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的基因治疗_百替生物
基因疗法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_百替生物
基因疗法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02生物本四孙微020814028广州510303摘要:基因疗法要把与疾病有关的正常基因分离和克隆,然后把足量正常基因送入患者有关组织细胞内,并使其在患者体内正确表达。
本文通过对基因疗法的原理及方法的介绍,目前主要是针对治疗那些对人类健康威胁严重的疾病,包括:遗传病(如血友病、囊性纤维病、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等)、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如AIDS、类风湿等)。
关键词:基因治疗原理方法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新技术。
移植健康基因使遗传病人症状减缓甚至消失的治疗措施。
已知人类遗传病已达4000种以上,大部分是由单基因决定的陷性遗传病。
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使在基因水平上治疗某些遗传病成为可能。
1基因治疗的原理广义的基因治疗是指利用基因药物的治疗,而通常说的狭义的基因治疗是指用完整的基因进行基因替代治疗,一般用DNA序列,主要的治疗途径是体外(ex vivo)基因治疗,即在体外用基因转染病人靶细胞,然后将经转染的靶细胞输入病人体内,最终给予病人的疗效物质是基因修饰的细胞,而不是基因药物。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新技术。
基因是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功能单位,是位于染色体上的一段特定序列。
将外源的基因导入生物细胞内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方法或载体,目前基因转移的方法分为生物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腺病毒载体是目前基因治疗最为常用的病毒载体之一。
基因治疗的靶细胞主要分为两大类: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目前开展的基因治疗只限于体细胞。
2基因治疗的方法2.1基因疫苗基因疫苗指的是DNA疫苗,即将编码外源性抗原的基因插入到含真核表达系统的质粒上,然后将质粒直接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抗原基因在一定时限内的持续表达,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达到防病的目的。
SOE-PCR在定点突变中的应用_百替生物
SOE-PCR在定点突变中的应用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122582005037魏慧娘指导教师:张彦定【摘要】重叠延伸剪接技术(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SOE)是一种通过DNA链的交错延伸而实现基因的拼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可简单的将两个不同来源的DNA片段连在一起,广泛应用于产生突变基因、杂合基因、构建突变体库、融合基因,基因敲除等。
本文综述了SOE-PCR在基因的基因定点突变中的应用情况、该方法的利弊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SOE-PCR;定点突变SOE-PCR技术是1989年由Horton等[1]提出的,即利用掺有预期改变的人工合成引物,通过多次扩增反应来完成,得到重组基因或嵌合基因;如果片段来源相同就可以得到基因长片段DNA,片段来源不同就可以形成融合基因[2]。
该技术的关键是使用了具有末端互补的引物对,特殊设计的PCR5’端寡聚核苷酸引物含有使重构基因所需的遗传物质改变的碱基渗入,如置换、插入、或缺失,就可通过重叠链延伸技术迅速地将突变基因引入内部造成基因突变,可获得依靠内切酶消化的方法难以得到的产物[3]。
与常用的定点突变的方法如寡聚核苷酸引文介导的定点突变、PCR介导的定点突变及盒式突变相比,重叠延伸技术作为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之一可以再DNA区段的任何位点进行突变[4]。
本文主要对SOE-PCR在定点突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SOE-PCR的原理SOE-PCR的主要原理是采用特殊设计的寡聚核苷酸引物,在特定位置引入突变。
首先,设计一对含有突变位点的引物,如图1中的c、b这两条引物含有互补末端,两个重叠片段可以再随后的延伸反应中融合在一起,在设计如图1中的a、d两条外侧引物通过PCR将人融合产物扩增。
原则上,引物可沿着靶基因移动到任何地方引入突变。
因此含有引入突变基因片段可通过单体反应得到加长。
这种通过重叠延伸两个DNA片段融合为一得能力可进一步用于两个或是来两个以上异源基因DNA片段的剪接。
慢性疼痛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息 , 被 敏 感 的 心 理 状 态 予 以增 强 , 表 现 出 心 理 性 疼 痛 。 但 就 行 为性 疼 痛 更 为 少 见 , 见 于 中 年 人 群 , 疼 痛 形 式 表 现 特 仅 其
殊 , 由行 为 表 现疼 痛 , 个 体 差 异 行 为 性 疼 痛 表 现 亦 不 同 , 常 因 严重者无法从事 社会活 动和工 作。慢性 疼痛 常合并 表现 出 精神抑郁 、 悲观 等 情 绪 , 人 不 仅 有 实 质 性 组 织 损 伤 同 时 还 病
to fa r ss a t h a i a cfe e i n wih c t n a lo i n o e it n , e vl c l iid l so t u t g b l n y i o
pat o a sn(ER A ls cmp r o y i B C)s d [ ] C ruain 9 7, 6 t y J . i lt ,19 9 u c o
c n e . Ec me a e , o ai n lt e e tmy ,a d b l o n i — e tr i rl s r r t to a h r c o n al na go o
[ 8 A a uaY,uu a aY,sia aS,e a. u csflpei . 1 ] sk r F rk w I kw t 1S c esu rdl h a
48 5—4 8. 9
[9 1 ]李 伟杰 , 贾国 良 , 文怡 , .切 割球 囊 冠状 动 脉 腔 内成 形 郭 等 术 12例[ ] 中国介入 心脏 病学 杂 志 ,0 2,0( :7 0 J. 2 0 1 4) 1 2—
1 4. 7
[7 h S Y o H, e W,t 1E et e es f h ug g 1 ]A n M , on J L e J e a f c vn s o teh gi . f i n
一种治疗慢性术后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术后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肖茜
申请号:CN202110180130.8
申请日:20210208
公开号:CN112791133B
公开日:
202203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术后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吴茱萸、丁香、细辛、延胡索各40‑60份,使用时向以上原料药细粉的混合物中再加入生姜压榨的鲜生姜汁,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临床实验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慢性术后疼痛能显著降低患者NRS评分,明显改善疼痛对日常功能的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解决慢性术后疼痛这一临床难题。
申请人: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上海市金山区核化伤害应急救治中心、上海市金山区眼病防治所)地址:201508 上海市金山区龙航路150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周春洪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2011年9月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4)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4)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4)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4)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4)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5)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5)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5)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6)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6)(一)分级管理 (6)(二)使用管理 (7)(三)配置管理 (7)(四)人员资质管理 (8)二、落实与督查 (8)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9)一、细胞毒类药物 (9)(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9)(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13)(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17)(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18)(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19)(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21)二、激素类药物 (22)(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22)(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25)(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27)(四)孕激素 (29)(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30)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31)(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31)(二)单克隆抗体 (34)(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37)(四)细胞凋亡诱导剂 (37)(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38)(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39)(七)基因治疗 (40)(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40)(一)造血生长因子 (42)(二)止吐药 (47)(三)镇痛药 (49)(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52)(五)神经精神用药 (53)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57)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57)(一)鼻咽癌 (58)(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58)(三)喉癌 (59)(四)甲状腺癌 (62)二、胸部肿瘤 (63)(一)非小细胞肺癌 (63)(二)小细胞肺癌 (67)(三)胸腺肿瘤 (69)(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70)三、消化系统肿瘤 (71)(一)食管癌 (71)(二)贲门癌 (73)(三)胃癌 (73)(四)结直肠癌 (75)(五)胆管癌、胆囊癌 (78)(六)胰腺癌 (79)(七)肝癌 (81)四、乳腺癌 (82)(一)复发转移乳腺癌药物治疗 (83)(二)可手术乳腺癌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 (85)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87)(一)肾上腺肿瘤 (87)(二)肾脏肿瘤 (88)(三)尿路上皮癌 (90)(四)前列腺癌 (92)(五)阴茎肿瘤 (96)(六)睾丸肿瘤 (97)六、妇科肿瘤 (99)(一)宫颈癌 (99)(二)卵巢癌 (100)(三)子宫内膜癌 (104)(四)外阴癌 (106)(五)阴道癌 (107)(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109)七、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112)(一)白血病 (112)(三)多发性骨髓瘤 (135)八、颅脑肿瘤 (138)(一)胶质瘤 (138)(二)髓母细胞瘤 (141)(三)脑转移瘤 (142)(四)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145)(五)颅内生殖细胞瘤 (147)(六)颈静脉球瘤 (149)(七)垂体腺瘤 (151)九、原发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155)(一)骨肉瘤 (155)(二)尤文氏肉瘤 (160)(三)软组织肉瘤 (162)《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编审专家名单 (163)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级五年制本科《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卷(A)_百替生物
A)8.对已知突变的基因诊断,可以用、、等技术。
9.探针的标记物分为和10核酸序列分析方法分为和。
阅卷人得分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1.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是()A.基因的表达有组织细胞特异性B.基因的表达有个体特异性C.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是细胞分化的原因D.不同组织所有基因的表达都不相同E.不同个体所有基因的表达都不相同2.乳糖操纵子上Z、Y、A基因产物是()A.乳糖脱氢酶、脱羧酶、乳糖水解酶B.β-半乳糖苷酶、通透酶、乙酰基转移酶C.乳糖合成酶、半乳糖还原酶、乳糖激酶D.乳糖水解酶、半乳糖脱氢酶、半乳糖脱羧酶E.乳糖激酶、磷酸化酶、半乳糖苷酶3.乳糖操纵子的诱导见于下列何种情况()A.乳糖(+)、葡萄糖(+)B.乳糖(-)、葡萄糖(+)C.乳糖(-)、葡萄糖(-)D.乳糖(+)、葡萄糖(-)E.培养基中只要有乳糖即可诱导4.真核基因的结构特点,错误的是()A.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B.转录产物是多顺反子C.含大量重复序列D.真核结构基因是断裂基因E.90%左右的序列为非编码序列5.分子克隆技术中,除下列何种酶外,均为常用的工具酶()A.逆转录酶B.DNA连接酶C.末端转移酶D.拓扑异构酶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6.增强子()A.是特异性高的转录调控因子B.是增强转录的蛋白质因子C.是启动子中的核心序列D.在结构基因5`端的DNA序列E.是增强转录的特殊DNA序列7.Klenow片段是由E.Coli DNA polⅠ经枯草杆菌处理后得到的,下列选择中错误的是()A.具有5’→3’聚合酶的活性B.具有3’→5’外切酶的活性C.可用于双脱氧法测定DNA序列D.具有5’→3’外切酶的活性E.常用于探针的随机引物标记法8.关于癌基因,描述正确的是()A.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无任何功能B.癌基因一旦活化则可诱发癌症C.癌基因具有潜在诱发细胞恶变的特性D.癌基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增殖E.癌基因结构的任何改变都可导致该基因活化9.关于Rb基因,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A.最早发现的抑癌基因B.可识别细胞内DNA的损伤,并参与修复过程C.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与E-2F有关D.非磷酸化形式为活性形式E.磷酸化形式为非活性形式10.下列哪项不属于生长因子的范畴()A.表皮生长因子B.EPOC.神经生长因子D.转化生长因子E.甲状腺素11.对基因诊断,下列概念中错误的是()A.是病因诊断,有较强的针对性B.只能检测处于活化状态的基因。
百替生物联合赛诺菲共同举办医学科研精英汇第九期会议
百替生物联合赛诺菲共同举办医学科研精英汇第九期会议来源:百替生物时间:2015-7-142015年7月11日,在杭州万豪酒店的会议厅,迎来一批风雨无阻的医学精英。
这一天是台风灿鸿对杭州影响最大的一天,但由百替生物联合赛诺菲举办的浙江医学科研精英汇第九期会议仍然取得了圆满成功。
精英汇有幸邀请到了浙二医院项美香主任、浙一医院张芙荣副主任,还有来自余杭、嘉兴、杭州市中医院、红十字会医院、省中医院等优秀的临床医生们。
百替生物创始人郭磊博士和赛诺菲公司相关负责人均出席了会议。
图1 项美香主任致开场词会上,项美香主任在开幕词中特别强调了与百替生物首次开展科研会议的重要性及意义。
然后,浙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张芙荣简述了ACIE药物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及其在世界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并具体讲述了此药物的毒理、在临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最后,百替生物创始人郭磊博士做了关于医学科研创新的报告,介绍了最新的科研技术和科研理念,由郭博士总结的医学科研创新的“六脉神剑”更是得到了与会医生的认可和好评。
图2 浙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张芙荣作报告图3 百替生物CEO郭磊博士作报告百替生物作为国内第一家提供医学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公司,其倡导的一站式医学科研服务理念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科研宗旨,也引起了两位主任和在场临床医生的极大兴趣。
在自由探讨阶段,与会医生对科研5.0模式和科研服务的优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为了帮助临床医生在医学科研方面发展的更稳更快,还提出了成立科研精英汇青年分会的议题。
会议的成功为未来医学科研的操作模式提供了更广更大的可能性,也有助于临床医生的科研脚步更稳更远更从容,百替生物“让诺贝尔医学奖早日进入中国”的创业理念也必将实现。
(来源:百替生物)扫一扫,获取更多医学科研最新资讯!【Medical Research微信公众号】【百替生物官方微博】。
抗肿瘤新药LX2-32C_百替生物
10抗肿瘤新药LX2-32C类别:化学药品第1.1类适应症:抗肿瘤剂型:注射剂进度:临床前研究知识产权: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74851.1;国际专利:申请号PCT/CN2007/003235转让方式:合作开发研究背景:紫杉醇(Paclitaxel,Taxol®)是从红豆杉植物中发现的抗肿瘤天然药物,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复发的和难治的乳腺癌和卵巢癌,以及肺癌和头颈部肿瘤。
紫杉醇的研发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抗癌药研究的重要成就之一。
紫杉醇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的抑制微管蛋白解聚的抗癌药的成功研发,极大地促进了以微管蛋白为靶点的抗癌化合物的研究,包括埃皮霉素(epothilones)等在内的许多以微管为靶点的抗癌化合物得到极大的重视和广泛的研究。
尽管紫杉醇在临床上获得巨大成功,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它有一些缺点亟需克服。
其一是紫杉醇对原发及继发性肿瘤耐药病人的化疗无效。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另一种紫杉烷类抗癌药多西紫杉醇(Docetaxel,Taxotere®)对耐紫杉醇的肿瘤也是无效的。
其二是紫杉醇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
目前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的给药途径均为输液,而且由于二者水溶性差,在制剂需要加入大量表面活性剂如Cremophor EL增溶;而这种增溶剂与紫杉醇药物制剂诱发的过敏反应有关。
克服耐药肿瘤主要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实现:(1)抗癌药与MDR逆转剂(目前主要是P-糖蛋白抑制剂)合用;(2)寻找新的对耐药肿瘤同样有效的抗癌药物。
基于第一条途径的研究非常广泛,在原理上可行,但由于毒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新药开发一直未能成功。
直到最近一种P-糖蛋白抑制剂Zosuquidar被批准上市,这也是此类药物第一个成功的例子。
基于第二条途径开发新药的益处在于可以将对不同受体作用的要求整合在同一分子结构之中,因而不需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国外的研究机构和大型制药公司通过对紫杉醇的结构修饰,已经发现一些对耐药肿瘤疗效较好的紫杉醇衍生物,正处于从临床前到不同临床期的药物开发阶段。
慢性疼痛治疗的生物反馈疗法
慢性疼痛治疗的生物反馈疗法慢性疼痛是一种长期存在并且持续很久的体验,它可能导致身体和情绪上的不适。
传统的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对于缓解慢性疼痛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并非总能完全解决问题。
随着人们对自然非侵入性方式治理健康问题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无创、可自我控制的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慢性疼痛的管理之中。
生物反馈是指通过测量和监测自身肌肉紧张度、心率变异性、皮肤温度等生理指标,并将这些信息以可感知或可视化形式呈现给个体,使其能够自我调节这些生理过程。
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生物反馈技术常常结合心理行为干预,帮助个体重建与身体的连接,并培养对身体信号的敏感性。
首先,在了解和应用生物反馈技术之前,必须对疼痛产生的机制有一定的了解。
慢性疼痛通常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活跃、过度敏感以及炎性反应有关。
这意味着身体内部存在着一种失衡,而通过生物反馈技术,我们可以帮助个体重新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
生物反馈技术主要有心率变异性反馈、温度反馈和肌电反馈等。
其中心率变异性反馈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监测心率变异性指标来帮助个体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温度反馈则通过监测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来判断个体的身心状态,并提供自我调节参考。
肌电反馈是一种通过监测肌肉紧张度来帮助个体认识并控制肌肉紧张程度,进而缓解相关疼痛。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生物反馈技术外,还有其他一些非传统但同样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慢性疼痛治疗。
例如喷雾咳嗽训练法,通过训练个体掌握特定的呼气和肌肉松弛技巧,从而减轻咳嗽引起的胸肌疼痛。
还有表皮电反馈技术,通过监测手掌或脚底的电阻来帮助个体调节自身的情绪和放松水平。
生物反馈疗法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优势在于其可视化和互动性。
个体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生理指标变化,并通过与治疗师进行互动来实现改善。
这种主动参与治疗的过程使个体更加责任心强,建立起对身体和健康积极管理的信心。
虽然生物反馈疗法可以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显著帮助,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应用进展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应用进展
杨薏帆;钟志芳;刘益鸣;张挺杰;冯艺;李君
【期刊名称】《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4(30)1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病人长期忍受慢性疼痛的折磨、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可以释放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具备神经修复和缓解疼痛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研究和文献进行检索及归纳,发现PRP具有促进创伤愈合和抗炎的特性,不仅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而且能有效缓解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总页数】9页(P19-27)
【作者】杨薏帆;钟志芳;刘益鸣;张挺杰;冯艺;李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2.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介入治疗:国际疼痛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推荐意见(一)
3.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介入治疗:国际疼痛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推荐意见(二)
4.富血小板血浆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
5.富血小板血浆可减轻膝骨性关节炎神经病理性疼痛并下调ATF3表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学家利用基因转载体治疗癌痛
科学家利用基因转载体治疗癌痛*导读: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今年9月17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用基因治疗癌症相关疼痛的一期临床实验,他们通过将新的基因转移载体注射进人类的皮肤,实现了向神经系统“输送”一个能减轻痛苦的基因。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今年9月17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用基因治疗癌症相关疼痛的一期临床实验,他们通过将新的基因转移载体注射进人类的皮肤,实现了向神经系统“输送”一个能减轻痛苦的基因。
该项研究可能对于治疗其他疼痛也有参考价值。
基因转移载体是基因和人类细胞的“桥梁”。
在这个突破性的临床实验中,实验人员使用了一个单纯疱疹病毒(HSV)制造的载体来“输送”与脑啡肽功效类似的基因,脑啡肽是人体自身拥有的缓解疼痛的基因。
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部的主任戴维·芬林说:“在临床实验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HSV调停转移的脑啡肽能够减少慢性痛苦。
”芬林开发了这个载体,并且直接应用于研究。
研究人员选择了因患癌症而具有顽固性疼痛的12名病人,检测这个载体是否能够被安全地用于减轻感觉神经的疼痛。
实验开创了两项第一:它既是首次针对人类疼痛而进行的基因治疗;也是首次测试一个非复制的基于HSV的载体来“输送”一个具有治疗效果的基因给病人。
芬林说,这项技术可能会对治疗其他慢性痛苦有益,包括许多糖尿病患者身上出现的神经损伤带来的痛苦。
芬林说:“HSV载体不能复制,它有一个明显的优势,HSV自然地到达皮肤的神经细胞,基于HSV的载体能够注射入皮肤并瞄准神经系统中的痛苦通道。
”慢性疼痛尽管有许多种治疗手段,但许多病人并不能被有效地治疗。
芬林指出,治疗疼痛的问题之一是,传统缓解疼痛的药物的目的在于能广泛地分布于神经系统中,而药物“脱靶”的负面影响常常使这些药物不能有效发挥功效。
芬林说:“这提供了使用基因转移来治疗疼痛的理由。
我们使用这个载体来‘输送’一个能够快速分解进入身体的化学药品,允许我们有选择的干扰与疼痛相关的信号传递,从而减少疼痛。
新药超越基因
新药超越基因
卡伦·温特劳布
【期刊名称】《科技创业》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 新兴企业星座制药(Constellation Pharmaceuticals)公司计划开发可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它通过改变细胞用来控制基因表达的一种基本机制:表观基因,来治疗疾病.星座制药设计化合物来改变盘绕与拆解基因组的酶的活性,希望抑制错误基因,而只激活对抗疾病的关键基因.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卡伦·温特劳布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生物基因学在开发新药中的作用及基因药物的发展前景 [J], 谢麟;长青
2.靶向RET原癌基因的广谱抗癌新药——赛哌替尼(selpercatinib) [J], 陈本川
3.药物基因组学在精准医学和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J], 陈焱;李清;周宏灏
4.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药:RET基因融合突变抑制剂-pralsetinib [J], 黄卉;柴芳;邢孔浪;邓黎黎
5.国内研制基因重组新药的青年明星——记中国药学发展奖天士力创新药物奖突出成就奖获得者金磊教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细胞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进展
生物细胞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进展
杨茂元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年(卷),期】2000(021)003
【摘要】有关慢性疼痛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寻找一种安全、
长效、方便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法是医学界关注的课题、本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提出了镇痛方法是慢笥疼痛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迄今,细胞镇痛已经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资料和经验、趋于成熟。
临床应用的零星研究报道结果亦令人鼓舞、只是由于细胞水源和存活以及免疫排斥反应问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使临床研究至今尚处于探索阶段。
【总页数】3页(P139-141)
【作者】杨茂元
【作者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1
【相关文献】
1.神经阻滞疗法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进展 [J], 严相默
2.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用于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J], 常青;王阳;周雨婷;唐凯;钟成华
3.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用于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J], 常青;王阳;周雨婷;唐凯;钟成华;
4.盆底康复用于慢性盆腔疼痛治疗的探讨 [J], 苗琴;李丽
5.生物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疼痛的新进展 [J], 华伟;高宝柱;李文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bbott公司收购PanGenetics公司治疗慢性疼痛的新型研究性生物药
Abbott公司收购PanGenetics公司治疗慢性疼痛的新型研
究性生物药
无
【期刊名称】《国外药讯》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美国Abbott公司称,它已与荷兰PanGeneticsBV公司签订确切的协议,收购其早期的PGllo[完全人源化的神经生长因子(NGF)抗体](Ⅰ),旨在扩大该公司的疼痛治疗业务包和提高其生物药的专长。
【总页数】1页(P29)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
【相关文献】
1.Abbott公司收购i-STAT公司 [J], 胡子
2.Abbott成功收购Facet生物技术公司 [J], 无
3.Cephalon公司收购Arana公司后进军生物药业务 [J], 无
4.Abbott公司收购Kos公司以扩大类脂疾病治疗市场 [J], 景新(摘)
5.先正达收购美国蔬菜种子公司Abbott&Cobb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疼痛的基因治疗田玉科安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慢性疼痛被广泛地定义为急性组织损伤修复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以上或与组织损伤有关的疼痛预计持续存在或加重。
其中神经性痛、炎症性痛以及癌痛均可引发慢性疼痛。
剧烈或长期的疼痛会使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发生紊乱而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
目前慢性疼痛的治疗主要是靠给麻醉性镇痛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往往带来耐药、成瘾,并涉及许多器官、系统的其他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作用持久、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法已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课题。
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臻完善,基因治疗作为一项新的生物干预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研究。
正是基于对慢性疼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人们才有可能在基因水平上探讨其治疗,为疼痛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疼痛的基因治疗途径有两种,现就此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1、间接体内疗法(Ex vivo Gene Therapy)该疗法也称作细胞移植疗法,是早期疼痛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被认为是一种接近于生理的、有效的镇痛方法。
它是基因治疗与移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其要点是选择合适的基因、靶细胞及最有效的基因转移方法。
1.1机理基于疼痛时内源性抑制信息的不足,包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GABA)、内源性阿片肽如β-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以及内源性甘丙肽和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
该方法是将体外培养的某些细胞株移植入体内,这些类似于“生物微泵”的移植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脊髓)持续分泌、缓释多种抗痛蛋白分子、抗痛蛋白调控因子、酶类或信号转导因子,从而增强局部抗痛蛋白的表达,降低疼痛敏感性,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避免了全身给药带来的副作用,目前研究最多和最深入的是嗜铬细胞移植和基因工程细胞移植。
1.2嗜铬细胞移植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将同种或异种嗜铬细胞移植于机体的特定部位,可提高宿主对疼痛的耐受性,产生镇痛效应。
1986年[1]Sagen首先将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移植到大鼠蛛网膜下腔,通过移植细胞不断分泌5-TH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脑啡肽等镇痛物质发挥抗痛作用;1993年Winnie等[2]将此技术应用于临床,他将人肾上腺嗜铬细胞植入顽固性疼痛病人的脊髓蛛网膜下腔,使70%~80%病人的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减少或停止使用止痛药,从此开创了细胞镇痛研究的先河。
1.3基因工程细胞移植由于嗜铬细胞来源有限、原代培养时间短、难以达到满意的细胞浓度和数量以及镇痛效应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因此,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臻完善,转基因细胞移植镇痛将有望取代嗜铬细胞成为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有效方法。
该技术是将本身不表达或低表达抗痛因子的细胞株通过体外导入治疗基因,筛选可以表达外源基因的细胞,再将这些带有治疗基因的细胞株(也称作基因工程细胞株)移植入体内,发挥镇痛作用(详见表1)。
表1用于疼痛治疗的细胞株疼痛类型动物细胞/分泌的物质参考文献急性痛大鼠大鼠和牛肾上腺髓质Sagen et al,1986神经痛大鼠大鼠嗜铬细胞Sagen,1992 Hama and Sagen,1994急性痛大鼠微囊化牛嗜铬细胞Sagen et al,1993炎性痛大鼠大鼠肾上腺髓质Sagen et al,1992炎性痛大鼠大鼠肾上腺髓质Siegan and Sagen,1997神经痛大鼠大鼠肾上腺髓质Brewer and Yezierski,1998神经痛大鼠永生化嗜铬细胞Eaton et al,1999癌痛人微囊化牛嗜铬细胞Buchser et al,1996癌痛人人肾上腺髓质Bes et al,1998急性痛大鼠AtT-20/hENK cells/β-内啡肽和甲啡肽Wu et al,1994急性痛大鼠Neuro2A/POMC cells/β-内啡肽Saitoh et al,1995神经痛大鼠RN46A-B14细胞/5-HT/BDNF Eaton et al,1997神经痛大鼠33GAD细胞/GABA Eaton et al,1999神经痛大鼠33GAL细胞/甘丙肽Eaton et al,1999炎性痛大鼠P19/hENK cells/β-内啡肽Ishii et al,2000神经痛大鼠33BDNF细胞/BDNF Cejas et al,2000神经痛大鼠永生化/去永生化嗜铬细胞Eaton et al,2002炎性痛大鼠嗜铬细胞/hENK cells/阿片肽Duplan et al,2004神经痛大鼠IAST/GAL/甘丙肽Tian YK et al,2005神经痛大鼠IAST/hPPE/脑啡肽Tian YK et al,20051.4存在的问题虽然移植细胞可以分泌各种纯天然的肽类神经递质,比人工合成的肽类物质半衰期长,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若干缺陷,如①机体对移植细胞的免疫排斥反应;②移植细胞致瘤性的危险;③转基因表达的不稳定性;④缺乏组织和细胞的特异性;⑤非特异性瘢痕形成;⑥需要复杂的手术操作等问题。
2、直接体内疗法(In vivo Gene Therapy)该方法是将治疗基因导入体内,改变与修复机体的遗传物质,以此特异性地干预疼痛的生物学行为,达到治疗目的。
该方法主要有两个治疗方向,即上调抗痛基因的表达(up-regulation antinociception)和下调致痛基因的表达(knockdown nociception)。
目前对其研究日益增多,可能将成为疼痛基因治疗最有前途的方法。
2.1上调抗痛基因表达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一些抗痛基因、调控因子基因或受体基因等外源基因插入载体基因组,加上启动子,导入神经细胞,促进抗痛基因的表达。
一般认为初级传入神经细胞和脊髓背角的神经细胞是较为安全和可行的治疗靶点。
2.1.1载体的选择目前用作基因治疗的载体主要有非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前者包括裸DNA、脂质体、多聚物以及分子耦联体。
非病毒载体具有以下优点①安全,无传染性;②不限制载体容量;③可大量制备;④无免疫原性;⑤无DNA重组。
但非病毒载体也存在不足之处如①导入效率低;②表达水平低且短暂;③无特异靶细胞;④体内易被降解。
由于携带目的基因的靶向高效表达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所以目前广泛采用病毒载体作为转基因的手段。
病毒载体主要来源于鼠和人类的DNA、RNA病毒,最常用的以腺病毒(Adenovirus)、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为多,这几种经过改造的病毒载体的主要特性见表2。
表2常用病毒载体的主要特性载体特征腺病毒腺相关病毒逆转录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病毒基因组双链DNA单链DNA单链RNA双链DNA 基因组大小30-36kb 4.7-6kb8-11kb152kb是否整合否是是否插入外源基因大小<7.5kb<4.7kb<5kb<35kb是否感染非分裂期细胞是是否是病毒蛋白表达是否否潜在外源基因表达短暂(days-weeks)长久(month)长久(month-years)短暂(days-weeks) 2.1.2应用上调抗痛基因表达在疼痛研究中的应用详见表3。
表3上调抗痛基因表达在慢性疼痛的治疗外源基因载体类型疼痛类型参考文献β-endorphin腺病毒炎性痛Finegold et al,1999POMC基因枪炎性痛Lu et al,2002POMC裸质粒神经痛Lin et al,2002Interleukin-2裸质粒神经痛Yao et al,2002Interleukin-10腺病毒炎性痛Milligan et al,2002BDNF腺相关病毒神经痛Eaton et al,2002NT-3腺相关病毒神经痛Chattopadhyay et al,2002pEnkA单纯疱疹病毒神经痛Hao et al,2003MOR腺相关病毒炎性痛Xu et al,2003NGF腺相关病毒神经痛Chattopadhyay et al,2003POMC电穿孔神经痛Wu et al,2004GDNF腺相关病毒神经痛Hao et al,2004hPPE腺相关病毒神经痛Tian YK,et al,2005注:POMC=阿片黑皮质素原;pEnkA=脑啡肽原A;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OR=μ-阿片受体;NT-3=神经营养因子-3;NGF=神经生长因子2.2下调致痛基因的表达降低神经系统内内源性致痛分子的表达同样可以达到镇痛的目的。
目前基因治疗中常用的技术有反义寡核苷酸技术(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SO)和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
2.2.1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是将与靶基因序列互补的小分子寡核苷酸DNA(约18-20个核苷酸)导入细胞,与mRNA结合,通过①核酸酶H降解(RNase H degradation);②阻断翻译(translational blockade)和③剪切捕获(splicing arrest)。
后两种机制通常又称为空间抑制(steric inhibition)。
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具有①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ASO具有高度的特异性;②而且寡核苷酸分子的设计和合成也较为容易。
③另外与病毒颗粒相比,ASO鞘内给药可以不受边缘胶质细胞的限制而容易弥散至脊髓实质;④ASO具有较小的免疫原性;⑤不会产生潜在毒性的病毒蛋白;⑥对非分裂细胞亦有效;⑦ASO不会整合至宿主细胞基因组DNA中,消除了导致基因组变异的可能性。
虽然ASO抑制靶DNA的方法看似简单,但是ASO的游离和应用的实现比预想的要困难得多,这些困难主要包括①合适活性寡聚体的游离较难;②存在寡核苷酸的特异性与差异性;③ASO结合胞内目标mRNAs的途径复杂;④未知非反义效应的发生;⑤毒性反应(包括免疫刺激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脾肿大、多器官单核细胞浸润以及补体激活;血小板减少症导致的凝血时间延长;肝转氨酶升高等)。
2.2.2RNA干扰技术RNAi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技术,是将小片段双链RNA(siRNA)导入细胞,siRNA结合一个核酶复合物从而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ISC),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定位到mRNA转录本上,并在距离siRNA3’端12个碱基的位置上切割mRNA,介导同源序列mRNA的特异性降解,从而导致基因沉默现象。
因RNAi所致的基因沉默发生在转录水平,所以又被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