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航站楼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设计

浅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设计

浅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设计从建筑的总体布局、功能组织、细部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设计过程及对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概括介绍了T3航站楼的设计要点并加以研究。

标签T3航站楼;人性化考虑;高完成度;性能化设计T3航站楼的設计由著名的Foster公司主笔创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同完成。

到目前为止,T3航站楼是世界一次建成的最大的航站楼。

T3航站楼从南到北3公里,长于奥运中心区2.4公里的长度,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单一个交通中心停车楼就比鸟巢大2倍,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十分罕见。

工程的开工日期是2004年3月28日,如此庞大的工程,仅用3年7个月时间建设完成建筑主体,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

1 因地制宜的建筑布局根据首都机场扩建规划,新的航站楼被布置在新的东部航站区,在现有的东跑道和新建第三跑道之间。

两条跑道之间的距离为1525米,也是建设航站楼必要的最小间距。

它也成为制约T3航站楼总体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催生出现有航站楼的总体方案和空侧布局。

T3航站楼是一个具有空气动力学造型的建筑,整个建筑沿南北方向线性展开,南北各有两个人字型格局,即T3A和T3B,对应组合在一起。

T3A楼前是椭圆形的停车场,上面有轨道车站。

从空中俯视,T3A和T3B像两架巨大的喷气式飞机,机头遥遥相接,而T3C则立于其中,呈一字形排列。

T3航站楼之所以被布置成三截,主要是考虑到楼过长会影响飞机的调配。

虽然分成三截,但地下是连成一体的长廊,地下室的自动捷运系统(APM 系统)和行李机房都是一个整体。

APM系统不仅将这几幢楼串起来,将来还要延续到T2航站楼,实现不同航站区的接驳。

2 人性化的功能组织T3航站楼功能上由共用的一个中央处理单元和两个空侧航站楼单元组成,其国内候机单元与中央处理单元共同组织T3A楼,国际候机单元构成T3B楼,国内和国际航站楼有所分离,同时又有联系,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建筑学中的建筑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

建筑学中的建筑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

建筑学中的建筑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近年来,建筑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正在成为建筑设计与建设的必然选择。

大量的工程案例表明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提升设计质量和准确度,提高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协同性。

本文将分析几个建筑数字化转型案例,阐述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案例一:建筑信息模型在设计中的应用——广州新电信大厦新电信大厦是广州一座标志性的高层建筑,该项目的建筑主体高度达到了288米,是中国第四高楼。

在该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采用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实现了设计的数字化转型。

BIM是一种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将建筑各个方面的信息整合到一个虚拟的建筑模型中。

在新电信大厦项目中,BIM技术可以模拟出建筑物各个方面的信息,如结构、机电设备、燃气、供水、废水处理等。

这些信息可以被设计师轻松访问和管理,促进了各个专业之间的协作,确保了设计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此外,BIM还使得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得以降低,可预测性得以提高。

案例二:自动化加工系统在建筑制造中的应用——道真客车站道真客车站是贵州省道真县的一座客运车站,是当地的交通枢纽。

该项目采用了自动化加工系统,实现了建筑制造的数字化转型。

通过自动化加工系统,工人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零件制作和装配,使得零件制作和加工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在道真客车站项目中,自动化加工系统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助于提高建筑的产品质量和制造标准。

这对于保证建筑的安全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案例三: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漫游——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是一座国际知名的机场航站楼,其建造的成功经验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楷模。

在T3航站楼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虚拟漫游。

虚拟漫游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建筑师和业主更好地了解建筑的空间、环境和材质。

该技术可以提供一种真实的3D环境,使得设计师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设计的效果,并且可以进行更加现实的交互互动。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案例介绍与对比研究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案例介绍与对比研究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案例介绍与对比研究分析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在工厂预制构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安装的建筑施工技术。

该技术具有提高建筑施工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改善建筑质量等诸多优势。

在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内外的装配式建筑应用案例,并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国内装配式建筑案例1.1 安徽某学校新校区该学校新校区采用了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包括楼板、梁和柱等构件均在工厂中预制完成,然后通过运输和吊装安装至现场。

该项目不仅缩短了施工周期,还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

1.2 成都新机场T3航站楼成都新机场T3航站楼采用了大规模钢结构与玻璃幕墙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钢结构部分通过模数化设计,在工厂中进行预制加工,然后运输至现场进行组装。

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的能力。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案例2.1 美国堪萨斯州大学分校学生宿舍楼该项目采用了装配式木结构,通过将墙板、屋顶以及内装部件等在工厂进行预制,并在现场进行组装与安装,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

同时,这种结构还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和良好的环保效果。

2.2 日本东京奥运村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地,东京奥运村采用了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技术。

包括宿舍、运动设施等多种功能建筑均采用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国内外应用案例对比研究分析通过对以上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应用案例的介绍,可以发现:首先,在技术应用方面,国内装配式建筑主要集中在住宅领域,而国外则更多地应用于商业和公共设施。

这说明国内在推广和应用领域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其次,在施工质量方面,国内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细节不足之处。

而国外装配式建筑经验更为丰富,技术更加成熟,因此施工质量相对较高。

另外,在推动力度和政策支持方面,国外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认可和推广力度较大。

例如,在欧洲一些国家,政府鼓励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并给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航站楼与机坪塔台“一体化”设计的尝试与实践——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为例

航站楼与机坪塔台“一体化”设计的尝试与实践——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为例

航站楼与机坪塔台“一体化”设计的尝试与实践——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为例发布时间:2021-06-21T06:22:48.695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7期作者:王婷[导读] 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设计中将机坪塔台结合航站楼统一设计,力求将机坪塔台的通视性最大化,在满足机坪塔台工艺设备需求的前提下,结合航站楼建筑一体化设计,是提高大型运输机场的运行安全和效率的一次尝试。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10015摘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航站楼与机坪塔台“一体化”设计的尝试与实践,解决以往航站楼对机坪塔台的视线遮蔽问题,从而将机坪塔台融入航站楼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字:机坪塔台“一体化”设计、通视性分析、室内空间、消防设计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航班业务量也随之快速增长,大型机场不断改扩建,形成多跑道和多航站楼同时运行的复杂格局,机坪塔台主要履行机坪运行管理的职责。

在以往的机场设计中,机坪塔台往往是独立设计,但由于航站区的总体设计布置及限高的原因,机坪塔台的通视性受到航站楼的遮蔽,机坪视线盲区较大。

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设计中将机坪塔台结合航站楼统一设计,力求将机坪塔台的通视性最大化,在满足机坪塔台工艺设备需求的前提下,结合航站楼建筑一体化设计,是提高大型运输机场的运行安全和效率的一次尝试。

二、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概述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兰州机场”)位于兰州市西北方向,距市中心公路里程约67公里。

是甘肃省的省会机场,处于甘肃省机场网络的中心位置,对改善甘肃民用航空运输条件,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满足甘肃航空运输增长需求,缓解运力压力,扩建机场三期,机场定位大型区域枢纽机场。

本期工程按2030年旅客吞吐量3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年起降架次约30.24万架次的目标设计。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鸟瞰图见图1。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
由玻璃和钢建造的曲面屋顶覆盖了整个机场,跨度达到80米。自然光线透过六边形的镂空天窗,弥漫在整个航站楼里。
这种形状,建筑师称之为蜂窝形,不仅反射在锃亮的瓷砖地面上,也反射在由福克萨斯特别为机场设计的不锈钢登机台和登机门上。
“它的内部是素净的,内表面蜂窝状的图案反射和叠加在不锈钢抛光面上。”
大厅分成了三层,分别为到达层,出发层和服务层,这些平层之间的空隙形成了一系列双重或三重高度的空间。
圆柱形的柱子间隔地排列,支撑拱形的屋顶,沿途布置着像胖墩树形一样的空调通风口。
这是福克萨斯事务所设计的第一个飞机场,他们以前做过项目包括法国酒店管理学校Lycée Georges Frêche和意大利Foligno教堂。建筑师也正在做机场的另两个扩建项目,预计在2025年和2035年完成。
深圳宝于深圳市中心西北32公里处,它的容量是机场现有容量的两倍多,每年乘客吞吐量将达到4500万。
在设计建筑布局的时候,建筑师马西米利亚诺·福克萨斯仔细研究了各种生物的外形,“航站楼的设计理念会让人想起蝠鲼,一种海里
的鱼,它边呼吸边变换体型,在一系列的变换动作后,像鸟一样跃出水面,开始一场奇妙的空中之旅。”建筑师说道。

二建建筑中的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二建建筑中的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二建建筑中的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建筑设计在二级建造师(简称二建)考试中占据重要的部分。

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建筑设计案例,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要点。

本文将就二建建筑中的建筑设计案例展开分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深圳国际机场T3航站楼设计案例深圳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一座代表中国现代化建筑技术的杰作。

该航站楼设计优雅简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

在立面的设计上,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既增加了建筑的透明性,又优化了自然采光效果。

此外,该航站楼的设计还注重了旅客的使用体验。

在内部空间布局上,设置了宽敞明亮的候机大厅和通道,以提供舒适的通行环境。

此外,航站楼内还设置了丰富的商业设施,为旅客提供便利。

二、上海中心大厦设计案例上海中心大厦被誉为世界纪录的建筑之一,其设计精湛地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

该建筑采用了悬挑结构的设计理念,使得整座大厦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弧线状,使其在城市天际线中独具特色。

在建筑的立面设计上,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大厦外观清晰明亮。

同时,建筑顶部的“穿云霄”观景台也成为了上海市民及游客们赏景的热门地点。

三、广州塔设计案例广州塔是一座集观光、商业和娱乐于一体的建筑,是广州城市地标之一。

该塔采用了摩天轮式的造型设计,独具时尚感和流畅性。

塔身采用了环形单层空心钢板的结构,既提高了建筑的强度,又营造了轻盈的视觉效果。

在设计上,广州塔将观光、商业和娱乐等功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塔内设置了观光平台、360度旋转餐厅、电视塔台等设施,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

通过以上建筑设计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建筑案例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在考试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优秀的设计案例,在解答设计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总结起来,建筑设计案例分析是二建考试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经典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所帮助,使他们能够成功通过二建考试。

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性和可重复性设计原则

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性和可重复性设计原则

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性和可重复性设计原则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和环保要求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具有可拆卸性和可重复性设计原则的新型建筑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大部分或所有构件在工厂内加工制造,并在现场进行组装的建筑方式。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模块化设计、标准化设计、连接方式等方面介绍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性和可重复性设计原则。

一、材料选择在装配式建筑中,材料的选择对于实现可拆卸性和可重复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应优先选择可以循环利用、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如钢结构、木材等;其次,应考虑使用轻质高强度材料,以减轻整体结构的自重,并方便搬运和组装;此外,材料应具备耐火防腐蚀等特点,以增强整体结构的耐久性。

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是装配式建筑实现可拆卸性和可重复性最核心的设计原则之一。

通过将建筑划分为多个标准化的模块,可以实现不同构件之间的互换和重复利用。

模块化设计还能够提高建筑质量和施工效率,简化设计和组装过程,并降低建筑周期。

三、标准化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标准化设计是实现可拆卸性和可重复性的基础。

通过制定统一的尺寸、形状、连接方式等标准,可以确保不同构件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换性。

同时,标准化设计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方便后期维护和改造。

四、连接方式连接方式是装配式建筑实现可拆卸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

合理选择连接方式可以确保结构稳固、拆装方便,并且不影响整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连接方式包括螺栓连接、焊接连接等。

此外,还应考虑使用可调节的连接件,以适应不同场地条件和施工环境。

五、优势与应用装配式建筑具有多样化、灵活度高等特点,在解决快速搭建需求、临时活动场所搭建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城市更新、抗震救灾、临时住房等领域中,装配式建筑能够快速响应需求,实现高效率和低资源消耗。

六、案例分析1. 北京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一个成功的装配式建筑案例。

该航站楼采用了大量的模块化构件,并通过标准化设计和连接方式实现了可拆卸性和可重复性。

西安咸阳机场T3A航站楼(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优选.)

西安咸阳机场T3A航站楼(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优选.)
① 辐射空调和置换下送风降低空调负荷;② 置换送风、空气热回收及冬季余热利用降 低了空调能耗。
系统制冷、送配及末端效率高
① 制冷机的三级串联设置和溶液热泵除湿提高了制冷效率;② 冰蓄冷的低温出水和空 调末端水系统中低温串联(能量梯级利用)提高了温差及空调三级泵输配系统均起到了 降低输配能耗;③ 辐射空调和置换下送风提高了空调末端效率。
独立式溶液热泵新风机组——大空间新风处理系统; 分体及多联机空调机——工艺性机房和值班空调系统。
3. 本期航站楼设计冷热负荷
夏季冷负荷:35300 kW, 指标(空调面积):160 W/㎡ ;
冬季热负荷:26530 kW, 指标(空调面积):120 W/㎡ 。
7
T3A航站楼暖通空调系统
3. 空调形式
本期4号制冷供热站
建筑面积: 5550 ㎡ , 建筑高度: 9 m 建筑层数:一层(局部二层)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总体平面
4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本期总体鸟瞰
南指廊
本期T3A 航站楼 主楼
北指廊
T2 航站楼
T1 航站楼
南指廊
本期4号制冷供热站
4 号制冷供热站
T3A 航站楼
T2 航站楼
5
T1 航站楼
蓄冰槽
主 机房
中温冷 水
28 %
备注 4#制冷站供
供冷为主
湿式 大温差机组
2. 空调水系统设计
末端三次泵系统——距离远;
末端混水系统——多温度需求;
末端采用串联式(能量梯级利用)系统——减少输送能耗,提高制冷机COP,降低投资。
末端空调机房 末端循环泵—3
17
空调水系统原理
室外管网
机房循环泵—1 机房循环泵—2

红色地标创新案例

红色地标创新案例

红色地标创新案例一、首都机场T3航站楼红色地标创新案例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红色地标是一处创新之地。

为了提升旅客的体验,航站楼内部设置了多个红色地标,使得整个航站楼充满活力和独特的风格。

1. 飞机模型红色地标:在航站楼的公共区域,设置了一架巨大的红色飞机模型,成为了人们照相的热门景点。

这个红色地标不仅吸引了旅客的眼球,还成为了网红打卡的地方。

2. 红色灯光装饰:航站楼内的天花板和墙壁上安装了红色的灯光装饰,给整个空间带来了独特的氛围。

这些红色灯光在夜晚特别醒目,给人一种热情和活力的感觉。

3. 红色座椅区域:在候机厅和登机口附近设置了红色座椅区域,为旅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

这些红色座椅的设计独特,不仅美观,还具有人体工程学的特点,能够提供更好的坐姿支撑。

4. 红色指示标识:为了方便旅客的导航,航站楼设置了红色的指示标识。

这些标识清晰明了,旅客可以轻松找到自己需要前往的地方。

红色的标识不仅起到了导航的作用,还增加了整个航站楼的色彩感。

5. 红色艺术装置:航站楼内还展示了一些红色艺术装置,给旅客带来一种艺术的享受。

这些艺术装置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够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让旅客感受到红色地标的独特魅力。

二、上海外滩红色地标创新案例上海外滩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景点之一,其红色地标创新案例多种多样,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观光体验。

1. 外滩红色灯光秀:每天晚上,外滩的高楼大厦会点亮红色灯光,形成一场壮观的灯光秀。

这个红色地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上海夜景的代表性景观之一。

2. 红色游船:在外滩附近的黄浦江上,有一批红色游船。

这些游船不仅外观醒目,而且提供了丰富的游览项目,游客可以乘坐红色游船欣赏外滩的美景。

3. 红色建筑:外滩一带的建筑以西洋建筑为主,其中不乏红色建筑的身影。

这些红色建筑在外滩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鲜艳,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

4. 红色地标塑像:在外滩的人行道上,还设置了一些红色地标塑像,如狗年纪念塑像、电视塔纪念塑像等。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国内外不同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案例出发,剖析其设计理念、施工优势以及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

一、国内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1.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机场项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不锈钢膜结构装配式建筑。

这座巨大而精美的航站楼凭借着其卓越的设计、高效率的施工以及卓越的环保性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注意。

通过采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节能材料以及先进技术,T3航站楼成功地实现了扩大规模、提高效率并降低对环境资源依赖。

1.2 上海静安悦荟广场上海静安悦荟广场是中国首个商业建筑项目,也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商业建筑。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性的装配式建造技术而闻名。

悦荟广场的外立面采用了由多个重复模块组成的集装箱结构,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视觉效果。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2.1 日本东京奥运会主体育馆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东京奥运会主体育馆是一个典型的装配式建筑案例。

该体育馆采用了先进的钢结构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预制构件加工完成了大部分施工工作。

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在时间上节约了很多,还减少了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2.2 德国哈默尔恩度假酒店德国哈默尔恩度假酒店是一家位于巴伐利亚州皇家城堡附近的豪华酒店。

该酒店完全采用木结构装配式建造,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天然木材资源。

通过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酒店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施工,并致力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理念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理念上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环境友好和能源节约。

它们通常采用先进的节能材料,例如绿色保温材料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等。

此外,装配式建筑还注重空间灵活性和人性化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提供良好的居住或工作体验。

空间结构实例简析

空间结构实例简析

空间结构工程实例
——首都机场T3航站楼
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T3A 主楼屋架为网架结构,外形呈飞行体状;南北向长约955 m ,东西向宽约773 m 。

(1)
图1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鸟瞰图 图2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夜景
航站楼屋顶采用变厚度双曲面三角锥网
壳结构,大部分为抽空三角锥I 型网壳,如图
4所示,指廊和主体的翼部为局部抽空三角锥
网壳。

网壳结构为下弦支撑,支撑在由楼面挑
出或周边向外倾斜的柱顶。

支撑柱的柱网为正55m 的大悬挑网壳结构。

指廊部分单元的为双曲面形式,通过上弦高度放样曲线、下弦高度放样曲线和边节点高度放样曲线确定整个屋顶曲面。

(2)
由于屋面网架下弦球为固定点,为了适应双曲面的空间变化,如图5示吊顶龙骨基本布置单元应是三角形,
通过具有三维可调的六角法兰将三角形骨架单元
与网架球节点连接并消除网架变形运动和球节点位置不准造成的施工误差,同时满足三角形龙骨单元随双曲面的空间变化的转动。

(3)
T3航站楼是国内第一个超大型双曲面铝条板吊顶工程应用在网架结构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首都机场T3A航站楼超大型网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冯小平》段敏周观根严永忠(2)《首都机场T3航站楼钢结构应用》段敏
(3)《首都国际机场T3B新航站楼超大型双曲面网架下弦铝条板吊顶设计及施工技术》蓝建勋许艺晖齐晓剑。

建筑赏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建筑赏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3号航站楼不仅建筑外形在时尚元素中融入中国古典意象,内部景观 更是彰显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 T3值机大厅,迎面即是《紫微辰恒》雕塑,它的原型是我国古代伟 大科学家张衡享誉世界的发明“浑天仪”,精巧逼真;国内进出港大厅 摆放了4口大缸,名为《门海吉祥》,形似紫禁城太和殿两侧的铜缸 ;二层中轴线上,摆放了形似九龙壁的汉白玉制品——《九龙献瑞》 15000平方米的免税购物区以“御泉垂虹”喷泉景观为核心,东、西两 侧是“御园谐趣”、“吴门烟雨”皇家园林;国际进出港区还设有两个巨 幅屏风壁画——《清明上河图》和《长城万里图》。 旅客置身航站楼,犹如畅游一座满是稀世珍宝的艺术博物馆,相信过 往旅客都会收获一份身心的愉悦与享受。 3号航站楼的文化景观继承和丰富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集观赏性与 功能性于一身,颂扬了中华文明的同时,又有旅客对T3的坐标定位 功能。


T3航站楼为机场运营者和航空旅客设立了全新的标 准,充分考虑了人性化设计和无障碍设计,将高质 量的设计细节和实用需求完美结合,成为成功设计 的主要特点。 新航站楼内部空间高大宽敞,旅客身临其境,建筑 色彩从红色到金色的转换,使得他们的旅程沐浴在 缤纷之中。巨大的空间还为旅客营造出宁静舒适的 感觉,做到以人为本,功能齐全,流程合理,造型 优美,使之真正达到一流枢纽机场的设施和服务水 平。



。航站楼建筑通透大方,屋顶被设计成155个“龙鳞 ”样式的天窗,这种独特的造型不但为航站楼的整体 建筑增添恢弘气势,更是国内机场首次运用的大规 模自然采光设计思想,可以有效的节约照明能源; T3著名的“彩霞屋顶”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指方 向,屋顶密布的条纹由红色向橘黄色渐变,始终指 向南北,旅客在航站楼内就不会担心迷路了。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泊位引导系统___案例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泊位引导系统___案例

起降,因天气原因发生航班延误的现象将大大减少。3 号航站楼、行李高速传输系统、旅客快速通行系统、城 市轻轨到楼前系统、自动飞机引导系统是首都机场的 5 大亮点工程,均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项目。其中旅客快速 通行系统、行李高速传输系统、自动飞机引导系统为国 内首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这个巨大的工程中泊位引导系统采用了先近的 Hirschmann 工业交换机进行组网络,解决了机场的实 际问题。
P
P1 | P2
RM
RL1 | RL2
L/D
AN | TP
FDX
RING | 3
1 00 0
STBY | 2
RU N
TEST | 1
SELE CT
MS30 M od u l
MAC
IP
xHirschma nn P
1
1
2
2
3
3
4
4
MM3 - 2 FXM2/2TX1 M od u l 1 2 3 4
xHirs chma nn P
1
1
2
2
12
MM4 - 2TX/SFP Modul 1 2 3 4
xHir schm an n
P
P1 | P2
RM
RL1 |RL2
L/D
AN | TP
FDX
RING | 3
10 00
STBY | 2
RUN
TEST | 1
S ELECT
MS 30 M o du l
MA C
IP
xH ir sch man n P
1. 安全性 在数据传输链路方面,由于主干网的交换机都带有 SNMP 管理单元,集成了基于
WEB 的管理系统支持 RMON 网管,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安全性 对交换机的管理采用了二级密码访问机制,可以关闭不用的交换机端口,防止外部

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冷热电案例

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冷热电案例

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冷热电案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中国最大的航站楼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航站楼之一。

为了满足航站楼消耗大量热能的需求,该航站楼采用了冷热电三联供技术,能够满足航站楼的能源需求,同时还能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

什么是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冷热电三联供技术是指通过一台装置,同时生产电能、热能、以及制冷或制暖等能量,实现对航站楼能源的综合利用。

该技术不仅能够为航站楼提供高效、可靠、经济的能源供应,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能够将废弃的热能进行回收再利用,大大节约了能源资源。

T3航站楼冷热电系统的特点T3航站楼的冷热电系统采用的是燃气轮机废气余热和锅炉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能够给航站楼提供供暖、制冷、通风、给排水、高、低压电等一系列功能。

其中,燃气轮机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可以将发电机组的废气余热利用起来,进行加热锅炉、低温贮水、蒸汽供热等功能,让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大大节约了能源资源。

另外,T3航站楼的冷热电系统还采用了智能控制技术,达到了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在系统运行中开启各种设备的时间和功率自动调节,保证了整个系统运行效率的最高化,同时保证供热、供冷、供电等基本需求的平稳运行。

T3航站楼冷热电系统的优势T3航站楼冷热电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节能减排。

采用燃气轮机废气余热和锅炉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充分利用废弃的能量,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污染排放。

2.经济效益高。

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可以在一次投资的同时满足航站楼的多种能源需求,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成本,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3.运行稳定性好。

智能控制技术可以保证整个系统设备的稳定运行,同时,还能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保障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4.安全可靠。

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高可靠性,安全稳定。

综合来看,T3航站楼的冷热电系统大大提高了航站楼的能源利用效率,节约了能源资源,同时还保证了航站楼的运行安全性和供能稳定性。

首都机场T3航站楼屋顶不要第四次被风掀开2

首都机场T3航站楼屋顶不要第四次被风掀开2

首都机场T3航站楼屋面不要第四次再被风掀开 -提高金属屋面抗风力技术探讨-龙文志摘 要:简要介绍了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屋面三次被风掀开及相关案例,从技术规范面探讨了设计原因,提出了咬合强度参考计算方法,列举了两起加强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工程,提出了一些提高金属屋面抗风力技术建议,期望首都机场T3航站楼屋面不要第四次再被风掀开。

关键词:金属屋面、阵风系数、咬合强度、风揭试验。

前 言首都机场T3航站楼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竟然连续两年多被三次掀顶!首都机场扩建指挥部相关责任人此前曾表示,首都机场的工程质量没有问题,T3航站楼屋顶是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设计建设的,能抗击每秒28.3米的大风,也就是12级的风力,T3航站楼的建设标准远远超过了国家的设计标准。

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设计建设的巨大工程屋顶年复一年地被竟被风3次掀顶,一幢如此先进的现代建筑,为何就抗不住在北京地区并不罕见的10级大风呢?不得不令人震惊和质疑!网站有诗一首。

本文抛砖引玉探讨“二年三遭百年遇”探讨技术原因,期望首都机场T3航站楼屋面不要第四次被风掀开。

(一)首都机场新三号航站楼T3A 金属屋面工程简介1.1首都机场新三号航站楼T3A 金属屋面像是一条飞腾的巨龙三号航站楼T3A 主楼金属屋面表面颜色采用渐变式色彩组成,设计根据工程屋顶不同的位置由黄-橙-红三种渐变色彩。

坐在飞机上观看航站楼渐变式的屋面颜色,不仅像是一条飞腾的巨龙,还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图1.1-1三号航站楼T3A金属屋面像是一条飞腾的巨龙图1.1-2三号航站楼T3A主楼金属屋面图1.1-3三号航站楼T3A主楼金属屋面1.2首都机场新三号航站楼T3A主楼金属屋面的构造形式首都机场新三号航站楼T3A主楼金属屋面采用双层的构造形式,顶部外层采用铝合金框架开缝体系的铝单板幕墙系统,采用定距压块式的构造形式。

铝板接缝之间采用开缝体系铝板幕墙专用的铝合金盖板封盖,以遮盖缝内的铝合金压块和紧固件。

2019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机电安装总承包施工管理案例分析

2019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机电安装总承包施工管理案例分析

2019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机电安装总承包施工管理案例分析(视频课程)7分1、下列哪些内容属于项目级安全教育内容:()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B.企业安全规章制度C.主要危险因素及安全事项D.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下面哪一项策划内容属于管理策划的范围:()A.项目实施各项管理目标的合理制定及分解。

B.本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C.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搭建。

D.工程施工各个阶段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方法及工作流程。

3、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所有技术交底,均必须保持交底记录,交底记录必须明确交底分部工程、部位、交底主要内容及交底时间,并有接受交底人签字。

B.所有技术交底,均必须保持交底记录,交底记录必须明确交底分项工程、部位、交底主要内容及交底时间,并有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签字。

C.所有技术交底,均必须保持交底记录,交底记录必须明确交底分项工程、部位、交底主要内容及交底时间,并有接受交底人签字。

D.所有技术交底,均必须保持交底记录,交底记录必须明确交底分部工程、部位、交底主要内容及交底时间,并有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签字。

4、()是一切项目管理活动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A.制度B.执行力C.组织D.效益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内容:()A.进度计划图B.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C.劳动力及机械配置计划D.质量控制措施判断题:(共5题,每题1分)6.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对错7.属于进度计划编制依据的有工程实体实物量、建设单位总施工进度计划、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及劳动效率、安全投入计划对错8.关于安全检查的内容有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对错9.质量“三检制”中的“三检”指的班组自检、项目部技术人员复检、专职检查员专检对错10.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包含确定施工工艺的技术方案、一般工程安全技术措施、特殊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季节性安全技术措施对错。

杭州萧山机场t3航站楼结构分析总结

杭州萧山机场t3航站楼结构分析总结

杭州萧山机场t3航站楼结构分析总结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是浙江省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的机场项目,设计大胆提出T3与原有T1航站楼在功能上的无缝衔接,成为新的一体化的国内航站楼。

平面功能布局强化以人为本、方便旅客的理念,增强旅客的可识别性。

建筑造型与原有航站楼巧妙地融为一体,航站楼主体波浪屋面从两侧由低到高逐渐上升,形成了新的中轴对称的富有动感的建筑造型,极具气势且飘逸柔美,体现出江南水文化风格。

萧山国际机场无缝衔接一体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和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机场一期工程于2000年12月建成通航运营,二期工程一阶段的T2国际航站楼也于2010年6 月投入使用。

二阶段工程主要为T3航站楼和第二跑道及配套工程,建设目标是2015年和T1航站楼共同承担国内年旅客吞吐量 2 176万人次。

新建T3航站楼与T1航站楼无缝衔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原T1将全部改造为国内航站楼,T1与T3也将共同形成新的完整的国内航站楼,成为杭州机场从大型机场向区域性枢纽机场转变的重要载体。

新的杭州萧山机场国内航站楼设计充分考虑以人为本、方便旅客、配备完善的服务设施,营造怡人的空间环境,体现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和旅客使用的舒适性,努力达成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建设成为“秀美精致、高效现代、安全舒适、开放创新”的新机场,以及以人为本、智能化、环保节能型的绿色机场的总体目标。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近期航站区总体规划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远期航站区总体规划 113 设计对萧山机场远期总体规划进行了优化和整合,整个机场航站区呈现东、南、北三大航站楼半围合的“U”字形总体布局,体现出强烈的集中式“一体化”特征,三个主楼可根据客流量的逐年增加分期实施,并形成沿东西轴线南北对称的格局。

在“U”字形围合的陆侧区域,东、南、北三大航站楼门前分别规划布置了各自独立运作的交通体系,道路系统形成了终端三环的格局;大型单元式立体停车库楼前布置,尽可能缩短旅客步行距离,结合远端廉价停车库共同服务陆侧航站区;按流量预测和轨道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1#, 6#线将引入萧山机场陆侧航站区,并设站。

应用于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罗盘箱送风测试及影响因素分析

 应用于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罗盘箱送风测试及影响因素分析

应用于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罗盘箱送风测试及影响因素分析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北京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其建筑结构与设计都十分精湛。

为了确保T3航站楼内的室内空气质量和温度舒适度,建筑设计师在风管系统中引入了罗盘箱来实现送风,这一设备的成功运用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经典案例。

罗盘箱是一个控制室内气流方向和温度的重要设施,其作用在于将冷空气通过送风道送达到室内,从而使室内的空气不断流通,保证室内温度趋于恒定。

为了验证罗盘箱的工作效果和探究其影响因素,建筑师对其进行了送风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罗盘箱的风速和风向十分稳定,送风效果非常出色。

考虑到罗盘箱的工作原理,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风口面积的调控,罗盘箱中的风口面积大小能够影响呈现在室内的气流强度。

由于室内的热负荷大小不同,设计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具体的风口面积比例来保持空气的均匀供应,从而达到室内温度的平衡。

其次是送风排布的方式,罗盘箱通过风供应管道将冷空气输送到预定区域。

在选择风口的位置和数量时,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室内热负荷分布情况以及送风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达到室内的通风效果最优化。

最后是罗盘箱的朝向,室内的气流方向取决于罗盘箱的朝向。

建筑师需要根据室内空间的布局及其所需的通风区域来选择罗盘箱的位置和方向,从而使空气流通不受堵塞和阻碍,出风口能够将冷空气畅通无阻地输出到室内。

综上,罗盘箱在T3航站楼中的成功应用,对于保障室内空气品质和温度舒适度,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乘客的旅行体验,也将通风送风技术完美地融入了建筑设计中。

在今后的设计中,罗盘箱等与室内环境调控相关的设备依然会继续得到广泛的应用,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体验。

优点与缺点:装配式建筑施工对比传统施工

优点与缺点:装配式建筑施工对比传统施工

优点与缺点:装配式建筑施工对比传统施工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施工相比,各有优点和缺点。

本文将对这两种施工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以展示它们在实践中的不同影响和应用。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点1.1 节省时间和成本装配式建筑施工采用预制模块化构件,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和组装,然后直接运输到现场安装。

这种方式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等待和交叉作业,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材料成本,降低了整体项目造价。

1.2 提高质量和可靠性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在专业设备下精确加工,质量控制更加严格。

与传统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更能确保每个模块的一致性和精度。

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监测质量,并及时纠正问题,从而减少了缺陷和风险。

1.3 便于迁移和拆卸当需要对建筑进行迁移或拆卸时,装配式建筑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为构件可以拆卸和重组,便于搬迁至其他地点或进行改造。

这为一些临时性建筑、紧迫性工程和短期项目提供了更灵活、经济的解决方案。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缺点2.1 适用范围有限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和制造上需要满足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这可能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特别是在独特或非传统结构的建筑项目中。

对于某些复杂的设计需求,装配式建筑可能无法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

2.2 有待改进的技术和认知尽管装配式建筑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传统施工相比仍然相对较新。

一些承包商和设计师对这种技术并不熟悉或信任,这导致了市场上的一些认知偏差和担忧。

此外,一些必备设施以及符合装配式施工规范和标准的供应链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2.3 不适用于特殊气候条件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在工厂内制造,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对于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施工可能存在挑战。

例如,极寒地区的低温环境可能会导致构件材料的变形或破裂。

因此,在一些特殊气候条件下,传统施工可能更为可靠。

三、案例和观点3.1 案例分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T3航站楼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之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T3航站楼展示了装配式建筑的巨大潜力和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异之处
因为是不同的建筑师,所以两个机 场建筑也有很多的不同点。 T3航站楼中有很多园林小景,映衬 中国元素;而上海浦东机场则没有类 似的“中国风景观小品”。 T3航站楼的屋顶和地面通过色彩的差 异都有非常明显的引导性;而上海浦 东机场并不是通过屋顶和地面来显现 流线的组织。 T3航站楼屋顶是以三角形为原型;而 上海浦东机场屋顶的处理是内拉横梁 式的大拱顶。这样的处理导致屋顶的 排水系统也有所不同。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进场高速两侧到3号航站楼前,覆 盖植被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并且采用 多品种的植被和地面标高的错落,营造 出空间的立体层次。 三号航站楼外有两湖一河。景观湖 分为东湖A,东湖B和西湖三部分组成, 该景观湖系统是保障汛期机场机坪雨水 顺利排出和周边管线雨水的管线畅通的 重要调蓄工具。这个系统以景观湖为核 心,利用湖体作为积蓄利用的中心,整 个系统主要由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回用、 湖水水质保障等子系统组成。对于雨水 利用工程,主要功能是进行雨水生态收 集、净化,截流截污和调蓄。同时作为 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前的一道重要的人文 景观,湖边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和景观 湖环境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呈现出优美 景观。
机场的平面图是中国人的“人” 字,红色代表着中国,而黄色在中 国古代代表着“龙”的意思,象征 着中国的起飞。
建筑体现的中国元素 ——内部装饰
3号航站楼不仅建筑外形在时尚 元素中融入中国古典意象,内部景观更 是彰显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大厅 迎面即是《紫微辰恒》雕塑;国内进出 港大厅摆放了4口大缸,名为《门海吉 祥》,二层中轴线上,摆放了形似九龙 壁的汉白玉制品——《九龙献瑞》, 东、西两侧是“曲苑风荷”和“高山流 水”两个别致的休息区;T3国际区的 园林建筑是三号航站楼景观的另一大亮 点:免税购物区以“御泉垂虹”喷泉景 观为核心,东、西两侧是“御园谐趣”、 “吴门烟雨”皇家园林;国际进出港区 还设有两个巨幅屏风壁画——《清明 上河图》和《长城万里图》。旅客置身 航站楼,犹如畅游一座满是稀世珍宝的 中国艺术博物馆。
建筑体现的高科技 ——捷运交通
3号航站楼在国内首次采 用了多楼连通的旅客捷运系统 (APM)。它是一套无人驾驶 的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捷运 系统采用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 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轨旁和 中控传递信号控制车辆的运行, 无线电视监控系统监控车厢内 旅客情况。 旅客换乘只需走很短的 距离,无须乘坐电梯,转换容 易,整个流程非常简单,既方 便快捷,又大大降低了机场方 面的投资和维护成本。设计合 理实现了机场内部人流物流和 信息流的处理和疏通,使旅客 能便捷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并感到安全与舒适。
T3航站楼的小结
优点 充分融合中国元素,集观 赏性与功能性于一身。 随处可见的人性化的设计, 增加了业主与建筑的亲密 度。 融入建筑师的设计理念, 运用高科技手段,很好地 体现了T3航站楼作为首都 机场应该具备的气质。 缺点 古典园林小景与现代大尺 度建筑结合的实际效果值 得商榷。 盲道设计紧贴玻璃幕墙, 有必要修改。 天气炎热时,建筑内部的 降温能力有待提高。
总体收获
高科技建筑不是表面上的造价昂贵,不是简单的引人注目。它是通过 结构,材料,空间等方式经过特别的手法处理,体现此建筑的唯一性, 它反映了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可以体现建筑师的社会使命感。 高科技建筑常见的体现方式有:建筑形式,结构新颖;建筑细部有独 特的构件,同时此构件也有一定的功能,有时有开创一个时代的意义; 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以及当地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发扬;强调 “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的概念,强调采光,污水处理,恒温处 理;建筑内部空间的处理富有变化…… 高科技建筑需要我们具备很全面的知识。无论结构,材料,或者是参 数化设计等等都必须要有一定的认识,才能全方位地认识高科技建筑, 由于我现有知识的匮乏,因此,我对高科技建筑的了解真的只能算是 皮毛。不过,通过“建筑技术概论“课程的学习,我懂得了如何去分 析、去评价一个高科技建筑,这对我以后的学习是受益无穷的!
建筑体现的高科技 ——屋顶
屋顶的基本结构设计中采用 了三角形,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 再由三角形生成六角形,由六角 形生成空间四面体,简单中体现 着变化。
屋顶的立体造型从外表 看仿佛一条“游龙”,屋顶 的结构采用轻型构件,负重 轻,屋顶天窗的朝向是东南 方向,可以充分地吸收早晨 的阳光,更是国内机场首次 运用的大规模自然采光设计 思想,可以有效的节约照明的外形 地域文化的考虑 人性化的内部设计 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细部的推敲 对生态节能的重视 建筑本身的社会价值
建筑体现的中国元素 ——外部形态
T3航站楼从空中俯视犹如一条巨龙,形成了充满整体动感的建筑体量。这种完整的建筑格 局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将形成令人震撼的出行体验。整个航站楼可以看成为“龙吐 碧珠”、“龙身”、“龙脊”、“龙鳞”、“龙须”五部分。 龙吐碧珠——指的是旅客进出的“集散地”,即交通中心(GTC)。 龙身——是扩建工程的主体。由T3C主楼、T3D国际候机指廊、T3E国际候机指廊组成。 龙脊——指的是主楼双曲穹拱形屋顶。 龙鳞——是屋顶上正三角形的天窗。 龙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建筑体现的高科技 ——玻璃
3号航站楼的玻璃幕墙有 一个向外倾斜的角度,与垂线 成15度夹角,而幕墙的落地分 格则采用了2.3米高的玻璃, 这两项设计使得旅客在水平视 线望向窗外,既看不到玻璃上 反射的影像,视线范围内也不 会出现水平分割线。 此外,水平遮阳板是玻 璃幕墙结构,传统的幕墙影响 旅客的视觉效果。而T3航站楼 通过水平构件来转换垂直构件, 使竖向结构减化,同时在比较 大的跨度里设支撑衍架,通过 钢梁悬索把遮阳板拉住,形成 玻璃幕墙系统。
差异之处
因为两个建筑功能的不同,所以也 有很多的 不同点。 T3航站楼注重了中国元素的融合; 而汇丰银行大厦却对此有所忽略。 T3航站楼对人性化的要求也随处可 见;而汇丰银行大厦因为结构的需 要,牺牲了一部分空间的个性化。 汇丰银行大厦主要采用的是钢柱结 构悬挂体系,独具特色;而T3航站 楼并没有采用这种悬挂体系。
上海浦东机场 ——高科技体现
针对屋顶采用的是铝板,通过排水 系统的设计,使屋顶的雨水从四周 向中间集中后排出,以避免积水对 屋顶的压力。 1号候机厅的房顶似展开的翅膀,内 拉横梁式的大拱顶使得柔和的光线 穿透蓝色的屋顶,大片的杆下拉造 成光线下落的效果,有种雾蒙蒙的 感觉。 大面积的绿地和碧波荡漾的水池, 衬托着轻巧、透亮的航站楼,像一 只展翅欲飞的海鸥,寓意着上海航 空事业的腾飞。
建筑体现的人性化
T3航站楼著名的“彩霞 屋顶”不仅绚丽、美观,还 有一个独特的功能——指方 向。屋顶密布的条纹由红色 向橘黄色渐变,且始终指向 南北;而地面以青色大理石 为主,中间穿插黑色大理石 地面。而黑色大理石地面, 就是每个主通道。旅客一旦 迷路,无论是抬头看屋顶, 还是低头看地面,都能很容 易找到要去的地方。 此外,3号航站楼在功能设 计上,也充分考虑到弱势群 体及特殊旅客的需要。温馨 周到的母婴室;玩具、动画 片一应俱全的儿童活动区; 环保设计的吸烟室告别了烟 雾缭绕的环境。
诺曼·福斯特的作品 诺曼 福斯特的作品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对比建筑
保罗·安德鲁的作品 保罗 安德鲁的作品 上海浦东机场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高科技体现
结构上发展出“衣架计划”的设计 方案。整个地上建筑用四个构架支 撑,每个构架包含两根桅杆,分别 在五个楼层支撑悬吊式桁架。桁架 所形成的双高度空间,成为每一群 楼层的焦点,同时还包含了流通和 社交的空间,而且万一发生火灾, 这里也能提供逃生场所。 外墙大体上用玻璃制作,以整套垂 直窗棂支撑,借此强化透明感。因 为悬吊式结构的弹性比较大(台风风 力的影响也比较大),窗棂和玻璃的 设计都是为了容纳小规模的楼层间 活动,而用来减少炫光的遮阳板, 也兼作清洗窗户所需要的走道。
对比分析
——T3航站楼与上海浦东机场
共同之处
因为同为机场设计,又是都具有特 殊意义的中国国际机场,所以有非 常多的共同点。 充分考虑了人性化的设计,让旅客 有方便,简单,快捷,舒适的感觉。 设计理念都是:机场是一个交流的 空间,首先是两个交通空间的交流, 然后还是两个城市或者两个国家的 交流。 玻璃幕墙处理都是有一个向外倾斜 的角度,而幕墙的落地分格则采用 了2米多高的玻璃,既看不到玻璃上 反射的影像,视线范围内也不会出 现水平分割线。
——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
09建筑一班 雷力
建筑师介绍
诺曼·福斯特 诺曼 福斯特(1935~) 福斯特
英国建筑师,高技派代表人 物之一,第二十一届普利策建筑 奖得主。 他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 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 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 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心态需要 的建筑方式。他认为建筑应该给 人一种强调的感觉 ,一种戏剧性 的效果,给人带来宁静。
对比分析
——T3航站楼与汇丰银行大厦
共同之处
因为是同一建筑师的两个作品,所 以有非常多的共同点。 大量运用高科技,造成结构上的特 异,体现建筑师独特的设计思想, 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对材料的理解很独特,运用也很有 想法。巧妙地运用玻璃,兼顾了形 式,结构,功能,为建筑增色不少。 注重自然采光,生态,节能。注重 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而不是简 单地适应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