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2课时 服务社会 优质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2课时 服务社会 优质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2课时 服务社会 优质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服务社会优质教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探讨为什么要服务社会以及如何服务社会。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

(一)服务社会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曹师傅热心公益并带动周围人一起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使学生关注公益活动,增强公益意识。

1.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

2.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提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曹师傅服务社会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能影响周围的人。

3.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

值。

(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

1.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

2.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提示: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活动一:支教日记(多媒体展示材料)

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学生不能耐心地听课,也就在这时,第一次发现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被人所珍惜是多么的不开心和难过。难过之余,它也教会了我作为一位老师是多么的辛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努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案,课堂也慢慢变得生动和活跃起来,达到我们此次支教的宗旨:给他们带去新东西,传播新思想,激发新的兴趣。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加油着,几天下来大家都有些筋疲力尽,好多人生病,嗓子也沙哑了,但谁也没有放弃。8月16日一大早,好多小朋友送来了玉米、豆角还有橘子等食物,真的很开心,特别感谢他们和他们的家人。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兴致更加高涨,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

3.从这位大学生写的参加下乡支教活动的体会中,你发现她得到了什么?

教师讲述:她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增长了才干。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学会与人相处等。所以说,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目标导学二:奉献社会我践行

活动一:参加公益我能行(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1.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在参加类似的活动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学生讨论回答)

2.除了这些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服务社会的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方式很多,比如参加公益活动。公益活动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可以参加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我们可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效果。

活动二:传递正能量(多媒体展示一组材料)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之《深海钳工》

18岁管延安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有空的时候就看书学习,是他最大的工余爱好。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和对工作的专注,心灵手巧的他不但精通錾、削、钻、铰、攻、套、铆、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是得心应手。一个个细小突破的集成,一件件普通工作的累积,成就了"大国工匠"的传奇。

材料二: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 卢永根——87岁院士毕生积蓄捐教育

他“小气”,为省钱楼顶种菜;他“大方”,毕生积蓄880多万捐教育。他是卢永根,87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的老校长。他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

材料三:献爱心点亮他人生命

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延安3位市民网上得知一病人家属求捐献“熊猫血”信息后连夜赴北京献血。“非常感谢周慧、董静安、南景瑞三名好心人,能在大年初二放弃家人团圆,不远千里赶到北京献血救人,这种感激之情是用言语难以表达出来的,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在电话中,远在北京的患者家属胡先生说起此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都是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典范,他们的行为给了你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奉献助我成长和奉献社会我践行,知道奉献社会体现人生价值,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懂得了奉献和服务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3 板书设计

服务社会?????奉献助我成长?????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奉献社会我践行?

????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为什么热心公益和如何奉献、服务社会展开教学,通过列举身边的公益活动及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感。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补充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突出了本学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的特点。不足之处: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方面仍需探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 服务社会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2课时服务社会 知识目标 1.知道服务社会的意义。 2.学会如何服务社会。 能力目标 1.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服务社会。 2.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或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努力学习,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4.增强自己热爱劳动的意识和决心,提高劳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敬业精神。 2.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社会。 重点 1.服务社会的意义。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难点 1.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教师准备:搜集社会公益活动图片,制成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拓展】京东是大家熟识的网络购物平台,同淘宝一样家喻户晓。它的老板也就是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他荣获“2016年度中国社会责任杰出人物奖”。 京东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从公司创立之初,就把乐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普惠价值的事情作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理念。在刘强东的带领下,京东依托互联网和公益的跨界,结合京东商城和京东金融的业务优势,开发慈善平台,拓展爱心捐赠渠道和模式,服务慈善事业,解决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刘强东号召京东员工关注环境保护,发起多项绿色公益项目。 2014年9月24日,刘强东作为发起人的京东公益基金会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京东公益基金会秉承“品质生活、快乐公益”的愿景,创新性地推出了“让爱回家”社会创新公益开放平台,融合京东商业模式的优势资源,关注妇女儿童群体,让留守妇女和儿童收获改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级上册 第五课

八年级xx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________,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__________、公证处、__________等。 2.诉讼是__________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__________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__________. 3.诉讼俗称“打官司”。下列关于诉讼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B.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C.受到不法侵害,我们只能通过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D.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 4.下列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 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居民委员会⑤法律援助中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据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农民工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约63%的人表示气愤,约60%的人会选择“不干了或忍气吞声”。对此,你给农民工的正确建议是()A.到当地政府部门静坐抗议B.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 C.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D.利用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 6.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把“见义勇为,敢于斗争”予以删除。 这一做法()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表明不需要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C.要求青少年更应该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D.违反xx和法律,是不合理的 7.小林放学回家时,看见一歹徒骑摩托车实施抢劫,当即报案,并向公安部门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和去向,公安部门根据小林提供的线索很快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这说明() A.小林是未成年人,不应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B.公民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责任 C.青少年要奋不顾身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D.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唯一有效方法 8.中学生孙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货车撞伤,永远失去了右腿。孙某的父母为此痛心不已,他们找到肇事司机要求赔偿,但该司机对此置之不理,孙某的父母想起诉他,可对法律知识又知之甚少。 (1)孙某的父母可以寻求哪些机构的帮助? (2)孙某的父母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维护儿子的合法权益? 答案 1.法律救助律师事务所xx中心 2.人民法院最xx最后屏障 3.C 4.C 5.C 6.C 7.B 8.(1)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 (2)①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②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 民》知识点归纳 1、法律的作用?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 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 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 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 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 含义触犯法律法律责任常见违法现象(事件)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 律法规的 行为 民法通则、合 同法、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 物权法 承担民事 责任 如民事赔偿、借贷不 还、侵犯消费者合法 权益等侵犯他人民事 权利或者撕毁合同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 理法规的 行为 治安管理处 罚条列、交通 管理法规、义 务教育法、劳 动法、环境保 护法 受到行政 制裁,包括 行政处分 与行政处 罚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殴打他人、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污 染环境、使用童工、 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 育等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法行为情 节严重,对社 会危害很大, 触犯刑法,应 受到刑法处 罚的行为 刑法应受到刑 罚处罚(主 刑与附加 刑) 抢劫、盗窃、故意杀 人、绑架、投毒、 贩卖毒品等重大刑事 犯罪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人教道德与法治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教案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1课时关爱他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运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关爱他人的作用。 【教学难点】 关爱他人的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你怎么看待这位女士的行为? 教师讲述:奉献社会,不是远离现实的高谈阔论,而是平凡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1课时:关爱他人。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和怎样关爱他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一)关爱他人的含义及表现 1.什么是关爱。 提示: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你得到过哪些关爱?这些关爱对你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 3.(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关爱他人的图片) (二)理解关爱 设计意图:通过再现公交车前等待老人的温馨一幕,旨在引导学生对情境中乘客、司机、售票员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关爱对于他人、社会的意义,感悟关爱他人传递的社会正能量。 1.展示教材P76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2.人物评价:分别对情境中的司机、售票员、乘客的行为进行评价。 提示: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突破满分同步训练 第三单元第七课 第2课时 服务社会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2课时服务社会 一、比较与选择 ▲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从G20杭州峰会的“小青荷”到江苏发展大会的“小流苏”,青年志愿者们积极传递文明礼仪,制止不文明的行为。该举动告诉我们要() A.学会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 B.体验生活变化,领略现代文明 C.提高文化素养,突出个人发展 D.强调服务社会,不应获取回报 2.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这段铿锵有力的青年志愿者誓言告诉我们() A.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是我们享有的权利 B.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服务社会 C.做负责任的人是只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D.热心公益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唯一体现 3.全国劳动模范梁树华是南宁邦尔克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梁树华积极投身科研,勇于探索,不断攻克技术上的难关,有多项科研和标准编制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梁树华创建的“劳模、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累计为企业增收节支近千万元。梁树华的事迹说明服务和奉献社会要()

A.从关心时事来做起 B.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C.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D.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4.为更好地践行慈善公益事业,让善行善举扎根,20年来,河南省注册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共向社会提供3984万人次、19.98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这说明() A.承担社会责任比对自己负责更重要 B.承担责任只有代价而没有任何回报 C.奉献社会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 D.成为志愿者是奉献社会最佳的途径 5.2018年9月12日,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周口市盛大开幕。在此次运动盛会上,青年志愿者们无私奉献,不断传递正能量,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 A.志愿服务高于一切,要积极参加 B.要积极承担责任,争取获得回报 C.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回报社会 D.只有志愿服务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6.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段话告诉我们() A.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服务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教学设计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7.1 关爱他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关爱他人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懂得关爱他人要讲究艺术 能力目标 :能够心怀善意、尽己所能关爱他人,注意讲究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在关爱他人时做到心怀善意、尽己所能、把握策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位女士的行为? 教师讲述: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这节课我们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和怎样关爱他人。 展示课题《关爱他人》。 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关爱 A.关爱他人的含义 活动一:你说我说:我得到的关爱 思考:什么是关爱。 教师总结: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B.理解关爱 (二)关爱他人的原因 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活动二:关爱促和谐 (展示教材P76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 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令老人深受感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爱有助于社会文明进步。 教师总结: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活动三:关爱获幸福 (展示教材P76—77“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提示:小李将品质好的南瓜种子分给邻居们种植,使自己和邻居都获得更大的收益。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教案

第1课时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 2.能力目标:认识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违法无小事。 2.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方法 1.教师提出问题,进行问题导学。 2.学生阅读教材,自主互助学习。 3.教师制作课件,用多媒体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阅读教材46-48页运用你的经验、探究分享、相关链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2)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二、讲授新课 (一)违法无小事 1.学生阅读教材46页、48页的第一、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间自主互助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哪些违法行为? 2.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展示更多关于违法无小事的图片,讲解违法无小事。 (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学生阅读教材49-51页探究分享、相关链接,教师提出问题。 (1)你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有做过违法的事吗? (2)根据你的经验,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行为违法吗? 2.学生阅读教材49到51页的人第一、二、三自然段,同学间自主互助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什么违法行为吗? (2)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3)如何做遵章守法的好学生? 3.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展示更多违法行为的图片,讲解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做到不违法。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1、法律的作用?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 、刑法的作用、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定义、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教案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一框关爱他人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在关爱他人时做到心怀善意、尽己所能、把握策略 能力目标:能够心怀善意、尽己所能关爱他人,注意讲究策略 知识目标:知道关爱他人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懂得关爱他人要讲究艺术 二、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 四、教法教具:自主学习、合作交流;PPT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恰到好处的关爱》 问:从短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社会需要关爱。那么,什么是关爱,为什么要关爱他人以及怎样关爱他人呢?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一框题《关爱他人》。 (二)自学感悟 1、关爱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 2、为什么要关爱他人? 3、怎么样关爱他人? (三)合作探究 <一>故事一: 紧张的一周学习结束了,周五放学后,小鸣想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为了节省时间,他决定自己坐公交车去和妈妈会合。该约在几点见面呢?他想给妈妈打个电话,可又没带手机,无助的他向一位阿姨说明情况和请求后,阿姨立刻拿出手机,帮小鸣拔通电话…… 问:(1)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2)说说你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过哪些关爱? 归纳总结:(1)关爱的含义: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2)被他人关爱,也关爱着他人。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感受关爱对于个人的作用: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二>故事二: 小鸣和妈妈约定好六点在电影院门口见面,公交车即将发车时,售票员发现车后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招手,于是赶紧提醒司机等一等,司机打开车门让售票员下车去接老人。售票员赶上前搀扶着老人说:“您不用着急,车子在等您呢!”上车后,乘客纷纷给老人让座,老人感激地说:“让你们久等了,谢谢大家!”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_做守法公民_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第1课时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 2.能力目标:认识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违法无小事。 2.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方法 1.教师提出问题,进行问题导学。 2.学生阅读教材,自主互助学习。 3.教师制作课件,用多媒体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阅读教材46-48页运用你的经验、探究分享、相关链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2)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二、讲授新课 (一)违法无小事 1.学生阅读教材46页、48页的第一、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间自主互助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哪些违法行为? 2.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展示更多关于违法无小事的图片,讲解违法无小事。 (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学生阅读教材49-51页探究分享、相关链接,教师提出问题。 (1)你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有做过违法的事吗? (2)根据你的经验,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行为违法吗? 2.学生阅读教材49到51页的人第一、二、三自然段,同学间自主互助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什么违法行为吗? (2)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3)如何做遵章守法的好学生?

第2课时《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2课时《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问题: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服务社会绚丽人生 (一)服务社会的意义 活动一:我的价值在这里 (学生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 1.思考: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这不但可以让自己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也使自己成了改变社会和世界的一个积极的力量。大家都关注环保,才能有美好的环境,人人行动起来,才会真正享有美好的生活。所以说,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目标导学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 活动二:服务社会锻炼自己 (学生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教师讲述: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展示下列材料) 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山里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水平很低,所以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必然很肤浅,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

2020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五课 第三框 善用法律(含答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3 善用法律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________,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__________、公证处、__________等。 2.诉讼是__________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__________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__________. 3.诉讼俗称“打官司”。下列关于诉讼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B.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C.受到不法侵害,我们只能通过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D.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 4.下列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 ) 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居民委员会⑤法律援助中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据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农民工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约63%的人表示气愤,约60%的人会选择“不干了或忍气吞声”。对此,你给农民工的正确建议是( ) A.到当地政府部门静坐抗议B.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 C.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D.利用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 6.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把“见义勇为,敢于斗争”予以删除。这一做法( )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表明不需要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C.要求青少年更应该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D.违反道德和法律,是不合理的 7.小林放学回家时,看见一歹徒骑摩托车实施抢劫,当即报案,并向公安部门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和去向,公安部门根据小林提供的线索很快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这说明( ) A.小林是未成年人,不应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B.公民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责任 C.青少年要奋不顾身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D.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唯一有效方法 8.中学生孙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货车撞伤,永远失去了右腿。孙某的父母为此痛心不已,他们找到肇事司机要求赔偿,但该司机对此置之不理,孙某的父母想起诉他,可对法律知识又知之甚少。 (1)孙某的父母可以寻求哪些机构的帮助? (2)孙某的父母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维护儿子的合法权益? 答案 1.法律救助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 2.人民法院最权威最后屏障 3.C 4.C 5.C 6.C 7.B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检测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检测题一、选择题 1.梁启超死于当年协和医院的医疗事故:医生把本该切除的左肾切成了右肾。临死前,梁启超不是咒骂医生,而是叮嘱家人:“千万别跟媒体说,不要公布。老百姓刚刚开始相信西医,如果让他们知道我的事,难免就会退却。”由此而感动很多人。先生的遗嘱启发我们() A.做一名遵守社会规则的人B.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 C.做一名道德高尚的人D.做一名遵纪守法的人 2.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那么关心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心就是茫茫大海上一盏明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好的品德②关爱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③关爱一定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④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3.徐本禹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但他的行为却感动了中国,他放弃了自己的大学生活,用知识帮助贵州山区的孩子们成长;还有许多像徐本禹一样的青年志愿者在我国最贫困的地区支教,他们甘于清贫,甘于寂寞,默默地奉献。在这些青年志愿者的身上,我们懂得了() ①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社会责任感 ②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③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④我们要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照料孤寡老人、免费维修家电、捐建爱心诊所……这就是孙在前和他的义工团队坚持干了多年的“小事儿”。“虽然我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我收获了‘潍坊市十大孝星’荣誉,还有常人体会不到的快乐。”孙在前的言行向你传递的正能量有()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1课时关爱他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关爱他人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懂得关爱他人要讲究艺术 能力目标能够心怀善意、尽己所能关爱他人,注意讲究策略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在关爱他人时做到心怀善意、尽己所能、把握策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 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

“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位女士的行为? 教师讲述: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这节课我们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和怎样关爱他人。展示课题《关爱他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认识关爱 (一)关爱他人的含义及表现 活动一:你说我说:我得到的关爱 1.思考:什么是关爱。 2.你得到过哪些关爱? 教师总结: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目标导学二:理解关爱 (二)关爱他人的原因 活动二:关爱促和谐 (展示教材P76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 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令老人深受感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爱有助于社会文明进步。 教师总结: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活动三:关爱获幸福 (展示教材P76—77“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提示:小李将品质好的南瓜种子分给邻居们种植,使自己和邻居都获得更大的收益。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目标导学三:关爱他人的艺术 (三)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活动四:情境探究——谁弄倒了自行车 (展示教材P77—78“探究与分享”) 1.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2课时 服务社会 优质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服务社会优质教 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探讨为什么要服务社会以及如何服务社会。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 (一)服务社会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曹师傅热心公益并带动周围人一起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使学生关注公益活动,增强公益意识。 1.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 2.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提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曹师傅服务社会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能影响周围的人。 3.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

值。 (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 1.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 2.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提示: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活动一:支教日记(多媒体展示材料) 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学生不能耐心地听课,也就在这时,第一次发现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被人所珍惜是多么的不开心和难过。难过之余,它也教会了我作为一位老师是多么的辛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努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案,课堂也慢慢变得生动和活跃起来,达到我们此次支教的宗旨:给他们带去新东西,传播新思想,激发新的兴趣。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加油着,几天下来大家都有些筋疲力尽,好多人生病,嗓子也沙哑了,但谁也没有放弃。8月16日一大早,好多小朋友送来了玉米、豆角还有橘子等食物,真的很开心,特别感谢他们和他们的家人。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兴致更加高涨,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 3.从这位大学生写的参加下乡支教活动的体会中,你发现她得到了什么? 教师讲述:她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增长了才干。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学会与人相处等。所以说,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目标导学二:奉献社会我践行 活动一:参加公益我能行(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1.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在参加类似的活动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学生讨论回答) 2.除了这些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服务社会的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方式很多,比如参加公益活动。公益活动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可以参加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我们可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效果。 活动二:传递正能量(多媒体展示一组材料)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之《深海钳工》 18岁管延安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有空的时候就看书学习,是他最大的工余爱好。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和对工作的专注,心灵手巧的他不但精通錾、削、钻、铰、攻、套、铆、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是得心应手。一个个细小突破的集成,一件件普通工作的累积,成就了"大国工匠"的传奇。

新人教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1.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分类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4.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6.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7.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分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 8.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9.遇到侵害时,我们应怎样依法求助? 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0.诉讼的含义、重要性及类型 (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重要性: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类型:诉讼通常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三种类型。 11.青少年为什么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质课教案_0

2服务社会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问题: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服务社会的意义 活动一:我的价值在这里 (学生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

1.思考: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这不但可以让自己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也使自己成了改变社会和世界的一个积极的力量。大家都关注环保,才能有美好的环境,人人行动起来,才会真正享有美好的生活。所以说,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活动二:服务社会锻炼自己 (学生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教师讲述: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展示下列材料) 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山里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水平很低,所以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必然很肤浅,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学生不能耐心地听课,也就在这时,第一次发现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被人所珍惜是多么的不开心和难过。难过之余,它也教会了我作为一位老师是多么的辛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努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案,课堂也慢慢变得生动和活跃起来,达到我们“银鸽”此次支教的宗旨:给他们带去新东西,灌输新思想,激发新的兴趣。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加油着,几天下来大家都有些筋疲力尽,好多人生病,嗓子也沙哑了,但谁也没有放弃。8月16日一大早,好多小朋友送来了玉米、豆角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同步测试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次禁毒行动中,警方发现并铲除了张某为治牙痛种的52株罂粟,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张某的行为 A. 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B.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D. 是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一“车让人”的新法规出台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明显减少,在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有下降趋势。这一新规体现了法律 A. 规范作用 B. 保护作用 C. 既有规范作用,也有保护作用 D. 只有规范作用,没有保护作用 3.2019年5月,在咸宁市开展的警示教育中,市纪委公布了一批领导干部贪污腐化、最后锒铛入狱的案例。这些案例中领导干部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A. 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B. 触犯了刑法 C.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 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 4.下列关于“犯罪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定是违法行为②最本质特征是有社会危害性 ③违反刑法的行为④必然后果是会受到刑罚处罚 ⑤是严重违法行为⑥是一般违法行为的最终结果 A. ②③④⑥ B. ①②④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④⑤ 5.2018年5月12日,年仅21岁的消防战士谢勇在江苏一小区解救被困群众的过程中不幸牺牲。对此,网民王某在QQ群中公然发表侮辱牺牲消防战士的言论,最终王某因寻衅滋事被清江浦分局依法予以拘留15日并罚款1000元的处罚。王某的行为是() A. 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 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种类分为 A.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B. 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C. 主刑和附加刑 D. 拘役和没收财产 7.下列能劝诫我们远离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谚语是 A.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B.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_服务社会

第2课时服务社会 1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探讨为什么要服务社会以及如何服务社会。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 (一)服务社会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曹师傅热心公益并带动周围人一起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使学生关注公益活动,增强公益意识。 1.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 2.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提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曹师傅服务社会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能影响周围的人。 3.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 1.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 2.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提示: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活动一:支教日记(多媒体展示材料) 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学生不能耐心地听课,也就在这时,第一次发现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被人所珍惜是多么的不开心和难过。难过之余,它也教会了我作为一位老师是多么的辛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努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案,课堂也慢慢变得生动和活跃起来,达到我们此次支教的宗旨:给他们带去新东西,传播新思想,激发新的兴趣。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加油着,几天下来大家都有些筋疲力尽,好多人生病,嗓子也沙哑了,但谁也没有放弃。8月16日一大早,好多小朋友送来了玉米、豆角还有橘子等食物,真的很开心,特别感谢他们和他们的家人。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兴致更加高涨,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 3.从这位大学生写的参加下乡支教活动的体会中,你发现她得到了什么? 教师讲述:她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增长了才干。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学会与人相处等。所以说,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目标导学二:奉献社会我践行 活动一:参加公益我能行(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1.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在参加类似的活动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学生讨论回答) 2.除了这些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服务社会的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方式很多,比如参加公益活动。公益活动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如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