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分析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松动、城市流动壁垒的取消,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当前,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成为一种常态。打工收入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经济状况,然而,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子女教育的忽视就是长期打工所带来的问题。农民工子女的问题近代年来屡有报道,厌学、辍学、自闭、心理不健康等问题接踪而来,甚至出现了一些犯罪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发生呢?笔者以为,代际生活分离、教育方法问题、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
一、代际生活分离与子女教育缺失
农民工开始长期在外务工之后,他们与子女的生活模式大致有三种情况,即间断性与子女居住、长期分离、携带子女定居城市等,以下我们进行详细论述。第一,间断性与子女居住。农民工初入城市打工时期,大多数民工呈现季节性务工。他们在农闲时到附近城市打工,而到农忙时回来种地,这样一来,他们与子女之间能够保持不断的共居。从当前来看,那些务工机会多的城市附近的农民工,由于离家较近,他们也可以和子女间断性地生活在一起。第二,长期分离。这种情况在当前比较突出,那些典型的农业型村庄往往容易出现农民工与子女长期分离的状况。农民工常年在城市打工,将子女留给年迈的父母抚养。第三,携子女生活在城市。近年来,这种代际生活模式逐渐增多,农民工在城市长期务工之后,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就希望让子女也生活在城市。他们有的是将子女从农村接到城市来,有的索性就将孩子出生在城市。[1]上述三种生活模式相比过去固守在农村代际共同生活的状态发生变化,由此也引发了子女教育问题不同程度的忽视。孩子的成长是伴随父母的关心爱护以及形成规矩的过程,父母与孩子的分离都不同程度造成上述因素的缺失。得不到安全感的孩子极容易形成内向、自闭的性格,而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则更容易成为问题少年。孩子安全感的获得和规矩的养成是在父母长期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来的,而父母的缺场则必然导致孩子无法获得健全的家庭教育。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失去了模仿的对象,而老人则常常偏向于溺爱孩子,对于规矩的树立往往显得不足。因此,留守儿童常常表现为一意孤行、不听建议。跟随父母到城市的孩子虽然可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父母的生活重心往往是打工挣钱,而无心教育子女。甚至女子的安全常由于父母的粗心而造成事故,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出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一言以蔽之,这都是农民工生活重心偏向经济收入所付出的代价。
二、家庭教育方法问题重重
当农民工将生活重心放置到如何挣钱时,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就显得时间上、精力上、耐心上都力不从心。以至于导致农民工教育子女的方法出现问题,有些农民工就会使用放任型、经济补偿型、简单粗暴型的方式来对待子女。以下我们进行具体探讨。[2]第一,放任型。农民工把主要精力投入务工经济中,以至于他们没有时间来教育子女,所以他们要么完全交给老人照顾,要么自己照顾也对子女不管不问,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经常看到的孩子长期出入网吧,过早地与社会青年混迹到一起等不良行为,就是父母放任子女的后果。等到他们想管孩子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即使想管也管不住了。第二,经济补偿型。一些较为成功的农民工在城市赚到了钱,但他们却特别忙,整天疲于奔命地游走在城市各个角落,根本顾忌不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总觉得亏欠孩子,于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一些有钱的农民工就通过经济给予来补偿对孩子情感照料的不足,然而他们却疏忽了金钱是代替不了情感的照料。有钱的孩子开始无所顾忌地花钱,而不用心读书,旷课、逃课成为这些孩子的家常便饭。第三,简单粗暴型。在城市没有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的农民工,想要生存下来,无论挣钱多还是少,他们都得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子女教育不再是生活的重心。但当子女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对待子女,教训孩子、骂孩子,甚至打孩子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教育就是简单粗暴型的方法。而这种方式常常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具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则可能趋向做出与父母期待相反的行为。
[3]上述三种教育子女的方式仅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进行划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多是三种类型某种程度的混合。尽管三种方法看似有所不同,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三者背后折射的问题是一样的,即农民工没有时间、精力和耐心来教育子女。这样一种只生育而不好好教育的代际关系,着实给孩子、给社会造成不小的问题。
三、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与教育问题困境
事实上,农民工子女身上所发生的问题,不仅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照顾的不足,还与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社会的影响有紧密关系,这多种因素缠绕叠加在一起,使得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非常复杂。改革开放之前的农村社会是稳定而不流动的生活境况,农村社会有着一整套约束人们的习俗、伦理以及舆论,每个人都较为稳固地生活在熟人社会中。农村家庭更有着强大的管理机制,子女教育根本不成为问题。然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现代文化的到来,传统农村的那套约束机制受到动摇,农村社会舆论、习俗、伦理等都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网络社会对人们的冲击更为强烈。青年人开始向传统农村那套约束机制发起挑战,他们日渐有了自己的价值观,面向村庄之外、寻求城市生活成为他们的向往。[4]改革开放之前的老一辈是典型的农民,而以后人的价值观则增加了现代文化的痕迹,增加经济收入、探求新世界、迷恋网络世界等,成为青年人的生活常态。毋庸置疑,这种社会文化也会影响到
儿童的生活观。在当前农村中,青少年儿童玩耍手机、上网也是正常现象。然而,这种现象也带来了家庭教育的问题。对农民工子女来说,无论是由老人抚养还是由父母抚养,当前网络的吸引力已经大大超过老人、父母的说教。网络世界确实无所不有,尤其是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儿童的诱惑十分强大,多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以至于耽误学业、损害身体、走向犯罪等。当然,网络对城市家庭的子女教育同样造成不小的问题,但似乎由于农民工对子女照顾时间的不足,导致其子女对网络的沉迷更为严重。当家庭教育不足时,孩子就容易从家庭之外寻求欢乐与安慰,而网络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诱惑力。而当孩子沉迷网络之后,忙碌的家长不去耐心教育却采用打骂的方式,导致孩子产生对家庭的离心力。这样就形成一种双向推拉关系,一边是家庭向外的推力,另一边是网络世界的拉力。如此一来,孩子教育困境更为严重。
四、反思与建议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笔者认为国家、企业以及社工都应该承担起责任。首先,子女教育看似家庭问题,然而却与整个社会的宏观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实行的是发展大城市战略,大多资源被配置到大城市,因此农民要想打工挣钱,则必须远走他乡到大城市务工。留守儿童便成为打工经济所造成的代价。即使子女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也会由于大城市生活成本的高昂,而导致农民工子女不能获得同城市子女一样的待遇。尤其是户口问题、子女上学问题,依然是城乡二元社会的壁垒。[5]当然,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农民工自身生存的压力致使他们无心关注子女的生活世界,以至于使得子女教育问题重重。一种可喜的现象是,当前宏观经济制度正在发生变化,国家除了重点发展大城市之外,中小城市也受到格外关注,一些企业从沿海城市、大城市迁移到内陆中小城市就是证明。内陆一些城市的农民工已经不用远走他乡务工,在离家不远的城市就可以打工挣钱,甚至一些县城也有了规模较大的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种离家较近的务工模式,降低了农民工打工的生活成本,增加了他们教育子女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一件好事。笔者以为,国家在宏观政策上应该继续加深这种中小城市的发展模式,使得更多的农民工可以就近务工,增多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其次,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除了宏观经济制度调整为加大中小城市资源配置,方便农民工务工、教育子女之外,企业加强农民工自身素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要想将子女教育好,则必须让其父母具有较高的素质,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素质。如此,才能保证农民工将子女教育好。当前,企业的行动逻辑更多的是如何增加其利益,而对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关注较少,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