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电影简介
《303中队》观后感
《303中队》观后感战斗英雄彪炳战绩——《303中队》观后感今天介绍一部波兰电影《303中队》。
片名Dywizjon 303 (2018)。
这是一部波兰人拍、波兰人演的二战历史题材战争电影。
影片根据二战时期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二战期间波兰空军一路流亡最后抵达英国,和英军并肩作战,击败德国空军的故事。
大家在观看之前千万别弄混电影,需要注意《303中队》是波兰电影,而不是同一年英国导演拍摄的同一题材《飓风行动》(Hurricane)。
《飓风行动》的导演是英国人,主演是梅尔•吉普森的儿子米洛•吉普森和《权利的游戏》“小剥皮”伊万•瑞恩。
《303中队》是波兰打造的主旋律电影,没有那么多外国演员,出境的都是波兰人。
《303中队》的故事从德国闪电战袭击波兰前开始。
早在德国侵略波兰前,波兰人就有组织的将波德边境军队后撤,整编国内军事力量,为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准备。
战争爆发后,波兰以骑兵对抗德苏的钢铁洪流,结果自然是不堪一击、节节败退。
英法希望将战火往东引,执行绥靖政策“祸水东引”,对波兰再次被瓜分亡国坐视不理,可英法没想到德国胃口那么大,很快自己也成了被侵略目标。
匆忙抵抗下,法国很快沦陷,仅剩孤岛英国成了欧洲最后的希望。
与此同时,波兰军队离开自己的故土,加入各处盟军,誓死抵抗德军,其中波兰空军更是几乎完整保留编制,加入英法继续战斗。
一开始这些波兰空军在法国参战,可很快法国沦陷,他们只得辗转来到英国。
在这里,他们为英国皇家空军服务,打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战绩。
根据参考资料,到战争结束时,共有1.94万波兰人在皇家空军服务,牺牲2408人,1940年到1945年击落的敌军飞机约769架,可能击落的有177架。
1940年,波兰飞行员共出动4115架次,击落敌机266架,其他还可能拥有38架的战果,击伤敌机约44架。
这些波兰飞行中队中,尤其是第303“柯斯丘什科”中队战功最为彪炳。
这个中队的队名来自波兰英雄、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担任过华盛顿副官的柯斯丘什科将军。
电影《卡廷森林惨案》:犬儒的时代,生命只能换取屈辱
电影《卡廷森林惨案》:犬儒的时代,生命只能换取屈辱发布时间:2008-4-1516:125700名波兰人被苏联屠杀于卡廷森林,其中包括15000名军官和近11000名平民。
这桩悬案随着苏东剧变,早已大白于天下。
这本来不是新闻,在数目字上,与一个半世纪来因为某种理想而非常死亡的一亿多人比,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斯大林不是说了嘛,死一个人是一出悲剧,死一百万人只是一个数字,何况一亿多人。
这个抽象的数字即便对于最伟大的慈善家,也不再有悲天悯人的意义。
老实说,看完记实风格的波兰电影《卡廷森林惨案》后,内心里的麻木依然坚硬地存在着,因为显然,20世纪还有更惊心动魄的悲剧,或者说还有更多类似的数目字,是以方块字的形式存在于秘密档案中――如果还没有被销毁的话。
虽然本国人一直以“以史为鉴”、“前事不忘”一类的信条要求于邻邦,但对自己的历史一直抱有“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式的洒脱逻辑,这不是一个鲁迅斥之以“健忘”就可以刺醒的民族。
所以,与我们无关的卡廷那两万五千条异族亡灵,更加是“能过去就过去吧”。
但是,当俄国人和波兰人已经走出卡廷的历史阴影的时候,我们是否同样走出来了呢?电影《卡廷森林惨案》的后半部分,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犬儒时代是如何形成的。
这也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时代。
当纳粹准备把苏联人的暴行用于政治宣传的时候,卡廷惨案的受害者之一、波军统帅的遗孀勇敢地拒绝与德国人合作,她被纳粹从家人的身边带走了,但纳粹所做的,仅仅是让他观看卡廷的记录片。
纳粹能够处理这位将军夫人的手段不仅有限,而且具有内生的矛盾:如果消灭一个肉体,将创造出一个反法西斯英雄。
这是纳粹枪炮主义的死穴,即他给予那些拥有荣誉感的人以生命换取尊严的机会。
而这个世界上,慷慨赴死实在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儿。
所以,不论是德国人也好,日本人也好,与他们的杀戮相伴生的,总是层出不穷的英雄,有道是“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万个人站起来”。
但当人以生命换取的不是尊严,而是屈辱的话,还有多少人愿意成为绝士?历史证明,这个时候英雄会很少,犬儒会很多。
爱情短片电影榜单 Krótki film o mi
爱情短片电影榜单Krótki film o mił
ości
Krótki film o miłości 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编剧: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 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茨
主演: 格拉齐娜·扎波罗夫斯卡/ 奥拉夫·卢巴申科/ Stefania Iwinska / Piotr Machalica / 阿图尔·巴奇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语言: 波兰语 / 葡萄牙语
上映日期: 1988-10-21
片长: 86分钟
又名: 情路长短调 / 关于爱情的短片 / 情诫 / A Short Film
About Love
评分8.8
10818人评价
爱情短片的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男孩汤马克(欧拉夫·鲁巴斯赞科 Olaf Lubaszenko
饰)用天文望远镜偷窥住在对面公寓大厦的女人玛格达(格拉齐娜·扎波罗斯卡 Grazyna Szapolowska饰),不知不觉中迷恋上她的故事。
她的一举一动都使汤马克魂牵梦绕,她的一颦一笑更是牵动他所有的神经。
透过望远镜,汤马克看到玛格达和男人做爱的情景,迟迟不敢示爱。
直到他看到她痛哭失意的时候,汤马克才鼓足勇气提出邀约。
可玛格达拒绝了他的表白。
汤马克纯真爱情的信念一下倒塌了,此时的他想用自杀来守住这份对爱情的忠贞。
自杀没有成功,等他出院的时候,玛格达居然开始迷恋上了他。
影片是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从他的《十戒》中第六个故事发展扩充而成的作品,并荣1988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多项大奖。
【电影】波兰大师级导演经典佳作【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电影】波兰大师级导演经典佳作【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Trois couleurs: Bleu (1993)8.4三色:蓝 | 蓝色情挑 | 三色之蓝色篇 | 蓝《蓝》、《白》、《红》是波兰大师级导演、“道德焦虑派”代表人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遗作。
三部影片的颜色排列取自法国国旗色,因此其原始主题分别定义为自由、平等和博爱。
三色三部曲在93至94年陆续公映期间,以高度风格化的色彩映像、精妙的情景贯穿、深邃的寓意内涵引发了全球性的文艺骚动。
且分别在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中获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殊荣。
本片是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蓝色代表了自由和灵魂的宁静。
导演在很多情节设计上都在表达自由的主题,如女主角在护士注视下吃药,帮助妓女并尊重她,接受丈夫的情人,最后让自己的灵魂自由,而蓝色也一直伴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
很有深意的一部影片,值得我们去欣赏和思考《蓝》的色彩风格相当鲜明,以水晶灯为核心,窗户、墙壁、糖纸、泳池等都以一种沉静的蓝色出现,主导着观众的视觉,让人本能从代表自由的颜色中感受到阵阵抑郁,并由此透射着本片的核心——不同自由之间的相互压抑。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主演:朱丽叶·比诺什贝努特·里格恩特弗罗伦斯·派梅尔上映日期: 1993年1月10日波兰国家/地区:法国 / 英国 / 波兰 / 瑞士类型:剧情 / 音乐片长:100 分钟分级:USA:R对白语言:法语 / 波兰语 / 罗马尼亚语发行公司:MK2 Diffusion剧情《蓝白红》三部曲的第一部,片名取自法国国旗上的三种颜色,蓝色象征自由,影片相应地把视角转入到对自由涵义的探寻中。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爱着他并一直心甘情愿地默默协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
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驱车外出,但祸从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间夺去了她丈夫与爱子的生命。
残酷的现实使幸免于难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与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运为何对她做出如此的安排。
谈《波兰当代电影》印象
谈《波兰当代电影》印象对于波兰电影的认识, 几乎像对波兰文化的了解一样陌生,他们虽然和我们有过相同的体制和社会形态,奇怪的是,我们却更熟悉美国和西欧文化以及他们的电影。
即使大家都是那么喜欢基耶斯洛夫斯基,年轻的一代很少会意识到,他是波兰导演,因为自《十诫》开始拍摄,他都是以法语片完成,同时也是法国的投资和发行,这就给予我们太多的误区,将他视为法国导演;就像波兰斯基一样,他的影片,自从1962年在华沙拍摄完成《水中刀》以后,因为影片遭到批判,他离开波兰,出走西方,这以后,他全部的作品,都是以英语片完成,他享誉世界的成名作《唐人街》,正是来自好莱坞的投资,在美国的旧金山拍摄制作。
但是, 今天, 当波兰人在撰写他们自己的历史《波兰当代电影》一书的时候,这两位导演的名字和安杰伊瓦依达一起,被作为波兰导演的代表,赫然出现在书本的腰封上。
这不仅仅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完全是因为他们是波兰的骄傲,是波兰电影的旗帜。
实际上,波兰导演确实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导演,即使他们从东欧走向西方国家,他们自己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感依然十分强烈。
所以,当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法国、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如日中天的大师地位时,1995年却突然宣布不再拍摄影片,转身回到了华沙,去洛兹电影学校教书;那时候,他才54岁。
难怪周传基老师会对我们说,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学院,是洛兹电影学校和南斯拉夫电影学院。
可惜的是,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记得2 0 0 7 年在纽约大学的国际学生短片电影节上,看见洛兹电影学校送来的短片,一个女学生拍摄的4 5 分钟3 5 毫米彩色胶片的短片,讲述的是叛逆期的女儿和单身母亲爱和恨的故事。
当第一个镜头出现的时候,只看见A r n i e教授就在那里摇头,当影片最后结束时,A r n i e感慨地说:这哪里是学生作品,院线发行的电影里,有几部敢跟她比的?片尾上,出现了答谢华沙电影制片厂的名字,于是我们一致认为,是职业的电影制片厂在帮助拍摄完成的。
波兰同性电影《漂浮的摩天楼》完整版
导演: Tomasz Wasilewski
编剧: Tomasz Wasilewski
主演: Mateusz Banasiuk / Marta Nieradkiewicz / Bartosz Gelner
类型: 爱情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语言: 波兰语
上映日期: 2013-10-18(波兰)
片长: 93分钟
又名: Floating Skyscrapers / 泳敢爱(台)
从小在训练池畔长大、以成为游泳冠军为目标的库巴(Mateusz Banasiuk 饰),一直与母亲及女友同住狭小的公寓中。
夹在母亲亦步亦趋的“贴身”照顾与女友黏腻交缠的规律生活之间,爱似乎只是义务,欲望则是身外之物。
更衣室里随处可见精壮男体,但面对体内升起的另类冲动,库巴总选择在野外公厕的狭小厕间里解决欲望。
直到一场派对上邂逅
有着截然不同生活的英俊大学生米哈尔(Bartosz Gelner 饰),库巴潜于水面下的爱欲情潮顷刻失控,规律的生活被打破殆尽,身边的人们也被卷入情感的暗流......
这是一部关于爱、缺少爱、以及诚实面对爱的电影。
波兰新锐导演汤姆斯·瓦西莱斯基以时而冷冽、时而狂乱的摄影,奠定了都市高楼林立、人群拥挤却疏离的故事基调。
电影成功捕捉在充满教条的社会框架中、人与人之间看似稳固实则扭曲的生存状态。
多层次的声音设计更将压抑的欲望层层堆砌直至爆发。
第48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East of the West Award
Tomasz Wasilewski。
《波兰当代电影》印象
《波兰当代电影》印象作者:彭小莲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6年第11期对于波兰电影的认识,几乎像对波兰文化的了解一样陌生,他们虽然和我们有过相同的体制和社会形态,奇怪的是,我们却更熟悉美国和西欧文化以及他们的电影。
即使大家都是那么喜欢基耶斯洛夫斯基,年轻的一代很少会意识到,他是波兰导演,因为自《十诫》开始拍摄,他都是以法语片完成,同时也是法国的投资和发行,这就给予我们太多的误区,将他视为法国导演;就像波兰斯基一样,他的影片,自从1962年在华沙拍摄完成《水中刀》以后,因为影片遭到批判,他离开波兰,出走西方,这以后,他全部的作品,都是以英语片完成,他享誉世界的成名作《唐人街》,正是来自好莱坞的投资,在美国的旧金山拍摄制作。
但是,今天,当波兰人在撰写他们自己的历史《波兰当代电影》一书的时候,这两位导演的名字和安杰伊·瓦依达一起,被作为波兰导演的代表,赫然出现在书本的腰封上。
这不仅仅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完全是因为——他们是波兰的骄傲,是波兰电影的旗帜。
实际上,波兰导演确实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导演,即使他们从东欧走向西方国家,他们自己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感依然十分强烈。
所以,当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法国、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如日中天的大师地位时,1995年却突然宣布不再拍摄影片,转身回到了华沙,去洛兹电影学校教书;那时候,他才54岁。
难怪周传基老师会对我们说,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学院,是洛兹电影学校和南斯拉夫电影学院。
可惜的是,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记得2007年在纽约大学的国际学生短片电影节上,看见洛兹电影学校送来的短片,一个女学生拍摄的45分钟35毫米彩色胶片的短片,讲述的是叛逆期的女儿和单身母亲爱和恨的故事。
当第一个镜头出现的时候,只看见Arnie教授就在那里摇头,当影片最后结束时,Arnie 感慨地说:“这哪里是学生作品,院线发行的电影里,有几部敢跟她比的?”片尾上,出现了答谢华沙电影制片厂的名字,于是我们一致认为,是职业的电影制片厂在帮助拍摄完成的。
战争与艺术——波兰电影《钢琴家》赏析
作者: 李紫娟
作者机构: 邢台学院
出版物刊名: 小说评论
页码: 147-14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S2期
主题词: 自传体小说;罗斯;拉迪;罗曼;生活安逸;辛德勒;预告片;活下去;活着;精神洗礼
摘要: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电影《钢琴家》是根据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标曼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的。
该片演绎了一位优秀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为了免于落入纳粹的魔爪而四处躲藏、历尽艰辛的故事。
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标曼出生于1911年。
他从小就显现出钢琴演奏的天赋。
1933年,他的第一场个人钢琴音乐会在欧洲。
365dni是怎么借位拍的
365dni是怎么借位拍的
《365dni》(365 Days)是一部拍摄于2020年的波兰古典情色电影。
该片由吉莉安·德唯
斯卡导演,根据托尼·劳文的小说改编。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做芝加哥的黑帮大佬,
他因为把一个女孩从德国贩卖组织抓走而被关押在波兰。
女孩继承了抓住她的黑帮老大,发誓要用365天来爱她,以此来获得她的自由。
该片是借助低成本技术拍摄的,主要采用高清摄像机非常新颖的3D效果。
在现场拍摄时,他们使用了全景拍摄机或者透视场景两种不同的拍摄方式,以整合视觉效果,使得观众能够更好的去体验剧情。
结合背景音乐,加入了一些特殊的技巧,如抖动的画面、高速镜头等,最终为观众带来了具有现代感的感受,真实高品质的画面。
票房大热,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虽然电影的场景大多是室内的,但由于剧情的描述、节奏和电影中的技术处理,让观众看到了极具诱惑性的剧情安排。
《365dni》拍摄于波兰,总投资超过1000万波兰兹罗提,甚至还拍摄了一部现代版的电
影《真人快打6》,也拍摄了唯一一个"真人快打7"插曲,延伸了剧集后续。
电影以精湛
的技术处理来呈现绚烂的色彩,使得观众在观看该片时能够得到一次难忘的流畅体验。
评卡斯普契克演绎波兰的“老司机”
评卡斯普契克演绎波兰的“老司机”卡斯普契克(Krzysztof Kieślowski)是波兰著名的导演,他以其深刻的社会现实题材和精湛的电影表达而著称。
其中一部影响深远的电影作品,就是《老司机》(Dekalog)系列。
这部电影作品以十部短片的形式,讲述了波兰社会中普通人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卡斯普契克通过这部作品,演绎了波兰社会中“老司机”们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
卡斯普契克在《老司机》中生动地描绘了波兰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
每一部短片都围绕着不同的人物和故事展开,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展现了波兰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生命运。
在第一部短片中,一个科学家在研究所工作,他面临着道德和伦理的挑战,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而在第二部短片中,一个年轻的女子不幸怀孕,她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意外,最终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抉择。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独立的情节,但又紧密相连,共同勾勒出了波兰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
卡斯普契克通过这些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波兰社会中人们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让人们对波兰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卡斯普契克在《老司机》中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在每一部短片中,他都通过人物的行为和内心独白,呈现出他们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在第四部短片中,一个年轻的女子为了挽救自己的丈夫,不惜做出牺牲自己的决定。
她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而在第七部短片中,一个年轻的男孩面对自己的父亲,他犹豫不决,最终做出了一个让人感动的选择。
卡斯普契克通过这些故事,深刻地诠释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让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卡斯普契克的《老司机》是一部深切揭示了波兰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电影作品。
通过这部作品,他展现了对波兰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敏锐洞察,让观众们对波兰社会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也让观众们对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裸露,血腥,大屠杀,这部8.5分的电影是一部真实的历史!
裸露,血腥,大屠杀,这部8.5分的电影是一部真实的历史!如果不是这部电影,可能很少人知道二战中发生过这场大屠杀影片以一个村庄讲述从1939年到1944年前后的经历,以一个波兰女子的视角来展现那段残酷、血腥的历史今天萝卜不讲电影,因为电影很不错,今天讲讲这段曾被尘封的真实历史,看完历史再去看电影吧1941年6月下旬至1944年,在德国的默许之下,乌克兰人大举驱逐或公然屠杀居住在乌克兰西部的波兰人(更不用说犹太人),乌克兰人为战后最终接管这些地区做好了准备1939年8月,纳粹德国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同时互相划分势力范围,密谋瓜分东欧1939年9月,纳粹德国与苏联入侵波兰,在结下来的数年中,东波兰的乌克兰人较多的地方,便陷入了血风腥雨乌克兰人抓住波兰小男孩,准备把他烧死1939至1941年期间苏联政权的官员、保安部队以及“共产主义”支持者在苏联占领的波兰、波罗的海和罗马尼亚领土上大规模屠杀波兰人、罗马尼亚人、马扎尔任、波罗的海人以及犹太人,这一点不应被忽视上述屠杀发生的地区大多是苏联根据1939年8月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于1939年9月或者1940年5至6月占领或者吞并的,1944年末和1945年初苏联又野蛮地重新占领上述地区乌克兰人抓住波兰人剥皮狂欢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乌克兰暴徒犯下累累罪行,我们来举几个例子吧1939年9月,在卢克郡托斯安聂克镇斯梅汀村与苏克尔镇边境的一个森林里,一伙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残忍地杀害了22名波兰人其中9名20到30岁的妇女在被强奸之后遭到杀害,同样遭遇强奸的还有2名11到13岁的少女。
受害者中还有4名婴儿,5名10到14岁的男孩以及一对80岁左右的夫妇1939年11月,沃伦省卢克郡罗扎西镇的一个乌克兰村庄里,一个乌克兰团伙杀害了暂时在此避难的200名波兰难民这些屠夫伪装成波兰难民援助委员会的成员,谎称要为这些难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们建议这些难民在夜间转移至帕鲍斯基奥斯特罗,在转移途中这些人就惨遭杀害奄奄一息的母亲和孩子而更加大规模的暴行,还要再晚一些了虽然乌克兰人曾经在1939年对苏联的入侵夹道欢迎,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苏联并不合他们的胃口1941年,苏联撤退的时候枪决了4000名乌克兰政治犯,而其中相当部分都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
空间叙事视野下的波兰电影《候鸟》
一
、
封闭空间: 枷锁与束缚
衬而出。 候鸟带着 “ 绑 架” 来 的 宝儿 来 到正 在举 行
婚 礼 的教 堂 前 , 放飞 了紧 系在婚 车 上 的气 球 , 展现 影片 开头定 格 在一 所 舞蹈 学校 , 严 厉且 不近 人 情 的女 教 师 训斥 待 在 角落 的候鸟 的场 景 , 同 时, 学 出内心对 于挣 脱 束 缚 的渴 求 。 随后 宝儿在 婚 礼进行 时 出于天 性 的便溺 行 为, 给予了所 谓 “ 崇高 ” 与“ 神
护, 恐 惧 之下 的人们 便会 转 向求 助于 宗 教 。 候鸟 在
噩 梦 连 连 中下 意 识 的 呢 喃 ,“ 上帝 啊 ! 我 害怕 …… 哦, 我 的上帝 ! 我 真 害怕 ! 耶稣啊, 帮 帮 我 …… ” 透 露 出茫 然 四顾 无 所归 依 的孤 独 者, 试 图将 宗教 作为 最 后 的精 神依托 。 现 实 的处 境 再 一次 将 候 鸟 与 寻 爱 的希 望 冰 冷 地撕裂开来, 当她 走 进 象征神 圣 、 庇护 与救 赎 之 地 的教 堂 之 时, 面 对 的仍 是 死 寂 一片的空 旷之 地 。 神 父 的出现 没 有给 候 鸟带 来救 赎 , 反而带 来意 外 的惊
在 外 界 经 受打 击 、 挫 折 的人 , 第一 时 间想 到 的
就是家, 候 鸟在学 校 遭 遇欺 凌 后飞奔 而出 的目的地 正 是她 的家 。 对于 “ 家”的展 望 是一种渴 望安全 、 温 暖、 停泊、 归 属 的梦想 , 然而看 到 大门 紧锁 的家 、 空 空 如 也 的家 、 冷漠 不 耐 烦 的母 亲时 , 少 女候 鸟面 临 的 则是寄 托 破 灭后 的孤 独与 无所 依 托 。 更有 甚者 , 在 黑夜 降临 之 时, 被 孤 独 感包 围的人极易导 致安 全 感 的丧 失 , 恐 惧 紧紧 地将 她 束 缚 。 无法 求 得家 的庇
疯狂老人院观后感
疯狂老人院观后感《疯狂老人院》是一部由米洛斯·福尔曼执导的波兰电影,影片于2012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主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
作为观众之一,我也被这部电影所触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讲述了一个位于南波兰乡间的疯狂老人院的故事。
影片由一系列松散连接的场景组成,通过反复出现的场景和人物来展现老人院的真实与荒诞。
剧中,一群老年人和他们的护理员们在院内互动,他们以戏谑和疯狂的方式与现实生活嬉戏,试图逃避痛苦和寂寞。
整个片子的画面都被拍摄成了黑白,这样的选择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种冷峻和沉重的氛围。
黑白的影像,配以戏剧化的光线和音乐,使场景更加真实而有力地反映出角色们内心的情感和挣扎。
导演对细节的把握和对空间的运用,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进入了老人院的世界。
在整个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老人们的演技。
影片由一群退休的演员扮演,他们以真实而精湛的表演令人难以置信。
他们的表演充满了喜剧元素,时不时地让人发笑。
然而,在他们的喜剧表演背后,隐藏着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恐惧。
他们诠释了老年人生活的各种困境和挑战,给人以深思。
除了老人们的演技外,影片还通过对角色的描述来展现老人院的疯狂和离奇。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而奇特的个性,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冲突使影片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但却受制于疯狂的现实和无情的时间。
影片的主题之一是对老年人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深入思考。
它描绘了年老体弱和心智衰退所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这些老人们的身体机能逐渐退化,他们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也在逐渐减弱。
在老人院内,他们的自由受到限制,他们被剥夺了与外界交流和表达的权利。
这种束缚和隔离让他们感到沮丧和无助,甚至有时陷入了精神崩溃的边缘。
同时,影片也表达了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老人们面对死亡的临近,他们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反思。
他们用幽默和戏谑来抵抗死亡的临近,试图从中找到一种对抗或逃避现实的方式。
胡婷婷:且拍且行,走进波兰
胡婷婷:且拍且行,走进波兰作者:暂无来源:《数码影像时代》 2010年第2期这次我是受波兰政府的邀请作为中国女纪录片导演,为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拍摄波兰形象宣传片,影片将拍摄我用镜头记录下波兰的每一处风景和每一次感受。
影片的开头是在广州的商业街拍摄的,预示着我将从这里出发开始我的探索之旅。
影片总共成片时长八分钟,从文化、商业、教育、旅游、城市建设等多方面表现波兰,制作方希望通过这个宣传片能让中国人更了解波兰,我将尽我所能与团队一起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把波兰这个美丽的、有底蕴的国家介绍给大家。
其实这次拍摄对于我来说更像是去做一名演员,在波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我出席波兰电影节做一件礼服,为我量体裁衣的是波兰电影界有名的服装设计师,她想在我的礼服上绣两条龙,用她自己的方式诠释中国文化。
她说届时会让我成为整个电影节的焦点,从电影节的实际效果看,我想她做到了。
我们的制作团队一行十人(除我之外全部是波兰人),分工非常细致,我是用索尼的PMW-EX1记录我眼中的波兰,而摄影师用的是索尼的PMW-EX3来记录我的波兰之行。
PWIW-EX3这款可更换镜头的摄像机在配上一组定焦头和遮光斗后无论从外表和影像质量上都格外出色。
摄影师邓克强(JacekPe r rljckiPSC)是波兰很有名的摄影师,他曾两次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
据说世界上最有名的摄影师有很多都出自位于波兰克拉克夫的电影学院,也由此我了解到波兰电影的悠久历史。
走在波兰的大街上,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让你仿佛恍然不知在哪个世纪,因为波兰城市经过二战后,很多古建筑都被摧毁了,之后又按原貌重建,所以有很强的历史厚重感。
尤其是在克拉克夫,它曾经是波兰的首都,原貌保持的非常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我想波兰人可以分为两种,非常了解和完全不了解,有些波兰人学汉语、听中国传统音乐、打杨氏太极,比如我们的录音师的音乐库里面就有上百首中国民族乐曲,有些则只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
你们看到过的最好的十部电影
你们看到过的最好的十部电影以下是我认为是最好的十部电影,这些电影在国内大荧幕上可能没有宣传或上映,但却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佳作。
1."生命之树"(2024)这部电影由波兰导演迈克尔·安德烈耶维奇·维斯卡托执导,讲述了一个故事,通过虚构的人物和他们的人生经历来探索生命的意义。
该片融合了现实主义和幻想主义,通过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美丽的画面,让观众沉浸于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
2."进击的巨人"(2024)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日本漫画和动画系列,讲述了一个人类与巨人之间的生死斗争。
导演黑泽和纪尧治以惊人的特效和刺激的动作场面,将故事建立在沉重的大背景之下,同时也深入探索了人性与希望的主题。
3."攀登者"(2024)这部电影由中国导演刘伟强执导,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讲述了中国登山家徐缨和韩国登山家彩元挑战珠峰的故事。
该片以其震撼人心的摄影和紧张悬疑的情节,展现了人类对于征服自然的极限和力量。
4."静静的顿河"(2024)这部电影是由俄罗斯导演阿列克谢·弗朗特导演的一部宗教题材的小成本电影。
这是一部极端真实主义的电影,强调对自然光的极简使用,以真诚赴死的方式描述了19世纪早期俄罗斯农民的苦难生活。
5."天空之眼"(2024)英国导演蒂莫西·斯皮尔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科幻故事。
该片通过一个剖析人类情感和人性的故事,提出了关于科技和生命意义消失的问题。
同时,这部电影还以其美丽的画面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许多观众的称赞。
6."海上钢琴师"(1998)这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精美的摄影和细致入微的情感描写,展示了音乐能够带来的力量和改变人生的能力。
7."真实的谎言"(2024)这部法国电影由导演奥利维埃·阿萨亚斯执导,讲述了一个写作教授的故事。
波兰电影史
波兰地处波罗的海南岸,广阔无垠的平原占整个国土面积的90%。
这是一块美丽的国土,然而却有着一份过于沉重的历史。
从18世纪到19世纪,有整整123年,波兰曾被当时的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霸占。
波兰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与侵略者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在1918年成为独立的共和国。
但是好景不长,1939年,希特勒法西斯的铁蹄踏进了波兰的领土,直到1945年才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
但是战后的波兰依然无法安宁,1956年、1970年和1980年的三次政治危机,使这片美丽的土地痛苦不已。
苦难的历史往往可以造就伟大的民族。
在波兰历史上,记载着许多光辉的名字: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密兹凯维奇和显克维奇等,他们在科学、文化、艺术方面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
波兰的电影同样毫不逊色,为我们贡献了一个又一个大师级导演和一部又一部经典力作。
在东欧,波兰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电影大国。
波兰电影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五、六十年。
波兰电影学派具有强烈而鲜明的特征:直面现实,关注与思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波兰电影人的执着与求索精神赋予电影强烈的忧患意识。
这批作品相对淡化波兰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普通人的生活。
波兰电影关注现实,力图从现实中挖掘生活的复杂和人性的奥秘,培养了许多杰出的电影大师。
其中的代表就是瓦依达,波兰斯基和基耶洛夫斯基。
波兰电影的发端在东欧诸国中,波兰是仅次于俄罗斯的重要电影国家,波兰电影历史悠久,早在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之前,波兰人彼得.莱比得津斯基、扬.波普拉夫斯基和卡齐米什.普罗津斯基等人就设计出了可以“使照片活动起来”的机械装置,其中最具独特性的是普罗津斯基设计的“多向摄影器”,1896年,在克拉科夫、华沙和罗兹等地公开举行了最早的电影放映会,这些地方出现了第一批专门的电影院。
1902年,波兰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成立,拍摄和发行短纪录片、文化片和故事片。
驴眼看世界——《驴叫》
驴眼看世界——《驴叫》今天聊聊波兰 / 意大利电影《驴叫》。
片名Eo / Hi-Han (2022),别名如果驴知道(台)。
本片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Jerzy Skolimowski)从来不是一个传统的创作者,他风格多变,在1960年代波兰新浪潮中而闻名,执导过英国戏剧,出演过各种类型角色,还在《复仇者联盟》(2012)中演过杰奥尔吉·卢奇科夫。
唯一不变的就是他充满变数不可预测,因此他新片《驴叫》聚焦一头驴子时,带着观众以一头驴的视角穿越波兰,大家也就不会感到太过惊讶。
他曾说,唯一一部让他看哭的电影就是《驴子巴特萨》(Au hasard Balthazar ,1966),影片关于一头被虐待的驴子的故事,这也极大影响了本片《驴叫》。
《驴叫》是一部我看到片名就很感兴趣的电影。
84岁的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和妻子伊娃·皮亚斯科斯卡(Ewa Piaskowska)共同编写了剧本,《驴叫》的主角名叫伊欧(Eo),是一只棕色的驴子,这个名字可能来自它的低声咆哮。
— 1 —伊欧原本在马戏团里工作,那里有一个爱它的女演员卡桑德拉。
随着马戏团被取缔,伊欧无所依附,开始世间漂泊。
看开头,这好像是一个皮克斯式的可爱励志喜剧电影,但事实并非如此。
伊欧与卡桑德拉分开后,这部电影变成了一部象征性的公路旅行电影,伊欧从一个欧洲背景转移到另一个欧洲背景。
这一路上,它经历了买卖、受伤,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类,包括动物保护组织、无政府主义者、年轻的意大利牧师、女伯爵、狂热的球迷等,经历了长途卡车之旅,穿越了童话般又宛如噩梦的森林,在农场和赛马场工作过,体验到了社会千姿百态的不同方面。
电影最难拍的三个元素分别是水、小孩和动物。
因为他们都不会像成年人一样听从指挥,想要实现拍摄效果需要花费不少心思。
这里拍摄一部有关驴子的电影,一头驴肯定不够。
本片的伊欧实际上由6头不同的驴扮演,分别是塔科、霍拉、玛丽埃塔、埃托雷、罗科和梅拉(Tako,Ola,Marietta,Ettore,Rocco和Mela)。
自杀空间
• 当Dominik的父母开始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时, 他们的儿子早就开始排斥他们,接受了 Sylwia,并答应为其带安眠药去酒吧见面。
•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她并没有履行她的承 诺,Dominik带着安眠药瞒着父母去了酒吧, 却没有见到Sylwia。Dominik绝望了。
• 他开始出现幻觉,他觉得自己见到了Sylwia。 可那终究只是幻觉,事实上他在厕所疯狂 的呕吐和颤抖,接近嘶吼的喊着妈妈。
要知道,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zamkniety swiat, rany otwarte -closed world, wound open – 封闭的世界 伤口撕裂
影片简介
• 《自杀空间》是波兰导演扬· 科马萨的作品。讲述的是一 个少年由于对学校现实绝望,自我流放到网络虚拟空间的 故事。由雅克布· 盖尔绍主演。 被誉为“波兰近 20年最酷 电影” 。 • 高中生Dominik看似拥有一切,有钱的父母、漂亮的女朋 友,但他却并不快乐。在一次聚会中,Dominik因为打赌 输了与班上男生Alex接吻。第二天整个过程变成网络视频, 而在之后的柔道课上,Dominik又受到Alex和他人的嘲笑。 在他震惊之余,一条来自陌生女子Sylwia邀请来到了网络 虚拟聊天室。进入了一个名为“sala_samobojcow”(自 杀房间)的游戏...渐渐的Dominik无法从虚拟世界里抽身, 再加上现实的压力,他最终走向死亡. 陨落在一家酒吧里。
• 整部剧几乎都是灰色调,仅仅在男孩与女孩交流的时候, 出现了希望的阳光,但那也只是转瞬即逝。男主的自杀折 射了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年轻人对生活的一种消极堕怠 的态度,更是一种对青春的投降。他不曾对青春负责,沉 浸于自己的悲伤,不与外界的人沟通,因为一个恶意的玩 笑便被伤得不肯透露心扉,他防备着整个世界,即便是与 他最亲近的父母。青春对他来说是一场殇,一场无言的殇, 在那里看不见硝烟弥漫,只有无尽的黑暗,无尽的难以承 受的痛。说到底,他不过是个被父母宠坏的小孩,一直一 帆风顺的他,却最终在一个玩笑上赔了自己的性命。如果 他能再勇敢一点,如果他能在坚强一点,迈出自己铸造的 牢笼,或许那时他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是阳光,时间能愈 合一切。如果他能早一步珍视自己拥有有的一切,且过且 珍惜,他依旧能活得潇洒肆意,他老时回忆起这一切不过 会叹笑:啊,那时青春,可惜一切都以他对生命的终结而 永远消逝,他以自杀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曾经在这个世界经 过,不过,仅此而已。最终他完败给青春,被青春埋葬。 • 青春是一场短暂的梦,当你醒来时,一切都消失的无影无 踪。既然如此,不要被青春之殇所击垮,要努力为自己编 织一个绚烂的梦。外界的一切都是对不成熟的我们的考验, 我们无须用极端敏感的方式去面对那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年代的波兰电影
电影生产几乎全部表现出商业性。 《玫瑰》(1936,导演J.列切斯)
波兰民主共和国电影 (40、50年代)
1945年11月13日波兰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电影事业立即实行国有化。 《华沙一条街》(1949,导演A.福特) “波兰电影学派”
60年代以后电影
电影创作的特点是探索新的生活素材和能够体现这一素材的形式。 《要是有人知道》(1966,导演K.库茨)
70年代电影
波兰电影工作者着重创作现代题材作品。 库茨的《黑土地带的盐》(1970) 、《王冠上的珍珠》(1972) 80年代电影 波兰电影工作者力图反映当前政治形势,更加注意表现人得内心世界。 瓦伊达的《大理石人》(1976)、《铁人》(1981)
波兰电影事业与现状
波兰有两个故事片制片厂:
罗兹故事片厂 弗罗茨拉夫故事片厂
波兰拥有约400个电俱乐部。
出版《电影》、《银幕》、《世界电影》、 《电影技术》等刊物。
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
自1985年以来,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已成为中东欧地区最重要的电影盛会之一。 华沙电影节(WFF)是国际A类电影节也是唯一获得国际制作人协会联盟(FIAPF) 认可的波兰电影活动,华沙国际电影节是第13个国际电影节 。 我国导演入围获奖情况 : 2007年 贾樟柯 2010-07-03 影片《寻找智美更登》 导演万玛才旦 2008年电影《夜车》导演刁亦男 2011年 竞赛单元 电影《麻局》 导演:李明航
罗曼·波兰斯基
主要成就: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代表作品:《唐人街》;《苦月亮》;《第九道门》;《钢琴家》
2002年,一部《钢琴师》,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波兰斯基, 也让波兰斯基重新回到世界电影的颠峰。
钢琴师
5/26/2012
亚厉山大·福特
• 《华沙一条街》
5/26/2012
其他作品
• • • • 《巴尔斯卡五少年》 《一周的第八日》 《自由第一日》 《肖邦的青年时代》
泽西 霍夫曼
• 《欧陆争霸》 • 《火与剑》 • 《美丽陌生人》
5/26/2012
波兰著名演员
• 1客雷斯蒂娜扬达
《大理石》 《铁人》 《审讯过程中》 《我母亲的情人》
• 2卡蜜拉·芭尔( Kamila Baar )
《盗走达芬奇》
5/26/2012
THANKS
小组成员:邱萍 史晶 唐敏
代 表 作 品
波兰著名导演。被称为“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电影诗人” 但自认为是“朴素的、地方性的”导演。 电视系列片《十诫》, 《蓝》、《白》、《红》三部曲
• 1.《蓝色情挑/蓝·白·红三色之蓝色》 • 2.《白色情迷/蓝白红三部曲之白色》 • 3.《红色情深/蓝·白·红三色之红色》
5/26/2012
波兰电影发展史
波兰电影的发端
1902年,波兰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成立,拍摄和发行短纪录片、文化片和故事片。 1908年,波兰第一部真正的故事片《安东首次到华沙》问世。
早期波兰电影
1910年,波兰建有近200家影院,同时,电影公司也开始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 产量最稳定的是斯芬克斯公司。《罪恶的历史》(导演A.别德那尔契克)。 1918年波兰第二共和国成立后,地主资产阶级政权仅仅资助拍摄宣传政府政策的影片。 1926年后,影片产量有所提高,内容也开始涉及资产阶级地主国家制度方面的问题。 《乐土》(1928,导演A.赫茨、Z.格尼亚道夫斯基) 1933年,波兰生产了第一部有声片。
5/26/2012
多罗塔
波兰女导演Dorota Kedzierzawska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的“魔鬼, 孩童与女人三部曲”被誉为九十年代女性主义电影的范本,而其中第三部 《没有》更是被评论界和影迷们所共同称赞的杰作。
乔治· 帕森多费尔
战争三部曲: 《目标柏林》 《最后的日子》 《胜利》
5/26/2012
波兰著名导演与影片
波兰电影之父---安杰伊· 瓦依达
安杰伊· 瓦依达(1926年3月6日-),波兰著名的导演, 迄今导演了49部电影。21次在3大电影节获得提名,7次获奖。 1996年、2006年两度获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1998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 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著名的“战争三部曲” 《一代人》、 《下水道》、 《钻石与灰烬》
《大理石人》曾荣获1978年戛纳电影节的“国际影评奖”; 《铁人》则获得1981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灰烬和钻石》 Ashesanddiamonds1958
5/26/2012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主 要 成 就 1988 欧洲电影奖最佳电影 杀人短片 1988 戛纳电影节 最佳电影 杀人短片 1994 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白 1995 提名 奥斯卡奖 最佳导演 红 2000 国家评论协会奖 外语片杰出成就 十诫
波兰电影
目录
波兰国家简介 波兰电影发展史 波点电影事业与现状
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
波兰著名导演与影片
波兰著名演员
波兰
波兰地处波罗的海南岸,广阔无垠的平
原占整个国土面积的90%。这是一块美丽的 国土,然而却有着一份过于沉重的历史。 苦难的历史往往可以造就伟大的民族。 在波兰历史上,记载着许多光辉的名字:哥 白尼、居里夫人、肖邦、密兹凯维奇和显克 维奇等,他们在科学、文化、艺术方面为人 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 波兰的电影同样毫不逊色,为我们贡献 了一个又一个大师级导演和一部又一部经典 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