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试验诊断

合集下载

病毒感染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实验诊疗1.( 1 )一般原则是特异敏感、迅速和简易。

第一依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特色,初步判断可能感染的病毒。

(2)而后依据可疑病毒的生物学特色、机体免疫应答和临床过程,以及病人目前所处的机遇,确立实验诊疗方法。

2.(1)对潜藏期短,发病时还没有抗体产生,可选择测定病毒颗粒、病毒抗原或核酸。

(2)对潜藏期超出十天的感染,可检测特异性的 IgM 抗体来进行早期迅速诊疗,及差别首次和再次感染。

(3 )对可在体内形成连续感染或潜藏感染的病毒,可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IgG 抗体有无 4 倍以上涨高,或直接检测病毒核酸。

(4)对原由不明或有新病毒感染时,应收集标本进行病毒分别,同时应采纳双份血清以确认分其余病毒为病原体。

(5)对同一症状可有多种病毒惹起的状况,应同时检测几种有关病毒的病毒颗粒、抗原或抗体。

(6)对由多个型别构成的病毒可测定它们的共同抗原。

第一节标本收集与运送一、标本的收集1.采样时间:尽可能在发病的早期,急性期或患者人院的当日进行。

2.标本种类的选择:依据临床感染的症状及流行病学资料,判断可能感得病毒种类,选择相应部位采纳标本。

常有分别病毒标本的选择:3.常有标本的收集方法(1) 血液:以无菌取抗凝血10ml 。

抗凝采纳100n / ml 肝素钠。

用于分别CMV 、HSV ,、黄病毒、 EBV、 HIV-1及重生儿肠道病毒。

(2) 脑脊液:以无菌取脑脊液 1 ~ 2ml ,冰浴立刻送检。

在 4 ℃可寄存72h 。

用于分别柯萨奇病毒、 ECHO 病毒、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

(3) 宫颈或阴道拭子:采纳病灶部位分泌物,或将拭子伸人宫颈约lcm 逗留 5 秒拿出,冰浴立刻送检。

用于分别HSV 、 CMV 。

(4)粪便标本:取 2 ~4 g粪便加 10ml 运送液立刻送检,用于分别腺病毒、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5) 含漱液:用无菌生理盐水让患者含漱。

用于分别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RSV 等。

病毒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病毒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病毒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病毒感染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威胁之一,因此,早期的准确诊断对于预防和控制病毒传播至关重要。

免疫学诊断方法在病毒感染检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测量和分析人体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来判断感染状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病毒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免疫组化和分子诊断。

一、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病毒感染诊断的方法。

它基于通过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液中的病毒抗体或抗原以确定感染状态。

常见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分析。

在ELISA中,以丙酮酸酯(BSA)为载体的病毒抗原被固定在微孔板上,样本中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通过酶标记抗体的显色反应可定量分析检测。

免疫荧光分析则利用发出荧光的标记物与病毒抗体结合的特性,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来判断感染状态。

二、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一种用于研究病毒感染机制和病理学改变的方法。

通过使用特异性的病毒抗体和荧光标记物,可以将感染的病毒或相关蛋白在组织切片中可视化。

这种方法在病毒感染损伤的病理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免疫组化方法的步骤一般包括标本固定、抗原检索、抗体孵育、荧光染色和结果观察等。

通过观察组织切片中荧光的分布情况和密度,可以定位和分析病毒在感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和病理学改变。

三、分子诊断分子诊断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可靠和敏感的病毒感染诊断方法。

PCR能够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从而确定感染状态。

PCR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感染,并具有检测限度低、特异性强的优势。

PCR方法一般包括DNA或RNA提取、逆转录和扩增等步骤。

通过特定引物和酶的作用,PCR可以快速扩增病毒核酸片段,并通过凝胶电泳、测序等方法来分析和确认检测结果。

总结病毒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免疫组化和分子诊断等,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血清学检测是常见的病毒感染诊断方法,通过测量血液中的抗体或抗原来判断感染状态。

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

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

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摘要本文档详细描述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和病毒载量测定等。

这些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研究以及疫苗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 病毒培养1.1 原理EBV属于疱疹病毒科,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DNA病毒。

病毒培养可以充分展示病毒的感染性、复制能力和生物学特性。

1.2 方法1. 选择合适的细胞系,如B95-8或Daudi细胞。

2. 将临床样本(如唾液、血液等)接种至细胞系。

3. 在适宜的条件下(如37°C、5% CO2)培养细胞,观察病毒复制和感染现象。

4. 定期观察细胞病变,如细胞增大、核固缩等。

5.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检测病毒颗粒。

2. 血清学检测2.1 原理血清学检测基于病毒感染后诱导的免疫反应,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来诊断EBV感染。

2.2 方法1. 收集患者血清样本。

2.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BV特异性抗体,如VCA-IgM、VCA-IgG、EA-IgG等。

3.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抗体检测。

4. 根据抗体类型和滴度判断感染状态,如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或回忆性感染。

3. 核酸扩增3.1 原理核酸扩增技术通过特异性引物和DNA聚合酶酶链反应(PCR)来检测EBV的DNA序列。

3.2 方法1. 提取临床样本的DNA。

2. 设计针对EBV D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或实时定量PCR(qPCR)。

3. 扩增EBV特异性基因,如EBNA1、EBNA2、LMP1等。

4. 分析扩增产物,判断病毒感染情况。

4. 病毒载量测定4.1 原理病毒载量测定通过检测病毒颗粒的数量来评估病毒感染的程度。

4.2 方法1. 提取临床样本的病毒颗粒。

2. 采用实时定量PCR、定量荧光显微镜等方法测定病毒载量。

3. 根据病毒载量判断感染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病毒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病毒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病毒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病毒性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不同的病毒感染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在病毒性感染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如喉咙疼痛,流鼻涕,乏力等。

然而,病毒性感染在进一步发展后,有些患者会出现高烧,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等。

一、临床表现
1. 喉咙疼痛和流鼻涕
当感染某些病毒时,患者有可能感到喉咙疼痛或流鼻涕。

这些症状往往表明病毒感染才刚刚开始,而且大多数病毒会表现出相似的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这些症状不能确定病毒。

2. 发烧
发烧是病毒性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许多患者会在感染后出现发热症状。

高热可以说明病毒感染已经进入了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3. 咳嗽和呼吸困难
病毒性感染还有可能导致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咳嗽和呼吸困难都是肺炎的常见症状,如果患者在呼吸时感到胸闷或气短,那么可能正在发生严重的病毒性感染。

二、诊断方法
1. 化验
获得病毒性感染的确诊需要进行化验分析。

化验可以确定感染的病毒类型,并且确定感染的程度。

病毒性感染的化验通常需要采集尿液、血液或唾液样本。

2. 影像学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并定位感染的部位和其程度。

X光和CT扫描可以检查肺炎等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

3. 症状观察
对于病情较轻的感染,并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化验或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通过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确定感染的类型。

综上所述,对于病毒性感染,医生需要通过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确定病情的严重性,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在医生的协助下,患者应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避免更严重的病情发生。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危机。

为了确诊患者是否感染了HIV病毒并发展成艾滋病,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进行准确的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

1. HIV感染的诊断标准对于HIV感染的初步诊断,通常使用抗体检测试剂进行血液或唾液的筛查。

这些试剂可以检测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的HIV抗体,一旦检测结果呈阳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测试。

最常用的确认测试是HIV抗体免疫印迹电泳(Westernblot assay),该试验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对HIV蛋白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来确认感染。

只有在Western blot结果呈阳性的情况下,才能确诊为HIV感染者。

此外,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敏感且特异的方法,可以直接检测体内HIV的核酸片段。

通过PCR可以早期检测到HIV感染,提高了感染的检出率。

2. 艾滋病的诊断标准艾滋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以及CD4+T细胞计数等指标。

常见的艾滋病症状包括长期发热、体重下降、慢性腹泻、淋巴结肿大等。

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应明确是否与HIV感染有关。

实验室检测是确诊艾滋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这些检测包括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主要是通过PCR方法检测血液样本中的HIV核酸。

抗原检测则是针对HIV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定抗原进行检测。

抗体检测是通过ELISA或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人体是否对HIV产生免疫反应。

CD4+T细胞计数是反映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艾滋病诊断中常用的指标。

正常人体内的CD4+T细胞数量在500至1500个/微升之间,而艾滋病患者的CD4+T细胞数量通常低于200个/微升。

因此,当患者的CD4+T细胞数量明显下降时,可以作为艾滋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3. 亚类艾滋病的诊断标准亚类艾滋病是指目前没有出现典型艾滋病症状,但HIV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微升或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14%的疾病状态。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考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常见病毒的感染【内容讲解】第一节概述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极小,可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仅含一种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外被蛋白质衣壳或还有包膜。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在临床微生物感染中,近75%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一、病毒的基本性状(一)形态结构1.大小和形状:大小:测量单位用纳米表示,一般在20-300nm之间。

形态大致可分为: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弹形、砖形、蝌蚪形等。

2.结构(二)病毒的增殖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释放6个阶段。

异常增殖: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环境不利于它的复制,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不能组装和释放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干扰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三)噬菌体以细菌、真菌等为宿主,能引起细菌等裂解的病毒。

噬菌体特异性识别细菌表面受体,可用于进行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产生两种后果:溶菌周期和溶源性周期。

(四)非寻常病毒比病毒更小更简单的致病因子,又称为亚病毒因子,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和朊粒等。

朊粒个体微小,不含核酸,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对各种理化作用的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是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

朊粒致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引起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

克雅病(CJD)和Kuru病被认为与朊粒感染有关。

二、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科、属、种3级或科、亚科、属、种4级。

DNA病毒、RNA病毒、DNA和RNA逆转录病毒三大类。

按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病毒、胃肠炎病毒、经性传播感染的病毒等。

按感染部位与症状特征可分为肝炎病毒、出血性热病毒、疱疹病毒等。

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

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

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传统的病毒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胞培养、病原体血清学检测和凝胶扩增反应(PCR)等。

但是这些方法不仅耗时、费力、成本高昂,而且其诊断结果通常需要等待数天或数周才能得到,这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的实施。

近年来,基于分子诊断技术的病毒检测技术逐渐成为了病毒感染的重要诊断工具,其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特异性高等优点,常用的包括PCR、实时PCR、荧光定量PCR、LAMP等。

PCR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扩增DNA序列来检测病原体的存在。

其基本的扩增过程是依靠聚合酶链反应(PCR)引入寡核苷酸引物,把双链病毒基因组DNA针对性扩增为单链,然后由核酸杂交探针或测序鉴定实现病毒检测和鉴定。

PCR技术优点众多,扩增速度快、检测结果可靠、检测灵敏度高等;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于样品的污染容易造成假阳性结果、扩增过程中需要提取病毒RNA或DNA等等。

因此,PC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与其他分子诊断技术联合使用。

实时定量PCR技术是PCR技术的一种改进,通过同步扩增和检测,使得扩增反应和检测过程可以同时完成,从而显著节省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

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在一小时之内查出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存在与否,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效率和准确率。

近年来,LAMP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有前途的病毒检测技术。

这种基于等温扩增的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检测出微生物DNA片段,并具有极其高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可以检出极低浓度的病毒。

与PCR技术不同的是,LAMP技术直接利用寡核苷酸引物在等温环境下扩增DNA,其运行温度相对比较低,热稳定性也更强一些。

此外,LAMP技术的反应体系比传统PCR技术更简单,可以拓宽检测范围,帮助诊断人员更好地监控和控制疫情。

总之,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给了我们更大的希望和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不过,由于病毒的变异和传播速度很快,因此更加复杂的病毒检测技术和方法需要得到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菌、病毒、真菌、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实验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方法。

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和鉴定细菌培养和鉴定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基础。

常用的方法有纸片法、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

在细菌培养和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采样部位:不同部位采样,得到的细菌不同。

•采样时间:尽量在发病早期采集样本。

•保存条件:样本应储存于符合条件的、密闭的容器中。

抗生素敏感试验抗生素敏感试验是判断抗生素对某一细菌菌株敏感性的试验。

可通过药敏试验盘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

在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采用标准菌株来验证试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必须使用正规化的抗生素品种,且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

•应注意抗生素的浓度,过低的浓度会导致假阴性结果;过高的浓度会导致假阳性结果。

病毒感染病毒分离和鉴定病毒分离和鉴定是诊断病毒感染的关键步骤。

目前主要采用细胞培养和小鼠接种法两种方法。

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采用原发细胞株或感受器官移植细胞株进行培养。

•细胞应处于生长旺盛期,纯度高。

•对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提高结果的可信度。

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原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组织、分泌物、血液等中病毒抗原来诊断病毒感染的常用方法。

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等。

在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用专一性强、敏感性高的检测方法。

•检测前应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处理对病毒的影响,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真菌感染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培养和鉴定是诊断真菌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涂片法、培养法和PCR法等。

在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采集到的标本应越新鲜越好。

•在取材时应尽量去除异物,避免影响培养结果。

•真菌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应符合要求。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将细胞单层染色后,被病毒感染死亡裂解的细胞 不着色,形成空斑。
空斑形成单位(PFU):由一个感染性病毒
体复制形成空斑
4.干扰作用:
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1. 光学显微镜 检测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有无包涵体、细胞融合形成。 2. 电子显微镜 法等检 测病毒抗原。 4. PCR技术 基因芯片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Viral Infection 北京大学医学部
病原生物学系
徐国民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Viral Infection 标本的采集 (原则同细菌)
病毒的分离培养
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原理: 病毒或其抗原(已知)+ 抗体(未知) 注意: 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升高4倍或4倍以上才有 诊断意义。 方法: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和试验 抗体效价
Thank you
病毒核酸检测技术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病毒的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最原始的病毒培养方法。 2.鸡胚接种:常用的接种部位有羊膜腔、尿囊腔、绒 毛尿囊膜、卵黄囊等。 3.组织培养:将离体活器官,活组织块或分散的活细 胞加以培养后用于病毒的接种。其中细胞培养是病毒 培养最常用的方法。TCID50, PFU
鸡胚模式图
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 的检测指标
1. 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病毒在感染的细胞内复制增殖, 引起细胞变性、
坏死脱落或形成多形核巨细胞、包涵体的等形态改变。
2.红细胞吸附:

病毒的基本形态和分类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全

病毒的基本形态和分类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全
(分子量3.0×104 ) 与老年性痴呆、多发性硬化症、脑组织 海绵状淀粉样变(疯牛病)等有关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病毒的感染方式
水平传播: 通过黏膜表面: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 道 通过皮肤传播:媒介昆虫叮咬皮肤 医源性传播:经输血、注射、拔牙、手术等
垂直传播: 经胎盘传播 经产道传播
病毒感染的类型
病毒的鉴定--最后鉴定
中和试验
已知抗体+待检病毒-→细胞培养-→观察有无细胞病变
交叉保护试验
病毒免疫动物-→2周后,用标准动物作攻击试验 不接种病毒的动物-→2周后,用标准动物作攻击试验
病毒的血清学诊断
标本采集:早期和恢 复期双份血清
急性期单份血清IgM 的测定
双份血清的IgG 的测 定
常用方法 中和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免疫荧光试验 酶免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隐性感染:成为病毒携带者;获得免疫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慢性感染 潜伏感染: 慢发感染
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影响细胞的生命力 杀细胞感染 非杀细胞感染 细胞融合 形成包涵体:有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普通光学显 微镜下可观察到胞浆或胞核内出现圆形或卵圆形 的斑块状结构 细胞转化 细胞凋亡
互补DNA
RNA:DNA
双股DNA
整合宿主细胞DNA
RNA 逆转录病毒的合成
呼吸道病毒
种类 正粘病毒:
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风疹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属正粘病毒科 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 分甲、乙、丙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流感的大流行
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球形;属RNA病毒;有包膜

病毒感染的基因检测及诊断

病毒感染的基因检测及诊断

病毒感染的基因检测及诊断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检测已经成为诊断疾病、预防疾病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之一。

特别是在病毒感染方面,基因检测技术为医学专家提供了更准确、更快速和更便捷的诊断方法。

本文将从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病毒感染的基因检测及诊断。

一、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基因检测是指对DNA或RNA进行检测,旨在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或多态性。

基因检测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测试来确定人类遗传物质的变化。

基因检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检测某一具体基因是否有突变;另一种是采用全基因组扫描技术,检测所有基因中的突变。

基因检测技术的主要原理是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可以通过复制DNA使其放大,从而从微量样品中检测目标基因的存在。

PCR技术优点是快速、可靠和灵敏。

此外,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引入,如灵敏性更高的NGS(下一代测序),使得基因检测更加灵活和高效。

二、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病毒感染是由病毒通过进入宿主细胞体内对宿主细胞的生长影响而引起的。

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病毒感染对于患者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疼痛等。

此外,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严重疾病,如艾滋病、克隆氏病毒病(EBV)和乙肝等,这些疾病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三、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传统的病毒感染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病毒培养、病毒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等。

尽管这些诊断方法在某些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它们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低敏感度和低特异性等。

而基因检测可以通过检测病毒基因的存在和表达,快速、准确地诊断病毒感染。

目前,基因检测在病毒感染的准确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PCR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流感、人乳头瘤病毒、乙型肝炎等几乎所有常见病毒的检测。

同时,基因检测还是制定针对个体患者的治疗方案的必备手段之一。

例如,在艾滋病治疗中,通过检测HIV病毒中的基因突变,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将治疗效果最大化。

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病毒感染是各种传染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则是诊断和监测感染的关键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免疫组化检测。

一、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于病毒感染诊断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体或抗原来确认感染的存在。

血清学检测的主要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通过将病毒抗原或抗体固定在试板上,再添加患者血清进行反应,并通过酶标法的原理测定结果。

ELISA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用于早期感染的检测和抗体滴度的监测。

中和试验是一种直接检测病毒的方法,通过将患者血清与病毒混合,观察是否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

该方法可以评估患者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对于慢性感染和免疫保护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间接检测病毒抗体的方法,通过将患者血清与特定抗原反应,然后添加补体,检测是否发生补体结合反应来判断是否存在抗体。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病毒感染的诊断和免疫学研究。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基于病毒核酸检测的方法,主要应用于病毒的早期检测和感染的监测。

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核酸杂交等。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通过扩增病毒核酸片段来检测病毒的存在。

PCR方法可以检测病毒的数量,并且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快速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PCR技术的改进,可以实时监测扩增过程中的荧光信号,从而定量检测病毒核酸的含量。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广泛的线性范围,已广泛应用于病毒感染的检测和研究。

核酸杂交是一种将标记有亲核酸探针的病毒核酸与待检测样品中的病毒核酸发生特异性杂交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定量检测病毒核酸的含量,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动物微生物3.4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动物微生物3.4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项目三病毒任务五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病毒的一般诊断程序(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用于分离病毒的标本应含有足够量的活病毒,因此必须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感染的特征、流行病学规律以及机体的免疫保护机制,来选择所需要采集标本的种类、确定最适采集时间和标本处理的方法。

标本采集必须无菌操作,如有细菌污染,可通过加抗菌素、过滤和离心等方法处理。

由于大多数病毒对热不稳定,所以标本经处理后一般应立即接种。

若需要运送或保存,数小时内可置于50%中性甘油内4℃保存,对需较长时间冻存的标本最好置于-20℃以下或干冰保存。

以感染病毒的动物病料采集为例,一般说来,应从病畜体内存在病毒最多的器官或组织采取病料。

例如上呼吸道疾病取鼻分泌物,脑炎取脑组织,痘症取患部皮肤。

采集病料的时间,以症状刚出现时为佳。

检查抗体时,则采取一个病畜的初期和恢复期的血清,以了解抗体滴度的变化。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与细菌不同,病毒是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因此分离培养病毒应采用寄主接种法、鸡胚培养法或细胞培养法,而且还必须根据不同病毒的要求进行选择,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1、寄主接种法分离的标本接种于实验寄主的种类和接种途径主要取决于病毒寄主范围和组织嗜性,同时还应考虑操作、培养及结果判定的简便。

噬菌体标本可接种于生长在培养液或培养基平板中的细菌培养物。

植物病毒标本可接种于敏感植物叶片,产生坏死斑或枯斑。

动物病毒标本可接种于敏感动物的特定部位,嗜神经病毒接种于动物脑内,嗜呼吸道病毒接种于动物鼻腔。

常用动物有小白鼠、大白鼠、地鼠、家兔和猴子等。

在兽医病毒学实践中,还常用本动物进行实验感染试验。

例如,应用健康马驹作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接种试验;应用健康猪、鸡分别作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接种试验等等。

接种病毒后,隔离饲养,每日观察动物发病情况,根据动物出现的症状,初步确定是否有病毒增殖。

2、鸡胚培养法不同的病毒可选择不同日龄的鸡胚和不同的接种途径,如痘病毒接种于10~12d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鸡新城疫病毒宜接种在10d尿囊腔和羊膜腔内,虫媒病毒宜接种于5d卵黄囊,继续培养观察。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及方法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及方法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及方法病毒性疾病检验诊断应首先根据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资料,初步判断可能感染的病毒。

然后根据可疑病毒的生物学特点、机体免疫应答和临床过程,结合患者当前所处的时机,确定检验诊断的方法。

有些病毒感染潜伏期较短,发病时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应答,没有抗体产生,因此可选择测定病毒颗粒、病毒抗原或病毒核酸。

对于潜伏期超过10天的病毒感染,可检测特异性的IgM抗体来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区别初次和再次感染。

对可在机体内形成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的病毒,可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IgG抗体滴度有无4倍以上升高,或直接检测病毒核酸。

对原因不明,可能有新病毒感染时,应采集相应部位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同时应采取双份血清以确认分离的病毒为病原病毒。

对同一症状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情况,应同时检测几种相关病毒的病毒颗粒、抗原或抗体,对由多个型别组成的病毒可测定它们的共同抗原。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病毒核酸与抗原的直接检出以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1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临床医师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综合判断可能为何种病毒感染,留取适宜的标本送检。

实验结果对诊断病毒感染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的方式是否恰当。

正确采集标本,及时运送和处理,是极为重要的。

1.1 采集标本的时间尽可能在发病的初期,急性期或患者入院的当天进行。

疾病后期由于机体产生免疫力,开始清除病毒,使病毒数量减少或消失,不易检出。

1.2 标本种类的选择根据临床感染的症状及流行病学资料,判断可能感染病毒种类,选择相应部位采取标本。

处理标本时要考虑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有包膜病毒冻融易被灭活。

某些病毒如麻疹病毒吸附茬白细胞上,为了有效分离病毒,血液标本应加抗凝剂。

1.2.1 心脏疾病可采取咽拭子、粪便、心脏组织或心包液标本。

分离相关的肠道病毒,包括埃可病毒、柯萨奇A组和B组病毒,也可采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诊断。

1.2.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采取咽拭子、粪便标本、脑脊液标本进行肠道病毒的分离;采取咽拭子、脑膜组织分离单纯疱疹病毒,亦可采取脑脊液进行PCR检查;采取咽拭子,尿液、脑脊液或唾液标本用于分离腮腺炎病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点 ? 方法简单、结果易于观察
? 选择适当的接种途径,可出现类似人类的感染 症状,有利于发病机制的研究
缺点 ? 可自然带毒或隐性感染,干扰实验结果 ? 有个体差异 ? 很多病毒无敏感动物,或感染后不出现明显症

(二)病毒的鉴定
病毒的初步鉴定 ? 动物感染:敏感动物范围、潜伏期及发病情况 ? 鸡胚接种:病毒对鸡胚的敏感性、特殊病灶
或更红
2. 细胞形态改变
?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使宿主细 胞的形态发生不同程度改变,称 为 细 胞 病 变 效 应 ( cytopathic effect ,CPE )。
? 细胞变圆、融合、肿胀、细胞空 泡、核浓缩、形成嗜酸性或嗜碱 性包涵体等。
? 某些病毒感染细胞 后不出现CPE
3. 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
型选择标本种类 ? 无菌采集标本:必要时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处理
? 抑制细菌生长 100U/ml 青霉素+ 100μg/ml 链霉素 ? 抑制真菌生长 2.5μ g/ml 二性霉素 B 或40 μg/ml 制霉菌素
? 血清学检查标本:双份血清
(二)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1.低温送检
? 4℃可保存数小时,-70℃可长期保存 ? -10 ~ -20℃下病毒易灭活,不可用于保存病毒标
? 当两种不同的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时, 其中一种病毒可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增殖,称为 病毒的 干扰现象 。
? 动物新鲜组织(人胚肾等) →胰酶消化 →营养 液培养 →单层细胞(原代细胞)
? 原代细胞 →胰酶消化 →转种培养(次代培养细 胞)
? 对病毒敏感,但制备费时费力,只能传 2~3代。
二倍体细胞株 原代细胞反复传代( 50~70代) 仍保持二倍体染色体特性。病毒分离和疫苗制 备的首选细胞株。
传代细胞株 来源于肿瘤细胞或突变的二倍体 细胞,能在体外无限增殖。增殖快,不易衰老, 易于传代保存。常用于病毒的分离鉴定,但不 能用于制备疫苗。
一般比细菌强,耐甘油,对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不 敏感,干扰素可抑制病毒复制。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
? 病原学诊断
? 病毒分离培养 ? 显微镜检查 ? 抗原检测 ? 核酸检测
? 血清学诊断
? 抗体检测 IgM、IgG
一、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
(一)标本采集
? 采集时间:尽早采集(越早越好) ? 标本种类:根据感染的部位、可能感染的病毒类
1. 组织培养
? 将人或动物离体的活组织或分散的活细胞在体外 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的一种技术。
组织培养的类型 : (1)组织块培养 (2)器官培养 人胚气管-呼吸道病毒;
人胚肠- 肠道病毒 (3)细胞培养 最常用
? 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 ? 二倍体细胞培养 ? 传代细胞培养
原代和次代培养细胞
本 ? 对冷冻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
2.保湿送检
? 50%甘油盐水保存送检 ? 病毒转运培养基(virus transport medium ,VTM)
含0.5%明胶或牛血清白蛋白的Hank's 液
3.无菌送检
? 抑制细菌生长 100U/ml 青霉素+100μg/ml 链霉素 ? 抑制真菌生长 2.5μ g/ml 二性霉素B 或40 μg/ml 制霉
? 常用动物 小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猴等。 不同病毒对动物的敏感性不同,根据病毒种类
加以选择。 ? 接种途径 按病毒侵袭部位选择相应的接种途径:
? 乙型脑炎病毒及狂犬病毒 小鼠脑内接种 ? 柯萨奇病毒 乳鼠腹腔接种 ? 乙肝病毒 黑猩猩静脉注射 ? 流感病毒 鼻腔滴种 ? 用途 分离鉴定病毒,制备疫苗,制备抗血清
乙型肝炎病毒电镜图
轮状病毒电镜图
三、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标本采集 标本处理后接种
动物接种
观察发病
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病理检查
组织培养
CPE EM
包涵体 空斑试验 红细胞吸附 中和试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鸡胚接种
卵黄囊膜 尿囊液 羊膜腔液 绒毛尿囊膜
观察囊膜病变 血凝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一)病毒的分离
? 组织培养 ? 鸡胚培养 ? 动物接种
优点
? 细胞来源广、敏感细胞株多
? 不受机体免疫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小 ? 病变结果易于观察 ? 可用于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制备疫苗及抗原 缺点
? 条件要求相对较高,有细胞培养条件的实验室 才能做
2. 鸡胚培养
新鲜受精卵 38~39℃ 接种病毒
7~13d
卵黄囊接种(流行性脑炎病毒) 羊膜腔接种(流感病毒) 尿囊腔接种(传代培养) 绒毛尿囊膜接种(痘类病毒)
绒毛尿囊膜表现有痘病毒的特异性损伤
优点 ? 鸡胚来源充足,操作简便,有多种接种途径 ? 病毒增殖快,可收获大量病毒
? 鸡胚本身是无菌的,对接种的病毒不产生抗 体
缺点
? 易感病毒少,目前主要 用于流感病毒、腮腺 炎病毒、疱疹病毒和痘类病毒的分离培养。
? 某些病毒在鸡胚内传代后,其毒力下降
3. 动物接种
(如痘疱等) ? 细胞培养: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的表现 ? 理化性质的测定:主要用于新病毒的鉴定 病毒的最后鉴定 ? 血清学鉴定 : 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
抑制试验等。 分离的新病毒,必须进行系统的全面鉴定
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的表现
1. 细胞代谢作用改变 (培养液颜色变化) ? 正常细胞代谢: 培养液由红变黄 ? 病毒增殖,抑制细胞代谢:培养液颜色不变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王跃 临床微免教研室
什么是病毒?
? 病毒(virus )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 特点:
? 体积微小,只能在电镜下观察,能通过滤菌器 ? 无完整的细胞结构:蛋白质衣壳+核酸核心 ? 只有一种类型核酸:RNA或DNA ? 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 ? 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不能进行二分裂繁殖 ? 抵抗力特殊:耐冷不耐热,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
菌素
二、病毒的形态学检查
1. 光学显微镜检查
? 主要观察病变组织中的包涵体,某些大病毒也通 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 简便、快速,但敏感性低,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 不形成包涵体
狂犬病毒胞浆内包涵体 (内基小体)
巨细胞病毒胞核内包涵体 (猫头鹰眼)
2. 电镜及免疫电镜检查
直接检查标本中的病毒颗粒,快 速,可确诊。但敏感性低(> 106/ml) 免疫电镜敏感性高,但只能用于 已知病毒的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