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昆虫病原线虫
昆虫病原线虫定义

昆虫病原线虫定义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种寄生在昆虫体内并引起疾病的微小线虫。
它们属于线虫门、线虫纲、病原线虫目,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寄生生物。
昆虫病原线虫可以感染各种昆虫,例如蚂蚁、蜜蜂、蝴蝶等,并引发不同的疾病症状。
昆虫病原线虫的感染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食物摄入和寄生叮咬等。
一旦昆虫被感染,病原线虫就会侵入宿主体内,通过寄生和繁殖来造成疾病。
病原线虫寄生在昆虫的内脏器官、体液中或体壁上,对宿主的生理功能和行为产生明显影响。
昆虫病原线虫引起的疾病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感染后虫体变形、运动能力减弱、食欲不振等。
有些病原线虫还会导致昆虫的死亡。
这些病原线虫能够通过寄生和繁殖来传播,从而影响整个昆虫群体的健康状况。
昆虫病原线虫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控制某些昆虫种群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昆虫病原线虫具有潜在的农业应用价值。
通过利用病原线虫来控制农业害虫,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对于理解昆虫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昆虫免疫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病原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可以为昆虫疾病的早期预警、防控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当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科学家们通过对病原线虫的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研究,揭示了病原线虫的遗传特性和致病机制。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人员还成功地改造了某些病原线虫,使其具有更强的致病力和传播能力。
然而,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病原线虫体积微小,观察和采集困难,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昆虫病原线虫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不同菌株之间存在差异,这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此外,昆虫病原线虫的致病机制和免疫系统仍然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体,对于昆虫群体的生态平衡和农业害虫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四、线虫实验 一、目的要求:学习和掌握常见寄生人畜寄....ppt

四、注意事项;注意识别线虫卵的不同形态, 掌握人群线虫感染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五、思考题和作业:
1、线虫成虫标本的主要分类根据是什么?如何识别 线虫卵的不同形态?
2、粪检结果报告。 3、认真绘制一种线虫成虫、幼虫或虫卵标本图,标 明虫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蛔虫成虫标本内部解剖观察,了解寄生线虫虫体 内部形态结构特征。
2、线虫虫卵饱和盐水浮集方法练习,粪检练习。
3、线虫成虫标本的热固定、甘油酒精透明法和保存 方法练习。
4、常见线虫成虫和幼虫玻片标本的观察与识别,掌 握线虫形态分类与鉴别方法。
5、 观察线虫传播媒介的主要种类,了解寄生线虫的 主要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学习和掌握常见寄生人畜寄生线虫病原种类的形态鉴别特征和分类方法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虫病原的传播媒介的种类和流行感染方式练习线虫病原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实验四 寄生线虫的采样、处理、制片、和观察
实验四、线虫实验 一、目的要求:学习和掌握常见寄生人畜寄生线虫病原种类的形态鉴别 特征和分类方法,了解线虫病原的传播媒介的种类和流行感染方式,练习线 虫病原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器材,饱和盐水,漂浮瓶; 钩虫、丝虫和旋毛虫等人、畜和禽类常见寄生线虫成虫透明标本和虫卵与幼 虫及其传播媒介标本,自带的粪检标本。
昆虫病原线虫4新种所携带共生菌的分子鉴定

王 闻 ,彭 小明 , 邱礼 鸿 , 庞 义
(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及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 室, 广东 广州 507 ) 12 5
摘 要 :以1S D A为分子标记对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及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从我国采集到并描 6 N r
inx 、X jp n a X kp ehe r n ei i . o i 、 .op n o e 、 a c fi
X s n r ai .z tm i ei 、
。
X. o o o i X. k z d i、 maue n i X. ia in i X. o lo i、 m r ne ss、 r mani i、
第4 7卷 第 6期 20 0 8年 1 月 1
中山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A T S IN IR M N T R LU U I E ST TS S N A S N C A CE TA U A U A I M NV R IA I U Y T E I
Vo. 7 No 6 14 .
P 1m nses . m e t .u ie n ,P t pr a和 P ay b ta ;致 c e a . sm i i oc
1 材料 与方法
1 1 1 Sr N 的 P R扩 增 . 6 D A C
用 于扩增共 生菌 1SrN 6 A序列 的 D A模板 采 D N 用液 氮沸水 法 提取 得 到 ;引 物根 据 G n ak中 eBn 共生 菌 的 1SrN 6 D A序列 ,利用 D A T R 的 Pi— N SA r m
e.e c 软件设计 如 下 : rSl t e 上 游 引 物 1 S — a: 5 一 G C C G r - 6 f G T A AT l
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细菌

ΞΞΞΞ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细菌3丛斌,王希华,王洪平(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沈阳110161)摘要:昆虫病原线虫与其共生细菌二者互惠共生:共生细菌需要昆虫病原线虫作为载体以寄生寄主昆虫并做为自己的营养来源,而昆虫病原线则需要依靠共生细菌来杀死昆虫。
综述了共生细菌的病原作用、抗菌作用与杀虫作用,评述了共生细菌的基因工程进展,讨论了昆虫共生细菌在昆虫病原线虫致病性的作用。
关键词:共生细菌;昆虫病原线虫;互惠共生中图分类号:S43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125(2000)SI 20024207昆虫病原斯氏线虫科斯氏线虫属S tei nernem a 和异小杆线虫科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 2ditis 是昆虫的专化性寄生性天敌,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防治作用物。
二属分别与细菌Xenorhabdus (Thomas &Poinar ,1979)属和Photorhabdus (Boemare et al .,1993)属共同作用杀死寄主昆虫并将其做为食物和营养源而加以利用。
侵染期昆虫病原线虫在土壤中寻找到昆虫寄主,通过寄主昆虫体表或自然开口进入昆虫体内到达血腔,开始释放出携带于肠腔中的细菌,细菌开始增殖,最终将寄主昆虫杀死。
与此同时,昆虫病原线虫分泌一些物质抑制寄主昆虫的免疫系统活性进而支援细菌在昆虫体内的定殖与繁殖。
昆虫病原线虫取食寄主昆虫组织以及菌体细胞而发育,成熟后交配产生子代,当子代发育到三龄阶段时,从虫尸中脱出,成为侵染期线虫,携带着细菌,重新开始寻找另一新的昆虫寄主,进行新的生活史循环。
这被认为,昆虫病原线虫分泌物质抑制寄主昆虫的抗菌免疫系统的活性进而帮助细菌在寄主昆虫体内定殖(G otz et al .,1981),昆虫病原线虫则需要其共生菌的帮助来满足其营养需要。
幼虫可取食共生菌细胞体,但侵染期线虫则绝不取食共生菌,因为它们需要这些共生菌的帮助以杀死下一个新的寄主昆虫(Akhurst ,1982)。
昆虫病原线虫的培养及其对两种天牛的致病性测定

昆虫病原线虫的培养及其对两种天牛的致病性测定
王忠文;廖咏梅;张桂英;杨崇振;李钟明
【期刊名称】《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年(卷),期】1999(18)2
【摘要】经筛选,F号培养基的线虫产量最高,10 d开始可以看见大量子代线虫,20 d线虫量最大,达到60.7万头/g,以液体培养基先培养共生细菌2 d,后和线虫悬浮液一起接种入线虫培养基,能获得最好的效果.人工培养的线虫在室内对光绿桔天牛(Chelidonium argentatum) 的致死率为48 h达86.0%.在田间施用时,由于虫道口小,虫道长而复杂,致死率稍低,为70%左右;在室内对蔗根土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幼虫无致病作用.
【总页数】5页(P109-113)
【作者】王忠文;廖咏梅;张桂英;杨崇振;李钟明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76.19
【相关文献】
1.昆虫病原线虫对光肩星天牛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J], 任晓亚;李宁;王志刚;阎爱华
2.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对光肩星天牛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J], 阎爱华;任晓亚;李宁;王志刚
3.两种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核桃云斑天牛田间效果评价 [J], 陈贤群;刘奇志;曹景富;魏太阳;施艳;郭蕾;
4.两种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核桃云斑天牛田间效果评价 [J], 陈贤群;刘奇志;曹景富;魏太阳;施艳;郭蕾
5.2种昆虫病原线虫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控制力测定 [J], 张彦龙;杨忠岐;王小艺;吴成进;马生福;陆之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防治病学

垫刃型食道
滑刃型食道
矛线型食道
三、生殖系统 The reproductive systems
雌虫生殖系 统由卵巢、输 卵管、受精囊 子宫、阴道和 阴门组成。
雄虫生殖系统 由睾丸、精囊、 交合刺、引带和 交合伞要组成。
第二节 植物病原线虫生态学和病理学
一、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
线虫由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发育为成虫,两性交配 后产卵,完成一个发育循环,即线虫的生活史。
2、被动传播
In addition to their own movement, however, nematodes can be easily spread by anything that moves and can carry particles of soil. Farm equipment, irrigation, flood or drainage water, animal feet, birds, and dust storms spread nematodes in local areas, whereas over long distances nematodes are spread primarily with farm produce and nursery plants.
第一节 形态与解剖特征Morphology and Anatomy
唇区
一、形态
1、体形和大小
差异很大,寄生人和动物的线虫有的很大,如蛔虫; 寄生植物的一般较小,长约0.3~1mm,也有长达4mm左 右的,宽为0.015~0.135mm。肉眼不易看见。线虫细长, 有的呈纺锤形,横断面呈圆形有些线虫的雌虫成熟后膨 大成柠檬形或梨形。
植物寄生线虫的口腔内有一个针刺状的器官称作 口针(spear或stylet),口针能穿刺植物的细胞和组 织,并且向植物组织内分泌消化酶,消化寄主细胞中 的物质,然后吸入食道。
线虫 (1)(医学PPT课件)

三、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
分类地位: 侧尾腺口纲 Secernentea 垫刃目Tylenchida 滑刃线虫科Aphelenchoididae 伞滑刃线虫属 Bursaphelenchus
危害和重要性: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 毁灭性流行病。是国际国内重要的检疫对象,属 于危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病害。可导致大量松 树枯死,对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 严重破坏。
结薯少而小、品质差 产量损失高达90%以上
当土壤中存在着大丽轮技菌(Verticunum dahliae) 时,能与线虫相互作用,共同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导致马铃薯的早死病(early dying disease)发生。
• 症状:
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发病植株在田间 呈块状分布。
病株⇒生长矮小⇒茎细长⇒开花少或不开花;
☞ 过筛分离法
• 可分离土壤中的 所有线虫(包括 活动性大的和小 的,个体大的或 小的。
形态鉴定方法
1、体形 (雌雄同形或异形、热杀死后直或弯曲或呈螺旋形) 2、外部形态特征
唇区、侧区、根结线虫的会阴花纹、胞囊线虫阴门锥、雄虫交合 伞的有无及特征 3、内部形态特征
口针长度及形态 排泄孔开口的位置 雌虫卵巢的特征 雄虫交合刺及导刺带的形状 4、体躯的大小比值——De Man 公式 a=体长÷体宽; b=体长÷体前端至食道与肠连接处; c=体长÷尾长; V=头顶至阴门处的长度÷体长×100 T=精巢长÷体长×100
定居型内寄生线虫,马铃薯金线虫的抗逆性强,如 果土壤类型和温度合适,胞囊内的卵可以在土壤中 存活长达28年之久。适合在气候凉爽的地区发生。
昆虫线虫学

王丽芳等人采用以上两种培养方法繁殖异小杆线虫, 测定和计算不同方法得到的线虫产量、质量和效率。 结果,液体培养中接种单菌线虫是非单菌线虫产量的2. 1 倍,效率是其3. 5 倍。固体培养线虫的产量和效率 是其液体培养的3. 7 倍。经调查,固体培养的线虫致 病力和存活率稍高于液体培养。
四、昆虫寄生线虫在生防中的应用
昆虫病原线虫的感染期幼虫(infective juvenile , IJ ) 是其一生中唯一具有侵染能力和可自由 生活于寄主体外的虫态,一般滞育不取食,体外包裹着已 经蜕去的第2 龄幼虫的表皮,对外界不良环境的耐受能 力强,又称为耐受态幼虫(dauer juvenile , DJ ) 。
当线虫借助水膜运动,寻找到寄主昆虫,通过昆虫 自然孔口或表皮进入寄主血腔后,释放共生菌,菌在 昆虫体内增殖,并产生毒素,一般在常温下24-48 h内 可致死寄主。
3、温湿度
线虫对温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其 生长、发育、侵染、繁殖乃至生存都将受到制约。 研究证实载体的温度与线虫的存活力呈正相关,昆 虫寄生线虫可生活在0℃-40℃ 之间,但各种不同的线 虫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温度不仅影响线虫的发育和繁 殖,而且还影响其对寄主的侵染。
湿度是影响昆虫寄生线虫存活的最重要环境因子之 一。增大湿度对提高线虫防治害虫有重大影响,一般 认为,相对湿度超过80%较为适宜。在有雨、雾和露 的情况下,线虫的寄生率高,反之,寄生率低。
中国农科院专家在麦地和玉米地撒 放中华卵索线虫防治粘虫,已取得显著成效。其实 在自然界,这类线虫对一些农作物主要害虫的侵染率 相当高。如线虫对水稻头号害虫褐飞虱的侵染率一般 也有50%~70%,最高可达90%以上。正是由 于这类线虫的有力制约,才使得这种水稻毁灭性害虫 自然种群数量不易增殖成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cust dissected to show Mermis nigrescens juveniles in the cavity. (R. Gorden)
Locust with Mermis nigrescens post parasite emerging from the region. (J. Capinera)
Female Mermis nigrescens (蝗 索线虫), a mermithid parasite of grasshoppers in North America. The black color of the mermithid nematode is to the eggs in the female's body. (J. Capinera)
Deroceras reticulum five days after death following infected by Phasmarhabditis hermaphrodita, showing densely populated cadaver being fed upon by adult nematodes. (M.Wilson)
斯氏线虫科 Steinernematidae
仅一个属,斯氏线虫属 (Steinernemati) 在生活史中形成特殊的“带鞘”的侵染期幼
虫
发育有两处阶段:寄生阶段和腐生阶段
侵染期线虫体内携带共生细菌;昆虫发生败
血病而死亡 寄主: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膜翅目、 等翅目、鳞翅目、脉翅目、蜻蜒目和直翅目
Habitat of mermithid (地丝虫属、 索科) nematodes in Northeastern Australia. (G. Baker)
Coiled adult mermithid nematodes in soil. (G. Baker)
The grasshopper, Phaolacridium vittatum, dissected to show parasitism by mermithid nematode. (G. Baker)
已知的昆虫病原线虫有1000多种,其中 应用较多的有:
索线虫科
斯氏线虫科 异小杆线虫科
动物界 Kingdom Animalia
线虫门 Nematoda (2纲13目)
无尾感器纲 Adenophorea 咀刺目 Enoplida 尾感器纲 Secernentea 尖尾目 Oxyurida 小杆目 Rhabditida 索科 Mermithidae 四线科 Tetradonematidae 尖尾科 Oxyuridae 小杆科 Rhabditidae 双胃科 Diplogasteridae 头叶科 Cephalobidae 斯氏线虫科 Steinernematidae 异小杆科 Heterorhabditidae 垫刃科 Tylenchidae 腊肠线虫科 Allantonematidae 新垫刃科 Neotylenchidae 滑刃科 Aphelenchoididae 园线虫科 Sphaerulariidae
Cyclocephala hirta infected with the nematode 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 (red grub) and healthy grub (white). The red color is due to pigment production by symbiotically associated bacterium, 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J. Clark)
Japanese beetle, Popillia japonica, larva showing mermithid juvenile nematode in situ. (M. Klein)
Mermithid post parasite emerging from Japanese beetle, Popillia japonica, larva. (M. Klein)
Deroceras reticulum one day after death following infection by Phasmarhabditis hermaphrodita, showing adult nematodes spreading and feeding on entire cadaver
Upper Left: Terminal abdomen of black fly larva with mermithid juvenile in situ. Lower Left: Mermithid post parasite emerging from black fly larva. Upper Right: Mermithid post parasites emerging from black fly larva. (R.Gordon)
索科 (Mermithidae)
索属 (Mermis):蝗虫 水索属(Hydromermis):摇蚊 巴索属(Bathymermis):水生昆虫 湖索属(Limnomermis):摇蚊 无性索属(Agamermis):蝗虫 六索属(Hexamermis):陆生昆虫 对索属(Allomermis):土壤昆虫 腹索属 (Gastromermis):蚋 两索属 (Amphimermis):稻螟、蛾类、蜻蜒 泥索属(Psammomermis):六月鳃角金龟 兰索属 (Lanceimermis):水生昆虫 里索属 (Reesimermis):各种蚊类 细索属 (Disimermis):按蚊 镒索属 (Perutilimermis):盐泽伊蚊 新中索属 (Neomesomermis):蚋
垫刃目: 园线虫科 Sphaerulariidae
有3属 通过生殖器伸进寄主体腔侵染 能杀死寄主或使成虫不孕 寄主: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
垫刃目: 园线虫科 Sphaerulariidae
Sphaerulariopsis adult, a nematode parasite of bark beetle, with everted uterus. (Drawn by R. Giblin-Davis)
第三节 线虫杀虫剂
主要内容
一、昆虫病原线虫的形态特征 二、线虫杀虫剂的发展历史
三、昆虫病原线虫的种类及致病机理
四、昆虫病原线虫的特点
五、线虫杀虫剂的应用前景
六、主要线虫杀虫剂产品
一、昆虫病原线虫的形态特征
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类较低等的动物, 其体长仅毫米级大小,分类上属于无脊 椎动物线虫动物门,线虫纲。已知的线 虫约有42000多种。根据它们的食性可分 为3类:腐生线虫、植物寄生线虫和动物 寄生线虫。专性寄生在昆虫身体上的线 虫,即虫生线虫,已知有1000多种。
致病机理:昆虫病原线虫消化道内携带 共生细菌,当线虫从昆虫消化道或体壁 侵入,进入昆虫血腔后,共生菌从线虫 体内释放出来,在昆虫血液内增殖,使 寄主患败血症迅速死亡。
生活史:斯氏线虫科 Steinernematidae 异小杆科 Heterorhabditidae
The mutualistic bacterium, Xenorhabdus bovienii, in a vesicle of the nematode, Steinernema feltiae (夜蛾斯氏 线虫) (=bibionis). (R. Akhurst)
小杆目:小杆科 Rhabditidae
Deroceras reticulum (field slug 蛞 蝓) feeding on a seeding of oilseed rape (canola). (M. Wilson)
Deroceras reticulum in the foreground infected by the nematode Phasmarhabditis hermaphrodita. Note characteristic swollen mantle of the infected slug in comparison to the healthy slugthe back-ground. (M. Wilson)
二、线虫杀虫剂的发展历史
第一个有关线虫寄生昆虫的报道:18世纪中期 1929粘Glaser从日本的一种丽金龟中得到了
格氏斯氏线虫,标志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害 虫的开始
1940~1960年处于低潮 1960~1970年,再次引人关注。
如小卷蛾斯氏线虫、异小杆线虫
三、昆虫病原线虫的种类
Romanomeris culicivorax (食蚊罗索线虫) juvenile coiled in the thorax of Aedes aegypti. (R. Gordon)
Romanomeris culicivorax post parasite emerging from the thorax of Aedes aegypti. (R. Gordon)
垫刃目 Tylenchida
索科线虫 (Mermithidae)
形态:成虫幼虫体形相似,丝线状,体白色, 0.2~30 cm 入侵过程 :卵孵化出感染期索线虫主动寻找昆虫 寄主,借口针和酶入昆虫体节间膜入侵。进入体 腔后发育,一般游离于体腔内,有时达神经组织。 症状:开始不表现明显病症,后行动迟钝、腹部 异常膨大、食量减少或不取食。虫体异常透明, 可从病虫外看到线虫 寄主:昆虫、甲壳动物、蚯蚓、软体动物和蜘蛛 等200种以上
垫刃目: 腊肠线虫科 Allantonematidae
Contortotylenchus juveniles emerging from Ips (小 蠹) adult bark beetle (树皮甲虫). (D. K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