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行者——北大荒版画创始人晁楣访谈录

合集下载

【美术】庆安版画的培育者——晁楣作品欣赏

【美术】庆安版画的培育者——晁楣作品欣赏

【美术】庆安版画的培育者——晁楣作品欣赏晁楣1931年生于山东菏泽著名版画家北大荒版画开创者。

1950年,晁楣在“二野军大文工团”担任了美术队队长。

1952年9月18日,他随部队从重庆市迁到哈尔滨市,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宣传部助理员。

1958年3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官兵响应国家号召赴北大荒屯垦戍边。

1968年秋,晁楣到庆安县柳河五七干校插队锻炼,期间在庆安县文化馆举办版画培训班,为庆安县培养了一大批版画艺术创作者。

1974年,我国美术界到非洲四国举办美术画展,学生吴玉林版画《庄稼院》入选参展。

1975年春,晁楣再度来到庆安县,深入农村写生创作。

期间,吴玉林、匡关夫等集体创作的套色木刻《战天斗地学大寨》组画之一《公社路上春意闹》参展全国农业学大寨展览。

《荒原春夜》 1958年1958年6月,晁楣完成北大荒版画派开山之作《荒原春夜》。

“《荒原春夜》的构思来源于发生在垦荒队的一个故事。

开荒队的同志经常遇到狼群和黑熊,还不断传来黑熊伤人的消息。

这个故事启发我在一幅表现春夜开荒的画面的近景处,安排了两只黑熊,一只俯首嗅着新垦的垡片,另一只站立着遥望开来的拖拉机。

这个情节其实就是当年年轻的垦荒队员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麦海》 1959年《金色的海洋》 1959年。

《黑土草原》 1960年1961年,晁楣的《黑土草原》等版画作品在波兰华沙“第三届国际图书博览会”。

1962年,《黑土草原》等版画作品在瑞士卢加诺“第三届国际绘画版画博览会”。

《第一道脚印》 1960年1960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晁楣的《麦海》、《第一道脚印》作品。

“这个作品(《第一道脚印》),画的就是我的生活。

我当时参加了勘探队,到风雪满天飞的北大荒原野里测量土地,分配土地资源,这画中的情景就是当时的一个细节。

”《解冻》 1960年《一对天鹅》 1961年《夏日》 1961年《北方九月》 1963年1978年3月,晁楣的《北方九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办的“中国现代绘画展览”,各会员国巡展。

北大荒版画的开拓者——张路

北大荒版画的开拓者——张路

北大荒版画的开拓者——张路劳动。

时任《北大荒画报》负责人的张作良回忆说:“30年前的北大荒,还是荒无人烟的地方。

张路一到这里,就加入了垦荒的行列,拉犁、播豆、伐木……住在临时搭的马架子里,为了照顾体弱和有病的同志,他总是睡在大通铺上靠近门口的地方,早晨起来,从门缝灌进的雪把鞋都掩埋了。

他以自己的辛勤劳作和一颗温热豁达的心,赢得了周围人们的尊敬和友情。

”年底,张路因绘画才能被抽调到牡丹江农垦局北大荒画报社,参加垦区美展的创作活动。

《北大荒画报》创刊于1959年3月,负责人是爱才的张作良,他陆续从“右派队”调来张路、尹瘦石等。

由于自然灾害,资金匮乏,该画报仅出版一期就停刊了。

但它反映了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英雄业绩,培养和团结了一大批垦区的美术工作者。

张作良回忆说:“1959年秋,有一天,有人贴出了一张‘张作良你想干什么’的大字报。

这一下子我好紧张,同志们也都乱了营,整个画报社热烈的创作气氛一下子被打下去了,个个噤若寒蝉……正在这四顾无援的当儿,有天晚上,我正在凄冷荒凉的郊外散步,张路避开众人耳目,偷偷对我说:‘我们大家画画反映垦区建设事业,当然没有错,关键是我们这些有尾巴的人,给你惹1/ 10了麻烦。

我想,两全的办法是干脆遣散我们。

’我当然不会这样做,但我却(被他的话)深深地感动了。

”1960年,张路与垦区美术工作者晁楣、张祯麒、徐介城、张钦若等人赴哈尔滨,为北方大厦创作了一批反映垦区题材的作品。

这批作品参加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牡丹江农垦局政治部联合主办的“北大荒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展出,张路创作的《满网》等十四幅作品参展。

这段时期,张路创作了大量的木刻作品。

如套色木刻《小猪养护员》《洗衣》《小蘑菇》《高梁熟了》《伐木队来了小客人》《晨曦》等作品,还有黑白木刻《乡村的春天》《鸭子》《公鸡和母鸡》《母鸡孵蛋》等作品。

1961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发行张路创作的套色木刻《东方红》。

同年8月,《早春》《雨后》《见缝插针》等12幅作品参加中国美协、牡丹江农垦局联合主办的“牡丹江垦区版画展”。

黑龙江版画大事记

黑龙江版画大事记

黑龙江版画大事记1946 —2011文章选自广东美术馆官网/1946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部分师生自1945年11月开始由延安挺进东北,另有部分师生随《东北画报》社(原《冀热辽画报》,社址由蓟县先后迁至沈阳、本溪、通化、佳木斯、哈尔滨等地)进军东北。

从延安和其它解放区到东北的美术工作者包括华君武、张望、古元、夏风、王大化、沃渣、刘迅、黄山定、王曼硕、朱丹、张仃、施展、安林、苏晖、赵域、洪藏、丁达明、黄铸夫等。

随着鲁艺和东北画报社这些美术工作者特别是版画工作者的北上,东北解放区包括黑龙江地域成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活跃地区。

5月,迁到齐齐哈尔的“鲁艺”(先后迁至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沈阳,曾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在齐市举办了“陕甘宁解放区美展”,共展出美术作品100余件,其中包括木刻、年画和剪纸。

5月,《东北画报》社由吉林通化迁至黑龙江佳木斯市郊。

5月29日,《东北画报》社在佳木斯举办“解放区摄影、木刻展览”,展出了老解放区木刻家江丰、古元、彦涵、沃渣、胡一川、力群等人的黑白木刻和部分摄影作品。

5月30日,“解放区摄影、木刻展览”在哈尔滨原日本三井洋行旧址展出。

1946年—1947年在鲁迅先生倡导下于1931年在我国首次展出木刻作品的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的组织者和活动骨干之一、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参与者陈铁耕(陈耀唐)及版画家刘岘(时为油画教师)执教于哈尔滨大学美术系。

该系前后招收了两期学生,共40余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黑龙江省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

1947年4月,《东北画报》社社部和编辑部迁至哈尔滨(留印刷厂在佳木斯)。

初在道里经纬街13号,1948年7月迁至道里尚志大街174号北京饭店。

5月,鲁艺美术系创作组长、版画家古元从华北解放区转赴东北解放区,在哈尔滨松江文工团工作,7月到五常县周家岗村参加土改,1948年4月任《东北画报》社美术记者,其间创作了许多反映解放区崭新面貌的木刻作品。

红色风景入画来

红色风景入画来

红色风景入画来作者:周洋张传文刘丽艳来源:《活力》2018年第09期“通过一天的参观旅行。

感觉八五三红色旅游项目很多。

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红色之旅的魅力,而且接受到一次深刻的红色文化教育。

”来自哈尔滨市的游客王凡携着一家人,在参观了八五三农场将军山公园和雁窝岛展览馆等景点后感慨地说。

近年来。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分公司)以“一日雁窝岛。

千年北大荒”为理念,围绕“北大荒红色旅游圣地”文化品牌,强力推进文化强场发展进程,注重培养和提升文化软实力,通过采取挖掘资源、丰富载体、融合发展的方式,精心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传承红色记忆,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延伸拓展旅游产业链,更好地促进了农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17年,来场游客数量突破2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800万元。

挖掘资源复苏红色记忆“今年。

我们在全场范围内,向群众发放征集红色文物的一封信,通过采取捐献、购买、借用、代为保管、翻新、复制等形式,筹集农场开发建设时期的历史文物。

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三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建龙对记者说。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分公司)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完达山北麓,总面积1228.6平方公里,人口4万人,耕地面积102万亩,湿地面积2万公顷,森林面积3万公顷。

雁窝岛古城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6年由王震将军亲自选址建场。

1961年,“一大”代表、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亲笔为“雁窝岛”题名,从此雁窝岛名扬天下。

雁窝岛是“北大荒精神的发祥地”。

著名作家贾宏图在《仰视你——北大荒》一文中写道:“神奇雁窝岛。

北大荒的象征。

”黑龙江垦区著名作家郑加真在《北大荒移民录》一书中这样说:“八五三农场雁窝岛的开发,是北大荒开发的一个缩影。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垦区内外几乎一提起北大荒就是八五三,提起八五三就是雁窝岛。

雁窝岛成了北大荒的代名词!”雁窝岛是“北大荒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传承地”。

上个世纪60年代,以雁窝岛开发为素材,反映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火热生活的黑龙江垦区第一部著名长篇小说《雁飞塞北》、反映转业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第一部电影《北大荒人》均取材于雁窝岛,影响了几代人;晁楣在雁窝岛造就了北大荒版画美术学派,走出了他艺术生涯的《第一道脚印》;《开发雁窝岛》一文被收录全国小学语文课本。

浅析北大荒版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浅析北大荒版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浅析北大荒版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者:宋阳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4期【摘要】北大荒版画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后期,是新中国成立时期重要的版画艺术流派之一,早期和中期的作品,通过不断探索、革新,创作理念独具北大荒特色,突出地体现了丰富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

【关键词】北大荒;版画;思想性;艺术性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146-01目前,版画艺术理论领域往往侧重其语言形态的技艺、技术、技巧方面的探讨,而对版画主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宏观研究尚未受到艺术理论界的足够重视,很多版画艺术流派在其语言运用上仍然是技术至上。

本文侧重对新中国版画领域的艺术流派之一——北大荒版画语言形态的浅析,通过剖析版画主题的选择观念和技术、技艺、技巧的应用,阐述版画语言形态思想性艺术性的意义及作用。

一、北大荒版画的思想性版画语言的思想性体现着作品主题创意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版画作品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其思想性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由于思想性的作用能够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中去,因此,作品的叙事内涵才越富有生动的感染力。

在北大荒版画早期创立阶段,其思想性就十分突出,十万转业官兵开垦北大荒的雄浑壮举自然离不开思想情感,以开垦北大荒为创作主题的版画作品也必然孕育着炽热的思想感情。

早期北大荒版画的作品中,著名版画艺术家晁楣的作品《第一道脚印》可谓是主题创意思想情感上的一点通,作品《北方九月》又称得上是思想性创意的重大突破;而中期北大荒版画的作品中,如张作良的《排障》、张祯麒的《银辉》、郝伯义的《乡情》、于承佑的《小屯之夜》等版画作品,其思想性都能体现其深刻的精神内涵。

因此,可以认为,思想性的体现是北大荒版画内涵的重要标志。

二、北大荒版画的艺术性版画语言的艺术性体现着作品创意的艺术思维和版画技术、技能、技巧的娴熟运用程度。

画作语言洗练,创意韵律和谐,版面节奏鲜明,笔触情感生动,运用效果理想,才能创作出艺术性很高的成功作品。

版画家晁楣先生作品欣赏——中国国家画院典藏

版画家晁楣先生作品欣赏——中国国家画院典藏

版画家晁楣先生作品欣赏——中国国家画院典藏晁楣先生晁楣,1931年生于山东菏泽。

1958年转业参加北大荒军垦建设,并始终致力于版画创作。

1977年至1979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学会核心领导小组成员,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美术馆馆长、版画院院长。

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黑龙江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美术馆名誉馆长、版画院名誉院长,黑龙江版画会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

北陲屏障 46x57cm 1978年晁楣先生是北大荒版画的开创者,其作品反映了黑土地劳动者艰苦创业的精神,述写了一部北大荒人激情岁月的奋斗史诗,代表作品有《第一道脚印》《北方九月》《荒原之夜》等。

北国之春 51x49cm 1987年“无论我现在表现的是不是北大荒,北大荒版画的学派在美术史上是存在的。

北大荒的生活对我影响太大了,是我自己要求去的,很难得,当时年轻,有理想。

那一段生活对我的人生道路和艺术成就有很大的影响”。

——晁楣先生自述北方九月 37x50cm 1963年晁楣的版画作品《荒原春夜》描写了兵团战士连夜奋战,拖拉机的轰鸣打破了荒原月夜的沉静,两只黑熊也被远方传来的机械轰鸣惊醒,好奇地探究着身边世界发生的变化。

黑土草原 26x36cm 1960年晁楣版画作品中的北大荒充满理想与激情,从《抢播》季节热火朝天的黎明时分,到《除草归来》的醉人黄昏,从《丰收前夜》灿若繁星的灯火,和卷舒的天光云影,到《金色的海洋》里收获者的健壮臂膀和远方的灿烂烟霞,从《黑土草原》上的野花和拖拉机到《春回大地》时的红色机车和白天鹅,晁楣用刻刀深情地吟咏着这块美丽的黑土地。

麦海 21x46cm 1959年如果说晁楣的这些作品构成了一曲北大荒拓荒史诗的壮丽乐章,那么《北方九月》则是其中最为华美绚烂的一个唱段,要突出强调了那个颜色,它是火热的发红的,整个画面色彩效果。

北大荒版画开拓者张路版画的审美特质及成因

北大荒版画开拓者张路版画的审美特质及成因

摘 要张路的版画创作在第一代北大荒版画家群体中独树一帜。

他追求鲜活的个性语言和别致典雅的形式美,从传统民族艺术和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兼容西方现代美学元素,在题材选择、画面结构、形象塑造、色彩使用等方面体现出强烈的审美特质,体现着创作过程中强烈的主体意识。

本文在对张路的版画创作经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用比较学、图像学的方法分析张路版画作品的审美特质,并剖析审美特质的成因,以填补当前学术界对张路版画审美特质系统研究之空白。

关键词北大荒版画;张路;审美特质;成因北大荒版画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异军突起,成为备受美术界关注和推崇的版画地方画派。

研究者通常将1958年至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这段时间称为北大荒版画的“开拓期”或“形成期”。

在第一代北大荒版画家群体中,艺术家张路(1919-1977)是极为特殊的一位。

作为北大荒版画的开拓者之一,他与晁楣、张祯麒、张作良、杜鸿年等人一道开创了在新中国版画史上极具影响的北大荒版画。

在个人艺术创作上,他又另辟蹊径,以细腻的情感和纯净的内心感悟生活,追求画面形式感和装饰趣味,成为第一代北大荒版画家群体中独具艺术个性的艺术家。

诚如张作良所言:“若说大北荒版画是一曲雄壮的交响乐章,那么张路的作品,就是该乐章的短笛和牧歌。

”[1]1.张路的版画创作北大荒版画的形成与《北大荒文艺》和《大北荒画报》两个刊物的筹办存在直接关联。

尽管《北大荒画报》只出版了创刊号后就停刊了,从垦区下属农场抽调的文艺人才却依然以此为根据地,发展成为专业美术创作团体。

从晁楣在《北大荒版画初期的创作活动》一文中对人员聚集过程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北大荒版画开拓期的主创人员大致分为两类:主体是以晁楣、张作良、张祯麒等人为代表的部队美术工作者,还有一类则是以张路为代表的被流放到北大荒的“右派”美术工作者。

这类美术专业力量的汇聚,保证了北大荒版画创作的质量,“他们在专业方面的技巧、知识、素养曾给这个战斗集体带来深远的影响”。

北大荒美术探究——以北大荒版画为例

北大荒美术探究——以北大荒版画为例

一、北大荒的概念北大荒,原指黑龙江省以北的三江平原、嫩江流域及黑龙江沿河平原上广阔无垠的荒芜地区。

20世纪40到60年代,在党和国家的积极号召下广大移民大军、数十万官兵、支边青年、城市知青相继来到这苍茫壮阔的黑土之上,高举“建设边疆、保卫祖国”的伟大旗帜,给北大荒带来了多元素融合的具有独特时代与地域特征的北大荒文化。

一代代优秀的北大荒儿女不仅唤醒了沉睡的荒原,同时也产生了反映北大荒文化、北大荒精神的美术作品。

二、北大荒版画的历史分期和代表性画家(一)北大荒早期的美术活动北大荒初期的美术活动主要是为了宣传中央任务:画板报、写标语、布置会场等。

这时美术活动要求图文并茂,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使命感。

但这些美术活动大多比较分散简陋,没有专业的老师和组织团体。

真正意义上出现美术作品和有影响力的画家,要从1958年十万转业军兵的到来说起。

(二)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来到北大荒,这其中就有一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他们一边用满腔热血开荒种地,一边拿起画笔描绘艰苦奋斗的岁月,讴歌北大仓的丰收景象。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品格使北大荒版画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版画的审美意蕴。

豪放的刀法,简洁宏伟的构图,浓烈的色彩,一幅幅辽阔、明快的北大荒版画从此不仅成为黑龙江宝贵的艺术财富,也受到了全国美术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

也是从这时起,出现了成就卓越的第一代版画家,如晁楣、张作良、杜鸿年、张路、李亿平、张祯麒等人。

晁楣,山东菏泽人,北大荒版画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之一。

1958年他来到垦荒第一线:八五三农场。

一边当起农工,一边挤时间收集素材,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挑灯夜战并在床板上刻画。

《荒原春夜》便是晁楣来到北大荒创作的第一幅套色版画,简洁开阔的构图,深沉的色彩搭配,舒缓明快的节奏韵律,一站一俯的黑熊给画面带来的浓重的野味,晁楣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反映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除了专注于版画创作外,他还积极号召和组织版画创作团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的版画流派———北大荒版画。

北大荒版画的叙事表达研究

北大荒版画的叙事表达研究

北大荒版画的叙事表达研究作者:吕曼宋丽荣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05期摘要:北大荒版画是中国版画界持续时间最长、作品最多的一个画派,在中国版画发展的长河中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其发展经历了早期、知青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三个阶段,在表现风格方面由早期的博大、壮美转变为后期的秀巧、清新,在叙事表达方面由最初的注重对艰苦劳作情节的再现转变为对诗情画意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文章以北大荒版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北大荒版画在叙事表达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北大荒版画;叙事表达;版画“绘画的叙事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情节再现,重在对人物、场景等画面元素的表现;另一方面是画面里的情趣和艺术家的情感表达。

”版画作为一种叙事载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世界上最古老的版画作品之一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的扉页画。

除此之外,版画在明清小说中大量作为插图出现,如《水浒叶子》等,对人们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

直到鲁迅倡导新兴版画运动后,版画的叙事性才变得更加鲜明。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歌颂工农、宣传抗日思想以及揭示社会现象的版画作品。

北大荒版画是新兴版画运动之后异军突起的一支队伍,其作品在创作上仍然具有很强的叙事性,但随着不同阶段的发展其叙事表达方式有所转变。

一、北大荒版画的形成背景北大荒版画画派兴起于1958年,最终是在1960年和1961年中国美术馆陆续召开的“北大荒美术作品展览”和“牡丹江垦区版画展”以及196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出版的《北大荒版画选》这两重因素下形成的。

当时十万转业军人到北大荒进行艰苦的垦荒建设,而这批垦荒者中有一些美术爱好者和部队美术工作者,他们积极投身于艰苦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在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发挥自身作为美术工作者的作用,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版画创作。

北大荒版画的出现离不开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创作者的热情和他们真实的生活体验。

这些创作者来自四面八方,但都对艺术有着热爱之情,如国画家尹瘦石,油画家张钦若、徐介城,版画家张路漫,漫画家丁聪等。

新时期的黑龙江版画

新时期的黑龙江版画

作者: 于承佑
作者机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
出版物刊名: 艺术生活
页码: 8-9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4期
主题词: 版画创作 北大荒版画 创作群体 晁楣 现代大农业 张祯麒 业余创作 八十年代 创作心态 专业创作
摘要:1999年,韩国KBS电视台曾四次来黑龙江拍摄"黑龙江版画"的专题片。

在一次采访中他们让我简要地描述一下"北大荒版画流派和黑龙江版画"。

当时我谈论了三点:1.时间:自1958年至今,这个流派或称创作群体,走过了近半个世纪,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2.艺术家:在半个多世纪中,从1958年开始第一代版画家到现在,全省的版画家,先后有数百人加入到这个创作群体。

目前这些版画家仍然活跃在创作一线。

3.作品:。

版画家晁楣..

版画家晁楣..


晁楣是高产画家,作品成功率极高,他的版画 如同一部北大荒画派发展的史诗。生活简朴随 意恰是不断追求内在意境的结果。作为艺术家 ,他坚守的是充实的人生。而这种追求又会净 化心灵,把人的灵魂带到忘我而自由的境界, 越代表之一,也是 中国当代版画艺术领域一位重要的代表性人物。
晁楣 1931年生于山东菏泽。著名版画家。 北大荒版画开创者、组织者代表人物。
大道行者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北疆垦荒者的生存条 件非常有限。在物质极度匮乏、自然与人文环境十分严 峻的年代里,晁楣和他的战友们在疲惫的劳作之余,聚 于一隅,刀耕不辍。摒弃利欲投身北疆垦荒事业成为每 个人自觉的选择。 品读北大荒版画作品,人们不能不受到感召,不能 不受到震撼。一如《北大荒人的歌——北大荒版画四十 年礼赞》中所刻画的那样:画面上“雪岭,马架,篝火, 朝霞,轰鸣的机车,苏醒的荒原”令人心驰神往;“蓝 天,绿野,黑土,白桦,金黄的麦浪,火红的高粱”让 人满目生辉,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作品中的 构图与色彩、形象与物象,无不裹挟着甘醇浓郁的生活 气息,慨然凝聚着激情燃烧的生命能量。

使作品更耐看些——致垦区青年版画作者

使作品更耐看些——致垦区青年版画作者

作者: 晁楣
出版物刊名: 文艺评论
页码: 106-109页
主题词: 作品;版画创作;佳木斯市;青年一代;水印木刻;农场;形式美感;质量;表现手法;艺术效果
摘要: <正> 从农场回来路过佳木斯市,在你们集中搞创作的那间简陋的画室里,你们那种孜孜以求的创作气氛深深地感染了我,你们别开生面安排的那次临别聚会,更使我难以忘怀。

席间大家谈的那些有关提高创作质量的问题,彼此都有所启发。

可惜我来去匆匆,时间短促,有些问题,未及细谈,在此我想补充一些意见。

北大荒青年一代版画创作的成就,有目共睹,美术界已有定评,为了使创作百尺竿。

晁楣的版画艺术特色研究

晁楣的版画艺术特色研究

晁楣的版画艺术特色研究
叶健铖
【期刊名称】《收藏与投资》
【年(卷),期】2022(13)9
【摘要】本文从晁楣的艺术经历、晁楣版画作品的艺术特色、晁楣版画作品的时代精神这三方面进行研究。

晁楣版画作品的艺术特色由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恢宏大气的构图、浓郁浑厚的色彩、遒劲有力的刀法和壮美抒情的意境五方面组成。

晁楣用刻刀展现出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变化和屯垦人不畏艰难、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总页数】3页(P175-177)
【作者】叶健铖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构建学校版画艺术特色的研究
2.取物象之形质传自我之精神——晁楣版画艺术特色论析
3.浅谈长白山萨满剪纸特色版画的艺术创作与教学研究
4.河北红色题材版画作品发展历程与艺术特色研究
5.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版画插图的艺术特色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吾土与吾魂——晁楣先生艺术创作浅议

吾土与吾魂——晁楣先生艺术创作浅议

作者: 白家峰
作者机构: 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物刊名: 文艺评论
页码: 91-92页
主题词: 艺术创作;先生;文化情境;艺术生涯;作品主题;技术层面;生长环境;人文关怀
摘要:如果要书写一部20世纪的中国版画史的话,晁楣先生将作为北大荒版画的灵魂人物而在建国后的版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反之在以往对其艺术生涯的研究与追溯中,北大荒版画也将占据绝大多数的篇幅。

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作品主题、生长环境与表现专擅之类的技术层面的联系,而是上升到一种文化根性上的联接。

本文的题目之所以选择这个林语堂式的带有人文关怀气息的表述,并无意于重拾传记作者所擅长的重现人生铺陈故事的牙慧,也不是想去迎合那种抒情式评论的恶趣味,而是希望展现一种并不太赶学术时髦,却契合那个特殊的文化情境与话语氛围的晁楣的艺术创作图景。

笔绘刀耕黑土情--晁楣先生谈版画及其市场

笔绘刀耕黑土情--晁楣先生谈版画及其市场

笔绘刀耕黑土情--晁楣先生谈版画及其市场
陈晓雷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前不久,我和版画家孙银生先生在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晁楣先生的画室,拜会了令我们敬仰的北大荒版画创始人--著名版画家晁楣先生.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陈晓雷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取物象之形质传自我之精神——晁楣版画艺术特色论析 [J], 周举
2.刀木情缘黑土地相守留痕版画间\r——郭伟利版画作品赏析 [J], 张泽新;郭卓群
3.笔绘刀耕黑土情——晁楣先生谈版画及其市场 [J], 陈晓雷
4.从《荒原春夜》到《第一道脚印》
——试论1960年前后晁楣与北大荒版画的"拓荒" [J], 张清波
5.晁楣和他的版画 [J], 江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晁:北大荒版画群体是一个有向心力的集体。经历了近 六十年风雨历程,它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也形成了 北大荒版画传、帮、带的发展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培育 了大量版画作者,其中不乏佼佼者,在全国各种展事中成 绩斐然。北大荒版画现在已是黑土文化和北疆文化的艺术品 牌,北大荒版画为黑土文明树立了文化自信,它作为一个文 化现象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超出了画种本身所能达到的范畴。 张:谈谈您的作品吧。您的作品非常讲求意境,在意境 探究上您有何心得? 晁:我小的时候识字从读诗词开始。我认为,艺术作品 的意境就如同中国诗词一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 的诗词意在言外,好的画意在画外。要想让作品意境深远, 你必须做到让你的画神似,不能对客观物象进行自然主义的 再现,要在作品中投入感情,所谓境真源于神似、意远根于 情深。再有就是风景版画作品需要抓住环境的典型性。比 如《雪松》这件作品,最初写生的环境中有拖拉机,我觉得 拖拉机显得喧闹,喧宾夺主,几经思考后在一棵松树下画了 两匹背鞍的马,画得很小,在它们的对比下显示雪松的高大 笔直,强调雪松林的幽深,画面中没有人,可以引起观看者 的联想,这样意境就出来了。另外,艺术作品的表现还要求 新,不能老用一种方法,要根据作品的需要不断地探索。 张:您一生似乎都在不断地探求和挑战自我,《路漫漫》、 《长河行》等作品就不单纯是风景画,还有哲理在里面。是 什么激发您有这样的改变?
张雪(黑龙江省美术馆理论研究部副主任,以下简称 张):晁老好,感谢您接受访问1 200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
神。还有一些版画作者过分地陷入对版画技术的研究,练就了 自己的独门秘笈,可作品缺少情感的投入,缺少文化内涵,完 全成了个人把玩的小器。这样的作品很难让观看者产生共鸣, 时代人物美术家I
2014
了“长河行——晁楣从艺六十年回顾文献展”。您是北大荒版
044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lON
2014
09
筻术{:
万方数据

张:我想北大荒版画能兴起,和您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为您是领航者:北大 荒版画的第一代作者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晁:《北大荒文艺》创刊号的四封实际上就成了垦区版画作品的一个发表园 地。创刊号发行一段时间以后,就有不少作者往我们这儿寄画稿,就在这些寄作品 的作者里面发现了很多基础好的同志,张祯麒就是其中一个。那时候还有张作良同 志,他是《解放军画报》的美编,负责去北京筹钱。后来《北大荒画报》只印刷了 创刊号就停刊了,但是这些人组织在一起成了专业的美术创造团队,并且从《北大 荒文艺》的编辑部中分出来,包括郝伯义、张祯麒、张路、张钦若、徐介城、尹瘦 石,一共十多个人,张作良和我作领导。在这些人里面,主要是张祯麒、张路和我 专门刻木刻,张作良和郝伯义当时也刻木刻,也画别的。另外,农垦局直属单位农 垦报社美编徐楞、李忆平刻木刻,还有农场的版i画创作骨干杜鸿年、刘洛生、吴哲 辉、方元、葛德夫、廖有楷、杨凯生等,这样以牡丹江农垦局的北大荒画报为核 心,形成了一个版画群体。 张:有人说北大荒版画就是晁楣的版画,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晁:这是郝伯义先生在北大荒版画四十年座谈会上提到的。其实不能这么说, 之所以把北大荒版画称为一个学派,主要是因为它走过了近六十年的创作历程,经 历了几代版画作者的努力才积累下今天的成就,形成人民眼中北大荒版画的特殊面 貌。这是集体的成就,所以不能说是我一人的功劳,这对其他作者也是不公平的。 张:据我了解,2()世纪5f)年代的中国版画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套色版画,很多 作品等同于黑白木版画填色,因此您当时搞套色木刻在国内是没有前车之鉴的。您 最初在创造自己独特的刻印技法的障碍或者说困难是什么? 晁:当时我们版画作者跟国画、油画的作者在一起生活、学习、创作,所以我 们各画种之间互相借鉴。我们版画作者都是半路出家,不太有条条框框,为了表达 自己的创作欲望不择手段。当然我们也借鉴过油画、前苏联版i田j,但其实是神奇的 黑土地和北大荒火热的垦区生活的真实景观给予了北大荒版画特有的套色风格,最 终形成了北大荒版画的特点!如果说困难的话,应该说是我们的生存条件很有限, 用来搞版画的材料也很简陋,但是我们都克服了: 张:除了北大荒版画以外,当时我国还有江苏版画和四川版画,都是比较有特 色的版画群体。请您谈谈群体版画对中国版画发展的影响。 晁:群体版画的兴起是我国新兴版画发展历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在我看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兴木刻运动初期即属于群体版画创作。到了五六十年代,四 川、江苏、北大荒的群体创作都以其鲜明的特色而著称。四川搞黑白人物,江苏搞 水印木刻,黑龙江北大荒搞油印套色木刻,丰富了我国版画的风格样式,培养了大
而不是别的画种?
晁:这个恐怕是和最初的组织T作,以及当时密山铁道局农垦局主办的《北大 荒文艺》和《北大荒画报》有客观的关联。我当时在《北大荒文艺》编辑部T作, 所以比较了解情况。当时在一起工作的还有丁聪,他负责搞插图。我负责杂志四封 的美术作品。由于当时印刷条件有限,套色版画的分色制版印制的效果好,黑白木 刻更好印,所以四封基本选用的是版画作品。其实垦区当时也有别的作者画国画、 油画,但都没有版画的成绩好。后来北大荒版画在北京搞了展览,反响很强烈! 再有我考虑,中国的油画比版画发展得早,国画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根基 都比版画深厚。在当时的北大荒搞油画、国画的优势应该是不明显的。而这种表现 垦区火热生活的风景油印套色版画在全国的其他地区是没有的,所以北大荒版画一 }_}_;来就很受欢迎。我在到北大荒之前就搞过版il日:i,作品曾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和全 军美展。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在南京读书时的美术老师吴夔教过我黑白木刻。
主持人
阴澍雨陆军
当特定的理想在整个社会普遍流行而成为社会共识的一个时代里,一切似乎都是顺乎自然的.包括对传统 的砸烂和对创新的追求。本期[时代人物】晁楣作为北大荒版画这一流派的创始人之一,其意义毫无疑问体现 在他(及其同代人)对版画新形态、新内容的探索之上,这一实践的成功在原有的文化体制和主流的艺术语境 中是自然而然的。尽管如此,对于那一代老美术家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我们报之 以深深的敬意。今天,在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的社会语境中。现在正在活跃着的美术家们当如何取得你们应有 的成功呢?流行的成功模式里面还有那一份自然而然的气质吗?下面的追问直指今天的中国美术,会以什么样 的方式来安顿中国社会的理想和共识,如果有的话。
09I『
美术观察|043
万方数据
版画的展览和学术活动也成了业内小圈子的自我娱乐,难以走进人民大众的视野。 这样发展下去,版画家成了版面匠人。不过不能否认的是,版画创作受技术和材料 的限制,市场也不如别的画种好,所以能够坚持搞版画还是非常难得的! 张:近来学术界讨论“中国版画距离当代到底有多远”,就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晁:我记得关山月美术馆的张新英曾经以这个主题搞过研讨会。我认为,艺术 创作要随时代而进,版画作品可以离当代很近。只是我们不要盲目学西方的当代 艺术,我们要探讨的是我们的版画距离当代有多远,而不是离西方的当代艺术有多 远。我们应当注重创作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作品。只有贴近中国人生活状态的作 品才是有当代性的作品。某种程度上看,当年的北大荒版画那种洋溢着时代精神 的、激动人心的作品是当时的当代艺术! 张:说起北大荒版画,我很感慨您的传奇一生。请您说说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 去北大荒的吧。 晁:我有黑土情节。我1949年参军后考上的二野军政大学,这所学校后来经过 多次改名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再后来它并入了“中国人民解 放军军事^丁程学院”,校址设在哈尔滨。我随学校的文工团到哈尔滨,一来就喜欢 上这个城市了,在这里工作学习了一段时间。1956年的时候,中央军委筹备第一届 全军美展,我奉命执行创作任务,被安排深人小兴安岭、长白山考察和体验生活。 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塞外风光,被神奇美丽的景色所吸引。黑土地美,我很激动!这 应当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影响到我后来的抉择。1958年,我自愿报名去 北大荒,当时我属于复转军人转业到北大荒。 张:北大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为什么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有版画的崛起,
晁楣(左一)与版画家李焕民赵宗藻合影 2009年“长河行——晁楣从艺六十年回顾文献展’在中国美 术馆开幕式
k术。采
2014
09
美术观察045
万方数据
量的版画作者,也产生了三个版画大省。所以说群体版画创 作促进了中国版画迅速发展,对中国版画的发展起到了有力 的推动作用。尽管版画群体的很多作者是业余的,但不可否 认的是其中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版画家。 张:有人说北大荒版画已经终结了,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晁:我不这么认为,北大荒版画还存在,农垦总局下设 北大荒版画院,农场还有很多版画作者在搞创作。黑龙江省 分布有大庆工业版画群体、鸡西版画群体、大兴安岭版画群 体、阿城版画群体等。现在的黑龙江版画创作还是以北大荒 版画学派的传统为基础,有一些作者坚持进一步精进北大荒 版画传统风格,有一部分作者以北大荒版画为宗,选取北大 荒版画的精髓,融人自我对版画艺术的理解,在作品中既突 出了自我又不失地域特色。其实如今的北大荒版画、黑龙江 版画与传统的北大荒版画风格并未相去甚远。你说的那种说 法可能是来源于近些年来北大荒版画创作遇到了中国社会体 制改革与西方艺术思潮来袭双重因素所导致的创作瓶颈与迷 茫期,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过渡期和转型期。2013年,全 国第二十届版展在黑龙江省美术馆举办,我们黑龙江省的成 绩在全国名列前茅,我们现在还可以说是版画大省。 张:您这段话也恰巧说明了北大荒版画与黑龙江版画的 关系。那么北大荒版画为什么可以延续近六十年?还有,北 大荒版画的这种文化现象,其社会意义是什么?
张雪
大道行者
晁楣
——北大荒版画创始人晁楣访谈录I
1931年生,山东菏泽人。1958年转业参加北大荒军垦建设,并始终致力
于版画创作。1977年至1979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 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务委员和国家画院版画院 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顾问和研究员;曾受聘担任第六、七、八、九 届全国美展总评审委员会委员及版画评委会主任、副主任,第八、九、十三、十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