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植物病原物:细菌
植物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植物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植物病原微生物概述
植物病原微生物指的是导致植物发病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
原生生物等。
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分泌毒素或感染细胞引起植物生理代谢紊乱,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研究植物病原微生物对于防控农作物疾病、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通常通过分裂来繁殖。
植物病原细菌包括革兰氏阳
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它们通常侵入植物组织,繁殖并分泌毒素,导致植物发生病变。
真菌
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包括霉菌、酵母菌和子囊菌等。
植物
病原真菌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寄生或侵染,引起植物的病害。
例如,白粉病和锈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病毒
病毒是一种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病原体,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复制。
植物病原病毒
可以通过昆虫传播、接种或接种传播等方式传播,导致植物病变,如花叶病毒病和马铃薯Y病毒病等。
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原生虫和细菌体。
植物病原原生
生物侵入植物组织,通过摄食组织细胞或繁殖,导致植物发病。
例如,霉变和根结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都是由原生生物引起的。
综上所述,植物病原微生物是引发植物疾病的关键因素,科学防控和管理植物
病害对于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护植物健康生长。
植物病理学-农学-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细菌、病毒

7、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
新设立的属,这是一类在韧皮
部中寄生危害的病原菌,以柑桔 黄龙病菌为代表,至今尚未能人 工培养,但已在电镜下观察菌体 梭形或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过 去一直称为类细菌或韧皮部难养 菌( Phloem fastidious bacteria , PFB) 。
马铃薯环腐病
9、螺原体属(Spiroplasma) 菌体的基本形态为螺旋形,繁殖时可产生分枝,分枝亦呈螺 旋形。螺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很小,煎蛋状,直径 1mm 左右,常在主菌落周围形成更小的卫星菌落。菌体无鞭 毛,但在培养液中可以做旋转运动。 传病介体:叶蝉、飞虱等。 引起柑桔僵化病、玉米矮化病等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重要类群
门及特征
薄壁菌门(有细胞壁的格 栏氏阴性细菌) (Gracilicutes) 细胞壁10~13nm,肽聚糖 含量1~3%
重要植物病原属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食酸菌属 Acidovorax 黄单胞杆菌属 Xanthomonas 伯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 嗜木杆菌属 Xylophilus 拉尔氏菌属 Ralstonia 欧氏菌属 Erwinia 草螺菌属 Herbaspirillum 泛菌属 Pantoea 根瘤杆菌属 Rhizobacter 木杆菌属 Xylella 韧皮部杆菌属Liberibacter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棒型杆菌属 Clavibacter 短小杆菌属 Curtobacterium 节杆菌属 Arthrobacter 红色球菌属 Rhodococcus 鸭茅草杆菌属 Rathayibacter 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 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植物病原细菌PPT

植物病 植物病 原真菌 原细菌
2021/4/14
植物 病毒
植物病 原线虫
寄生 植物
1
真菌
鞭毛菌 子囊菌 结合菌 担子菌 半知菌 亚门 亚门 亚门 亚门 亚门
2021/4/14
2
真菌
无性 生殖
有性 生殖
游动 胞囊
孢子
孢子
2021/4/14
分生 孢子
厚垣 孢子
休眠 孢子囊
卵孢子
接合 孢子
2021/4/14
2021/4/14
21
四)侵染来源
病害的发生一定程度取决于接 种体的数量,由于病原细菌繁殖速率极快, 少量的细菌很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病害的大流 行。植物病原细菌不产生休眠孢子,但可以 在种子、土壤、多年生寄主植物、植物残体、 昆虫等上存活。
多年生木本植物:病原细菌在枝条 或树干上越冬,成为下年初侵染来源。
分泌毒素,使四周细胞中毒而死。
2021/4/14
19
2 维管束组织病害:通过薄壁组织或水孔后再 进入维管束,在木质部或韧皮部扩展。
稻白叶枯病菌在薄壁细胞中蔓延很 慢,形成局部的枯斑,进入维管束组织后, 蔓延加快,形成长条形叶枯症状。
2021/4/14
20
3 瘤肿或其它畸形病害:
病菌不深入到内部,它们在表皮 细胞间扩展,很少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 但是组织中产生的少量的激素类物质,刺 激寄主形成瘤肿等畸形症状。
1 寄生性的强弱:寄生性弱的细菌一般都是从 伤 口侵入;寄生性强的细菌,较能适应寄生的 生活,就不一定要从伤口侵入。
2 引起叶斑、叶枯症状的病原细菌,多可从自然 孔口侵入,而引起萎蔫、腐烂和瘤肿等症状的则 多是从伤口侵入。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试卷)一.填空题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B.斑点C.萎焉D.畸形( )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 )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B.无性孢子C.无法比较( )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B.植物的病征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D.传染性( )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 )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 )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B.适温高湿C.适温低湿D.低温低湿( )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B.侵入期C.潜育期D.发病期( )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温度B.湿度C.风雨D.光照( )10.________是多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
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原微⽣物1 植物病原物定义植物病原物,⼜叫植物病原菌或病原微⽣物,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类病毒等在内,经传播侵⼊植物后能引起疾病的传染性微⽣物或⽣物性病原媒介。
植物病原物常能⼲扰植物正常的⽣理⽣化功能,并使植物在⽣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引起植物病害,危害植物健康,影响作物产量。
2 与植物的关系植物病原物侵害的对象是植物,绝⼤多数病原物与植物之间都是⼀种寄⽣关系[2]。
⼀种⽣物从其他⽣物体内获取养分的能⼒称为寄⽣性(parasitism),这种⽣物被称为寄⽣物(parasite),被寄⽣的植物称为寄主(host)< data-bigsrc='https:///app/a/200698/2048_1536_20200225151207-1315850408.png' data-loaded='true' data-observer='true' data-src='https:///app/a/200698/2048_1536_20200225151207-1315850408.png' style='color: inherit;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background-position: 50% 50%;background-size: contain; display: block;width: 232px;height: 174px;background-color: rgb(249, 250, 251);background-image:url('https:///mmbiz_png/y9qN1iauRKicUyIyibCvtniaMeLXYLdVgZEWvpTRGc4coicE6UCowicXFA2R8jnv9QCAPStib6YoCNgcQelmGA2iakl4Sw/640? wx_fmt=png');' title='点击查看⼤图'>⽟⽶叶⽚锈病受害状⼀般将寄⽣物分为两类,即活体营养⽣物(biotroph)和死体营养⽣物(necrotroph)。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构。
5.菌脓:细菌病害常见特征。菌脓失水干燥后变成菌痂。 * 注意:由于植物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因此只有病状,而不产生
病症。
黄瓜霜霉病
豇豆白粉病
豇豆锈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三、 症状的变化
1.典型症状 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Ly图表园林
植物病害的定义
•
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
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理学
一.植物病害
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 了能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 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1.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毒等。 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其场所:
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病株残体 ,土壤或肥料,昆 虫或其他介体。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病原物 的传播
主动传播
被动传播
气流传播
水流传播
人为传播
昆虫等 介体传播
植物病理学
(2)病原物的传播 气流传播:是病原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 雨水传播:植物病原细菌和部分真菌的分生孢子或土壤中的病原物; 昆虫或其他生物介体传播:病毒、菌原体和部分细菌、真菌、线虫; 人为因素传播:人为调种、农事操作等。
坏死
番茄斑枯病
坏死
柑橘溃疡病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3、病状的类型--腐烂
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 细胞破坏消解。
植物病原物的概念

植物病原物的概念
植物病原物是指那些引起植物疾病的生物体或物质。
它们可以是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真核寄生物等,它们引发的疾病对植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植物病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入植物组织,释放毒素或激起宿主植物的免疫反应来造成疾病。
真菌:真菌是最常见的植物病原物之一,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并通过吸取植物组织中的养分来引起疾病。
例如,白粉病就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
细菌:细菌是另一类常见的植物病原物,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细胞并分泌毒素来引发疾病。
例如,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由一种名为普通细菌的细菌引起。
病毒: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颗粒,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细胞并利用植物细胞的机制进行复制来引发疾病。
例如,马铃薯Y病毒引起的疾病对马铃薯产量造成了极大影响。
线虫和真核寄生物:线虫和真核寄生物也是植物病原物的一种,它们通过侵入植物根部或其他组织,从而引发疾病。
例如,根结线虫引起的根结病对一些农作物的生长产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控制植物病原物的侵害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合理施肥、轮作、病害防治剂的使用等。
此外,通过选育抗病品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对植物病原物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植物疾病,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植物也会受到各种病原物的侵害。
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不同类型的病原物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疾病,对植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物类型:真菌真菌是造成植物疾病的最主要的病原物之一。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分生孢子等方式扩散,侵入植物的叶子、茎、果实等组织,引起植物的腐烂、枯死、生长迟缓等症状。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粉病、黑霉病、灰霉病等。
细菌细菌是另一类常见的植物病原物。
细菌主要通过伤口、气孔等途径侵入植物组织,引起植物组织坏死、溃疡等症状。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包括溃疡病、疮痂病等。
病毒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病原体,它依赖于寄主细胞进行繁殖。
病毒通过昆虫传播、接种、接种器、刀具、接种施肥机、污染种子等方式侵入植物,导致叶片变形、叶片失色、疮痂病等症状。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花叶病毒病、斑驳花叶病毒病等。
线虫线虫是一种微小的线形动物,它通过土壤或昆虫传播侵入植物根系,破坏植物的根部组织,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死亡等现象。
常见的线虫性病害有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等。
真菌类病原物真菌类病原物是植物病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真菌类病原物包括霉菌、毛霉菌、子囊菌等,它们对植物的危害程度不同,引起的病害也各有不同。
总的来说,植物病原物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的病原物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种植和管理植物过程中,及时识别和控制不同类型的病原物对于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上述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植物病害的了解,有效预防和控制植物疾病的发生,保障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员:均为植物病原菌,如甘蓝黑腐病的野油菜黄 单胞菌(X.campestris pv. campestris)、水稻白叶枯病 的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 oryzae pv. oryzae)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 (X.oryzae pv. oryzicola)。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 colony
11.植原体属(Phytoplasma)
即原来的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MLO)。 菌体的基本形态为圆球形或椭圆形,但在韧皮部筛管中或 在穿过细胞壁上的胞间连丝时,可以成为变形体状,如丝状、 杆状或哑铃状等。 目前还不能人工培养。 早期的分类和鉴定主要依据生物学特征,如寄主、症状、 介体专化性等。 1993年,Kirkpatrick和Sears建议成立植原体属。 常见的植原体病害有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枣疯病等。
5.欧文氏菌属(Erwinia)
菌体短杆状, G- 。鞭毛:多根周生(一个“种”无鞭毛)。 兼性好气性,代谢为呼吸型或发酵型,无芽孢, 营养琼脂上菌落圆形、隆起、灰白色。氧化酶阴性,过氧化 氢酶阳性。 DNA G+C含量:50-58 mol% 重要植物病原菌: 解淀粉欧文氏菌(E. amylovora),引起梨火疫病,外检病害。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 carotovora),寄主范围广,侵害20多科 数百种果蔬和大田作物,引起肉汁或多汁组织的软腐,如十字 花科蔬菜软腐病(E.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Crown gall (冠瘿或根癌)of Mark apple rootstock caus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Bacterial attachment to plant cell
2.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菌体短杆状或略弯,单生,鞭毛1-4根或多根,极生。 G- , 严格好气性,代谢为呼吸型。无芽孢。 菌落:圆形、隆起、灰白色,有荧光反应的为白色或褐色, 有些种产生褐色素扩散到培养基中。氧化酶多为阴性,少数为 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 DNA G+C含量:58-70mol%。 典型种:丁香假单胞菌(P. syringae),寄主范围很广,引起 叶斑或坏死症状以及茎秆溃疡,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培养基pH:中性偏碱;T:26—30℃,33~40℃停止生长, 50℃、lOmin时多数死亡。
2.维管束难养细菌(fastidious vascular bacteria): 寄生植物维管束,在人工培养基上难以培养(如木质菌属 Xylella)或不能培养(如韧皮杆菌属Liberobacter) 3.植原体:至今还不能人工培养 4.螺原体:需在含有甾醇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在固体培养 基上形成煎蛋形菌落。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一) 形态和结构 :
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为杆状,因而称为杆菌 菌体大小:一般为0.5~0.8 µ × l~3 µ 。 m m
• 真菌菌丝(hypha):单根丝状体, 直径一般为2-30µ m,最大可达 100µ m。
Bacteria (Erwinia)multiply in sap at the margins of wounds
园艺植物病理学
时浩杰
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植物病原真核菌类; 植物病原细菌; 植物病毒; 植物病原线虫; 寄生性植物。
无细胞结构
有细胞结构
病毒界 无核膜
细菌界
有核膜
古菌界 无细胞壁 有细胞壁
胞壁主成分 为纤维素 含叶绿素a 和b 少数含叶 绿素c
3-细胞壁内结构:
1-细胞质膜 2-鞭毛(flagellum):细胞质膜下粒状鞭毛基体上产 生,穿过细胞壁和黏质层延伸到体外,鞭毛基部有鞭 毛鞘。 据着生位置分为: 极鞭: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 周鞭:着生在菌体四周的鞭毛 鞭毛数目和着生位置在属的分类上有重要意义。
3-核区:无固定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细胞质中央区域;
瓜类细菌性角斑病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
烟草细菌性角斑病 (Pseudomonas syringae pv.angulata)
3. 劳尔氏菌属(Ralstonia)
与假单胞相似,单鞭毛或无鞭毛。 典型种:青枯菌(R. solanacearum),寄主范围很广,最感病 的是茄科作物。
• 问题-青枯病该如何诊断?
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white milky streaming of bacterial cells from cut tomato stem
4.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菌体短杆状,多单生,少双生,鞭毛单根极生。 G。严格好气性,代谢为呼吸型。 菌落:圆形、隆起、蜜黄色,产生非水溶性黄色素。 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 DNA中G+C含量:63-70 mol%。
病菌菌体有多种形态,多数圆形、椭圆形或香肠形, 少数呈不规则形,无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
限于韧皮部寄生,至今还未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故 也称为韧皮部难培养菌。
病菌的寄主: 主要是柑橘属、金柑属和枳属。另外,草地菟丝子可从 柑橘上将病菌传到夹竹桃科草本植物长春花植株上,引 起典型的黄龙病症状。
柑橘黄龙病症状
7.木质部小菌属(Xylella)
菌体短杆状,单生,细胞壁波纹状,无鞭毛, G-,好气性, 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 对营养要求十分苛刻,要求有生长因子。菌落有两种类型: 一是枕状凸起,半透明,边缘整齐;另一是脐状,表面粗糙, 边缘波纹状。 DNA中G+C含量:49.5-53.1mol%。
真菌和细菌培养性状的比较
• 二、原核生物的繁殖、遗传和变异
1.繁殖:
裂殖:菌体稍伸长 →细胞质膜自菌体中部内伸 →形成新细 胞壁 →母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细胞 速度快,适宜条件下,每20min分裂一次。 植原体:芽殖——菌体芽生长出分枝,断裂而成子细胞。
2.遗传:
遗传物质(基因组):核质(核区内DNA) + 核区外的质粒。
•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1.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农杆菌
菌体短杆状,鞭毛1-6根,周生或侧生。好气性,代谢为呼吸 型。 G- ,无芽孢。 营养琼脂上菌落为圆形、隆起、光滑,灰白色至白色,质地 粘稠,不产生色素。氧化酶反应阴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 DNA G+C含量:57-63 mol%。 土壤习居菌 均含大分子质粒,控制细菌致病性和抗药性等,如 “致瘤质粒” (Ti质粒), “致发根质粒”(即Ri质粒)。 代表病原菌: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寄主范围极广,可 侵害90多科300多种双子叶植物,尤以蔷薇科植物为主,引起桃、 苹果、葡萄、月季等根癌病。
四、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及诊断
4-质粒(plasmid):独立于核质之外的环状遗传因 子编码细菌的抗药性、育性或致病性等性状; ;
5-细胞质内含物:核糖体、异粒体、中心体、气泡和液泡; 6-芽孢:芽孢杆菌体内形成的内生孢子,具强抗逆能力 植物病原细菌通常无芽孢。
• 问题-你觉得芽孢有什么意义?
(三)革兰氏染色反应:
丹麦医生Christian Gram于1884年最早应用, 以其名字命名此方法. 步骤: 结晶紫染色→碘液处理→用酒精或丙酮洗涤→不褪色的为 阳性反应(G+),褪色的为阴性反应(G-)。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G-,少数是G+
已确认病原种:难养木质菌(X.fastidiosa),引起葡萄皮 尔氏病、苜蓿矮化病、桃伪果病等。该菌由叶蝉类昆虫传播, 使病株表现叶缘焦枯、叶灼、早落、枯死,生长缓慢、生长 势弱、结果减少和变小、植株萎蔫等症状,最终导致全株死 亡。
• 本属书上没有
葡萄皮尔氏病症状 (Xylella fastidiosa)
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组同步分裂,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中,从而保证了亲代的各种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3.变异:形态变异、生理变异和致病性变异等。 A-突变: 自然突变率很低,通常为十万分之一。但是细菌繁殖 快,繁殖量也大,增加了发生变异的可能性。
B-遗传物质的交换: 通过结合、转化和转导方式,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进 入另一个细菌体内,使DNA发生部分改变,而形成性状 不同的后代。
革兰氏染色反应原理:细胞壁结构
periplasmic space =LPS layers
G+ 细菌: 厚肽聚糖层使结晶紫和碘复合物不易被酒精洗掉 G- 细菌: LPS(脂多糖)层和薄肽聚糖层使结晶紫和碘复合物易 被酒精洗掉
(四)培养性状
1.植物病原细菌:
多数为死体营养生物,可人工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白 色、灰白色或黄色菌落;好氧;
Coryneform (club-shaped棒型) cells of Clavibacter
马铃薯环腐病症状
9.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菌落圆形、紧密,多灰白色
菌体丝状、纤细、无隔膜,辐射状向外扩散,可形成基质内 菌丝和气生菌丝。在气生菌丝即产孢丝顶端产生链球状或螺旋 状的孢子。孢子的形态色泽因种而异,是分类依据之一。 多为土壤习居性微生物,少数侵害植物,如引起马铃薯疮痂
解淀粉欧文氏菌(E. amylovora)
Pear fire blight caused by Erwinia amylovora
Collapsed and decaying Chinese cabbage caused by E. carotovora
6、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 asiantic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