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综述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思 维 小 测
【典例3】下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 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 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 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 的能量就越少 C.丁的 CO2 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D.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11 无机环境 断进行着从 □ 12 生物群落 到无机 到生物群落,又从 □
环境的循环过程。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 13 生物圈 □ 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能实现自给自足吗?
,因此
提示
不一定。某些开放性很高的生态系统,如城市和
农田生态系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物质输入。
2.特点:_________ 全球性 、反复利用、__________ 循环流动 。
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
10 对人类最有益 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的部分。
1.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输入的能量与粪便中 的能量有什么关系?
提示 的能量。 同化的能量=输入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
二、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
【典例1】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 分别表示各营养级摄入能量,D、E、F分别表示流经各营养级生 物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 维 小 测
A.图中A=D, ,C=F AB=E .图中 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D/E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7.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全球性、循 特点 _单__向__流__动__、__逐__级__递__减__
环性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途径
食物链(网)的各营养级 整个生物圈 __食__物__链__和__食__物__网___
(μg·kg-1)
21.0
37.9 19.4
乌鳢 124.4
注: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鱼。
不同成分 水 底泥 水生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鲫鱼
DDT浓度/
0.1 0.7
6.3
(μg·kg-1)
21.0
37.9 19.4
乌鳢 124.4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DDT浓度越高
第7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 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 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 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分解 作用
A1 A
A2
不变蓝 产生_砖__红__色__沉__淀___
B1
变蓝
B
B2
不产生_砖__红__色__沉__淀__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注: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 3.实验结论: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作用。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1.探究土壤微生物在落叶分解中的作用 (1)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提示 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因变量是土壤中落叶的分解程度。 (2)在本实验中是如何控制自变量的? 提示 实验组的土壤经高温(60 ℃恒温箱中处理1 h)处理,以消灭土壤中 的微生物;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新人教版必修.pptx

2.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分析
第5页/共115页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 个角度分析:
①定量不定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的最终去路)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 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②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 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 解利用;d.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 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 量将保留到下一年,因此“未利用”是指在有限的时间 “还没来得及被利用的能量”。
第27页/共115页
(3)在该食物网中,若每种生物的能量来源由上一 营养级的生物平均提供,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当甲 的能量增加 B kJ 时,戊的能量增加________kJ。
(4)若每种生物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平均分配 给下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当 戊的能量增加 C kJ 时,需要消耗生态系统中甲的能 量________kJ。
答案:B
第14页/共115页
4.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
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
级,⑤为分解者。GP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
NP 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 表示生
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单位:102 kJ(m2·a)
第18页/共115页
角度二 依托能量流动模式图,考查能量流动过程中的 相关计算
5.(2015·温州八校联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 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19页/共115页
【红对勾】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3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3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对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选项B、C、D都是围绕这一特点展开的,而A项不是。
答案:A2.下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解析:无机环境的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起点是生产者,所以确定A为生产者,则B、C、D为消费者,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方框大小可以用来代表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A所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处: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图中没有标出未被利用部分),所以显然A具有的能量应该大于B、C、D的能量之和。
答案:D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解析:象粪中的能量属于大象未同化的部分,所以蜣螂未从大象获得能量。
兔子等植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狼等肉食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
生产者是联系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桥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从生产者开始的。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够循环,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答案:C4.2011·湛江模拟在如下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A.y≥90xa+10x B.y≤20xa+5xC.y≥20xa+5x D.y≥100xa+10x解析:根据能量流动效率为10%~20%,如果能量流动效率为20%,则y min为:xa/20%/20%+x(1-a)/20%=20xa+5x;如果能量流动效率为10%,则y max为:xa/10%/10%+x(1-a)/10%=90xa+10x;所以20xa+5x≤y≤90xa+10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相关计算 •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
单位为103kJ/(m2·a)],据图分析: (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 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 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多少?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生产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100%=(16-2)/110× 100%≈12.7%;
生态系统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位
采取措施
森林
优质木材
适量砍伐
草原
肉、奶、优质皮革
适度放牧
农田
农作物
清除杂草、除虫
湖泊
鱼类
适度放养、适时捕捞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2021年湖南六校高三联考)如图甲表示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部 分情况,图乙表示兔的能量来源与去向。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图甲中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能量②/能量①)×100%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碳循环
非生物环境 ( CO2 )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
生物群落 (有机物)
非生物 环 境 (CO2)
呼光
呼
微
吸合
吸
生 物 的 分
作作
用用
捕食
生产者(有机物)食物链(网)
作
燃
用
烧
消费者(有机物)
解
作
用
分解者
煤、石油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物质循环的概念
单向流动
①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无法再被利用
最新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详细复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考点透析+典例跟踪详解)课件 新人教版

(2)根据林德曼效率(能量传递效率)10%~20%,可确定
相邻两个营养级能量差别在5倍左右,若能量相差不多,则
应列为同一营养级,如据下图1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
量的比例,可确定其营养结构如图2所示。
3.高考命题角度。
(1)给定食物网(链),按照要求进行能量流动的有关计算。 (2)根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确定食物链(网)。
粪便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是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没有同化的
能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呼吸作用以热 量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大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 量占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能量的10%~20%,不是占摄入量 的10%~20%。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的能量的流向不是单一
的,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流动是单向的。
【例1】
下列表示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其
)
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B.呼吸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较小 C.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占摄入量的10%~20% D.从图示可知,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不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
解析: 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的能量是摄入的能量减去
(3)能量传递效率:10%~20%,即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 只有 10%~20%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计算方法为:能量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传递效率= ×100%。 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4.生态金字塔类型。
类型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一般生物个体数 能量沿食物链流 象征意 目在食物链中随 动过程中具有逐 义 营养级升高而逐 级递减的特性 级递减
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20%来解题。
第9单元 第36课时

人教版新课标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章生物与环境第36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是乙、丙的能量之和B.若丙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甲约42 kgC.乙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D.乙的数量越多,丙获得的能量越少3.下图表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则字母X最可能代表(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 C.非生物因素 D.物质循环4.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5.科学家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点53分调至晚11点55分,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的可怕水平”,“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 A.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6.在碳循环中,连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①生产者②消费者③分解者④光合作用⑤呼吸作用⑥蒸腾作用⑦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⑦C.②③;⑤⑥⑦D.①③;④⑥⑦7.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 ( )A.①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的数值是1 250 J/(cm2·a)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D.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9.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10.有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植物→昆虫→鸟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1/3,植物性食物占2/3,则鸟类增加能量A 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11.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努力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学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核心概念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2.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自然生态系统--;某些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含有机污水的湿地----。
3.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上一营养级×100%。
4.能量流动的特点:(不可循环)、(传递效率10%~20%)。
5.生态农业的意义:通过实现对能量的,大大提高能量的。
6.农田中除杂草、除害虫的目的:。
7.同化量的计算:①同化量= -②同化量= +③同化量= + +二、易错易混思考1.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需要能量的不断输入。
2.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一只狼抓住一只兔子,能同化其10%~20%的能量。
4.营养级越高,其个体越大,营养级总能量越少。
5.农田中施加有机肥,使其能量流向生产者庄稼。
6.由于生物富集作用,某些重金属或有害物质含量随食物链营养级的升高而浓度增加。
7.一头牛排出粪便10KJ,一只蜣螂摄入并同化7KJ,这只蜣螂从牛身上同化获得7KJ 能量。
8.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9.能量金字塔均为正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多为倒置金字塔。
10.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决定食物链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
11.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12.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属于异养型生物,其中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速物种循环。
1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14.营寄生生活的细菌,靠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属于消费者。
15.细菌可以参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16.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17.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18.在一条食物链中只能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且起点必须是生产者。
19.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能量的一部分。
20.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2-3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必修3)

能量的最终去路b.流入下一营养级 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②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 内的去路可有四条: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 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 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 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2)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
(3)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了大 量 CO2;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 CO2 的吸收能力。
(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 生产者和分解者。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
[答案](1)b 偏高 (2)垂直 (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 B(两空可颠倒) 20% (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答案](1)b 偏高 (2)垂直 (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 B(两空可颠倒) 20% (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第五营养级,A 错 误;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 4200)÷31 920×100%=25%,B 正确;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 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 图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 消耗的能量,C 错误;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 者,没有分解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 错误。
(2)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1/W1)× 100%,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2/D1)× 100%。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 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 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ppt

类型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含义
各营养级固定 每个营养级生 的总能量 物个体的数量
每个营养级现存 生物有机物的总
质量
模型
特点 形状
能量沿食物链 流动过程中逐
级递减
正金字塔
个体数量随营 养级升高而逐
级减少
生物量沿食物 链流动逐级递减
一般呈正金字 塔,有时呈倒
金字塔
一般呈正金字塔, 偶有倒置现象
( D)
A.图中①~⑤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 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 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 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 C.分解罐中的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 出物分解,为立体农业中的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航天员进行调控
4.(2016·温州模拟)如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 标准
2.(2015·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3.物质循环的特点 (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 生物圈 。 (2)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 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两者是 同时进行 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作为能量的 载体
,使能量沿
着 食物链(网) 流动;能量作为 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复习)ppt

种群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能量流经一个种群的情况:
能量输入
种群
能量储存 能量散失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1.能量的来源是什么? 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起点? 生产者 3.能量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的? 光合作用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4.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5.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什么?食物链和食物网 6.太阳能的利用率大约为1%,如何提高利 用率? 7.能量的散失形式? 热能
巩固练习
1、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总
消耗量最少,人们应该采用哪种食物结构
A、以离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
2、初级消费者体内能量的去路包括(多选)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获得
D、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到环境中去 3、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
蟾蜍和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分别为
A、20%和2%
C、4%和0.8%
D、0.4%和0.016%
B、0.8%和0.032%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①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无机环境。 ②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成分——生产者和 分解者;图示中未标出生产者还可以利用化学能进行化 能合成作用。 ③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 进行。 ④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 合成与分解等过程。 ⑤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 流动。 ⑥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 间不断地循环往返。 ⑦上述关系,总体上体现了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 割,并且同时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入量:
粪便
粪便量(未被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同化量
初级消费者
同化
同化量:
分
解
⑴ ⑵
呼吸量;
者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利用。
遗体
a. 分解者分解;
残骸 呼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呼 吸 散 失
b. 流向下一营养级。
吸
c. 未被利用部分
散失
次级消费者 摄入
摄入量= 粪便量 +_同__化__量__ 同化量= 呼吸量 +_生__长_、__发__育__、__繁__殖_的__能__量___
(2)逐级递减: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还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 级生物所利用。
✓能量传递效率:10%-20% (理论值)
例2.在食物链“A→B→C”中,能量逐级减少。其原因不
包括( D )
A.总有一部分A和B会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利用 B.B、C摄入的能量总有一部分被排出 C.A、B和C生命活动的维持总要消耗能量 D.照射到A上的太阳能不能被全部固定
一轮复习
第三十六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考纲要求
知识内容
要求
考点细化―――关键词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环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 应用
Ⅱ
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去路、能量 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 义。
2.物质循环的概念、碳循环的过
程和特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的关系。
(1)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2)已知低营养级的增加量,求高营养级的增加量 :
①“最多”:用最短的食物链,最大传递效率20%
②“最少”:用最长的食物链,最小传递效率10%
已知高营养级的增加量,求低营养级的增加量 :
①“最多”:用最长的食物链,最小传递效率10%
②“至少”:用最短的食物链,最大传递效率20%
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 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②能量利用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 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耗多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一定是最高级消费者。
C.猪粪中的有机物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可被农作物再利用,猪粪中的氨经过硝 化细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保持动态平衡
✓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 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
甲是人类需要的资源
例5.如图所示生态系统: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利用,制干后添加 其他饲料可以喂猪。猪粪可用来“笼养蝇蛆”,又可用作农田肥料,蝇蛆可 用来喂鸡和养殖蝎子。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该生态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农作物 B.注这意一:生态系统,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食物链较长,能量损
A.80 g B.900 g C.800 g D.600 g
A
例4.若A中的能量不变,将C的食
B
物比例有A:B=1:1调整为2:1,能
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
统传递给C的能量是原来的
C
_1_._3_7_5__倍。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能量的多级 利用。
象征 含义
能量沿食物链 流动过程中具 有逐级递减的 特性
生物个体数 目在食物链 中随营养级 升高而递减
生物量(现存生 物有机物的总质 量)沿食物链流 动逐级递减
每一 阶含义
每一营养级生 物所含能量的 多少
每一营养级 生物个体的 数目
每一营养级生物 的总生物量
4.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粪便量、尿液中的能量能算吗?
✓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输__入__、传递、转化和__散__失__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输入:
源头:太阳能(或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
相关生理过程: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输入总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传递 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 分解者分解 + 下一营养级利用 (最终)
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 分解者分解 + 下一营养级利用+_未__被__利_用___ (某时刻)
(2014广州一模28题)(2)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 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 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
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填空:人工设计生态系统能提高___能__量__利__用__率,不能提高 _能__量__传__递__效__率____。
生态金字塔——能量流动模型:
类型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 字塔形,有 时会出现倒 金字塔形
正金字塔形
类型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 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 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 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①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捕食关系不可逆;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不能被重复利用。
(3)在已知高营养级能量求需要低营养级能量的最值时,要注意高营养级 的食物来源有没有具体分配,若有就不能直接选最长或最短的食物链, 而要按分配情况逐一计算。 例3.如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
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B )
(3)转化: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形式:热能
(4)散失 过程:呼吸作用
(特殊途径:有机物化学燃料燃烧放能)
(1)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2)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3)各营养级能量来源:
生产者: 太阳能(或氧化无机物的化学能) 消费者: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