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玉器
南京博物院藏银缕玉衣赏析
南京博物院藏银缕玉衣赏析作者:钱澄宇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年第04期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西南的陵山上,当地驻军炸山时发现了一座西汉墓葬。
考古人员在墓主中山靖王刘胜(汉武帝庶兄,死于公元前113年) 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2件“金缕玉衣”后,玉衣的面貌始真实地呈现于后世,这是至今出土最早的完整玉衣。
其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广州、安徽、北京、陕西等地陆续发现玉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达30多套。
南京博物院藏银缕玉衣,1970年6月于徐州市土山东汉彭城王家族墓出土。
徐州在西汉时属于楚王封地,东汉时成为彭城王的封地,前后有五代。
土山一号汉墓墓主是东汉某代彭城王。
从外观上看,玉衣的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
玉衣多用绿色软玉琢制,为男式,全长170厘米,共用玉片2600余片,有长条、正方、三角、圆形、半月、橄榄等形状,有的玉片上有为方便编缀而墨书的编号,玉片四角都有穿编银丝的小方孔,共享银丝约重800克。
玉衣分头罩、脸盖、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拇指、左右裤筒、左右鞋子共十四个部件。
玉衣的每一个部件都是彼此分离的个体,每个部件的周缘都有丝织物缀边,以使每个部件加固定型,便于组合,同时也增加了玉衣的美观。
玉衣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这些合称九窍塞,目的是防止人体的精气外泄。
银缕玉衣各部件的特点:(一)头部:由头罩和脸盖组成。
头罩:包括全部头顶及后颈。
长27厘米,由230片玉片组成。
头罩形似风帽,其顶端为一璧形玉片,四周钻有26个圆孔,与周围26片三孔梯形小玉片相连,其外由一层层四孔梯形或方形小玉片连接。
玉片从里向外层层加大,到后脑处的玉片为最大,再至后颈部位从上而下缩小。
脸盖:包括额部至下颚及左右两耳。
长23厘米,由105片玉片组成。
脸部的眼、鼻和嘴的玉片都是特制的,以便显示人脸逼真的形象。
诸如两眼呈橄榄形,下颚呈半月形。
鼻子是用15片小条梯形玉片和一片半圆形玉片组成,鼻梁高2.8厘米。
南京博物院
战国 通高7.5厘米 琮射径6.3厘米 孔径5.5厘米 1965年江苏省涟水县三里墩 西汉墓出土 琮系西周制品,黄玉受沁, 形呈扁方柱体,外方内圆, 光素无纹,有矮短的圆口的 射。上覆圆形银盖,顶心粘 嵌扁圆弧凸水晶一枚,盖沿 一周透穿四组八个小孔;下 配四鹰足鎏金银座,鹰作张 口、展翅、站立壮,遍饰精 刻纹饰。盖、座系战国制品, 出土于西汉墓中。器内有烟 熏残迹,系作香熏用。
清 长27.6厘米 高22.1厘米 厚1.15—1.25厘米 器作扁平圆角长方形,重2660克,安置在红木插座上。由翡翠琢磨 制成,正面琢刻描金人物山水图,利用黛、绿、青、 白等色块,顺色巧 设。 画面取材于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核舟记》中的苏东坡夜游赤壁场景, 受吴门画派风格影响。此件插屏属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苏州民间作坊翡翠 玉雕珍品。
这件银缕玉衣出土于1969年徐州土山一号 汉墓中,全长170厘米。从外观上看“玉 衣”的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在“玉 衣”内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 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 整件“银缕玉衣”从头到脚由头罩、上衣、 裤子、手套和鞋五部分组成。头罩,包括 全部头顶和后颈,长27厘米,由230片玉 片组成。顶部为一璧形玉片。脸盖包括额 部至下腭以及左右两耳,长23厘米,由 105片玉片组成,眼、鼻、嘴部的玉片都 是特制的,以便显示人脸逼真的形象。如 两眼呈橄榄形、下腭呈半月形。鼻子是用 15片小条梯形玉片和一片半圆形玉片组成。 上衣、裤子、手套和鞋等部位的玉片有正 方形、长方形、月形、三角形等。整件玉 衣共用玉片2600余片,编缀玉衣的银丝重 约800克。
良渚文化 公元前2500年 江苏省吴县市草鞋山出土 这是良渚文化小型系列玉琮 最为精致的一件,呈圆柱形, 中间对钻圆孔,器表依饰纹 分为两节,以四角为中心, 琢磨精细兽面花纹。
南京博物院场馆介绍
南京博物院场馆介绍
南京博物院,又称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区龙蟠中路南侧、新街口附近,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它是在原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上建立的,1953年1月1日建成开馆。
南京博物院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现有藏品总量达23万余件(套)。
现开放有“明清皇家用品”、“青铜兵器”、“陶瓷”、“玉器”、“书画”等六大类藏品,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收藏有历代陶瓷精品1700余件。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多为全国各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其中有很多是国家一级文物。
由于南京地处中国南方,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特别是这里还位于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的长江下游地区,因而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南京地区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中,最负盛名的是南朝时期的南朝梁武帝萧衍所用的玉佛。
该佛头高约1.15米,长约1.70米,厚约0.23米;整尊佛像通体磨光,呈紫黑色。
在它的脸部、手上和脚上,均雕有精美的花纹。
经专家考证,这是一件世界上仅有的带脸的大型玉佛。
—— 1 —1 —。
南京博物院各个馆介绍
南京博物院各个馆介绍南京博物院简介南京博物院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附近。
建于1933年,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馆内设有多个展馆,下面将详细介绍各个展馆的特点和展品。
陶瓷馆中国古代陶瓷•陶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陶瓷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展馆,你可以欣赏到大量来自不同朝代的陶瓷作品,如商代的彩陶、汉代的绿釉陶、唐代的三彩陶等。
这些陶瓷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陶瓷的制作工艺,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文化。
明清陶瓷•明清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黄金时代。
这个展区展示了明清时期的瓷器,包括明代的青花瓷、景德镇瓷、官窑瓷等,以及清代的粉彩瓷、釉里红瓷等。
这些瓷器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世界陶瓷艺术的瑰宝。
民国陶瓷•民国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创新时期。
这个展区展示了民国时期的陶瓷作品,包括民国官窑瓷、民间窑口瓷等。
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理念,展现出了民国时期的独特风貌。
书画馆中国古代书法•中国古代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展区展示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包括秦汉的篆书、魏晋的隶书、唐宋的楷书、元明清的行书等。
这些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艺术风格,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情和墨香。
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这个展区展示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
这些绘画作品以其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魅力。
中国现代书画•中国现代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展现了中国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这个展区展示了中国现代各个时期的书画作品,包括近现代的名家作品,以及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介绍南京博物院
介绍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鼓楼广场东侧,是中国最大的历史博物馆。
它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称为“四大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1866年清政府设立的江南制造局,1898年更名为金陵制造局,1929年更名为中央博物院。
1950年更名为南京博物院。
一进门就是一尊大钟,上面刻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个大字,它高12.4米、重24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铸造钟。
走出钟亭,就来到了第一个展厅,主要讲的是旧石器时代的南京地区。
在这里我看到了“山顶洞人”、“元谋人”、“蓝田人”……还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比如:石斧、石刀、石犁……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了。
它们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黑色的。
我最喜欢红色和绿色的那个。
那一个红色的上面有一条鱼,那个绿色的上面有两只鸟……
接着往前走就是第二个展厅了:主要讲了商周时期南京地区的青铜器,以及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文物等。
—— 1 —1 —。
南京博物院的十八件镇院之宝
南京博物院的⼗⼋件镇院之宝2021-09-26 12:57·似莲662007年,经过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南京博物院共评出18件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1.⾦兽——不定期展出1982年出⼟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
为西汉时期⾦兽,通⾼10.2厘⽶,⾝长16厘⽶,⾝宽17.8厘⽶,重达9100克,含⾦量达99%。
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迄今我国出⼟⽂物中最⼤最重的⾦器,被誉为“国之瑰宝”。
2. 釉⾥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不定期展出明洪武釉⾥红岁寒三友纹梅瓶,1957年3⽉出⼟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响龙⼭明代墓葬,为国宝级⽂物,是现存惟⼀⼀件带盖⼦⽽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红梅瓶。
3.透雕⼈鸟兽⽟饰件——历史馆·2展厅1991年出⼟于昆⼭市赵陵⼭遗址。
透雕⼈鸟兽⽟饰件⾼5.5厘⽶、厚0.5厘⽶,系透闪⽯软⽟制成,呈⽩⾊略带绿斑。
属于良渚⽂化器物,具有极⾼的历史价值和⼯艺价值,是我国出⼟时代最早的⼈鸟兽图案透雕精品。
4.⾦蝉⽟叶——不定期展出1954年出⼟于苏州五峰⼭博⼠坞明朝张安晚家族墓中。
⼀只⾦“蝉”⽴于“⽟叶“之上,⾦蝉侧⾝翘⾜,双翼略张,嘴巴微开,蝉翼左右各两。
叶⽚系新疆和⽥⽺脂⽩⽟,打磨细薄呈凹弧状,分为⼋瓣,是⼀件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稀世⼯艺珍品。
5.青瓷神兽尊——历史馆·4展厅1976年出⼟于宜兴周处家族墓周墓墩中。
西晋青瓷神兽尊造型略微呈梨式,⾼27.9厘⽶、⼝径13.3厘⽶,底部刻有“东州”⼆字。
神兽的神态惊⼈,全⾝刻满纹饰,是我国最早有铭款的瓷器之⼀。
6.银缕⽟⾐——历史馆·3展厅银缕⽟⾐在我国仅发现⼀件,1970年出⼟于徐州市东汉彭城王刘恭后裔的墓中。
⽟⾐全长1.70⽶,⽟⽚2600余块,银丝约800克,形状与⾦缕⽟⾐相似。
这是我国第⼀件经考古发掘、科学复原且品相完好的汉代银缕⽟⾐。
7.⼈⾯兽⾯组合纹⽟琮——历史馆·2展厅1982年11⽉出⼟于常州武进寺墩遗址,是新⽯器时代良渚⽂化琢⽟⼯艺精妙绝伦的代表作。
玉器年代鉴别2(图)
玉器年代鑒別2(图)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1982年江苏武进寺墩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1、什么是古玉:古玉是出自古人之手,反映古人心声的玉雕。
不是你、我、他想像出来的或理论出来的。
现代玉雕和仿古玉雕就不具备这个特征。
玉玩的是文化含量,越古越好。
仿品多,长眼哪!2、什么是鉴定:鉴定并不神秘,简单的说就是:用标形器和被鉴定器对比。
实际要复杂一些,要经过:立标、观察、涉猎、积淀、总结、反馈、否定、精练、反复、对比。
每个阶段都有可能误入歧途。
如果说自我否定是进步的关键,那么有几个人有勇气;有能力面对自己的失误,而能保持好自己的心态哪。
多数人误入歧途并不奇怪。
十条老牛也拉不回来。
3、长眼靠什么:一不靠老师;二不靠书本。
[书不能一点不看] 靠真标本自悟,不断扩大标本品种。
不怕鬼,不信斜,错了从新来。
茅台酒的味道靠自己品。
没有悟性就分不清忠告和骗术;没有悟性是一片黑暗。
4、悟性从那里来:有人叫境界,有人叫慧根。
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足以,那就是你的悟性使然。
人们注定要在大多数事上一塌糊涂。
这和智慧、文化水平无关,没什么不服的,越不服越陷的深。
悟性就是指引你的上帝之手。
5、会与不会之间:玩古玉的人中,多数人终生入不了道[百分之九十]。
部分人摆脱不了二把刀[百分之十]。
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成手,也就是鉴定准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只有难断没有错断的人,这就是现实。
但愿能改变之,这不是单方所能为的。
清末扁形獸蓋瓶清末扁形獸蓋瓶清末扁形獸蓋瓶6、有那么多古玉吗:有了眼就知道有多少古玉了。
现在是收藏古玉的最好时机,假的比真的卖的好。
清中期羊脂白玉鐲7、收藏者的难处:普通收藏者的最大难处就是,找不到标形器。
博物馆的展品不能成为标形器,因为标形器必须能长期密切接触。
不要小瞧真品碎片,那是长眼的利器。
盲目拜师是第二个误区,他的老师就走偏道了。
19世紀立姿辟邪獸8、专业人士的常见误区:专业人士不存在标形器的困惑。
但是他们容易对市场不敏感;对高仿品缺乏研究。
南京博物馆玉器馆英文解说词
The guidance of Ancient Chinese JadeWelcome to the Ancient Chinese Jade! Jade has a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7000 years in China; we have over 1000 artifacts on display in all the jade exhibiting halls. All these are shown following a sequence of jades’development history; our visitors can enjoy the exhibiting not only by the jades which unearthed in different dynasties, but also can see the perfect artifact of jade-carving that the empires use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According to political and different needs of living of human beings, ancient people image lots of spirit to jades. It represents happiness, wealth, morality and other good wishes, it also being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nstitu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n, let’s go and take a look.The first one we see here is the Jade Jue which has been unearthed at4000B.C, it’s very popular from Neolithic Age to Zhou Dynasty, most of them are found besides people’s ears, and many people conjectured that is the common Jade decorations for earrings during that time. Besides, Jade Jue has 3 special meanings,: first is , people consider that only the gentleman can wear it; second is , people give this as the evidence when you want to break up with somebody else; third is , people wear it on thumb to protect it when doing archery.What we see here is the agate of rain flower. As we know the rain flower is famous in Nanjing, and they were unearthed in 4000 B.C. and are also the earliest ones that we found till now. Next to the agate of rain flower is the Jade Hatchet, it didn’t has real functions in ancient time, and people used it to represent the owner’s power, identity and riches.There is a representative Jade Burial tomb in Liangzhu culture. 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5000 years. In that time, people believed that nobles’tomb should be higher than the ground. We can see the pieces in the tomb from left to right. At the right corner there is some tableware, which means the living people wish died man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starving in heaven. In the middle, it’s called Jade Yue, which represents the power; The small thing put on it is called Jade Xi. Let’s take a close look at the Jade xi, it bottom looks like mankind, on the top of it is a bird which represents the heaven, under the bird is a squirrel which represents the earth. Then the whole thing means a combination of heaven, earth and mankind. During the ancient time, people don’t have word to record the things that they do, therefore they use knot to help them do a record. Every time they finish a thing then they used the beak of Jade Xi to untie the knot. They put this small thing in the tomb means they wish the person who was died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anything when he entered heaven.Over here is called Jade Cong. This also has its special meaning, in the ancient time, people think the sky is round and the earth is a square, and the hole inside it means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universe and the earth. We can also find that the Jade Cong has different length, it means a lot. The person who owns longer Jade Cong has larger power, the person who owns shorter Jade Cong has smaller power. It’s a sign of the owners’identities.Look at here; it’s a Jade Burial Tomb as well. The burial accessories totaled more than 120 pieces, including jade, stone and earthenware. The occupant of this tomb is a male about 20 years old, the head of the tribe who was in charge of fortune, rite, army and clan authority. We can see some black print on the accessories. Scientist found out that’s because of cremation, people believe use the fire can make died person reborn.Please walk this way, this we can see is the Jade suite Threaded with silver, 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over 1800 years from now on. The Jade suite is a kind of burial dress for noble to wear when they are died, because of a special religion, people believe when mankind wear this kind of suit, the body will never decomposed as the jade can exist forever. However, actually, the Jade suite doesn’t have this kind of function. When we discover this suite, all the pieces are separated; we use modern technology to fix this 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dentities, the Jade suite was classified into 4 groups: Threaded with gold,silver, copper and silk. This Jade suite has a total length of 1.7 meters, used 800grams of silver string and 2600 pieces of jade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iddle of the top of head, there is a hole, people guess that this hole is soul to come and go freely. There is also a Jade Pig hold in died person’s both hands, this Jade pig represent wealth, this shows the living people wish they died man can bring all his riches away when entering heaven.Here is the Jade Cicada, which ancient people keep it in mouth; this was given the wish of far away from the corrupted world. Next to it, it’s the Jade Pendant with Dragon and Phoenix Design, this is the sign of Nanjing Museum as well, the dragon and phoenix perch each other, form the shape of “S”. The phoenix coil on the tail of dragon, which told us dragon, has the highest level in that society. And in ancient time, people believe that Jade can bring good luck, and with carving mascot on it can make it more holy.Right here is called, Jade Crown, which ancient male wear on head. Due to that time, it’s very famous to have this decoration, and it’s also a sign of your identity and position. People first twine their hair to the top, then used the crown to fix it, and put the stick through the two small holes into the bottle of the crown. Finally it’s done. Very simple but it’s heavy as well.Look back is the Jade Raytown- Shaped Cup. Because its look like a horn belongs to animal, and can be filled with alcohol, therefore people think this isused by god, just off its unique appearance. Ancient people considered use this cup to drink can prevent you from getting poisonous, and drink the liquor inside by once can show your prospect to the goodness.This is a Jade Belt; it showed its face first in Neolithic Age. They’re belonging to Li Wei, a high-ranking official in that time. The belt was made up by 20 pieces of jade, the two pieces with carving was added later, with this detail, and some archeologist conjectured that this belt was collected by Li Wei, he didn’t wear it daily.Here we can see is the Rose Quart Dragon-Headed Censor, (by the way, censor is the container where people put incenses inside when doing sacrificial activities. This one was given by Sirizanka’s empire as a gift to Qianlong. It isn’t a jade, in ancient time, people think if the stone is beautiful enough, then it can be called jade. Qianlong liked this very much and gave his orders to the officials to carve it into this way. It’s very beautiful but the only disadvantage is that it’s a solid, which means it cannot contain anything inside it.This is the Jadeite Screen, the color matches the picture on it very well, and it expresses a famous man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he’s called Su Shi. This picture is the process when Mr. Su drives a boat along the Chibi in the evening.By Nanji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Xueying Wang。
南京下关景点
南京下关景点南京市下关区位于南京市中心,是一座既有悠久历史又有现代气息的城区。
下关区拥有众多景点,其中包含了历史古迹、文化遗址、现代化建筑等。
下文中将介绍其中的几个景点。
一、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京紫金山麓,占地面积达39万平方米,是中国著名的纪念性建筑。
中山陵的主要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梁思成,采用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用井字形布局,以山水、建筑、植被相结合的手法将陵墓与自然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
在中山陵的内部,有一个中山池,面积为1万平方米,水深1.5米,清澈见底,池边多种栽植,平日游人络绎不绝。
中山陵本身是中国的国家级景区,也是纪念性建筑之一。
二、明孝陵明孝陵是南京市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和皇后小李所建,位于紫金山麓的南麓。
明孝陵占地面积338亩,是明代陵墓中最大的一座。
明孝陵的宫殿、祭祀方阁和建筑装饰均取材于石材和青砖,用精湛的技巧固定在宫殿上。
陵墓石刻精美,以龙、马、麒麟、凤等为主要题材,其中“奉天承运、皇帝圣德”,“永历永久、千秋万代”等石刻成为了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代表佳作,极富观赏价值。
三、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公元1034年,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四大古都夫子庙之一。
夫子庙依水而建,占地面积为12.5亩,其中有大小各异的殿堂、坊门、立柱、廊檐、石桥等建筑,每隔十几步便能看到一座斑驳的古亭。
夫子庙是南京市内最古老的商业区之一,自唐代起便被商贾、文人和官员所青睐,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夫子庙街道内有各类餐饮、纪念品、特产店、书店等,极富旅游区域的生气与活力。
四、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成立于1933年,由中华民国政府主持创办,是中国较早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博物院所收藏的文物总数高达四十多万件,涉及历史、艺术、民族学等方面,近年来还加强了文物的分类和整理工作,开展了多项研究工作,彰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南京博物院所展示的文物品类广泛,内容丰富,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银器、织绣品、画像、字画等,其中许多文物被评定为国家一、二级文物。
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简介
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简介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藏品年代从旧石器时代直至当代,种类有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织绣、竹木牙雕、民俗和当代艺术品等。
2007年,经过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共评出18件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镇护之宝--金兽这只西汉时期的金兽是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发现,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属铸造和捶击工艺完美结合的真罕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
御窑之宝--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明代陶瓷器,1957年3月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响龙山明代墓葬,为国宝级文物,是现存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
此梅瓶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
通天之宝--透雕人鸟兽玉饰件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出土于1991年,昆山市赵陵山遗址77号墓中。
赵陵山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西南,属长江三角洲太湖水乡地带新石器时代遗址。
该饰件出土时放置在墓主右脚下的一个石钺圆孔处。
据钺上部的朱色、缚痕和现场遗留的朱彩图案痕迹等判断,石钺原为带柄器。
钺作为一种由武器演变而来的礼仪之器,显示着墓主人生前拥有的军事权威。
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应是钺上附加饰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是我国出土时代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精品,良渚先民通天神、显权威的神秘象征物。
贵媛之宝--金蝉玉叶1954年,在苏州五峰山博士坞的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14号墓发掘中,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了这件金蝉玉叶,出土位置在墓主人的头部,同时出土的还有银笄二件、金银嵌宝玉插花四件,证明这件物品是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
南京博物院里的文物介绍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馆藏丰富,展品精美。
以下是一些南京博物院里的文物及其介绍:
1.狮子:南京博物院馆藏的石狮子,是中国传统的石雕艺术品之一。
这组狮子由两只雄狮
和两只雌狮组成,造型生动,气势磅礴,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建筑中重要的装饰物。
2.玉器:南京博物院馆藏的玉器精美绝伦,包括玉璧、玉佩、玉杯、玉雕等多种类型。
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胡人兽面玉杯”,这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玉杯,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
3.古画:南京博物院馆藏的古画包括墨竹图、鹰峰九日图、齐白石的《寒山寺》等众多名
家作品。
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4.陶瓷:南京博物院馆藏的陶瓷品种齐全,包括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等多种类型。
其
中,最具特色的是明代御制青花瓷“寿山福海图大盘”,这是目前为止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明代御用瓷器,也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5.金银器:南京博物院馆藏的金银器数量庞大,包括金罍、银壶、铜镜等多种器物。
其中
最有名的是明代御制金鎏金饰灯,这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金银灯具之一,设计精美,工艺复杂,极具价值。
以上是南京博物院馆藏的部分文物介绍,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记录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变迁。
若有机会,可以去南京博物院亲身参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京博物院明金蝉玉叶介绍
南京博物院明金蝉玉叶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南京博物院拥有着丰富的珍贵文物收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之一便是明金蝉玉叶。
明金蝉玉叶是南京博物院藏品中的一件重要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件宝贵的文物。
明金蝉玉叶,又称“蝉妆项圈”,是明代一种翠玉做的服饰品。
此项圈为扁平长方形,两端各有一排饰绳孔,正面镶嵌金蝉与玉叶,背面贴金细菊纹。
整个项圈制作精美,形态华丽,被誉为明代玉器中的绝世之作。
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包括翠玉的雕刻、金躯的制作、玉与金的镶嵌等多道工序,体现了明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
这件明金蝉玉叶的最大亮点在于其所表现出的优美艺术风格。
金蝉与玉叶相映成趣,金蝉栩栩如生,玉叶晶莹剔透,兼具了金色华贵和玉色清雅之美,展现了明代玉器纤细精巧、造型丰富的特点。
整件作品灵动活泼,寓意吉祥,给人一种舒适愉悦的感受。
在古代,这种宝贵的玉器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体现主人品味与审美追求的标志。
它的存在,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除了在工艺和艺术价值上的突出,明金蝉玉叶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是明代宫廷的珍贵饰品,代表了当时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准。
明金蝉玉叶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明代宫廷的宝物馆,更是对明代工艺技术和审美传统的一次完美展示。
这件文物的保存完好,为今人提供了了解明代玉器制作工艺和宫廷文化的珍贵资料,对于研究明代历史文化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南京博物院作为我国顶级博物馆之一,一直致力于珍藏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明金蝉玉叶作为南京博物院的馆藏之一,得到了妥善保存和展示。
在博物院的陈列中,明金蝉玉叶常常成为观众争相观赏的焦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鉴。
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藏品,更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一次生动展示,展现了中国古代工艺技术和审美追求的独特魅力。
明金蝉玉叶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它的存在不仅代表了明代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更是对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一次生动展示。
南京博物馆展览内容
南京博物馆展览内容1. 哇塞,南京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展览,那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啊!就像一个时光隧道,能带你穿越回古代。
你看那精美的青铜器,难道不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吗?比如那尊造型独特的青铜鼎,工艺精湛得让人咋舌!2. 嘿,书画展览也是超棒的!一幅幅画卷就如同灵动的精灵,在向你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难道你不想看看那些名家大师的笔触下展现出的奇妙世界吗?像那幅山水画,把山水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3. 南京博物馆的民俗展览有意思极了!简直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
那些传统的器具和习俗,不就像我们的先辈留下的珍贵礼物吗?就说那套古老的茶具,仿佛还散发着茶香呢!4. 哇哦,古代玉器展览真是太惊艳啦!每一件玉器都好似温润的君子,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你能想象到它们曾经被多少人珍视吗?像那块玉佩,雕琢得如此精细。
5. 南京博物馆的陶瓷展览可不容错过呀!那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就像艺术品中的明星。
难道你不好奇古代的陶瓷是怎么烧制出来的吗?比如那只青花瓷瓶,美轮美奂得让人移不开眼。
6. 哎呀呀,雕塑展览也超有看头!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仿佛活过来了一样。
这难道不是雕塑家们赋予它们的生命力吗?就像那尊人物雕塑,姿态和神情太生动啦。
7. 嘿哟,特展更是精彩万分啊!每次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震撼。
你不想去凑凑热闹,感受一下独特的氛围吗?每次的特展都像是一场盛宴。
8. 南京博物馆的科技展览也很棒呀!让你体验到科技与历史的完美结合。
这不是很神奇吗?就像那些展示古代科技成果的模型,让人眼前一亮。
9. 总之,南京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真的超值得去看看!每一个展览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能让你沉浸其中,感受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京博物院的十八件镇馆之宝
南京博物院的⼗⼋件镇馆之宝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博物馆之⼀,其前⾝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型综合类博物馆,是⼤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为“⼀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遗馆、民国馆。
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遗保护研究、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
截⾄2010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上⾄旧⽯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有考古发掘品,还有⼀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的珍品。
青铜、⽟⽯、陶瓷、⾦银器⽫、⽵⽊⽛⾓、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物品类⼀应俱有,每⼀品种⼜⾃成历史系列。
南博藏品⼀部分接收⾃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另⼀部分来⾃中华⼈民共和国建国后的考古发掘、征集、收购、捐赠、接收及交换。
藏品的年代从旧⽯器时代直⾄当代,种类有⽯器、陶器、⽟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织绣、⽵⽊⽛雕、民俗和当代艺术品等。
2007年,经过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共评出18件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镇护之宝--⾦兽这只西汉时期的⾦兽是1982年正⽉初七,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渠时发现,通⾼10.2厘⽶,⾝长16厘⽶,⾝宽17.8厘⽶,重达9100克,含⾦量达99%,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迄今我国出⼟⽂物中最⼤最重的⾦器,⾦属铸造和捶击⼯艺完美结合的真罕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
御窑之宝--釉⾥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明洪武釉⾥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明代陶瓷器,1957年3⽉出⼟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响龙⼭明代墓葬,为国宝级⽂物,是现存惟⼀⼀件带盖⼦⽽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红梅瓶。
南京博物院观后感
南京博物院观后感南京博物院观后感(精选8篇)南京博物院观后感篇1今天,我来到了南京博物院游玩,里面的宝贝数不胜数,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博物院里展出的东西各有各的风采。
紫砂展厅中,展览了许多出土的紫砂水壶,让我们目睹了古人高超的手工技艺。
云锦展厅中,我看到了大将军厚重的战袍,皇帝金黄的龙袍,还有纯黄金里抽出的金线。
玉器展厅中,我看见了许多玉做的首饰,还有西汉时期的玉璧,也有手工细腻的玉册。
瓷器展厅中,我了解了如何制造瓷器,也看见了许多瓷做的花瓶和许多瓷碗、瓷盆。
但是紫砂做的13件果实和银缕玉衣更吸引我的眼球。
紫砂做的13件果实十分惹人喜爱。
13件果实有:荸荠、核桃、荔枝、龙眼、南瓜子、西瓜子、葵花子、菱角、竹笋、茨菇、山楂、花生、板栗。
这些果实栩栩如生,我当初还以为是真的呢,便问奶奶:“奶奶,为什么把真的果实拿来展览呢?”“傻孩子,你看看清楚,这都是用紫砂泥做的!”奶奶说道。
我看了又看,总算看清楚了,可见这些果实的工艺是多么巧妙呀!银缕玉衣也十分稀奇。
银缕玉衣是用长方形的玉片制作的,用一根根银线连接在一起。
银缕玉衣只有皇宫贵族才能穿,当他死后,他的家人把银缕玉衣给他穿上,在头顶打个洞,为的是好让他的灵魂出入,还在他的手里放了两只玉猪,让他在天堂也能过好日子。
今天,我看见了许多罕见的文物,了解了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心里真高兴。
南京博物院观后感篇2今天我们参观了位于中山门内的南京博物馆,那里的文物让我们眼花缭乱。
走进南京博物院大门,印入我眼帘的是两个仿古的古典式建筑,门楣的大匾上镶嵌着金字――“南京博物院”、“物华天宝”。
进入“物华天宝”大厅,共有上下两层,电子屏幕介绍有漆器、瓷器、陶器、云锦、青铜器一共有12各不同的展区。
我们先参观了玉器陈列馆。
这里展示的玉器可都是我国古代的杰出作品啊,象征着我国古代的繁荣昌盛和制造玉器的高超水平。
每件玉器都巧夺天工。
其中有一个很像闻名遐迩的和氏璧。
它扁平圆形,中钻圆孔。
南京博物馆物品介绍
南京博物馆物品介绍一、南京博物院简介南京博物院那可是超厉害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宝藏之地。
它就坐落在南京,这里面收藏的东西可丰富了,各种各样的文物就像一个个会说话的历史老人,默默地向我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呢。
二、瓷器类物品介绍1. 青花瓷器哇哦,青花瓷那颜值可高了。
它的颜色特别有特色,白瓷上有着蓝色的花纹,就像蓝天白云映照在瓷器上一样。
这些花纹的图案也是各种各样的,有花卉、有人物,还有各种吉祥的图案呢。
它的制作工艺可是相当复杂的,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从拉坯开始,就像做陶艺一样,把泥土做成想要的形状,然后再画上精美的图案,最后烧制出来。
每一件青花瓷都是工匠们心血的结晶。
而且青花瓷的历史也很悠久,它在元代就已经很出名了,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发展到了顶峰。
在南京博物院里看到的青花瓷,就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古代的宫廷里,想象着那些贵族们拿着青花瓷喝茶或者观赏的场景。
2. 粉彩瓷器粉彩瓷器又是另一种风情啦。
它的颜色更加柔和、细腻,就像少女的脸庞一样娇嫩。
粉彩瓷器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色彩过渡非常自然,不像有些瓷器颜色界限那么分明。
它的图案也是充满了生活气息,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美丽的风景。
这种瓷器在清代特别流行,很多富贵人家都以拥有粉彩瓷器为荣。
看着博物院里的粉彩瓷器,感觉就像在看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三、书画类物品介绍1. 古代书法作品那些古代的书法作品简直就是艺术的瑰宝啊。
每一个字都像是有生命的精灵,在纸张上跳跃。
比如王羲之的书法,他的字写得那叫一个飘逸,感觉就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
在博物院里看这些书法作品,得慢慢地品味,从笔画的粗细、长短,到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再到整幅作品的布局,都有很多讲究。
这些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现,还能让我们了解到古代文人的心境和文化修养。
2. 古代绘画作品绘画作品就更丰富多彩了。
有山水画,那山那水画得跟真的似的,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还有人物画,人物的神态、表情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旧物新说从南京博物院藏的一件玉半圆形器说起
旧物新说从南京博物院藏的一件玉半圆形器说起作者:夏勇来源:《大众考古》2023年第09期南京博物院藏玉半圆形器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20世纪50年代征集自苏南地区的半圆形器,收录在《中国玉器全集1·原始社会》(河北美术出版社,1992年)中,上面琢刻有一个要素基本完整的神徽。
完整的神人兽面像即神徽,集中出土于良渚古城反山和瑶山两个显贵墓地,计26幅。
其他质地刻有神徽图像的考古出土品仅见于福泉山遗址吴家场墓地,其余遗址不见。
苏南地区历史上并无成组半圆形器的出土,也不见琢刻神徽的玉器。
因此很有必要重视这件半圆形器。
《中国玉器全集1·原始社会》对其描述:“该器呈半月形,土黄色,属透闪石软玉,玉质较差,背面内凹,其左右两边各有一对斜钻隧孔,作穿缀用。
正面有浅浮雕和阴线细刻相结合方法琢刻成的羽冠神人兽面纹,系传世品中见到的最完整的图案,与反山12号墓琮钺上所刻大致相同。
此器神人和兽合为一体,兽眼在人的双肘内侧,下为兽足,呈锋利爪状。
人的五官及四肢均用浅细密集的阴刻线组成,刻工精致、细巧。
”观察照片,半圆形器表面相对完整,边缘可见反光,显示本体保存较佳。
图案沁蚀磨损部位主要见于弧面最突出的兽面部位。
其表面留有一定的玉色。
土黄色这种较为厚重的颜色特征可以从几方面理解。
一是良渚文化玉器由于特定的玉料和土壤埋藏条件,受沁后往往呈现白、黄等颜色,古董收藏圈俗语称为“鸡骨白”“南瓜黄”“鸭屎青”等,为考古界沿用。
少沁和不沁者,多见于嘉兴以东至上海地区。
二是在胶片摄影时代,不管是正片还是负片,饱和度相对后来的数码相机CCD和COMS感光芯片成像要高。
如1989年出版的《良渚文化玉器》图录也是同样的色调。
三是原来可能为收藏者长期把玩,同样也会变色,原理在于铁元素的氧化着色效果。
清代至民国初年,清宫和民间收藏还流行给古玉上色。
征集的具体时间是1951年。
当时学界关于良渚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龙山文化的太湖类型,不仅认为其年代约在夏商之际,也没有将其与玉器联系起来。
南京博物院江苏古代文明之清代部分展品
南京博物院江苏古代文明之清代部分展品(一)最昂贵的盆栽石之美者,石中之王。
中国人对玉石的厚爱古已有之,并赋予它很多美妙的寓意:平安、吉祥、正义、智慧……古代人把君子比作“玉”。
王公贵族们还把玉器看成地位的象征,随身佩带的习俗流传至今。
而把玉器作为陈列品,也随着玉文化的传承,一直被人们视为是一种高贵典雅的象征。
用玉石制作盆景就是这种高雅文化的结晶。
玉石盆景深得人们得喜爱,品种很多,是玉器中的一大品类。
玉石盆景属于工艺花的范畴,其特点是将各种玉料用雕刻的方法分别制成花瓣、花叶的单个部件,然后经过打孔、抛光、组装,最后成形。
这批玉盆景,大概是民国期间故宫文物南迁时留下的。
据说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运文物中的2972箱被运至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951年后留在南京的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1万余箱,剩余2221箱留于南京库房,划归南京博物院所有。
(二)织绣南京博物院清紫红锈金龙男袍南京博物院清紫红锈金龙男袍南京博物院清绛色锈金龙男袍南京博物院清绛色锈金龙男袍南京博物院清刺绣百子图壁挂南京博物院清刺绣百子图壁挂南京博物院清刺绣百子图壁挂南京博物院清刺绣百子图壁挂南京博物院清刺绣百子图壁挂南京博物院清缂丝农家乐图挂屏南京博物院清缂丝农家乐图挂屏南京博物院清缂丝农家乐图挂屏南京博物院清缂丝农家乐图挂屏南京博物院清缂丝农家乐图挂屏江南好,绣帅出针神。
雾鬓湘君波窈窕,云幢大士月空明,刻画类天成。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
孔翠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
新样小团龙南京博物院清乾隆正面珐琅背面黑漆描金大座屏南京博物院清雕漆宝座南京博物院清笋形陶水盂连托高7厘米笋高5.5厘米长18厘米形像一支嫩笋,根部钤“陈鸣远”篆书阳文小方印。
南京博物院清粉彩太平有象瓷塑清代清·乾隆通高34厘米长24.5厘米宽17厘米象作回首状,施米灰色釉,棕毛毕现,元宝形鞍上驮有葫芦形珐琅宝瓶。
这是宫廷中常见的陈设器,象是太平盛世的象征,象驮宝瓶喻意“太平有象”。
润泽以温—南京博物院馆藏高古玉器
润泽以温—南京博物院馆藏高古玉器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全国重点博物馆。
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1950年更名为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城东中山门内中山东路321号,占地约13万平方米。
1933年,由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时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倡议创建的国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落成。
蔡先生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在中山门半山园征地12.9公顷,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后因时局关系,仅建“人文馆”,即南京博物院大殿。
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民国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1936年6月开始兴建,1947年告竣,为博物院主楼。
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其结构部分按《营造法式》设计建造,某些细部和装饰兼采唐宋遗风。
中国玉器,漫漫八千年的历史,在人类文明史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钺驰骋;中古玉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近代玉器,发扬传统,与世界文化融合。
“玉”被取用,源于人类对“美石”的孜孜追求。
伴随着文明的进程,玉器也从偏向装饰性且造型单一的玉玦、玉璜和管珠的小饰品类,逐渐演变出蕴含着复杂宗教性和礼仪性的玉礼器。
与此同时,透闪石、阳起石类的“软玉”,逐渐成为玉器的主要选料;琢玉技法在切割与钻孔的基础上,出现以浅浮雕、镂空与线状刻画结合的技艺革新。
南京博物院的玉器陈列馆以时代为线,展出了总共六百余件精美玉器,为了解丰富多采的玉文化提供了平台。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出土的古代玉饰,宫廷传世的奢华用品等等。
中国玉器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更逐步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玉玦新石器时期苏州草鞋山、南京北阴阳营、常州圩墩、溧阳市神墩遗址出土。
玉玦新石器时期玉璜新石器时期璜是一种弧形片状玉器。
南京博物院--玉器
翡翠双桃子母洗清高3. 9厘米长1 2.8厘米宽9. 2厘米器雕作双体洗,一大一小,由双桃雕空而成,其同生于一枝上,形似子母。
双桃之侧,不仅分别长出一双石榴和一对佛手,还分别立着一只鹊鸟。
芙蓉石炉清通高1 7厘米口径1 4.9厘米炉仿作圆簋形,盖呈覆圈足圆碗形,圈顶四侧各拱一镂雕翔风,簋喇叭颈,溜肩双耳,镂雕作变体挂凤,挂于左右两侧的口沿和腹上,腹前后侧饰衔环铺首,喇叭形圈足。
佛手形玉花插清通高11厘米宽7.5厘米白玉。
器作佛手形。
佛手一大三小,同生于一盘枝上,大者居中,小者和枝叶居边,正好以中者的高大之状凿孔为插,造型十分巧妙自然。
玛瑙花插清高1 6厘米宽8厘米器雕作树桩形,以一段松树为花插,松石之侧,梅枝相依,既有鹤立其下,又有鹊登梅上。
画面取材于传统题材“松鹤延年”和“喜鹊登梅”雕琢而成。
簇花玉洗清高6厘米长15. 3厘米宽11.3厘米青玉。
玉雕作簇花花瓣形,乃取花瓣为洗,外簇梅花为饰而成。
洗不仅,沿雕出花瓣形,洗内还雕有花筋,共五瓣。
外簇之梅花,系镂雕而出,其绕洗大牛圈,下盘根错节,上花开团簇,花间还有一蟠螭游向洗池,别具风味。
翡翠菱形玉佩清高3. 3厘米长5. 4厘米厚2. 1厘米佩雕作菱形。
其菱棱角分明,系孔自菱正中上下穿通,孔径很小,约0.3厘米。
玉佩形体丰盈,甚为别致。
翡翠鱼化龙玉件清高9. 8厘米底长10. 5厘米器雕作跃鱼与游龙状,鱼顶浪起身,一半鱼身已跃起,尾击水面,激起一层浪,游龙就附在其出水的首尾上。
其状乃取材自传统故事“鱼跃龙门”情节雕刻而成。
瓜棱形玉炉清高8厘米宽1 0.5厘米白玉。
器雕作瓜棱形。
先将炉雕出扁圆形,再雕出棱条。
炉盖为圆钮圆盖,亦同饰瓜棱。
炉短颈,方唇,口沿上出双环耳,底帝三乳丁足。
玉炉清通高1 6厘米,通宽1 9.5厘米碧玉。
炉仿作圆簋形,盖呈覆碗状,顶镂雕盘龙,簋双耳、圈底,耳为饰凤套环活耳,腹底三侧出铺首,铺首垂须,绕过圈底,形成了三须足。
盖、炉通体浮雕兽面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翡翠双桃子母洗清高3. 9厘米长1 2.8厘米宽9. 2厘米器雕作双体洗,一大一小,由双桃雕空而成,其同生于一枝上,形似子母。
双桃之侧,不仅分别长出一双石榴和一对佛手,还分别立着一只鹊鸟。
芙蓉石炉清通高1 7厘米口径1 4.9厘米炉仿作圆簋形,盖呈覆圈足圆碗形,圈顶四侧各拱一镂雕翔风,簋喇叭颈,溜肩双耳,镂雕作变体挂凤,挂于左右两侧的口沿和腹上,腹前后侧饰衔环铺首,喇叭形圈足。
佛手形玉花插清通高11厘米宽7.5厘米白玉。
器作佛手形。
佛手一大三小,同生于一盘枝上,大者居中,小者和枝叶居边,正好以中者的高大之状凿孔为插,造型十分巧妙自然。
玛瑙花插清高1 6厘米宽8厘米器雕作树桩形,以一段松树为花插,松石之侧,梅枝相依,既有鹤立其下,又有鹊登梅上。
画面取材于传统题材“松鹤延年”和“喜鹊登梅”雕琢而成。
簇花玉洗清高6厘米长15. 3厘米宽11.3厘米青玉。
玉雕作簇花花瓣形,乃取花瓣为洗,外簇梅花为饰而成。
洗不仅,沿雕出花瓣形,洗内还雕有花筋,共五瓣。
外簇之梅花,系镂雕而出,其绕洗大牛圈,下盘根错节,上花开团簇,花间还有一蟠螭游向洗池,别具风味。
翡翠菱形玉佩清高3. 3厘米长5. 4厘米厚2. 1厘米佩雕作菱形。
其菱棱角分明,系孔自菱正中上下穿通,孔径很小,约0.3厘米。
玉佩形体丰盈,甚为别致。
翡翠鱼化龙玉件清高9. 8厘米底长10. 5厘米器雕作跃鱼与游龙状,鱼顶浪起身,一半鱼身已跃起,尾击水面,激起一层浪,游龙就附在其出水的首尾上。
其状乃取材自传统故事“鱼跃龙门”情节雕刻而成。
瓜棱形玉炉清高8厘米宽1 0.5厘米白玉。
器雕作瓜棱形。
先将炉雕出扁圆形,再雕出棱条。
炉盖为圆钮圆盖,亦同饰瓜棱。
炉短颈,方唇,口沿上出双环耳,底帝三乳丁足。
玉炉清通高1 6厘米,通宽1 9.5厘米碧玉。
炉仿作圆簋形,盖呈覆碗状,顶镂雕盘龙,簋双耳、圈底,耳为饰凤套环活耳,腹底三侧出铺首,铺首垂须,绕过圈底,形成了三须足。
盖、炉通体浮雕兽面纹。
玉鹿清高4.2厘米,长1 1.7厘米白玉。
器雕作卧鹿状,一母一子,双双卧在灵芝丛中。
母鹿侧身而卧,回首,子鹿躺在其侧,抬头而舔,两相情深。
用一整玉雕刻而成,虽分作双鹿,却有灵芝巧连,设计十分奇妙。
菊瓣形玉盘清直径1 7.1厘米青玉。
盘作菊瓣形,瓣绽3层,每层28瓣,由内向外逐层放大。
内留空圈为圆花蕊。
盘胎雕刻得很薄,系苏州民间玉作坊仿痕都斯坦玉制品。
翡翠瓜形洗清高5.2厘米,通长1 8.6厘米,通宽11. 6厘米。
器雕作瓜形,巧借开瓜膛而成。
瓜上藤叶缠绕,中有一茎绕过洗口,将洗分成双,其侧有仔瓜附挂,还有两只蝴蝶停在一旁。
翡翠螭虎纹玉带钩清长1 3. 8厘米钩作龙首,柄宽扁,面镂雕一伏行螭虎,背出一圆扣钮。
龙首作曲颈睁目张牙状,面目威猛;螭虎昂首摆尾,四足伏卧,朝向龙首,似有蓄力待发之势。
灵芝式玉如意清长41厘米白玉。
器雕作灵芝形,以灵芝为头,曲茎为板,再上雕纹饰而成。
如意头雕“福在眼前”图案,柄镂空缠绕灵芝枝叶。
翡翠朝珠清代前期周长158厘米珠径1.3厘米 1970年江苏省吴县灵岩山毕沅墓出土朝珠由108颗翡翠圆珠和4颗碧玺佛头及一金背云串成,27珠间一佛头。
金背云作如意形,内嵌宝石。
翡翠东坡赤壁夜游插屏清长27.6厘米高22.1厘米厚1.15—1.25厘米器作扁平圆角长方形,重2660克,安置在红木插座上。
由翡翠琢磨制成,正面琢刻描金人物山水图,利用黛、绿、青、白等色块,顺色巧设。
画面取材于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核舟记》中的苏东坡夜游赤壁场景,受吴门画派风格影响。
此件插屏属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苏州民间作坊翡翠玉雕珍品。
贯耳玉瓶明高18.7厘米口径3.1—3.7厘米1956年江苏省南京市牛首山弘觉寺出土青白玉。
器作圆瓶,长颈,双贯耳,圈足。
通体雕刻纹饰,其中圈足、双耳雕刻螭龙纹,瓶身雕双层浅浮雕,以龙纹、回纹、蕉叶纹、仰莲纹为地纹,上浮雕螭龙纹。
鸱吻形玉杯明通高13.8厘米长径13.1厘米白玉。
杯作鹅吻形,雕鸱首为底,开虬尾为流口,再后加兽形把而成。
鸱吻首作鱼龙形,张口露齿,卷须披发,体扁圆,饰绳索纹、勾连卷云纹、回纹等。
联珠形玉镯明直径7. 5厘米白玉。
一对,大小形状相同,均作联珠形,先雕出圆镯形,再雕出一个个圆珠和扁串饰而成,乃由二十颗圆珠串二十个扁串饰联成。
造型奇巧,雕琢精致。
子冈款玉簪明长9.4厘米头粗0. 9厘米1973年江苏省吴县洞庭东山槎湾明墓出土羊脂白玉。
簪作灵芝形,头雕螭虎纹,身雕盘龙舞风纹,上刻“文彭赏·子冈制”款。
在不到一厘米粗的玉簪上作浅浮雕,细刻如游丝,下刀圆熟自如,走线流畅,甚有名家风格。
文彭系明中叶画家,属吴门画派,陆子冈系当时琢玉圣手,后世仿刻甚多。
此件系明万历年间许裕甫墓中出土,同出有文徵明字画、中时行字摺扇。
雕花玉带饰明铊长16厘米宽6.1厘米其他不等白玉。
玉带由长、方、圆等形玉板组成,共20块,大小、形状均不一,两侧大的长条玉板是带铊,其余皆为带跨銙。
玉板所镂雕花纹,除四小块长条玉板仅雕缠枝花外,其他各块都是雕花间走龙多层图案。
螭虎纹玉璧宋直径11.4厘米孔径2.6厘米厚O.5厘米青玉。
璧呈扁平圆形,中有对钻圆孔,一面分内外两圈,内圈刻谷纹,外圈刻龙纹;一面镂雕两只对峙螭虎,一大一小,作扭身拖尾、侧首相望状,充分利用了圆璧的回转造型。
绾发玉冠宋高6厘米长9厘米1970年江苏省吴县灵岩山毕沅墓出土青玉。
冠作花瓣状,系将玉料开膛挖空,外雕双层绽开花瓣,顶镂雕出两片合瓣而成。
冠下端两侧对钻有双凤,插入一束冠发簪。
簪为碧玉,作云头如意状,时代略晚。
玉哀册南唐长16厘米宽7厘米厚0. 3厘米1950年江苏省江宁县祖堂山李昇钦陵出土用和田青玉制成。
玉册每片作扁平长方形,将玉片裁齐磨光而成。
正面刻竖排楷书金字。
策文三行,系先琢刻文字,后充填金粉而成。
背面刻有玉片序号“八”。
哀册由42片组成一册,出土时贮于一石函内。
玉佩东晋长7.1厘米1965年江苏省南京市富贵山东晋墓出土玉呈青白色。
佩呈蝙蝠展翅状,出头露爪,虽通体光素无纹,外形轮廓却裁剪流畅。
佩孔有三个,分别钻在头与足的部位,一上两下。
龙凤形玉佩六朝通高5. 8厘米宽5厘米厚0. 5厘米1951年江苏省南京市邓府山3号墓出土。
玉呈青白色。
佩作龙蟠与凤栖状,先将玉片裁出龙凤形体,再雕刻其部位纹饰而成。
龙曲颈卷身,向背上卷,呈倒“s”形,凤即栖在上卷的龙尾上,侧首与龙首相背。
绿松石子母鸽东汉长1.2厘米高0.87厘米1970年江苏省徐州市上山一号汉墓出土在一小块绿松石料上,琢出母鸽哺喂子鸽状,造型生动,形象逼真,雕琢技艺娴熟高超,是一件微型圆雕珍品。
玉人东汉高4. 1厘米1980年江苏省邗江县甘泉二号墓出土。
和田青玉,部分受沁泛白。
圆雕作整体人形,以汉八刀手法在面部琢出眉目嘴鼻,头戴高冠,宽带博衣,衣领右衽,长裙拽地。
腰部两侧横钻一孔,用以系挂。
这一玉人,通称“翁仲”,是迄今所见唯一的出土实物。
玉蝉西汉后期长4. 8厘米1974年江苏省盱眙县东阳七号墓出土羊脂白玉,晶莹润泽。
器体扁薄,两眼外突,以汉八刀子法在正面磋出双翼,背面琢出腹部,线条流畅、简练,做工细致精巧,为汉玉雕蝉珍品。
龙形玉佩西汉后期长4. 7厘米宽2. 8厘米1974年江苏省盱眙县东阳四号墓出土羊脂白玉,晶莹滋润。
佩作夔龙形,龙体蜷曲,张嘴衔尾,瞪眼竖耳,系玉片裁成环状,精镂细刻而成。
玉带钩西汉中期长6.2厘米1972年江苏省铜山县小龟山汉墓出土青玉,部分受沁泛黄。
器作长条倒钩形,长把短钩,形体是前圆背平,前挺后弯,钩首作鸭头状,后背弯曲处带一长方形扣钮,整件如一伸脖曲颈的鸭子,造型美观。
心形玉佩西汉中期长5.1厘米1972年江苏省铜山县小龟山汉墓出土青玉受沁呈灰黄色。
佩作扁平心形,中有圆孔,两侧镂雕卷云凤纹。
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长35.5厘米宽1.2—1.5厘米厚1.1—1.3厘米管长6.9厘米1987年江苏省新沂市花厅M18出土透闪石软玉,淡绿色褐斑。
器身如长条的方柱,一端方尖,另一端有圆柱形榫。
方柱体近榫部位分为八节,每节饰由凸起的平行长横棱和短横档组成的简化带冠人面纹,系良渚文化玉器风格。
套在榫上的长圆管,孔径4-8毫米,管壁2-3毫米,反映了高超的制玉技术。
玉饰良渚文化早期半身人像长4.6厘米宽1.2-3厘米1989年江苏省高淳县朝墩头遗址M12出土玉饰由牛身人像、兽面、鸟面以及珠、管、环、坠等17件组合而成,出土时置于壮年男性头骨之下,饰件背面多斜钻像鼻孔,原系缝缀在丝帛织物之上。
丰身人像、兽面、鸟面系浮雕轮廓,阴刻细部而成,与神人、兽、鸟图像同为良渚文化宗教信仰的象征,表示当时人的巫术崇拜。
瓜形玉盒清选用上等整块青白玉雕琢,作成瓜形玉盒,器表出浅浮雕花纹。
瓜蒂作盒把,盒盖、身相连,雕琢技艺高超。
仿古龙凤纹玉壁清乾隆用整块青白玉雕镂,器表经人工处理成赭黄沁泽,古色古香。
一面雕琢云龙纹,另一面雕琢云凤纹,工艺精细。
莲瓣纹玉洗清用上等纯润青玉雕琢,透明晶莹。
器作莲瓣花形,呈椭圆状,下出矮圈足,系清代贵重文房用具。
金蝉玉叶明代江苏省吴县市五峰山出土以构思奇特的方法,将一栩栩如生的金蝉,悠然自得地栖息在一洁白无暇的玉页上,金光玉耀,妙趣横生。
云纹玉环西汉江苏省阜宁县新沟出土青白玉雕琢,局部沁蚀。
扁平圆形,中间厚两边薄,环正反两面雕刻图案化的云纹,花纹精细优美。
绞绳形玉环战国安徽省寿县小孤堆集出土上等白玉雕琢,透明晶莹。
器呈双股绞绳状,中间打成三个犹如绳索的结,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雕琢水平。
简化兽面纹玉琮良渚文化公元前2500年江苏武进市寺墩出土典型良渚文化玉琮,上大下小,外方内圆,中间对钻圆孔,四角为中心,琢磨简化兽面花纹,从上至下共饰八组简化兽面纹。
兽面纹玉琮良渚文化公元前2500年江苏省吴县市草鞋山出土这是良渚文化小型系列玉琮最为精致的一件,呈圆柱形,中间对钻圆孔,器表依饰纹分为两节,以四角为中心,琢磨精细兽面花纹。
玉玦马家浜文化公元前4500年江苏省吴县市草鞋山出土玦是古代常见的玉耳饰,盛行于新石器时代至周代。
此玦系青玉琢磨,孔两面对钻,器表留有切割玉料的痕迹。
龙形玉璜西汉中期长11.3厘米宽1.7-1.9厘米厚0.5-0.55厘米1972年江苏省铜山县龟山汉墓出土青玉受沁呈灰黄色。
璜呈扁平弧形,遍饰谷纹。
两端为龙首,作张嘴睁目状。
中部上下两处有对钻小孔,作穿缀系挂用。
玉龙凤纹谷壁西汉中期直径20.4厘米孔径4.3厘米厚0.5厘米1972年江苏省铜山县龟山汉墓出土青玉,扁平圆形,中钻圆孔。
壁正背两面遍饰花纹,纹饰相同,均分内、外圈。
外圈为四组双身合首变形龙凤纹,内圈系由乳钉纹外加涡线的谷纹,排列密布齐整。
两层纹饰巧以绳纹分隔,层次分明。
银鹰座带盖玉琮战国通高7.5厘米琮射径6.3厘米孔径5.5厘米1965年江苏省涟水县三里墩西汉墓出土琮系西周制品,黄玉受沁,形呈扁方柱体,外方内圆,光素无纹,有矮短的圆口的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