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意境下的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设计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术与设计版FINE ARTS & DESIGN 2010/05

131

理论与批评

禅学意境下的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设计对比

仲昱雯(上海大学 美术学院,上海 200444)

[摘 要]本文以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在寺院水景观上的设计对比为主要内容,分析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的“碰撞”产生的差异。全文主要通过历史文化背景、理水手法、审美思想与禅学意境三个方面的论述,确立在表现禅学意境的大前提下,进行逐层分析和比较。通过对不同优秀文化的借鉴,希望对今后禅寺的景观设计,乃至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都能起到一定借鉴和推动作用,在传统造园理论的框架上寻得突破,是对佛寺景观设计的历史传承,更是对未来建设寺院这样特殊宗教空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江南园林;枯山水庭院;禅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0)05-0131-03

收稿日期:2010-06-20

作者简介:仲昱雯(1984- ),女,江苏泰兴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学。

1、禅境初探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是一种中国化的精神现象哲学,禅宗保留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吸取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①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禅宗主张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用空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体悟宇宙万物、人生,从而达到体认心灵本真、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

参禅者通过静悟与修禅的方式,达到一种解脱后的澄明与自在。超越世俗纷扰,体认心灵的本真状态,从而顿悟佛果。因此参禅场所表现出的禅学意境也关系到参禅者的内心变化。

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情与景的统一。通过主观的禅学感知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本质为空的“缘起性空”的灵境。

江南园林与禅境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一些与禅学意境不相符合的地方。作为禅寺景观的主要表现风格,我们不该只看到其传统园林代表的光环,而是站在禅学意境的角度出发来对其进行理性的比较分析。

2、历史文化背景

江南园林本是文人的私家园林。它既是文人出仕之前的习业治学之所,又是文人退身之后的归隐静思之地;既是文人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乐土,又是文人雅聚唱吟、谈古论今的园地。所谓“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而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故江南园林是追求入世享乐的文人写意派山水园。在哲学思想上受儒家影响深,偏于儒型,在园林所反映的天人关系上,江南园林偏于人型,以人为主造自然。

日本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枯山枯水,即以砂代

水,以石代山。《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枯山水以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于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海岛、瀑布等等。利用白砂与小碎石表现流水之美,象征着广大的空间。沙石选用浅灰白色或浅灰色,通过耙制沙砾形成纹路,如直纹可喻静水,“z ”纹可喻海中撒网,同心圆纹可喻雨水溅落,涡旋纹可喻漩涡,叠加半圆纹可喻浪涛或波涛击岸。若要点缀花木,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夭矫多姿的矮株,不种花而种植青苔等,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传统的枯山水庭园是专门供人从寺院的阁楼或是高处观看的,除非是为了进行打扫,否则谁也不许进入庭园。在枯山水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能够对人的心境产生出无穷的力量。

日本从室町时代开始,朝廷贵族、禅宗僧侣等就热爱造庭,禅寺庭院以模仿杭州、苏州名园,来陶冶性情,体会“物我如一”的禅境。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禅寺园林的一大代表风格,也被称为“禅心之园”。

3、理水手法比较

江南园林中的理水,是艺术地再现自然的原型,如江湖、溪涧、港汊、水湾、泉瀑等。要在有限的私家园林中将自然风景浓缩其中,就要求水有开有合、有散有聚。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表现在道路、河流上,就是“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江南园林除中心水池以外,都以曲型的理水手法为美,讲究引流,即引水体在空间中舒展,宜曲不宜直,形成蜿蜒的水岸线。古语中有“曲径通幽”一词,认为造园,不论道路或河流沿直线延伸,会给造园造成破坏。江南园林以水之曲来表现空间的舒展,迎合大自然的本性,从

①道家的“自然”观念,有如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以自然为慈母,从自然中获取能量而存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美术与设计版

FINE ARTS & DESIGN 2010/05理论与批评

而体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更有以曲水

为名的,如南越王宫苑曲水、静宜园虚朗斋前的曲

水、扬州西园曲水、起因于寺庙的上海南翔古漪园

(如图1上海青浦曲水园图)等,都有因曲水而闻名的

江南园林。

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式修行,“自

解自悟”、“不着文字”,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

排除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禅宗美学也反对人工的

雕饰和装饰,强调运用纯粹自然的、单纯的材料,

通过极为简洁、洗练的手法来营造空间,表现自然

的无垠与秀美,反应内心的空灵与冥思。这种追求

觉得自然与纯净的极少主义的写意手法,构成了禅

宗美学最为独特的魅力。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

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

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

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禅宗美学枯

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

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致的,还是当属枯山水。

典型的枯山水园林是京都府的龙安寺方丈南庭

(如图2龙安寺枯山水图),大仙院方丈北、东庭,退

藏院、灵云院书院等庭园。枯山水庭园是一种小尺

度的、盆景式的园林,但却在有限的面积中通过写

意、象征的手法,造出千岩万壑的气势来。石块或

单独或三五成组放置,以示崇山峻岭或者层峦叠

嶂;用白砂平铺象征广阔的海面,砂面耙成平行的

曲线,犹如万重波涛;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形,象

征惊涛拍岸。在几乎无一草一树的庭园内,经过深

思熟虑的构思,通过石块的巧妙组合、白砂的铺陈,

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林,幻化出另

一种境界。龙安寺也称“空庭”,人们从小空间进

入大空间,由有限进入无限,达到一种“空寂”的

情趣。另外,大德寺庭院、金阁寺、银阁寺中的庭

园也都是“枯山水”名园。

4、景观展现方式

从园林游览的动静、交通、功能等方面上看,中

国江南园林偏向于动观性,表现为以动游、路游为

主的游览路线。游览江南园林水景,感受处于水中

央的美感;站在小桥上观景,抑或穿梭于小桥与河

岸之间,或是嬉戏,或是吟诗……江南园林追求的

是移步易景的美学观以及可居式、可触式、四时四

季游等特点。

而日本枯山水园林则偏向于静观性,属于参悟

式、敬畏式的游览方式。园林所造之境是供人们静

观、为人们冥想提供的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

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这与江南园林可游可居相

比,枯山水园林更像是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画,是

在三维空间中的二维效果。它不是真山真水,不是

供人在其中流连、游览、赏玩的,而是供人(特别是

禅僧)睹物静思、神游天外的。极其简洁的景物蕴

含着极其深远的寓意,体现的是淡泊、玄远、寂灭、

往生的宗教情怀,需要心灵的感悟才能体会其中

“禅”之浓。

5、审美思想与禅学意境

江南园林尤以苏州园林出名,这种园林的产生

即带有明显的文人文化和老庄的烙印。东汉时期,

苏州地区即有私家园林的记载,直至明清为盛,这

其中要以拙政园最负盛名。由于古典江南园林的服

务对象多是文人,因此在修建的过程中,文人士大

夫的广泛参与其中。这造就了古典江南园林与中国

古代士大夫群体性格,审美等的互相映衬。正如计

成在《园冶》一书中所说“片山多致,寸石生情”。

透过古树老藤,穿过曲径流水,体会疏影倾斜,光

线流动,自然穿梭,意境顿生。这种非西方式的完

全建筑化,人工化的造园手法高度提炼出自然的意

境与人之境界的和谐统一,着实体现了其妙到巅毫

的设计手法。

江南园林“疏水若为无尽,断处开桥”的理水

艺术要求疏浚水源有无尽之感,即在视觉上看不到

源头和流向,有水体无限延展的自然之感。江南园

林追求水景深邃藏幽,因此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

面分割成若干互相连通的小块,并可因水的来去无图1 上海上海青浦曲水园图

图2 龙安寺枯山水图

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