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要办好一所学校,仅靠校长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
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策略以及学校的各项,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去贯彻落实。
作为一校之长,在思想上引领和行动上指导的同时,应通过以下“十种意识”的锻造,强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善于团结合作、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队伍。
管理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意识到位,行动才能不缺位。
学校管理者一般身兼教学和管理的双重职能,但其主要的职责是管理和指导。
因此,如何拥有和保持一种有效管理的思想,是发挥管理者主体性、能动性的重要方面。
他们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能动作用发挥得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是否具备相应的管理意识。
责任意识:现行的学校管理一般实行的是岗位责任制,但在具体工作中,时常出现诸如责任意识低、责任缺位以及推诿扯皮等情况,这就需要培养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应通过不断的培育和引领,帮助管理者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面解决为谁负责的问题:从个人利益讲是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开展负责;从学校角度讲是为工作负责,为学校的开展负责;从理想的角度讲是为事业负责,为事业的开展负责。
细节意识:教育是培育一个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也是提升一个一个生命价值的过程。
因此,教育无小事,教育无小节,处处是细节。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创设有利的条件,营造有益的环境,让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散发出教育智慧的光芒:消除任何一个平安隐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安康;创造一个个教育契机,成就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做管理上的有心人。
效率意识:在学校中,管理是为教育教学效劳的,是为学生的安康开展和素质提升效劳的,必须讲究效率和效益,即在保障一定教育本钱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管理者要倡导和奉行这样的意识:早想到比晚想到好;早做到比晚做到好;今天做到比明天做到好;现在做到比以后做到好。
协调意识:所谓协调能力,是指管理者调动一切资源(包括人、财、物、时、空、信等)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作为学校管理者,协调得好,工作效率、质量就高;协调得差,工作效率、质量就低。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许多人、许多因素参与其中,没有协调与合作就没有开展,没有自己的开展,更没有学生的全面开展,也没有事业的开展。
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是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目标指向。
教育就是培育生命的质量。
因此,在学校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从每一件小事、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入手,关注每一件小事、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的质量。
对学校来讲,办学质量的生命在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学生未来生存的质量负责任。
开展意识:学校的开展水平、开展质量,取决于管理者的开展意识。
因为管理者负有组织开展、带着开展和促进开展的责任。
作为学校管理者,对开展要有如下的认识:开展要抓住机遇,开展要靠智慧,开展要靠团队,开展要靠勤奋。
创新意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改进、改革,其目标是实现又好又快地开展。
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应包括:创新需要继承和开展;创新需要改变自己;创新需要意志力;创新需要内驱力;创新需要有改变现状的意识。
全局意识:有无全局意识是对一个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检验。
胸有全局工作有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一个缺乏全局意识的管理者,行而不远,难以赢得别人的合作,也是难以成就一番事业的。
文化意识:学校文化是学校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表达,是领导、教师、学生内在价值的外显。
文化引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每个人的思想、行动都在相应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引领下变成一种主动和自觉,教人自尊、求真、关爱、向善、进取,最终促使人人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和自我约束力。
管理艺术的掌握在于对责任的认知程度 xx-09-08 17:30
管理是一门科学,兼有人文和自然性,但又偏重于人文。
它是由一个个体展开,运用各种理论、模型及交际方式,以影响到另一个(或多个)其他(或自己)个体的行为,从而到达一定的组织目的的获得。
这个过程既包含一些理性的措施,但因其实有个体到个体,及人到人的过程,而人是不断变化的,性格、情感都在时刻变动,故要求,发出信号者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感性认识。
说白了,即,每个管理者都要具备一定高度的人格素养。
本文浅谈个人素养中的“责任意识”。
“责任”包括两点。
一,分内应做之事。
二,所要承担的不利后果。
前者是个体产生追求(包括各种物质,精神追求因个体价值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源动力。
而后者是有所行动前的忧患意识的起点及过失后补救的积极性的反响。
个体因追求而有目标。
在一个组织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只有管理者有了追求,组织才能有目的。
这样,组织的日常活动才能够高效的运行。
否那么就好比没有航向的船,只能随风而荡,其结果出了灭亡还是灭亡。
而组织关闭立着的追求正式于自己的责任。
这一点对
于创业者尤为突出,他有责任将自己的公司打理好,使其蒸蒸日上,这正是他所追求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丰裕物质生活的追求,他将自己的责任定位于此,心之所向,无难可言。
对于个体而言,将自己的责任定位于孝敬父母,养家糊口,并不必定位于为社会主义奉献力量逊色多少,因为它们殊途同归。
均是责任启引而最终到达建立物质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而当管理者追求自然的向下传达时,将被定量化分散到各成员身上。
同时也便在成员之间引入了“竞争机制”。
正式这种“竞争机制”为组织不断的提供着生产力与前进的动力。
而对于另外一点“责任的意识”,即“所应承担的不利后果”。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处分”及“对处分的恐惧”。
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且各种法律规章也日益完善。
同时同行业或各小社会团体的组织制度也不容易轻易触犯,这一切构成了一张网,约束着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
因为处犯了这些规那么,就会被持有规那么的利益集团加以处分。
或者因为管理者处理的不得当而失去即得或已得的利益,也可以大致划为“处分”之列。
正是因为管理者在自己的位置上能够看到其组织将面临的困难,即有“忧患意识”。
在其根底上产生大局观念及对组织未来战略的制定。
古人讲“入那么无法家佛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正式由忧患意识而产生的向上,向前的生命力,创造力,使一个组织得以长久存在。
而正式管理者的责任使其产生“忧患意识”。
综上所述,责任对于管理者是不可或缺的素质,也正是责任使其能更加娴熟的掌握并运用管理艺术,使组织到达目标并得以长存。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当个体因能力而荣获管理者位置时,其必须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而责任意识的强弱也将直接导致其在己任的成
果。
举个例子:由经济学而成为金融大鳄的世上少见,但由金融界而产生的经济学大师,却不乏其人。
如巴菲特。
理论只有应用于实际时,才能彰显它的力量,管理艺术也是一样。
而正是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在这个由教条到实践的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
管理者的追求,竞争意识使组织日常事务得以正常进行,而忧患意识那么着眼于大局制定组织的战略规划,分散未来风险,而这一切均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有了责任意识,管理艺术才得以更加顺畅有效的实施,管理活动才得以实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