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索塔锚固区施工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拉桥索塔锚固区

施工工艺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方案

四、工序施工方法及工艺要点

(一)劲性骨架制安

(二)索道管制造、安装

(三)预应力施工

(四)钢筋制安

(五)模板拼装、拆除

(六)砼施工

(七)爬架安装及爬升

五、注意事项

一、编制依据

1 、《施工图设计文件》第一册

2 、招标文件第二卷《技术规范》

3、《公路桥涵施工规范》JTJ041-89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

5 、有关变更通知及相关文件

二、工程概况

1#墩索塔锚固区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中塔柱交叉处。交叉处为变截面箱形空腹结构,其横桥向为变截面,由两中塔柱合拢过渡至上塔柱,顺桥向为等截面,标高

' 281.77米〜' 292.75米。中塔柱交叉处布置有0#、1#〜5# (其中

5#索导管仅部分位于交叉部位)斜拉索及纵横向预应力,斜拉索锚固壁上设置锯齿块,壁厚100cm侧壁(顺桥向)厚80cm

另一部分为上塔柱。上塔柱为6.4米X 4.5米矩形等截面空心柱,标高' 292.75米〜' 328.51米,除交叉部位外,其余斜拉索均布置在上塔柱,并设纵横向预应力,斜拉索锚固壁上设置锯齿块,壁厚100cm 侧壁(顺桥向)厚80cm

混凝土:中塔柱交叉部位及上塔柱均采用C50砼,其中交叉部位砼数

量为466.50卅,上塔柱砼数量为605.49m3。

钢筋:交叉部位钢筋为直28、企22、血12、© 8,总重约27吨,另中塔柱增设立32钢筋伸入交叉部位至锚固长度;上塔柱钢筋为企28、虫20、立

16,总重约90.6吨;

予应力:索塔锚固区予应力采用DM5A-24镦头锚具及DM5B-24锚板,24 © s5高强钢丝,其中:顺桥向预应力M L M3为24 © s5曲线预应力高强钢丝,M分M16为24© s5直线预应力高强钢丝;横桥向均为24 © s5直线预应力高强钢丝;索塔锚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及锚具共计624 套,采用© 50波纹管成孔。

劲性骨架:由于原设计劲性骨架刚度欠佳,难以保证斜拉索导管的位置,经设计院同意,劲性骨架变更加强,同时考虑索道管安装固定结构,经变更加强的劲性骨架吨位分别为11.37吨(中塔柱交叉部位)和40吨(上塔柱)。

斜拉索:中塔柱交叉处及上塔柱共布置30对索导管,其中0#索2根,

1#、1' #〜29#、29' #索各2根。斜拉索采用© 15.24带PE材料的钢铰线,斜拉索锚具由原设计OVM25变更为VSL SSI 2000,相应索导管直径变更,具体变更见VSL公司变更文件。

辅助设施:中塔柱交叉处及上塔柱空箱内布置锯齿块,其锯齿块成型

采用S =10mm冈板作包裹板精确定位,包裹板坐标计算有误,需设计院复算后重新出图,锯齿块A、B板及内模板共计97吨。中塔柱交叉处及上塔柱空箱内布置人行爬梯及休息平台,上塔柱塔顶设有避雷针

及航标灯,注意预埋件的埋设。

施工允许误差:

轴线偏位士10mm 断面尺寸士20mm

塔顶高程偏差士10mm

倾斜度H/1500

三、施工方案

(一)中塔柱交叉处及上塔柱采用翻模施工,模板分成三节,每节

2.25米,每次模板上翻二节计4.5米。

交叉处外模板利用中塔柱模板和旧模板改制组合而成,模板四周焊接

施工脚手,随模板一同上翻,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板结合部分木模组合而成,底模利用旧模板直接铺设在中塔柱支架顶面上,下设分配梁及

硬木楔。中塔柱交叉处砼分3节施工,第一、二节砼浇注高度为4.297m (沿坡度方向4.5m),第三节砼浇注高度为 5.046m (沿坡度方向5.228m)。

(二)上塔柱外模板利用中塔柱上下游四块模板改制而成,拼接角钢

新制,其中上下游模板焊接施工脚手,随模板一同上翻,东西向安装爬架,利用爬架作施工脚手和小型设备存放场,为避免爬架影响测量

视线,模板顶面以上爬架工作框割除,工作框顶面补装栏杆防护,内模按设计图纸安装包裹板,包裹板应增设锚固钢筋。上塔柱砼分8次浇注,第一节至第七节砼浇注高度为 4.5m,第八节砼浇注高度为

4.26m,爬架每次随模板爬升4.5米。

(三)根据设计要求,中塔柱合拢前(交叉处第一节砼浇注前)应调整中塔柱截面附加应力,经与设计院商定,合拢前在中塔柱上部(第十节)施加10t的撑力,以消除中塔柱外侧部分附加应力,具体方法如下:

(a)在中塔柱标高' 272.5处对称布置10t螺旋千斤顶4台,千斤顶支撑在中塔柱砼和内撑架节点上;

(b)西南交大监控测试中塔柱根部应力,计算施顶10吨后应力变化大小,以此变化控制施顶吨位;

(c)4 台千斤顶同步施顶,至监控测试应力变化满足计算要求。

(四)由于锚固区布置有斜拉索导管及预应力波纹管,其定位应确保

精度,为方便现场施工,降低高空作业的调整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劲性骨架变更加强,平台预制焊接成型并安装索导管,通过定位框粗定位,劲性骨架整体吊装定位焊接(或分成两吊),然后通过可调螺栓精确定位。预应力增设波纹管定位网,确保预应力位置准确,顺直。

(五)模板通过PC管设对拉螺杆,东西向中部安装H螺母。预应力张拉设可升降的操作平台,利用2 吨牵引器升降,操作平台通过模板或挂栏悬挂固定。

(六)交叉处和上塔柱施工上下作业安装电梯,考虑到电梯影响斜拉索施工,电梯仅安装0#块至中塔柱交叉处约60 米,上塔柱约35 米利用其内空箱爬梯预先安装在上塔柱西侧,待上塔柱施工完成后割除爬梯附着角钢,分段吊至空箱内安装。设计院考虑上塔柱顶预留进人孔。

(七)砼采用水上砼工厂泵送,接力泵传送。前期接力泵安置在主塔墩墩顶,待主梁0#块施工完成后移至0#块上,先由水上砼工厂泵送至墩顶(或0#块),再由墩顶(或0#块)接力泵泵送至施工部位。采用B50 B70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