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血迹形态分析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血迹形态分析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众所周知,国外的血迹形态分析学科发展迅速,而且非常普及,在现场分析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可作为法庭的证据使用,而目前在我们国内血迹形态分析学科发展的非常缓慢,无论是研究还是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笔者希望通过此文让大家对我国血迹形态分析现状有个大概的了解,更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士来推动我国在血迹形态分析领域的发展. +K: Dx! 9

一、目前国内血迹形态分析研究及发表论文的现状(暂不包括台湾及港澳地区)

n`B :;2X,

1、从出版的书籍来看,1988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许卫平主编的《实用现场血迹勘查》一书,2002年宁波出版社出版了许卫平主编的《现场血迹勘查与分析》一书,书中对现场血迹形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 L nGL] /

2、从发表的文章来看,理论研究论著有:闵建雄在刑事技术2002年第5期发表《浅谈血迹分类》一文,对血迹形态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使广大血迹分析爱好者,对血迹形态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其血迹形态分类的名词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技系罗亚平在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发表了《犯罪现场血迹形态分析概述》;罗亚平还在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一期和第三期上分别发表了《利用滴状血痕推断接触角度的理论分析》及《利用喷溅血迹判断出血点》的论著;广东公安专科学校邓大中等在广东公安科技2003年第3期发表《溅落血痕入射角的改良计算法》;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冯常俊法医在刑事技术2004年第1期发表了《从同一面墙上血滴推断喷溅源位置》一文。

a8e

6H30Sm

3、血迹形态实验研究的论著有: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系马书玲等8人申请了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并在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第4期上发表了《滴落状血迹形态大小与滴落高度及速度的模拟实验研究》,该项目组李凡等7人还在2006年刑事技术第1期发表了《9种介质上滴落状血迹的模拟实验研究与应用》的论著;黑龙江省肇东市公安局刘向东等在2004年刑事技术第三期发表了《室外低温下血滴的变化实验》的论著。

,GhS [VJjR

4、现场血迹形态分析的案例分析和案例报道有:1983年翟恩贵在人民司法第10期发表了《浅谈“喷溅血迹”的证据作用》;1996年李克田在刑事技术第3期发表了《杀人案件外围现场血迹的发现与利用》一篇论文;1998年王永清在刑事技术1998年第二期发表的《对两起命案被破坏现场血迹的勘验与分析》;2001年湖北襄樊铁路公安处技术科原大明、吴林长在刑事技术第2期发表的《命案现场中血痕形态分析与应用2例》;2001年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沈斌在20第4期广东公安科技发表的《命案现场勘查中血迹的综合分析利用》;2003年广东东莞市公安局陈兴武等在群众出版社出版的由陈世贤主编的命案现场分析一书中,发表了《分析血迹分布,确定一例高坠死亡性质》一文;2004年邵义初、罗辛楠在武汉公安干部学报第4期发表的一篇《浅谈利用血迹分析进行现场重现》论文;2004年浙江杭州市公安局胡彬宁在刑事技术第6期发表的《通过血迹定位认定交通肇事者一例》,2004年邓淑娇、张新华在中国法医学杂志第19卷增刊发表了《现场血迹分析一例》;2004年广东韶关市公安局邓小卫等在中国法医学杂志第19卷增刊上发表了《一例他杀现场血迹分布的分析》案例报导;2004年陕西安康市公安局的陈才安在刑事技术第6期发表的一篇《根据现场血迹分析分布确定作案人受伤部位一例》;2005年广东东莞市公安局叶汉辉、巩建新在广东省公安科技第二期发表的《命案现场中血迹形态分析与应用》;2005年湖北省麻城市公安局刘斌在第6期中国法医学杂志上发表一篇《根据现场分析和尸源认定进行犯罪过程推断一例》的文章

5、《全国凶杀案件法医现场分析交流会会议论文集》收录的现场血迹分析文章有:中国刑警学院罗南宁在全国凶杀案件法医现场分析交流会论文集中,发表了《通过现场血迹对命案现场进行部分重现》一文;辽宁沈阳刑科所罗伟龙、王龙在会议上发表了《浅谈法医命案现场血迹分布的几种作用》;会议还收录了陕西省宝鸡市公安局苟高峰、李民发表的《应用现场血痕重建作案过程》一文;四川省达川市公安局杜海的《利用作案手段及血痕形态进行犯罪重建》一文。

hE'-is @7

6、《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物证鉴定技术破案研讨会论文选》收录的血迹形态分析论文有:四川内江市公安局荣华等发表了《喷溅血迹的形态与形成机理》及《光滑平面静态血迹的滴落高度推算》和《现场血迹的分类与应用》三篇论文;郑州市公安局昝维刚的《现场血迹分布在侦破刑事案件中的重要作用》;南京市公安局汤锦强、冯涛《命案中血迹的发现和利用》;山东日照市公安局王永清、高华兵的《血痕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大连市公安局郑白宇的《血痕的综合利用》;广东河源市公安局黄汉初、马秀萍的《依血迹形态鉴定快速

破案一例》;济宁市公安局孙学贤等《利用血迹形态变化规律破获杀人案件一例》等论文。

xjUT {iwS

以上是查阅国内文献的所得,基本上反映了目前国内现场血迹形态分析的研究和发展现状,从国内发表的论文现状分析,大家可以看出:血迹形态分析案例报道和分析多,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少,尤其是实验研究也仅仅停留在滴落状血迹,形成专著的更少,而且实际案例血迹分析中有些人对血迹形态的称谓非常混乱,对血迹的形成的机理不甚清楚,比如,对血泊的称谓血堆,有些叫堆积状血迹,有些把溅落血迹统叫喷溅血迹,也有叫飞溅血迹,撞击血迹,还有甩溅,抛溅,抛射,呼溅啊等等,这种混乱叫法是很不利于血迹形态分析的交流与健康发展,急待规范改变。

6 ##_%PO

二、血迹形态分析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展望

fh&-n u"&

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我们缺乏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血迹形态分析学科在我国真正的发展,笔者热切希望能看到,通过各位热心人士的积极呼吁推动,能够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IkL #SgY

1、在中国法医学会领导下成立血迹形态分析专业委员会或者由中国刑事技术学会成立血迹形态分析专业委员会,负责指导规范血迹分析的研究和发展并定期召开全国血迹形态分析学术交流会。

2、对血迹形态分析学科进行认证,最终使血迹形态分析学科成为公安院校的刑技专业的正式必修课,并有全国统一的教材,使院校刑技专业毕业生掌握必备的现场血迹分析知识。

3、对在职的现场勘查人员进行现场血迹分析的正规培训,使在职的现场勘查人员也能掌握规范的现场血迹分析知识,在命案现场勘查中发挥更大作用。

6%\J" AgXO

借以本文使大家对目前国内现场血迹分析学科的发展整体情况有个了解,明白与国外的差距,激发大家对血迹分析的研究热情,使我国的血迹形态分析规范化,并呈跨越式发展,及时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与国际接轨。如果有同行需要有关文献可与我联系或者与作者直接联系。

第一,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