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三阶段(12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第三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劲直的古松为什么美呢?照蔡仪的理论,这是因为它“显现了”生物形体上的普遍必然的种类属性——“均衡和对称”。那末,“偃卧的古松”“欹斜的弱柳”又为什么美呢?那是因为它们“虽然不能表现生物形体上的普遍性,却能表现着它们枝叶向荣的不屈不挠的欣欣生意,就是表现了生物的最主要的普遍性了”。

很清楚,这就是把美或典型归结为一种不依存于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自然属性或条件。这就是说,美的客观存在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完全一样,是不依赖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的。因此,没有人类或在人类以前,美就客观存在着,存在在自然界的本身中。因此许多人便到自然事物本身中去寻找美的标准,找出了“黄金分割”“形态的均衡统一”等等。他们总是企图证明美是存在在客观事物的这种简单的机械的数学比例,物理性能,形态式样中,把美归结为这种简单的低级的机械、物理、生物的自然条件或属性,认为客观物体的这种自然属性、条件本身就是美。蔡仪所信奉的就正是这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美学观。显然这种美学观并不能真正解决美的复杂问题而反给唯心主义留下了攻击的借口。树长得直就是直,为什么是美呢?为什么许多别的“均衡和对称”的东西又不美呢?高山大海,春花秋月,这纯粹是一种自然物质现象,如说美就在其本身,那为什么由它引起的人的美感却随时代和环境而有变易呢?车尔尼雪夫斯基曾问:最充分地显现了青蛙这个普遍必然观念的某个具体的青蛙(在蔡仪那里,就是最充分地“显现”了青蛙的普遍必然的种类属性的某个最“典型的”青蛙),到底又美在哪里呢?

应该看到,美,与善一样,都只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们都只对于人、对于人类社会才有意义。在人类以前,宇宙太空无所谓美丑,就正如当时无所谓善恶一样。美是人类的社会生活,美是现实生活中那些包含着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用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的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我们所说的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和理想,并不是一种可以超脱生活而独存的精神性的概念或实体,恰好相反,它只是生活本身,它是包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在内的人类蓬蓬勃勃不断发展的革命实践。它与具体、有限的某个生活形象的关系,只是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的关系。宽广的客观社会性和生动的具体形象性是美的两个基本属性条件。

所以,我们所承认的美的社会性不但与客观唯心主义所讲的“观念的体现”说(体现了自由、进步观念的事物是美等)不同,而同时也与朱光潜所讲的美的社会性就是它的主观性也根本异样。因为我们所讲的美的社会性是指美依存于人类社会生活,是这生活本身,而不是指美依存于人的主观条件的意识形态、情趣,即使这意识这情趣是社会的、阶级的、时代的。朱光潜认为美的社会性就是它的主观性,其错误就正在这里。但是,美的社会性却并不

是美的主观性,而恰恰正是美的客观性,因为美一方面既不能脱离“有意识的存在物的存在而存在”,即不脱离人类而存在,而另一方面又是不依存于“有意识的存在物”的即人类的意识、情趣,亦即不依存于个人的或社会的主观美感的。所以,美的社会性与客观性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根本不可分割地统一着的。

(摘自李泽厚《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仪认为劲直的古松美是因为它“显现了”生物形体上的普遍必然的种类属性——“均衡和对称”。

B. 蔡仪认为“偃卧的古松”是因为它们表现了枝叶向荣的不屈不挠的欣欣生意,即“表现了生物的最主要的普遍性了”。

C. 朱光潜认为美,与善一样,都只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们都只对于人、对于人类社会才有意义。

D. 李泽厚并不认同蔡仪所信奉的这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美学观和朱光潜所讲的美的社会性就是它的主观性。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仪把美或典型归结为一种不依存于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自然属性或条件,这割裂了美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B. 美的客观存在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完全一样,是不依赖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的。这种观点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有一定道理。

C. 车尔尼雪夫斯基就青蛙的例子说明他对美是因为它“显现了”普遍必然观念的种类属性存有疑惑。

D. 李泽厚认为,美既有社会性,也有客观性,二者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根本不可分割地统一着的。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把美归结为那种简单的低级的机械、物理、生物的自然条件或属性的观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美学观。

B. 许多人总是认为客观物体的自然属性、条件本身就是美。但是这种美学观并不能真正解决美的复杂问题。

C. 美一方面不能脱离人类而存在,而另一方面又不依存于人类的意识、情趣,亦即不依存于个人的或社会的主观美感的。

D. 美的主观性是指美依存于人类社会生活,美的客观性则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国家旅游局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指出,发展优质旅游有五条路径——内涵式发展、融合发展、依法治旅、科技创新、全方位开放开拓。其中,科技创新被定位为“发展动力”。

对此,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认为,旅游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审视:其一,当今既是大数据时代,又是大众旅游时代,两个“时代”碰撞,产生了新的发展需求和机遇,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大众旅游时代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其二,新时代旅游消费发生了变化,在传统消费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技术性消费,比如潜水、探险、登山等;其三,旅游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呈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特点,其管理亟须科技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