,LI Xiang-ron g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ther-apy of waking-up combied wi th cliping the ridge for curing spasticity of hemiparalysis after stroke.Methods:We researched valid60cases who were in spasticity of hemiparalysis after stroke.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treating group in which the30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therapy of waking-up combied wi th cliping the ridge and the comparative group in which the30pa-tients treated wi th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herapy.Result:We com-pare thespasm Ashworth tensi on score of epipodite,CSI of legs and im-provement Barthel index between the t 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effect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result of the treating group was outweigh the comparative group.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therapy of waking-up combied with cliping the ridge curing spastici ty of hemiparalysis after stroke i s cer-tai n,safe and feasible.And patients can accept it effortless.So it is worth gener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Author.s address: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 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410007,ChinaKey words:Stroke;Acupuncture;Waking-up(Original article on Page7)Professor Li Ping.s clinical experience of acupuncture treatm ent on spasmodic torecollisW ANG H on g-ye,LI Xiao-xia,LI Pin gAbstract:To in troduce Professor Li Ping.s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reat-ment on spasmodic torecollis,Professor Li Ping Yinxuyangkang for spas-modic torecollis,the atmosphere wi thin the dynamic,Du Channel stag-nation of the basic pathogenesis,put forward the/Tongdutiaoshen Tongluo,Qufengbuxu0as the/Tongdutiaoshen0acupuncture method, and stressed the Du Channel for spirit in the treatment as the i mportant role.Author.s address:Tianjin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University, T ianjin300193,ChinaKey words:Acup uncture treatment;Spasmodic torecollis;Pathogenesis(Original article on Page36)The research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the different age gradesLI U Xi-liang,Z HANG Jian-hua,GIN Li-hongAbstract:Objective:To research 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different age grades.Methods:T o classify cervical spondylosis into three types as children,young and midli fe senile ac-cording to the di fferent age grades,then analyze i t from three aspects, diagnosis pathogenesis preventi on and cure.Results:From the aspect of diagnosis pathogenesis prevention,the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children young and midlife senile have some si milari ty and also some differ-ences.Conclusi on:There i s obvious di fference in the different age grades and no uniform standard on the diagnosis,the disease level,re-covery and self-prevention from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there is rare on the experimen t,even less reported on the theory/cure the disease and prevent from being worse0.Author.s address: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fei230038,ChinaKey words:The different age grades;Cervical spondylosis;Summa-rization(Original article on Page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