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句的意义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 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 足(一足,一只脚。笔者注),信乎 ?”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 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 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断句的意义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 个标点符号。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 个(“乎”、“矣”、“也”、“焉”、“哉”),连词 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 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示例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 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能至也。
4.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 ……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 ……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 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 (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 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 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 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断句的方法
•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 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 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 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 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 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排比对偶 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 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 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文言文阅读之 断句
郓城一中李召峰
2014年高考题考查情况和2015年考 试说明变化情况
• 2014年共有九套试卷中考查了断句。分别 是新课标全国卷I、新课标全国卷II、北京卷 、湖南卷、广东卷、湖北卷、重庆卷、四 川卷、浙江卷。
• 2015年山东卷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新增了 广东卷和湖南卷的文言文阅读题目,均包 含断句题。
• 另外,主语之后一般不断句(“……者 ……也”式判断句的主语之后应断句)。 谓语之后如果没有宾语、补语就要断句; 如有宾语、补语一般不断句,但“曰”“ 云”“言”等字作谓语时,要和它的宾语 断开。宾语之后一般应断句,定语和其修 饰的中心词之间一般不断句。文言文语序 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 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 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 助准确断句。
•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 ”“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 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 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3.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 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 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8.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 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 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 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 ,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 ;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古 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多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 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 ,在运用中提高。
•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 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 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 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 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 叫断句读。又被称为“圈点”,而圈点并且 加上注解或注脚的动作,则被称为“圈注” 。
•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 上下耳
• 二、非选择题(北京卷、湖北卷、重庆卷 、四川卷、浙江卷)
• (浙江卷)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 分断句。(3分)
•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 加深矣君之声渐腾於江淮且达于京 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什么叫断句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 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 “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 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7.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 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 是否正确合理。
•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 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 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例如:“诸垒相次土崩 ,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 之。”(《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 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 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 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 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因此, 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
6.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 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 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 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 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 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
高考试题回放
• (2014北京卷)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 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 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 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 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 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2.联系全文前后看,ຫໍສະໝຸດ Baidu易后难细分辨紧 紧抓住“曰”、“云”、“言”,对话 最易被发现
•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 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 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 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 ,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 的地方断句。
再如:
秦秦孝孝公公据据崤崤函函之之固固拥,雍拥州雍之州地之君地臣固,守君以臣窥固周 守室以有窥席周卷室天,下有包举席宇卷内天囊下括,四包海举之宇意并内吞,八囊 括荒四之海心之当意是,时并也商吞君八佐荒之之内心立。法当度是务耕时织也修, 商守君战佐之之具,外内连立衡而法斗度诸,侯务于耕是织秦,人修拱手守而战取之 具西;河外之连外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 西河之外。
•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 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标准答案
•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 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 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 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 可以不书
考查形式
• 一、选择题(全国新课标卷I、卷II、湖南卷、广东卷)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 上下耳
•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 上下耳
•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 上下耳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 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 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 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 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 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 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马 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 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 ,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 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 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 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 句首:“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 词和表敬副词;
• 句尾:“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 常出现;
• 句中:“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 。
•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示例
•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 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 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 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 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短语,不要把它们拆散 ,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 ”“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 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
5.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
•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 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 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 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 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课堂精练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 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
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 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 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p 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 之人
•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 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 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 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 率。比如北京卷中的“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两题,找到动词“亡 ”“入”“吊”“将”“归”“贺”,根据语法知识 ,仔细分析,便不会将“入”之后的处所“胡”断为 “胡人”,将“将……而归”误断为“归人”。
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 也;句首的有:以、夫、则、则、而、而、故。这一 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 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 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 作的停顿。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 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 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 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 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 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