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治疗长期咳嗽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郁火久咳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郁火久咳近年来,笔者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邪郁少阳致久咳患者16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162例中,男89例,女73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0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12天,最长56天。
1.2 临床表现夜间咳嗽剧烈,咯白色泡沫痰或清稀痰,发热或寒热往来,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心烦欲呕,气急,舌质正常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而润,脉弦或弦数。
2 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辨证,本组病例为外邪郁于少阳,气机郁遏,化火伤肺,肺失宣肃而致久咳不愈。
治宜宣畅气机,解郁散火,化痰止咳。
本着“兼郁火,小柴清”的原则,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药物组成:柴胡、法半夏、桔梗、枳壳各9~12 g,黄芩、五味子、苦杏仁各9~15 g,干姜6~9 g,细辛、甘草各3~6 g。
水煎服,每日1剂。
兼呕吐者,易干姜为生姜5~10 g。
3 治疗结果连续服用本方5剂后,判定疗效。
显效(临床症状减轻90%以上)102例,有效(临床症状减轻60%以上)45例,无效(临床症状减轻不足30%)15例。
总有效率90.7%。
4 病案举例张某,男,25岁,工人,1998年3月5日就诊。
患者咳嗽、气急,咯白色泡沫样痰1月余。
经西医治疗后,病情反复,疗效欠佳。
近5天来,夜间咳嗽剧烈,每晚因咳嗽被迫坐起3~4次,伴胸胁胀闷,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诊断为郁火久咳。
煎服上方3剂。
3月8日二诊:咳嗽明显减轻,夜间能平卧、熟睡,寒热往来症状消失,舌质偏红,脉弦。
原方中柴胡、干姜、细辛、苦杏仁减量,继服2剂。
此后仅偶尔咳嗽,倦怠、纳差。
改用六君子汤加减调理善后。
5 体会5.1 咳嗽属临床常见病,除须辨别是外感咳嗽或内伤咳嗽外,还要辨清是本脏之咳或他脏累及。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本组病例为郁火久咳,其病机为外邪郁于少阳,气机郁遏,化火伤肺,肺失宣肃。
笔者认为这与肝、胆和三焦的气机失调有关。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是一种中医经典方剂,广泛应用于治疗咳嗽症状。
它由小柴胡、黄芩、半夏、人参、芍药、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具有止咳化痰、平肝散郁的功效。
本文旨在探究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的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一、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临床应用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是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的方剂,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清痰而不化,或痰中带黄,胸闷、烦躁等,舌苔白腻,脉浮实。
该方剂通过小柴胡的疏肝解郁作用,黄芩的清热燥湿作用,半夏的化痰止咳作用,人参的起气健脾作用,芍药的养血生津作用,生姜的散寒降逆作用,大枣的养血调理作用,共同发挥止咳化痰的功效。
在临床实践中,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常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湿痰口臭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二、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药理研究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药理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抗炎作用研究:黄芩作为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黄芩中的黄芩素可以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
这一作用可以减少咳嗽引起的炎症反应,改善咳嗽症状。
2. 止咳化痰作用研究:半夏是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止咳化痰作用。
研究发现,半夏中的有效成分半夏碱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咳嗽的传导,减少咳嗽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半夏中的黄半夏素具有抑制痰液产生和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能够改善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
3. 调节免疫功能研究: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中的人参、黄芩等药材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表明,人参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黄芩具有抗氧化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减少咳嗽引起的免疫反应,降低炎症程度。
三、小柴胡汤合止咳散化裁对咳嗽的治疗效果小柴胡汤合止咳散化裁治疗咳嗽的效果受到临床广泛的认可。
一项对70例湿性咳嗽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联合口腔清咽颗粒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小柴胡汤治疗半夜咳嗽案
小柴胡汤治疗半夜咳嗽案小柴胡汤是《伤寒论》里面的一首名方,属于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
原文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后世治疗多有发挥,广泛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胰腺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失眠等疾病。
实际上利用小柴胡汤的和解少阳枢机作用可以治疗更多的疾病,比如治疗顽固性咳嗽,尤其是一些患者感冒后出现顽固性的定时咳嗽,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可以收到明显功效。
举一例如下:女性患者,83岁,因着凉感冒,服用感冒药后出现咳嗽,先后服用阿莫西林、枇杷止咳颗粒、消炎止咳片、肺宁片等药物半个月,咳嗽不见好转。
来诊时诉白天咳嗽较轻,但是每晚十一、二点左右咳嗽剧烈,以致无法入睡。
咽痒则咳嗽,痰不黄,饮食尚可。
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舌质淡苔薄腻,脉弦滑。
考虑患者咳嗽是因感受寒邪引起,但是咳嗽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晚上11点后咳嗽,此时为外界阴阳交接之际,人体少阳枢机不利,因而咳嗽加剧。
所以治疗以和解少阳,化痰止咳为原则,以小柴胡汤加减处方如下:北柴胡15g,黄芩15g,法半夏12g,党参15g,茯苓15g,陈皮9g,射干9g,杏仁9g,白前15g,款冬花15g,炙甘草6g。
5服,日1剂水煎服2次。
本方以小柴胡汤调和枢机不利,加陈皮、茯苓健脾化痰,射干、杏仁利咽降气;白前、款冬花降气化痰止咳。
患者服完药物后来告,服药第3晚咳嗽开始明显好转,5服药服完后基本不咳嗽。
本患者顽固性半夜咳嗽,先前服用诸多止咳消炎药物无效,后以小柴胡汤加减收功。
可见小柴胡汤在治疗顽固性咳嗽中确有良效。
小柴胡汤无论是治疗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均有效。
在治疗外感咳嗽时,可使枢机和畅,邪能速从外解;在治疗内伤咳嗽时,使气机条畅,在内能平息邪气,气血调和,邪气不生。
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1. 引言1.1 疾病背景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咳嗽症状,通常持续超过8周以上。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可能是由于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导致的。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种,常用的药物包括祛痰药、止咳药等。
这些治疗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些顽固性的慢性咳嗽病例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有必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方案,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探讨该方剂对慢性咳嗽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1.2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着慢性咳嗽的治疗探讨展开。
过去的研究表明,慢性咳嗽是一种持续时间超过8周的咳嗽症状,常常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在一些临床观察中得到了初步验证。
这种中药方剂采用了杏苏散和小柴胡汤的传统配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加减,以增强疗效。
一些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该方剂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咳嗽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有的相关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样本量较小、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等。
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更多随机对照试验,明确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及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通过观察患者在接受该方剂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其疗效,以验证该方剂在治疗慢性咳嗽中的有效性。
此研究旨在全面评估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对慢性咳嗽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希望进一步了解该方剂的药效作用和适应症范围,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王三虎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经验
王三虎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经验王三虎是一位中医师,他在治疗咳嗽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经常会运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各种类型的咳嗽症状。
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可以用来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咽痛、发热等症状。
王三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发现小柴胡汤对于咳嗽症状的调理效果非常显著,尤其适用于一些慢性咳嗽或者反复咳嗽的患者。
以下是王三虎关于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经验总结。
首先,王三虎指出对于咳嗽症状的治疗,关键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辨证施治。
王三虎强调了中医“因人而异”的治疗理念,他认为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咳嗽症状时需要仔细辨别病情,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
他说:“对于一些感冒引起的咳嗽,或者是气候变化导致的咳嗽,可以使用小柴胡汤来进行调理。
但对于一些慢性咳嗽或者有其他病因的咳嗽,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施以不同的中药治疗。
”其次,王三虎介绍了小柴胡汤的基本药物组成和药效特点。
小柴胡汤是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的,具有清热解毒、和解表里、调理气机的功效。
王三虎指出,小柴胡汤可以清热泄火、调理情绪、益气养血,还可以减少咳嗽时的咳痰和咳血症状,对于感冒引起的咳嗽效果非常显著。
他说:“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和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咳嗽时的炎症症状,而人参和甘草可以调理气机,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于提高免疫力和加速康复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王三虎还总结了小柴胡汤的用药注意事项和治疗效果。
他提到,小柴胡汤是一种煎剂药物,需要按照中医的用药方法来进行煎煮和服用。
他建议:“在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确定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不宜过量或过热。
同时,患者在服用小柴胡汤的期间,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休息,保持心情愉快,对于加速康复和减少咳嗽症状有很好的帮助。
”最后,王三虎还提到了小柴胡汤在治疗咳嗽方面的一些具体疗效案例。
他介绍了一位患者因为感冒引起的咳嗽症状,服用小柴胡汤后咳嗽明显减轻,体温回落,全身症状也有所缓解。
(十)小柴胡汤——咳嗽,悬饮,胸膜炎
(十)小柴胡汤——咳嗽,悬饮,胸膜炎102咳嗽——胡希恕医案宣肺化痰皆无效和解少阳建奇勋何某,女,34岁,病案号493816初诊日期1965年3月12日:咳嗽断续2年。
2年前感冒后患咳,四季皆作,冬重夏轻,咳嗽为阵发性,且以上午10点、午后3~4点、晚上8点为著,上月曾在某中医院服中药30余剂(多为宣肺化痰,如杏仁、桔梗、清半夏、瓜蒌、枇杷叶、前胡等)皆未见效。
近咯吐白泡沫痰,恶心,咽干,无汗,两胁胀满,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
既往史:62年患肺结核。
胡老与小柴胡汤加减:柴胡三钱,党参三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大枣四枚,炙甘二钱,生姜三钱,桔梗二钱,白芍二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咳减。
上方去白芍,加枳实二钱、生龙牡各四钱,服六剂后两胁胀满已。
继服半夏厚朴汤加减十余剂,咳平。
按;咳嗽多因痰饮上犯,肺失宣降,因此治疗宣肺化痰是其大法。
但依法治疗,有时疗效难尽人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辨证不确切,方药不对证。
有一些咳嗽患者,病邪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这种咳嗽如用宣肺化痰、解表化饮法治疗,当然不能见效,而应用和解少阳的方法,却能很快治愈。
此在《伤寒论》已有明确记载,如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或咳者,是说许多出现小柴胡汤证者,不一定有咳嗽症,但具有典型的小柴胡汤证兼有咳嗽时,这种咳嗽则适用小柴胡汤治疗。
因此,胡老常用本方治疗咳嗽。
附剪辑摘要:以上所述,是以五个病例、五个方证介绍了胡老治疗咳嗽的主要经验。
胡老是辨方证的,用于治疗咳嗽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桂枝加厚朴杏仁汤、麻杏石甘汤、桑菊饮、麻杏薏甘汤、泻心汤、麦门冬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等,即遇到什么方证时,就用什么方药治疗,不拘于一方一法,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经方专家》论:本条医案的重点,就在标题,宣肺化痰无效,那就改变思路,和解少阳,则建奇勋。
咳嗽良方之小柴胡汤
咳嗽良方之小柴胡汤把小柴胡当咳嗽方剂来说有些大材小用,也许有些同道会嗤之以鼻,但是确实止咳效果不错;因此这里单说咳嗽。
最有印象还是我家孩子他娘,咳嗽。
以前说过她容易感冒,容易咳嗽,止嗽散好用,也不是每次都好使。
一次就用了无效,咳嗽伴有心烦食欲不振,吐得都是稀水样痰。
当时正好学习伤寒论,知道小柴胡可以治疗咳嗽,因此原方给她加了干姜五味子细辛。
整体是和解少阳扶正达邪温化寒饮,三剂咳嗽而愈。
小柴胡合二陈汤治疗痰湿咳嗽也不错,宣畅三焦扶正达邪和胃化痰。
不治咳嗽而咳嗽自愈。
对于虚人外感我常用小柴胡加荆芥防风葛根,偏于风热咳嗽合桑菊饮,有积食咳嗽合保和丸,效果都是很好。
下边看一例医案:李某男70岁,主诉:感冒咳嗽三天外感怕冷鼻塞流涕发热三天,昨夜自服感冒药怕冷发热好转,体温37°。
因咳嗽来诊。
目前咳嗽有痰,白厚,无汗,小便黄,大便干(以往四五日一次)舌淡红苔稍腻,脉浮弦数。
老年虚人外感,邪气入里,肺气不宣腑气不通。
小柴胡加减柴胡15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沙参15克,苏叶子各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芦根20克,竹叶10克,甘草6克,三剂日一剂三剂咳嗽治愈十之八九。
后饮食注意治愈。
以前发过一篇咳嗽,小柴胡合保和丸加减链接感冒咳嗽最简单也最难治!小柴胡为啥这么厉害,看组成就行。
我一般把小柴胡分成三组药,这样就可以看出其功效。
柴胡提邪外达,黄芩清里热,为一组;生姜半夏和胃化痰一组,人参炙甘草大枣一组。
整合起来本方有解表清热扶正达邪和胃化痰的功效。
因此加减药物无非拓展其功效,比如加五味子干姜细辛,增强半夏生姜化痰饮止咳作用。
加荆芥防风就是加强柴胡解表作用;加杏仁桔梗就是增强半夏止咳化痰作用,加大黄增强清泻里热作用;因此本方攻补兼施,内外妇儿科都可以的。
另外本公众号,可以留言了,欢迎大家加入讨论。
点击下边蓝字既可以参与讨论。
咳嗽良方之小柴胡汤点击留言。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引言: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呼吸道感染、过敏、烟草或其他刺激物引起的。
咳嗽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咳嗽通常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而慢性咳嗽则可能是由于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在中医中,小柴胡汤是一种经典的方剂,具有温中解表、疏肝理气、和解里急的功效。
我们将探讨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在治疗咳嗽方面的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小柴胡汤的概述小柴胡汤是由古代医圣张仲景创制的一种经典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柴胡、甘草、生姜和大枣。
小柴胡汤具有疏肝解郁、和解里急的功效,适用于疏肝解郁、和解里急的证候,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气滞化热、暑邪夹热等疾病。
其主治病证包括胃肝气滞、暑湿入里、心胸秘塞等。
小柴胡汤的方剂组成为柴胡9克、半夏9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5枚。
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我们将结合止嗽散化裁的功效来验证其在治疗咳嗽方面的效果。
二、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药理作用1. 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小柴胡汤主要成分中的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解里急的功效,半夏和生姜具有止咳平喘、祛痰化痰的功效,甘草和大枣具有调和药性、健脾胃的功效。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具有较好的调和作用,可通过调理肝气郁结、疏通胃肠功能、祛除痰火,达到治疗咳嗽的目的。
2. 止嗽散化裁的药理作用止嗽散化裁是一味配伍名方,具有止咳化痰、舒通肺气的功效。
其中的玉屏风、桔梗、杏仁等成分,具有清热止咳、祛痰化痰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缓解咳嗽、促进痰液排出,达到治疗咳嗽的效果。
综合上述,小柴胡汤合止咽散化裁的药理作用具有疏肝解郁、和解里急、清热止咳、祛痰化痰等多重功效,可以有效地治疗咳嗽。
三、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的临床研究为了验证小柴胡汤合止咽散化裁在治疗咳嗽方面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我们选择了10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疗程为4周。
小柴胡汤加减治咳嗽
小柴胡汤加减治咳嗽咳嗽系由外感或内伤等病因,导致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所致。
外感咳嗽责之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责之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不论邪从外入或从内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
《素问·咳论》曾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论点。
通过多年临证观察认为,咳嗽病位主要在肺部,但根本原因确是少阳郁结。
少阳为枢,以枢转气机,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为用。
当人体“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博,结于胁下”,直入少阳,正邪相争,相持不下,邪气留恋不去,少阳经气不利,上干肺脏,肺气上逆作咳。
咳嗽是机体的驱邪外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正邪相争的一种表现。
肝主疏泄,肝脉布两胁而注于肺,少阳胆经入缺盆,至胸中,贯膈络肝。
当情怀不畅,肝胆少阳气郁日久生火酿痰,痰火冲金犯肺,则肺气上逆而致咳嗽。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其主要用于“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邪郁少阳病证的辨治。
经过后世有医家的大量临证实践后表明,该方还是治疗咳嗽的妙方。
如许叔微《伤寒百证歌》谓“小柴治咳值干金”,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中也十分推崇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咳嗽。
其实,不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很多患者之病机与小柴胡汤组方原则都是非常暗合的。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灵魂,拿一张方子去对付所有的疾病是不科学的。
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并用,可疏利枢机,再与生姜、半夏配伍又能辛开苦降、宣畅三焦;若再配人参、甘草、大枣,则成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之剂。
典型的小柴胡汤证出现咳嗽在临证中并不多见,所以掌握该方用药的加减法非常重要。
《伤寒论》在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中曾有云:“若咳者,去人参、生姜、大枣,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清代钱塘名医张令韶在《伤寒论直解》中说:“咳者,形寒伤肺,肺气上逆,故加干姜之热以温肺,五味之敛以降逆。
”《医宗金鉴》说:“咳者,半表之寒,凑入于肺,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芩,恐干姜助热也。
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一、前言慢性咳嗽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持续时间长、间歇时间短。
慢性咳嗽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其他严重疾病的发生。
传统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是一种常用的方剂。
本文旨在通过对使用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总结该方剂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二、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的组成及功效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的组成主要包括杏仁、薄荷、苦杏仁、小柴胡、黄芩、石膏、甘草等。
杏仁、薄荷、苦杏仁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小柴胡、黄芩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作用;石膏、甘草具有清热解毒、平和胃气的作用。
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肺热痰饮、肺气虚弱等病症。
三、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患有慢性咳嗽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2. 治疗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采用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
观察组患者口服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每日3次,每次10g,连续治疗4周。
对照组患者口服半夏泻心汤,每日3次,每次10g,连续治疗4周。
3. 治疗效果评价: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咳嗽频率、咳痰情况、咳嗽时长等指标进行评价比较。
四、结果经过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频率、咳痰情况、咳嗽时长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较观察组慢,总有效率为70%。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讨论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显著,可能是由于该方剂具有清热化痰、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肺部炎症和痰液的排出,缓解慢性咳嗽症状。
该方剂还能调节体内的气血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慢性咳嗽的康复。
六、结论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常常伴随着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咳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就是其中一种。
本文结合临床观察,就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进行探讨。
一、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简述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是针对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而制定的处方。
这方药主要由杏仁、生薏仁、桔梗、生半夏、石膏、薄荷、甘草等组成。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以增强疗效。
杏苏散一方,多因儿童无痰而用,而成人病程较三一月者,其治多变加减,而此方近年有辅芍药甘草汤之实可更急速之效也。
加减部分,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增减:(1)痰少者可加杏仁、北杏仁、款冬花、杏仁(炒)。
痰多则减之。
(2)气紧者,可加生姜、干姜、白芷、防风、半夏、大青叶,加全气疏风雅泽汤祛之。
(3)血瘀者,可加当归、川芎,去薄荷。
二、临床观察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是指通过实际治疗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用以验证这一方剂的疗效。
下面将以具体的例子进行临床观察的描述。
临床案例: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慢性咳嗽伴有咳痰、气促等症状,就诊于我院门诊。
患者既往体健,无咳嗽病史,近1年来反复发作咳嗽,曾在多家医院就诊,但疗效不佳。
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经过详细问诊和检查之后,我为其调配了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进行治疗。
1. 初诊患者初诊之时,咳嗽频繁,伴有白色稀薄痰液,喉部干燥不适,胸闷气促,复查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按照上述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方剂进行治疗。
2. 治疗过程患者服药3天后,咳嗽明显减轻,痰液变得稠稠的,胸部不再感觉闷痛。
但仍觉气促,此时改为全气疏风雅泽汤加减以清热化痰开气泄风散结。
又经过5天的治疗,患者痰液逐渐减少,咳嗽也大大减轻。
复查胸片示:两肺纹理略增多,病情明显好转。
加减方剂仅加上人参,一日三次疗程3日。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60例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60例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1-08-31T09:45:38.9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8期作者:王宪国[导读]王宪国(绥化市北林区王宪国中医诊所;黑龙江绥化152000)[摘要]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
方法:60例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
结果:痊愈5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结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慢性咳嗽;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观察咳嗽按病程分可分为3类,即急性咳嗽短于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长于8周。
本研究用小柴胡加味治疗慢性咳嗽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咳嗽患者共60例,均为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门诊患者。
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病程2~8个月。
头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全身酸痛、等前期感冒症状消失后,后期只有慢性咳嗽,缠绵难愈,多为干咳伴咽痒。
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可咳少量黄痰,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风寒者咽痒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或浮紧,遇风或冷刺激等加重;阴虚燥热者多干咳,咳声短促,咽干、口干、舌质红苔少或光薄无苔,脉细数。
临床患者查体多见咽喉壁淋巴滤泡有不同程度增生,肺部听诊无干湿啰音,胸片或胸部CT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变化。
用抗生素、激素或一般止咳化痰药物效差。
咳嗽诊断标准:依照《咳嗽基层诊疗指南》标准。
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时间长于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变化。
纳入标准:①按照指南确诊为慢性咳嗽;②近期内未服用过其他药物;③患者依从性好。
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重大的传染病;②存在大叶肺炎、支气管哮喘病变;③生化,血常规检测提示有感染或其他指标异常,胸透或胸部CT提示存在支气管或肺部病变;④合并肺心病、糖尿病或肝肾功能损害;⑤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⑥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
2治疗方法小柴胡汤基础方源自《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味为原方化裁。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疗效分析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疗效分析
加味小柴胡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常用于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哮喘变异型。
其临床特点是持续或频繁发作的咳嗽,夜间咳嗽尤为严重,咳嗽一般伴有气促和喘息等症状。
加味小柴胡汤具有理气解郁,清热降火的作用,能够调整体内的气机运行,改善气滞的情况,从而减轻咳嗽和其他相关症状。
1. 减轻咳嗽症状:加味小柴胡汤可以有效减轻咳嗽症状。
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患者在使用加味小柴胡汤后,咳嗽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减少,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2. 缓解气促和喘息:加味小柴胡汤还能够缓解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气促和喘息等症状。
研究发现,使用加味小柴胡汤后,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喘息明显减轻,呼吸更加顺畅。
3. 调整免疫功能: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发病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加味小柴胡汤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关研究发现,加味小柴胡汤能够调节免疫功能的平衡,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症状。
4. 提高生活质量:加味小柴胡汤还可以提高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加味小柴胡汤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对社会和家庭影响的程度有所降低。
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引言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因气候变化、病毒感染、过敏等因素引起。
传统中医认为,慢性咳嗽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的气滞血瘀,导致肺气郁结。
中医治疗慢性咳嗽一直是其治疗重点之一。
杏苏散和小柴胡汤是两个常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的经典方剂。
本文将对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临床资料1.1 患者资料本次观察选取了50例慢性咳嗽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在25-60岁之间。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病程在3个月以上。
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气促、胸闷、痰多,伴有声音嘶哑或不适感。
在入组前,排除了结核病、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1.2 治疗方案50例患者均采用杏苏散合小柴胡汤的加减治疗方案。
具体组成为:杏苏散10g,小柴胡6g,人参3g,淮山3g,茯苓5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5枚。
将上述药物洗净,放入煎药器内,加入适量清水,煎煮至汤液浓缩后,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服7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本次观察主要观察患者的咳嗽症状、痰液情况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
具体包括咳嗽频率、痰液量、咳嗽声音、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肺功能检测中的最大呼气流量(PEF)和用力呼气1秒容积(FEV1)的变化。
二、临床观察结果2.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50例患者的咳嗽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5例患者咳嗽频率明显减少,15例患者咳嗽声音嘶哑明显改善,46例患者痰液量减少,10例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杏苏散合小柴胡汤的加减方案对慢性咳嗽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2.2 肺功能指标变化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50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EF在35例患者中有明显提高,FEV1在45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肺功能检测结果表明,杏苏散合小柴胡汤的加减治疗方案能够改善慢性咳嗽患者的肺功能。
【感冒后咳嗽老不好的专病专方--六味小柴胡汤】
感冒发烧,发烧都好了,但是剩下咳嗽总是好不了。
特别是小孩子,发热咽痛咳嗽,住院后输液,发热咽痛好了,可是咳嗽怎么也好不了。
这时,医生一查血,说白细胞已经不高,可以出院了,给开些止咳化痰的药,就打发出院了。
可是,回家一两周了,咳嗽就是好不了。
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治疗咳嗽的祖传秘方,还是张仲景他老人家传给我们的,一样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了。
在《伤寒论》中,这个方子是藏在条文中的,属于小柴胡汤的一个加减。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时,有一个基本的加减法,是张仲景告诉我们的。
小柴胡汤一共由七位药组成,分别是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
小柴胡汤在我们传统上来说是用来治疗感冒的,有抗病毒、抗菌消炎、提升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小柴胡汤一个清热类的方剂,但是这个清热的思路和我们现在所用的双黄连、黄连上清丸等清热药是完全不同的。
小柴胡汤清热是非常柔和,但又是非常有效果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用清热的药也用得很少,他用了一个柴胡,柴胡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就是把我们身上郁着火散出来,然后再用黄芩把热清掉。
这时,还用来一味半夏,柴胡是往上走的,半夏是往下降的,这样一升一降,就形成了一个圆的运动,这时传统方剂的一个配伍规律。
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半夏可以用来治疗感冒时的恶心症状,也有降气化痰的作用。
除了用柴胡散热、黄芩清热、半夏降逆以外,还用了一组非常巧妙的药:党参、甘通过调理脾胃,让这个火得以伏藏。
什么叫“得以伏藏”呢?中医认为,土能够伏火,就像着火的时候,可以用水来灭火,但这是种对抗的方法;还可以用土、砂子来盖火,这也是很好的灭火方法,所以说土能伏火。
我们通过补脾胃,就能使阳气不去上火,而是用来温暖我们的身体。
这是小柴胡汤的组合,它可以用来治疗病毒性感冒和咽喉肿痛,当然,小柴胡汤还有许多其他功效。
张仲景在讲小柴胡汤加减时说:“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就是说,若是感冒后用小柴胡汤治疗,发热退了,嗓子也不痛了,但是总是咳嗽,怎么办呢?就把调理脾胃的党参(一般《伤寒论》中说的人参,我们都用党参)、大枣、生姜去掉,加五味子和干姜来治疗,三五付药,一般咳嗽就会好了。
小柴胡汤感冒后咳嗽
小柴胡汤感冒后咳嗽感冒后咳嗽常迁延难愈,对抗生素不敏感,按常规辨证治疗也难奏效。
笔者曾用小柴胡汤治疗此症,屡治屡验。
《医学实在易》注小柴胡汤时谓:“胸中支饮咳源头,方外奇方莫漫求,更有小柴加减法,通调津液效优优”。
而小柴胡汤所治之症中原有“或咳”一症,可见咳嗽有属少阳病者,感冒后久咳当属此类。
首先,二者都是外感病的一个病理阶段。
少阳病在六经病中虽然属于三阳病,但就病位而言,已离太阳之表,又未至阳明之里,即一般所谓的“半表半里”。
就正邪双方的对比而言,此时邪气已不太亢盛,正气也显不足,所以《伤寒论》中指出少阳病的主症是“往来寒热”。
其病机是“正邪分争”,即邪气不能长驱直入,正气也不能一鼓祛邪外出,相持不下。
其脉象弦细,细脉为不足之象。
病人的体质为“血弱气尽”之类。
感冒后久咳,此时外邪已除,病位已离表,以咳嗽为主,显然也未至阳明之里。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正邪相争的一种表现,久咳不愈也表示正邪相持不下。
其次,少阳的病机主要是枢机不利和三焦阻隔。
因为三焦为元气之别使,可通行元气和津液,三焦阻隔则可致气机和津液运行障碍,而见咳嗽、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所以,《伤寒论》第96条提出了小柴胡汤的七个或然证,有咳、悸、小便不利、渴等;第230条指出“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苔白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张令韶注日:“不大便者,下焦不通,津液不得下也;呕者,中焦不治,胃气不和也;舌上苔白者,上焦不通,火郁于上也,可与小柴胡汤,调和三焦之气,上焦得通而白苔去,津液得下而大便利,胃气因和而呕止,三焦通畅,气机旋转,汗出而解也。
”显然,感冒后久咳其病机与此相似,若按照咳嗽的常规辨治方法,因没有抓住病机关键,所以无效。
小柴胡汤中柴、芩并用,可疏利枢机;柴、芩与姜、夏又成辛开苦降,可宣畅三焦;若再配参、枣、草,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之剂。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感冒后久咳的病机与小柴胡汤组方原则非常符合。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例如,感冒、过敏、感染和吸入化学物质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咳嗽。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传统中医药中,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是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下面对其治疗咳嗽的效果进行研究。
小柴胡汤是一种以小柴胡、黄芩、人参、干姜、甘草、大枣等为主要药材制成的汤剂。
小柴胡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病症,包括咳嗽、发热、头痛、胸闷、腹痛等。
小柴胡汤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调和人体气血运行,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止嗽散是一种具有镇咳、祛痰作用的中药方剂。
停咳散方剂由板蓝根、知母、苦杏仁、枳壳、山楂等8味中药组成。
止嗽散主要通过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作用,治疗咳嗽、气喘等症状。
止嗽散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咳嗽,尤其适用于痰多难咳、口鼻干涩等症状。
化裁治疗法是中医特有的一种个体化治疗方法,即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病情、症状和病因,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采用化裁治疗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小柴胡汤和止嗽散的疗效,提高治疗咳嗽的成功率。
化裁治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症状、病史等因素,在小柴胡汤和止嗽散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调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咳嗽,可以使用小柴胡汤合止嗽散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增减或改变药物组合比例,实现个性化的化裁治疗。
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可以缩短病程时间、减轻咳嗽症状、促进痰液排出,从而达到治疗咳嗽的目的。
久咳方小柴胡
久咳方小柴胡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咳嗽自不必说,而用小柴胡汤治疗咳嗽方书谈到,但临床少有人运用,原因何在?通常认为小柴胡汤是少阳主方,枢转少阳枢机达邪外出,或者说是和解少阳以达治病目的。
可知这更是一首疏肝利胆和胃的良方。
小柴胡汤主症中除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外,尚有“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主症,这是关乎“胃”的临床症状,至于用小柴胡汤治疗的咳嗽必有小柴胡汤的一些症状,必有一些关乎“胃”的临床症状,这类咳嗽或者说叫“肺胃型咳嗽”,这类“肺胃型咳嗽”临床不少,只是我们很少留意罢了,以致造成临床很少有人用小柴胡汤治疗咳嗽。
唐容川,陈飞霞,李翰卿,江尔逊,余国俊等人非常重视小柴胡汤治疗咳嗽,而今人少用,难道是临床没有遇到这类咳嗽吗?显然不是,关键是遇到了不会用,原因是不理解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机理。
《黄帝内经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又说:“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由此可见五脏六腑之久咳最终演变成“聚于胃关于肺”的“肺胃型咳嗽”。
久咳之症《黄帝内经》并没有出方,两千多年后,唐容川说:“兹有一方,可以统治肺胃者,则莫如小柴胡汤”。
陈飞霞说:“此方辛平升散,为咳门第一神方,举世少有知者.......凡胸紧气急,咽痛口苦,痰不相应,即用本方升散之”。
二氏所说可知小柴胡汤是治疗“肺胃型咳嗽”之方,是治疗久咳之方,临床这类咳嗽很多,用之即效。
从歧伯到唐容川,陈飞霞,历代医家历时两千多年探索,久咳之病机明也,久咳之良方显也,而今人不用,致使明珠土里埋,千古秘密显而复隐,光芒转瞬即逝,痛哉!惜哉!!奈何哉七、郁火咳嗽小柴清凡太阳病见咳嗽不愈,迁延至一周以上,传入少阳有柴胡证而仍咳嗽者,投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甚效。
我用此方,一般不加减,只是在干姜与五味子之间调整一下份量。
小柴胡汤治咳嗽
小柴胡汤治咳嗽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少阳证。
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孝文常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收到较满意的疗效,尤其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咳嗽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病因病机李孝文认为,咳嗽责之肺失肃降,肺气上逆。
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类。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不论邪从外入或从内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
小柴胡汤解析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咳,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方后有加减法,最后一句是:若咳者,去人参、生姜、大枣,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张令韶注曰:咳者,形寒伤肺,肺气上逆,故加干姜之热以温肺,五味之敛以降逆。
《医宗金鉴》曰:咳者,半表之寒,凑入于肺,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芩,恐干姜助热也。
外感病后长期咳嗽不愈,正是由于正气虚弱,不能轻易抗邪外出,而邪气亦不能径驱入里,导致疾病缠绵难遇,咳嗽常会有一两个月之久者。
小柴胡汤正可以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去人参生姜和大枣,是防其壅补,阻滞气机运行,干姜易生姜,增加辛散之力,利于肺宣肃。
辨证加减李孝文据多年临床体会,典型的小柴胡汤证出现咳嗽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所以掌握经方用药的加减之法非常重要。
若患者表证已除,久咳不愈,多白痰,易咳出,胸胁疼痛、舌淡、苔薄白腻,脉不浮或见细而无力,可用该方加陈皮、苏子等;若见咳吐黄痰、舌红、苔黄者,可合用麻杏石甘汤;若病人还有明显的表证,或复感外邪,若属风寒表虚证,则合用桂枝汤;属风寒表实证,则合麻黄汤;属风热,则合银翘散、桑菊饮之类。
典型病案孙某,男,47岁,2013年10月8日初诊。
患者一个月前因为打球出汗受凉而咳嗽,干咳无痰,口苦,纳食不馨,无形寒身热,无胸痛,咳嗽日夜均有发作,咳甚则干呕,伴有便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柴胡汤治疗长期咳嗽
通常认为,小柴胡汤治疗寒热往来而咳嗽者。
近代医家唐容川著《血证论》,称和法为“血证之第一良法”,在血证的治疗中广用小柴胡汤。
药材柴胡的功效及作用《血证论·咳嗽》:“《内经》云:五脏六腑皆有咳嗽,而无不聚于胃关于肺,上条分肺胃治已详。
兹有一方,可以统治肺胃者,则莫如小柴胡汤。
肺火盛加麦冬;心火盛加黄连、当归;肝火盛加当归、胡黄连;黄昏咳嗽为火浮于肺,加五倍子、五味子以敛之;五更咳嗽,为食积之火,至寅时流入肺经,加莱菔子;痰凝气滞者,加瓜蒌霜、旋覆花、杏仁、桔梗、射干、川贝母;水饮上冲者,加葶苈子、桑白皮、细辛、五味子;有寒加干姜、云茯苓;若兼外感,发热恶寒,鼻塞头痛而咳嗽者,宜小柴胡汤加荆芥、紫苏、杏仁、薄荷。
盖小柴胡能通水津,散郁火,升清降浊,左宜右有,加减合法,则曲尽其妙。
”
本段论述是基于“虚劳失血之咳嗽”,着眼于通水津、散郁火、升清降浊,可谓深识小柴胡汤者。
那么,由于水津不布、夹有郁火所致之咳嗽,就可以考虑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倘若没有明显正虚,小柴胡汤中温补之品可少用或不用。
清代医家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中指出:“余临证以来,每见咳嗽百药不效者,迸去杂书之条绪纷繁,而觅出一条生路,止于《伤寒论》得之治法。
《伤寒论》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三句,是金针之度……《伤寒论》小柴胡汤谓:‘咳者去人参、生姜,加干姜、五味子。
’此为伤寒言,而不尽为伤寒言也。
余取‘上焦得通’三句,借治劳伤咳嗽,往往获效。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