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滤泡癌为什么误诊率高
滤泡癌为什么误诊率高?滤泡癌来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是第二种最常见的甲状腺肿瘤,仅次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但死亡率却比甲状腺乳头状癌高。
究其原因,除了滤泡癌的易转移、易侵袭性的特点之外,容易误诊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和很多癌症一样,早发现、早诊断可以明显提高滤泡癌的疗效,改善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因此,想办法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误诊率,一直是临床医务人员和医学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内容。
那么,为什么滤泡癌误诊率高?要弄清楚原因,首先要知道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方法。
滤泡癌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切片检查,患者临床表现常有甲状腺肿物,早期可不明显,容易被患者忽视。
因滤泡癌有血源性转移倾向,如有肺转移或骨转移,可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
因此,能否准确诊断,要看取材组织是否具有滤泡癌的病理学特点。
然而,滤泡癌不像乳头状癌一样具有一些病理学上的特征性结构,需要作滤泡性肿物的恶性诊断。
临床上常常将滤泡癌和滤泡性腺瘤作鉴别,其中最重要的鉴别点是,是否有包膜及血管浸润存在。
但这两种肿瘤的鉴别是个难点,滤泡癌的形态学差异较大,包膜有完整和不完整,两者容易混淆,同时跟取材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下面用两张图举例对比两种肿瘤的病理特点。
图1. 滤泡性腺瘤:肿物里面有许多滤泡细胞被明显的包膜包裹着,包膜完整,细胞排列成滤泡型结构图2. 与图1 类似,滤泡细胞被包膜包裹着,不同的是包膜不完整,且存在细胞破坏包膜现象,即包膜浸润不过要明确是否有血管包膜浸润,需要在肿瘤和甲状腺交界处取材进行仔细检查。
总的来说,滤泡癌误诊率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表现不特异,与其它甲状腺肿瘤相似。
滤泡癌属中度恶性肿瘤,生长较慢,早期临床症状轻,易被患者忽视,延误就诊;2.取材不良;3.病理学形态上差异较大,分化程度好的滤泡癌具有完整包膜,易与良性的滤泡性腺瘤相混淆。
(注:图片源于网络,仅作为学习交流使用)。
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标准
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标准
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甲状腺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呼吸
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2.病理学检查: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
可以发现癌细胞浸润甲状腺滤泡,形成滤泡状癌。
3.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甲状腺结节
的形态、大小、边缘、内部回声等信息,有助于诊断甲状腺滤泡癌。
4.功能学检查:通过甲状腺核素扫描等功能学检查,可以了解甲状
腺结节的功能状态,有助于诊断甲状腺滤泡癌。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诊断标准,医生可以确诊甲状腺滤泡癌。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标准并不是绝对的,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甲状腺滤泡癌
患者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有时可能为首发症状,但是很罕见,这种表现常表示肿瘤为晚期了。体格检查时发现甲状腺结节是单个的,质地坚硬,随吞咽不能活动。即往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的需提高警惕。
核素显像---根据甲状腺结节摄取核素的多少划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冷结节。
高滴度的甲状腺抗体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需除外合并甲状腺癌的可能。
对于高危型患者外科手术切除的彻底性是预后的重要因素,同是也是保证术后放射线碘治疗效果的基础条件。转移的淋巴结是肿瘤复发的常见位置,所以对于已经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者要手术切除淋巴结。
202X
谢谢
汇报人姓名
病理诊断:
(颈部双侧)甲状腺低分化滤泡癌 (2008年7月18日)
患者于术后第五天口服甲状腺素片 120vg 1/日
意见:甲状腺癌IV期,
行全身化疗为主“TP”方案
肿瘤科会诊
患者于术后第9日,化疗第3日生命体征平稳,颈部切口对和良好,愈合良好,出院。
T3 1.93 ng/ml 0.9----2.2 T4 111.30 ng/ml 45---135 rT3 43.01 ng/dl 20 --64 FT3 6.97 pmol/l 3.11---8.53 FT4 17.64 pmol/l 8.55---23.5 hTSH 2.25 uIU/ml o.3---5 TGAb 5.71% <30% TPOAb 2.58 IU/Ml <35
在缺乏钙化的情况下,硬而界限清楚的结节可能是恶性的。4:结节有侵犯周围组织是恶性病变的表现,如结节和周围组织固定,吞咽时不活动,高度提示恶性变。5:虽然出血常常是良性表现,但是大的甲状腺癌也常有出血。6:颈部淋巴节肿大和颈交感神经受损:高度提示恶性变。。。。。。
肾细胞癌:诊断、评估和鉴别
乳头状肾细胞癌
具有乳头状结构的肾实质恶性肿瘤; 约占外科标本肾细胞癌中的10~20%; 症状和体征与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相似; 较其他类型肾细胞癌,累及双侧肾脏及多灶性着更常见。
乳头状肾细胞癌
大体标本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多见,可有假包膜;
乳头状肾细胞癌,可见乳头样结构。
乳头状肾细胞癌,可见肿瘤 出血灶和假包膜。
肾髓质癌 Xp11.2易位癌 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未分类的肾细胞癌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由胞浆透明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
外科标本中最常见的肾细胞癌类型,约占70~80%;
肿瘤呈实性、位于肾皮质,不到5%的病例呈多中心发
病或累及双侧肾脏;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肾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方法。
CT可见肾脏占 位(大箭头)及左侧 腹主动脉旁多发肿大
淋巴结(小箭头)。
病例讨论
患者女,58岁;
主诉:左腰腹部胀痛不适半年余,肉眼血尿半月;
B超:左肾下极等回声团块,大小约4.9×5.4 cm,其
内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走行紊乱。左肾门处
目前,术后随访2月余,患者无明显不适。
不同TNM分期肾癌的预后
Ng, et al. AJR:191, 2008
肾癌合并淋巴结转移
不同期别肾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
T1~T2
2%~3%
T3~T4 10%~20% M1 45%
主要转移至肾门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腔静脉淋巴结、主
动脉腔静脉间淋巴结;
可见多发等回声团块,边界清,最大约4.2cm×1.8cm,
其内血流信号丰富。
CT示左肾癌,肾盂受侵,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滤泡状腺癌和髓样癌的彩超表现及病理分析
甲状腺滤泡状腺癌和髓样癌的彩超表现及病理分析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状腺癌和髓样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06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甲状腺滤泡状腺癌和髓样癌患者66例,其中甲状腺滤泡状腺癌38例,髓样癌28例,对上述病例分别进行超声检查。
结果38例滤泡状甲状腺癌以实质肿块为主(35/38,92.1%),实质肿块表现为等回声(19/35,54.3%)及低回声(16/35,45.7%),边界尚清晰(28例),10例有包膜,不完整低回声晕,未见钙化。
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血流分布:0级1例,I级16例,Ⅱ级8例,Ⅲ级13例。
血流频谱呈低阻,阻力指数(RI)为0.53~0.58。
甲状腺髓样癌二维声像特征多呈实性低回声,内部分布不均,后方回声衰减,边界不清(14例),无或无完整声晕,结节内可见钙化,特别是沙粒样钙化灶。
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71.4%,20/28),且多为双侧。
28例患者结节周边及内部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周边分布为主,多为断续环状血流,以静脉血流为主,其中0级1例,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17例。
阻力指数(RI)为0.55~0.82。
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状腺癌和髓样癌具有便捷、高效、无痛、无创的特点,优势明显,通过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可以较准确评估病变的特征,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为甲状腺癌的诊断提供指导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value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for thyroid follicular carcinoma and medullary carcinom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12 in our hospital,selected 66 patients with thyroid follicular carcinoma and medullary carcinoma,included 38 cases of thyroid follicular carcinoma and 28 cases,medullary carcinoma and above-mentioned cases were accepted ultrasound examination. Results 38 cases of 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 were mainly in real mass (35/38,92.1%),the real performance was mass echogenic (19/35,54.3%)and hypoechoic echogenic (16/35,45.7%),the border was clear (28 cases). 10 cases had enveloped,incomplete hypoechoic halo,no calcification. The blood flow distribution of 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0 grade had 1 case,I grade had 16 cases,Ⅱgrade had 8 cases,Ⅲgrade had 13 cases. Flow spectrum was low resistance,RI=0.53-0.58.The dimensional sonographic features of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ostly were solid hypoechoic and internal uneven distribution and posterior echo attenuation,no calcification (14 cases),had no or no full sound dizzy,and nodule had calcification,especially was sand like calcification.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more common(71.4%,20/28),and mostly were bilateral.2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odular peripheral and internal flow signals were seen more abundant,were mainly peripheral distribution,mostly intermittent annular flow to venous flow-based,where 0 grade had 1 case,Ⅰgrade had 4 cases,Ⅱgrade had 6 cases,Ⅲgrade had 17 cases.Resistance index(RI)was 0.55-0.82. Conclusion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thyroid follicular carcinoma and medullary carcinoma has a convenient,efficient,painless,non-invasive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sonographic features by ultrasound can accurately assess lesion characteristics,and combin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 for thyroid cancer basis.[Key words] Thyroid follicularcarcinoma;Medullary carcinoma;Color Doppler ultrasound;Pathology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年均增长率达 6.2%,是发病率增长较快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1]。
滤泡癌为什么误诊率高
甲状腺滤泡癌是第二大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
每100位甲状腺癌患者中,有9位以上为滤泡癌。
此类癌症起源于滤泡细胞,通常生长缓慢。
如果诊断较早,大多数患者可被成功治愈。
实际上在病理学上它不是单一的一个肿瘤,而是肿瘤从良性到恶性的一个谱系,包括良性的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恶性的甲状腺滤泡癌和经过病理学家的不懈努力发现的一组介于良恶性之间的中间型或者说是交界性滤泡性肿瘤,后者包括:
(1)恶性潜能未定的滤泡性肿瘤;
(2)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滤泡性肿瘤;
(3)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包裹性滤泡肿瘤。
其中良性及交界性滤泡性肿瘤,手术完整切除以后,不会出现肿瘤的转移,也不需要后续的治疗。
恶性的甲状腺滤泡癌,需要根据浸润的程度,临床的分期和年龄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而病理诊断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在判读滤泡性肿瘤是良性、恶性或交界性时,除了通过观察肿瘤的细胞学特征进行判断外,主要是通过观察肿瘤是否对包膜有侵袭和破坏性、以及破坏的程度等来进行评估的,就像那颗核有问题的葡萄,只有当核跑到葡萄皮的外面的时候才能明确它是一颗烂葡萄。
滤泡性肿瘤也是如此,只有当有问题的滤泡上皮细胞跑到结节外面的时候,才能诊断恶性。
如果原本存在的恶性指征因为冰冻取材不充分不能在显微镜下呈现,若此时报告良性,有可能就会漏诊,导致手术切除不充分,但是看不到恶性指征不一定就不是恶性,因此,为避免漏诊,病理医生只能使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这一病理诊断术语告知临床,意思是肿瘤为滤泡结构,良恶性难以评估,待术后充分取材后才能对肿瘤进行全面的评估,最终给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病理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诊断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诊断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癌症类型之一,其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形态学特征:透明细胞癌通常呈现为单个或多个实质性肿块,肿块切面呈黄色或棕黄色。
组织切片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呈透明或淡染。
核分裂象相对较少。
2.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透明胞质,呈现为线粒体丰富的明显的透明小囊泡。
核大而圆,核分裂象相对较少。
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到大量的含有丰富胞质的线粒体,称为线粒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3.免疫组化:肾透明细胞癌的免疫组化标记主要包括对细胞的CD10、糖原、细胞角蛋白、CA IX(碳酸酐酶IX)等的检测。
肾透明细胞癌的免疫组化特征主要表现为CD10、糖原、细胞角蛋白阳性,CA IX阳性。
4.分子生物学:肾透明细胞癌与VHL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在病理诊断中,可以通过检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VHL基因状态来进行辅助诊断。
综上所述,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主要基于组织形态学特征、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滤泡癌为什么误诊率高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是由外国学者最先提出的,在世界卫生组织传统观念之中,这种类型的肿瘤应该划分至"未分类的肾细胞癌。
中青年是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的高发人群,其中女性患者的发病率在64%左右,男性患者发病率在35%左右,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23~82岁,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同时伴随血尿。
最大肿瘤直径高达1.9~16cm,肿物切面表现出灰黄色或灰白色,同时伴随坏死出血组织情况,也有的患者可见囊性改变。
肿瘤同其他肾脏组织之间的边界比较清楚,肉眼观察可见明显的纤维性包膜或者假包膜情况。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镜检结果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特点是:与分化比较良好的甲状腺滤泡癌相似度较高,甚至看不见任何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或者临床方面可知的肾细胞癌的有关组织形态,诊断过程中,首先就要考虑患者病情是否已经有甲状腺滤泡癌向肾转移,但是因为患者均未表现出特征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甲状腺也未发生肿大或占位迹象,纵膈位置无异位甲状腺组织或肿瘤,故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偏高,为临床作出准确诊断增加了很大难度,也延误了患者最佳治疗时机,死亡率较高。
肾脏、睾丸肿瘤病理学
达+的异型大细胞。
全肾被黄色 肿瘤占据, 仅肾右缘残 余月牙形肾 实质,肿瘤 内大量出血。
Masson 三色 染色,可见血 管、纤维、肌 肉、脂肪组织。
膀胱内癌肿呈乳头状,浸润膀胱壁,并向膀胱外发展。
膀胱内结节 状肿物,浸 润膀胱壁, 阻塞双侧输 尿管,引起 肾盂积水。
镜下
肿瘤细胞有间变,细胞大小不等,排列不 规则,核有异形。根据其细胞形态、排列及其 肿瘤的侵袭性,常可分为三级: Ⅰ级:肿瘤乳头尚规则,但表面的移行细胞层次 增加,细胞密集,核大、染色质丰富,有异形 ,可见核分裂相,侵袭性少见。 Ⅱ级:肿瘤细胞异型性大,核分裂相多见,排列 可呈乳头状,但分布不均,常形成巢团状,肿 瘤有侵袭性。 Ⅲ级:肿瘤细胞呈高度异型性或未分化,核分裂 相多见,肿瘤坏死明显,常浸润深层组织。
大量的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研究表明肾血 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前体细胞是从一种生长 于血管周围的细胞发展来的
免疫组化研究已表明在肾脏的其他肿瘤中 无HMB-45表达。提示HMB-45免疫组化 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从含有梭形细胞的其他肾肿瘤中(如平滑 肌瘤、肉瘤样肾细胞癌)鉴别出来,并使 术前穿刺活检更有意义。
CGA
SYN
CK/CD10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
FIGURE 1. The mass shows multinodular appearance with extensive necrosis, and it is protruding into the renal pelvis. FIGURE 2. Histologic findings of the tumor. The most part of tumor consists of microfollicles and macrofollicles, in which inspissated colloid-like material is present in the lumina (A). Some luminal materials in the follicles are calcified, but no definitive psammomatous calcifications are present (B). The tumor cells of follicles have a moderate amount of clear or eosinophilic cytoplasm and round to oval nuclei with fine chromatin (C). The tumor cells show high nuclear grade with prominent nucleoli and frequent abnormal mitoses in some areas (D). FIGURE 3.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s. The tumor cells show intensive staining for cytokeratin AE1/AE3 (A). CD10 immunostain shows positive reaction along the cytoplasmic membrane (B).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及意义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及意义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是根据病理组织学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核分裂活动和肿瘤织构进行评估,以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常用的肾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有Fuhrman分级和WHO/ISUP 分级两种。
1. Fuhrman分级:根据肿瘤核的形态特征和核分裂活动,将肾细胞癌分为四个等级:
- I级:细胞呈较为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核的形态正常,核仁较小而均匀,核分裂很少;
- II级:细胞形态较I级不规则,核仁较大且不均匀分布,核分裂轻度增多;
- III级:细胞形态更为不规则,核仁较大且不均匀分布,核分裂明显增多;
- IV级:细胞形态严重不规则,核仁大小不一,核分裂明显增多。
2. WHO/ISUP分级:根据肿瘤核的形态特征、核分裂活动和肿瘤织构,将肾细胞癌分为四个等级:
- Grade 1:细胞形态规则,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小而均匀分布,核分裂很少;
- Grade 2:细胞形态较为不规则,核仁大小不一,核分裂轻度增多;
- Grade 3:细胞形态不规则,核仁较大且不均匀分布,核分裂明显增多;
- Grade 4:细胞形态严重不规则,核仁大小不一,核分裂显著增多。
这些分级标准的评估结果通常与肿瘤患者的预后有关。
一般来说,分级越高,表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较低的分级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关。
病理分级对于判断肾细胞癌的分期、选择治疗方案以及预测患者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滤泡癌的诊断标准
滤泡癌的诊断标准
滤泡癌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细胞形态学表现:滤泡癌主要以细胞明显异型、核分裂象增多和核
异型性明显为特征。
此外,细胞核偏大,染色质显著增多,核仁明显变大
也是滤泡癌的常见特点。
2.组织学表现:滤泡癌主要以癌细胞集聚成小借囊或团块,且与正常
甲状腺组织间有较明显的分界为特征,同时还可见到瘤细胞体积较大、核
分裂象增多和核异型性明显的情况。
3.免疫组化检查:滤泡癌患者在免疫组化检查中通常会显示出部分细
胞呈现出甲状腺同种型的免疫学特点,如TG、TPO、TSHR等。
4.影像学表现:滤泡癌在影像学检查中通常呈现为低回声,边缘清晰,并且易于识别的结节,同时还可能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肺部转移等特征。
综上所述,只有满足上述多个方面的检查结果,才能最终确诊为滤泡癌。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
及时性。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诊断研究进展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诊断研究进展
潘永勤;徐铭禧;李进义;杨华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24(30)8
【摘要】甲状腺滤泡状癌(FTC)不同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其特征为细胞的异型性以及包膜和血管浸润。
由于肿瘤的良恶性只能通过术后病理鉴别,绝大部分滤泡性腺瘤患者采取诊断性腺叶切除,但接受腺叶切除的患者术后绝大部分为良性,因此目前亟须寻找一种针对FTC的额外诊断补充依据。
术前评估肿瘤的良恶性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伤害和短期甚至长期的药物补充治疗。
未来全面了解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诊断进展,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6页(P945-950)
【作者】潘永勤;徐铭禧;李进义;杨华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04;R736
【相关文献】
1.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分子诊断标记物研究进展
2.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研究进展
3.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层系统ACR TI-RADS对294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4.超声成像对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研究进展
5.多模态超声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甲状腺滤泡性肿瘤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滤泡性腺癌的病理特征与治疗选择
甲状腺滤泡性腺癌的病理特征与治疗选择引言甲状腺滤泡性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与治疗选择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甲状腺滤泡性腺癌的病理特征进行探讨,并总结当前的治疗选择。
甲状腺滤泡性腺癌的病理特征甲状腺滤泡性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以下病理特征:1.组织学特征:甲状腺滤泡性腺癌的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滤泡分化。
在镜下观察中,可以看到肿瘤细胞形成排列紧密的滤泡结构,其中间质较少,滤泡内充满胶质样物质。
肿瘤细胞核呈椭圆形,呈小到中等大小,染色深而有染色质。
2.分子遗传学特征: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经揭示了甲状腺滤泡性腺癌的一些特征。
其中最重要的是BRAF基因的突变。
研究发现,在甲状腺滤泡性腺癌中,约70%的病例存在BRAF基因V600E突变。
此外,甲状腺滤泡性腺癌还可能伴有RAS基因突变。
3.分期与分级:甲状腺滤泡性腺癌的分期和分级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判断非常重要。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期系统是美国癌症协会(AJCC)的TNM分期系统。
分级则采用甲状腺滤泡性腺癌的分级系统。
其中,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M)进行分期。
分级系统则根据肿瘤的细胞学特征、血管浸润和嗜酸性细胞浸润等进行分级。
治疗选择甲状腺滤泡性腺癌的治疗选择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1.手术治疗:手术是甲状腺滤泡性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根据疾病的分期和分级,手术可以包括甲状腺全切除、局部切除或淋巴结清扫等。
对于早期甲状腺滤泡性腺癌,甲状腺全切除通常是推荐的治疗方法,以确保彻底切除肿瘤并降低复发风险。
对于晚期甲状腺滤泡性腺癌或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术前辅助治疗或术后放射治疗可能需要考虑。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甲状腺滤泡性腺癌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放射治疗可以在手术后进行,以消灭残留肿瘤细胞或预防局部复发。
此外,对于一些患有晚期甲状腺滤泡性腺癌或有淋巴结受累的患者,放射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
消化时间相差大 ,不应设定 同一 时间消化 ,消化完后 最好用
DA PI 在油镜下 观察消化程 度可 保证 成功率及 杂交率。 ⑥
对 判 断细 胞 的消化 效 果 要 点 笔 者 归 纳 为 如 下 :保 证 在 D A P I
的通
道下
细胞核
足
够亮
,核膜完整
一
,
般胞质看不 到 ,能 明显
的看 到胞 质应 为 消化 不 够 ;细 胞 核 亮 度 灰 暗 , 可 看 到 凹 凸 不
,
:5 9 5
.
[2 ] 李静然 ,魏丽 芳. 应用 双 色 间期 F ISH 技 术 中宫颈脱 落细胞 取
材及制 片方法 的探讨 [J ] .
中
国
妇
产
科
临
床
杂
志
2
,
0
0
7
8
,
(6
):
435 — 438 .
[ 3 ] 杨 吉 龙 周 , 晓燕 . 荧 光 原 位 杂 交 在 软 组 织 肿 瘤 石 蜡 包 埋 组 织 中
发亮且 呈 模糊 ,应 为消化不够 。
综 上 所 述 应 , 当严 格 控 制 好 对 L CT 剩 余 液 体 的 宫 颈 脱
落 细 胞 的 整个 F I S H 实验 操 作过 程 必 , 须 做好 每 个 操 作 步骤 ,
特别是 要 把 握 好 胃蛋 白酶 消化 程 度 ,其关 系到实验 的成 败 及
图 1 细胞形态 全裸核
图 2 有部 分裸核 ,胞质较薄
图3
部分裸核 ,胞质厚薄一 般
图 4 无裸核 ,但胞质较薄
图5
无 裸 核 , 核质 大小 、 比例适 中
临床病理学课件:肾细胞癌
• 可见卫星病灶
• 侵犯肾静脉
肾细胞癌组织学类型
肾细胞癌组织学类型
2004 年WHO 肾细胞癌分类
1,肾透明细胞癌
2,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3,乳头状肾细胞癌
Ⅰ型乳头状肾细胞癌
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
4.肾嫌色细胞癌
5.Bellini 集合管癌
6.肾髓质癌
7.Xp11.2 易位性癌
8.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
• TFE3基因定位于Xp11.2,发挥转录因子作用。
•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成人亦可,女性较多,男:女≈1:2.5
• 大体 单灶性肿块,体积较大,界清。
• 形态:
呈乳头状、巢团状、腺泡状、小管状排列,
瘤细胞大,胞浆透明或嗜酸颗粒状,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
间质可见透明变性、砂粒体
总之,形态多样,类似于透明细胞癌、集合管癌、多房性囊性
最常见 约70—80%
大体:结节状,界清,切面多彩状
镜下:
– 癌细胞排列 片状、条索状、腺管状,无乳头状结构
– 癌组织间质 纤细,但血管丰富(大量薄壁窦隙样血管)
– 癌细胞形态 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膜清楚,胞浆丰富,
清亮透明或嗜酸性颗粒状;细胞核小而深染。
IHC:(+):RCC、CD10(膜)、Vimentin、CKpan、CKL、
肉瘤。
• 与TFE3基因激活相关肿瘤 腺泡状软组织肿瘤、血管周上皮
样细胞肿瘤和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
• 与TFEB基因激活相关肿瘤 伴有6号及11号染色体易位的肾
细胞癌(TFEB RCC)。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
肾细胞癌组织学类型
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和治疗热点
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和治疗热点殷德涛;唐艺峰【摘要】甲状腺滤泡癌是滤泡细胞衍生的一种甲状腺癌,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其发病率仅次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第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甲状腺滤泡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10%~15%.其死亡率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部分患者初治时已经发现骨或肺的转移.早期诊治和密切随访是改善预后、延长术后生存期的主要手段.甲状腺滤泡癌常以临床病理血管、包膜浸润为诊断依据,有时因未见明确的浸润灶或取材不足而漏诊,超声及细针穿刺诊断困难,而细胞学标记物检测目前并不成熟.本文总结目前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及治疗的热点,旨在提高我们对甲状腺滤泡癌的认识.【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9(040)003【总页数】5页(P339-342,351)【关键词】甲状腺滤泡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作者】殷德涛;唐艺峰【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1根据组织学类型,甲状腺癌可以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和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FTC)。
FTC是呈滤泡分化而无乳头状癌细胞核分化特征的甲状腺恶性上皮性肿瘤,是发病率仅次于PTC的组织学类型。
F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10%~15%,其诊断的唯一标准是肿瘤侵犯血管或(和)侵犯包膜。
根据浸润程度不同,分为微小浸润型和广泛浸润型,大部分FTC是微小浸润型滤泡癌。
部分FTC完全或主要由具有嗜酸细胞特征的癌细胞构成,称为嗜酸细胞癌。
甲状腺滤泡状癌的临床表现
甲状腺滤泡状癌的临床表现甲状腺滤泡状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5%一20%。
在流行性甲状腺肿地区,滤泡状癌所占的比例大一些。
病人就诊时的平均年龄为45—50岁,较乳头状癌的平均年龄稍大一些。
但也有不少文献证明,滤泡状癌病人就诊时年龄在35—40岁之间。
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3倍。
70%的滤泡状癌分化较好,有完整包膜者不易与滤泡状腺瘤鉴别。
细胞内DNA含量测定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低分化型约占15%,癌块常较大(超过3cM),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
由嗜酸性细胞构成的嗜酸性细胞癌在滤泡状癌中占3%一9%,预后不佳。
由透明细胞构成的透明细胞癌,比较少见.恶性程度较高。
滤泡状癌侵犯淋巴系统较少,就诊时的淋巴结转移率约在10%以下;但侵犯血管较多,就诊时远处转移率(血道转移)达15%一20%;也有极少数病例可在腺体内播散形成卫星结节。
滤泡性癌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摄碘最多者,癌组织中TSH受体量约为正常甲状腺组织的70%,这2个特点应用于治疗。
诊断滤泡状癌的临床表现与乳头状癌类似,但癌块一般较大,较少局部淋巴结转移而较多远处转移(转移至肺、骨、肝等处),而且有远处转移灶较原发灶的发现为早。
滤泡状癌的诊断主要靠病理诊断,但病理学诊断有时也相当困难。
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常难以区分良性滤泡性腺瘤和滤泡状腺癌,其假阴性率在20%以上,快速冰陈切片时误诊为良性腺瘤者亦可达20%。
包膜、血管(包括癌块内微血管)、淋巴管浸润是恶性的指标,但并非所有的标本中都能见到,因此,对所有呈滤泡性结构的肿瘤,即使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为良性。
仍需提高要警惕,血清Tg水平对诊断有—定帮助,肿瘤细胞DNA含量及其倍体测定也可作为辅助指标,CEA 阳性率约35%。
雌、孕激素受体测定有时也试用于鉴别诊断。
但阳性率不高。
治疗滤泡状癌的手术治疗原则与乳头状癌一致。
似也有其特殊方面。
一般而言,对滤泡状癌甲状腺切除应力求彻底。
已确诊者行患则腺叶加峡部切除,对侧腺叶至少大部分切除,最好作全切或近全切除;不能肯定为恶性时,也以患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为好。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1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女 间歇肉眼血尿 6 . 2 a m× 5 . 2 c m x 5 a m 灶区化生性骨, 2 / 1 7腹膜后淋巴结查见 P A X - 2 、 P A X - 8 、 v i m e n t i n和 C K 7均 ( +) , T G 、 T I T一 1 、 转移 C D I O和 A MA C R均(一) 男 体检发现 直径4 . 5 a m 女 体检发现 直径4 . 3 c m
5 3
2 9 4 5 8 3 3 5 5 O
女 体检发现
女 女 男 男 男
1 . 9~ 4 c m
平均 2 . 8 a m
纤维包膜( 4例( 1 a m, 2例4— 5 c m ) 1 例微滤泡结构显著 占 5 0 %以上 ,
3 例胶样物 出现钙化 ,
化标记阴性 , 因此 可排 除乳 头状 肾细胞癌 的诊 断。 1 4例 T L F C K中 1 3例进行 了随访 , 随访时 间为术后 3个 月~ 5年 , 除 1例患者 肾切 除术后 2个 月后发现左 侧肺部肿 块, 活检 证实形 态与 肾脏肿物 相 同, 该例 随访 5年 未发现复
男 全程肉眼血尿 1 6 c m× 7 a m× 6 c m 灶 区出现假 肉瘤样区域 C K 7 、 C K 1 9 、 v i m e n t i n和 E M A均 ( +) , 3 4 1 3 E 1 2和 E . c a d h e r i n 均灶 ( +) , T G 、 T T F 一 1 和C K 2 0均(一 )
结 果 显示 相 对 于 肾 透 明 细 胞 癌 及 嫌 色 细 胞 癌 , T L F C K有 1 3 5
个基 因过表达及 4 6个基 因低 表达 , 其 中 ML L基 因呈 2 . 5倍
原发性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刘峰;李睿弢;田昭俭;岳振营;吕海莲;杨新国【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年(卷),期】2023(30)2【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TLFRCC)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TLFRCC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本组2例TLFRCC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4岁、66岁,病变均位于单侧肾,左肾右肾各1例。
肿瘤最大径分别为2.5cm和2.6cm。
2例CT平扫均表现为肾下极突出肾脏轮廓之外结节状肿块,1例呈略高密度,另1例呈等密度;3期增强扫描2例病灶边界清楚,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另1例未见明显强化。
1例行MRI平扫,T_(2)WI呈混杂高信号及颗粒状等低信号,边缘清楚见低信号环,T_(1)WI呈等、低信号,DWI未见明显扩散受限,ADC呈高信号。
术中2例肿瘤均为肾实质突出肾脏表面具有包膜的单发结节状肿物,镜下见肿瘤细胞由大小不一的具有特征性的甲状腺滤泡样结构组成,滤泡样结构内见大量甲状腺胶质样物质沉积。
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强阳性表达CK7、PAX-8,而TTF-1、TG、AMACR、RCC表达缺失。
结论TLFRCC是一种肾原发罕见的上皮性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类似甲状腺滤泡癌的病理形态特征。
确诊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总页数】3页(P50-52)【作者】刘峰;李睿弢;田昭俭;岳振营;吕海莲;杨新国【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放射科;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相关文献】1.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2.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3.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临床病理探讨4.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5.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7例临床病理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TLFCK)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例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分析其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免疫表型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探讨TLFCK的临床具体病理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
结果肿物大小在15.5×6.5左右,肾实质和肾盂受到牵连,同时累及肾被膜及肾周脂肪部位。
镜检结果显示,甲状腺滤泡样结构是形成肿瘤的主要物质,同时可见乳头状、坏死状结构区域以及实性区。
具体免疫表型:呈现弥漫性阳性的有NSE、vimentin、EMA、CKpan等,呈现阴性的有:AM-ACR、TG、TTF-1、WT1、CD117等。
结论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是一种发病率比较低的肾脏肿瘤,其病理诊断特点比较明显,有利于临床鉴别和作出准确诊断,临床方面也应不断提高对此种肿瘤的重视程度,降低误诊、漏诊发生率。
标签:鉴别诊断;临床病理;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属于肾脏肿瘤,其发病率比较低,患病情况极为罕见。
目前全球完整报道的个案只有10例左右,临床病理研究人员对此种肿瘤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特点尚不明确[1]。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相关文献的报道,分析TLFCK病理特征和临床鉴别诊断,以此增强临床病理研究人员对TLFCK的认识程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例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女性,血尿病程5年左右,发病1w 内伴随剧烈的右侧腰痛,常规检查可见右侧肾区叩痛比较明显。
1.2诊断及治疗方法CT结果显示:患者右侧肾形态出现明显增大的趋势,皮髓质边界比较模糊,右侧肾盂也在逐渐扩张,内可见软组织密度不均匀填充的情况,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现象,在右侧肾盂中清晰可见多个结节高密度影情况,边界较清楚,CT值调整至300HU左右,右侧肾盏部分密度并不均匀,CT 值调整至60HU左右,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强化并不明显。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肾形态发生异常,可见多个低回声团块发生融合,境界模糊,内回声并不均匀,可见丰富的条状彩色血流信号。
右侧肾门区可以观察到实体低回声情况。
临床确诊为右侧肾癌,进而给予右侧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
2结果
肿物大小在15.5×6.5左右,肾实质和肾盂受到牵连,同时累及肾被膜及肾周脂肪部位。
镜检结果显示,甲状腺滤泡样结构是形成肿瘤的主要物质,同时可见乳头状、坏死状结构区域以及实性区。
具体免疫表型:呈现弥漫性阳性的有NSE、vimentin、EMA、CKpan等,呈现阴性的有:AM-ACR、TG、TTF-1、WT1、CD117
等。
3讨论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是由外国学者最先提出的,在世界卫生组织传统观念之中,这种类型的肿瘤应该划分至”未分类的肾细胞癌”[2]。
中青年是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的高发人群,其中女性患者的发病率在64%左右,男性患者发病率在35%左右,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23~82岁,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同时伴随血尿。
最大肿瘤直径高达1.9~16cm,肿物切面表现出灰黄色或灰白色,同时伴随坏死出血组织情况,也有的患者可见囊性改变。
肿瘤同其他肾脏组织之间的边界比较清楚,肉眼观察可见明显的纤维性包膜或者假包膜情况[3],分析本组研究对象,可知在肾脏肿瘤形态学上以特征性甲状腺滤泡样结构为主,肿瘤细胞表现出甲状腺滤泡样排列现象,滤泡大小形态比较相似,腺腔内清楚可见含红染均质的胶样物质,同时还能看见小灶区多以实性为主,且以乳头状顺序排列。
所以,病理诊断之前首要任务是将甲状腺癌转移情况排除[4]。
本组研究纳入的病例给予甲状腺彩超检查之后,未发现存在肿块,免疫组织TTF-1、TG均以阴性位置,从而可将转移癌的情况排除,通过复习相关文献以及综合免疫表型结果,认为其符合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的疾病类型。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肿物大小在15.5×6.5左右,肾实质和肾盂受到牵连,同时累及肾被膜及肾周脂肪部位。
镜检结果显示,甲状腺滤泡样结构是形成肿瘤的主要物质,同时可见乳头状、坏死状结构区域以及实性区。
具体免疫表型:呈现弥漫性阳性的有NSE、vimentin、EMA、CKpan等,呈现阴性的有:AM-ACR、TG、TTF-1、WT1、CD117等[5]。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镜检结果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特点是:与分化比较良好的甲状腺滤泡癌相似度较高,甚至看不见任何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或者临床方面可知的肾细胞癌的有关组织形态,诊断过程中,首先就要考虑患者病情是否已经有甲状腺滤泡癌向肾转移,但是因为患者均未表现出特征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甲状腺也未发生肿大或占位迹象,纵膈位置无异位甲状腺组织或肿瘤,故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偏高,为临床作出准确诊断增加了很大难度,也延误了患者最佳治疗时机,死亡率较高。
综合上述分析,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是一种发病率比较低的肾脏肿瘤,其病理诊断特点比较明显,有利于临床鉴别和作出准确诊断,临床方面也应不断提高对此种肿瘤的重视程度,降低误诊、漏诊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唐坚清,张声,陈林莺,等.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1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29(4):447-450.
[2]徐缓,张文燕.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17(1):46-49.
[3]吴秀贞,刘敏,冯海华,等.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1):14-16.
[4]靳士强,孟玉梅.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0(8):150-151.
[5]张远炎,张建辉,刘卫怀,等.甲状腺癌144例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57-59.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