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 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古.3《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古.3《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品味,感受本词韵味、洞庭美景;过程与方法揣摩写景语句,把握月下洞庭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字”、分析表达技巧,理解作者的品性。

【教学重难点】揣摩写景语句,把握月下洞庭的特点;通过“练字”、分析表达技巧,理解作者的品性。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启发【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课本、导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是诗词的国度,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你们,从总角之年开始,就在唐诗宋词元曲中慢慢的完成个体生命的成长。

也知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另有一番风韵。

例如:洞庭湖,李白千古名篇中的“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关于洞庭的风姿与辽阔为其《游洞庭》增色无限;孟襄阳笔下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出手便惊艳四座,千载而下,传颂不绝;而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看到的是白银盘里一青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

当历史的脚步回溯到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

由此也写下了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词《念奴娇·过洞庭》。

“词”我们的第一感官无外乎词牌名和题目。

(1)“念奴娇”为词牌名。

(2)题目是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

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古有“八百里洞庭”之称号。

而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好一派茫茫洞庭之美景,尽收眼底。

二、明确学习目标:老师希望大家学习这首词,不仅能够感受本词韵味、洞庭美景。

重要的是解决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分析表达技巧,把握月下洞庭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品性和情怀。

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技巧主要是:修辞和炼字。

1.反复诵读品味,感受本词韵味、洞庭美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也是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

我们立足“读”。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2)理解诗中的生僻字词,了解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2)理解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导入《念奴娇过洞庭》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解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3. 查找其他刘禹锡的诗作,进行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文的意境和哲理。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理解诗文内容,领悟诗文情感。

4. 欣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诗文的美感。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三)改进措施
1.针对课堂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2.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诗词结构及韵律:古代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复杂,学生难以短时间内掌握。
(3)诗词意象及修辞手法:学生对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了解不多,难以分析诗词的表达效果。
(4)诗词鉴赏能力:学生缺乏诗词鉴赏的经验,难以独立分析、欣赏古代诗词。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互动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诗词背景知识: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底蕴。
2.诗词结构分析:分析《念奴娇过洞庭》的韵律特点、词牌格式,了解其严谨的结构。
3.诗词意象及修辞手法:解释诗词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4.诗词鉴赏方法:教授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何抓住诗词的主题、理解意象、感受韵律等。
10.诗词应用实践:通过创作、表演、赏析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板书设计
①诗词背景:《念奴娇过洞庭》作者杨万里,宋代著名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豁达人生态度。
②诗词结构:《念奴娇过洞庭》采用词牌格式,具有严谨的结构,分为上片和下片。
③诗词意象:《念奴娇过洞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洞庭湖”、“月光”、“清风”等,描绘出优美的自然景色。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学习状态。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念奴娇过洞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1【素养目标】1、了解张孝祥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

3、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安徽和县人。

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

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

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

公元1160年,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任上,遭谗蒙冤罢官。

2、相关背景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

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3、解题①念奴娇:词牌名。

②过:经过,途径。

③洞庭:洞庭湖。

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琼(qióng)扁舟(piān)挹(yì)斟(zhēn)....2、解释下列词语①琼:美玉。

②素月:洁白的月亮。

【思考8】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明确范诗“衔远山”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

“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洞庭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

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

“表里俱澄澈”描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

【思考9】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词中洞庭湖美景的独特之处。

2.抓住关键词句和相关词作,体会作者超然物外的胸怀和豪迈的胸襟。

3.初步领会文人的山水寄托情结,培养乐观豁达、自适超然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和相关词作,体会作者超然物外的胸怀和豪迈的胸襟。

【教学难点】初步领会文人的山水寄托情结,培养乐观豁达、自适超然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篇,而清代学者王闿运认为,南宋有一首词,“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就是说,苏东坡的词已经很高妙了,尤其像他的《水调歌头》,但是一对比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就觉得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犹有尘心,还没有脱离万丈红尘,还没有达到最高蹈的至妙境界。

那么这是哪首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词人张孝祥的一首《念奴娇·过洞庭》。

二、朗读入情,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进行示范朗读,纠正读音三万顷(qǐng)着(zhuó)我扁舟一叶尽挹(yì)细斟(zhēn)2.学生配乐齐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三、文本细读,深入感知1.我们知道,洞庭湖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写作和赞颂的重要对象,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他们笔下的洞庭湖有什么样的特点?而本次的首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笔下的洞庭湖和孟浩然、杜甫笔下的一样吗?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首句,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不一样,孟、杜笔下的洞庭湖气势雄浑壮阔,作者笔下的洞庭湖比较静谧开阔。

2.“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结合课下注释,概括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里的“着”字是什么意思,表现出了什么?明确:玉鉴琼田:形是形容月光下洞庭湖皎洁明净的水面。

“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一、学情分析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其中理解诗词的意境更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痛点。

虽然同学们也知道从意象出发来理解意境,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联想与想象,始终难以真正走入诗歌。

张孝祥这首词以其开阔恢弘之意境取胜,为学生驰骋形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审美素养。

二、教学目标(一)方法习得:用联想和想象走进诗歌,将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才能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具体如下:(1)把握意象,想象景物(意象本身、意象的修饰词、意象间的组合关系)(2)把握细节,想象人物(揭示人物心理的副词、形容词)(二)文本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词自然景象与人物形象的高度融合的特点,把握本词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张孝祥《观月记》[设计目的] 引导学生思考张孝祥为什么主张一个人在空旷幽绝之地赏月?为后文的意境教学铺垫。

(二)初读·诵声韵之妙[设计内容] 一遍为学生集体诵读,一遍为教师范读。

[设计目的] 古人讲“因声求气”,声音背后传递着非常多的情感,好的朗诵甚至可以代替老师的讲解,这一环节也是为后面的赏析做铺垫。

(三)再读·赏景物之妙[设计内容]步骤一:学生赏析并诵读个人赏读我最喜欢这一句……的自然景象它使我联想或想象到……的场面步骤二:教师归纳鉴赏方法如何想象景物之妙?——把握意象,想象画面➢意象本身➢意象的修饰词➢意象间的组合关系[设计目的] 学生以诵读的方式想象景物之妙,教师对学生的赏析进行评点,并归纳鉴赏方法,为深入理解意境作铺垫。

(四)三读·品人物之妙[设计内容]步骤一:学生赏析并诵读小组共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诵读并演绎相关诗句。

步骤二:知人论世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任广南西路(今广西和广东西南一带)经略安抚使,虽“治有声绩”,却终因早年一心请缨杀敌、收复失地的政治理想触忤了朝中执政的投降派而“被谗言落职”;次年即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由桂林北归,路经湖南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念奴娇·过洞庭》这首词可真是经典啊,读起来就像是在大自然中游走,心里自然而然地荡起一阵涟漪。

想象一下,那洞庭湖的美丽,波光粼粼,像是洒下了无数星星,真是让人心驰神往。

湖面上,轻轻一阵风吹过,水面起伏,就像轻柔的乐曲在耳边响起。

那种感觉,哎呀,真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风吹走了,剩下的只有这片美景和无尽的遐想。

再说说“月落乌啼”,这个意象太生动了,想象一下,月亮沉沉地落下,乌鸦在枝头啼叫,夜色里透着一丝寂寥,心里仿佛有种说不出的情感。

这种氛围,真是让人感到些许凄凉,又带着一点点温暖。

很多时候,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有高兴也有低谷,有明月也有乌鸦,时而欢笑,时而感伤,就像这首词,带着丰富的情感,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却又格外吸引人。

“闲云野鹤”,这个词太有趣了。

想想看,云在天上飘,鹤在水边闲逛,生活真是惬意。

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忙得不可开交,谁还记得要放慢脚步,享受一下生活呢?不妨就像那“闲云野鹤”,找个地方,抬头看看天,深呼吸,感受一下阳光和微风,嘿,那种感觉真的是舒服得不得了。

生活就该这样,悠闲自在,才不会辜负大好时光。

说到湖边的景色,那简直美得像画。

湖水一眼望去,青翠欲滴,四周绿树成荫,鸟儿在枝头欢快地鸣叫,真是让人陶醉。

大家有没有试过在这样的环境中静静地坐着,听听水声,看着远处的山影?简直就像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让人所有的疲惫一扫而空,心里那份宁静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嘿,忙碌的生活中,谁不想来这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再聊聊这首词中的“千里莺啼”,这声音太美了,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

想象一下,成群的小黄莺在空中飞舞,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让人心动。

生活中,声音也是一部分,有时候我们太过专注于忙碌,反而忽略了那些细腻的声音。

走出家门,倾听一下身边的每一种声音,都会让人心中涌起一种亲切感。

我们总是觉得生活很忙碌,但只要愿意,慢下来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柔了。

《念奴娇过洞庭》精品教案及配套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念奴娇过洞庭》精品教案及配套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念奴娇过洞庭》精品教案及配套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念奴娇过洞庭》精品教案及配套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张孝祥及其代表作《念奴娇过洞庭》的背景、作者、创作时间、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2、通过学习经典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让学生理解《念奴娇过洞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感悟古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进行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点1、了解《念奴娇过洞庭》背后的文化背景,了解唐代文化的特点和唐诗风格。

2、阅读《念奴娇过洞庭》,探究作者的文学特点和人生观,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念奴娇过洞庭》所表现的情感和思想。

2、感悟诗词中的深层意义,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唐代文化的特点,讲解唐诗的基本知识,讲授张孝祥及其代表作《念奴娇过洞庭》的作者、创作时间和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2、阅读法:组织学生读诗,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和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3、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蕴等,让学生能够真正领略到诗歌的美。

五、教学内容1、《念奴娇过洞庭》的背景介绍(1)《长恨歌》让唐诗达到了巅峰,也是唐朝宫廷女性的文学代表作品。

(2)唐代女性不仅文学水平高,而且地位也比较高。

(3)张孝祥是唐代女诗人中最有名气的一位,她的代表作品即为《念奴娇过洞庭》。

2、《念奴娇过洞庭》精讲(1)诗歌结构《念奴娇过洞庭》是一首长诗,全诗共有十二段,包括了江边登楼、怀古、爱情埋怨、思亲怀旧、咏物、抒情、慷慨陈词等多个方面。

(2)诗歌风格《念奴娇过洞庭》的诗风雄浑、宏伟,文字鲜明深刻,寓意悠远深远。

其独特的诗风是中国古代诗词史上一种独特的风格,被尊为“张氏风流”。

(3)诗歌主题《念奴娇过洞庭》表达的是张孝祥怀念家乡、思念父母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和埋怨,以及对国家兴亡、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3、教学配套练习(1)阅读理解题:“黄鹤楼,烟锁重楼。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1.1.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1.1.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苏轼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1.2.2 诗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艺术手法等。

1.2.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哲理。

1.2.4 诗歌背诵与默写:要求学生背诵并能够默写《念奴娇过洞庭》。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1.2 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分析。

2.1.3 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翻译。

2.2.2 诗歌艺术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2.2.3 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字词解释、翻译等。

3.1.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1.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诗歌意象和艺术手法。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3.2.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介绍苏轼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4.1.2 诗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艺术手法等。

4.1.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哲理。

4.1.4 诗歌背诵与默写:要求学生背诵并能够默写《念奴娇过洞庭》。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5分钟4.2.2 诗歌逐句解析:15分钟4.2.3 诗歌主题探讨:10分钟4.2.4 诗歌背诵与默写: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诗歌鉴赏知识点和技能。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分析和赏析《念奴娇·过洞庭》,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准确、流畅地运用汉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文化理解与认知:通过学习《念奴娇·过洞庭》,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5.教学工具:准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以便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6.网络资源:确保教室内的计算机可以连接互联网,以便在课堂上查阅相关资料和进行在线学习活动。
7.分组安排:在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数适中,以便于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8.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份学习任务单,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2.作业点评: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详细的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例如,表扬学生对诗文内容的准确理解和表达,指出他们在意象分析和情感分析方面的不足。通过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作业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例如,针对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改正方法。通过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引导学生了解张孝祥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念奴娇·过洞庭》的基本内容。

o赏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o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o运用对比、联想等思维方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及情感。

o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体会张孝祥在诗词中表达的豁达情怀与高尚情操。

o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o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赏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o理解张孝祥在诗词中表达的豁达情怀与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o深入理解诗词中蕴含的个人情感与自然哲理。

o引导学生将诗词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深度思考。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多媒体教学课件、张孝祥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张孝祥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o播放一段关于洞庭湖美景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o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洞庭湖的诗词或故事?引出课题《念奴娇·过洞庭》。

2.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o介绍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他才华横溢,诗文俱佳,词风豪迈奔放,为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

o简要介绍张孝祥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强调其诗词的深刻内涵与广泛影响。

o引导学生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创作背景,体会张孝祥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3.初读感知o学生自由朗读词作,初步感受词作的韵律与节奏。

o提问:你认为这首词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4.字词疏通o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作中的生字词及难理解的句子。

o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第二课时1.深入解读o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词作,并逐句分析词作的内容与情感。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2)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豪放诗风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2.1 《念奴娇·过洞庭》的诗意和诗韵。

2.2 苏轼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3.2 诗歌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念奴娇·过洞庭》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4.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1)播放苏轼的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苏轼其他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2 文本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念奴娇·过洞庭》。

(2)学生自读,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点句子。

(4)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5.3 深入探讨(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苏轼的豪放诗风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念奴娇·过洞庭》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念奴娇·过洞庭》。

6.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七、教学反馈7.1 课堂讨论和作业提交情况,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7.2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估。

7.3 学生赏析文章的质量,包括内容、结构和表达等方面。

八、教学调整8.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8.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 情感探究:引导学生从诗中寻找关键语句,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探讨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4. 侧重点突出:强调诗中的“物我交融”之美,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的关系。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
1.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诗歌的意境、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讨论。
在课堂管理方面,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导致课堂效率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课堂纪律的管理。
教学总结方面,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有所收获。他们掌握了《念奴娇·过洞庭》的基本内容,提高了古诗词鉴赏能力,同时也对苏轼的词作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与自然的交融,对人生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2. 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4.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学生分享: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念奴娇·过洞庭》,并完成一首以家乡景色为题材的短诗。
2. 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了解诗歌背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苏东坡传》:林语堂著,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理解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支配:一课时教学打算:课件、古诗朗诵音频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诗句接龙2、揭题释题板书:望洞庭,师指导书写“庭”,齐读诗题,介绍洞庭湖。

二、阅读理解古诗1、一读,读准⑴自由读诗,留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⑵检查字音,指名读,指名评价,再读,师评价,齐读。

2、二读,读好——读出节奏⑴自由练读,边读边试着在书上画斜线。

出示节奏,指生读出诗的节奏。

⑵听范读。

自由地练习。

指生读,评价。

齐读。

3、三读,读懂——理解诗意⑴沟通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结合注释;联系插图;串联词意;发挥想象;反复读诗。

⑵自读自悟,四个沟通,探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⑶沟通反馈,按诗句的依次,可以先读出诗句,然后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了什么方法?⑷齐读古诗。

4、四读,读美——读出意境⑴洞庭湖景色漂亮,但是诗人却只用了精炼的语句,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全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①湖光秋月两相和湖光、秋月,怎样的湖光?怎样的秋月?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

一个“和”字表现出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和谐之美。

(板书:和)读出这安静和谐之美。

(齐读)②潭面无风镜未磨在这湖光秋月安静和谐的氛围中,诗人静静地凝视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这里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诗人为什么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呢?诗人刘禹锡对景物的视察是多么的细致啊,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在生活中做一个擅长视察的人。

(板书:视察)(指生读,师评价)读出洞庭湖的朦胧美。

(齐读)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衬托,显出一种和谐之美。

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湖水与月光相互衬托,显得特别和谐。

湖上一点风都没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2. 理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

4.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5.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主题和意境的分析。

3.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2. 诗歌句子结构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翻译。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准备朗读和背诵的指导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李白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2. 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 文本分析: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并解释其作用。

5. 难点词语解释: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6. 句子结构分析:分析诗歌中的句子结构,解释句子的意思。

7.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8. 总结: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背诵、理解、修辞手法分析和难点词语解释的能力。

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成绩、口头表达和书写表达能力。

3. 评估工具: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测验评分、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七、教学延伸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念奴娇过洞庭》的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 合作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其他古典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3.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加深对李白诗歌风格和主题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资源:诗歌原文和翻译、背景资料、图片、朗读和背诵指导材料、相关练习和作业。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背景及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1.2 分析并解读《念奴娇过洞庭》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1.1.3 学会鉴赏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诵读、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意境和情感。

1.2.2 学会通过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1.3.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2.1.1 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1.2 解读《念奴娇过洞庭》的写作背景和创作心境。

2.2 诗词文本解析2.2.1 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如洞庭湖、月光、风等。

2.2.2 分析诗词中的情感变化,如离愁别绪、豁达开朗等。

2.2.3 探讨诗词中的哲理,如人生感悟、自然与人生的关系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洞庭湖的景象,引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3.1.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苏轼的了解和认识。

3.2 诗词诵读3.2.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念奴娇过洞庭》。

3.2.2 分析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押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3.3 文本解析3.3.1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3.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念奴娇过洞庭》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他们对诗词的理解深度。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念奴娇过洞庭》的短文,或者选择一首类似的诗词进行鉴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古诗词鉴赏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5.2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或在线资源,如古诗词鉴赏网站、苏轼的介绍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过洞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重点字词的品味,来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字词的品味,来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
2.在诗人李白的眼里,洞庭湖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而在刘禹锡的眼里,洞庭湖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

当历史的脚步前进到了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

3.作者简介
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安徽和县人。

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

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

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

公元1160年,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任上,遭谗蒙冤罢官,北归期间,途径洞庭湖,见平湖秋月,援(yuán)笔而作《念奴娇·过洞庭》。


4.背景透视
当蒙冤罢官,因长途跋涉而风尘满面的张孝祥遇上清澈通透的洞庭湖,是何其的幸运
啊!但这对洞庭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美好的相遇总是让人羡慕的,不过其实此刻,另一场美好的相遇正在悄然发生。

大家知道吗?时隔近千年之后,在2014年的秋天,我们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相遇了。

5.齐读题目——念奴娇·过洞庭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通过展示图片,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诵诗歌,排障碍。

1.听录音,圈出本课生字词。

2.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3.正音。

要求读准以下字词的读音:
尽挹yì澄澈chéng chè
细斟zhēn萧骚sāo玉界琼田qióng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动情诵读并且结合课下注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诗文,为在准确感悟诗词的情感做铺垫。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解释词句。

(1)风色:风势。

(2)琼:美玉。

(3)着:附着。

(4)扁舟:小船。

(5)素月:洁白的月亮。

(6)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7)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8)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经年,经过一年。

(9)孤光:指月光。

(10)肝胆: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11)萧骚:稀疏。

萧骚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12)挹(yì):舀。

挹作:“吸”。

(13)万象:万物。

(14)扣:敲击。

扣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作:“笑”。

(15)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2.解释句意。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结合课下注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诗文,梳理诗文意思。

四、多诵读,悟诗情。

1.赏析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已经临近中秋了,这浩瀚的湖面竟是碧空万里,水波不兴,一派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

这里的“青草”指的是与洞庭湖联成一片的青草湖,又名巴邱河。

青草在南,洞庭在北,自来并称。

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点出了在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真似仙境。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表里俱澄澈。

”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

既是写景,更寄寓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境
界。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

”点明这种极妙境界是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

这里大概不是指景,主要的是指心物相融的美妙体验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是他的内心独白。

”岭海经年”的岭海一作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

这里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了一年。

”孤光自照”,就是不管别人是否理解,自省无愧于心,表明了作者的孤高心态。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像秋天的草木。

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

”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

尽挹西江还,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尽挹西江还,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

这几句是设想自己做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

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须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啊!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很有余味。

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

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2.上下片分别写什么?
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

3.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点明主旨的语句是哪句?
美就美在“澄澈”上。

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

”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

4.这首词写了什么?
《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

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

词人抒发了自己的高
洁忠贞和豪迈洒脱。

设计意图:在反复的诵读中,让学生充分把握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夜半更深,一个人划小舟泛于广阔的洞庭湖上,天地间唯有自己,“表里俱澄澈”,“妙处难与君说”。

但这寂寥仍让他想起往事,“应念岭表经年,肝胆皆冰雪”。

当职期间,自问心中无愧,也就把这往昔打点。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西江水作酒,北斗星作盅,天下万物邀作宾客,举杯畅饮。

扣舷而啸,将心中郁闷尽散入虚无之中,其气势之恢宏,让人心胸登时为之开朗。

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

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

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了升华了课文主旨,老师总结全文。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时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