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教育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教育工作总结

虎林一小李德臣

爱心是人性中最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学校教育中进行爱心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学期的爱心教育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的品质。

关心别人也是一种品质和习惯,需要从小养成。据调查显示,小学生一般缺少同情他人、关心他人的内在意识,他们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完全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的制约。然而,在社会群体中,关心他人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要前提,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及习惯十分必要。

首先,关心别人从孝敬父母开始。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很简单,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很难想像他会去关心别人。培养学生关心别人就要从正面告诉学生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别人的位置、角度着想,不要只顾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其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才能产生关心别人的意识。

1. 让孩子学会一些家务劳动;作为家庭一分子,孩子有责任参加家务劳动。

2. 让孩子学会为家庭分忧;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支撑一个家庭是很不容易的,自己有责任为家庭出力,要有为家庭分忧的意识,不让父母操心。

3. 让孩子学会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

集体活动。

二、培养学生体谅别人的品质。

体谅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对于从小任性惯了的孩子,这种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在独生子女中,许多小学生都比较任性、为所欲为,他们不懂得为别人考虑,不懂得体谅父母长辈的心情,只想到自己要怎样。对此,我在教学中,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关心学生,在教学中考虑每个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结合具体行为给学生讲道理,告诉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学会体谅别人,不要只顾自己,首先要站到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事先考虑别人,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不要强加于别人做某件事,而要和别人协商做事,只有征得别人同意方可满足自己的要求。要知道我们不可能改变别人,但如果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可能结果就不一样。

三、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品质。

互助、合作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条件。一个具有爱心的人起码要有帮助他人的精神和行动,这也是做人的基础和我们的社会与人类得到完美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乐于助人的概念。告诉学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然而,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幼稚地认为世界上的人都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爱心的升华远远不是这样。所以,还应当培养学生们的思考和判断力,做为教师更应主动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

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成为学生助人为乐的榜样。让他们从帮助别人中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四、培养学生尊重别人的品质。

人类是一个群体;群体间的交往是以尊重为基础,在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平等友善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从小事做起。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第一,尊重别人的心灵。第二,尊重所有人。第三,保护别人的自尊。第四,平等对待别人。

尊重他人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品德,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润滑剂”。尊重他人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和细节上,教师、父母在言行中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活生生的样板,这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五、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的品质。

分享行为是学生亲近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学生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关心他人的情感,是否具有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爱心。作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分享行为的培养,提高学生“情感智商”的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与他人分享的意义,让学生感受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爱心”是人类的永恒需要,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航标灯,是人类所要代代相传的文明火把。“爱心教育”便是这一文明火把传递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师则是将火把代代相传的使者,教育的先行者。那么,就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崇高的使命感和一份真诚加入这个光荣的行列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