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媒体: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

合集下载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媒体引发的问题【圣才出品】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媒体引发的问题【圣才出品】

第十章手机媒体引发的问题10.1复习笔记一、手机信息传播中的问题分析1.手机短信息传播中的违法问题(1)手机违法短信息的治理重点民众接触多、影响大、反映强烈的违法发送手机短信息的行为。

具体包括:①假冒银行名义发送手机短信息进行诈骗;②散布色情、赌博、暴力、恐怖内容;③非法销售枪支、爆炸物、走私车、毒品、假钞;④发布假中奖、假婚介、假招聘,或者引诱、介绍他人卖淫嫖娼等等。

(2)手机短信违法犯罪活动的特征①发送手机违法短信的作案人多为团伙,团伙内部分工严密;②发送手机违法短信的数量巨大;③发送手机违法短信息的活动多使用异地手机号码;④手机违法短信息的内容越来越有诱惑力,有很强的欺骗性;⑤利用手机信息贩卖非法商品,介绍卖淫的现象比较普遍。

2.手机垃圾消息垃圾消息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严重问题。

3.负面短信造成信息污染和不良社会效应按负面短信的产生后果分类:(1)以讹传讹类新闻短信。

这类信息的来源一般是新闻网站或门户网站的新闻中心、新闻频道。

(2)违法乱纪类短信。

这类短信主要由违法犯罪分子借助网上群发短信软件发送,主要用来欺诈、勒索钱财。

(3)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类短信。

这类短信主要由别有用心的传播者发送,用来误导、煽动受众,引起恐慌、仇恨、敌视等负面影响。

(4)病毒类短信。

在互联网病毒满天飞时,手机媒体也潜伏着危机。

(5)垃圾类短信。

现在大量商业性广告以短信和彩信形式侵入手机媒体,成为手机用户删不完、除不尽的垃圾信息。

(6)借助手机网络传播的黄色信息来势凶猛。

4.手机带来的通信安全问题(1)手机通过改变软件或硬件,成为具有窃听、窃照功能的设备。

(2)手机操作系统存在一些漏洞,通过网络可能感染手机病毒和被植入窃听程序。

5.手机传播带来国家安全问题(1)手机通信是一个开放的电子通信系统,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能截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通话信息。

(2)使用者只要将手机放在身边,就毫无保密可言。

(3)我国是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必须对手机的双刃剑效应有充分的认识。

手机媒体2013

手机媒体2013

常用的手机功能
即时聊天 手机团购 手机银行
网络视频
internet
2019/8/22
短信息
社交网站 手机邮件
手机微博 照相机 收音机
11
互动连结 新闻传播
主要指满足人们人际传 播、群体传播、交友、 聊 、联络功能
主要指满足人们获取新闻 消息 广告 天气 等传统意 义上的新闻功能
商业支持
主要指人们利用手机媒体进 行的商业交易活动
2019/8/22
4
手机媒体 形式
The second part
手机短信 手机报 手机出版 手机电视 移动博客 手机广告 移动增值
Mobile Phone market shares
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手机市场 2G 向3G换代
工信部发布2013年9月份国内手机行业运行状况报告 显示,2013年1-9月,全国手机市场累计出货量4.4亿 部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数将超过5亿。
腾讯QQ MSN 微信 飞信 翼聊 飞young 邮件
彩铃 短信 彩信 电话 广播
即时 实名
互动 连结
传统 社 开心网 点点
传统媒体数字化
新闻传播
新媒体
1.纸质产品电子版:
青年文摘、广西日报
1..互联网门户网站:
搜狐 新浪 凤凰
2019/8/22
3
MOBILE
PHONE
手机媒体概论 匡文波
特 征: 1.便携性: 自身物理性能 手机体积小 2.即时性:传播速度快 时效性强 3.互动性:多向传播,反馈方便 聊天室 qq 4.多媒体: 塞班 安卓 IOS windowphone 7/8
图像、音频、视频同步传播
都支持文字、

手机媒体概论

手机媒体概论

匡文波著/2006年09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手机媒体概说第一节手机的诞生和发展手机,原本只是一种人们在移动中进行人际传播的通信工具,又称为行动电话、移动电话。

在美国英语中,称为cell phone,在英国英语中称为mobile phone,在新加坡等国英语中称为hand phone。

一、从模拟手机到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为模拟式的移动电话系统,主要用于语音传输。

所使用的技术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美国的AMPS系统,优点是传输距离长、音质好、穿透性好;缺点是有回音的困扰,容易受外来的电波干扰,造成通话的质量不佳,并容易遭到他人窃听通话内容及盗,且扩充功能比较差。

鉴于udiyidai移动通信系统的缺失,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了新一代的数字式移动电话系统,可提供语音、数据。

传真传输,以及一系列的增值服务,与第一代最大差异在于所传送的资料已经完全数字化了。

目前全球现有的数字式移动电话系统主要有两种: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二、3G时代的来临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能兼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同时要提高系统容量,提供对多媒体服务的支持以及高速数据传输服务。

其数据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PS,与前两代系统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有三种:WCDMA(欧洲)、CDMA2000(美国)、TD-SCDMA (中国)三、中国手机用户的发展第二节手机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手机媒体正在实现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传媒的跨越。

跨越的标志是日本I-mode手机及相关信息服务的发展,以及在中国等国家尝试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新闻传播和出版活动。

但手机要真正完成从人际传播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还要依赖3G技术的普及,以及建立在3G技术之上的手机报、电视和广告的发展。

手机媒体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还具有高度的便携性、隐私性和贴身性。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报【圣才出品】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报【圣才出品】

第四章手机报4.1复习笔记一、手机报概述1.含义手机报是将纸质报纸的新闻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传播,使用户能通过手机阅读到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

2.产生原因(1)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手机报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2)人们对信息产品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刺激了手机报的产生;(3)传统媒体寻求多种经营和拓展生存空间的需要也是手机报产生的原因。

3.类型(1)彩信型手机报:指报纸内容通过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用户可以离线观看。

类似于传统纸媒。

(2)网络型手机报,包括WAP、I-MODE或3G网站类型。

这种类型指手机报订阅用户通过访问手机报的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类似于上网浏览方式。

二、中国手机报的发展1.手机报在中国的发展概况(1)发展概况①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中国大陆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

②2005年5月17日,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联合创办的国内首张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正式开通。

③2005年12月6日,搜狐正式推出全新版“手机搜狐网”,并牵手中国新闻社、《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国内8省市权威媒体共同举办首届手机新闻图片摄影大赛。

④2005年12月16日,在中宣部、国新办、信产部指导和支持下,由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共同主办的“掌上天下”手机网站开通,标志着国家主流媒体全面进军手机媒体领域。

⑤2006年1月27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共同启动了I-news手机报的WAP版。

(2)手机报优势①随时、随地、随身,彻底摆脱了传统纸质媒体的时空限制;②高效快捷地实现读者与媒体的互动,让读者为报社及时提供新闻线索。

2.中国现有手机报发展模式分析(1)利润模式国内一些手机报与北京好易时空公司合作。

中国移动只提供通路,合作主体是传统纸质报纸与好易时空公司,报纸负责项目推广,好易时空负责提供技术平台、远程服务器、编辑平台等。

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教案与ppt 单元二 手机报纸与手机出版

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教案与ppt 单元二 手机报纸与手机出版

单元编号:010202单元标题:手机媒体的类型知识点标题:手机报纸与手机出版单元二手机报纸与手机出版学习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对手机报纸与手机出版有较深的认识。

建议时间:4小时教学策略:自学,讲授,问题解决学习内容:本部分的内容主要帮助你理解并掌握理解手机报纸与手机出版。

步骤一:阅读下面的学习材料。

一、中国移动手机报《生活播报》——中国最大的彩信报12580生活播报向客户提供消费资讯类彩信杂志服务,按照用户定位不同,生活播报分为:美丽生活版(女性)、品质生活版(男性)两个版本供客户订阅,每个客户只能订阅其中一个版本的生活播报。

(1)美丽生活版包括:财富生活、去处活地图、数位生活、房车汇、购物折翻天、美丽全方位、健康生活七个专刊,每天发送一条彩信(2)品质生活版包括:财富生活、去处活地图、数位生活、房车汇、购物折翻天、品质享客、健康生活七个专刊,每天发送一条彩信业务开通范围:全省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品牌客户,客户手机需支持彩信功能。

信息费:3元/月,由中国移动代收。

A、当月首次订购的客户:月初(1日~20日24点)免费72小时、月末(21日0点~月底)免费;B、20日前定制包月业务的客户若当月退订再次定制,不再收取费用;20日后定制包月业务的客户若退订再次定制也不再计费;C、每自然月的月初进行留存包月客户的计费。

二、光明云媒——手机报的新探索光明云媒是光明日报专为高端智能手机和各种平板电脑量身打造的移动新媒体,是光明日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最新产品,是光明日报开发新媒体、新业态的重要成果,是光明日报抢占新兴媒体阵地、扩大中央媒体影响力的重要部署。

1定位都市类高端新媒体,秉承“新媒体、云资讯”的理念,以中青年都市白领为主要受众,力求提供最及时的新闻和最有用的资讯。

光明云媒在研发的过程中,就和终端制造厂商紧密沟通,在不同的移动终端上实现最佳阅读体验的同时,还将在部分主流的移动终端上预装客户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发行推广方式。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媒体的未来【圣才出品】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媒体的未来【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手机媒体的未来12.1复习笔记一、3G时代发达国家手机媒体的发展1.全球最成熟的日本3G服务(1)日本3G网速非常稳定。

日本3G基站网速可达l4.4Mb/s或20Mb/s,实际用户端能够达到多少尚属未知。

日本的3G用户数量非常庞大,在一个基站内,实际上分给每个用户的带宽资源并不会太多,实际测出的速度在300Kb/s左右。

(2)Android主导日本智能机市场。

(3)日本手机用户极为活跃。

(4)全免费看高清手机电视。

(5)手机支付几乎随处可用。

(6)灾难后运营商紧急服务。

(7)二维码应用广泛。

(8)日本3G服务走不出日本国门。

具体的原因有:①起步过早,3G服务完全日本本土化;②标准制定过于小众,没想过走出日本的全局设计。

日本最成功的I-MODE也只适合日本的土壤;③缺乏统一的0S平台;④日本3G服务赢在细节,输在整体。

2.以Apple 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推动美国手机媒体的发展(1)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以年轻人为主,62%的年轻人拥有智能手机。

(2)Android系统市场占有率领先苹果iOS。

(3)美国手机广告开始起步。

手机广告的优势:①手机广告的成本远低于传统电视广告,好的手机广告可以以较小的制作成本换来更多的关注;②手机广告的受众更加明确,能够更好地实现精准营销,因而营销效果更加明显。

(4)美国手机用户特征:①用户希望手机广告能更有针对性,或者使手机服务费用更加便宜;②手机与社交网站的结合已越来越紧密,尤其是智能手机用户是浏览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5)美国手机应用趋向多样化。

①用手机收发电子邮件;②手机音乐;③专为学生开发的手机;④手机电视;⑤用手机查看实时路况和行车路线;⑥手机定位;⑦移动数据业务迅速攀升;⑧美国手机短信业务现状。

(6)美国的3G。

3G在美国摇摆前进,未来如何发展,需拭目以待。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融合在美国迅速发展,现在网络融合不单表现在接入网上,核心网络的融合也表现出来。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移动增值服务【圣才出品】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移动增值服务【圣才出品】

第九章移动增值服务9.1复习笔记移动增值业务是移动运营商在移动基本业务(话音业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和市场需求开通的可供用户选择使用的业务。

一、手机游戏1.手机游戏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指可以在手机上进行的游戏。

(2)特点①庞大的潜在用户群;②便携性。

手机游戏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游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③支持网络。

2.国外手机游戏的发展(1)美国市场手机游戏营收持续增长,手机游戏正风靡美国;(2)日本,手机媒体、手机游戏市场领先于欧美国家。

3.中国手机游戏的发展(1)手机游戏产业横跨电信、互联网、计算机、软件、消费电子等领域,在相当多的产业中形成巨大渗透力。

(2)手机游戏作为产业已经形成,3G是手机游戏发展的重要契机。

(3)中国手机市场增长速度保持高增长率。

(4)3G市场推动手机游戏服务商业模式逐渐清晰,产业链分工与合作更趋细化。

4.手机游戏产业链及收费模式(1)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移动运营商、游戏内容开发商、游戏发行商、游戏平台开发商、终端制造商、游戏分销商以及用户。

(2)收费模式①单机下载的收费模式。

通过下载不同游戏收取一定的费用;②联网游戏的收费模式。

包括包月、下载收费等;③游戏本身是免费的,但用户为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游戏体验,需要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支付一定的费用购买商品、用品、增值服务、服装、道具等。

5.手机游戏的用户分析(1)用户分析①从用户角度来看,年轻用户仍是国内手机游戏的主流用户,收入水平不高。

②手机游戏产品的目标用户与手机终端用户存在矛盾。

③网民最喜欢手机游戏的种类,益智类比例最高。

其次依次为动作类、战略类、模拟类、射击类。

④二级城市用户的手机游戏更换的速度最快,中心城市和一级城市的网民更换手机游戏时间相当。

(2)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的积极因素①全国手机用户数量远超过互联网用户数量;②手机产品更新换代,更好地支持手机游戏,用户使用手机游戏更方便。

6.中国手机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手机作为游戏载体本身的不足①屏幕小、颜色和声音支持有限、等待时间长、应用程序受限制等问题;②手机游戏平台不统一,影响手机游戏的互通性和适用性;③网速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手机媒体概论

手机媒体概论

《手机媒体概论》匡文波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内容简介本书内容新颖,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新闻传播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宏观和,使学生把握手机媒体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其整体的框架;在微观上,能够借助教学使学生对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学的实践业务知识有具体的了解。

全书共分八个章节,具体内容涉及:手机媒体概说、手机短信、纸质媒体与手机媒体的握手、手机电视、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手机媒体的经营策略、负效应和管理等。

目录第一章手机媒体概说第一节手机的诞生与发展第二节手机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第三节i—mode:手机媒体的先行者第四节3g使手机媒体走向成熟第二章手机中的人际传播——手机短信第一节手机短信与人际传播第二节手机短信的传播特点第三章纸质媒体与手机媒体的握手第一节中国手机报的发展第二节手机报案例分析第三节手机出版第四章手机多媒体传播:手机电视第一节手机电视:直观型、交互性的便携媒体第二节手机电视的发展第五章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第一节手机媒体的特征第二节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第三节手机用户研究第四节移动博客第六章手机媒体的经营策略第一节手机广告第二节手机游戏第三节在手机媒体新应用中寻觅商机第七章手机媒体的负效应第一节手机信息传播中的问题分析第二节手机功能多样化引发的侵犯隐私权问题第三节手机病毒第四节手机带来的人身安全——电池爆炸第五节手机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第六节形形色色的手机媒体新难题第八章手机媒体的管理第一节手机媒体管理的特殊性第二节手机实名制参考文献附录1 相关术语解释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广告【圣才出品】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广告【圣才出品】

第八章手机广告8.1复习笔记一、手机广告是网络广告的一种特殊类型1.手机广告的概念(1)含义手机广告是基于手机媒体所提供的商业广告,实质是网络广告的一种新类型。

(2)类型①从表现形式来看a.手机视频广告;b.手机游戏广告,即用户免费下载手机游戏,在手机游戏中嵌入广告;c.手机定位广告等。

②从宽泛宏观的角度看a.PUSH类广告,指将分众后的广告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b.WAP站点类广告,主要投放在通信服务公司的WAP站点以及其他独立的WAP站点;c.语音类广告,指将广告主的语音类信息通过运营商的语音通道,传递到终端用户手机上;d.终端嵌入类广告,指以屏幕保护、壁纸、开关机画面、视频、铃声等方式将广告信息嵌入到新出产的手机里;e.游戏类广告。

指将手机广告内容内置在手机游戏里面;f.搜索类广告,与互联网的搜索广告类似,包括关键词购买或者竞价排名模式等形式;g.小区广播类广告,以手机的小区广播功能为基础,向进入特定区域的用户发送信息。

2.手机广告的特点(1)移动性:客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性。

(2)手机广告可以实现准确定位。

(3)互动性:强互动性使手机广告可以做到一对一的发布以及一对一的信息回馈。

(4)传播迅捷、范围广:①手机广告的传播范围广泛,有手机信号就能接收到手机广告;②手机广告可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地点,传达给受众恰当的信息,使广告的有效性大大增强;③手机终端向周围转发利于广告内容在潜在消费者中的准确迅速传播。

(5)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

手机广告效果具有可监控性,利于广告主及时对广告的形式和内容作出调整。

(6)形式多样,多媒体广告日益增多。

手机广告表现形式多样,并可根据广告创意需要进行任意组合创作。

制作出能够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广告。

(7)针对性强,信息抵达率高。

手机广告信息直达每一个个体用户,以及存储—转发机制进一步确保高送达率的延续。

3.手机广告制作的一般要求(1)字体制作:视频文字应采用相对粗大的字体,且同样适合采用与背景色彩对比度高的颜色。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出版【圣才出品】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出版【圣才出品】

第五章手机出版5.1复习笔记一、手机出版概述1.手机出版含义(1)定义一:“指出版社以移动通信设备为平台,进行图书选题策划、编辑出版、信息发布、宣传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的新型出版形式。

”评价:借鉴传统出版定义,没有概括出手机出版的本质特征,也没有考虑到网络出版与手机出版的关联。

(2)定义二:“手机出版是指将已加工的数字作品以无线通信技术为手段按照特定的付费方式向手机用户发布的一种出版形式。

”评价:没有看到互联网技术与手机技术相融合的客观现实;将“按照特定的付费方式”作为手机出版的特征之一,做法值得商榷。

(3)手机出版是网络出版的延伸。

①手机出版,指以手机为媒介的出版行为,是网络出版的延伸。

②网络出版,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2.手机出版的主要形式(1)网络型①包括WAP型与I-MODE型,以及3G型。

WAP技术能让手机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为用户带来更大通信空间。

3G型,将集手机出版的便携性与网络出版的信息海量性、全球性等特征于一身,使手机出版真正成为交互性、数字化、快捷的、多媒体传播的影子媒体。

②从技术发展来看,网络型手机出版是主流和方向。

(2)短信/彩信型中国目前的手机报主要是基于短信技术,并且与传统媒体结盟。

(3)WAP—短信互动型二、手机出版的发展1.我国各类型手机出版的发展(1)手机图书①最多的是手机小说;②手机图书出版形成一个正在腾飞的新行业;③中国的手机短信文化已相当发达。

(2)手机杂志/期刊①手机杂志依托于手机终端及手机无线网络技术,结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优势,有强劲的发展势头;②手机阅读文学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将杂志搬进手机屏幕,前景广阔;③杂志图文并茂,既有反映时代的新闻价值,又有文学故事的趣味性。

(3)中国最大的“手机出版社”——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①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实现从商用到全网规模发展的四个“基本”目标:a.基本构建国内正版图书最多的内容汇聚平台;b.基本打造国内收入规模最大的数字阅读门户;c.基本形成用户“无缝阅读”的全业务阅读形态;d.基本催生能够规模赢利的手机阅读良性产业模式。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媒体的管理【圣才出品】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韩典型题)详解-手机媒体的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手机媒体的管理11.1复习笔记一、手机媒体管理的特殊性1.手机媒体监管的难点(1)传播者身份的隐蔽性①用户数量和信息量庞大。

中国短期内还无法做到全面的实名制;②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政府不可能对每个手机用户进行审批登记,即无法对所有的手机用户实行实名制。

(2)手机用户的海量性手机用户数以及手机传播的信息量数以亿计,无法对手机媒体进行全面及时控制。

(3)跨地域传播带来的挑战手机传播跨地域、越国界,地域极端分散使处理相关违法犯罪行为面临棘手的管辖权问题。

(4)政策法规滞后①法律落后于科技的发展;②管理机构对手机媒体管理经验暂缺;③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中的某些制度又缺乏现实可操作性;④手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传播作品的版权等问题。

2.手机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①传播虚假新闻。

传播途径:a.手机网站编译、转载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的虚假新闻并进行传播;b.传统网站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向订制本网站新闻资讯的手机用户发出虚假信息,用户再把虚假信息转发、扩散。

②色情、迷信、暴力和赌博等不良信息内容通过手机广泛传播,败坏社会风气,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手机出版存在的问题①网络、手机跳过出版社,直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作品),避开复杂而严格的内容审查;②网络出版不存在书号问题,冲击以拥有书号而自重的出版管理部门;③网络出版的知识信息未经有关专家审查而发表,权威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④网络技术带来的零门槛问题,使得监控和管理出版物内容质量困难;⑤在法律适用上,所有有关互联网的出版规定不能完全适用于手机媒体。

二、我国手机媒体管理的现状及问题1.我国对基于短信技术的手机传播的控制(1)对负面短信的控制①对网站的信源做好防范或监管;②对于新闻类短信,网站编辑要慎重,求快求准,对重要或重大新闻应多方检验和核对证实后再予以发送;③对于黄色、灰色类短信,经营短信的网站要加强行业自律,实现手机短信内容的净化;④借助其他媒体对手机用户加强不良短信的宣传,增强其防范意识。

新媒体

新媒体

亨藤傲3120300124 广告学《手机媒体概论》读书笔记匡文波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如果说过去的十多年中,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那么今后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手机可能也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虽然最初发明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童话的,但是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人们不仅可以用手机童话,还可以通过手机收发短信、彩信,收发E-mail,在手机上玩游戏、看电影。

手机正在由原始的语音通话功能逐渐转变成为利用手机短信以及手机上网等功能来传递信息的新型传播媒介。

发展到今天的手机已经是一种在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革命的基础上出现的新型媒介形式,手机成为了信息化时代的信息传播的新载体,它具有一定的媒介意义。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手机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工具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从1G到2G,知道今天的4G技术,手机的功能日趋完善,同时也在发展中不断地融合其他传统的传播功能:手机媒体与报纸融合产生了新型的“手机报”;手机媒体与广播、电视融合是的观众能够与媒体产生“互动性”,而是能够与传统媒体进行信息的交流,手机媒体就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因而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媒介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广告、手机博客”等等新媒介,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将来还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新兴传播媒介。

国内对于新媒体研究较多的学者之一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匡文波,匡文波曾经主要研究的新媒体是“网络媒体”,2001年著有《网络媒体概论》;2003年开始,着重研究的是“手机媒体”。

2006年7月在《国际新闻界》发表了《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阐述了“手机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提出手机传播的实践活动使一些经典传播学理论失效,并对手机传播中的用户特征进行了研究”。

关于手机媒介的一些特点1、互动性强。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手机媒体概说1.1复习笔记一、手机的诞生与发展1.手机的发展(1)1G时代,即手机诞生及发展初期,只是移动电话,没有新闻内容的传播;(2)2G时代,手机媒体基本成型;(3)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手机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对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

目前智能手机是移动通信的主流。

2.手机的媒体化(1)手机实现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

(2)手机正在从人际传播向大众传播发展。

(3)手机媒体优势。

①高度的便携性、私隐性、贴身性、互动性以及各种增值服务。

②手机打破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随时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种信息,实现用户与信息的同步。

③发展趋势:大众化、3G化、多媒体化、娱乐化等。

二、手机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1.手机在中国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跨越的尝试(1)手机将服务功能、新闻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集于一身,形成一种新的大众化媒体。

(2)手机媒体独有的互动性开拓了新闻报道的信源。

(3)手机媒体的特点:个性化、互动性和即时性。

①方便、低资费的短信已成为许多手机用户常用的沟通方式;②多媒体短信突破文本限制,综合应用彩色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③内容必须短小精悍且具有冲击力。

(4)手机媒体整合了传统媒体的许多内容,正在成为媒介融合的新平台。

2.日本手机媒体的实践开启了手机的大众媒体时代(1)I-MODE为日本民众提供便捷价廉的上网方式。

I-MODE用户可随时连接互联网进行浏览,只要开机就一直保持在线上。

I-MODE的致命弱点是,它基于日本的移动通信系统而不是建立在开放性的标准之上,这是属于日本地区的无线系统,与GSM等不相融合。

(2)I-MODE催生日本的手机媒体。

①I-MODE激发了日本手机媒体的崛起;②I-MODE成为重要的广告媒体;③I-MODE的优势:a.高便利性;b.高效;c.高互动;d.高度普及性;e.与其他媒体联动。

(3)I-MODE的局限性①I-MODE的局限性a.文本信息过于乏味,需要增强内容的趣味性;b.I-MODE手机性能较低,电池支持的时间较短;c.I-MODE需要提高速度并扩大使用范围。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依赖研究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依赖研究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学者匡文波第一个将手机媒体定义为通过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在随后进一步研究中不断完善该定义认为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通信业研究人员项立刚则认为手机媒体具备了所有媒体形式是最普遍最快捷最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传播平台
use
long
unc
ofmobile media and other reasons,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college students
suffered great damage.”Mobile phone addiction”appears in the student population and getting worse.It is not only harmful to the health ofcollege students,but also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performance,type and characteristics.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d the ofcollege students rely and
on
causes
mobile media in detail.The fourth chapter reseached the made some feasibility ways to
mobile phones frequently.The most impoaant purpose of which is
communication with each other;parts of the students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dependency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课件第1章 新媒体导论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课件第1章 新媒体导论

新媒体的外延
相关概念
网络传播、网络媒体、手机媒体
1.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 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 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 贮介质上, 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 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网 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 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2、冲击舆论调控机制
新媒体的舆论化趋势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的言 论平台,使得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表达空间。但新媒 体的互动性、开放性、匿名性等特性,以及传播内 容的不可预知性、群发转发的不可控制性,使得 “把关”难度增大、“把关”机制缺失或失效,加 之整个行业发展环境和新媒体环境还不规范,新媒 体的舆论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的和潜在的问题。
2)智能电视 智能电视(Smart TV)就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 电视,其本质是计算机的一种新形态。智能电视搭 载了独立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自行安装和卸载 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来不断对 电视功能进行扩展,并且具有上网功能。 目前,智能电视正在成为电脑的一种类型,具有 互动性的智能电视正在成为新媒体的新成员。
第一节 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的确切定义,业界和 学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 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类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 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 播的媒介”。
——陶丹、张浩达:《新媒介与网络广告》
新媒体的概念
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新媒体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它将一定的信息 转成数字,经过转播, 数字在操作平台上还原为一 定的信息。由于其传播的介质是比特(Bit),而非 原子,所以这种传播就具备了快捷、方便和高保真 等优点。新媒体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并实时更 新,可以像电台、电视台一样进行实时、实况报道, 显然优于传统的传播方式。

论手机媒体

论手机媒体

中国没有像日本NTT DOCOMO这样能够实现对手机制造商工艺和发展、销售、标准的定义和控制、内容网站进行全面控制的企业与组织。尤其是中国的手机收费高,而且是双向收费,用手机上网更加昂贵,这决定了手机上网在中国难以普及。
3.3G时代的来临使得手机成为交互式大众媒体
3G,英文拼写是“3Generation”,即第三代手机。我们以前使用的模拟机是第一代手机(1G),现在使用的数字机是第二代手机(2G)。
2003年1月24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宣布,成功打通了中国第一个室外移动语音、数据和图像的通话。这一通话是建立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上海3G网络应用中心端到端UMTS试验网上的。该网络不仅能传输基于电路模式的语音通话,而且能够成功传输基于分组模式的数据和高速视频图像,并完全符合W-CDMA3GPP标准。
3.2 中国3G前景看好
由大唐移动主导开发的TD-SCDMA技术是中国第一个由企业自主研发并为国际电信联盟采纳的国际电信标准,该技术标准与欧洲的WCDMA和美国的CDMA2000一起成为第三代手机(3G)技术的三大国际标准。TD-SCDMA作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不仅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也得到了中国移动的支持;大唐移动还联手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等8家中国企业,共同成立了TD-SCDMA产业联盟。
论手机媒体 /article.php?id=4417
作者: 匡文波
关键词: 手机┊阅读:626次┊
摘要:虽然发明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新媒体。手机媒体在中国的发展,不可能直接拷贝I-MODE模式;在现阶段发展的重点是手机短信;3~5年后随着3G在中国的逐渐普及,相关法规的完善,手机媒体将实现网络化、宽带化,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将创造一个巨大的媒体市场。

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教案与ppt 第二单元

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教案与ppt 第二单元

单元编号:010102单元标题:移动信息传播概述知识点标题:3G3G学习目标:理解3G的概念,了解其发展。

建议时间:4小时教学策略:问题解决、讲授学习内容: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

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

步骤一:回顾手机媒体及相关概念。

步骤二:阅读下面的学习材料。

什么是3G1什么是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

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

3G手机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终端设备,3G手机完全是通信业和计算机工业相融合的产物。

第三代手机都有一个超大的彩色显示屏,往往还是触摸式的。

3G手机除了能完成高质量的日常通信外,还能进行多媒体通信。

用户可以在3G手机的触摸显示屏上直接写字、绘图,并将其传送给另一台手机,而所需时间可能不到一秒。

当然,也可以将这些信息传送给一台电脑,或从电脑中下载某些信息;用户可以用3G手机直接上网,查看电子邮件或浏览网页;将有不少型号的3G手机自带摄像头,这将使用户可以利用手机进行电脑会议,甚至使数字相机成为一种“多余”。

3G通信是移动通信市场经历了第一代模拟技术的移动通信业务的引入,在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市场的蓬勃发展中被引入日程的。

在当今Internet数据业务不断升温中,在固定接入速率(HDSL、ADSL、VDSL)不断提升的背景下,3G移动通信系统也看到了市场的曙光,益发为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和普通用户所关注。

2国内3G的运营2.1中国移动的3G运营2.1.1 试商用时间:2008年4月1日2.1.2 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2.1.3 中国移动 3G能够提供的业务:可视电话、可视电话补充业务、视频留言、视频会议、多媒体彩铃、数据上网等2.1.4 中国移动3G专属号段:182、183、187、1882.1.5 中国移动用户不用换手机号,不用换SIM卡,直接升级3G2.1.6 计划总投资1100亿元中国移动“G3”标识造型取义中国太极,以中间一点逐渐向外旋展,寓意3G生活不断变化和精彩无限的外延;其核心视觉元素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水墨丹青和朱红印章,以现代手法加以简约化设计,该标识还有丰富的彩色运用和延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手机媒体: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
2.1复习笔记
一、手机媒体的特征
1.手机媒体的优势
(1)高度的移动性与便携性
①手机媒体具有高度的便携性,用它进行信息传播极其方便;
②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
③高度的便携性带来高度的个性化、私隐性与贴身性。

要求手机媒体传播者真正做到分众传播。

(2)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①手机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受众群十分巨大;
②手机媒体具有即时接收和动态传播的特点;
③手机传播的更新速度快,更新成本低;
④手机传播的即时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⑤手机传播还具有“信息接收的异步性”。

(3)互动性
①手机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②手机传播可以为读者和传统媒体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服务,实现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③与网络传播相比,手机传播的出现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特殊地位;
④手机传播强调个人化和人性化,强调用户参与。

(4)受众资源极其丰富
手机媒体拥有数量庞大、类型广泛的受众群。

(5)多媒体传播
①手机的信息处理功能日益强大,多媒体手机逐渐普及,手机电脑化趋势迅速发展;
②3G时代的手机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

手机传播的新闻可以是多媒体的。

(6)手机亦是新闻采访的重要工具
①几乎全民都能拍下突发新闻并将之贴到互联网上;
②拍照手机的问世使手机照片成重要的佐证。

(7)私密性
①对信息服务提供商来说,信息传播可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甚至特定用户来设计,从而提供有吸引力的个性化服务,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②对手机媒体用户而言,其自主地位得到提高,自由选择和发布信息的权限扩大,私密性得到保证。

(8)整合性
①手机媒体能整合多样的传媒形态;
②手机媒体能整合多元的传播主体;
③手机媒体能整合多样的传播方式。

(9)同步或异步传播有机统一
手机媒体可以有效缩短甚至消除异步传播的时间差,实现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的有机统一。

2.手机传播的不足
(1)助长虚假与不良信息传播
不法分子发布虚假信息,败坏社会风气并误导公众,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侵犯个人隐私
手机彩信功能的独特设计,拍下机密的东西或侵犯个人隐私。

(3)信息垃圾泛滥
中国网民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与正常邮件数量相当,垃圾短信也不计其数。

(4)信息安全隐患
病毒代码通过简讯播发,或使手机自动关机、死机,还可使手机自动报警或将机内个人地址簿自动转发等。

(5)屏幕小,且须经常充电
这是手机所固有的技术缺陷。

二、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
1.手机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
(1)互联网模式
细分:
①WAP版
a.WAP是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用户通过使用具备WAP功能的手机上网获取各种信息。

b.手机上网是大势所趋。

c.WAP技术能让手机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为用户带来更大的通信空间。

d.报纸WAP版,使传统报纸媒体进入无线平台,报纸和WAP版互相促动、互相补充。

②日本的I-MODE版。

③3G版。

用户通过手机高速上网,不仅可以阅读文字与简单的图片,且可以流畅地欣赏音频与视频。

3G普及后,WAP版让位给3G版。

(2)短信/彩信模式
国内手机短信与大众媒体的结合方式有:
①无线通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手机用户三者组合。

优点:接收简单快捷、针对性更强。

缺点:无法达到传统媒体信息的广度、深度和多样性。

②手机运营商、短信平台服务商、大众媒体和手机用户的组合。

优点:融合纸媒的书写表现方式和互联网的交互性,移动和即时。

2.发展手机媒体要克服的瓶颈
(1)终端限制
①只有支持彩信的手机用户才能读手机报和浏览互联网;
②屏幕小,传播的信息量有限;
③阅读不如报纸、图书方便与符合人们的习惯。

(2)上网费用相对较高
流量费和高额的增值业务费,制约无线互联网的发展。

(3)内容原创与集成模式
①手机媒体原创内容不多,只是把报纸内容翻版到手机上;
②报纸形式、文章长度、语言习惯不符合手机快速、简洁的传播方式;
③手机阅读未开辟出稳定的市场,媒体内容未足够凸显手机媒体自身特色。

(4)内容提供商赢利模式的迷茫
无论是手机阅读还是手机视频业务,都没有明确自己的赢利模式。

三、手机传播带来的冲击
1.改变现有传播格局
(1)形成新的交流环境
①手机给人类信息传播提供无限想象空间;
②信息传播空间发生变化;
③信息的及时互动或暂时延宕得以自主实现。

(2)媒体生态更加复杂
手机对传统的媒体格局和当前的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①各种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纷纷开展手机媒体业务,无线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将逐渐加剧。

②手机媒体迅速发展可能导致部分传统媒体覆盖面有所缩小,甚至出现被无线互联网边缘化的情况,主流舆论阵地面临新的压力。

(3)传播主体更加多元
个人掌握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多、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提升,个人发布信息、形成舆论、“动员社会”、“穿透”管理的能力也将不断增强,对主流舆论形成冲击。

(4)受众分化更加明显
手机媒体的应用和普及,改变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接收方式,推动分众传播、小众传播深入发展。

2.冲击舆论调控机制
(1)对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的冲击
手机媒体传播形式多样且信息内容庞杂,易将正面宣传的内容淹没,使其难以产生预期的社会效果,对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构成冲击。

(2)冲击信息传播秩序
①流言、谣言扩散,垃圾信息、低俗信息大行其道,扰乱无线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秩序;②手机信息传播舆论化加剧知识鸿沟的扩大趋势。

(3)冲击媒体发展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