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组课题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农村初中语文古诗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船塘中学位于粤东北山区,创办于1941年,是当时河源市第二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办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被誉为河西地区的文化摇篮。

现在我校共有语文教师13人,平均年龄 45岁,是典型的老龄化科组。

俗话说老教师是个宝,但老教师过多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教师工作倦怠,思想老化,教法陈旧,老经验已经不满足于新时代的中学生。

他们对于新时期提出的课堂改革难于接受,面对新时期的学习主体缺乏研究,学生在课堂中情绪低迷被动应付,消极怠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日渐消退,学习质量不高,学习能力不强。

近年来中考考查中,古诗文内容上失分较多,教师想尽办法,无法突破,苦不堪言。

古诗文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初中教材中占有大量篇幅。

要想提高中考语文成绩,研究古诗文教学是绕不开的话题。

所以开展研究《农村初中语文古诗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迫在眉睫。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学术价值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古诗文有效教
学研究”这一块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初中的文言文古诗词的教学,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古诗文有效教学研究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提升学生古诗文解读和鉴赏能力的教学行为,它体现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更能促进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理应受到所有语文教师的重视,每一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都应该为此去作理论探究与实践完善,从而寻求使它真正发挥效益的方法和策略。

(二)实用价值
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我文学素养。

俗话说:“迷时师度”,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有意义的。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有渊博的诗词知识,以崇高的诗词审美情感为核心,大力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才能感染学生,才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从而把古诗文教学推上新台阶。

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会潜移默化的接受语文老师的熏陶,通过耳濡目染从语文老师那里获取能量,恰恰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观,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教授好古诗文必须加强自我的学习,提高自我的文学素养,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为学生探索美好的诗词世界点亮前行的明灯。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三、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黎景熙是我国二十世纪初的语文教育家,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的著述上,《新著国语教学法》是其代表。

强调从听、说、读、写、书(写字)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还提到了教学中应兼顾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格锻炼,注意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学习国外的新教法,这是我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语文教学法著作,为语文教学初步建立了学科理论体系,在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②蔡澄清的“点拨教学法”:蔡澄清:安徽省芜湖一中语文特级教师,1982年在《语文教学通讯》第二期上发表了《重在点拨》一文,首次提出了“点拨教学法”这一概念,“点拨法”以心理学、哲学和管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强调学习者本身的学习愿望,注重教师本人的教学心态调控。

它一经提出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点拨法有“方法”和“思想”有机统一的特点,它重在如何给学生创设思考契机,搭建思考的跳板,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自主钻研。

在适当的时机下把“串讲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由于着眼点的差异,虽然都有“串讲”,但效果大不相同。

教师可以先“点拨”一次,再“串讲”相似问题由学生思考并讨论,学生的自由性就有了发挥的机会,并且老
师的“串讲”也起了示范的作用。

“点拨教学法”具有统管教学各方面的整体性特点,它通用性强,灵活性强,主张相机诱导,当点则点,当拨才拨,因势利导。

形式上不拘一格,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具有了“点拨”的效果就行。

“点拨法”不仅涉及听话教学、说话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还能作用于教学的各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点拨教学法”具有多向交流的特点,“串讲法”是单向交流,是教师的“一言堂”。

“导读法”是双向交流,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教师进行引导,最终使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完成学习任务。

“点拨法”更为开放,既有师生交流,师生相互点拨,也有生生交流,生生相互点拨。

力求实现全方位的互动课堂。

综上所述,我国的古诗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断进步和完善的,但是从其研究成果来看还是存在些许不足。

在理论研究方面,其成果多是对某一具体问题而言,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少从宏观上去规划课堂,容易造成放大某一问题的学习而略其他的后果,在实践研究方面,其成果则偏重于课堂的整体性设置,教学方法上是各科通用,每一门学科知识整体上都有其差异性,每一门学科知识内部微观上又有其特殊性,对文言文教学也应根据其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策略。

由此,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本身的特点为切口,既要顾及宏观的课堂构建
也需要关照微观的方法渗透。

(二) 课题的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由此可见,课标对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古诗文教学有效性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提升学生古诗文解读和文言文鉴赏能力的教学行为,它体现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理应受到所有语文教师的重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为此去作理论探究与实践完善,从而寻求使它真正发挥效益的方法和策略。

1.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使文言文教学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有效性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
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的成长。

3.“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实际价值就在于:它能推动我们对教学活动的分析,并能同时推动教学研究方法的转型;使我们对古诗文教学的把握恰到好处,时机的选择正确无误,难度的确定适宜学生的原有知识积累,内容的选择能引发学生的求知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进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的文化遗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同时也给广大教师在古诗文教学有效性方面提供可作借鉴的操作方法和行为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角度虽小,但要置身于中华经典文化的背景下,要研究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精神内涵的成长需要,研究前景相当广阔,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及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当前对有效教学研究的实际,我们觉得提出这一课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及方法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统一
认识,分工落实,共同探讨,形成合力,在实施中阶段性地总结、研究、调整。

2.我校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短期培训。

3.指导学生了解古诗文的文学常识、诗人的生平、背景、创作故事等,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4.课外举办与古诗文相关的板报、诵读比赛等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5.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边实践边探索,边思考边归纳,总结出切实有效的课堂方法。

(2)个案研究法: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互相听课,对课例的分析评价,研究归纳出共性的结论。

(3)经验总结法:在有效课堂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提升到理论高度,写出经验性论文或研究报告反过来指导有效课堂活动教学实践活动。

(4)文献法:通过查阅书籍甚至购买相关书籍进行研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研究。

(二) 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初中古诗文有效教学策略。

(2)通过古诗文有效教学研究,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语文教学研究能力。

(3)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人员分工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措施与要求
(一)第一阶段(2016.06—2017.04)准备阶段
1.完成课题的申报以及课题论证。

2.布置学生购买书籍以及积累本。

(二) 第二阶段(2017.05—2018.09)实施阶段
1.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利用晨读和晚读15分钟,每天一首古诗的背诵和理解。

2.教师指导学生编写手抄报。

设计版面、栏目精选古诗文,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

3.构建“设境—诵读—交流—探究”古诗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1)设境:用知人论世法、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诵读:重点放在“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自由读,小组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3)交流:对古诗文的理解,可同桌或小组间交流合作。

(4)探究:对“设境—诵读—交流—探究”古诗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进行总结,形成较成熟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三) 第三阶段(2018.10—2019.03)总结课题阶段
(1)总结古诗文有效教学策略。

(2)召开以古诗文教学为主题的课程设计专题研讨会,发挥课题研究形成的优势,创建我校的语文教学特色。

(3)以古诗文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为契机,就如何培养青年语文骨干教师形成明确方向。

(4)课题最终总结和评估阶段,提交课题总报告和相关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