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9日央行加息原因及其影响讨论

合集下载

央行加息

央行加息

央行加息与我何干?(文/股市的逻辑)2010年10月19日,这天晚上的7点公布了这样一条新闻: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年等一回。

有人可能会说,2007年不是也加过息吗?到现在也才三年,为什么说是六年等一回呢?其实2007年的加息和这一次是不一样的。

这次加息是一个转折点,是一个由降息周期转入加息周期的拐点,而上一次加息周期起始点是2004年10月29日,截止点是2007年12月21日,然后是降息周期,直到2008年12月23日的最后一次降息。

本次加息标志着一个新的加息降息周期轮回的开始,所以说值得纪念。

这次加息与我们的理财和生活之间都有什么关系呢?加息不可怕,可怕的是频繁加息,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给出了上一次加息周期与经济和股市状况的对照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经济进入上升周期时,进入加息周期,经济存在过热现象的时候,会采取较为温和的加息手段,加息的速度较为平缓,而当经济存在明显过热的时候,会采取较为严厉的加息手段,加息速度比较频繁;当经济下滑的时候,会进入减息周期,当经济下滑严重的时候,减息速度比较频繁。

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方向与利率的变动方向比较一致(从改革开放后到2002年的情况也是如此),而且利率政策开始频繁出现(如频繁加息或频繁减息)的时候,往往是经济周期的转折点。

所以加息不可怕,可怕的是频繁加息。

温和加息往往意味着一轮新的经济上升周期的开始,而频繁加息则意味着经济已出现了严重的泡沫,对我们的投资和生活也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一)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政策与股市的关系来看。

国家政策的出台只能对股市的运行趋势起到加速或减缓的作用,而很难对股市的运行状态产生根本影响,即很难让股市发生反转立刻就由牛转熊、或由熊转牛。

股市的涨跌越来越依照其本身的规律开始运动。

那么现在是牛市还是熊市呢?这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去分析。

盘点2010影响年中国钢市走向的十大关键因素

盘点2010影响年中国钢市走向的十大关键因素

盘点2010影响年中国钢市走向的十大关键因素【加息】核心:加息就是一国的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了,进而影响市场利率。

一旦加息将提高钢材贸易的资金成本,而钢铁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受到巨大限制,小钢厂发展受到巨大伤害,不过对钢市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抑制了下游用钢需求,加息将加重这部分开发商的资金压力,由此致使一些建筑工程项目推迟施工或干脆取消,最终导致钢材需求下降。

受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19日晚间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虽然央行的意外加息就像一股寒流侵袭了整个股指期货市场,但是对于钢材市场来说,由于受成本等因素的支撑,影响并不像股指期货市场那么明显,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加息之后对钢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下游需求下降,由于央行的加息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房地产市场,继而将导致用钢需求下降;其次,物流运输,加息之后,贸易商资金链短缺,这主要反映在钢材流通上,致使流通速度减慢,贸易商的销售压力增大;再次,加息之后进出口也将随之小幅回落。

而随着经济增长过快,国家加息手段将再次浮出水面,钢材市场将再次面临考验。

【价格震荡上扬】核心:2010年钢铁行业呈现高产量、高库存,钢材价格呈现出波动运行的态势,可以说2010年的钢材行情变化是最为频繁的一年,波动频率大到一周能出现2-3次的上涨和下跌,用商家的一句俗话“这行情犹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纵观2010年钢材价格的整体走势,呈现出一个震荡走高的趋势。

随着钢材价格不断抬升,国内钢铁企业经营向好,但市场风险加大。

目前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已回升至79.8%,国际回升速度快于国内。

预计2010年粗钢生产总量将达到6.1-6.2亿吨,比上年增加4200-5200万吨,增长7.4-9.2%;2010年主要下游行业对钢铁的消费量比上年增加4375万吨,增长9.2%。

谈谈加息2010

谈谈加息2010
生产效益下降人民收入下降贷款难以收回银行坏账增加一旦恶性循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简单看加息提高贷款利率加大企业投资成本加大炒房成本避免投资或投机过热提高存款利率提高居民存款意愿回笼货币避免市场上流通货币过多降低投资过热的基础有利于缓和通胀压力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有利于维护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为什么要加息
加息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缓和通胀压力 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 有利于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有利于维护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专题大纲
为什么要加息? 加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相关话术
加息——保险市场的机遇
存款利率提高,盈利能力提高
人寿保险的红利来源为利差益,死差益和费差 益,加息将直接影响人寿保险的利差益,利差 损降低,公司实力增强更加稳健
相关话术
针对“炒房”的客户: 贷款利率不断提高已经充分表明国家不断 加强房产调控的决心。未来炒房成本会越 来越大。 保险公司的资金可以运作在存款、股票、 基金、房产,甚至还可以海外投资。您可 以放心地将钱交给保险公司打理。当然最 重要的是保险公司还能提供别的投资渠道 不能提供的保障。
相关话术
一至三年
三至五年 五年以上
5.4
5.76 5.94
5.6
5.96 6.14
专题大纲
为什么要加息? 加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相关应对话术
加息背景
【物价高烧】
前9月财政收入增22.4%,物价持续上涨。
【通胀预期】
截止8月末,中国外汇占款余额达21.04万亿元 人民币,按估算,如果外汇占款中一半是作为 “热钱”进入中国,那人民币如果对美元升值 40%,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不能承担的通胀压 力。
谈谈加息

央行加息对股市影响的分析

央行加息对股市影响的分析

央行加息对股市影响的分析2010-12-04摘要:加息对股市的影响,利率与股市之间有着明显的“杠杆效应”将直接减少股市的资金量。

总的来说,利率上升,股市将下跌;利率下调,股市将上涨。

同时,利率的上升还将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抑制企业需求及个人消费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

央行加息的原因是考虑到通货膨胀上升、防范一资产价格泡沫为特征的风险积累等的因素。

但对于保护美元利差有负面影响,两弊相权取其轻,加息在预料之中。

其背景有三:一、物价高烧:前9月财政收入增22.4% 物价上涨是原因之一。

二、通胀预期:美国发动货币战大举向中国输出通胀。

三、通胀预期:美国发动货币战大举向中国输出通胀。

关键词:加息利率股市反应一、央行历次加息后股市表现一览:2008年11月27日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27日两市股指大幅高开,三率齐降的利好一步将股指带上2000点,随后大盘出现几波回落走势,并跌破10日均线支撑,部分个股在经过上午调整后有向上突破迹象,两市成交量再超千亿。

2008年10月29日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早盘A股受到降息的影响高开,随后围绕周三的收盘点位反复震荡。

午后指数急速拉高,,但飚升后明显出现买盘不足的趋势,在此影响下,A股尾盘冲高回落。

2008年10月8日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0月9日,早盘沪深股市双双高开,但指数并未高走,反而继续出现小幅下跌的局面,此后多空围绕平盘位置展开争夺,午后随着金融股的震荡回落,大盘重新出现翻绿走势,下跌家数逐渐增多,但普遍跌幅不大,临近收盘沪深两市股指突然跳水,沪指失守2100点。

央行加息

央行加息

央行加息的影响及相关分析-切乎每个人的利益所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

广发基金:加息抑制通胀投机市场仍将震荡向上凤凰网财经讯 10月19日晚,央行意外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欧美股市受此影响大幅下挫,国际大宗商品指数回落。

广发基金表示,央行意图主要是管理通胀预期,房地产消费类贷款并非本次调控的目标。

市场对此次加息解读观点以两类为主,一种认为是“靴子落地”,确认经济向好;第二种观点为管理通胀、压制资产和资源价格泡沫。

广发基金对凤凰网财经表示,央行突然加息主要意为抑制“通胀投机”,管理通胀预期,确认经济向好的因素比较微弱。

拟于10月25日发行的广发行业领先拟任基金经理刘晓龙认为,此次突然加息是一个非典型的不对称加息。

目前通胀预期明确,特别是CPI指数持续走高,存款利率已经持续超过半年的负利率,这次加息调高有利于抑制市场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整的是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活期利率并未调整,长期调整幅度远远大于短期,表明管理通胀预期是此次加息最主要的政策目标。

目前,存款短期化严重,如果能实现存款的长期化,将达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既又能直接压制通胀预期。

由于央行并未对房地产“按揭贷款”做说明,广发基金认为房地产消费类贷款并不是本次加息控制的目标。

对于央行突然加息对市场的影响,广发基金认为短期内利空大于利好,近期受国际大宗资源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炒作通胀资源品的个股是受到压制的对象。

但在长期经济复苏正式开始已经确认的情况下,市场整体将震荡向上。

综合来看,周期类和大盘股来说,短期调整是机会。

CPI(消费价格指数)分类 数据 公布日公布值 幅度变化CPI 10月21日 --(9月) 3.6% PPI10月21日 --(9月) 4.3% 房价 10月15日 --(9月) 9.1%GDP 10月21日 --(9月)9.6% 投资 10月21日 192228亿元 24.0% 消费 10月21日 111029亿元 18.3% PMI 10月1日 53.8 2.1%工业10月21日 --16.3% 用电量 10月11日 ---- 财政收入 10月15日 6287.19亿元(9月) 12.1%出口 10月13日 1449.9亿美元(9月) 25.1% 进口 10月13日 1281.1亿美元(9月) 24.1% 差额10月13日 168.8亿美元(9月) 15.7% FDI 10月15日 83.84亿美元(9月) 6.14%M2 10月13日 69.64万亿元人民币(9月) 19.0%信贷 10月13日 49.11万亿元(余额) 18.7% 储蓄10月13日 71.63万亿元(余额) 19.8% 外储10月13日 26483亿美元(9月)16.5%/focus/2010n9yjjsj/9月CPI 同比上涨3.6% 第三季度GDP 增9.6%今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季度宏观解决数据。

我国央行加息背景及效果

我国央行加息背景及效果

我国央行加息背景及效果提要2010年10月19日晚,央行突然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时隔近三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开启加息利器,这是中央银行自2007年12月之后的首次加息。

此次加息是在重重矛盾中产生的,虽然幅度不大,但其意义不可忽视。

关键词加信息;通胀;资产泡沫;热钱一、中央银行此次加息背景及效果分析数月的“加息”传言以央行的加息结束了。

其实自从2010年1月份监管部门收紧货币信贷开始,伴随着CPI的持续走高和资产价格泡沫的渐渐增大,以及经济运行的迅速回暖,市场上就开始流传出了“后危机”时代的首次加息,但是央行却一直没有使用加息政策,而是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直到10月19日晚,央行突然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央行此次加息选择在此时点,其效果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减少流动性,抑制我国CPI的持续上涨。

纵观我国2010年CPI,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7、8月份CPI同比分别上涨3.3%、3.5%,而9月份的CPI 更是创了23个月的新高,达到3.6%。

与此同时,我国的货币供给量也大幅攀升,M1从2010年初的22.9万亿元增长到了9月份的24.3万亿元,M2则从62.5万亿元增长到了69.6万亿元。

因此,此次加息对于减少流动性、治理通胀的意义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正处于通胀风险加大的非常时期,如果再不加以治理,很可能使通货膨胀加大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价格信号失真,使生产者难以判断市场真正的需求情况,产业结构发生扭曲,从而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失调,到了后期就会出现经济萎缩,直接造成国民经济的衰退。

而我国政府此次加息则表明了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决心和央行对于我国未来CPI走势的一种态度,因此此次加息行为可能只是未来加息周期开始的一个前奏。

第二,本次央行加息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抑制资产泡沫化。

资产泡沫化的产生是由于投机性资金导致价格持续上升,改变市场对于该种产品的预期并吸引更多买家,形成自我实现的正反馈过程,并造成资产价格脱离其真实价值性成价格扭曲,直到资产泡沫的破裂。

2010中国最后一次加息分析

2010中国最后一次加息分析

中国央行再度加息的影响12月10日,市场强烈预期的加息并未如约而至,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选择了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一时间,央行对抗通胀的决心开始受到各方质疑。

但两周之后,中国央行终于再度动用利率工具。

25日,中国央行决定,自12月2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做了相应调整。

至此,中国央行完成了年内的第二次加息。

在我们看来,此次加息虽然来得略晚了些,也还算得上及时,基本在预期之内。

近期外汇占款的回落给了中国央行更多的腾挪空间。

数据显示,11月新增外汇占款虽然仍处于3196亿元的高位,但比起10月的5301亿元明显回落,说明11月对‚热钱‛的严打有一定的效果,这可能部分减轻了中国央行对加息后跨境货币套利活动加剧的担忧。

我们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此次加息主要可起到以下的一些效果:第一,明确政策意图,削弱通胀预期。

今年以来,央行已陆续采取了一些收紧货币政策的措施,中央也将明年的货币政策基调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然而,由于今年的货币供应量依然巨大,消费价格指数(CPI)从9月起急速上行,通胀预期不断强化,央行的数量型调控渐渐力不从心。

近一个月来,一级市场上过低的收益率使央票的发行维持在地量水平,央票回收流动性的功能基本上丧失殆尽,央行只能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另一方面,在通胀率攀上高位之时,央行必须做出实际的政策反应才能阻遏消费者对通胀预期的高涨,此时任何隔空喊话都不如实实在在的行动更有效果。

如果说第一次加息之后尚有人对加息是否会持续表示怀疑的话,此次加息确认了加息周期的开启。

随着利率的提升,公开市场操作的状况可能会有所改善,消费者对央行是否会力抗通胀的疑虑也会减轻,有利于防止通胀预期的自我强化。

第二,降低信贷杠杆,抑制楼市投机。

从4月开始至今的房地产调控目前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楼市似乎已逐渐消化了调控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三季度开始悄然回暖。

试论2010年10月19日央行加息及其影响

试论2010年10月19日央行加息及其影响

《试论2010年10月19日央行加息及其影响》前言:时隔34个月后,央行再度祭出加息利器。

2010年10月19日晚7点,中央人民银行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

这是央行时隔3年后的首次加息。

央行最近一次加息是在2007年12月,07年曾先后六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

08年9月份起,又开启了降息空间。

五次下调贷款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利率。

尽管对一年期存款利率调整采取了对称加息的形式,但对于两年期以上的存贷款利率调整却采取了不对称的做法,即两年、三年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上浮46、52个和60个BP,而对两年以上贷款利率却均上调了20个BP。

央行针对一年期和其他年限存贷款利率调整的不同做法,折射出央行面对通胀压力、资产价格上涨和经济增速下滑之间的多重选择背景及原因:历经金融危机中国推出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目前刺激政策已达到边际,通胀压力日渐增大。

年初以来,鸡蛋、小麦、大蒜、绿豆,涨幅惊人;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也没能遏制住疯狂的投机者。

自4月17日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以来,房价被遏制的态势并没有出现中央预计的结果。

所以此次加息毫无疑问再次表明了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决心。

通胀压力自年初以来就十分明显,之所以迟迟不肯出手加息是因为制造业低迷,是考虑到私营企业主的融资环境并未随着四万亿的刺激政策出台而有实质性的改善,加之人民币的升值又削弱国内出口的利润,美联储又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使中国央行陷入了控制经济泡沫和保护制造业发展的两难境地,这也是加息迟迟不敢推出的原因。

央行这次加息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负利率”。

首先有必要认清何为负利率。

负利率实际上应该是指“现在因为CPI(物价指数)上涨比较严重,引起了一定的通胀。

如果银行的利率地狱通胀率,那么我们就说实际收益率为负值,因为这样把钱放在银行实际上钱是在贬值的。

2010年10月19日央行加息原因及其影响讨论

2010年10月19日央行加息原因及其影响讨论

2010年10月19日央行加息原因及其影响讨论一、前言中国人民银行19日晚间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除活期存款利率未调整外,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

这是中国央行时隔3年后的首度加息。

07年为防止通货膨胀,经济过热曾上调利率。

而08年为应对经济危机,开始降息,09年上半年,一直是负利率的状况。

此次宣布上调利率,将预示着货币政策收紧的前景,以此来应对通货膨胀。

至此,中国成为继印度、巴西之后,又一选择加息这一货币工具的新兴市场国家。

金融危机后,为应对通胀压力,澳大利亚、挪威、印度、巴西等经济体先后加息。

与此同时,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央行仍旧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

二、背景1. 国内:随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渗透,我国GDP增速全年走势“前高后低”,已经保持了30年的9%年均增速,不可能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而应该转变为重发展。

投资创出新低,CPI 上行的压力仍然较大。

由于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预计将造成全国粮食减产1.8%左右。

年内某些月份物价上涨形势会比较明显,所造成的通货膨胀有可能会转变为经济泡沫。

出口形势好转,但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下半年贸易顺差可望出现恢复性增长。

在经济回暖的情况下,政府出于解决民生、提高公信力等考虑需要对房地产进行调整。

房价回调还需依靠后续政策的不断补充,这次调控效果欠佳,后续的补充政策如征收保有税、上调利率便会应运而生。

对于后续政策,专家表示,仍需保持紧缩预期。

除利率外,由于贸易顺差的持续不下,流动性管理的压力不减,因此不排除央行继续提高准备金率和发行定向央票。

专家还表示,货币当局和监管部门或将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鼓励资本进一步流出。

同时,财税政策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使用。

聚焦央行加息

聚焦央行加息

聚焦央行加息:央行为何挥出加息利剑10月19日晚,央行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除活期存款利率未调整外,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

这是我国央行时隔3年后的首度加息。

央行最近一次加息是在2007年12月,2007年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央行曾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2009年9月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又开启了降息空间,5次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存款利率。

加息是央行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管理好通胀预期慎重权衡后作出的正确决定加息却正当其时。

“当前,经济下行风险可能性基本消失,而物价上涨压力却不断加大、通胀预期有所强化,加息是央行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管理好通胀预期慎重权衡后作出的正确决定。

前一段时间,市场忧虑一些不确定因素,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控对投资的影响等可能引起经济大幅回落。

从现在看,欧元初步稳定下来,并且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复苏比年初预测的还好一些,欧债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有限,国内消费和投资仍保持着较高增速,即使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今年前9月增速仍高达36.4%。

因此,今年中国经济仍将实现较快增长。

这样的判断也得到了数据的有力支撑。

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51.7%,在连续3个月回落后首度回升,9月份更是上扬至53.8%,好于市场预期。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下滑后第一次出现反弹。

“我们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长将趋稳,四季度更加稳定,全年GDP很可能达到10%左右。

”范剑平坦言释放了强烈的政策信号:央行有决心管理好通胀预期另一方面,通胀的阴影却悄然逼近。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2010年央行加息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自2007年以来首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引起了各方面高度关注。

现结合我国实际及所学的相关利率决定理论对此次加息作简要分析:一、此次加息的背景:1、8月数据提前两日公布,CPI升至3.5%,持续数月的“负利率”情况仍然持续。

2、9月份CPI升至3.6%,持续数月的“负利率”情况仍然持续。

9月9日,央行行长周小川称,如果降至零利率,商业银行的储蓄成本为零,导致银行没有发放贷款的压力。

可适当管理利差,提高银行积极性。

9月15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建议央行非对称加息,适当提高存款利率。

3、另一方面,外汇占款持续增加,海外再次量化宽松有可能带来的持续的“热钱”流入,国内面临商品价格、粮食价格,以及有可能的资产价格攀升等等,都将推升通胀和引发较强的通胀预期,造成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冲击。

二、此次加息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对宏观经济均衡、微观经营效率和利益分配等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经济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杠杆,对一国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而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所决定的。

货币的实际供给量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因此,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货币的需求。

根据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通过利率调整来平衡总需求与总供给;货币主义则通过利率调整来改变货币增长率。

1、继续巩固前期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自2003年6月非典疫情结束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少数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已经危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减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央行先后动用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工具,取得了一定成效。

央行34个月首度加息 控制资产泡沫或为主因

央行34个月首度加息 控制资产泡沫或为主因

央行34个月首度加息控制资产泡沫或为主因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

本次加息是央行自2007年12月之后的首次加息。

据央行数据显示,一年、二年、三年、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分别提高25、46、52和60个基点,6个月、1年期、1—3年、3—5年及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分别提高24、25、20、20、20个基点。

由此,存款利率曲线更陡峭,贷款利率平缓,利差影响不明显。

三大因素促加息一、央行防通胀开启加息周期。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CPI等经济数据,市场普遍预计9月CPI将再创新高,通胀压力再加大,同时三季度经济数据预计表现亮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进一步缓解。

各大机构纷纷预测,9月CPI可能会创出两年来新高。

市场认为,这是央行选择这一时点加息的原因。

而据最新的数据显示,9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涨幅总体稳定,但也同比上涨约1.5个百分点。

近期各地还出现了企业抢购粮食、棉花的情况。

工商银行投行部副处长史晨昱表示:“目前国内正处于中型通胀风险加大的敏感时刻。

加息更多表明政府治理通胀的态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认为,此番加息显示了央行对下半年及明年的物价走势持谨慎态度。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表示本次加息可以看做是央行加息周期的开始,第二次、第三次的利率调整还会往上走。

但从时间上来看,还要观察整体的经济情况和政策效果,毕竟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走一步看一步。

二、控制资产泡沫是此次央行加息的主要原因。

严峻的通胀形势之下,资产价格也呈现高涨之势,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更是难以撼动。

而从历史经验来看,似乎加息更大程度地成为刺破房地产泡沫的利器。

现行加息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现行加息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现行加息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内容摘要:2010年10月19日中央银行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央行从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适当紧缩的货币政策。

本文先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得出中国当前IS-LM-BP模型,再通过该模型分析当前加息政策是否能起到稳定价格防止经济过热的作用。

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加息政策必须配合政策防止热钱的流入才能实现其平稳经济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IS-LM-BP模型加息热钱我国IS-LM-BP模型IS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与边际消费倾向β。

对于d,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一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占比最大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依然受到中央银行比较严格的控制。

二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这类企业国有化程度高,且受到政策保护,使这类企业的投资对利率基本无弹性,而对利率敏感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依然比较薄弱。

三是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资本市场规模不大,金融产品单一。

因此从这三点可以看出我国d值较低。

而对于β,2005年我国政府出台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失业人员补贴,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居民收入增幅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而且随着通货膨胀逐步上升,人们预期价格会继续上涨,从而增加当期消费。

因此我国β值最近几年逐步上升。

因此认为我国IS曲线从倾斜趋于平坦。

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与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k。

对于h,虽然我国近年来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各种法律法规的出台使证券市场更加规范,投资渠道拓宽,使得投机性货币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不断上升。

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资本市场规模太小,金融产品比较单一等缘故,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较低。

而对于k,各个学者的观点均比较一致:中国的预防性货币需求比例占收入比例比较大。

其中原因归纳为我国居民预防性货币需求占比过大乃是由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所决定。

央行加息影响文档

央行加息影响文档

时隔三年我国央行首度加息中国人民银行19日晚间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除活期存款利率未调整外,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

这是我国央行时隔3年后的首度加息。

央行最近一次加息是在2007年12月,2007年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央行曾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2008年9月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又开启了降息空间,5次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存款利率。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认为,对当前通胀压力的担忧是央行选择此时加息的重要原因。

央行突然不对称加息令市场人士深感意外存款加息幅度整体大于贷款自2008年12月23日以来,央行首次调整利率。

在过去将近2年的时间里,央行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加息意味着央行提前步入加息周期。

昨晚,央行意外加息,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这是自2008年12月23日以来,央行首次调整利率。

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在过去将近2年的时间里,央行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加息意味着央行提前步入加息周期。

由于之前市场上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预期年内央行将维持利率不变,此次加息,大出市场意料。

根据央行公布的利率调整表格,此次利率调整采取了存贷利率不对称的加息步伐,在各期限中,除了一年期存款利率和一年期贷款利率加息幅度一致,均为0.25个百分点,半年期存款利率加息幅度比贷款利率小0.02个百分点外,一年以上期限的存款利率加息幅度均大于贷款利率加息幅度。

以5年期为例,5年期存款利率上调了0.6个百分点,而5年及以上贷款利率仅上调了0.2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存款加息幅度大于贷款加息幅度。

这种不对称加息,主要是考虑为了应对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一方面,由于近期热钱加速流入,外汇储备爆发性增长,国内再次面临钱太多的问题,在通胀压力不断走高的情况下,存款利率保持在低位,使得存款的实际负利率水平不断扩大,居民储蓄意愿下降,资金四处冲突,导致房市、农产品等资产价格暴涨,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央行需通过上调存款利率来缩小负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另一方面,由于欧美经济增长下滑,需求下降,我国出口增速下滑,经济也面临下滑风险,上调贷款利率将增加企业资金成本,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此次加息对贷款利率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态度。

2010年加息

2010年加息

2010年加息2010年加息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一年,中国央行决定提高利率,以应对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

本文将通过分析2010年加息的原因、影响和经验教训,以及对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展望,来深入探讨这一事件的背后含义。

2010年加息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此前几年的经济状况。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以提振经济增长。

然而,这些刺激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过度投资、泡沫风险和通胀压力的加剧。

首先,过度投资成为2010年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前几年的投资热潮中,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纷纷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

然而,一些投资项目由于低效率、过度重复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导致经济增长质量下降,金融风险增加。

其次,资产泡沫也是2010年加息的一大隐患。

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和股市的波动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泡沫风险。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央行决定加息,收紧金融政策,以遏制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另外,通胀压力也是2010年加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资金过度膨胀和资源价格上涨,中国面临着通胀压力的加大。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抑制通胀的措施,如提高物价管理力度和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但效果并不显著。

因此,加息成为了当时遏制通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0年加息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加息使得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上升,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特别是那些依赖于借贷资金进行生产和经营的企业,面临着更加困难的融资环境。

此外,加息也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和股市的下跌,进一步压缩了市场信心和投资热情。

其次,加息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产生了一定的震荡。

由于加息预期的影响,投资者开始转向低风险资产,从而导致资金流向的调整和金融市场的波动。

此外,加息还加大了银行的压力,特别是那些依赖于非存款业务盈利的小型银行和信贷机构,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加息的经验教训不容忽视。

首先,加息需要权衡利弊,避免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央行2010年内第二次加息情况及评论

央行2010年内第二次加息情况及评论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鲁政委:加息表明央行反通胀决心防资产泡沫鲁政委认为央行加息表明了反通胀的决心,同时显示出央行并不畏惧中外利差和热钱涌入。

上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市场一度认为加息预期降低而一片欢腾,股市和债市都有大幅度上涨,尤其是中央国库现金定期存款300亿元由商业银行竞标,6个月利率高达5.4%,创历史新高。

鲁政委认为如此以往资产泡沫难以避免,而央行此时加息可以防范资产泡沫化的风险。

鲁政委对腾讯财经表示,他此前曾连发3份报告认为年内会加息,“虽然此次比我们11月26日报告预测的时间窗口晚了一周,但我们一直坚信年内会加息、也应该加息!”鲁政委认为,年内加息有利于缩短政策时滞。

在我国,通常利率政策时滞为6-12个月,现在加息大的政策时滞会大大缩短,能够在明年元旦后就迅速见效。

鲁政委还表示,此次加息有利于信贷资源优化配置,因为加息降低了大企业对廉价信贷资源的大规模占用,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这对其发展非常有好处。

左小蕾:央行此次加息为抑制过度投资和通胀左小蕾认为,央行肯定会继续加息。

目前央行通过运用加息手段来抑制过度投资和通胀,左小蕾表示,单次的利率小幅调整实际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需要多次调整的效果累加方能看出效果。

加息一定会是一个多次渐进的过程,是一系列动态的活动,直到政策目标达成方会停止。

左小蕾最后指出,中国不像美国那样有美联储定期的利率会议,上次加息在10月,这次加息在12月,期间还有准备金率上调等多项措施。

至于后边这个节奏会不会变,目前还难说,但是如果没有“黑天鹅”事件的的发生(如08年金融危机),那么央行进一进的加息可能会还是很大的。

刘纪鹏:加息难治流动性过剩将进一步引入热钱刘纪鹏认为,针对目前中国的经济产生的问题,加息仍然是治标不治本。

45-中国“意外”加息及其影响分析

45-中国“意外”加息及其影响分析

中国“意外”加息及其影响分析贺军 2010-12五中全会刚刚结束,中国人民银行就在19日决定加息,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

从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可以发现,此次是非对称加息:一年期以上贷款利率都只上调0.2个百分点,而存款利率则随时间逐步加大,五年期存款利率上调达0.6个百分点。

加息出乎大部分市场人士预料,有市场人士甚至搬出央行行长周小川7月底布置下半年工作时的讲话,当时提到的可能的货币政策工具只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并无加息工具在内。

而且,迄今的货币政策基调仍是“适度宽松”。

因此不少权威人士认为,中国在今年内都不会加息。

虽然意外,不过这也应了国际金融业内的俗语:“不说假话的央行行长,那是不合格的央行行长。

”安邦研究总部对这次加息的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这次加息的目的主要针对的是国内商业银行,而不在企业和储蓄。

意在提醒应该保持冷静,同时抑制市场流动性。

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当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5955亿元,高于此前市场预计的5000亿-5500亿元的水平。

如不对银行加以约束,今年有可能突破7.5万亿的信贷规模。

目前,虽然三令五申各种信号不断释放,但银行界搞活经济的热情不减,对宏观调控不利。

其次,这次加息释放出的信号,将会适当降低国际市场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这会给欧美股市和商品市场造成一定的打击。

安邦研究人员晚间监控信息时注意到,受中国加息决定的影响,欧洲股市几乎全线下跌,石油、黄金等商品价格也显著下跌,美国股市开盘即下跌达1%。

此次金融危机后的全球复苏中,中国经济增长受到瞩目,这引发了国际资本向中国市场的流动,如近期热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流入中国。

这次加息之后,中国所采取的实质紧缩政策将会改变市场的预期,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降温。

央行提高利率的背景及作用

央行提高利率的背景及作用

央行提高利率的背景及作用虽然今年以来数度有“加息”传言泛滥,但央行一直未见动作,正在加息传言逐渐匿迹之时,央行加息了。

央行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这次重新祭出加息利器距离2007年12月21日的最后一次加息,已时隔两年又10个月。

加息背景一上调三大原因1、【物价高烧】前9月财政收入增22.4% 物价上涨是原因之一财政部昨天公布“2010年9月份财政收支情况”,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63039.51亿元,同比增加11520.64亿元,增长22.4%。

9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287.19亿元,同比增加677.84亿元,增长12.1%。

财政部称,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呈逐步回落态势。

在各项收入中,增长较快的主要是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以及车辆购置税。

车辆购置税主要是受汽车销量较快增长和今年起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由减按5%调至减按7.5%征收车辆购置税的影响。

此外,营业税增幅明显回落。

其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下滑,房地产营业税有较大幅度下降。

2.、【通胀预期】美国发动货币战大举向中国输出通胀(1)强抬升值预期吞掉所欠债务人为输出通胀9月23日,正在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中国总理温家宝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双边会谈。

此次联大的会议议题是“千年发展计划”,但在此前围绕人民币汇率而产生的嘈杂声难免会使得中美两位领导人的谈话内容脱离讲稿。

双方领导人均表示将在会见中谈及人民币汇率问题。

距此会谈前一周,美国总统奥巴马、财长盖特纳以及美国国会连续向人民币汇率发起攻击。

从国会两天三场听证会讨论对人民币汇率采取反补贴惩罚立法,到盖特纳表示美国对人民币问题的耐心正在耗尽,再到奥巴马的美国将有可能先于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实施更多制裁的表态,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战争正在由“口水战”向“实弹战”升级。

(2)平衡贸易只是幌子贸易再平衡,是美国政府多次向人民币汇率发起挑战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0月19日央行加息原因及其影响讨论一、前言
中国人民银行19日晚间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除活期存款利率未调整外,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

这是中国央行时隔3年后的首度加息。

07年为防止通货膨胀,经济过热曾上调利率。

而08年为应对经济危机,开始降息,09年上半年,一直是负利率的状况。

此次宣布上调利率,将预示着货币政策收紧的前景,以此来应对通货膨胀。

至此,中国成为继印度、巴西之后,又一选择加息这一货币工具的新兴市场国家。

金融危机后,为应对通胀压力,澳大利亚、挪威、印度、巴西等经济体先后加息。

与此同时,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央行仍旧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

二、背景
1. 国内:
随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渗透,我国GDP增速全年走势“前高后低”,已经保持了30年的9%年均增速,不可能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而应该转变为重发展。

投资创出新低,CPI 上行的压力仍然较大。

由于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预计将造成全国粮食减产1.8%左右。

年内某些月份物价上涨形势会比较明显,所造成的通货膨胀有可能会转变为经济泡沫。

出口形势好转,但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下半年贸易顺差可望出现恢复性增长。

在经济回暖的情况下,政府出于解决民生、提高公信力等考虑需要对房地产进行调整。

房价回调还需依靠后续政策的不断补充,这次调控效果欠佳,后续的补充政策如征收保有税、上调利率便会应运而生。

对于后续政策,专家表示,仍需保持紧缩预期。

除利率外,由于贸易顺差的持续不下,流动性管理的压力不减,因此不排除央行继续提高准备金率和发行定向央票。

专家还表示,货币当局和监管部门或将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鼓励资本进一步流出。

同时,财税政策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使用。

石磊表示,由于中国目前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结构不合理方面,因此,着眼于出口退税、抑制两高一资的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结构性调整措施还将进一步出台。

2. 国外:
全球金融进入紧缩周期的趋势明显,给中国持续宽松的政策带来压力。

就全球范围而言,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都逐步进入加息周期,以避免由于危机救市政策持续造成泡沫的进一步发展。

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地产泡沫不断挤出,美元近期对世界主要货币升值的趋势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任何升值行为必然导致外资的大量流出。

即便维持现有的人民币汇率,中国目前的通涨趋势和资产泡沫高位徘徊的局面也决定了外资尤其是投机资本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流出而非流入的格局。

在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调整前,如果不将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主动戳破,必然危及金融系统的安全同时欧元区危机也在冲击中国。

目前人民币基本维持与美元挂钩,欧元贬值迫使人民币被动升值,将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

债务危机爆发,也显示了全球经济复苏存在很多隐忧,“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使得中国政府实施“退出”政策时必须谨慎,可能提高通胀容忍度,减弱信贷紧缩力度,推迟加息。

三、原因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通过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增发央行票据来回收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

然而,这些措施对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规模控制并没有产生显著效果。

于是,央行寄希望于此次加息从总量上控制信贷资金的投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紧缩固定资产投资。

9月份公布的的消费物价指数再创新高,其上扬的趋势已经不容忽视,实际利率已表现为负利率,银行储蓄存款的持续下降。

其次信贷投放偏强;再者,外贸顺差再次攀高,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

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现象依然存在,信贷投放额有所反弹。

在外汇占款增加比较多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便通过加息来帮助公开市场回笼流动性。

加息可以抑制资产泡沫,比如说房地产,而且也会优化资产配置,调节信贷投放结构。

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并控制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选择加息势在必行。

观察这次加息的特点,不难发现央行此次在决定调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进一步放宽了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放开朝两个方向:贷款利率可向上浮动,存款利率则可向下浮动。

这一举措的意义非常深远:一是贷款利率调整由低向高浮动,意味着只要企业效益好,银行就可能提供资金,赋予了金融机构通过风险溢价覆盖高风险贷款损失的权力;二是存款利率下浮,扩大了利差,银行可以利用利差冲销不良资产,进而为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抑制投资,表明中央政府对宏观调控的决心。

四、影响
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只是一次小幅调整,其关键意义在于表明了央行对于宏观经济的态度,而不足以充分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如果几大宏观经济指标依旧表现出“发热”的势头,则本次加息很可能仅仅是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开始。

当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仅依靠利率这一单独的政策工具,还需要在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和配合。

l、加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目前房地产市场仍然是偏热迹象,本次加息有助于挤出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从而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房地产行业一般具有高杠杆的特点,在利率上调之后,无论对消费性和投资性的购房者,还是对作为供应者的开发商来说,都将增加购房或融资的成本,导致投资利润下降,从而减少购房的需求与供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给房地产行业降温的作用。

从微观的层面来看,首先,加息将使已购房者月供增加,而且目前还不能排除今年利率继续上调的可能性;其次,加息使待购者的支付能力下降;第三,加息可能使投机者改变对房价走势的预期,而纷纷撤离房地产市场;第四,加息推动开发商建设贷款利率上涨,财务成本增加;第五,加息增加了银行的风险,由于住房价值缩水和业主月供的增加,可能使一部分负资产的家庭主动选择断供,或者迫使一部分陷入“现金流危机”的家庭暂时断供,而开发商在价格波动下发生亏损,也会威胁到建设贷款的安全。

因此加息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2、加息有助于稳定储蓄
这次调整利率符合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存款利息收入,稳定居民储蓄。

另外,作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手段,这次银行上调利率将对物价指数发挥“杠杆性”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理顺资金成本、价格体系,有利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

3、加息将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利润、抑制投资
贷款加息对企业更直接,影响力也更大。

我国的企业多以贷款融资为主。

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国有企业。

受加息影响最大的3个行业是房地产、民航、高速公路。

由于这些行业
都是靠高贷款生存的,因此利息上涨将直接加重相关企业的利息负担。

4、加息对资本市场短期影响有限
已经低迷了相当时间的证券市场,实际上已经受到了加息传言的影响。

因此短期看,少量、逐步的加息,只是恢复实际利率为正,影响是很小的,并不会给市场带来更大的震荡。

但是从中期看,市场的走势将取决于投资者会否认为加息将进入一个周期。

从股票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加息对股市影响不大。

五、预期年内会不会再次加息
我认为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CPI高达3.6%,再度创出年内新高。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有机构预测年内将可能出现二次加息。

但我认为,此次加息只是一次试探性的加息,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的改变。

中国这次的加息向这些国家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中国经济正在保增长的同时转向调结构。

而且此次加息没有加活期存款的利息,因为企业的存储很多都是周转资金,居民的相当一部分存款也是活期的,由此可见央行并非一心想收紧流动性。

它只是试试市场的反应,除非楼价还往上涨,11月、12月份通胀率持续超出预期,否则央行可能不会在年底前急于采取第二次加息措施。

央行可能还会再加息一次,那也是在11年初才会开始。

加息与否的关键还是要看资产价格尤其是楼市价格走势,以此来抑制资产泡沫尤其是楼市泡沫。

所以,我预测,今年内不会再次加息。

08301-4
冯华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