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石壕吏》教学实录++++++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教学实录
“艺术镜头”之一“想象一幅画面”
提示:课前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问题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建构基于学情的语文新课堂。
师:课前很多同学问杜甫《石壕吏》这首五言叙事诗的写作背景,今天我们就从《石壕吏》的写作背景切入文本。
生充满期待。
师:公元758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胜利在望。
但次年春,形势却突然发生了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只能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此时,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洛阳去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他目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心中痛苦交织,于是一路写下了流传千古“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生齐读“三吏”“三别”。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杜甫“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石壕吏》,请大家翻到课本124页,借助注释,自由朗读诗歌,争取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谁先读一读?
生:生读,语速较快,感情平淡。
师:你来点评一下?
生:字音准确,停顿恰当,但语气、语速不太合适。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速呢?
生:语速要整体缓慢,语气应该是悲痛的。
师:根据同学们的点评意见,我们可以这样读《石壕吏》--语气:以低沉悲痛为主调;语速:整体稍缓,少数语句语速稍快;富含感情的词语可以重读,可以拖音读,可以一字一顿读。
生若有所悟。
师:下面,我们以同桌为单位互读,看谁能在读准、读畅的基础上,融入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
生互读。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有感情地朗读。
等会小组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全班比赛读。
生小组展示读。
师:哪个小组率先分享朗读,分享最喜欢的一句诗或一段诗即可。
生:融入了感情朗读,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师:同学们都在读准、读畅的基础上,读出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相信你的理解越深入,你会读得越出彩。
下面我们全班齐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字音准确,停顿恰当,还初步融入了自己的感情,真好。
下面请允许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大家配乐朗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师:分享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了一片哀鸿遍野的景象。
生:我看到了一群差役在愤怒地吼叫着,一位老妇人在悲情地诉说着。
生:我看到了一群差役趁夜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去的画面。
师:这样一个凄惨的故事,让人心痛不已。
“艺术镜头”之二“定格一组照片”
师:学贵有疑,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魅力。
昨天,同学们提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
在汇总了所有问题以后,老师觉得我们可以用同学们提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为突破口,解决同学们的疑惑。
生眼里有光。
师:其实,想要读懂作者,需要读懂石壕吏和老妇人。
下面我们就先走近石壕吏。
哪些诗句集中描写了石壕吏?
生:第一二段。
师:下面,我们就以同桌为单位品读第一二段,边读边品,最后给石壕吏定格一张照片。
我们用这样的格式交流:“我拍到了一个()石壕吏,因为。
”生品读第一、二段。
师:杜甫曾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通过品读,我们一起感受杜甫平静叙述语言中的丰富内涵。
哪个同学先分享?
生:我拍到了一个狡诈、狠毒的石壕吏,因为石壕吏选择在深夜来抓人。
选择在深夜,是因为白天人民都躲藏了。
这个“夜”字,让我看到了石壕吏的狡诈,甚至是狠毒。
师:一个“夜”字,仿佛让老师看到夜深人静的石壕村,因差役的突袭,瞬间变得人声嘈杂,鸡犬不宁的景象,差役捉人的手段真是狠毒啊。
生:我拍到了一个凶狠的石壕吏,因为百姓不愿去当兵,但他们却强行抓他们去当兵,一个“捉”字,让我想到了“瓮中捉鳖”,真是可怜。
师:是啊,一个“捉”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差吏强抓百姓当兵,百姓无力反抗,只能束手就擒的画面。
杜甫在《羌村三首》中写道“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可见,“捉”的人可能是男女老少啊。
难怪安史之乱前,唐朝人口是5600万,安史之乱后人口仅有1200万啊,都是战争惹的祸啊!
生:我拍到了一个残暴的石壕吏,因为他们逼得老翁夜里翻墙逃跑了。
老百姓白天黑夜都因恐惧而无法入睡,真是可怜。
师:一位年迈体弱的老人,翻墙逃跑,甚至有些驾轻就熟的味道,可见,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日夜恐惧,如惊弓之鸟啊,可叹、可怜、可悲!
师:简短的两句诗渲染了什么气氛?
生:紧张。
生:恐怖。
生:胆战心惊。
师:难怪清人浦起龙说这两句“有猛虎攫(ju e)人之势。
”同学们再读这两句诗,读出石壕吏的形象,读出老翁的形象,读出紧张、恐怖、胆战心惊的气氛。
生自由读---指生读。
生:我拍到了一个飞扬跋扈、蛮横凶狠的石壕吏,因为面对可怜的老妇人悲哭,他们不但无动于衷,还很蛮横,两个“一何”,两个叹号,让人心寒。
师:是啊,这是一个矛盾冲突十足的镜头,吏与妇,一怒一苦,一个叫喊,态度凶狠蛮横,一个啼哭,凄楚可怜。
你们能通过对比朗读,读出石壕吏的横和老妇人的怜吗?
生自由读--指生读。
师:同学们声音前半句高,后半句低,在两相对照中,差役如狼似虎的形象跃然纸上。
下面我们就一起合作配乐朗读。
(齐)暮投石壕村,
(齐)有吏夜捉人。
(师)老翁逾墙走,
(师)老妇出门看。
(男独)吏呼一何怒!
(女独)妇啼一何苦!
师:这样的差役下来捉人,石壕村的人就遭殃了,老妇人一家就遭殃了。
第二段用了一个字凸显了老妇人一家的生存状态。
生:苦。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品读第三段老妇人的苦,边读边品边交流,最后给老妇人来个三连拍,我们用这样的格式交流:“我拍到了一个()老妇人,因
为。
”
P P T屏显: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一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二苦)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三苦)
生以小组为单位品读。
师:哪个小组先交流?
生:我拍到了一个老年丧子之痛的老妇人,因为她三个儿子奔赴战场,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一个“二”,一个“新”,一个“长已矣”,可看出此时的老妇人一定是心痛万分的。
师:老妇人三个儿子全部被征,两个儿子已经战死沙场,说明这
家人已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个“新”字,说明老妇人还
没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走出来。
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白发人送
黑发人,而老妇人的两个儿子都战死于沙场,是白发人不能送黑
发人,这是痛中之最痛啊。
所有的悲痛都凝聚在“新”和“长已矣”上。
拖音读“新”,一字一顿读“长已矣”,试着读出老妇
人连丧两子的悲痛欲绝。
自由读--指生读。
师:哪个同学想读?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生: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
者长-已-矣!(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继续分享。
生:我拍到了一个生活困窘之苦的老妇人,因为她们家出来进去
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出入无完裙”啊,真是可怜。
师:她们家应该不止是衣不遮体,还可能是食不果腹啊,老妇人
一家的生活竟困窘到了如此程度,令人心酸。
加上“唉”,再读。
有孙母未去,唉!出入无完裙。
同桌读---齐读。
生:我拍到了一个苦苦哀求的老妇人,一个“更”,一个“惟”,
说明她们家已经到了家破人亡的惨境,实在没有人可以去应征了。
师:我们情境还原一下,若你是老妇人,我是石壕吏。
师:你们家的其他男人呢?
生:我们家已经没有其他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实在是
无人可以去了。
师:真的没人了?
生:是啊,恳求大人大发慈悲,可怜可怜我们,放过我们一家人吧。
师:老妇人的无奈与无助令人心疼啊,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再读
老妇人的生活困窘之苦,要读出老妇人的苦苦哀求。
小组读--指生读。
生: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唉!出入无完裙。
师:老妇人的苦苦哀求被你们传达了出来,真是令人心疼不已。
继续交流。
生:我拍到了一个力衰服役之苦的老妇人,一个“请”,一个“急”,
把她主动请求去服役写了出来。
老妇人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啊,却要去前线服役,真是让人心疼。
师:她为什么主动请求去服役?
生:为了保护老翁,还有她的其他家人。
师:“请”“急”,让我们看到了老妇人心甘情愿牺牲自己保全
家人,成全国家,主动请求紧急奔赴前线的焦急和无奈,还看到
了老妇人挺身而出的担当。
所以,朗读时语速稍快,语气要稍坚定。
请以同桌为单位朗读。
同桌读--齐读。
生: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艺术镜头”之三“进行一场对话”
师:同学们,这无尽的悲苦是老妇人自言自语吗?
生:不是。
师:是在谁的逼问下说的?
生:是石壕吏一句句逼问出来的。
师:请同桌根据老妇人的致辞想象差役的逼问,还原当时那个矛盾冲突激烈的场景。
一人饰演差役,一人饰演老妇人。
差役和老妇人的话可文言,可白话。
P P T屏显:
吏:妇: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妇: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吏:妇: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妇: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生排练----生展示。
师:下面请一组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微课本剧”。
差役:你们家的男人呢?都交出来!
老妇:啊?大人啊!我家就这么三个儿子,两个已经战死在
了沙场上!
差役:还有没有其他男人!
老妇:真的没有了!求求你放过我们一家人吧!
差役:整个村的人都是这样的说辞,我没法跟“上面”的人交代啊!屋里的人是谁?明明有哭声!
老妇:那是我还没满月的孙子啊!因为孙子在,我儿媳妇才没有离开这个家!您就别打她的主意了,她出来进去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啊!没法出来见你们啊!
差役:我不管,国家危难,你家必须有人去服役!
老妇:唉!要不,大人,您看看我行吗?我虽然年纪大了,力气也很小,但是我还能去给那些在前线作战的战士们做饭,洗衣服,做好后勤工作。
差役:走,你跟我们去军营!
师:情境还原后,我们才发现原来老妇的泣血悲啼都是差役步步紧逼的怒呼所致,写老妇是为了侧面衬托石壕吏。
这种藏问于答,正是这首诗歌的构思之妙。
生顿悟。
师:想象补白中,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生动的情节和藏问于答的构思之妙,我想这也许就是《石壕吏》流传最广的原因吧。
生默默点头。
师:同学们,目睹这样一出人间惨剧,作者一直在静静地听,听差役怒呼,听老妇哭啼,直至深夜时分,好像听到了低声哭泣。
有很多同学在问,“如闻泣幽咽”,是谁在哭泣。
请大家想象一下,“如”的背后,会是谁在哭呢?
生:是老翁在哭。
生:是儿媳在哭。
生:是孩子饿的哭。
生:是作者在哭。
师:一个家庭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除了老妇人一家,还有可能是谁在哭?
生:是全石壕村人在哭泣。
生:是全天下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在哭泣。
师:诗人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凸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一个“如”字深化了诗歌意境。
师:那么,面对苦难的百姓,诗人心情如何呢?你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读出了什么?
生:一个“独”字,意味着老妇被抓走,老翁孤独了,形单影只了。
师:老翁一家支离破碎,雪上加霜。
有的同学问,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是什么心情?一个“独”字,让你读出了诗人什么心情呢?生:难过。
师: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难过。
生:同情。
师:对老翁妻离子丧的同情。
生:担忧。
师:对老翁一家未来的担忧。
生:愤怒。
师:为战争为人民带来的苦难而愤怒。
生:还有无奈,苦闷。
师:诗歌以浓重的悲剧气氛结尾,令人唏嘘。
老师想问:诗人作为大唐官吏,他为什么不阻止悲剧的发生呢?
生沉默。
师:补充一下背景资料:安史之乱后,抽丁是为了补充兵力,平息安史之乱。
诗人作为唐朝官吏,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胜利。
但面对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他深感同情却又不能相助。
师:既支持这场战争,心忧国家;又反对战争,担忧百姓。
矛盾、纠结、痛苦的背后,你又拍到了一个()的杜甫?生:忧国忧民的杜甫。
师:杜甫把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祖国深深的爱都融进了平静的叙述语言中,他用诗歌书写和还原真实历史,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生情绪饱满。
师:同学们,在这苦难的时代下,一个无眠的夜晚只是缩影。
无数个不眠夜,杜甫将他对百姓、对家国的忧思写进沉郁顿挫的诗
歌中。
下面我们通过杜甫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体会他人生境界的转化。
请大家配合齐读诗句。
生:理想之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师:理想之春时,杜甫将远大抱负和崇高追求,寄予山水景色之中,他雄浑大气的诗歌成就了自己“一代诗人”的地位。
生:多难之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师:多难之夏时,杜甫目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而悲叹。
他书写苦难的诗歌被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成为了历史的载体。
生:超脱之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师:超脱之秋时,杜甫自己的茅屋漏雨长夜难眠,他却喊出了这样的壮语豪言。
至此,杜甫超越了自我的关注和焦虑,实现了自我人生的超脱,最终树立起了“诗圣”的伟大丰碑!
生眼睛闪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已经实现了太平盛世,如果杜甫穿越到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穿越到了我们的教室,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杜甫,我们这个时代国泰民安,这正如你所愿,你可以安心了。
生:杜甫,余秋雨先生已经帮您看遍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生:杜甫,今天的中国已经强大,我可以带你去体验高科技产品,带你去淄博吃烧烤,带你逛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师:若杜甫真能来此一游,那该多好啊!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痛苦和幸福的根都伸进了社会以及历史的土壤,他们已成为了社会和时代,乃至人类的器官。
师:同学们,伟大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像一道光照亮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新时期各行各业都在用行动传承杜甫的情怀,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人?
生:鲁迅。
师:用文字唤醒了中国人向善向美的心灵。
生:钱学森。
师:用自己的行动,让中国摆脱了受凌辱的苦难。
生:袁隆平。
师:用自己的行动,让人民摆脱了忍饥挨饿的苦难。
生:钟南山。
师:用自己的行动,让人民走出了瘟疫的威胁。
生:张桂梅。
师: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们走出了大山、走出了愚昧。
师:你还想起了哪些平凡人?
生:守卫边疆的战士。
生: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
生:无私奉献的老师。
生:早出晚归的环卫工人。
师:希望下一个就是你,你们!齐读老师送给大家的诗:
杜甫是一首无字诗,
他的忧国忧民情怀像一道光,照亮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
要胸怀天下,
要心系苍生,
要用点滴行动,
传承杜甫的情怀,
方能担当起新时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