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

二、免疫系统及其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图1-2)(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三、免疫的类型

1.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其特点是: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故亦称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此类免疫的主要机制为: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的屏障效应;体内多种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2.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即适应性(adaptive)免疫,乃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故亦称为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特异性免疫应答(简称为免疫应答)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所致,包括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免疫效应的全过程。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见表1-2

免疫应答具有如下特点:1.特异性 2.记忆性 3.耐受性

一、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人痘苗:牛痘苗

(二)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疫苗的发展和使用细胞免疫理论体液免疫理论(三)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

(二)细胞免疫学进展——揭示免疫学现象本质的物质基础

1.免疫系统的解剖学基础 2.T淋巴细胞生物学特征 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4.免疫耐受及其细胞学机制

5.抗体生成的理论

(三)分子免疫学进展——促进免疫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催化剂

1.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 2.细胞因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3.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激活和效应机制4.抗原递呈的机制

(四)应用免疫学进展——赋予免疫学新的生命力的源泉

1.疫苗的发明、应用及推广

2.免疫学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1)血清学技术和免疫标记技术:(2)细胞融合技术:(3)T淋巴细胞克隆技术:(4)分子生物学技术:3.免疫生物治疗

第四节“医学免疫学”教材基本轮廓

抗原─────→免疫系统

补体──→│───→抗体

免疫调节───→免疫应答───→细胞因子

遗传控制──→│───→致敏淋巴细胞

┏━━━━━━━━━━━━━━━━━━━━━┓

┃┃

正常异常

───────────────────

抗肿免免超自免移免

感瘤疫疫敏身疫殖疫

染免学学反免增免缺

免疫防检应疫生疫陷

疫治测

图1-14 “医学免疫学”教材内容概要

第二章抗原

抗原(antigen)作用于T、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 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①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②抗原性(antigenicity)或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即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具备上述两种特性的物质为完全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即抗原性)的物质被称为半抗原(hapten)。第一节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免疫原性是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抗原的关键。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及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一)抗原的种类:多数蛋白质为良好的抗原,多糖及多肽也具一定的免疫原性

(二)分子大小:抗原的分子量一般≥10kD,且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三)化学组成:免疫原性物质还须具备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

(四)抗原决定基的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易近性乃指抗原决定基是否易被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所接近。如图2-1 所示

(五)物理性状:化学性质相同的抗原物质可因其物理性状不同而影响免疫原性

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一)异物性:“异物”的概念定义为“在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

(二)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皮下>肌肉>腹腔(仅限于动物)>静脉

(三)机体遗传因素:个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的能力受遗传因素控制

第二节抗原特异性

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称为表位(epitope) ,亦称为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依表位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两类(图2-3):①线性表位(即连续性表位),主要由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②构象性表位(即非连续性表位),短肽、多糖残基或核苷酸并非简单的线性排列,而是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T细胞仅识别由抗原递呈细胞加工递呈的线性表位,而B细胞可识别线性或构象性表位。

二、交叉抗原及其意义

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这种抗原被称为交叉抗原(cross antigen),它与其他抗原所诱生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被称为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交叉抗原的存在和交叉反应现象的发生并非否定抗原的特异性,而是由于抗原的异质性和共同决定基所致的特殊现象.

(一)抗原异质性与共同决定基(图2-5):抗原异质性(heterogeneity)即抗原物质的非均一性,其原因在于多数抗原性物质(如细菌及细胞等)乃由不同分子组成,而同一分子表面还可存在不同决定基。

(二)交叉抗原的生物学意义:①某些情况下,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可导致对人体的免疫损伤(参见异嗜性抗原);②在进行特异性诊断或鉴定时,须排除交叉抗原可能产生的干扰;③应用交叉抗原可能诱导出针对难于制备的抗原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一)依据抗原诱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

1.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 antigen) TD抗原亦称T细胞依赖抗原,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依赖于T细胞辅助,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及细胞抗原属TD抗原。

2. 非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 antigen) TI抗原亦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

(二)根据与机体的亲缘关系

1. 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 指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

2.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特异性抗原。①红细胞血型抗原,包括ABO、Rh等40余个抗原系统,其对安全输血极为重要;②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白细胞抗原(HLA),是具有高度多态性的抗原系统(详见第八章)。

3.自身抗原(autoantigen) 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不对自身正常组织或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即处于自身耐受状态。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隐蔽抗原或隔离抗原释放;自身抗原发生改变或被修饰等),自身抗原成分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