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散文) “瀚洋教育提供”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 散文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03讲 散文的表达技巧(练习)(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 散文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03讲 散文的表达技巧(练习)(解析版)

第03讲散文的表达技巧(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梁衡《线条之美》的相关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

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

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

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

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

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

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

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

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

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答:﹍﹍﹍﹍﹍﹍﹍﹍﹍﹍﹍﹍﹍﹍﹍﹍﹍﹍﹍﹍﹍﹍﹍﹍﹍﹍﹍﹍﹍﹍﹍﹍﹍﹍﹍﹍﹍﹍﹍﹍﹍﹍﹍﹍﹍﹍﹍﹍﹍﹍﹍﹍﹍﹍﹍﹍﹍﹍﹍﹍﹍﹍﹍﹍答案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考生可在把握句子内容的基础上去分析语言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揣摩作者的用意。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以书法艺术为例,表现线条的魅力。

其中“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运用比喻(或通感)手法,将视觉化为听觉,表现线条的千变万化;“洗尽铅华”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书法艺术是纯粹的线条之美;“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则运用排比,写出书法艺术中的线条的无穷魅力。

还可以从用词和句式选用角度进行赏析,如词语“游走”化静为动,写出书法中线条的灵动;句式上长短结合,多用短句,如“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写出线条表现力的丰富以及书法家对线条的喜爱。

2020-2021高考一轮课程语文: 专题3.2散文阅读(教学案)(解析版)

2020-2021高考一轮课程语文: 专题3.2散文阅读(教学案)(解析版)

高考一轮课程语文:专题3.2散文阅读(教学案)(解析版)从各地模拟题及其他省份高考题来看,对散文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简答题往往从散文的词语和句子含意、结构的作用、形象的特征、手法与情感等多个角度出题。

散文中探究题相对较少,多是对散文复杂意蕴和多样手法的分析评价。

在题材上记人、叙事、写景、咏物、抒情的散文都有,尤其注重语言优美、情理交融、意蕴深刻的作品。

一、散文的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与诗歌相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却需要有哲理人情,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事理不是凭空而发,他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情理两者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决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二、考场上如何迅速读懂散文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word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word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word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斯人独憔悴迟子建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

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

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

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

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

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

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

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专题二 散文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散文作品”是高考语文的主要考查方向之 一。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以下考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②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③评价作品 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④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⑤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 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⑦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⑧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莫须有先生在金家寨小学教国语,有一回出一个“荷花”的作文题,因为 他小时喜欢乡下塘里的荷花、荷叶、藕。凡属小孩子都应该喜欢,而且曾经有 李笠翁关于这个题目写了一篇很好的散文。莫须有先生自己的文章还近于诗, 诗则有时强人之所不能,若李笠翁的《芙蕖》能说到荷叶的用处,是训练小孩 子作文的好例子。荷叶还可以拿到杂货店里去包东西。莫须有先生出了荷花这 个题目,心里便有一种预期,不知有学生能从荷塘说到杂货店否?结果没有。 莫须有先生颇寂寞。有一学生之所作,篇幅甚短,极饶意趣,他说清早起来看 见荷塘里荷叶上有一小青蛙,青蛙蹲在荷叶上动也不动一动,“像羲皇时代的 老百姓”。莫须有先生很佩服他的写实。
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 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 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
(有删改)
文本二: 莫须有先生教国语 废名
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第一要学生知道写什么,第二要怎么写, 说起来是两件事,其实是一件,只要你知道写什么,你自然知道怎 么写。要小孩子知道写什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 你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你便能引得他们写什么了。
D.莫须有先生在乡下时要写“放猖”以记民俗,但未写成, 后来弥补了这一过失,所以说是“补过的快乐”。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2散文阅读任务2整体读文教师用书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2散文阅读任务2整体读文教师用书

任务二整体读文一、散文种类散文类别内容特色艺术手法代表作品写景状物散文写景散文描绘景物特征,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荷塘月色》状物散文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象征《白杨礼赞》写人叙事散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记叙、描写《背影》议论说理散文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于形象议论、象征《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文化游记散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周庄水韵》二、散文的结构与模式行文结构局部结构行文模式空间结构意象并置——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或借助“由头”,巧妙引入,含蓄委婉移步换景——给读者新奇的阅读感受远近高低——描写层次分明,井然有序逻辑结构起承转合,行文自然流畅结尾结尾点题,深化主旨,或以景结篇,意境深远总分、并列、层进、对比,结构多样事件、情感与哲理相互生发,由事及情及理线索线索是散文结构的红线,是“神不散”的重要保障,是文章情感与脉络的体现,可做线索的有物、事、人、情、时间、地点、行踪,乃至反复出现的一句话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以“我”或“我的行踪、思想、情感、所见所闻”为线索,使文章真实,利于抒情【技法指导】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1.关注标题明趋向散文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情感。

关注标题,就能够初步了解文意的整体趋向,从而为梳理文脉打好基础。

2.厘清线索分层次所谓“点”,即具体的自然段;所谓“面”,即大的层次。

要想详尽了解文章内容,必须“点”“面”结合去梳理。

(1)由点分析段落:依据每一段中的关键词(表过程的时间词、表关系的关联词、表倾向的情感词等)或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理解段意。

(2)由面分析层次:合并提取,总结层意。

依据段落关系(总分、因果、并列等)合理合并,提取主要内容,概括出层意。

3.分析技巧明手法具体来说,分析散文技巧有以下两个方面。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训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训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训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训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训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散文阅读训练(四)形象、技巧李仕才[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在沈从文先生墓前龙良骅①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

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②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

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

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

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

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

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③墓在山腰。

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

从凤凰出发,经过沅水流域,然后到了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题.doc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题.doc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题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题(一)①白衣港的夏天,是从门前树上的蝉鸣开始的。

②乡下的日头越来越大,从阳光下刮来的南风带着火势,让人昏然欲睡萎靡不振,只有那些落在树上的蝉扇动轻薄的羽翼拼命地鼓噪,像吃了兴奋剂一般亢奋和不知疲倦。

那清脆悠长而极具穿透力的鸣叫,仿佛在表达对大自然的无比感激和眷念。

只要有一只蝉带头鸣叫,整个乡村就会骤然响起一片此起彼伏的蝉声,知了,知了,每只蝉都在放声歌唱,犹如一组无止无休的田园交响曲。

③下雨了,蝉在风雨中停止了鸣叫,这个世界仿佛没有蝉的存在。

一旦雨过天晴,蝉又在树上鸣叫了起来。

④蝉鸣以极大的魔力占据了整个夏天,捕蝉成为我们儿时最大的乐趣。

那时乡下孩子没手枪、汽车、机器人等玩具可玩,树上的蝉、田里的蛙、路上的蚂蚁、泥中的蚯蚓是最好的玩具。

天气十分闷热,风轻轻的,脚步轻轻的,阳光透过树梢照耀在身上。

我们悄悄爬上树,唯恐惊动树上的蝉,双眼直呆呆地盯住发出声音的目标。

正在蝉得意忘形引吭高歌的时候,我奋力一跃,将右手扑下去,蝉落入手窝内,等它回过神来吱吱吱地叫几声,欲挣扎逃跑,被我另一只手稳稳捉住,蝉停止了鸣叫。

⑤再大的蝉不到一寸长,黑色的头大大的,两只黑眼睛像油菜籽一般闪亮,一双白色透明薄如轻纱的羽翼如婚纱一般漂亮,后半身一些彩色条纹格外显眼,蝉前面四条小腿不停地舞动,后面两条大腿控制身体起降,随时可以起飞。

我将一根细线吊在蝉的大腿上,蝉马上飞了起来,但被一根长线牵着,就像孙悟空有再大的本事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看着蝉飞过来扑过去胡乱地在空中转着圈扑腾挣扎,我们开心地拍起了巴掌。

猛然,蝉挣脱了线的束缚,向空中飞去,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原来,这刚烈的蝉以付出一条腿的惨痛代价获得了自由,那条断腿仍与线连在一起飘落到地上。

吃一堑,长一智。

从此,我只要捕捉到蝉,就狠心摘掉它的翅膀,让它飞不起来,只能在地上爬行了。

有时,我们异想天开,捉来一对蝉,欲在它们之间挑起纷争打斗,但蝉互相忍让迁就对方,朝不同方向爬行,互不侵犯,任你如何挑逗,它们仍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专题14 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_-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解析版)

专题14 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_-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解析版)

专题14 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初中课程要求》《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对抒情性文体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品味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做出评析;主动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拓展对作品的认识。

《高中课程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散文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应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能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散文结构思路分析(行文思路、线索作用)分析材料关系法关系类型子关系特点相承关系承接关系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的层层相递。

递进关系相并关系并列关系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关系课程要求知识精讲线索法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

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类: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

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3、以时间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分清线索后,自然也就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

层次法根据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总结出段意,再看哪些段意集中表达同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

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高二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高二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高二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柴门里的岁月风尘张瑞超①一种思维,深入到曾经熟悉的时空,那里有一道朴实无华的柴门,一直静静地封存在心底。

②百年的民族屈辱,使得穷乡僻壤更加贫困。

村庄负重前行,沉闷喘息。

一道道简易的篱笆墙,一扇扇田园风格的柴门,在落魄的村庄,处处可见。

③柴门是父母无以言状的艰辛,是贫穷寒酸的代言人,然而在孩童的眼中,却包含了无忧的快乐童年,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④柴门相伴的童年,从不设防。

父母亲从来不叮嘱我们,“出门注意安全。

”他们把我们扔在乡间的土地上,和遍地的小草、到处溜达的小狗一同随意生长。

⑤家家柴门夜不闭户,时常大敞四开,敞开胸怀接纳路人。

简陋的门,无需掩饰瑕疵,也无富足的金玉令他人牵挂,拥有的是农家人的仁厚和宽容。

数量庞大的贫穷,喂养一两户的富裕。

落魄的村庄中,也有朱门大户,端庄肃穆,时常紧闭。

偶尔经过,猛然响起几声犬吠,警示我们不要走近。

⑥敞开的门,无需透过柴门缝隙张望,就可瞅见院中家什,锃光瓦亮的铁锨等农具,堆砌的柴禾等,一览无余。

那时候,时常有衣衫褴褛的乞丐,迈着迟疑的步子,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握着破瓦碗,轻声走进院门,发出浑浊的声音,只是为的一口喘息的生命。

从寒舍中走出的农家人,往往塞给他们一口馍或者半拉窝头。

⑦栅栏围成的门,并不是一扇真正的门,它只是一个家完整的象征意义,是人的心理上安全屏障。

柴门上锁,阻碍的只是陌生人的脚步,是对自己领地的简单宣示。

却从来不对孩子们拒绝。

即使离家做农活的父母用一把铁锁锁住柴门,也锁不住我们那一颗不羁的心。

只要在门的低端,使劲推开一道斜缝,把头伸进去,用力一钻就过去了,小狗也尾随其后。

等我们钻过去之后,再把门拉上。

坏事做得天衣无缝,暗地里偷着乐。

⑧等我们一天天长大,单薄的柴门更加零落,轻轻挪开的时候,发出的声响也是有气无力,只是在坚硬的泥土地上留下一道道半圆的划痕,日久天长、水滴石穿,那划痕竟然变成浅浅的沟壑,如同奶奶额头上深深的纹络。

【备战高考】一轮课程语文: 专题3.2散文阅读(教学案)(解析版)

【备战高考】一轮课程语文: 专题3.2散文阅读(教学案)(解析版)

高考一轮课程语文:专题3.2散文阅读(教学案)(解析版)从各地模拟题及其他省份高考题来看,对散文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简答题往往从散文的词语和句子含意、结构的作用、形象的特征、手法与情感等多个角度出题。

散文中探究题相对较少,多是对散文复杂意蕴和多样手法的分析评价。

在题材上记人、叙事、写景、咏物、抒情的散文都有,尤其注重语言优美、情理交融、意蕴深刻的作品。

一、散文的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与诗歌相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却需要有哲理人情,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事理不是凭空而发,他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情理两者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决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二、考场上如何迅速读懂散文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湖海桀①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②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

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

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③你向她走去。

④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

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

恍恍惚惚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⑤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

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⑥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

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

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⑦无限静卧于斯。

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

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⑧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继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寂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

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弥漫着人烟和爱意的村庄与大地。

⑨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完整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散文)“瀚洋教育提供”

(完整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散文)“瀚洋教育提供”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李汉荣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

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

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

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

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

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

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

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

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

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高考语文 阅读复习专题辅导(散文2)

高考语文 阅读复习专题辅导(散文2)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专题辅导(散文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二)(一)乡月张天福最明朗、美润、多情、动人的月是故乡的月。

第一缕春风首先吹弯的是霞妹的两道春眉,弯得像初月的蛾眉月。

我窥见霞妹是那天晚上偷偷地在窗前对着镜子借着月光照着月牙画眉,羞涩溢面,喜上眉梢。

霞妹从此有了自己的神秘。

霞妹带着月羞去田野刈草,禾苗“哗啦!”泛绿了:去笋竹林采摘,笋竹儿憋足了劲儿,一夜之间赶趟儿似地从地面、从山野、从四面八方冒了出来;去桃源施肥,花蕾含起了苞苞等待着怒放:去山里踏青,山坡上笼盖着一坡暖,绿是苗儿的羞,笋是竹子的羞,蕾是花儿的羞。

霞妹带着月羞牧了一群羊,羊儿萌动了春情;赶了趟庙会,庙会的晨里烧红了漫天的霞;种了垧地,种子在泥土里饱涨了粒儿;幽了次会,小伙子的歌声立即欢畅起来。

最惬意的是在朦胧的月夜里酿酒,织锦,刺绣,暇思。

是村边池塘里的蛙鸣声把凉月叫爽的。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吱奔礤”的叫声把新婚的云哥唤醒,由嫂伴着,由凉爽的晨月伴着,下地收割去了。

收获麦谷,爽。

收获喜悦,爽。

收获幸福,爽。

收获希望,爽。

作难的日子过去了,怎能不爽?于是,村子里大闺女、小媳妇、八旬老翁、红脸村汉,呀呀稚童……全从村子里倾倒了山来,下地流汗去,挥镰喘息去,拾穗看场去,提茶送饭去。

没有清闲的,一大天一大地一大村的勤劳忙碌着。

中午天最热,火烧火燎的。

中饭自然是井凉水把的凉面条,大蒜汁、凉黄瓜、凉酸醋。

云哥用毛巾擦去满头满脸满身汗水,喘着粗气坐到院子里的树阴下边扇扇子边大口吞咽着大海碗的凉面条边“呼哧呼哧”地埋怨着:“太热了,月亮上来多好。

”最爽的是夏夜里月亮升起的时候。

热,下去了;凉爽,升了起来,弥漫到夜空里、到村子里、到各家各户的院子里。

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洗去一天的疲劳躺到院子里歇凉.竹凉席、蒜汁调凉粉、井凉水镇啤酒、泉水把瓜果。

偶尔来一阵风,那凉爽劲儿美极了。

不是说夏夜的阴是月中的桂树遮下的吗?不是说夏夜的凉是月中嫦娥的彩裙舞动的吗?云哥禁不住哼起了“西门外放罢了三声炮,吴云召我上了马鞍桥……”哼着哼着,响起了轻轻的鼾声。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doc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doc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一)红砖,超市,街口随风摇曳的橡皮树。

灰街道,树林笼罩,院子深深,流浪猫在屋檐下张望呼叫,再转道。

转过几杆雨打的芭蕉,方知什么是真正的宁静,什么是红尘中的素雅。

而我要拜访的向居士就在这深院里的二楼居住。

这是我与向居士十年后的第一次会晤。

十年前,想都没有想过她现在能拥有“居士”的身份。

那时,她同我们这些无所事事的人一样,满身挡不住的灿烂千阳,根本不用上班,只在家里给报纸写专栏,给杂志当栏目主持,给各类刊物撰稿,似乎那时她总有写不完的故事。

闲暇之余,我们也去 KTV,或泡泡吧,手里握一杯咖啡,或加半片柠檬的红茶,谈谈那时的卫慧,讲讲后来的木子美,当然什么安妮宝贝,芙蓉姐姐都是被我们的孤独烟蒂踩在地上熄灭的话题。

我们骨子里热爱纯文艺的生活从不允许残渣余孽浸入。

只是忽然有一天,她从写作界的朋友圈消失了。

有人说她跟随一位修行的阿妈去了文殊院,也有人告诉我,她去塔公草原的寺院做了义工,还有人说她与一位出家的台湾少年去了印度。

当然,后来媒体证实的消息是她去了澳大利亚。

十年后,我见到的她已经是一位正宗的居士了。

开门的瞬间,只见她素面朝天的脸上宛若葵花般绽放,我伸出去的手还未与她相握,她却双手合十,从容地轻盈转身将我迎到客厅。

她让我先坐一会儿,便忙着去厨房为我沏茶。

我随手拿起茶几上的外文杂志翻阅起来。

一页,两页,三页,很多页都被我翻过去了,她的茶还没来。

我站起身,张望着落地窗外繁茂的树木,树上的蝉把季节叫得伤痕累累,心想这人怎么沏杯茶需要这么慢的时间 ?想来想去,实在等不及了,径直朝宽敞明亮的厨窗走去。

只见那英国式的小茶壶升腾着白茫茫的雾气,她人却在距厨窗不远的花园里弄着她的花草。

其实,那不单是花草。

几个透明的高脚杯里盛着晶莹剔透的冰糖。

每一个瘦长型的高脚杯里都插有一枝粉嘟嘟的康乃馨。

它们像是展品整齐划一地被陈列在漂亮的厨窗里。

她是在等待客人来光顾这道美食风景 ?仔细看,那些长有翅膀排成长龙的蚂蚁已经沿着那些高脚杯,穿越围墙这道地理等高线,三三两两地运载着向居士馈赠它们的礼物归家了。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对一个村庄的认识刘亮程对于黄沙梁,我或许看不深也看不透彻,我的一生局限了我,久居乡野的孤陋生活又局限了我的一生。

可是谁又能不受局限呢?那些走遍天下学识渊博的人,不也没到过黄沙梁吗?他们熟知世间一切深奥的道理却不认得这个村里的路,我这位农夫有朝一日给他们指一回路真是荣幸莫大。

我全部的学识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见识。

我在黄沙梁出生,花几十年岁月长成大人,最终老死在这个村里,死后肯定还是埋在村庄附近。

这便注定了我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来来回回经过那块地那几间房子,低头抬头看见那一群人。

生活单调得像篇翻不过去的枯涩课文,硬逼着我将它记熟、背会,印在脑海、灵魂里。

除了“荒凉”这唯一的读物,我的目光无处可栖。

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

我不懂大道,只通一点斜门歪理。

我想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可能只有芝麻那么小,而这些芝麻小理并不被通常的大道所涵盖。

活在大地边缘的这一村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大事,但并不因此活得小里小气。

当他们因一个鸡蛋而亲戚为仇、邻居反目,为半截麻绳大打出手、刀叉伤人时,你能说他们心胸狭隘,不该为这些琐碎之事争斗计较吗?那你说他们该计较什么?坐在如此荒远的不为人知的村庄里分析世界局势,还是讨论股市涨跌问题?这些天下大事,哪件比牛啃了他们的庄稼这事更大?当张三为自家麦地先淌进水而甩开膀子堵渠拦坝时,你能说他的拦坝工程比三峡工程小,不伟大?他抢救的可是眼看旱死的一亩二分地的麦子啊,这麦子可是他一家五口的活命粮啊。

谁要在这时阻止他,没准他会操起铁锨和你拼命呢。

我在村里住久了,便掌握了这个村庄的很多秘密。

比如王家腌了几缸咸菜喂了几头驴,李家粮仓里还有几担麦子,箱子里还有多少钱。

但要真正认识一个村庄很不容易,你得长久地、一生一世地潜伏在一个村庄里,全神贯注留心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

这样到你快老的时候,才能勉强知道最基本的一点点。

备战2025年高考精品语文教案(含解析):现代文阅读-散文

备战2025年高考精品语文教案(含解析):现代文阅读-散文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知识积累1散文的类型及特点散文的类型类型文体特点艺术手法链接教材写景状物散文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描绘并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表现主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荷塘月色》状物散文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意或赋予其社会意义、情感托物言志、象征《白杨礼赞》写人叙事散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写人叙事叙述、描写《记念刘和珍君》议论说理散文以议论为主议论、象征《我与地坛》(节选)【特别关注】类别特点文化游记散文①文化意识强烈,明确地从文化角度来表现对象。

②游记特点浓厚:游踪明晰,作者的情感起伏变化,往往是游踪和情感变化双线并行。

③行文上富有文化韵味,语言优美。

④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能够挖掘事物的本质。

散文的特点特点阐释形散神聚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散文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

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来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

具体而言,指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情感真实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一般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具有诚挚动人的特点。

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刻的道理。

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有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取材广泛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李汉荣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

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

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

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

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

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

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

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

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

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

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

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

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注]这是作者《南山》系列散文中的一篇,南山位于作者故乡。

1.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

(不超过20个字)解析:这是一道由果探因题,要寻找原因,可以从第一段文字中找,因为这句话是前文的一个总结。

也可以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因为下一段是这一观点的展开论述。

参考答案:人群是欲望的集结,而我们无法泯灭欲望。

或:人总在人群里寻找道路、回声、利润、表情。

2.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解析:做第一问,要注意“似乎”一词,“似乎”说明从表面上看是远离人群,而实际又并未远离人群。

这样一来,就要考虑远离是在哪方面远离,并未远离又在哪方面没有远离。

作用就要考虑这些事实证明什么观点,论证的好处。

参考答案:“似乎”一词的含义: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②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思想的星光’“亦可)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

作用: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

解析:做第一问,要注意“精神的天空”中的“精神”和“天空”这两个词,“精神”表现与物质欲望的对立,由此出发就能得到答案。

第二问,则要注意“期望”,这就应从现实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作者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入手。

参考答案:(1)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

(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

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以排比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个人与人群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笔锋一转,写人群“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为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作了暗示和铺垫。

B.第二段中“挤压”、“发酵”’、“挤兑”等动词的运用,避免了与下文“提炼”一词的重复,并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变化。

C.通过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我”的眼界变得开阔,思想变得澄明,琐碎而陈旧的生活也由此得到改变。

D.作者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单位,认为这种机构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

E.“低处的池塘”和“高处的白云”在文中是一对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作者借它们含蓄地表达了对两种不同境界的理解。

答:[ ][ ]解析:A中有现处错,一是“以排比手法含蓄地表达”,排比的作用不是“含蓄地表达”;二是“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属“无中生有”。

D处也有两处错,一是文中的“单位”不同于生活中的含义,如用在此处表述,要用引号;二是“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表达不当。

参考答案:A 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日历冯骥才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

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

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

“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

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

它就守侯在门外。

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

明天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

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

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

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

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

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

历史不是一个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

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

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

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

可是当我把这一dié( )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

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

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

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

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

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

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

我要记下这一切。

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

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

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

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为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

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

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

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所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

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

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

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记忆。

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

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

因为记忆排斥平庸。

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

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

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

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

记忆依靠载体。

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

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情、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

把这一天深深xiāngqiàn( )进记忆里。

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

我总是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

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

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

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成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成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dié() (2)xiāng qiàn()( )2“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3.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4.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5.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溯源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

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

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

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

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

到底是什么促使鲑鱼回归呢?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

记得古诗上有两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