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在中国,尤其是在湖北省,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本文将探讨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显著,截至2019年底,湖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065.5万人,占总人口的18.7%。
可以预计,这一比例将会继续上升,并在未来数十年内形成一个庞大的老年人群体。
二、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育率下降:湖北省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3左右,远低于可持续生育率 2.1,也就是说,湖北省的人口增长率正在逐渐下降,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在提高。
2. 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卫生改善,使得湖北省的人均寿命大大增加,这也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3. 人口迁移: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搬到城市中心居住和工作,这导致了农村地区年龄结构的老化,而城市居民大多在工作中,机械化生活方式导致了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恶劣的生活习惯,这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生。
三、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很大,同时也会带来许多的挑战和机遇。
1. 经济影响:对于一个省而言,人口老龄化对其经济带来了重重挑战。
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和人口减少导致了就业岗位减少,减少了因此带来的税收收入,使经济总收入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会增加,医疗支出也随之增加,大大增加了社会负担。
2. 社会影响:随着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的提高,社会中出现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巨大压力,社会福利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子女独生子女的个数增加会使得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孤独和无聊。
老年人照顾孙子辈、养老金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3. 战略影响: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增加的人口负担,成为省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
中部地区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
一
产 业 完 成 增 加 值 1 1 .亿 元 , 9 59 占总 值 的
与 实 际 情 况 相 矛 盾 、决 策 者 与 分 析 者 难
内 容 摘要 :本 文采 用 网络层 次分 析 法 来 构 建 城 乡一体 化 评 价 指标 体 系 ,并利 用
公式为:
: ×1 0 0
度较 高 ,而 经济 基础 一 直较 薄 弱的 随州
不 仅 经 济 一 体 化 程 度 很 低 , 城 乡 一 体 化 发 展 水 平 在 全 省 也 处 于 最 低 。 处 于
研 究 ,分 析城 市 化 与城 乡一 体 化 的 变动 趋 势 及 原 因 , 以期 为区 域经 济 发展 规 划
中 地 城 化 部 区 市 及 一 化 平 证 析 城乡 体 水 实 分
■ 肖娥 芳 ( 湖北 工程 学 院经济与 管理 学 院 湖北 孝感 4 2 () 3 0) ) ( ▲ 基金 项 目:孝 感学院 2 1 年度人 文社会科 学类研 究项 目 (2 10 8) 01 r0 10 ; 2)1 ( 年度 湖北省教 育厅人 文社 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 0 yq O ) 1 2 1jt2 1 l
更科学 有效 。
( 56 ) 5 % 等经济发达省份相 比 , 其城市化 率仍较低 。
( )指 标 体 系构 建 二
省辖 市城 乡一 体化 水平 分 布 差异 与 区域 经 济 差异 格 局 、公 共 和 社会 福 利 水 平 差
湖 北 省 城 乡一 体 化 水 平 综 合 评 价 结 果 分 析
《 湖北统计 年鉴 》《 、 湖北 交通年鉴 》《 、 湖北 劳动年 鉴 》 以及湖 北 1 个地级市统 计年鉴 7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摘要】城市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反映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指标,一系列至今尚未解决的经济问题都有可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解决。
城市化的适度推进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挥集聚效应和推动创新,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文章分析了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现状,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阐述了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试图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提出对策,促进湖北省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湖北省;相关性一、引言城市化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指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
2010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将“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1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仅是一个城市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市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具体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即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区域的不断减少,城市区域的不断增加;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聚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份额的下降及第二、第三产业份额的上升;城市自身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城市功能对农村的辐射影响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化率来表示。
城市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城市化率=国家(地区)城镇人口/国家(地区)总人口×100%二、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发展的现状图1湖北省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之一,湖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人口的城市化水平趋势更为显著。
襄阳市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襄阳市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襄阳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襄阳市的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襄阳市位于中国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湖北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近年来,襄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襄阳市的经济实力持续增长。
市内拥有多个重点工业园区,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新材料等领域。
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襄阳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其次,襄阳市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市内拥有多个高档住宅区、商业中心和文化设施,不仅提高了城市的品质,也提升了市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襄阳市的教育和医疗事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服务。
然而,襄阳市的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尚待解决。
随着人口流入和城市扩张,襄阳市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次,经济结构尚未得到有效调整。
襄阳市的经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科技和创新产业的支撑,这也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潜力。
另外,襄阳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老龄化问题和医疗保障方面。
展望未来,襄阳市的发展趋势仍然积极向好。
首先,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土地开发,以解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其次,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引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襄阳市应该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例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与时俱进地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趋势。
此外,襄阳市还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满足市民多层次的需求。
在未来,襄阳市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襄阳市所在的湖北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好的基础设施,通过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此外,襄阳市还应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实现更大范围的社会发展。
湖北环境评估影响报告
湖北环境评估影响报告1. 前言本报告旨在对湖北省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揭示环境污染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通过评估湖北省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为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提供改善环境的建议。
2. 市区环境湖北省的市区环境受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压力。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湖北省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燃煤、汽车排放和工业废气排放导致了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
此外,水质污染也是一个关注点,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了湖泊和河流的污染。
3. 农村环境湖北省的农村环境也面临一些问题。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和水体污染。
土地承载能力过载和乱砍滥伐导致了湖北省的土地退化和森林覆盖率下降。
4. 生态环境湖北省拥有许多珍贵的生态资源,包括长江和洞庭湖等。
然而,过度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严重威胁到了湖北省的生态环境。
水生生物种类减少、湿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一直是湖北省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
5. 影响湖北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对其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在经济方面,环境污染限制了湖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旅游业、渔业和农业等行业受到了严重影响,致使相关产业的发展受阻。
其次,在社会方面,环境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水污染导致水源紧缺和水生生物减少。
同时,环境恶化还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抗议活动。
最后,在人民生活方面,环境污染使人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此外,环境问题还会导致部分人口外迁,造成城市人口过剩和农村贫困人口增加。
6. 建议为了改善湖北省的环境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环境监测:政府应加大对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2.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增加违法成本。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湖北省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04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面临的挑战
产业结构转型压力增大
湖北省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需 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
人才流失问题亟待解决
湖北省高层次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人才外流现象 较为严重,需要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吸引和留住 各类人才。
湖北省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结构不合 理等,需要深入探讨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社会阶层
湖北省社会阶层结构多样,各阶层收 入和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教育与文化事业
教育投入
湖北省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较高,高等教 育发展迅速。
文化事业
湖北省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旅 游资源丰富。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湖北省重视环境保护,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水体污染问题仍较突出。
03
研究背景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 仍存在一些问题
国家对湖北省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 支持
研究目的
研究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其优势和不足
探讨湖北省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为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 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2
湖北省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总体概况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 和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经济质量和 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企 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发 展。
中部地区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
中部地区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本文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来构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2009年湖北省各省辖市、州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湖北各省辖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差异明显,且与城市综合发展实力不完全一致;各省辖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分布差异与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公共和社会福利水平差异格局等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各省辖市城乡一体化水平与二元经济结构、人口的城市化率具有较强的关联度。
因此,为缩小各地城乡发展差异,实现一体化发展,既要缩小城乡差异,又要尽力促进各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市化评价指标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城乡一体化开始普遍在湖北各地区试点,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与实践经验。
但作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城乡一体化是逐步实现的。
对于试点到底发展到哪个步骤或层次,实施效果如何等问题始终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
因此,需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湖北的城市化水平与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量化评估与实证研究,分析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变动趋势及原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为其他地区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经验借鉴。
研究样本、指标选择、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研究样本选择湖北省2009年末常住人口为5720万人。
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088.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4%。
2009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12831.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15.9亿元,占总值的14.9%。
湖北人口的城市化率由1999年的27.69%上升到2009年的43.2%(湖北统计年鉴,2010)。
但与同期全国(46.6%)以及广东(63.4%)、浙江(57.9%)、江苏(55.6%)等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其城市化率仍较低。
(二)指标体系构建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要求,在借鉴社会福利指数(朱荣科,1992)等理论研究及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城乡发展的省情,并充分考虑代表性、可比性、科学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等要求后,确定城乡一体化量化研究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人口—经济”集聚视角下的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
“人口—经济”集聚视角下的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朱海波;黄亚平【期刊名称】《规划师》【年(卷),期】2013(029)008【摘要】研究利用1984 ~ 2008年湖北省76个市县单元的人口、GDP等统计数据,综合运用相应的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空间发展具有非均衡极化特征,人口、经济加速向特定地域集聚极化发展的特征日益显著,并在局部地区形成了连绵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中具有城市化要素集聚不对称性和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等突出问题.要实现健康城市化的发展目标,湖北省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选择差异化的城市化政策.【总页数】6页(P86-91)【作者】朱海波;黄亚平【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9【相关文献】1.1990-2010年广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J], 童新梅;周春山2.基于ESDA-GIS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差异特征研究 [J], 刘广亮;吴宗杰;董会忠;万里洋3.中国省域人口密度、产业集聚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基于集聚经济、拥挤效应及空间效应的视角 [J], 何文举;张华峰;陈雄超;颜建军4.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空间溢出特征研究——基于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双视角 [J], 梅琳;从静5.经济空间集聚背景下的人口集聚滞后效应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J], 向华丽;秦尊文;付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主成分法的湖北省市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与对策
进程 。2 1 00年湖北城镇化率为 4 % , 7 滞后于全国
4 . % 的平均 水 平 , 实 现 在 十 二 五 时期 全 省科 75 为
水平三个方面选取 1 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 2 通过
主 观权重 赋权 法对 各 指标 与现 代 化 的 目标值 比较 做 了实证 研究 。 王 忠 诚 对 我 国 四个 直 辖 市从 城 市现 代化 和城 乡 一 体 化 两个 层 面 选 择 1 指标 6项
[ 收稿 日期 ]0 1 0 2 2 1 — 7— l [ 作者 简介 ] 华勇( 9O ) 男, 郝 18 一 , 山西太原人 ,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经济 学与经济 管理教研部讲师 , 经济学硕 士。
・
6 8・
郝 华勇: 基于主成分法的湖北省市域城镇化 质量评价与对 策
21 0 2年 0 2月( 1 ) 第 期
城市系统对经济生产要素的吸引力、 省域城市网 络张力和省域 经济发展差异指 数 , 以苏 、 豫 、 浙、
鄂、 、 陕 川六 省 的 10个 城 市 为样 本 , 评 价城 市 2 在 化质 量 的基 础上 探讨 了城 市化 质量 与省域 经济 发
展之 间 的关 系。
人 均 G P( ) G P 增 速 ((), D x1 , D ) 2 第 经济绩效指标 三产业产 值 比重 ( 3 。 三产 业就 x )第 业 比重 ( 4 , 均 地 方预 算财政 收 x )人 入 ( 5) X
量增加 , 更要测度城镇化进 程带来的’ 经济、 社会 、 生态等 方面的复合 效应。本文从经济绩效 、 社会发展 、 生态环境、 民生 居 活、 空间集约 、 统筹城 乡指标七 个方面构建 区域城镇化质量评 价体 系, 用 S S 运 P S做 主成分分析 , 合评价 湖北省各 市域 综 城镇化质 量及 不足 , 并将人 口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做对 比分析 , 以期针 对差距 与问题采取 对策 , 进各 市城镇化数 量 推
湖北省城镇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城镇化 现状及对策分析
江 易华 ,程 琼
( 北 工 业 大 学 管理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0 6 ) 湖 3 0 8
[4 要 ]城 镇 化 是 中 国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转 变 的必 经 之路 。改 革 开 放 后 , 别 是 2 0 以 来 , 北 省 经济 社 会 的快 速 g 特 0 0年 湖 发 展 极 大 地 促 进 了 城 镇 化 水 平 的 提 高 , 镇 化 进 程 进 入 加 速 发 展 阶 段 。但 因政 策 和 制 度 缺 陷 以及 资 源 和 环 境 的 约 城
城 市化 是综 合 国力 和 国际竞 争力 的集 中体 现 , 是人 类 文 明进 步 的 标 志 。2 0 0 1诺 贝 尔 经 济 学 奖 获 得者 斯 蒂格 利茨 曾指 出 , 世 纪 对 于 中国有 三 大挑 新 战 , 于首 位 的就是 中 国 的城 市 化 , 为 “ 国 的城 居 认 中 市化 将是 区域经 济 增 长 的 火 车头 , 产 生最 重 要 的 并 经济 利 益 ” 0 0两 会 期 间 , 府 工 作 报 告 提 出要 。2 1 政 将“ 持 走 中 国特 色 城镇 化道 路 , 进 大 中小城 市 和 坚 促
第 2 卷第 6 6 期
Vo.2 .6 J 6 No
湖 北 21 0 1年 1 2月
De .2 c 011
J u n l fHu e ie st fT c n lg o r a o bi Un v r i o e h oo y y
[ 章 编 号 ]1 0 —4 8 (0 1 0—0 10 文 0 3 6 4 2 1 ) 60 0 -4
[ 中图分 类号]1 3 9 5 0
[ 献标 识码 ] 文 :A
湖北区域市场分析
湖北区域市场分析一、引言湖北,位于中国中部,长江流域的核心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枢纽。
近年来,湖北区域市场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对湖北区域市场的特点、优势、潜力等进行深入分析。
二、湖北区域市场的特点1、地理位置优越:湖北地处中国中部,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物流、运输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资源丰富:湖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源等,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产业基础雄厚:湖北在汽车、钢铁、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具有显著的实力和优势。
4、科技实力强:湖北是中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拥有众多知名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三、湖北区域市场的优势1、政策支持:湖北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人才聚集:湖北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其在高等教育、科研机构、企业研发等方面的人才储备为湖北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企业活力强:湖北的各类企业创新意识强,敢于开拓市场,具有良好的市场活力。
4、市场机制健全:湖北在市场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市场秩序规范,公平竞争的环境良好。
四、湖北区域市场的潜力1、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湖北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潜力。
特别是新兴的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等领域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2、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湖北在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未来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湖北的服务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物流、金融、旅游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创新创业环境优良:湖北鼓励创新创业,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创新型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结论湖北区域市场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强等都是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湖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的分析
‘湖北农机化“2021年第5期基金项目:山东师范大学2019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㊂作者简介:张育铜(1999-),男,山东潍坊人,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地理㊂湖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的分析张育铜(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本文利用1995-2008年湖北省城市非农人口的数据,采用了城市首位度指数㊁聚类分析㊁位序-规模法则等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城市规模体系结构的演变和城市化的进程㊂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相对合理;城市规模体系结构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大城市的发展速度相对于较中小城市来说发展的较快,呈现出激烈的竞争发展态势;城市系统的规模和结构属于第一分布图像的阶数分布的过渡阶段㊂武汉是湖北省的中心城市,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第二㊁第三城市(襄阳,黄冈)的实际和理论规模差异也相对较大㊂关键词:城市体系;城市规模结构;湖北省;城市首位度城市体系又称为城镇体系,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网络体系,一个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该城市的发展趋势㊂20世纪以来国内很多城市地理学者已经对长三角㊁珠三角以及东北地区㊁华南地区㊁华东地区等区域城市进行了研究[3],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4]㊂但是,当回顾有关城市系统的论文时,发现很少有关于湖北省相关城市系统的规模和结构的研究㊂改革开放以来,以湖北为中心的长江沿岸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为湖北省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㊂因此,本文基于湖北省各城市的非农业人口数据年份,运用城市优势指数和等级尺度法对城市规模结构的特征和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㊂湖北体系未来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㊂1研究区的概况与数据来源1.1研究区概况湖北省简称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㊂从东到西的长度约为740k m ,从北到南的宽度为470k m ,总面积为18万多k m 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㊂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约5920万人,其中,城镇3568.47万人,乡村2352.66万人㊂湖北省有12个地级市,24个县级市,其中,热门城市有武汉市㊁宜昌市㊁黄冈市㊁荆州市和襄阳市㊂1.2数据来源及说明我国城市规模常用的统计口径(传统口径)是市区非农人口数,是由于该指标连续性强,数据获取容易㊂由于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户籍 和 非户籍 的界限逐渐模糊,非农人口已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城市规模,周一星等[6]提出用 五普 资料中的市人口(普查口径)来重构我国的城市人口规模指标㊂本篇文章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5-2008年)㊁‘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1995-2008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㊂2湖北省城市规模演变历程湖北省目前一共有36个城市,其中共有12个地级市,占城市总数的30%;县级市24个,占城市总体数的66%左右㊂湖北省只有武汉一个超大城市,还有4个大城市㊁12个中等城市和19个小城市,而缺失了人口规模在100~200万级别的特大城市,这表明湖北的城市等级体系不发达㊂湖北省城市规模及人口变动情况如表1所示㊂表1 湖北省城市规模及人口变动年份合计(个)城市人口(万人)超大城市>200万人大城市50~10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小城市<20万人数量(个)城市人口(万人)占城市人口(%)数量(个)城市人口(万人)占城市人口(%)数量(个)城市人口(万人)占城市人口(%)数量(个)城市人口(万人)占城市人口(%)199030825.41328.439.88243.529.521253.530.71995341134.41375.833.13176.415.611338.129.81924421.52000361296.31441.1344232.91812357.422.619264.920.42002361373.91459.333.44271.119.712370.4221927319.9注:城市规模按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分组,表中数据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整理1990-2002年,湖北省的城市数由30个增加到了36个,城市的市区非农业人口由825.4万人增加到1373.9万人,提高了66.5%,全国同期为26.6%,增长‘湖北农机化“2021年第5期速度已经领先全国水平;1990年湖北省缺失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两个规模级别的城市,在2002年,有40个城市的人口在50~100万之间,但是仍然缺少人口在100~200万之间的城市,大城市与大城市的比例继续增长㊂城市人口众多的中小城镇的数量正在减少㊂湖北省城市非农业人口从1995-1997年呈直线上升,1997-1998年却又下降,可能受洪水移民的影响,导致城市发展水平滞后㊂1998年以后,湖北城市非农业人口逐年上升,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㊂(如图1)图1湖北城市非农业人口随时间的变化3湖北省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的计量分析3.1首位度指数分析首位度指数包括2城市指数(S 2)㊁4城市指数(S 4)和11城市指数(S 11),通过城市体系中第一大城市与其他城市人口的比例关系,反映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㊂公式如下:S 2=P 1/P 2(1)S 4==P 1/(P 2+P 3+P 4(2)S 11=2P 1/(P 2+P 3+ +P 11(3)式中:P 1,P 2, ,P 11为城市按规模大小排序后,某位序城市的人口规模㊂按照位序-规模原理,正常的2城市指数应该是2,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应该是1[7]㊂利用上述公式(1)~(3)对湖北省1995-2008年城市人口规模首位度指数进行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表2)㊂表2 湖北省1995-2008年城市首位度指数变化年份2城指数4城指数11城指数19952.971.231.3419962.911.231.3519972.861.111.0719982.710.990.8919992.70.980.8420002.70.980.8420012.770.990.8620022.790.990.8520032.81.010.8620042.851.030.8720052.350.890.8320062.310.940.8720072.620.990.920082.731.020.92 从表2看出,历年湖北省武汉首位度指数均接近3,说明首位城市武汉的辐射范围很广,湖北省城市发展总体上处于一城独大㊁规模集中和空间集聚阶段㊂其中,2城市指数在2004年以前比较稳定,其间呈现出小波动的趋势,而21世纪以来首位城市和第2位城市的规模差距有所减小后又呈上升趋势,武汉第一城市的地位无可撼动㊂在2006年以前首位城市的集聚效应在逐渐减弱,相应的各规模等级城市的集聚效应逐渐增强,而2006年以后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㊂根据我国特色的行政中心城市体系,湖北省的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基本上趋于合理㊂对1995-2008年的2城指数㊁4城指数和11城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发现2005年为最好,2006年次之,第三类为1997年,第四类有1998-2004年和2007年以及2008年,最后一类为1995年和1996年㊂结果显示在2005年和2006年,城市首位度最合理,2006年以后城市的集聚效应呈现出递增的趋势㊂图21995-2008年首位度的聚类分析3.2位序 规模法则检验位序 规模法则,用于描述城市人口规模及其基于人口规模的区域顺序㊂其公式为:P i =P j ˑR i -q 或l g P i =l g P j -q l g R i .(1)湖北省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的双对数回归决定系数R 2(0.80~0.94),1995年以及2005年以来R2较高,城市结构符合等级尺度规则,并且已经确认,城市等级尺度之间存在自然的相关性㊂表3 1995-2008年湖北省城市位序-规模双对数回归分析表年份q R年份q R19951.22760.941420020.81440.886519961.28170.92220030.819870.88719971.12650.801920040.82840.872719980.88820.859820050.857940.901219990.87160.870320060.87640.938620000.81520.880720070.85310.938920010.82370.876520080.85980.9308 (2)从城市位序-规模的双对数散点图中(图3)可以发现,城市的实际与理论规模在第二㊁三城市中有一定的差距㊂因而据此可以推断出,湖北省正处于城‘湖北农机化“2021年第5期市规模体系结构向首位分布向城市规模分布的过渡阶段㊂在整个的研究段内,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城市,稳居湖北省的首位城市地位,其后是襄阳市,而第三城市却有所变动㊂图3湖北省城市位序 规模双对数散点图(3)从1998年至今城市规模集聚效应在湖北省的高位序中不是很明显,但是湖北省的中低位序却比较发育㊂从时间序列来看的话,q 值的变化大致上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在2005年以前,城市数量处在膨胀的阶段,中低位序的城市发展较快,q 值减小;2005年之后,q 值处于波动变化的状态,这和湖北省加快长江沿岸城市群的发展政策有很大的关联㊂4结论与建议(1)湖北省城市数量在1990年之前处于扩张阶段,1996年达到36个,城市体系结构较为合理㊂(2)湖北的城市规模结构符合等级规模法则㊂(3)湖北省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属于第一分布和等级规模分布类型㊂第一城市武汉是中原最大的城市之一,第二和第三城市(襄阳,黄冈)的规模差距很大㊂为了湖北省未来的发展,应积极与国家交通干线连接,加快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加强武汉等中心城市的领导作用,增强湖北省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㊂以实现新型产业升级为工作的重点,促进武汉第一城市的现代服务的辐射面积,完善乡村配套的基础设施,使之成为促进城市体系发展的推进力,进一步推动湖北省的城市体系结构优化和发展㊂参考文献:[1]J e f f e r s o nM.T h eL a wo f t h eP r i m a t eC i t y [J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R e v i e w ,1939,29(2):226-232.[2]潘鑫,宁越敏.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研究[J ].人文地理,2008,23(3):17-21.[3]陈彦光,周一星.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 i pf 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6):823-830.[4]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顾朝林,胡秀红.中国城市体系现状特征[J ].经济地理,1998,18(1):21-26.[6]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2018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 ].湖北日报,2019-03-04(007).[7]张杰,杨先花.我国中部地区城市规模体系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J ].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33(02):103-108.[8]范红艳.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02):51-55.[9]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西北人口,2011,32(04):47-52.(收稿日期:2021-01-29)。
湖北省城市化和耕地变动协调性研究
湖北省城市化和耕地变动协调性研究李春华;李宁;张飞;李浩【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1(27)20【摘要】研究城市化和耕地资源的协调问题,对于适度城市化战略制定和保护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首先应用协整理论判定湖北省城市化和耕地资源变动数据的平稳性,进而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构建城市化与耕地变化协调度模型,基于《湖北省统计年鉴》(1978—2002)数据对湖北省城市化与耕地变动类型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发现,湖北省城市化和耕地资源变动存在非线性关系;研究时段湖北省城市化和耕地变动协调度大部分年代协调度小于0.7,且表现出明显阶段性特点;大部分年份湖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呈现调和型、基本调和型、勉强调和型3种类型。
这意味着所研究时段湖北省城市化和耕地变动之间存在不协调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了实现城市化和耕地资源协调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6页(P235-240)【关键词】城市化;耕地资源;协调度;湖北省【作者】李春华;李宁;张飞;李浩【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2【相关文献】1.邯郸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研究 [J], 王雨;许云2.芜湖市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协调性研究 [J], 付文凤;沈非;欧名豪;阎琼3.贵阳市耕地面积变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J], 何朝凤;银正彤;郑永康4.大连市城市化进程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协调性研究 [J], 吴怡;张华5.耕地数量变化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J], 梁亚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形势下推进湖北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新形势下推进湖北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联合课题组2011年第10期——经济建设美国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说,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
按照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定位,湖北理应在中国城市化的伟大进程中有所作为。
那么如何抢抓本世纪头20年第2个10年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呢?根据省政府领导的要求,省政府研究室(中心)联合省住建厅,对本世纪头20年湖北省城镇化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本研究报告。
一、湖北城镇化发展的成就、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抢抓我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采取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加快我省城镇化建设,全省呈现出城镇化率明显提高、城镇体系逐步完善、城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一,城镇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01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7%,比2000年增长7.3个百分点。
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口城镇化率在30%以上为加速发展阶段,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时期。
“十五”期间,湖北城镇化率年增速稳定在0.6%左右,“十一五”期间,湖北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年增速分别为0.6%、0.5%、0.9%、0.8%和1%,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尤其可喜的是,武汉城市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批城市步入同等城市先进行列,为下一步我省城镇化加快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体系明显优化。
至2010年底,全省有城镇816个,其中省辖市12个,县级市24个(含3个直管市),县城40个,建制镇740个。
按城镇规模分,湖北省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6个,中小城市40个,3万人以上的建制镇46个。
近几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加速开放开发,高铁时代的到来,城镇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沿江城镇带和沿高铁城镇带发展迅速,我省城镇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第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
湖北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湖北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程继雄;张煦;黄霞;汪月桂【摘要】从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城市声环境质量等方面,评述了湖北省环境质量现状,并结合历年监测数据、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环保措施等方面,研究了2005~2014年全省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北省城市空气中NO2和PM10浓度呈上升趋势,PM25污染问题突出;地表水环境质量由轻度污染升至良好,近年来稳定在良好水平,但生活污染排放愈加严重,使水质现状较差水体改善存在较大压力.预计下阶段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明显改善的压力较大;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部分支流及城市内湖污染较重等问题仍将存在.【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31【总页数】3页(P228-230)【关键词】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湖北省【作者】程继雄;张煦;黄霞;汪月桂【作者单位】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X830.5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
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004~2013年湖北省GDP逐年增长,2013年全省GDP为2.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87%,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过去的10年里,湖北省GDP虽然增长迅速,但随着其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1],全省环境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例如,部分支流污染严重,基本丧失使用功能;雾霾频发,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等。
笔者以湖北省环境质量现状为基础,结合历年监测数据、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环保措施等方面,分析了2005~2014年全省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指出了全省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预测了下阶段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由此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为制定环保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探讨
学家关注的课题 . 国内学者对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及影响因素从定性上作了深入的研究 . 但对中尺度区域 城市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还 比较薄弱 , 特别对某个省区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影响 因素的定量分析还不很 充分 , 为此, 我们希望以湖北省为例在这方面做一些初步探讨 .
2 研 究 问题 的 确 定
中图分类 号 :2 F9 文 献标 识码 : A
1 导
言
城市化是农村人 口 转变为城市人 口, 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对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问
题 , 术界 众说 纷纭 , 学 深入地 研 究 区域 城 市化影 响 因素 , 预测未 来 区域 城市 化发 展 水平 一直 是城 市 地理
6 0
5 0 4 0
30
{ 2 荽 0 髯 1 0
0 量善 , 其原因十分复杂 , 当时的政策相 与
关性极强 , 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作 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我们不再赘述 . 8 ~2O 年为轻微 波动段 , 1 6 O0 9 这时正 究湖北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影 响因素 .
. N. 2 4 01
. ,
2 D 02
文章编号 :00 35 20 )1 0 7 4 10 —27 (02 0 —08 —0
湖 北 省城 市化 水 平影 响 因素 探讨
刘耀彬
( 湖北大学 商学院 , 北 武汉 406 ) 湖 302
摘
要: 把湖北省近 1 年 的城市化发展分为两个时段 , 口、 5 从人 社会经跻 、 理环境等角度选取具有代表 地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4 期 20 02年 3月
Iu l f t, nvrt 自然科学版neE i n 1 mao d i l es-N tr c ) di 0 湖北大学学报( a a Si e H : li i( u t e t e  ̄ o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熵权-多元回归的湖北城镇化水平评价
基于熵权-多元回归地湖北省城镇化水平评价-企业管理论文基于熵权-多元回归地湖北省城镇化水平评价兰海(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概念地提出,城镇化水平开始成为社会和学者关注地焦点,传统地城镇化水平地计算,忽略了城镇化推进地过程中地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本文将从人口、经济和社会地角度,构建城镇化水平地综合测量指标体系.这对于湖北省地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地指导意义.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水平;综合测量指标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209-04 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城镇化率从1978年17.92%上升为2013年地53.7%,城市常住人口在2013年末达到73111万人,城镇化率以每年1.02%地增长率增长.大量地人口涌进城市,一面为城市地发展提供了大量地劳动力,却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地“城市病”,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地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农业大省,其城镇化率也在2011年突破了50%,随后2012年湖北省地城镇化率为53.50%,城市常住人口为3091.76万人.综合评价湖北省地城镇化水平,有利于湖北省选择其发展地重心,对于湖北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省域经济地协调发展有一定地意义.选取中部农业大省,运用熵权法和多元回归分析,从人口、经济和社会等三个大地角度对湖北省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具体地指标对于湖北省城镇化水平地影响,对于湖北省制定城镇化政策,推进城镇化进程有一定地现实和理论意义.2 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地构建2.1 研究方法2.1.1熵权法来自于物理学地熵权法,主要是依据一定地数学公式,计算各个指标地信息熵值,在此基础上,计算熵冗余,最后得到各个指标地权重,最终得到城镇化地综合评价得分.综合评价得分越高,表明城镇化综合水平越高.其计算步骤如下:数据标准化,当指标值越大,对整个系统越有利时,我们称之为正向化地指标,反之,则为负向化指标.2.2指标体系地构建在研读大量地城镇化地相关文献,借鉴以往学者地研究成果,考虑到城镇化综合水平地质量,从指标体系地科学性、可获得性以及有效性等原则出发,从人口、经济和环境三个角度构建如下指标体系(见表2.1).2.3数据来源数据主要来自1990年—2013年《湖北省统计年鉴》,其中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人口比重部分数据来自1990—2013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3 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依据熵值法计算地步骤,通过Eviews6.0对1989—2012年湖北省16项指标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出相应值并绘制图表,以分析湖北省地区城镇化综合水平地演变过程.对1989年以来湖北省地区城镇化综合水平地得分进行统计发现,湖北省地区城镇化地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9—2001年,城镇化综合水平发展较缓慢,城镇化综合水平从1989年地0.1381提高到2001年地0.3905增长了2.83倍;第二阶段为2002-2012年,城镇化进程从2002年开始提速,城镇化综合水平从2002年地0.3330提高至2012年地0.8486(图3.1).第2阶段城镇化综合水平年均增长值是第1阶段地2.25倍,表明2002年是湖北省地区城镇化进程地一个转折点.4 湖北省地区城镇化子系统演变过程4.1 人口子系统运用EViews6.0,计算得到如下方程式:地系数.模型估计结果由方程4.1可知,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地情况下,当人口城镇化率增加1个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将增加0.5582个单位;同理,当非农人口比重增加1个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也将增加0.1878个单位;当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1个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也将增加0.4224个单位;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1个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也将增加0.4966个单位.为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口城镇化、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地影响系数较大.由图4.1可以看出在湖北省城镇化合人口指标变动趋势图中人口城镇化、非农人口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所有指标均变化明显.湖北省人口城镇化率反映了湖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地速度,其变化与湖北省户籍制度改革、非农人口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基本公用服务地提高有关.人口城镇化率从1989年地28.36%增长到2012年地53.50%,非农人口比重从1989年地22.66%增长到2012年地34.6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1989年地18.02%增长到2012年地34.35%,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9年地73.89%下降到2012年地28.15%. 表明湖北省城镇化人口子系统发展较为迅速.4.2 经济子系统运用EViews6.0,计算得到如下方程式:其中y指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x06、x07、x08、x09、x10分别表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公路货物周转量,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方程4.2可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个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将增加0.0057个单位;同理,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个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也将增加0.7490个单位;当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增加1个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也将增加0.0424个单位;当公路货物周转量增加1个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也将减少0.0424个单位;当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1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也将增加0.0222个单位.为此,我们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地影响系数较大.由图4.2可以看出在湖北省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指标变动趋势图中除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显著放缓之外,其他指标变化均显著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湖北省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其变化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公路货物周转量、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等指标地提高有关.人均GDP得分由1989年地0增加到2012年地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9年地0增加到2012年地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1989年地0增加到2012年地0.6789,公路货运周转量从1989年地0.0025到2012年地1,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1989年地0.4284到2012年地0.5293.表明湖北省城镇化经济子系统发展较为迅速,但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较低.4.3 社会子系统运用EViews6.0,计算得到如下方程式:其中y指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分别表示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千人医生数、人均绿地面积、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由方程4.3可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当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增加1个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将增加0.2878个单位;同理,当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增加1个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也将增加0.0935个单位;当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增加1个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也将增加0.0580个单位;当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增加1个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也将减少0.0403个单位;当千人医生数增加1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也将增加0.1806个单位;当人均绿地面积增加1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也将增加0.0269个单位;当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增加1个单位时,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也将增加0.2680个单位.为此,我们可以看出,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绿地面、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对湖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地影响系数较大.由图4.3可以看出在湖北省城镇化和社会发展指标变动趋势图中除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千人医生数、人均绿地面积有所显著放缓之外,其他指标均显著增加.城镇人居居住面积从1990年地0.0262增加到2012年地1.00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从1989年地0.0079增加到2012年地0.7722,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90年地0.0303增加到2012年地0.9091,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从1990年地0.0308增加到2012年地1.0000,千人医生数从1989年地0.5882增加到2012年地1.0000,人均绿地面积从1989年地0.7966增加到2012年地1.0000,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从1990年地0.0219增加到2012年地1.0000.表明湖北省城镇化社会子系统发展较为迅速.5对策建议第一,促进各类型城镇有机分布,推动人口城镇化.城市群内地各类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功能独特而互补,方便企业进行区域布局,同时能够吸引大量生产性服务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生活.大城市、中小城市与小城镇通过便捷地交通线路予以连接,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城市地优势,成为具有活力地新型城市化地区,这为人口在城市群中地相对均衡化分布创造条件. 第二,发挥城市群经济效应,提升全球竞争力.城市群地发展不是一味拼凑城市数目,盲目追求面积与人口规模扩张,而是要千方百计增强城市群地各种积极效应.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地核心增长点,成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地有机结合,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地新型地域单元.否则,城市群就仍然停留在粗放式增长地状态.第三,加强城市间合作,治理面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所谓面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是指这类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一个或多个城镇,并且影响到一个或多个城镇.大江大河大湖地污染问题、城市群地空气污染问题等等,都构成了面域性生态环境问题.面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在城镇群范围内进行治理,才能收到根本性地效果.第四,推进城市群协调机制建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都通过探索城市群地不同治理模式,来推动城市群协调能力建设,发挥城市群地积极作用.我国地城市群地发展刚刚起步,依托于不同行政级别地市、县、区、小城镇,城市群之间地行政协调色彩较浓.参考文献:[1] 宣国富,赵静.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R].2006.[2] 王德利,方创琳.基于城市化质量地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判定分析[J],地理科学.2010,(5):643-650.[3] 车晓翠,郭聃,张平宇.吉林省综合城市化水平区域分异及其成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6):50-54.[4] 李凤桃,赵明月,张伟,魏后凯,王业强,苏红键,郭叶波.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大排名[J],中国经济周刊.2013,(9):20-29. [5] 王美娜.大连市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D]:[硕士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责任编辑:王兰爽)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湖北省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7 8 5 3 ( 2 0 1 4 ) 0 1 - 0 0 0 7 - 0 4
湖北 省 区域经济 格局 时空演化 及 其影 响 因素分 析
年 湖 北省 区域 经济 时空格局 差异。 通过 空间 自相 关和地理 探测 2 . 1指标与数据 来源 器的方 法 , 对湖 北省 区域 经 济差异的影 响 因素做 了分析 。结果 人均 G D P是衡量地 区经济 发展 水平 最常用 的重要指 标 , 但
国 土 与 自然 资 源 研 究
2 01 4 No . 1
TERRI T ORY & NATURAL RES O URCE S S TUDY
・7 ・
另一 部分 研究 则强 调 空间视 角 , 借助 于 G I S 等 分析 技 术 , 展 现 了地理对 于 区域经 济 的影 响 。 比如 蒲英 霞等 运 用 E S D A方 法, 基金项 目: 全 国大学生创 新性实 验项 目 对 江苏省 县域 总体 和局部空 间差异 的变 化趋势 、 特征 与成 因进 行 了初步探 索[ 2 】 。 目前对 于湖北 省 区域 经济 已有不少 研究 , 但研 究 主要 存在 两 处 不足 : 第一, 研究 尺度 过 大 , 基 本 研究 单 元 几 乎都 是 地 市 州, 省 内经济 差异表 现不够 微观 ; 第二, 现有 研究 主要 是对 区域 经 济差异 的格局 进行研 究 ,很 少对 经济差 异 的原 因进 行 分析 。 基 于 此 ,本 文 选 用 湖北 省 8 3个 县 市 区 为 空 间 研 究 区 域 , 以 李成悦 , 王 腾, 周 勇 2 0 0 0 — 2 0 1 1 年为 时间断 面 ,研究 了湖北 省 区域经 济时 空格局 差 ( 华 中师范大 学 城 市与环 境科学 学院 , 武汉 4 3 0 0 7 9 ) 异, 同时通 过空 间 自相 关和 地理 探测 器 的方 法 , 对 湖 北省 区域 摘要 : 文章 以县域 为 单位 , 以人 均 G D P 、 城 镇 居 民可 支配 收入 经济差 异 的原 因做 了探讨 。 和农村 居 民 家庭 纯收入 三 个评价 指标 。 研究了2 0 0 0年 到 2 0 1 1 2数据和研 究方法
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现代服务业是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焦点。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政府支持和科技水平对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其次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对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出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的动态发展趋势。
并从发展国民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政府支持、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新型工业化方面提出了加快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标签: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影响因素;灰色关联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消费结构的日益升级而产生的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新型业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一批重大服务业建设项目开始实施,包括信息服务、国际货运、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和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面对国际服务业向我国加快转移的大好时机,湖北省要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1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解析1.1市场需求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到达1000美元-3000美元这个阶段时,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李江帆认为,随着人均GDP的上升,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会随之提高,消费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消费者会逐步扩大对服务产品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产品的消费,从而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和结构升级。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和较高的国民收入会对现代服务业产生强劲的需求,并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例如,上海作为我国长三角的经济龙头,广州作为珠三角的经济中心,其高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都得益于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拉动。
1.2城市化水平Singelmann研究发现,城市化是促进一个国家由农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重要原因,因为服务产品的特点要求服务产品的供需双方直接面对面,而城市基础设施为此提供了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武汉、宜昌、襄樊为中心的 其城市化率都低于全省的平均值;而其他地市州则成为
“金三角”地区,包括武汉、鄂州、黄石、襄樊、荆门、宜昌、 城市化水平高低区的过渡地带(表2 )。 表2 湖北省17 个行政区城市化水平比较(2000 年)
Tab .2 The comparision of urbanization of 17 districts i n hubei(2000 )
主要的推动因素。
表3 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 Tab .3 Eval uation i ndexes of f actors of urbanization
指标
表征含义
计算公式
人均 GDP 工业产值比重 乡镇工业产值比重 投资倾向 消费倾向 经济外向度 科教指数 医疗指数 交通能力指数 人均社会零售总额 人均耕地面积 地均农业产值
表1 湖北省各年份城市化水平离散程度(1986 —2000 ) Tab .1 The dispersion of urbanization of hubei duri ng 1986 —2000
年份
1986
1987
1989
1991
1992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标准差 均值
T/N K/T
4 )。从表4 中的相关系数可知: (1 )在两个时段中,人均 GDP 值、科教指数与城市
化水平表现为强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都在0 .6 以上, 甚至达到0 .99 。表明区域经济水平、科学教育水平的 高低是湖北城市化发展重要且稳定的影响因素。
(2 )工业产值比重在1994 年以前是与城市化水平 相关关 系 中 最 强 的 一 个 影 响 因 素,然 而 在 1995 年 以
差异系数
10 .7 20 .5 0 .522
10 .9 20 .3 0 .537
10 .9 21 .1 0 .517
10 .8 21 .1 0 .514
10 .7 21 .9 0 .492
17 .1 28 .7 0 .594
10 .1 25 .6 0 .397
10 .2 26 .4 0 .389
10 .2 26 .8 0 .380
的差距变化,可以看出其差距呈现出阶段性的波动,其 性还表现在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的变化上。我们针对
!收稿日期:2003 -01 -05 ;修回日期:2003 -10 -20
6期
李娟文,刘耀彬,白淑军: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783
1986 -2000 年湖北省各个地区的城市化率计算其标准 在0 .5 以上;1995 —2000 年各地区城市化率差异系数
差、均值和差异系数(表1 ),可以发现湖北在15 年内各 相对较小,其数值多在0 .4 以下。这一结果一方面说
地区的 城 市 化 水 平 的 差 异 明 显 分 为 两 段,即 1986 — 明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已在逐步缩小,另一
1994 年各地区城市化率的差异系数相对较大,各年多 方面也表现出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
2 .3 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
潜江等市,其城市化率都接近和或超过40 % ,其中武汉
计算湖北省17 个行政区 的城市 化水 平 并进 行 比 市的城市化率已达81 .64 % ,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主要
较,可知其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城市化水 是鄂西的恩施自治州以及天门、鄂东北的黄冈等市州,
摘 要:为了推动湖北省城市化进程,以更好地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以全国和湖北省1952 年以来各 年城市化率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湖北省城市化的总体水平、空间差异和发展特征。并根据湖北省城市化进程中
表现出的发展阶段性,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1986 —1994 和1995 —2000 两个时间段,对湖北省近15 年来城市化 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区域经济水平、科技教育水平的高低一直是湖北省城市化发展重要而且稳定
性,我们的分析仍按照1986 —1994 和1995 —2000 两个 时段进行。按照表3 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湖北省在这 两个时段各影响因素的的标准值,然后利用 SPSS 统计 软件对数据 进 行 相 关 分 析,得 到 湖 北 省 在 以 上 两 个 时
段城市化水 平 与 各 影 响 因 素 之 间 相 关 分 析 的 结 果( 表
0 .49 0 .16 0 .46 0 .36
-0 .62 0 .05 -0 .92 ! 0 .00
0 .72 0 .01 0 .71 0 .01
!相关显著程度在0 .01 水平。
(4 )1994 年以前,乡镇企业产值比重与城市化水平 相关性不明显,而在1995 年以后,则表现为强相关关 系,说明农村 非 农 产 业 的 发 展 在 湖 北 省 农 村 区 域 城 市
图1 湖北省与全国城市化率变动比较
Fig .1 The comparision of urbanization bet ween chi na and hubei
2 .2 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中1952 —1985 年为剧烈波动阶段,1986 —2000 年为轻
观察湖北省历年的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城市化水平 微波动阶段(图1 )。不仅如此,这种城市化发展的阶段
的影响因素;工业化对湖北省城市化的影响最为重要,目前由于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其地位相对来说略有下降;第
三产业、农村非农产业也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其作用还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水
平的提高是城市化发展不可忽视的支持因素,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城市化同步进行。相对而言,湖北省经济外向度、
通运输、科技教育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等众多要素有关,
从资料的可获得性、可操作性及有代表性等原则出发,
同时,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我们选取了12 个指标 (表3 ),从不同的侧面来进行湖北省城市化水平与影响
因素的相关分析。
3 .2 分析结果 考虑到 湖 北 省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明 显 存 在 着 的 阶 段
0 .41 0 .24 0 .96 ! 0 .01
-0 .39 0 .27 -072 0 .11
0 .04 0 .91 -0 .54 0 .27
-0 .07 0 .86 -0 .95 0 .00
0 .55 0 .10 0 .99 ! 0 .00
0 .30 0 .40 -0 .45 0 .37
0 .62 0 .06 0 .74 0 .09
(3 )1994 年以前,人均社会零售总额与城市化水平
784
经济地理
23 卷
呈中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 .55 ;1995 年以后,其相关 城市化的影响已十分强劲。
系数上升至0 .99 ,接近于完全相关。反映了服务业对
表4 湖北省不同时段城市化主要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Tab .l Correlative analyses on f actors of hubei ’s urbanization duri ng t wo phases
第23 卷第6 期 2003 年11 月
经济地理 ECONOMI C GEOGRAPHY
文章编号:1000 -8462(2003 )06 -0257 -00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Vol .23 ,No .6 NoV . ,2003
李娟文1 ,刘耀彬2 ,白淑军1
(1 . 湖北大学 商学院,中国湖北 武汉 430062 ;2 .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中国江苏 徐州 221008 )
民众投资、消费能力尚不够强,交通、医疗业尚未形成优势,所以这些因素对湖北省的城市化的影响尚不明显。
关键词:城市化;特征;因素;相关分析;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291 .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镇)化现 状 水 平、发 展 特 征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几 方 面 进 行 探讨。
城市化是农 村 人 口 转 变 为 城 市 人 口、农 村 地 域 转
素在漫长的 历 史 过 程 中 综 合 作 用 的 结 果,与 一 个 地 区
业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支配地位已受到了动力机制多
元化的影响并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其接近0 .7 的相 关系数及其与农村工业化相关性急剧上升到极强度相
的人口负载、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交 关的现象,说明工业化仍不失为当前湖北省城市化最
区域城市化问题从而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是湖北省城市(镇)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
湖北省 地 处 我 国 中 部,有 良 好 的 经 济 区 位 优 势。 1999 年,我国平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0 .89 % ,而湖北 城市(镇)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湖北省的发展,也 省的城市化水平仍仅为27 .69 % ,低了近3 个百分点。 将对周围省区及西部开发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推动 同时从图1 也可以了解到,这种差距实际还是从1994 湖北省城市(镇)化水平的发展,我们拟从湖北省城市 年以来已经缩小的数据,差距最大时达5 个百分点。
随州 仙桃 天门
34 .23 33 .82 26 .39
潜江 神龙架
全省
37 .52 33 .20 27 .97
3 湖北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后,其强相关关系有所削弱,说明湖北省城市化进程已 经越过了几 乎 完 全 靠 工 业 化 推 进 的 初 期 发 展 阶 段,工
3 .1 指标的选择 一个区域的 城 市 化 水 平 是 自 然、社 会 和 经 济 等 因
指标
人均 GDP
工业产 乡镇工业 投资 值比重 产值比重 倾向
消费 倾向
经济 人均社会 医疗 外向度 零售总额 指数
科教 指数
交通能 力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