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鲜明特征:(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3、物质观(物质的含义、意识的含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运动观(运动的含义、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时空观(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答:(一)物质观物质的含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觉得意识。
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应用答:1)含义:①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特点: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3)作用:① a.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b.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作用、吸引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c.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 a.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
4)联系:(辩证关系)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5)方法论:A.坚持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2.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应用。
答:(一)主次矛盾1)辩证关系原理:①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3)应用:①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说明我国现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
③说明对待股份制,不能笼统地判定它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就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二)矛盾的主次关系1)原理内容:①在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导论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是:()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答案:D2、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A.实践第一B.科学革命C.人民至上D.与时俱进答案:D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 )A.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B.他们拥有优良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D.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答案:C4、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他们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国际工人协会B.正义者联盟C.共产主义者同盟D.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答案:C5、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的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B.人类文明成果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D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C.思维依赖于存在D.存在就是被感知答案:A2、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观点或学派的对立和斗争,其中最基本的斗争是:()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C.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答案:A3、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答案:D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重要的前提是:()A.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B.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正确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答案:D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答案:A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A.客观实在性B.多样性C.运动属性D.时空属性答案:A7、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辩证唯物论。
包括: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动身。
1.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也就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具有干脆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确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确定意识,意识依靠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主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支配性。
其次,意识活动具有创建性。
第三,一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限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首先,敬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相识和驾驭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相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留意:第一,从实际动身,努力相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靠于确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性首先体现在:(1)意识统一于物质:意识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作用:意识能动性以敬重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为前提(2)世界的物质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马原资料第一讲导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非性理论体系。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键词: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科学1、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刚刚战胜封建主义,现代社会刚刚取代传统社会,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没有任何保障,受到资本家的严重剥削。
马克思以一个社会科学家的身份寻找解放工人阶级的道路。
马克思也把工人阶级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的思想与工人阶级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繁荣昌盛,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2、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在存在社会分工和差别的社会,总有人处于社会低层和被剥削状态,在工业化社会,就是工人,尤其是体力劳动的工人。
如果要想使工人阶级真正、彻底的获得解放,就只有全人类都获得解放,任何人都再压迫、剥削别人或被别人压迫、剥削。
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它就叫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一生的工作主要就集中在论证两个问题:(1)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放(2)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对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决的研究,使他努力去研究社会的历史、结构和运动、发展规律,想以此来证明无产阶级获得解放是必然的,而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愿望。
这项研究使马克思成为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哲学家。
对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问题的研究,使他去关心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推动各国建立共产主义政党,领导各国工人运动,使马克思成为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成为对现代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胸怀。
他们致力于探讨改善人类生存境遇的途径和方法,致力于普通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各阶层之间和谐社会的建构,并把这些工作视为迈向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一个台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时代背景1、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第一产业,传统社会生产体制走到尽头。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①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尖锐化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伟大任务④时代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②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④思想理论来源⑤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3。
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①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②理论来源: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经济学d、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7。
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①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③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④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8。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④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章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基本形态,说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答:①唯物主义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C、现代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B、哲学上认识论的问题分为:a、可知论b、不可知论②唯心主义形态: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19世纪40年代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BCD)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其内资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2.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康德、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费希特。
3.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费尔巴哈英国古典经济学:5.英国古典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完成于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6.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傅立叶、圣西门、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除上述理论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与自然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7.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简答: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p11①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想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1.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5.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9.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0.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集中体现为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
13.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14.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4.矛盾的两个特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居安思危)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2. 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4.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 什么是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知识
简答(4)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②自然界是物质的③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物质体系④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⑤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2.实践的基本结构:①实践主体②实践客体③实践中介3.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②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③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④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法,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②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③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④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⑤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⑥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5.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指引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④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6.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存在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7.资本主义产生的途径:①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②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8.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①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③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9.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论述、材料分析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产生新的矛盾,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辩证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及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及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④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②生产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实践是哲学的基础,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唯一有效形式。
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阶级,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基础
1. 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2.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进程和趋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 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规律,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成规律。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转变和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发展阶段。
2.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分化趋势。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的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
4. 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对、的贯彻执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第四部分:其他
本部分包括其他内容,例如中国近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结尾
以上是本文的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历史趋势。
这里提到的一些理论和概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与复习资料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玮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1、C2、A3、A4、D5、C二、不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CD )。
A、德国古典哲学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法国启蒙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E )。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阶级斗争学说E、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E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辩证法: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2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实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2.2 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私有制、按劳分配、市场调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3.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归宿。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3.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什么是唯物史观?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什么是辩证法?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是什么?什么是社会意识?它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阶级斗争?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唯物史观是指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它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是指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大学期末考试专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宏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相识历史和时代问题供应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冲突、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隐私和它被社会主义必定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觉的基础上,阐明白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白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志向实现物质财宝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志向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必需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更,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确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探讨新状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相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觉、有所创建、有所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
物质观:列宁指出: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说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意义:第一,它揭示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性,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它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抓主了世界万物的共同本质。
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3、怎样理解意识的本质以及意识的能动性?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大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亦称为“自觉能动性”,它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
4、简述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内容,并联系实际分析。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
4.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5.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6.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如何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2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他们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3.系统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的理解及其应用。
1.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功能进行系统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2.应用: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立足现实需要,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审视,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统筹起来规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略、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狭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广义: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的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马克思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关系到国家的伟大复兴。
(1)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首先,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其次,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最后,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2)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首先,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作风;再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最后,将马克思主义化作自觉的行动。
第一章: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列宁)。
2.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如何正确发挥人的意识能动作用1.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是前提2.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根本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资料第一讲导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非性理论体系。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键词: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科学1、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刚刚战胜封建主义,现代社会刚刚取代传统社会,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没有任何保障,受到资本家的严重剥削。
马克思以一个社会科学家的身份寻找解放工人阶级的道路。
马克思也把工人阶级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的思想与工人阶级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繁荣昌盛,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2、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在存在社会分工和差别的社会,总有人处于社会低层和被剥削状态,在工业化社会,就是工人,尤其是体力劳动的工人。
如果要想使工人阶级真正、彻底的获得解放,就只有全人类都获得解放,任何人都再压迫、剥削别人或被别人压迫、剥削。
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它就叫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一生的工作主要就集中在论证两个问题:(1)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放(2)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对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决的研究,使他努力去研究社会的历史、结构和运动、发展规律,想以此来证明无产阶级获得解放是必然的,而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愿望。
这项研究使马克思成为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哲学家。
对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问题的研究,使他去关心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推动各国建立共产主义政党,领导各国工人运动,使马克思成为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成为对现代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胸怀。
他们致力于探讨改善人类生存境遇的途径和方法,致力于普通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各阶层之间和谐社会的建构,并把这些工作视为迈向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一个台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时代背景1、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第一产业,传统社会生产体制走到尽头。
2、资产阶级夺取政权,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共同敌人:贵族和封建王权退出历史舞台。
3、社会保障体制远未建立,普通市民和工人的生活缺乏保障。
4、资本主义处于扩期,发财的欲望高于一切,工人的权力得不到保障,各地反抗活动此起彼伏。
(二)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学说的马克思主义,它继承了欧洲历史上的许多思想成分:(1)黑格尔的辩证法——历史主义、进步主义、矛盾分析方法。
(2)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和历史经验主义: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历史的发展,注重对历史经验的观察和总结,理性分析和演绎必须与历史经验相结合、相符合。
(3)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自然和人是历史和哲学的起点、是世俗世界的反映。
(4)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运动是有规律的,价值是有劳动创造的。
(5)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态度,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三)基本容(1)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学说的目的是探讨共产主义实现的道路和方法,即人类普遍的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和方法。
在初期主要探讨无产阶级如何能够夺取政权的问题。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主要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促使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2)哲学——这个学说的目的是: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证明资本主义是必然要产生的同时,也是必然要灭亡的,共产主义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
即人类的普遍的自由和解放是必然的。
(3)政治经济学——试图如实地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过程和发展规律;寻找资本主义得以产生的根据、力量之源和弱点;研究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命运和力量,寻找替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方法等,为共产主义理论提供经济学基础。
即在经济生活中寻找人类普遍的自由和解放的根据。
三、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影响1、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广泛领导和参与工人阶级的各种政治运动、社会革命,对改善工人阶级的经济生活和工作条件,促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广泛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材料。
3、坚持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持续批判,领导了各种社会运动,对改善人类现实生活状态,提到了极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非西方社会取得革命成功的原因:过去的社会主义革命主要发生在一些非西方国家,这些国家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1)激发了人们创造一个新社会的热情。
(2)赋予学习者批判旧社会和现实生活的理论武器和道德力量。
(3)把一批理想主义者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信念坚定、行动有力的革命党。
四、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1、从世界形势看,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未变,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依然还在受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大业还未完成。
2、全球化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对世界人民的剥削更加深重了,更多地区的人民被纳入到资本主义的剥削体系中。
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不断推动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以遏制和防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资本对劳动人民的过渡剥削,切实保护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权力。
五、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哪里学习什么1、学习马克思和共产党人关心弱势群体、维持社会公正的良好愿望,和建设一个公正、和平社会的价值追求。
2、学习马克思主义者为实现理想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3、学习马克思把全人类的福祉永远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
4、学习马克思研究社会的方法和理论观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以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
为我们不断改善社会状况和民生,提供方法论和理论的指导。
5、学习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把人类解放和民族命运结合起来,立足现实、艰苦准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推动社会向前进步的思想方法和实践精神。
六、如何学习好马克思主义1、要有一幅好心肠和铁肩担道义的奉献精神。
否则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刻薄的社会批判者,愤世妒俗者,纯粹的社会破坏者,而不是真正的马克思的追随者。
2、要有科学理性精神和改善民生的良好愿望。
科学理性精神使你成为一个冷静的客观的社会研究者和问题发现者;改善民生的良好愿望使你能够始终把探求良性的问题解决方法作为出发点,从而成为一个问题解决者。
3、理论学习要与历史、社会现实和个人人生体验结合起来。
切忌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也不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是简单的理论说教。
第二讲人类探索自由与解放的道路第一节人类的自由与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追求人类的自由与解放是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终身事业,也是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
一、从人类的自由与解放理论出发能很好地理解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活动。
1、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批判资产阶级革命所带给人们的仅仅是政治性的解放,提出超越政治解决的社会解放理论。
2、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的自由和解放理论。
从劳动的自由和解放理论出发阐释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的道路。
共产主义社会的在本质就是劳动和劳动者从分工和私有制下获得的自由和解放。
3、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共产主义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联系起来,将资本主义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在地联系起来。
4、马克思研究经济学、人类学的目的都是为实现劳动的自由与解放选择现实的根据。
二、从人类的自由与解放理论出发才能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在西方思想史和人类思想史中的位置。
1、在基督教的长期浸淫下,西方人形成地根深蒂固地救赎意识,只不过基督教要救赎的是灵魂,使人的灵魂从肉体和欲望的控制下获得自由与解放。
这使西方人的自由意识高于所有的民族。
2、文艺复兴和改革相结合使西方人从教会的压制下解放出来,使人们获得了信仰和思想的自由,并将自由和解放意识转变为情感、欲望和理性的解放,使人们的情感、欲望和理性从基督教的压抑下解放出来。
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
3、资产阶级革命将人们从封建秩序下解放出来,给人们以人身的和政治的自由。
人身和政治自由都是立足于个体的,强调的是个体的自由和解放。
但其发展的结果却是个体之间的激烈竞争、剥削、压迫和贫富分化,出现一种新的不平等和社会压迫。
4、马克思要实现的是全社会和全面的自由和解放,把自由和解放理论推到最高层面。
三、从人类的自由与解放理论出发才能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播和实践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其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传播与各地的现实的经济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与各地民族解放运动和现代化运动相结合,成为推动当地社会的自由与解放重要力量。
2.在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也一直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生活的强大思想武器,对人们不断认识和改变资本主义现实,推动西方社会的解放运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绿色环保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等。
3.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阶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把中国人民的自由与解放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峰。
第二节自由与解放的含义一、自由是一种权力伯林所讨论的自由是一种权力。
而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允诺给对方的行为资格,或政府允诺给人民的行为资格。
这种权力约定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自由的受限。
人们讨论自由的目的就是希望使某些自由受到限制,或者使某些已经被限制的自由少受限制。
因此,在政治上,每一项被讨论的自由都是受限制的自由,这才会有“没有不受限制的自由”这种思想出现。
作为权力的自由是根源于作为存在状态的自由。
1、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区分。
积极自由是指处于按以赛亚·伯林的看法,自由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两种状态。
积极自由是指人处于“主动”状态的自由,即人们在做决定和选择时,均基于自身的主动意志而非任何外部力量。
当一个人是自主的或自决的,他就处于“积极”自由的状态之中。
这种自由是“去做……的自由”。
消极自由指的是在“被动”意义上的自由。
即人在意志上不受他人的强制,在行为上不受他人的干涉,也就是“免于强制和干涉”的状态。
如果我想说什么,而别人不让我说,那么我的自由就丧失了。
二、自由是一种生存状态所谓生存状态问题是指我们生命存在的实际情形,比如,说话状态、思考状态、行动状态。
所谓自由就是我们想说就能说出来、想干就能干的状态,而不自由就是们的言论、行为受到了某些限制使我想说的说不出来,想干的干不了。
人会因为各种原因使自己的自由丧失,政治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其他的比如因身体缺陷(哑巴)、疾病(咽痛)等身体原因使我不能说话;或因惊吓等精神原因而说不出话等。
人无论因为何种原因,只要使其丧失了行动的自由,都对给人带来痛苦,也是人们极力想摆脱的。
三、自由的种类(1)身体的自由。
包括免于饥饿、寒冷、疾病、疲劳、痛苦、受折磨、受伤害等。
(2)心灵的自由。
免于各种情绪、情感折磨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