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

合集下载

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

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

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摘要:在漫长的西‎欧封建社会‎里,封建教育思‎想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

在封建社会‎的行成和发‎展时期,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产生‎并取得统治‎地位;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欧广泛流行‎,两种教育思‎想在教育主‎张上各有特‎点。

关键词:经院主义人文主义比较影响希腊晚期,教父哲学在‎希腊哲学的‎基础上产生‎,公元6世纪‎以后,经过改造和‎发展,经院哲学产‎生,而后,经院主义教‎育思想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到15世纪‎逐步衰落。

14到17‎世纪初,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即“文艺复兴”时期;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内‎开展的一场‎革命运动。

这一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打着“人文主义”旗帜来反对‎封建阶级,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随之‎产生。

一: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经院主义教‎育思想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的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在中世纪宫‎廷学校,修道院学校‎,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一度‎占统治地位‎。

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相‎比,经院主义教‎育思想有其‎下几个特点‎:1,经院主义教‎育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服从上帝是‎其教育的目‎的,主要培养教‎会骨干等神‎职人员。

奥古斯丁认‎为,教育应为教‎会和神学服‎务,因此,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就是‎使人和神相‎结合。

托马斯.阿奎那主张‎的道德教育‎同样是培养‎人们服从的‎品质。

在修道院学‎校,他们主要培‎养学生养成‎“服从”、“贞洁”和“贫穷”等品质。

2,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圣经》等宗教神学‎类读物。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告诫人们‎:他后来在生‎活中之所以‎能远离罪恶‎,主要是由于‎读了《圣经》,皈依了基督‎教,获得了上帝‎对他心灵的‎启迪,他提出把《圣经》作为主要教‎材,文法、修辞、雄辩术应为‎学生理解《圣经》的工具。

文史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文史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

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

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

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

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

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7、英雄史诗: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

简述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人文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关注现实世界和人类命运:人文主义文学强调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对人类命运和人类社会的思考。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和批判,以及对人性、道德和伦理的探讨,人文主义文学展现了人类的苦难和困境,并寻求对人类命运的改善。

2. 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人文主义文学认为人是自由和有尊严的存在,应该追求自由、理性和幸福。

这种思想挑战了中世纪的神学观念,强调了人的价值和重要性。

3. 多样化的人物形象:人文主义文学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人文主义文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反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人文主义文学反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主张追求快乐、理性和幸福。

这种思想强调了对个人幸福的追求,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改良和进步。

5. 多样化的艺术手法:人文主义文学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讽刺和批判等。

这些手法使得人文主义文学在表现力上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以上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人文主义文学成为了一种独特和有价值的文学形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论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论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油画创作教学正在探索多元风格的教学模式,各种观念、思想在油画教学中得以展现,但在众多风格教学中,现实主义风格因为具备了以社会现实内容为题材、以具像写实手法为表现形式这两个基本特征,为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并一直是师生学习的主要风格。

现实主义油画以歌颂人文关怀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深入继承了艺术传统并积极发挥创造性,赋予当代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全新的生命和意义。

但在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教学中,存在着重画面形式语言,轻画面精神内涵的现象,画面背后的人文精神还需要我们去深入表达和探索。

一、人文精神与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尊重人、发展人,塑造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意识,人文精神是一种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的永久追求。

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人文、艺术,它们就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真、善、美。

科学讲究的是理性,艺术则更富于情感,而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

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

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

所以,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包含了科学,也包含了艺术以及人文。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人文主义越来越得到人类的认同。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艺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复兴,艺术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油画创作领域,各种题材、表现方式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各种绘画思想得以发挥表现。

而在高师院校的油画创作中,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正在成为油画创作的表现对象,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他们的生活境况,正是油画创作中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二、人文精神在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中的表现形式绘画艺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史,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各种艺术流派和形式并存,已具备多元包容的现代特征,而在中国,尽管各种艺术形式并存,但因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现实主义绘画以它最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面貌,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形式,如今,在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画坛出现了大批以官方美术学院及美术研究机构为主体的艺术家,他们主要以社会现实为题材,有表现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有表现热门时事政治事件的,有表现社会弱势群体的,有表现农村、农民及农民工生活的等,在这些作品中,画家或是以现实人物为中心,或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中心,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渲染,实现画家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体现出对社会以及对那些弱势人群的人文关怀。

《人文主义文学》课件

《人文主义文学》课件

03
人文主义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Chapter
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推动文学发展
人文主义文学的出现,打破了中 世纪神学对文学的束缚,推动了
欧洲文学的独立发展。
塑造民族语言
人文主义文学促进了各民族语言的 形成和发展,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 近人民生活,提高了文学的普及度 。
反映社会现实
人文主义文学关注现实生活,通过 作品反映社会矛盾和问题,推动了 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强调人性和个性
人文主义文学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对现 代社会的人权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倡导理性思考
人文主义文学倡导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对现代社会的科学和哲学 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注人类命运
人文主义文学关注人类的命运和未来,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人类发展的 关切和思考,对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01
02
03
传播欧洲文化
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 学作品传播了欧洲的思想 、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启发世界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世 界各地的作家提供了创作 灵感和借鉴。
促进文化交流
人文主义文学促进了欧洲 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 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和相互理解。
04
人文主义文学与其他文学流派 的比较
Chapter
与古典文学的比较
01
古典文学强调秩序、平衡和理性,而人文主义文学则更注重个 体情感和人性。
02
古典文学通常以古代神话、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人文主
义文学则更关注现实生活和当代社会问题。

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教育的人文主义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

教育的人文主义常常是以批判主流教育的姿态出现,它反对教育以预设的、人为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支配教育,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

(一)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维多里诺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实践家。

维多里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者。

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教书、办学,与师生相处极为友好。

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主要有:其一,建立人文主义学校,为儿童创建快乐优美的学习环境。

孟都亚宫廷学校的校园幽美,其建筑物恢宏瑰丽,维多里诺命名学校为“快乐之家”,学校获得了巨大声誉。

远近富豪贵绅子弟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

甚至有从德意志前来就学者,除贵族子弟外,尚有穷苦但颇具天分的学生。

最盛时,学生多达七十多人。

教育贫苦学生是他的理想,为了使他们能够毕业,维多里诺让这些学生在他家里食宿。

其二,注重和谐发展,设置广泛学科。

孟都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得到和谐发展,继承古希腊的“和谐教育”的传统,把身体的锻炼和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注重发展个性,造就为社会服务的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

他认为儿童的个性是不同的,嗜好也迥然相异。

他要求教师的教育应跟随自然的教导,课程包括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著作。

其中除文学外,还包括历史和哲学、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体育。

其三,精心组织户外活动,改革教学方法。

维多里诺很重视学生的户外活动,除经常组织学生到周围自然环境中散步、游玩外,还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其中包括骑术、剑术、角力、跳舞、赛跑、跳高、踢球等。

人文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古典美学理论

人文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古典美学理论

人文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古典美学理论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

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又称写实主义,认为在人类的认知中,我们对物体之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

一般定义为关于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

不过,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范畴中可以有很多意思(特别是绘画、文学和哲学里)。

它还可以用于国际关系。

在艺术上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

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依据这个说法,广义的写实主义便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

在视觉艺术和文学里,现实主义是一个19世纪的一场运动,起源于法国。

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

它在17世纪的法国最为盛行,发展也最为完备。

法国古典主义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儿的唯理主义理论。

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浪漫主 义现实主 义现代主 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浪漫主 义现实主 义现代主 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文学,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着丰富多彩的篇章。

其中,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为三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各自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相互交织和区别之处。

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兴起于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它犹如一场激情四溢的风暴,席卷了整个文学领域。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追求自由、想象和超越现实的境界。

在浪漫主义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自然不再是简单的背景,而是成为了灵魂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园。

诗人和作家们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广袤的天地之间。

例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水仙》,他用细腻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湖边水仙花的美丽景色,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喜悦。

浪漫主义者们相信,自然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让人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

浪漫主义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那些特立独行、充满激情和理想的人物。

他们不被世俗的规范和束缚所限制,勇敢地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爱情。

比如,在拜伦的《唐璜》中,唐璜就是一个敢于挑战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的人物,他的冒险经历和爱情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则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

现实主义作家们以冷静、客观的眼光观察社会,试图揭示社会的本质和问题。

他们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具有典型性的,他们代表了社会中某个阶层或群体的特点和命运。

例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通过众多人物的故事展现了 19 世纪法国社会的全貌,包括贵族、资产阶级、平民等各个阶层的生活和斗争。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细节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作家们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细致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质感。

在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精心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教育思潮之比较论文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教育思潮之比较论文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教育思潮之比较论文第一篇: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教育思潮之比较论文[论文关键词]科学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对峙整合[论文摘要]受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哲学思潮的影响,在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教育思潮。

由于二者的教育主张基本对立,因而长期处于矛盾与冲突之中。

在当前我国大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深入认识与研究两大教育思潮各自的主张,促使二者相互补充、扬长避短、由冲突走向整合便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西方的两大哲学思潮,受其影响,在教育领域里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不难发现,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贯穿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两大主线。

但由于二者的教育主张基本是对立的,因而长期处于矛盾与冲突之中,尤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二者便会相互争鸣、展开激烈的论战。

斗争的结果往往是一方被推崇,另一方被压抑。

在教育发展的特定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深化,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由于二者自身均存在局限与不足,片面提倡一方而限制另一方的做法必将给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在当前我国大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深入认识与研究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各自的主张,促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扬长避短、相互贯通、由冲突走向整合便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科学主义教育思潮源于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上取得的成就为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西方文化和西方教育中出现了用理性对抗神性、重视科技进步和强调科学教育的倾向。

正是由于对科学教育的过分重视,科学教育才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界说、历程与基本特征(一)界说14至16世纪,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使了资本主义的萌发。

当时,腐朽的封建势力和宗教统治已成了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同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这一斗争在文化教育上的反映,就是欧洲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那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用到教育上,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研究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世俗人文学科新思潮的人则被称为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这一运动的主要思想旗帜,被用来反对封建神学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

它要求解放人的个性,恢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能力,反对宗教对人的发展的禁锢。

这一运动促进了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

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资产阶级又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向封建统治发动了进攻。

新教反对旧教的斗争有较广泛的群众性。

这一斗争动摇了罗马天主教教廷对欧洲教会的统治,使教会从属于国家,促进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成长与独立,并对欧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发展历程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发端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波及于尼德兰(约当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法国、英国等国家。

其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维多里诺(1378-1446)、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1469-1536)、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拉伯雷(1494-1553)、蒙田(1533-1592)、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478-1535)等。

他们都在不同的国度里探索、实践,著书立说,阐发希腊罗马教育之所长,汲取中世纪城市大学之精华,把一种清新、活泼的学风带进了学校。

维多里诺的“快乐之家”令人耳目一新,学校里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充满欢乐;伊拉斯谟通过自己的著作《愚人颂》,向教会、经院哲学、神学以及封建思想发起了挑战,又在《基督教王子的教育》、《男孩子们的通才教育》等著作中阐发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拉伯雷的《巨人传》指出了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的可笑、无用以及对人的危害,提出了人文主义教育主张。

《反思教育体会--人文主义与现代教育》

《反思教育体会--人文主义与现代教育》

阅读《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心得----对“人文主义教育观”的理解如何理解“人文主义教育观”?一、概念的理解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在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起源的。

其核心是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其本质是追求个性解放、挖掘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主张人生而平等、追求快乐、保持乐观。

可以概括为维护和增强个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

这也是21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和愿望。

2.人文主义教育观人文主义教育观就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

以实现可持续性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反对以预设的、人为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支配教育。

与科学主义教育观中的功利性和经济性相对。

二、存在的问题教育教学中人文主义体现的不足,功利和经济主义突显,亟待改进。

三、期望的目标做到“尊重个性差异、五育融合发展;以人性为原则、培养合格人才”四、实现的途径现实问题1:目前学校的教育教学虽然是尽量按照各种文件的要求,进行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却还是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主,特别是初高中毕业班尤其,为了达到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给学校的升学目标无所不用其极:加班加点,早上5:30起床,晚上10:00下晚自习,饭间只有20分钟,第一个学期赶完全年课程,第二个学期就开始做各种模拟试卷,实行“题海战术”,一学期三个多月下来要做上百套试卷,师生都搞的疲乏不堪,毫无生气。

最后塑造了一批制式的做题机器,但领导和家长都笑逐眼开……这也许是目前我国大多学校的初中、高中毕业班的现状。

改进方向:尊重人的天性,遵循人的成长规律。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认为个体发展的最高境界不是圣人,不是神人,而是“至人”。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充分融合,让人发展的更好,更有价值。

所以,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去顺应学生的自由发展,增强人文主义内容。

让师生之间达到自然亲和、如影随形,让教育过程实现心与心的交流!现实问题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大部分靠机械记忆死记那些文字符号和概念;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缺少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种教法带给学生的是枯燥和乏味。

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特点

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特点

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特点人文主义一直以来是诸多文学作品、哲学思考、文化传统、政治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变革中的主题。

什么是人文主义呢?下面是整理的什么是人文主义,欢迎阅读。

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人文主义词语概念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人文主义,周易贲卦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为万物之灵,应致力于文明的进步,发扬人性,发挥人力,拥护人权,培养人格。

中国之人文主义,应推孔子之学说,“孔子首先肯定人在宇宙中最高贵的东西。

我是人,惟有人有‘我’的自觉。

…其精义所在,则为特别提出一个‘仁’字,作为奠定人伦基础和道德规范,故曰‘仁者人也’,‘仁者爱人’。

举凡一切可以使人成为更完美的说法,便是人文主义;讨论使人成为更完美的思想,便是人文思想。

”“孔子之人格,在于高明与博厚。

孔子之真诚恻怛,一面如天之高明,一面如地之博厚。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一切无我无私之精神,岂能外于是?‘默而识之’,‘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一切天人合一之精神,岂能外于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一切仁以为己任之精神,岂能外于是?‘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末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一种对历史文化之使命感、责任感,何以过之!”---兹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文集“人文主义”。

当代欧美教育哲学流派主要以5种哲学为基础

当代欧美教育哲学流派主要以5种哲学为基础

当代欧美教育哲学流派主要以5种哲学为基础当代欧美教育哲学流派主要以5种哲学为基础: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人文主义、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

理想主义的始祖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这一学派认为理念才是唯一真的实在。

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洛克。

该学派坚持实在可以通过感觉认识,但实在独立于感觉之外。

现实主义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性思维能力。

实用主义源于古希腊智者的观念,主要的代言人是美国19世纪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该学派认为,观念的价值和真理性由它们的实际后果来决定。

因为知识是人创造的,所以经验至关重要。

相应的,从实践中学习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人文主义关注人性和人的状况问题,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卢梭。

人文主义哲学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包括自我观念、个人成长和自尊。

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要由个人确定生活的过程和品质,重视人类经验的主观性和个体的重要性。

意义都是由人确定的,不存在外部的标准。

19世纪上半叶丹麦的神学家克尔凯郭尔和20世纪法国的哲学家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言人。

存在主义应用到教育中就是要追求个人的意义。

学校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作决定,而不是让别人替他们进行选择或命令他们进行选择。

永恒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20世纪著名教育家罗伯特·赫钦斯和莫蒂默·艾德勒。

永恒主义者相信,真理是永恒的,因而是不朽的。

教育的任务和教育者的工作是追求和传播千百年来在人类经验中发现的永恒不变的真理。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向学习者灌输不变的真理,发展学生的理性,表现为正义、节制、坚韧和谨慎等不变的优良品质。

相应的,在教育内容上,强调以艺术和科学为核心的学科知识和核心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则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演讲或讲授。

在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上,学生的角色是在生活决策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和使用正义、坚韧等理性品质,而教师的任务则是了解并向学生教授教学内容,灌输这些优良品质。

9 现实主义

9 现实主义

第二节 俄国现实主义238
19世纪30年代起,在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革
命的冲击下,俄国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和刚刚 兴起的资本主义经济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尖锐 的矛盾。社会矛盾所引发的革命斗争日益发 展。 我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整个发展过程始终 与蓬勃开展的解放运动紧密联系,它的批判 锋芒也主要是针对封建农奴制及其残余。

1、别林斯基论艺术与现实239
别林斯基1815一1848生于斯韦阿博尔格城,1829年
进入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1832年秋,因写 剧本揭露沙皇被校方开除。1834年参加《望 远镜》杂志的编辑工乍,30年代末,参加了 《莫斯科观察家》杂志的工作并主持《祖国 纪事》的文学评论栏目。 把斗争的矛头直指丑恶的现实,反映出革命 民主主义者的鲜明立场和斗争精神,成为俄 国批判现实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他想到:“布封想写一部书讲述全体动物,
他完成了一部卓越的著作,我们不是也该替 社会写一部这类的作品么?”’①于是,他 决定通过描写环境对人的影响来塑造千差万 别的人物,这正是他构想《人间喜剧》的起 因。232
巴尔扎克说:我要写的作品必须从三方面着
笔:男子、女子和事物,也就是人物和他们 的思想的物质表现;总之,就是人与生后, 因为生活就是我们的衣服。这样,文学就不 能不从描写人与生活的关系,入手展现社会 的面貌,描绘社会风俗的历史了。232
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其基本内容是描
写日益得势的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残余之间 的矛盾与斗争,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的勾心斗 角,并以此为基础,广泛、深刻地描绘了法 国的社会风貌,展示了整个时代生活的图景。 229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斯丹达尔和
巴尔扎克
1· 斯丹达尔对现实主义精神的阐发

述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述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1)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具有古典性质,并非纯粹的“复古”,而是古为今用,
在当时是一种进步。

(3)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来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现代教育思想(人文教育)

现代教育思想(人文教育)

一、现代化的困境呼唤民众人文素养 一、现代化的困境呼唤民众人文素养 的提高 一个5 一个5岁的孩子看着电视新闻问爸爸: “爸爸,他们为什么每天都打仗呀? 还杀人呢!”这位爸爸沉默了一会儿, 说:“因为有些人虽然长大了,可还 是不懂事。” 人们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不断创造 更多的物质财富,可是人们为什么没 有感觉生活得更好? 是什么妨碍了人类的幸福?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世界虽然异彩纷呈 却又危机四伏?
4.接近自然、善待自然是现代人文教育的 接近自然、善待自然是现代人文教育的 重要内容和手段 在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 生接近自然、探索自然、建立与自然之间的 和谐关系。现代人不仅需要接近自然、探索 自然,还必须善待自然。 案例: 案例:上海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是个瘦弱的 女孩,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让所的 有鸟儿都回到自由的空间去,因为鸟儿是属 于蓝天的。有一天,她遇到一只受伤的幼鹰, 看着幼鹰那无助的眼神,她的心颤抖了。她 把小鸟带回家,精心地加以喂养和治疗,幼 鹰终于慢慢康复了。为了让这只幼鹰能有一 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她将幼鹰送到了上海动 物园。她说人类应是动物的朋友,放飞了一 只鸟儿,实际上也是放飞了自己的爱心。
中午12时,记者和范女士终于在公园找到她的女 中午12时,记者和范女士终于在公园找到她的女 儿张玲,只见几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正在给她 敬饮料,“组长,组长” 敬饮料,“组长,组长”叫个不停,而张玲却端 坐在一边慢慢享用,尽显“领导”姿态。“ 坐在一边慢慢享用,尽显“领导”姿态。“当上 小组长,平时好处可多哩,他们会送我好吃的, 还有礼物,就像当初我送组长、班长糖果、玩具 一样” 一样”张玲神气十足。当记者问及为何这般尊敬 “小组长”时,一位叫张欣的同学抢着回答: 小组长” “她是我们的小组长,管收发作业本,旷课缺席 考勤等,权力可大哩! 考勤等,权力可大哩!我们对组长好,到了关键 时刻,组长会放过我们,给我们许多方便。” 时刻,组长会放过我们,给我们许多方便。” 某市三中三年级二班的一位姓董的同学昨日向记 者透露,他们班上竞选班长,有的同学竟拉选票 送同学东西,请同学吃饭,有的甚至还抬出父母 的“官帽”。有的同学当了“班官”,不是想着 官帽”。有的同学当了“班官” 为同学服务,而是为有人送礼物、糖果,被同学 前呼后拥。

外国教育史第六章

外国教育史第六章

第六章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影响久远。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文艺复兴前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文艺复兴后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始贴近现实生活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宽泛;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的新教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运用和推广。

此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强调"遵循自然",强调新知识和新方法,充溢着一种入世、求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社会进步对教育的客观要求,被称为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路德、加尔文、夸美纽斯、洛克等。

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1、文艺复兴前期文艺复兴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比较重视以古典语言和古典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并把宗教教育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维多里诺,伊拉斯谟。

(1)维多里诺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1378-1446),把它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快乐之家",反映出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因此他重视智、德、体、美诸育的普遍实施。

他的学校中不仅设有古典学科,也注意自然科学和数学课程的开设。

在教学法上,他要求注意儿童的兴趣,多运用直观和练习的原则与方法,使教学做到生动、实际、有趣,以利于发展儿童的个性。

他提出了体育应被看作是高尚的、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教育内容。

在道德教育方面,他要求发展儿童的优良品质,并特别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示范,同时也注重让学生阅读有关宗教方面的书。

维多里诺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于教育实践,他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他主张通才教育,并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中心,强调古典著作对陶冶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这些见解促进了古典人文学科的发展。

人文主义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研究

人文主义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研究

人文主义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研究随着现代教育不断发展,人文主义教育也逐渐成为被广泛讨论的教育理论。

虽然各种类型的教育均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成长,但人文主义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有很多区别。

在本文中,将对人文主义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看法,看看哪种教育模式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人文主义教育是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人的自主性,人的自由性和独立性的教育方式。

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人是至高无上的价值”,并且将个体学生的情感,信仰和个性作为教育的核心。

在人文主义教育中,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教师的角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引导他们通过个人经验和自我发现去学习。

现代教育是指根据当今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和教学手段等进行教育的方式。

与人文主义教育不同,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

在现代教育中,学校的教师是教育的中心,他们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

而学生则是被动接收教育,并在经过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后学习到知识和技能。

虽然人文主义教育和现代教育有明显的区别,但这两种教育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注重个性、关注学生个人发展的教育模式,在精神、情感和社会方面都有积极的贡献。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需要具备自雷日生活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这更需要进行和培养。

现代教育更注重知识、技能和适应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容易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职业发展。

尽管人文主义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教育特点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因为这两种教育都有自己的效能。

如果我们能将人文主义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发掘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的优势和人文主义教育的思想。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培养和个性化的指导,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

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

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比较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是近代教育思想流派中著名的两个流派,现实主义教育流派以杜威为代表,强调经验,认为应该在做中学,实用主义的课堂以儿童为中心,强调用各种实验的方法让儿童在动手中学习,这一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晏阳初等人的教育思想都深受杜威影响。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主张机体潜能说、动机层次论以及自我实现论,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倡导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对当代教育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两种教育流派的教育思想有什么不同呢和联系?首先什么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的价值呢?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发现、挖掘、发挥、形成、引导、限定人的价值。

精神价值是人的最高价值,是人的价值与其他事物的价值的根本区别,其实质是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价值。

教育形成人的价值就是要通过有价值的知识、能力和品德的教育形成人的精神价值。

实用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社会维系其存在与发展的一种历程,但是,教育在形式上,却不应孤立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之外,这一基本的认识,可以概括了整个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确定。

教育是跟社会一并发展的,是不能离开社会的情境的。

而一个社会具体存在的特征,乃是显现在社会生活的历程上。

社会的生活,是一种发展的历程,是一种绵延不绝的历程.教育是一个社会在其发展与存在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种历程;教育自身就是一种历程,而不能把教育当作一种方式或把教育当作一种获得的成果。

从存在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来论,个人始终是与其所处的环境交互活动的一个有机体;个体经验的成长与发展,是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

不过就教育的定义来说,杜威还是偏重在个人方面,因为他认为教育是经验的重组过程,经由渐增的个人效能的媒介,而赋予更多的社会化价值。

杜威不给教育加上一些外在的目的,乃是确认教育所产生的经验情境是一个不确定的、变动的经验情境,由个体与环境连续不断交互作用的一种历程;外在、预定的目的,不一定就符合了现实经验情境的需求,也不一定就能贴切于当时的经验情境。

人文主义教育心得体会

人文主义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人文主义教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它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有幸接触到人文主义教育,并从中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人文主义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人文主义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其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

人文主义教育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人文主义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以人为本:人文主义教育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使人在道德、智力、身体、审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全面发展:人文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3. 尊重个性:人文主义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

4. 实践导向:人文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 跨学科融合:人文主义教育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二、人文主义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以下是我对人文主义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心得:1. 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课程设置:学校应根据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如历史、文学、哲学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校园文化:学校应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晚会、读书节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人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比较
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是近代教育思想流派中著名的两个流派,现实主义教育流派以杜威为代表,强调经验,认为应该在做中学,实用主义的课堂以儿童为中心,强调用各种实验的方法让儿童在动手中学习,这一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晏阳初等人的教育思想都深受杜威影响。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主张机体潜能说、动机层次论以及自我实现论,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倡导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对当代教育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两种教育流派的教育思想有什么不同呢和联系?
首先什么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的价值呢?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发现、挖掘、发挥、形成、引导、限定人的价值。

精神价值是人的最高价值,是人的价值与其他事物的价值的根本区别,其实质是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价值。

教育形成人的价值就是要通过有价值的知识、能力和品德的教育形成人的精神价值。

实用主义教育价值观
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社会维系其存在与发展的一种历程,但是,教育在形式上,却不应孤立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之外,这一基本的认识,可以概括了整个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确定。

教育是跟社会一并发展的,是不能离开社会的情境的。

而一个社会具体存在的特征,乃是显现在社会生活的历程上。

社会的生活,是一种发展的历程,是一种绵延不绝的历程.
教育是一个社会在其发展与存在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种历程;教育自身就是一种历程,而不能把教育当作一种方式或把教育当作一种获得的成果。

从存在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来论,个人始终是与其所处的环境交互活动的一个有机体;个体经验的成长与发展,是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

不过就教育的定义来说,杜威还是偏重在个人方面,因为他认为教育是经验的重组过程,经由渐增的个人效能的媒介,而赋予更多的社会化价值。

杜威不给教育加上一些外在的目的,乃是确认教育所产生的经验情境是一个不确定的、变动的经验情境,由个体与环境连续不断交互作用的一种历程;外在、预定的目的,不一定就符合了现实经验情境的需求,也不一定就能贴切于当时的经验情境。

所以杜威曾一度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以为教育除了自身的情境是产生目的的必要条件之外,经验的成长本身或经验的重组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

杜威在主张教育是经验的生长与重组时,并没有完全忽略了经验发展的指导原则;如果没有原则加以指导,经验的生长是盲目的;如果没有指导经验发展的原
则,则经验之发展是毫无实质的意义的。

在后期杜威的教育著作中,都主张经验发展的道德原则,及民主社会制度之规范原则。

教育是经验成长及重组的历程,此一历程有两个基本的因素──形成此一历程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单元。

一个就是个人的心理因素,另一个就是围绕在个人周遭的社会因素。

从个人的心理因素来说:个体是经验生长与重组的主体,其心理的因素也就是个人的能力、兴趣、习惯,是了解与解释个人经验生长意义所不可缺少的。

个人的兴趣、能力、习惯是在形成与发展中的,是随着经验的活动而变动的:尤其个体天赋而具有的一些对外界事物探求的兴趣,更是教育的心理基础。

如儿童的谈话的兴趣(也就是观念的沟通),探究的兴趣(也就是发现事物的兴趣),制造事物以及艺术化表达的兴趣,都是教育上所能加以应用的个人基本心理能力的资源,为个人经验成长与重组所依赖者。

教育绝不是完全忽略了儿童既有的能力或经验,而把一些外在的、不相干的经验,烙印在儿童心灵中;教育亦绝非是一种强制的,加诸于个人经验之外在的成长。

教育完全是偏重在儿童既有能力──包括学习的──之应用,完全是从教育“为发展而非铸造”、“为引伸而非堵塞”、“为随经验内在的成长为准,而非自外界强加条件以及依外在条件而生长”的一种历程;儿童心理的条件,是教育发展上必须顾及的一项基本因素。

从社会的因素来论,个体经验的生长是浸润在社会的环境之中。

个体并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组成社会的个体并不都是各自孤立的实体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形成相互结合的一个机体。

学校在杜威看来,并不是专门去学习知识或技能的一个场所;学校自身就是社会的一类,也可以说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是两个不可分离的杜威教育哲学中的警语。

杜威对于“学校即社会”的认识,乃是基于“教育即生活历程,而学校即社会生活的一种型式”而来。

学校是助长儿童经验成长的场所;是把社会经验澄清而赋予价值观的一个场所;是儿童现实生活经验的地方。

同时学校也是一个促进社会进步的机构。

学校不仅仅在于维持文化传统,而且是缔造、创新文化的摇篮,更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组织。

这种观念,根据杜威的女儿,在为其父亲所写的传记中,曾言及杜威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亲眼看到了青年学生对政治改革之深远的影响力,启发了杜威对教育之社会功效,而给予一个新的估量。

人文主义的教育价值观
人文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音节学习,一类是意义学习。

他认为对学习者有真正价值的则是意义学习。

它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为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这不仅增长知识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
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

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具有发展的潜能,只要具备了合适的条件,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

教师应由衷地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教育的目标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

罗杰斯认为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可以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给学生以帮助,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特定的技能和能力。

还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这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前提。

罗杰斯认为发展其自主性、创造性和探究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教育管理和办学过程中,就是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尊重教育和学术规律,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学校本位、学术本位的管理。

它所要改变的是以政绩为本、以升学率为本、以数字为本等行政化、官本位的弊端,由“教育部(局)办学”走向教育家办学,从而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和有特色的教育。

同时,通过家长和社区的参与,打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使学校教育与社区、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使学校成为社会和社区的学习化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这一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尊严,强调要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实施启发教育。

我们应借鉴那时的理论与经验,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师生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其它一些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构建比较科学的师生关系理论,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的教育,对现实的中国教育而言,在教育管理和办学过程中,要以以学生为本,尊重教育和学术规律,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学校本位、学术本位的管理。

它所要改变的是以政绩为本、以升学率为本、以数字为本等行政化、官本位的弊端,由“教育部(局)办学”走向教育家办学,从而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和有特色的教育。

同时,通过家长和社区的参与,打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使学校教育与社区、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使学校成为社会和社区的学习化中心。

总而言之,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以不同的心理学基础为奠基,发展出适合一定社会环境的教育思想,虽然有些不够完美,但是在真正的教育活动中,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教育活动中特别有借鉴的作用,如,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念对我们现在学校的只注重课本知识的现象以启示,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教学出发点的理念对于我们现在以教师,教室,教学为中心的现象有警醒的作用。

斯人已逝,但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仍有很大的启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