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的治疗方法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373c58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2.png)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前言:呃逆为较易发生的生理现象之一,打嗝主要是由于膈肌收缩而导致的,在打嗝时,横膈肌会处在收缩状态下,空气会被快速吸入至肺中,声带中的裂缝会快速收缩,而后就会导致声响,对呃逆来说,若其的发作时间大于48个小时,那么则称其为顽固性呃逆。
对于顽固性呃逆若未能予以妥当性治疗,则无疑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基于此,本文就以顽固性呃逆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顽固性呃逆呃逆也被称之为膈肌痉挛,主要是因中枢神经、膈肌等受一定刺激之后所导致的膈肌阵发性痉挛,呃逆时间大于48个小时即为顽固性呃逆,根据原因能够将其划分为精神性、反射性以及代谢障碍性等类型。
以顽固性呃逆的主要病因来说,则包括颅外以及颅脑这两项原因。
以颅外原因来说,主要内容包括颈部疾病、胸部疾病、代谢紊乱等。
对于颅脑原因来说,则主要包括颈椎和颅脑外伤,脑血管以及感染等原因。
在患有顽固性呃逆之后,务必要至临床之中加以诊断,主要是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及血常规等相关的检查,以此明确患者的病因,并且也能够进行其他检查,这则包括腹部平片、以及CT等,以便了解是否有因腹部脏器产生异常情况,而致使的顽固性呃逆。
二、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一般疗法以一般疗法来说,主要体现如下:其一,吸气后屏气疗法。
对于患者来说,其应先进行深吸气,而后快速的加力屏气,之后再徐徐呼气,该种方式能够反复的运用,对于进食速度较快、以及受到精神方面刺激所导致的顽固性呃逆患者来说,则建议运用此种治疗方法。
其二,按压眶上神经疗法,对于患者来说,其应处在坐位、或是平卧位的状态之下,对于患者的双侧眶上进行按压,按压的程度即为患者可忍受,时间为2~4分钟,同时还应要求患者富有节奏的加以屏气。
其三,牵舌法,应让患者保持半卧位状态,并且还应深舌,利用于纱布将患者的舌体前约1/3~1/2的部分加以裹住,向外实施一定的牵拉,在其有一定的痛感即可,时间约为30秒,而后再让患者的舌体复位。
临床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要点
![临床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53069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6.png)
临床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要点呃逆,俗称“打嗝”。
当呃逆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则被认为是顽固性呃逆(IH)。
发生顽固性呃逆常因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加之精神和身体的沉重压力,会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
在人体的胸腔与腹腔之间,有一膈肌,它将胸腹腔分开。
和所有脏器一样,膈肌也有神经支配,既可接受各种刺激,也可接受“上级神经”命令而收缩。
膈肌突然收缩,继之喉头立即关闭,有时软腭及辅助呼吸肌也配合而收缩,这些都被延髓中枢所协调,于是打嗝就产生了。
“打嗝”这个通俗称呼很形象,不但描述了症状,也告诉我们产生这种症状的直接脏器——膈。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针对不同个体,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③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般疗法深吸气后屏气法。
采用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或以纸袋置于鼻口周围,造成局部二氧化碳增高的小环境,以达到通过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来刺激呼吸中枢,消除病理性兴奋的目的。
指压耳轮脚法。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的头顶侧或面对患者,用两个大拇指腹同时按压患者两侧耳轮脚,由轻到重,持续加压直到呃逆终止。
按压双眼球法。
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
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吞食烟雾法。
用一较长的圆形硬纸空盒,一端开口,用火点燃纸屑,放入盒内,使其熄灭产生烟雾,立即将纸盒开口紧压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如吃食物动作,把烟雾吞咽下去,但忌用抽吸的方法,1~2 分钟呃逆即可停止。
牵舌法。
患者取仰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全身放松,伸出舌头,操作者用湿毛巾或消毒湿纱布包住患者舌头,双手握住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左右,松手使舌体复位。
干扰法。
干扰正常呼吸,如嘱患者打喷嚏、咳嗽、屏气或过度换气或用一吸痰管沿鼻腔刺激等。
药物治疗西药治疗氯丙嗪。
氯丙嗪是美国 FDA 唯一批准的用于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物,通过拮抗中枢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
呃逆的简易治疗法
![呃逆的简易治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43842dee06eff9aef8079a.png)
患
,
在 进行 一 个 时期的 冷水擦 身
,
憋气
再 深吸 气
,
如 身体 和 环 境条 件 允许
。
也 可 以转 入 冷
, ,
2 、 3
分钟 呢 逆 即 可停 止
。 。
水冲 淋
方 法是
,
冲 琳前 要做 好准 备 活 动
,
饮 白糖 水
白糖 5 0 克 用热开 水 1 5 0
, ,
可 以做 广播操 或 跑 步 等 全 身 活 动 手 摩擦 胸 部 背 腹都
测
,
很容 易形成先 天 性 胎 儿畸形
。
有 人 观
、
,
风疹病 毒直 到 胎儿 出生 后 的 数月 数 年
、
,
呢 逆的 简易 治 疗 法 有人常常出呢 逆
可 引起 腹 部不 适
l
、 , ,
仍可 在小 儿体 内找 到 常 见 者为 先 天 性眼 病
”
,
、
俗称
,
“
打嘱
,
是由
。
先 天 性血 管 疾病 力发育障 碍 等 等
,
格 掌握
( 郭筱 宝 ) ⑤
人 身体 的 耐 受程度 逐 渐地 适 当延 长
但寒 冷 子 ) ⑧ 风残 麻疹 的症状
孕 妇 春 季防风 疹
是好发 于春 季的 一 种 常见的 呼吸
。
季节 应限制 在
分钟 内
。
( 木
道急 性 传染病
由于 风 疹 的 症状 与 感 冒
,
、
、
算
祛 胎毒 不 宜 喂 草药
给 新儿 服黄莲 南习俗
有的 孕 妇 可 咳 嗽
呃逆的中医疗法
![呃逆的中医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26fae7f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c.png)
呃逆的中医疗法呃逆,俗称“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呃逆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就会给人带来不适和困扰。
在中医理论中,呃逆的发生有着多种原因,相应地也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呃逆的发生主要与胃气上逆有关。
而导致胃气上逆的原因则多种多样,比如饮食不当、情志失调、正气亏虚等等。
饮食不当是引起呃逆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果暴饮暴食,或者食用了过多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就可能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胃气上逆而发生呃逆。
这种情况下,常常会伴有胃脘胀满、恶心呕吐、嗳腐吞酸等症状。
情志失调也容易引发呃逆。
比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肝气的疏泄功能。
中医讲,肝气郁结会横逆犯胃,导致胃气上逆,从而出现呃逆。
此类呃逆往往在情绪波动时加重,还可能伴有胸胁胀痛、心烦易怒等表现。
正气亏虚也是呃逆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年老体弱,或者久病之后,导致脾胃虚弱、肾阳不足等,也会使得胃气失于和降,从而引发呃逆。
这种呃逆通常声音低微,持续时间较长,还会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腰膝酸软等症状。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呃逆,中医有着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
首先是中药治疗。
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饮食停滞型呃逆,可以选用保和丸加减,以消食导滞、和胃降逆;对于肝气郁结型呃逆,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对于脾胃虚弱型呃逆,多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对于肾阳不足型呃逆,则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以温补肾阳、降逆止呃。
除了中药,针灸也是中医治疗呃逆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膈俞等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降逆止呃的效果。
一般来说,针灸治疗呃逆起效较快,尤其是对于急性呃逆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通过按摩腹部、背部的相关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调理气机,缓解呃逆症状。
比如,顺时针按摩腹部,重点按摩中脘、天枢等穴位;按摩背部的脾俞、胃俞等穴位,都有助于改善呃逆。
治呃逆的方法
![治呃逆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4133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7.png)
治呃逆的方法呃逆,是指在说话或者呼吸的过程中,突然无法控制地发出一种不自觉的声音或者呼吸现象。
这种现象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影响到正常的社交和生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呃逆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治疗呃逆的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方式来缓解呃逆。
呃逆往往是由于呼吸不规律或者过于急促导致的,因此可以通过深呼吸或者缓慢的呼吸来调整呼吸方式,从而减轻呃逆的症状。
可以尝试通过深呼吸练习来增强肺活量,提高呼吸的控制能力,从而减少呃逆的发作次数。
其次,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来治疗呃逆。
很多时候,呃逆是由于情绪紧张或者焦虑导致的,因此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呃逆的症状。
可以尝试进行放松训练,学习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从而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减少呃逆的发作。
另外,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呃逆。
对于一些严重的呃逆症状,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来治疗。
可以选择一些镇静剂或者抗焦虑药物来缓解呃逆的症状,但是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医嘱,避免不良反应或者依赖。
此外,可以通过言语训练来治疗呃逆。
可以通过练习口腔肌肉的训练,提高呼吸和发声的控制能力,从而减轻呃逆的症状。
可以尝试一些口腔肌肉训练的方法,如发声练习、口腔舌头操等,从而改善呃逆的症状。
最后,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治疗呃逆。
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方式来改善呃逆的症状。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从而减少呃逆的发作。
综上所述,治疗呃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方式、心理疏导、药物治疗、言语训练和改变生活习惯来缓解呃逆的症状。
但是在治疗呃逆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以上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早日摆脱呃逆的困扰,重拾健康的生活。
呃逆的治疗有哪些方法
![呃逆的治疗有哪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976f8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5.png)
呃逆的治疗有哪些方法呃逆,也被称为反流性食管炎,是食管黏膜常见的炎症性疾病。
它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液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呃逆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缓解呃逆症状。
首先要避免过饱或过饥,小而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其次,要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辣椒等,以及酒精和烟草。
此外,禁止平卧睡觉,可以使用床头垫高的方法,以减少胃酸反流的可能性。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呃逆的常见方法之一。
首先是抗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反流到食管的可能性。
其次是抗酸药物和胃肠动力药的联合使用,可以减少反流和加快胃内容物的排空。
对于一些轻度症状的患者,也可以尝试使用抗酸药物外用贴片。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症状的患者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可能是一个选择。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胃食管吻合术和反流二联合术。
胃食管吻合术是将胃的一部分包裹在食管下部,以增加食管和胃之间的阻力,减少反流的可能性。
而反流二联合术则是将胃底部的一部分环绕在食管下部,以增加食管和胃之间的阻力,减少胃酸的反流。
4.中医疗法:中医有丰富的经验治疗呃逆。
常用的中医疗法包括针灸、中药疗法和推拿按摩。
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和平衡气机,缓解胃食道反流的症状。
中药疗法通过选择适当的中草药配方,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系统的代谢功能,缓解症状。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胃部和食道周围的穴位,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减少胃酸反流。
5.心理治疗:呃逆的发病和症状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心理治疗也是治疗呃逆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咨询。
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减轻焦虑和压力,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总之,呃逆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疗法和心理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和相关因素来决定。
呃逆的中药治疗方法
![呃逆的中药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0f74d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8.png)
呃逆的中药治疗方法逆是中医术语,常用来描述身体内外的功能和气血流动不顺畅的情况。
逆可以分为外感逆和内在逆,其中外感逆是指外界的邪气侵入身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内在逆是指身体内部器官功能异常导致气血逆行。
根据中医理论,中药可以有效治疗逆的问题,并恢复身体的正常运行。
1.外感逆的中药治疗方法:外感逆主要是指因外界邪气侵入身体而导致气血逆行的情况,症状常包括恶寒、发热、头痛、咳嗽等。
中药治疗外感逆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发汗和祛风寒的药物来促进邪气的排出。
常用的药物包括:-防风:具有祛风、解表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邪引起的头痛、发热等症状。
-苍术:具有温中、祛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肠胃寒凉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陈皮:具有理气、调中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胸腹胀满、呕吐等症状。
-莲心: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邪热引起的口干苦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防己:具有发散寒湿、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筋骨拘急等症状。
以上药物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内在逆的中药治疗方法:内在逆主要是指身体内部器官功能异常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常见症状有胸闷、气促、乏力等。
中药治疗内在逆的方法通常是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恢复气血的正常流动。
常用的药物包括:-泽泻:具有利水、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肾脏功能不畅引起的排尿困难、水肿等症状。
-党参: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脾胃功能不畅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肝胆功能不畅引起的口苦、胁痛等症状。
-人参:具有益气、补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心脏功能不畅引起的气促、心悸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来选择和搭配药物,因此建议在使用中药治疗逆的问题时,一定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总结起来,中药治疗逆的问题主要包括外感逆和内在逆两种情况,针对不同的问题和症状,可以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呃逆的治疗方法
![呃逆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405e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f.png)
呃逆的治疗方法呃逆,也被称为反胃或倒吐,是一种出现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不适症状。
当我们食物或液体在进入胃部后,有时可能会逆流到食管和嘴巴中,导致不适和呕吐感。
呃逆可以是一种暂时性的现象,也可以是慢性病症,影响日常生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呃逆的治疗方法。
呃逆的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供参考。
然而,每个人都应在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之后,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首先,饮食调整是治疗呃逆的基本方法之一。
个人应该避免食用油炸、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及辛辣食物。
同时,忌食过酸或过辣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导致呃逆发生。
其次,合理的饮食习惯也是缓解呃逆症状的重要方法。
个人在进餐时应尽量保持坐姿,并缓慢咀嚼食物。
吃饭时不要喝太多水或其他液体,以免增加胃部的压力,引发呃逆。
在吃完饭后,尽量避免立即躺下或做弯腰的动作,这有助于避免胃酸返流到食道中。
此外,个体在饮食时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有助于消化和缓解胃酸的食物,如香蕉、菠萝、姜和蜂蜜等。
这些食物具有抗酸和镇定胃部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呃逆症状。
除了饮食调整外,个体还可以尝试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改善作息时间和睡眠质量。
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减少身体疲劳和压力,从而有助于控制呃逆症状的发生。
体育锻炼也是减轻呃逆症状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增强肠胃道的蠕动功能,有助于消除胃内残留物,从而减少胃液倒流。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非药物治疗可能无法完全缓解呃逆症状。
此时,药物治疗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根据个体病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酸药物或抗呃逆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轻呃逆症状。
最后,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修复或加固食道和胃部之间的连接,以减少呃逆的发生。
然而,手术风险较大,决策应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
总结起来,呃逆的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
呃逆各种治疗方法
![呃逆各种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57fdc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5.png)
呃逆治疗秘方按穴治呃逆法①按少商穴:用手指甲压迫少商穴,压至有明显酸痛感,持续30~60秒,患者可两手交替进行。
少商穴在大拇指甲根部桡侧角,距指甲缘约1分许。
②按内关穴:内关穴在手臂内侧中央距第一横纹约2寸处。
用手指压迫、按揉内关穴,有止嗝作用。
③按攒竹穴:双手拇指按压攒竹穴,其余4指在太阳穴部位固定头部,一般按压揉捻数分钟可治呃逆。
攒竹穴在眉毛内侧端,俗称鱼头。
白砂糖治呃逆法因胃肠突然受冷或受热引起的呃逆,可取1汤匙白砂糖含在口中,不等糖溶化就弯腰下咽,可治呃逆。
醋防服药呕吐法患者闻到药味要呕吐时,可在患者鼻孔里涂一点醋,然后服药,即可防止呕吐。
袋内呼吸治呃逆法将口鼻伸入直工信封或塑料袋,不让周连漏气,在袋内呼吸2~3分钟,即能止嗝。
刀豆生姜治呃逆法将30克带壳老刀豆、3片生姜加水煎煮,去渣后加适量红糖,1日内分2次饮服,可治虚寒呃逆。
堵耳喝水治呃逆法先堵住呃逆者的耳朵,令其饮下200克温开水,可治呃逆。
茴香子治呃逆法将茴香子放在铁板上焙烧至冒烟,用口鼻吸入烟雾,即可止嗝。
韭菜治呃逆法将韭菜榨汁饮服;或适量生食;或将韭菜子3克研末内服,均能治久嗝不止。
酒浸柠檬治呃逆法将1只柠檬浸在酒中,打嗝时取出柠檬,去皮后食用,止嗝效果好。
桔树叶花治呃逆法取40克桔树的叶或花,加2杯清水煎服,每次饮100毫升,每日3次,可治比较顽固的呃逆。
拉舌治呃逆法用一块干净的纱布包住舌头尖,然后用手指捏住,打嗝时就轻轻往外拉,此时会感到腹部有气体上升,打嗝会自然停止。
屏气治呃逆法深吸一口气后憋住,慢慢呼出,重复几次,可止住呃逆。
柿子蒂治呃逆法取10只柿子蒂,加水煎汤饮服,可治呃逆。
压喉治呃逆法发生呃逆时,可用食指按压喉下部凹陷处,片刻即止。
压眼球治呃逆法两手掌稍用力按在眼球上,即会感到有一股气体从胃中排出,呃逆即止。
如果不止,可用手指压上眼眶边缘,寻出压痛点,然后用力按揉几下,就可消除呃逆。
青光眼、高度近视和心脏病患者不宜采用此法。
中药治疗顽固呃逆的方剂
![中药治疗顽固呃逆的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7d579ca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1.png)
中药治疗顽固呃逆的方剂呃逆,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酸和消化液长时间逆流至食管和喉咙的一种症状。
这种病症常常伴有胃酸灼烧感、反流食物或胃酸的感觉,严重时可能导致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问题。
传统中医认为,呃逆是由于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等原因导致食物无法正常下行而引起的。
因此,中药治疗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正常消化和运行,从而缓解呃逆症状。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可以用于治疗顽固呃逆。
1.保和汤组成: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大枣、生姜功效:益气健脾,调和胃气适应症:脾胃虚弱引起的呃逆,胃气不和引起的胃酸逆流用法用量:以上药材煎汤,分2次服用,每天1剂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此方剂。
2.五灵脂组成:竹茹、沉香、乳香、没药、半夏、麦芽功效:行气降逆,调和胃气适应症:呃逆伴有嗳气、腹胀、胸闷等症状用法用量:取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用药10-15g,每天3次3.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功效:燥湿化痰,和胃止呃,平肝化湿适应症:湿热化痰引起的呃逆用法用量:取以上药材煎汤,分2次服用,每天1剂4.太和汤组成:白术、党参、茯苓、柴胡、川芎、生姜、甘草、大枣功效:健脾益气,调和胃气,疏肝解郁适应症:肝胃不和引起的呃逆用法用量:取以上药材煎汤,分2次服用,每天1剂5.逍遥散组成:白芍、蔓荆子、枳实、泽泻、莪术、苏梗、木香、陈皮、厚朴、茯苓、川楝子、远志、牛膝、甘草功效:行气津液,调和胃气,降逆止呃适应症:胃气上逆引起的呃逆用法用量:取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用药10-15g,每天3次以上方剂都是针对呃逆的不同病因和病理机制进行调理的,具有调和脾胃、疏肝理气、化痰利水等功效。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方剂。
此外,中药治疗呃逆应与饮食、生活习惯等综合治疗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使用中药治疗呃逆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调理:避免过冷、过热、过油腻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定时定量进食。
呃逆的治疗方法
![呃逆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9c5b1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f.png)
呃逆的治疗方法第一篇:呃逆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由于胃部内的食物或消化酸逆流到食管引起的不适感觉,通常表现为嗳气或反酸等。
治疗呃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饮食习惯多数呃逆患者的症状与食物摄入量的增加有关,因此改变饮食习惯是治疗呃逆的首要措施。
建议患者少吃辛辣、油腻、酸性食物,如咖啡、茶、巧克力等,避免过度进食或快速进食,以及睡觉前不要过度饮食。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呃逆的方法包括抗酸药、抗胆碱药和腹腔镜手术等。
抗酸药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等,主要用于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食管的刺激。
抗胆碱药可以减缓胃肠蠕动,减轻胃肠压力,以减轻胃液逆流到食管的情况。
腹腔镜手术是将食管与胃部之间的括约肌缩小或通过胃肠吻合进行修复,以减轻呃逆症状。
3.生活方式调整对于某些特殊的呃逆患者(如孕妇、肥胖或体重过重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轻症状。
例如:垫高枕头睡觉可以减轻因体位引起的胃液逆流,减轻症状;控制体重可以减轻对食管和胃的压力,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呃逆;适当锻炼身体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顺畅通过胃肠道。
总之,治疗呃逆的方法因人而异,具体需要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患者身体状况来综合考虑。
在就诊前请咨询医生,以获得更适合自己的方案。
第二篇:呃逆是一种常见症状,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但如果长期存在或加重则需要引起关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呃逆治疗方法:1.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呃逆可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症状,选择相应的中药组合制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苍术、厚朴、芦根、黄连等。
苍术和厚朴具有健脾胃、化湿化积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胃寒呃逆或脾胃湿热所致的呃逆。
芦根和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胃食管括约肌失弛缓、胃火、胃酸过多等症引起的反酸、嗳气等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呃逆主要针对患者胃肠蠕动功能不良、胃寒、胃热等症,通过调整经络和穴位,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恢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中药治疗顽固呃逆的方剂
![中药治疗顽固呃逆的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3728c9a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2.png)
中药治疗顽固呃逆的方剂
中药治疗顽固呃逆的方剂有很多,根据具体病因和症状可以选择以下方剂:
1. 半夏泻心汤:适用于胸膈胀满、嗳气呃逆、反酸、咯吐泡沫、心慌等症状。
2. 陈皮薏苡仁茯苓汤:适用于食滞积聚所致的呃逆,症状包括胸膈胀满、呃逆倦怠、嘈杂不宁、口苦口干等。
3. 知柏地黄丸: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呃逆,症状包括呃逆时胸脘不适,饮食不振,舌质淡红等。
4. 琵琶合胃丸:适用于胃气不和所致的呃逆,症状包括呃逆频繁,口渴欲饮,胸脘不适,舌苔白厚等。
需要明确的是,中药方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来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如果呃逆情况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确切的治疗。
顽固性呃逆首选药顽固性呃逆的治疗
![顽固性呃逆首选药顽固性呃逆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001103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8.png)
顽固性呃逆首选药顽固性呃逆的治疗第一篇顽固性呃逆首选药:顽固性呃逆治疗秘方大全顽固性呃逆治疗秘方大全一,用药介绍;1. ⑴氟哌啶醇5~10mg 肌注;⑵氯丙嗪5mg肌注。
可同时合用胃复安等药。
2.脊舒(巴氯芬)有效,我试过多个患者,全部有效,剂量:10mg,tid。
3.大致总结一下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药物(西药)胃复安、盐酸氯丙嗪、苯妥英钠、安定、氟哌啶醇、利他林、华蟾素、东莨若碱、盐酸丙咪嗪、乙酰唑胺、多虑平、盐酸利多卡因、硝苯吡啶、磷酸可待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巴氯芬4.给病人足三里穴位注射鲁米那0.1,当时病人呃逆立即缓解5.利他林10mg im,如无效,予氟哌啶醇10mg im bid,控制后予口服2m tid,或予氯丙嗪25mg im,但需注意血压,另还可试用丙戊酸钠0.2 tid+力奥来素5-10mgtid。
神经外科首选氯丙嗪25mg足三里穴位注射VitB1、VitB6有效,本人在临床上应用过。
6. Vit B6大剂量点滴,可用到0.5,效果不错。
当年我们一个顽固嗝逆病人(脑干病变)上述方法基本试过,无效,后采用此法搞定。
7.反复发作有其病因,病因改变是第一位。
但用卡马西平我有不同意见:在发作上顽固性呃逆可理解为肌震挛发作,用卡马西平在某些病例不妥。
8.胃复安穴位注射足三里,可以试一下。
9.基本上用以下两种方法得以解决:用有一位仁兄已经提到过的屏气方法,效果很好,大部分病人多能够解决。
对以上方法治疗效果不好的,可口服碳酸氢钠片剂,效果很好,比静脉用效果好,具体原因考虑可能与口服后药物在胃内直接产生气体刺激膈神经有关。
10. ⑴氯丙嗪50MG双侧足三里封闭;⑵消心痛5MG舌下含化5分钟后口服5MG;⑶法莫替丁20毫克BID IV;11.试用丙谷胺及多虑平,我们有3例顽固性呃逆病人用氯丙嗪及利他林无效用此法搞定。
12.我所知道的一些新的用法有:⑴.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舌下含服消心痛5mg,30min内呃逆不止者,舌下追服5mg同时再口服5mg,呃逆重复发作者可重复使用,24h最大用量不超过60mg,首次剂量不宜大于20mg,服药后2 h内呃逆仍不停止者为无效止呃逆机制可能系该药松驰平滑肌作用,解除膈肌痉挛之故。
呃逆的中药治疗方法
![呃逆的中药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4c552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b.png)
呃逆的中药治疗方法逆是指身体内部的阴阳失衡状况,中医将之分为内逆和外逆两种情况。
内逆是指人体内部阴阳失衡,如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足等;外逆是指人体被外界因素(如寒邪、热邪)所侵袭,如感冒、发热等。
中医认为,逆就是疾病的根源,因此中药治疗逆可以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治疗逆的方法。
1.补虚扶正补虚扶正是治疗内逆的基本原则,适用于由于长期亏损引起的虚损症状。
例如,对于气虚体质的人,可以使用黄芪、党参等中药来增强气血功能;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可以使用黄精、天冬等中药来滋养阴液。
2.温阳散寒阳虚体质的人易感受寒邪的侵袭,导致寒证症状(如手脚冰冷、腹痛等)。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温阳散寒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附子、肉桂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温煦肝脾等脏腑,从而增强阳气的运行。
3.凉血清热对于阴虚体质或有热邪侵袭的人,可使用能清热凉血的中药,如生地、丹皮等。
这些中药可以同时滋养阴液、清除湿热,从而起到平衡阴阳的作用。
4.理气和胃内逆常伴有气机不畅,导致胃肠道症状,如胃痛、腹胀等。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理气和胃的中药,如枳实、香附等。
这些中药可以调节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恢复肠胃功能。
此外,中医还有许多治疗逆的方法,如清热化湿、祛风除湿等。
不同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疾病情况,因此,在选择中药治疗逆的方法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理。
总而言之,中医治疗逆通过平衡阴阳来恢复身体健康。
不同的逆症可以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如补虚扶正、温阳散寒、凉血清热、理气和胃等。
选用适当的中药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调理身体,恢复健康。
呃逆的治疗方法
![呃逆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dd387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7.png)
呃逆的治疗方法呃逆,又称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是由于胃部气体排出引起的。
虽然呃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频繁的呃逆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呃逆的治疗方法对于那些受困于此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可以尝试通过改变呼吸方式来缓解呃逆。
深呼吸可以帮助放松膈肌,从而减少呃逆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尝试屏住呼吸或者进行吞咽动作,以刺激咽喉部位的神经,从而打断呃逆的发生。
其次,调整饮食习惯也是缓解呃逆的重要方法。
过快进食或者食用过多油腻食物都可能导致胃部气体过多,从而引发呃逆。
因此,建议患者在进餐时慢慢咀嚼食物,避免大口吞咽,同时尽量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姿势也对缓解呃逆有帮助。
身体前倾可以减轻胃部的压力,有助于减少胃部气体的产生。
因此,当出现呃逆时,可以尝试俯身或者弯腰的姿势,以帮助气体顺利排出。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可以尝试一些药物治疗。
例如,口服一些能够舒缓胃部肌肉的药物,如多潘立酮,可以帮助减轻呃逆的症状。
但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遵医嘱,避免滥用药物。
此外,一些传统的方法,如按摩膈肌、喝温水等也被认为对缓解呃逆有一定的帮助。
但这些方法的疗效因人而异,需要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尝试。
综上所述,呃逆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尝试。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呃逆持续时间过长或者伴随其他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排除潜在疾病的可能。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方法能够帮助到那些受困于呃逆的患者,让他们能够早日摆脱这一困扰,重获健康。
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
![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58927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f.png)
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
顽固性呃逆(或称顽固性打嗝)是指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的呃逆情况,常常对传统的自然方法无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
1. 身体刺激法:通过刺激口腔、鼻腔或咽喉部位来尝试打断呃逆反射。
例如,咬一块柠檬皮,吞咽冰块,或者用棉签刺激咽喉部位。
2. 呼吸控制法:采取深呼吸、屏住呼吸或缓慢呼气的方式,来调整呼吸节奏,有时可以有效打断呃逆反射。
3. 饮水治疗法:喝下一大口水,然后用指压闭住耳朵,用力咽下口中的水。
这个方法有时可以强制打断呃逆反射。
4. 咽喉张开法:将舌头伸出口腔外,用手将下颚拉向下,保持30秒钟。
这个方法有时可以通过改变颈部和喉部肌肉的张力,来打断呃逆反射。
5. 药物治疗法:如果自然方法无效,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惊厥药物(如肌肉松弛剂)和抗吐药物(如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6. 针灸治疗法: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能对顽固性呃逆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呃逆反射。
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都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
顽固性呃逆可能是其他潜在问题的症状,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中医关于“呃逆”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呃逆”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22a80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e.png)
中医关于“呃逆”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呃逆的发生多由寒邪犯胃、饮食不当、情志不遂、体虚久病等,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发病。
一、病因1.寒邪犯胃外感寒凉之邪,内客脾胃,寒遏中阳,胃气失和,寒气上逆动膈,导致逆之证2.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过用寒凉药物,寒气客胃,循经犯膈,膈间不利,胃气不降,肺失宣肃,气逆上冲咽喉而呃;过食辛热厚味,滥用温补之剂,燥热内盛,腑气不行,气逆动膈,上冲为呢。
《景岳全书·呃逆》曰:“皆其胃中有火,所以上冲为呃。
”或进食太快太饱,致气不顺行,气逆动膈,发生呃逆。
3.情志不遂逆气动膈,或气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火蕴胃,或肝郁克脾,或忧思伤脾,运化失职,滋生痰浊,或素有痰饮内停,复因恼怒气逆,逆气夹痰浊上逆动膈,发为逆。
《古今医统大全·咳逆》曰:“凡有忍气郁结积怒之人,并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证。
”4.体虚久病素体不足,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正气未复,或吐下太过,虚损误攻,均可损伤中气,或胃阴耗伤,胃失和降,发生逆。
甚则病深及肾,肾气失于摄纳,浊气上乘,上逆动膈,发生呕逆。
大病久病出现呃逆,多提示预后不良。
《证治汇补·呃逆》曰:“伤寒及滞下后,老人、虚人、妇人产后多有症者,皆病深之候也。
若额上出汗,连声不绝者危。
”二、病机1.呃逆的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气逆动膈。
凡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循手太阴之脉上动于膈,膈间之气不利,气逆上冲咽喉,致喉间呃呃连声,不能自止者,均可见有呃逆2.病位在膈,病变脏腑关键在胃,且常与肺、肾、肝、脾有关。
胃居膈下,其气以降为顺,胃与膈有经脉相连属;肺处膈上,其主肃降,手太阴肺之经脉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肺之肃影响胃气和降,且膈居肺胃之间,诸多病因影响肺胃时,使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逆气上冲于喉间,致呢逆发作。
肺之肃降与胃之和降,还有赖于肾的摄纳,若肾元亏虚,肾失摄纳,逆气上冲,夹胃气上逆动膈,亦可致呃。
胃之和降,还需肝之条达,脾之健运,如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逆动膈,或脾失健运,痰饮食浊内停,胃气被遏,气逆动膈,均成呃逆。
呃逆预防胜过治疗重视饮食卫生
![呃逆预防胜过治疗重视饮食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c8c85b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8.png)
避免食用不洁水源
添加 标题
避免饮用生水,特别是未经煮沸或过滤的水
添加 标题
选择清洁、有保障的饮用水源,如瓶装水或经过净化的自来水
添加 标题
避免在未经消毒的河流、湖泊、池塘中游泳或洗澡
添加 标题
外出旅行时,尽量使用瓶装水或经过净化的水
04
呃逆的治疗方法
喝水弯腰法
喝水弯腰法是 一种简单易行 的呃逆治疗方 法
适用人群:纸袋法适用于 大多数人群,特别是对于 轻度的呃逆症状有较好的
缓解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屏气法
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直 到呃逆停止
患者闭气,同时双手紧压腹 部
反复多次,直至呃逆消失 适用于呃逆症状较轻的患者
THANK YOU
汇报人:
呃逆的预防与饮食卫生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呃 逆 的 预 防 03 饮 食 卫 生 的 重 要 性 04 呃 逆 的 治 疗 方 法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呃逆的预防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暴饮暴食, 尽量少吃油腻、 辛辣、生冷食物
细嚼慢咽,充分 咀嚼食物,以减
添加 标题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是预防呃逆的有效方法
添加 标题
长期大量饮酒和吸烟会增加呃逆的风险
03
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注意食物的新鲜程度
新鲜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更丰 富,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新鲜食物可以减少细菌和毒 素的滋生,从而降低食物中 毒和感染的风险。
保持食物新鲜可以避免食物 变质,从而避免浪费。
新鲜食物的口感和味道更好, 可以提高人们的食欲。
适用范围:适用于非器质性呃 逆的治疗。
治疗功能性呃逆
![治疗功能性呃逆](https://img.taocdn.com/s3/m/f09d98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0.png)
治疗功能性呃逆
发布时间:2022-08-02T07:49:54.6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期作者:范从棉
[导读] 备用白沙糖约50g,小汤勺一把。
范从棉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始丰街道中心卫生院浙江台州 317200
备用白沙糖约50g,小汤勺一把。
呃逆病机:呃逆是由气机上逆引起。
操作方法;头稍抬起,用一小勺白沙糖约14g放入咽喉部屏住呼吸立即作吞咽,不要待白沙糖溶化后再咽下,一次操作没成功再操作几次,直至呃逆停止。
注意;糖尿病患者慎用。
作用机制:白沙糖既能食用,又能供应能量,利用白沙糖沙状样晶体颗粒作吞咽,白沙糖既能短时间粘糊在咽喉和食管粘膜表面又能溶化不被梗塞危险,吞咽时促使食道向下蠕动,迫使气机下降,达
到治疗目的。
疗效观察:本人使用本方法治疗呃逆,顽固性呃逆百余例,对功能紊乱引起呃逆治愈率达到百分之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呃逆的治疗方法
1 一般疗法
1. 1 深吸气后屏气法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
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
1. 2 按压双眼球法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
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 心脏病患者慎用。
1. 3 按压眶上神经法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 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1. 4 (吞) 吸食烟雾法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 ,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 ,吞烟时间1~2 分钟。
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
1. 5 牵舌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 3~1/ 2 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 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
此法可重复操作。
2 封闭疗法
2. 1 膈神经阻滞疗法此方法要求术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并掌握正确的穿刺部位,严格掌握用药浓度及剂量,并作好处理病情变化的准备,以单侧阻滞为宜。
2. 2 颈椎横突旁封闭疗法向第3、4、5 颈椎横突穿刺注入药物后通过扩散作用到膈神经的组成支第3~5 颈神经,扰乱呃逆反射弧的形成,减弱膈肌运动,打断其恶性循环,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引起的IH 时分别按压双侧内关穴,先左侧,后右侧, 同时观察呃逆有无减少或消失。
选择按压有效的同侧行颈椎旁注射,可获得较满意效果。
3 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
自发明体外膈肌起搏器以来,该仪器在用于呼吸衰竭的抢救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膈肌康复治疗的同时,也不断用于IH 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膈肌起搏器治疗呃逆的机制是它产生的电脉冲刺激胸锁乳突肌外缘的膈神经,干扰膈肌异常兴奋性收缩的反射弧,从而恢复其正常的节律,达到治疗目的。
4 西药治疗
4. 1 调节电解质药物文献报道患者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伴有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钾等,经补充电解质后呃逆得到终止或明显缓解。
低血钠致呃的机理不明,但IH 的发生与血钠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低血钙、镁时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的应激性增高,即阈值降低。
临床上可出一系列神经2肌肉应激性增高的表现,加上一些患者进食少和长时间卧床,胃排空减弱和胃液潴留,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导致IH 的发生
4. 2 肌松药①巴氯芬(baclofen 商品名脊舒) ,为神经性传导抑制剂γ氨基丁酸(GABA) 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GABA 受体,其抗呃逆的作用机制未明。
一方面可能是对神经传导抑制作用,从而缓解平滑肌、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另一方面它可能通过对中枢的镇静
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而制止呃逆发作。
用法:每次10 mg , 每日2 次,口服;最大剂量为15 mg ,每日3 次。
应用总有效率98 %。
②盐酸乙呱立松片(商品名妙纳) 是一种新型肌肉松弛剂,认为其止呃机制为:一方面作用于脊髓,抑制脊髓反射;另一方面作用于γ运动神经元减轻脊索
的灵敏度,从而阻断其反射弧,缓解膈肌痉挛,减少痉挛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的进一步刺激;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改善血流。
用法:60 mg 口服或胃管注入,每天3 次,饭后服用。
4. 3 抗精神病药①氟哌啶醇5 mg 静脉滴注或肌注1~2 次/ d ,好转后改为口服维持。
②氯丙嗪25~50 mg ,每天3 次口服,但此法在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血管病者应慎用。
氟哌啶醇和氯丙嗪抗呃逆的作用可能与其阻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抑制膈神经的兴奋性有关。
4. 4 抗抑郁药①多虑平25~50 mg ,每日3 次口服。
其抗呃逆的机理可能是一方面通过其中枢及周围抗胆碱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中枢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停止呃逆的作用。
②阿米替林30 mg ,每日3 次口服。
4. 5 中枢兴奋药①利他林10~20 mg 肌注,反复发作者可重复注射。
其终止呃逆的机理可能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亦或使膈神经过度兴奋而达到抑制状态。
②尼可刹米0. 375g 肌注,止呃机理不明,可能是该药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膈肌活动度增大,达到缓解膈肌痉挛终止呃逆。
4. 6 钙离子拮抗剂①硝苯地平10~20 mg 舌下含服或吞服,每日3 次,一天总量不宜超过60 mg。
②盐酸氟桂嗪10 mg ,每天2~3 次,口服,待呃逆停止后改为每天1 次口服巩固治疗。
③尼莫地平舌下含服及口服治疗顽固性呃逆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4. 7 麻醉剂①利多卡因50~100 mg 持续静滴,每天2~3 次,可用1~7 天,但应注意心律监护。
其止呃机理可能为调节植物神经或反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抑制膈神经。
②磷酸可待因30 mg 口服,止呃机理可能是抑制中枢神经,减弱膈神
经的过度反应,同时直接抑制或松弛膈神经。
4. 8 抗胆碱药①安坦又称苯海索,是中枢性抗胆碱药,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震颤麻痹。
用于治疗本病每次4 mg ,每日3 次口服,用药2~3 天。
②东莨菪碱0. 3 mg 肌注或阿托品等药物肌注。
4. 9 抗癫药①丙戊酸钠用量:每次0. 2 g ,每天3~4 次, 逐步加量,直至控制发作。
张敬军等[9 ]认为丙戊酸钠治疗呃逆的有效剂量个体差异很大,获得满意疗效的剂量为0. 6~ 2. 0 g/ d。
②苯妥英钠每次0. 1 g ,每天3 次,以中枢性呃逆效果较佳。
4. 10 抗肿瘤药华蟾素每次2~4 ml 肌注,每日2 次,或静脉滴注,每次10~20 ml 用5 %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稀释后缓慢滴注。
其止呃机制不详,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呃逆中枢有关。
4. 11 止吐药①恩丹西酮是一种高选择性52HT3 受体拮抗剂,常用于化疗所致呕吐的防治,王钟杰等[10 ]用其来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认为其止呃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的52HT3 的释放,使原本兴奋的膈神经达到抑制状态,解除膈肌痉挛。
②胃复安多用来作穴位注射。
4. 12 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0. 25~0. 5 g/ 次,每天3 次,其止呃机理可能与抑制神经系统的碳酸酐酶有关。
4. 13 其他药物其他如地巴唑、麻黄素、丙咪嗪、维生素B1 、B6 (穴位注射) 等均有文献报道用来治疗顽固性呃逆,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5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分清寒热虚实及兼症,治以和胃、降逆、平呃为主,兼以补虚攻实、温寒清热、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
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方剂: ①旋覆代赭汤加减, ②丁香柿蒂汤加减; ⑧血府逐瘀汤加减; ④左莲饮,验方:苏叶4~5 g ,吴萸3~4 g ,黄连2~3 g ,百合10 g ,沸水泡服,频频饮服) ,用此方治疗本病106 例,总有效率96. 2 %。
此方尤适用于肝胃不和所致呃逆者。
6 经穴疗法
6. 1 单穴文献报道采取单独针刺翳风、陷谷、百会、中魁、睛明、水沟、天鼎、人迎等
穴治疗本病,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观察发现脑血管疾病和外科术后合并呃逆的临床控制率显著高于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呃逆。
6. 2 鼻针采用鼻针针刺鼻穴的胃穴或胸点治疗本病,具有感应强烈、取穴少、方便、治愈率高等优点,对于病程短的患者疗效甚佳。
6. 3 穴位点压临床上采用穴位点压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常用穴位和有效点有:止呃穴(相当于攒竹与睛明穴连线的眶上缘上) 、内关、足三里、攒竹、睛明、翳风、天突等。
6. 4 水针(穴位注射) 常选用内关、足三里、膈俞、中脘、膻中、天突、翳风等穴中的一到多个穴位,选用注射药物有维生素B1 、B6 、K3 、胃复安、氯丙嗪、异丙嗪等。
6. 5 辨证组穴常取内关、天突、足三里、膈俞、中脘为主穴, 随症加穴。
此外,耳针、指针、灸法等在治疗本病上也获得了明显的之,顽固性呃逆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各种治疗的作用机制也缺乏大规模、专门的实验研究。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治疗效果不一,患病个体差异大,一些疗法尚待进一步验证。
因此,我们在治疗本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寻找致病原因。
②针对不同个体,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③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疗法结合治疗,优势互补,迅速有效地制止呃逆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