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六年级古诗文--专题24 师旷问学(解析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师旷问学

一、趣文导读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选自西汉或东晋葛洪或刘歆《西京杂记·卷二》)【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

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

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

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言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古今对碰】

析】

这里,师旷做了个比喻,他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刚刚出来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最后,他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这个问句是点题。师旷很巧妙地说明,年纪大了的人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的正午阳光,但是点着蜡烛走路,总比摸黑走路强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三、强化训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

① 问于.师旷()② 安敢戏.君乎()

③ 如日出之阳.()④ 孰与昧.行乎()

⑤ 何.不秉烛乎()⑥ 如.秉烛之明()

⑦ 孰.与昧行乎()⑧ 善.哉()

⑨ 欲.学()⑩ 臣闻.之()

【答案】① 向。② 戏弄。③ 阳光。④ 暗。⑤ 为什么。⑥ 像。⑦ 谁。⑧ 好。⑨ 想。⑩ 听说。

【解析】联系上下文,正确解释词语,并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2.翻译。(10分)

①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 何不秉烛乎?

③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④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⑤ 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答案】① 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② 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③ 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④ 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⑤ 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解析】正确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做到语通句顺。

3.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3分)

【答案】暮指时间晚,迟了。他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他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

【解析】联系原文,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回答。

4. 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3分)

【答案】暮指天黑,夜晚。师旷借题发挥,引出"秉烛"之喻。

【解析】联系原文,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说明他将"暮"理解成天黑了。他之所以这样理解,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5. 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2分)

【答案】达到劝说的目的。"善哉!"

【解析】联系原文,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我们知道他的劝说达到目的,并从"善哉!"这个地方看的出来。

6.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2分)

【答案】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

【解析】联系原文,我们知道本文告诉我们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