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教学设计(宁 夏市级优课)
学案1: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标要求】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事实;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分析一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难点:美国参战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学法指导】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一战后协约国的变化、同盟国集团的崩溃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德奥集团由于经济实力上的劣势,战略上的失误,内部各种矛盾的激化,国际力量对比的的不利,最终失败。
【知识归纳】【问题探究】○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后期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有哪些?【视野延伸】无限制潜艇战德国海军在第一次大战后期的一种作战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采取中立政策,同交战双方都进行贸易往来。
后来英国掌握了制海权,封锁了德国海岸,美国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英国。
为了不使协约国从美国方面获得军需补给,德国潜艇于1915年2月击沉了英国海轮“路西塔尼亚”号,其中128名美国人丧生,引起美国强烈抗议。
1916年,德国被迫允诺限制潜艇活动,不再采取损害中立国利益的做法。
1916年,德国潜艇专注对英国海军作战,击沉了277艘英国船只,但未能动摇英国海军在海上的支配地位。
德国统帅部认为,只靠陆军的军事打击制服不了英国,德国陆上的任何胜利都不能使它获得最后胜利,必须采取无限制潜艇战,切断美国对协约国的支援,才有可能迫使英国屈服。
1917年1月,德皇御前会议决定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在作战海域内,连中立国商船也包括在攻击目标之内。
无限制潜艇战从1月31日开始进行,4月达到高潮,击沉协约国船只和中立国商船500余艘。
美国轮船“阿拉比”号和“苏克赛思”号均被击沉。
美国总统威尔逊早就准备对德作战,此时以德国违背1916年的允诺、击沉美国的商船为借口,对德宣战。
由于美国参战和英国反潜艇武器的使用。
直到大战结束,德国潜艇未能击沉美国军事运输船,大批美国军队运往欧洲,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高中历史 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说课稿(共1课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培养其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重要性,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二战后同盟国集团的成立及其背景;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的产生和激化;导致同盟国集团瓦解的关键事件和因素;以及这一过程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主要知识点有:雅尔塔体系、冷战政策、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同盟国集团瓦解的基本过程、关键事件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能够分析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变化;提高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评述的能力。
1.学生对冷战时期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影响课堂讨论效果。
2.部分学生对分析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能力较弱,可能感到学习困难。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在课堂上:
1.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提高课堂互动性。
2.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2.结合历史背景,详细剖析关键事件,如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使学生理解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政策、战略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针对冷战时期的关键事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等,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1.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需求。
人教版选修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word教案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目标要求】1.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事实;2.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3.分析一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新知学习】1、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其目的不包括()A、扭转海上劣势B、切断协约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C、推动美国对协约国作战D、为赢得战争创造条件2、美国加入一战的时间是()A、1914年9月 B、1916年2月 C、1917年3月 D、1917年4月3、1918年3月,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的是()A、沙皇政府B、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苏俄政府D、苏联政府4、加速德国投降的因素有①美国参战②奥匈帝国解体③二月革命爆发④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一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旨在()A.打击美国商船B.袭击协约国船只,以改变海上劣势C.对美宣战D.为日德兰海战作准备7.下图中的站立者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但1917年美国放弃中立,对德宣战。
下列关于美国政策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战前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B.一战后期,美国为了“捍卫和平、民主与自由”而对德宣战C.美国由“中立”到对德宣战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D.美国参战,虽使一战规模升级,但加速了一战结束进程8.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参战()A.大大增强了同盟国一方的实力B.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C.影响到中国等许多国家退出战争D.使战局更加有利于协约国集团9.1918年3月到7月,德国加强了在西线的攻势,其条件是() A.东线的俄国退出了战争B.德国得到同盟国的援助,力量增强C.美国虽然宣战,但未出兵D.法军遭受重创,只能被动挨打10.德国在战前制订“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1单元+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教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15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课时间中美参战;俄国退出;德国战败投降;同盟国失败原因。
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同学讨论疑难问题,、阅读教美国参战的原因和影响各是什么?三、质疑探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从经济实力对比、军事战略、国内因素、国际因素等方面分析。
击了帝国主义;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促进完成课后本课测评题;完成学业测试卷昨天我所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有个别同学考的不太理想,跟我发微信,自己在期中考试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题了,但最后的成绩却很差。
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很努力,却始终考不出成绩,问到底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讨论以下,努力和好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成绩?答案是否定地!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有学生24小时不断地学习就得保送清华北大;中国足球只要训练的足够刻苦,就一定能踢赢巴西;我作为老师只要足够的努力就能当上教育局局长?很显然,努力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在努力和结果之间,还有存在一桥梁,那就是方法。
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
一遇到多过程的物理问题头就疼,其实是因为他不会学物理。
高中所有课程,每一门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需要大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法。
那学物理有什么方法呢?方法是根据特点制定出来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物理这门课的特点。
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都是形象的,是可以在我们脑海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图像画出来。
不管是学习新的物理概念还是平时做题,只要你试着把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在脑海中显现出来并能够通过图像把物理过程描绘出来,那么你的物理不可能差。
以上这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抛开这个方法去谈物理学习都是扯淡!有了上面的那个前提,才是考虑高中物理的具体内容。
高中物理体系其实特别清楚,80%的高中物理内容就是研究运动,小到微观,大到宏观,并且所有运动都可以用下面三个观点解决:1.牛顿定律的观点2.功和能的观点3.冲量和动量的观点。
掌握这三个工具,你就可以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高中物理的典型模型了。
人教版本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复习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习教学学习设计共1课时正式版本
《联盟国公司的崩溃》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协约国军队的反扑;德国投诚;同盟国公司失败的原由。
2、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抢夺战后代界领导权,参加大战;俄国由于战争惹起了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
3、要修业生掌握联盟国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照等多方面原由造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研究:经过史料剖析美国参战和俄国退出大战的原由,指引学生研究德国以致联盟国公司失败的原由。
2、让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商讨事物发展必定性的认识。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问题。
2、因为美国参战,改变了联盟国和协约国两方力量的均势,加快了战争的结束;联盟国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照等多方面原由造成。
教课重难点要点: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国投诚,联盟国公司失败的原由。
难点:美国参战和联盟国公司失败的原由。
教课工具课件教课程一、国的化:1、美国的参:1)条件:以“中立”身份做火买卖大举利;美国与国的利益系密。
自19世末开始,美英矛盾逐和,而美德矛盾日趋增。
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的主要争手。
到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17美元,德国9美元,直追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爆后,因为英国德国行密的海上封,美国同国的易从1914年的8.24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14美元,而与联盟国的易从1914年的l.69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区区116万美元,几近于无。
争期,美国供国各样物105美元,款100美元(此中美当他要点的券就是借了40美元英国,借了30美元法国)。
所以,美国同国在利益上已密地在一起了。
特是俄国已生二月革命,一旦俄与德独和,退出争,联盟国国,那么美国100美元款将一笔勾,利害攸关,不得不参。
(2)借口:德国宣告“无穷制潜水艇”1917年1月16日,德外国默曼向德国墨西哥公使了下边封,内称:“我建于2月1日开始施无穷制潜艇。
教学设计5: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教学目标】1、识记: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2、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争夺战后世界领导权,参加大战;俄国由于战争引起了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
3、要求学生把握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4、通过学习认识由于美国参战,改变了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力量的均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难点:美国参战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所学知识,即经过1914~1916两年多的血战,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都已元气大伤。
这时,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为协约国取胜增加了筹码。
教材引文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时的就职演说。
演说中隐含着美国想要介入战争的意思。
教师据此的学生提出题: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后期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的参战:(1)条件:以“中立”身份做军火生意大肆渔利;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
自19世纪末开始,美英矛盾逐渐缓和,而美德矛盾则日益增长。
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
到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l.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区区116万美元,几近于无。
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其中美联储当时他们重点的债券就是借了40亿美元给英国,借了30亿美元给法国)。
因此,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争夺战后世界领导权,参加大战;俄国由于战争引起了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 美军参战加强了协约国军队的力量,打破了双方的均衡,德国最后投降; 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2、过程与方法:讲解法问题探究法, 通过史料分析美国参战和俄国退出大战的原因, 通过史料分析德国投降原因, 通过史料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于美国参战,改变了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力量的均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三、重点难点重点: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难点:战争期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我们学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惨烈的战争必然会造成人员、财力以及军事对比的重大变化,这势必会改变战争的态势。
由此导入新课。
第一目: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条件:以“中立”身份做军火生意大肆渔利;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
自19世纪末以来,美德在拉丁美洲的矛盾日益增长。
大战爆发后,美国没有马上参战,而是静观事态变化,以坐收渔人之利。
美国政府认为,这次战争的结果将是“没有胜利的和平”,双方实力都会受到很大损失,任何一方都不会得到决定性胜利,“那时整个世界前途就会落在我们手中”。
美国地处北美,与战区远隔重洋,战争为美国提供了发财的机会。
不过,战时美国与同盟国和协约国的贸易是不等的。
由于英国封锁,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猛跌,几至于无,与协约国的贸易量却增加了三倍。
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紧密联在一起后,再不能隔岸观火,而是伺机参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的过程,探寻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2、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争夺战后世界领导权,参加大战;俄国由于战争引起了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
3、要求学生把握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通过史料分析美国参战和俄国退出大战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德国乃至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2、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探讨事物发展必然性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问题。
2、由于美国参战,改变了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力量的均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难点:美国参战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简要介绍了1917~1918年的战局: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德国投降;简要分析了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917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经拼杀得筋疲力尽,美国的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积贫积弱的中国也被卷入了这场帝国主义的战争中。
俄国因为战争引起了革命,退出了大战。
德国改变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加紧在西线进攻,但为协约国军所阻挡;美军的参战更使德军无力抵抗。
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提问导入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所学知识,即经过1914~1916两年多的血战,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都已元气大伤。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教学设计2: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教案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2.十月革命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1.协约国的反击2.德国内部的危机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重点: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难点:战争期间力量对比的变化【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实叙述、问题研讨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导入新课】上节我们学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惨烈的战争必然会造成人员、财力以及军事对比的重大变化,这势必会改变战争的态势。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在海上处于劣势的德国,1917年2月德国宣布“无限制潜艇战”。
所谓“无限制潜艇战”、是德国海军部于1917年2月宣布的一种潜艇作战方法,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
德国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就对协约国实施潜艇战,给英国商船和战舰以重大打击,后因担心美国等中立国的反对,不得不采取“有限制潜艇战”。
但到1917年2月4日,德国海军部为打破因战争僵局而引起的经济困难,正式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协约国为打破德国的潜艇战,共动员舰艇和辅助舰船5000艘,飞机3000架,终于挫败了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对保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的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4年8月4日发表“中立”声明。
当时美国国内人民反战情绪高涨,威尔逊以“使美国免于战争”作为口号,捞取选票,连任总统。
美国资产阶级也希望通过“中立”,大发战争财。
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也给“中立”的美国带来巨大的好处。
教学设计1: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中美参战;俄国退出;德国战败投降;同盟国失败原因。
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争夺战后世界领导权,参加大战;俄国由于战争引起了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运用:通过史料分析美国参战和俄国退出大战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美国参战,改变了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力量的均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重点难点】重点: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难点:美国参战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探究法【教学过程】一、目标展示1.中美参战;俄国退出;德国战败投降;同盟国失败原因。
2.美国参战改变了力量对比,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3.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问题探究;合作交流二、预习检测年以来协约国阵营发生了哪些变化?2.美国参战的原因和影响各是什么?3.苏俄退出一战的原因与表现各是什么?4.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5.一战的结局如何?三、质疑探究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从经济实力对比、军事战略、国内因素、国际因素等方面分析。
四、精讲点拨探究美国在一战初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并分析后来参战的原因;分析美国参战对一战的影响。
方法;1.学生通过分析材料综合归纳原因,教师及时指正;2.对美国参战的影响学习可让学生阅读教材14页后归纳,教师指正。
五、当堂检测列举苏俄退出一战的影响。
(提示:从苏俄、协约国、同盟国、世界等方面分析)1.对苏俄。
退出战争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发展经济。
2.对协约国。
削弱协约国,西线英法压力增大;美国害怕投资受损,加入协约国作战。
3.对同盟国。
德国解除东线压力,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英法。
4.对世界。
推动了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第3课 同盟国集团和瓦解
第一单元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
主备人:胡永波审核人:韩萍时间:2014.4.14
【学习目标】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学法指导】如何依托教材自主学习:
1.粗读:快速浏览本课纲目及,初步了解本课。
2.精读:第一遍,读课文正文,加深理解。
第二遍,读“历史纵横”拓展视野。
第三遍,读“学思之窗”,“探究学习总结”留作疑问,课堂探讨。
一.了解历史-------了解历史事实(课前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1.美国为什么参战?
2.美国参战有什么影响?
3.战争后期,协约国集团发生了什么变化?
4.俄国退出战争的原因?
5.一战是怎样结束的?
6.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知识疑惑】
【建构知识】
一.探究历史------探究历史因果关系,发展规律(课上共同研讨)二.感悟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课后思维拓展)
【课时练习】
【课时作业】
【单元综合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通过设置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此外,本节课还将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战时期同盟国集团瓦解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通过展示战争画面、历史照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同盟国集团瓦解的原因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领导人,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分析战争局势和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讨论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议,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应适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随时提问,形成互动。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谈谈他们对同盟国集团瓦解的认识。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回顾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讲解同盟国集团瓦解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珍惜和平生活。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1.3同盟国的瓦解教案选修3
1。
3 同盟国的瓦解教案【教学建议】重点: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难点:战争期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突破方法:1.结合教材插图及材料,分析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争夺战后世界领导权,参加了大战.2.通过史料对此分析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
……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
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美国参战的目的真如威尔逊所说的那样吗?其真实的用意何在?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的内容.学案导学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1)原因: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的加强:1914年到1916年,美国对协约国的出口增加了3倍,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②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推动了美国采取反德的立场;1917年4月,美国加人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2)影响:美国的参战,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中国参战后,派出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其中不少人在炮火下丧生。
3、俄国退出战争: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有关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的演说(1917年)的材料:“在2月3日,我曾正式向你们提出德意志帝国政府的特别通告,通告说,它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要用潜水艇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局,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一、自主学习* 理清线索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
(1)原因:
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④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2)标志:1917 年4 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
①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中国参战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战争
(1)原因:
①战争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②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1)契机:苏俄退出一战。
(2)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学生活动:1、根据课前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了梳理线索已经清楚,在探究学习每一子目知识之前邀请一名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简要分析。
2、本课共三子目内容,邀请三名同学对各自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3、师生互动进行简要评价,做到对本课知识了然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