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环境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及利用
极端环境下细菌的适应策略和适应机制研究
极端环境下细菌的适应策略和适应机制研究极端环境是指在温度、压力、辐射、化学物质等方面都相对于正常生长环境存在极大的变化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需要生命体具备极强的适应性。
在这一方面,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的适应能力相对其他生物来说更强。
在人们对极端环境下生存细菌与适应策略和适应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有趣而令人惊奇的现象。
1. 极端高温环境研究表明,在极端高温的环境中,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导致其生长和繁殖能力下降。
然而,一些极端嗜热菌却能在高温的条件下生长繁殖。
事实上,在一些热水泉、海底热液喷口等高温环境中,这些菌类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
这些细菌的适应策略令人惊叹。
首先,它们的DNA含有非常高的酸含量,这使得DNA更耐高温。
其次,这些菌类的细胞膜构成非常独特,富含热稳定的蛋白质,使其更加耐高温。
此外,这些菌类还特地在细胞内储存了一些能够增强细胞稳定性和耐高温的代谢产物,比如吡咯酮类。
通过这些策略,这些“嗜热菌”可以在高温环境下生长繁殖。
2. 极寒低温环境另一方面,极地、高海拔和高地一些地区的极寒低温环境同样也需要细菌特别的适应策略。
这些环境中的生物很容易受到低温、干旱以及化学物质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中,以密集群居为特征的古菌就出现了。
古菌也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但是与细菌不同的是,古菌的细胞结构和生理代谢与真核生物更为接近。
这些古菌的细胞膜富含甘油二酯,这种化合物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减少膜的流动性,使细胞膜稳定性更高。
同时,这些古菌也通过储存大量的抗氧化物来增强其抵御紫外线辐射和寒冷的能力。
通过这些适应策略,古菌在极端环境下得以存活繁衍。
3. 高压环境海底的一些地方存在极高的压力,这对生命的存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这样的环境中,另一类细菌——嗜压菌就开始进化。
嗜压菌的细胞膜不同于其他细菌和真菌。
它的细胞膜可以承受高压环境下的变化,以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嗜压菌还会在细胞内积累一些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以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适应高压环境的生存。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在地球上,存在着许多极端环境,比如高温、低温、高压、低压、强酸、强碱、高盐等。
在这些极端环境下,生物往往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
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微生物却能够在这些极端环境中存活并繁衍,甚至将这些极端环境作为自己的优势所在。
这些微生物是如何在极端环境中适应的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1. 高温环境下的微生物适应机制高温环境下,微生物需要应对高温所带来的蛋白质变性、细胞膜的液晶相结构破坏等问题。
一些高温环境下的微生物通过产生热稳定的蛋白质来应对高温蛋白质的变性,保护细胞内的酶和结构蛋白不受高温影响。
它们还通过改变细胞膜脂质成分和结构,增强细胞膜的热稳定性来适应高温环境。
以古菌为例,古菌是一类可以生存于高温环境的微生物,它们通过产生热稳定的蛋白质来抵御高温的影响。
古菌的核酸含量较高,蛋白质结构较为紧凑,能够耐受高温条件的影响。
古菌的细胞膜结构独特,富含强化细胞膜的类固醇、二酸单酰甘油酯等成分,使其在高温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
低温环境下,微生物需要应对细胞膜的流动性减弱、蛋白质的折叠难以进行等问题。
一些低温环境下的微生物通过产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细胞膜来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使得细胞在低温环境下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它们还通过产生低温下可折叠的酶和蛋白质,使得细胞在低温环境下依然能够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以嗜盐细菌为例,嗜盐细菌是一类可以在高盐环境下生长的微生物,它们通过产生富含有机溶质的细胞内环境来应对高盐环境的影响。
嗜盐细菌可以合成并积累大量的有机溶质,比如甘油、丙三醇等,使得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得以保持。
嗜盐细菌的细胞膜脂质成分和细胞壁的组成也与一般细菌有所不同,这使得它们对高盐环境的耐受性更强。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能够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调控细胞内有机溶质的含量、产生特殊的酶和蛋白质等方式来适应极端环境的生存压力。
这些微生物的适应机制不仅对我们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存方式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这些微生物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极端环境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及利用
极端环境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及利用摘要:极端环境微生物是指生活于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它们定义了生命的边界。
对极端环境微生物适应机制的研究以及新的极端酶的发现,使得解决工业生产的苛刻条件与蛋白酶易变性的矛盾成为可能。
本文分别对嗜热菌、嗜冷菌、嗜酸菌、嗜碱菌、嗜盐菌、嗜压菌 6 种极端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极端微生物,适应机制,应用随着人类对生存家园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探索开发,人们对原本被视为生命禁区内的生命 (极端环境微生物)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极端环境微生物( extremophiles) 是指在一般生物无法生存的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高压、高辐射、太空等异常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群体的统称[1],例如嗜热菌( Thermophiles ) 、嗜冷菌( Psychrophiles ) 、嗜碱菌( Alkali- philes)、嗜酸菌( Acidophiles) 、嗜盐菌( Halophiles) 、嗜压菌( Piezophiles) 等。
由极端环境微生物适应极端环境所形成的特殊生理特性以及代谢产物,在基础研究、环境保护、食品化工及医学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巨大应用潜力。
本文分别对嗜热菌、嗜冷菌、嗜酸菌、嗜碱菌、嗜盐菌、嗜压菌 6 种极端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和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
1. 嗜热微生物一般把最适生长温度高于45 ℃的微生物称为嗜热微生物。
另外,还可根据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将其划分为嗜热微生物( 45℃ -60℃)、极端嗜热微生物( 60℃ -80℃)和超嗜热微生物( >80℃)。
目前发现的嗜热菌大都来自热泉、海底热液口、堆肥、火山等极端环境中,它们中大多数属于古细菌。
目前发现的生命最高生存温度为121-122 ℃ [2]。
1.1 适应机理嗜热微生物是如何适应高温而得以存活的呢?其适应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蛋白质的热稳定性性提高。
超嗜热微生物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常温微生物并没有不同之处,超嗜热微生物蛋白质倾向于抵抗蛋白质的去折叠( unfolding) : 嗜热蛋白质具有拥有高度疏水的核心结构的趋势;蛋白质表面具有较多的电荷分布;蛋白质表面具有更多的离子键相互作用。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生长与适应策略分析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生长与适应策略分析极端环境是指一些极端的地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严重限制着生物生存的环境,如高山、沙漠、极地等。
这些极端环境对于生物而言,充满了巨大的挑战和危险。
但是,正是在这些极端环境下,微生物却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逐渐形成了各种独特的适应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
一、高山环境高山环境是指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区。
高山环境下,常温低,气压低,紫外线强度高,营养物质稀缺,同时还存在强烈的自然灾害和地质地形变化等因素。
因此,高山环境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环境。
但是,许多微生物却能够生长和繁殖在高山环境中,并且表现出了多种适应策略。
1. 有效利用光能由于高山环境下营养物质较为稀缺,微生物要想存活必须通过有效地吸收光能来维持生命活动。
许多高山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自己所需的有机物质。
例如,高山绿藻属于一种常见的高山微生物,它借助于叶绿体和光能,能够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合成自己所需的有机物质。
2. 衰老实验应付自然环境由于高山环境中自然灾害和地质地形变化等因素的频繁发生,微生物必须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才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
例如,衰老实验是一种极端环境下对微生物抗逆性的测试方法。
许多高山微生物通过进行衰老实验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增强自身的抗逆性。
二、极地环境极地环境是指地球的两极地区和周边的大片海域。
由于高纬度、极低温度、强风雪、极低的水分和光照等因素,极地环境被认为是最为极端的环境之一。
但是,许多微生物却能够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生长和繁殖,并且发展出了许多独特的适应策略。
1. 抗寒保温由于极地环境的极低温度,微生物必须具备一定的抗寒保温能力才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
一些极地微生物能够在极低温度下合成特殊的保护蛋白,以保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同时,一些微生物也能够利用特殊的生物体结构来实现保暖。
例如,极地真菌可以在自身表面产生一层特殊的菌丝,并且可以利用这层菌丝来保证自身的保暖。
2. 利用光合作用由于极地环境下营养物质非常稀缺,微生物要想生存必须有效地吸收光能来维持生命活动。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摘要】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机制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极端环境对微生物生存的挑战,包括高温、高盐、酸碱度、高压和辐射等。
接着探讨了微生物在不同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机制,如产生特定蛋白质来保护细胞结构,调节细胞膜脂质组成以抵御外界压力,以及修复DNA损伤等。
总结了目前研究的进展和展望,指出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机制不仅有助于解决生物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如生物技术和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索微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关键词】微生物、极端环境、适应机制、温度、盐度、酸碱度、压力、辐射、总结、展望、未来方向、意义、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是微生物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人类对地球各种极端环境的探索和利用,对于微生物在这些极端环境中的生存和适应机制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
极端环境包括温度极端、盐度极端、酸碱度极端、压力极端以及辐射极端等条件,这些环境下的微生物具有独特的适应机制,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研究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存策略和繁殖方式,对于拓展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研究还可以为开发生物技术和生物资源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探究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索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机制,可以为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1.2 研究意义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机制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了解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机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还能为生物工程、药物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研究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生命的极限。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极端环境是指存在于地球上最恶劣、最具挑战性的地区和条件,如深海、高温、低温、高压、高辐射、酸碱性极端等。
在这些极端环境中,微生物为了生存和繁殖,通过适应性进化发展了一系列的适应机制。
对于高温环境,一些微生物通过产生热耐受蛋白质来保护自身。
这些热耐受蛋白质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可以稳定和保护微生物内部的蛋白质和酶,增强其在高温环境中的活性和稳定性。
对于低温环境,一些微生物通过改变其膜脂的组成来适应寒冷条件。
低温下,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导致细胞功能受到限制。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一些微生物增加了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使得细胞膜更加流动,从而增强了微生物在低温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对于高压环境,一些微生物通过调节细胞内的压力来维持细胞的稳定。
这些微生物具有特殊的酶和膜蛋白,可以适应高压环境下的生长。
其中一个例子是深海微生物,它们具有高度压力适应性,可以在高压环境下繁殖,并且能够在压力减小的情况下快速适应并继续生长。
对于酸碱性极端环境,一些微生物可以通过产生酸碱中和酶来调节细胞内的pH值。
这些酶可以将酸碱性物质转化为相对中性的物质,从而维持微生物细胞内的稳定环境。
一些微生物通过形成休眠细胞或耐久体的方式适应极端环境。
当环境恶化时,微生物可以通过形成休眠细胞或耐久体,在恶劣条件下存活并等待适合的环境条件再次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机制是多样的。
它们通过改变细胞内的代谢途径、产生特殊的蛋白质和酶、调节细胞内压力和pH值等方式,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从而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这些适应机制为我们了解生命的极限和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适应与生存
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适应与生存Introduction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存在一些极端环境,如高温、低温、高压、高盐、酸碱极端环境等。
人们往往认为这些环境对生命是致命的,然而神奇的微生物却能在这些极端环境下存活并繁衍。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的适应与生存机制。
1. 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1.1 火山温泉中的热带菌火山温泉中的温度可以高达数百摄氏度,然而一些称为"热带菌"的微生物却能够在其中繁衍生存。
这些微生物通过产生特殊的热稳定酶来适应高温环境,用以保护自己的蛋白质不被变性。
此外,它们还借助细胞膜的固定结构以及DNA的高温稳定性等适应机制来生存。
1.2 深海黑烟团中的嗜热菌深海黑烟团是由于海洋热液喷口中喷出的高温矿物质与海水相结合而形成的,温度可高达300摄氏度以上。
在这种环境中,嗜热菌能够以高温为生,其适应机制主要包括生长酶和蛋白质的热稳定性升高、比表面积减小以防止蛋白质变性等。
2. 低温环境中的微生物2.1 极地冰川中的古菌极地冰川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它的温度常年低于零度。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些古菌类微生物能够适应并生存下来。
它们通过调节膜脂的饱和度来保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并合成抗冻蛋白帮助细胞抵抗寒冷环境的影响。
2.2 海洋深层中的压力菌海洋深层的水压常常高达上百兆帕,而且温度普遍较低,然而压力菌却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存活。
它们利用良好的细胞壳结构和稳定的细胞膜来抵抗高压环境下的挤压力,并在生理代谢上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低温环境。
3. 高盐环境中的微生物3.1 盐湖中的嗜盐菌盐湖的盐度远高于海水,普通的生物很难在其中生存,然而嗜盐菌却能够适应高盐环境并茁壮成长。
它们通过积累高浓度的有机物质以维持细胞内渗透平衡,并产生抗氧化酶来抵御高盐环境中的氧化压力。
3.2 盐渍土壤中的耐盐细菌盐渍土壤的盐度较高,对于大多数植物和微生物而言都是不利的生长条件。
然而耐盐细菌通过调节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和维持细胞外环境的渗透性等方式来适应高盐环境,并具备一定的耐受力。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适应和生存机制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适应和生存机制在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和生存机制可以说是一种生命奇迹。
这些环境包括深海、高山、极地、沙漠、酸碱度极高或极低的地区等。
这些微生物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可以在这些环境中生存。
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对于人类在未来的探索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1. 深海微生物的适应和生存机制深海环境是一个极端的环境,光照非常微弱,压力和温度都非常高。
许多微生物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成为了深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微生物主要靠化学能量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利用硫化物和甲烷等物质进行化学合成。
例如,深海热液口附近的细菌,它们利用高温高压下的热液,同时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和化学能量生存。
这些微生物的适应和生存机制主要体现在其细胞膜的结构上,如用异戊烷代替脂肪酸以帮助抵抗高温,以及利用环境中的氢化物和二氧化碳等化合物为细胞提供能量和营养。
2. 极地微生物的适应和生存机制极地环境同样是一个极端的环境,极寒的气温和冰雪覆盖,使得生长和繁殖条件十分恶劣。
但是,极地地区仍然有大量的微生物生存在此地。
这些细菌和真菌有着极强的抗寒能力。
例如,Antarctic 冻土细菌可以在极低的温度下生存,它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多糖和脂肪来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同时抵抗严寒,进而完成生存和繁殖。
此外,极地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还有一种奇特的物质,叫做"反冰霜蛋白"。
这种蛋白质主要是用来抵御极低温度下形成的冰晶从而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可抵御极寒,因此,他们可以在石头上和其他原料上生长、繁殖。
3. 高山微生物的适应和生存机制高海拔环境也是一种严格的极端环境,由于大气压力和氧气含量,生命在这种地区的存活变得非常困难。
然而,高山区域仍然有一些生物可以适应和生存。
这些微生物主要依靠避免缺氧和攫取氧气分子来生存。
例如,位于喜马拉雅山下的西藏拉萨医学高等专业学校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海拔4300米的拉萨和海拔5800米左右的珠穆朗玛峰山顶上,有大量的微生物生存。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极端环境指的是那些极端的生存条件下的环境,比如高温、低温、高盐度、高压力等。
在这些极端环境下,微生物需要通过一些适应机制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在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渗透调节在高盐度的极端环境中,微生物需要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离子和溶质的浓度来维持渗透压平衡。
许多极端嗜盐微生物能够积聚大量的盐分,从而在高盐环境中生存。
一些叶绿体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高盐度环境下也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离子的平衡来适应高盐环境。
2. 热稳定蛋白在高温环境下,微生物需要通过产生热稳定蛋白来适应高温环境。
这些热稳定蛋白能够保护细胞内的蛋白质和核酸不受高温的损害。
一些嗜热菌和嗜热古菌能够产生大量的热稳定蛋白,从而在高温环境中生存。
4. 氧化还原调节在极端氧化还原环境中,微生物需要通过产生氧化还原酶和抗氧化酶来适应氧化还原环境。
这些酶能够帮助细胞对抗氧化应激,防止氧化损伤。
一些极端氧化还原微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氧化还原酶和抗氧化酶,从而在极端氧化还原环境中生存。
5. DNA修复系统在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DNA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微生物需要通过DNA修复系统来修复受损的DNA。
一些极端环境微生物拥有高效的DNA修复系统,能够及时修复受损的DNA,从而保证细胞的正常功能。
6. 营养利用在极端环境中,微生物需要通过适应其特殊的营养条件来维持生存。
一些极端环境微生物能够利用特殊的有机物或者无机物作为能量和碳源,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下通过调节渗透压、产生热稳定蛋白、产生压力蛋白、氧化还原调节、DNA修复系统和适应营养利用等适应机制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这些适应机制帮助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极端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
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适应机制
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适应机制在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极端环境,例如极地、高原、深海、盐碱地等等。
这些环境常年处于极端的温度、压力、酸碱度、盐度等等条件下,蕴含着极为特殊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由于这些条件对大多数生物来说都是极其恶劣的,因此在极端环境中能够存在的生命形式就显得尤为珍贵。
而在这些生命形式中,微生物的角色尤为突出。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的分布和适应机制。
一、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的分布1. 极地环境中的微生物极地的寒冷、干燥、辐射等条件对微生物的生存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然而,据珊瑚岛(Antarctica)研究表明,南极洲冰盖下的土壤中,每克重约有1亿个细胞。
此外,在南极洲常年温度为零下30度以下的海水中,也能发现大约40种的浮游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有着不同的形态和细胞特性,例如球菌、条形菌、肋骨菌、冰菌等等,因为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而能够在南极洲的极端环境中繁衍生息。
2. 高山环境中的微生物高山氧气稀薄、温度低,对微生物的生存有着极大的挑战。
山顶、冰川、雪线等都是高山中极端环境。
然而,高海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较高,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例如青藏高原的黄土高原,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土壤中还能够发现细胞密度较高的紫菜藻,同时有着丰富的细菌群落分布。
3. 深海环境中的微生物深海环境黑暗、压力巨大、没有阳光、温度低等等,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都是致命的。
然而,深海存在着各种形态奇特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有着很高的适应性。
最常见的深海微生物要数微生物海底火山,这些海底火山生活中的微生物群落具有很高的适应能力,能够在高温和高压的环境下生存。
二、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机制1.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基因变异微生物能够适应很多极端环境的原因之一便是基因变异。
通过突变、修饰等方式,微生物能够不断进行DNA和RNA的变异,来适应生存环境。
例如,一些极端寒冷环境中的微生物如寒冷酵母菌,它们能够通过改变细胞膜的脂肪酸成分,来保持细胞膜的可流动性,从而适应低温环境。
利用微生物研究揭示极端环境中的生命适应机制
利用微生物研究揭示极端环境中的生命适应机制在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极端环境,如高温、低温、高压、高盐等。
这些环境对于生物来说是极其恶劣的条件,然而,一些微生物却能在这些极端环境中生存并繁衍。
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它们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机制,为人类理解生命适应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极端温度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命适应机制(1)热水域微生物的研究热水域是地球上温度最高的极端环境之一,水温可高达100°C以上。
在这种极端的温度下,存在着一类被称为“超热水存贮菌”的微生物。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微生物具有一些特殊的适应机制,如独特的蛋白质结构和热稳定酶的分泌。
这些特性使得它们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生存,并且在温度较低时保持其生物活性。
(2)极地微生物的研究与热水域相反,极地是一个极端的低温环境。
在极地地区的冰川、冻土和海洋中,存在着一些能够适应极寒环境的微生物。
研究发现,这些微生物具有一些特殊的适应机制,如抗冻蛋白的合成和细胞膜的改变。
这些机制使得它们能够在极寒的环境中生存,并且在低温下保持正常的生物代谢。
二、极端压力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命适应机制(1)深海微生物的研究深海是地球上压力最大的环境之一,水下的压力可高达几百个大气压。
在这种极端的压力下,存在着一些能够适应深海环境的微生物。
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它们具有一些适应深海压力的机制,如改变膜结构和细胞壁的合成。
这些机制使得它们能够在高压环境下生存,并且在压力较小的环境中仍能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
(2)盐湖微生物的研究盐湖是一个盐度极高的环境,一般超过3.5%的盐度被认为是高盐环境。
在这种极端的高盐环境中,存在着一些能够适应高盐环境的微生物。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微生物具有一些特殊的适应机制,如积累优势内滴液和改变细胞膜的结构。
这些机制使得它们能够在高盐环境中生存,并且在低盐环境下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
三、结语通过对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存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对于极端条件的适应能力。
微生物与极端环境适应性
微生物与极端环境适应性微生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体,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并对各种环境条件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
其中,微生物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能力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如何适应和生存于极端环境,并展示它们独特的生存策略。
一、极端温度环境下的微生物适应性在高温或低温的极端环境中,微生物能够通过各种机制适应并生存下来。
在高温环境下,一些嗜热性细菌和古细菌展示出了惊人的生存能力。
它们拥有特殊的酶系统,可以在高温下保持稳定的活性,以完成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此外,某些嗜热性微生物还拥有特殊的细胞膜结构,可以保护细胞不受高温的损害。
相反,在极寒的环境中,一些嗜冷菌和极端耐寒菌也表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
它们能够合成和调节特殊的蛋白质,以帮助细胞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此外,它们还能够积累大量的低温抗冻物质,如甘露醇和脂肪酸,以保护细胞免受低温的损害。
二、高压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在深海等高压环境中,一些嗜压细菌和古细菌也能够生存下来。
它们能够适应高压环境的同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这些微生物通常具有高度柔韧的细胞膜,以抵御高压对细胞的影响。
此外,它们还能够合成一些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蛋白质和酶,以在高压环境下发挥作用。
三、酸碱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性一些极端酸性或碱性环境中的微生物如硫杆菌和碱杆菌对酸碱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它们能够合成和调节特殊的膜脂,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
此外,它们还能够合成特殊的酶,以在酸碱环境下正常执行生物化学反应。
这些微生物还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的pH值来适应极端的酸碱环境。
四、极端干旱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在干旱和低水活性环境中,一些嗜极端干燥菌和放线菌也能够存活下来。
它们通常具有高度耐干燥的胞外膜,以保护细胞免受水分流失的影响。
此外,它们还能够合成特殊的保护物质,如胞内聚合物和蛋白质,以保持细胞内的水分平衡。
这些微生物还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内溶质浓度来适应低水活性环境。
五、辐射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在高强度辐射环境中,一些嗜辐射细菌和放线菌展示出了非常强大的适应能力。
逆境生存策略微生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
逆境生存策略微生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引言: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通过各自独特的适应策略,成功地生存下来。
其中,微生物是一类异常适应能力强大的生命形式,它们可以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衍。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生物是如何通过逆境生存策略来适应极端环境的。
一、极端温度环境下的适应策略温度是影响生物存活和繁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一些微生物却能在极热或极寒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对于适应高温环境的微生物,它们会产生一系列热耐受相关的蛋白质,如热激酶、热激酶抑制剂等,帮助细胞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一些厌氧微生物可以利用产热反应来维持温度稳定。
而对于适应低温环境的微生物,它们会产生寒冷激酶,帮助细胞在低温下形成特殊的脂肪酸结构,以保持细胞膜的流动性。
二、极端酸碱环境下的适应策略酸碱环境的变化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具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一些微生物却生存在极端酸碱环境中,如酸性矿渣、高酸度的火山湖等。
对于适应酸性环境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产生酸性耐受蛋白和酸性抗毒物质来抵御酸性环境的侵袭。
另外,这些微生物的细胞壁也会具有耐酸的特性。
而对于适应碱性环境的微生物,它们会产生碱性耐受蛋白和细胞外膜来保护自身免受碱性环境的伤害。
三、极端压力环境下的适应策略一些微生物能够在高压力环境中存活,如深海底部和地下岩石中。
对于适应高压力环境的微生物,它们会产生耐压酶和压力感应蛋白等,调节细胞内压力平衡,防止细胞组织的受损。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通过改变膜脂的饱和度和流动性来适应高压力环境。
四、极端干旱环境下的适应策略干旱环境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严重的影响。
然而,一些微生物却能在干旱和低水分环境中存活。
适应干旱环境的微生物会产生脱水保护酶和膜保护蛋白,以保护细胞和细胞器的稳定性。
此外,微生物还会积累特殊的保护性物质,如耐干胞囊和耐干酸帽。
五、极端辐射环境下的适应策略高强度辐射对细胞的DNA和蛋白质产生损害,但是一些微生物却能在高辐射环境中存活下来。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
极端环境是指地球上的极地、高山、沙漠、熔岩地带等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
由于这
些环境的极端性质,对生物体的生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一些微生物通过适应机制能够在
这些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本文将探讨在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适应机制。
微生物在极寒环境下的适应机制主要包括低温适应和冷冻保护。
低温适应是指微生物
通过改变细胞膜的脂质组成,调节胞内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合成特殊的抗冷酶来提
高其抵抗低温的能力。
冷冻保护是指微生物通过合成抗冻蛋白和抗冻糖来减少冰晶的形成,从而减少对细胞的伤害。
在酸碱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内pH的调节和酸碱稳定的酶。
微生物可以通过合成特殊的质子泵来调节细胞内的pH值,从而维持细胞内稳定的酸碱平衡。
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合成酸碱稳定的酶来在酸碱环境下保持其正常的细胞代谢。
在缺氧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主要包括发酵代谢和耐缺氧的酶。
微生物可以通过
进行乳酸发酵和乙酸发酵来在缺氧环境下维持其细胞代谢。
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合成耐缺氧
的酶来提高对缺氧环境的耐受性。
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下通过适应机制来提高其对极端条件的适应能力。
这些适应机制包
括低温适应和冷冻保护、热稳定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pH的调节和酸碱稳定的酶、耐盐相应蛋白的合成和细胞膜的调节、以及发酵代谢和耐缺氧的酶。
微生物通过这些适应机制能
够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和繁殖,为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极端环境通常指的是温度、压力、酸碱度、盐度、辐射等方面极具挑战性的环境,这些环境对绝大多数生物都是极度不利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生存和繁殖的生物被称为极端微生物。
极端微生物的适应机制非常有意思,本文将从温度、盐度、压力等方面简要介绍一下。
温度适应机制温度通常是一个细胞内部的关键生化环节,对于极端微生物而言,理解并控制温度尤为重要。
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微生物会采取策略,而且策略因物种而异,大多数微生物会调节细胞膜的组成,让膜上的脂质分子中有机物的含量增加,脂质生成后,细胞膜上的流动性和弯曲度也会发生变化,细胞膜上还可能藏着储存能量的脂质小颗粒,这些因素对微生物的适应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样的,极端高温的环境中的微生物也会采取相应的适应机制。
例如,热带雨林中许多种独特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就必须应对高温条件,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氧气的供应(使新陈代谢更快)、调节膜脂质的组成、利用酶和蛋白质来防止蛋白质凝聚。
耐盐生物有着非常独特的内部化学含量。
为了适应高盐浓度环境下的生存和繁殖,它们需要全天候产生大量的孢子,而且孢子呈现出类似真菌的形态。
此外,它们还会实行高性能钾离子(K+)吸收系统,以便稳定地保持胞内的渗透压。
这些细胞中还会编码某些可能帮助它们适应高盐度环境的蛋白质如盐标蛋白(Salt-Binding Proteins),这些蛋白质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可帮助或保护细胞膜和蛋白质,确保反应环境稳定。
深海微生物是极端压力下的生物形式之一,它们生活在传统海洋环境的5000米以下,视线受到极度限制,完全依靠感知和化学交流,因此进化出了独特的适应机制。
一般而言,它们更为纤细、高弹性,以及对高氧气压和高亚硝酸盐浓度的适应能力更强。
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家族是酵母菌科,它们被认为是深海生命体的重要驱动力,因为它们可以抵御超高压力、低氧气浓度的情况,同时又能够分解分子中的糖和多糖。
以上仅是从三个方面简单的介绍了极端微生物的适应机制,每个环境下极端微生物的适应机制都是多种多样的。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地球环境的变化,人们对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机制越来越感兴趣。
极端环境包括高温、低温、高盐、高压力、低氧等环境条件。
在这些极端环境中,微生物作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能够在这些极端环境中生存、繁衍并完成其生态功能。
本文将从高温、低温、高盐、高压力和低氧等方面探讨微生物的适应机制。
高温环境是微生物最常见的极端环境之一,如地热温泉、火山口、深海热液喷口等地方都存在高温环境。
在高温环境中,微生物需要适应高温对生物体的影响,其适应机制主要包括:1. 热稳定酶:高温环境下,微生物需要合成具有热稳定性的酶来维持自身代谢活性和生存能力。
这些热稳定酶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中保持其功能,从而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2. 脂质结构的改变:高温环境中,微生物需要通过改变细胞膜的脂质结构来增强其耐热性。
细胞膜中的脂肪酸链长短和饱和度的变化将使细胞膜更加耐热,从而减少高温对细胞膜的伤害。
3. 热休克蛋白:在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会大量合成热休克蛋白,这些蛋白质具有保护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受高温伤害的功能,帮助微生物在高温环境中生存。
二、低温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1. 渗透调节物质:高盐环境中,微生物会合成大量的渗透调节物质,如甘油、甜菜碱等,帮助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防止细胞因渗透压的变化而受损。
2. 钾离子调节:高盐环境中,微生物会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来适应高盐环境。
维持适当的钾离子浓度能够帮助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保护细胞免受高盐环境的伤害。
1. 细胞结构的改变:在高压力环境中,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会发生变化,细胞壁和细胞膜会变得更加坚固,以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免受高压力的伤害。
3. 代谢和生长的调节:高压力环境中,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速率会发生改变,以适应高压力环境的要求。
微生物需要调节其代谢途径和生长速率,以适应高压力环境。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极端环境是指在温度、压力、pH值、盐度和辐射等方面超出了一般生物所能忍受的范围的环境。
极端环境通常包括高温、低温、高压、低压、高盐、低盐、酸性、碱性等条件。
在这些极端环境下,微生物能够存活和繁殖,并且拥有独特的适应机制。
在高温环境下,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有不同的适应机制。
真核微生物通过产生抗热蛋白来保护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改变细胞膜的脂质组成和增强氧化还原酶的活性,以适应高温环境。
而原核微生物则依赖于热稳定的酶和细胞膜脂质的特殊构成来抵抗高温环境的影响。
在低温环境下,微生物通常通过增加膜脂层的不饱和度来维持膜的流动性,并通过产生抗冻蛋白来抵抗冷冻所引起的细胞膜和蛋白质的结构破坏。
在高压环境下,微生物能够通过改变细胞膜的脂质组成、增加蛋白质的折叠和稳定性,以及增加解旋酶和糖原合成酶等来适应高压环境。
在高盐环境下,微生物能够通过积累低分子量有机溶质和离子来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并通过合成耐盐蛋白来稳定和保护细胞蛋白质的结构。
在酸性环境下,微生物通常通过改变细胞膜脂质组成和细胞壁的结构来适应酸性环境。
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机制主要包括改变细胞膜的脂质组成、增加蛋白质的折叠和稳定性、产生抗寒、抗热、抗压、抗盐和抗酸碱蛋白等。
这些适应机制使得微生物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中存活和繁殖,为生物圈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在极端环境下,微生物通常会形成生物膜或生物聚集体,以增加其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和资源利用效率。
这些生物膜或聚集体通常由多种微生物组成,形成了复杂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协同作用来适应极端环境并完成各种生物学活动。
研究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和生物群落结构,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微生物生态学的认识,也可以为生物技术和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极端环境,比如高温、低温、高压、低压、酸性、碱性等等。
这些极端环境对大多数生物来说都是致命的,但是有一些微生物却能在这些环境中存活,并且还能够繁衍生息。
这些微生物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其适应机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高温环境下的微生物适应机制高温环境是一种常见的极端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大部分生物都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死亡。
有一些微生物却能够在高温环境中存活,比如超热菌、嗜热古菌等。
它们具有以下适应机制:1. 热稳定的蛋白质这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热稳定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高温下不容易变性,能够保持其功能。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生物的蛋白质结构更加紧密、稳定,而且还具有更多的热稳定性氨基酸。
2. 热休克蛋白在高温环境下,这些微生物会产生大量的热休克蛋白,这些蛋白质能够帮助其他蛋白质在高温下保持其结构和功能,从而保护细胞的完整性。
与高温相反,低温也会对大多数生物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极寒的极地环境中,依然可以找到一些微生物的身影,比如嗜冷古菌、嗜冷细菌等。
它们具有以下适应机制:1. 生物膜的结构改变这些微生物会改变细胞膜的结构,使其更加柔软和具有更强的流动性,从而不易受到冰冻的影响。
2. 低温酶在低温环境下,这些微生物会产生一些低温酶,这些酶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和更高的酶活性温度范围,可以在低温下保持其功能。
1. 蛋白质的构造调整这些微生物的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可以使细胞膜更加柔软和抗压,具有更好的适应高压环境的能力。
1. 酸碱调节系统这些微生物会通过调节明胶体内质子浓度、分泌碱性物质等方式来适应酸碱环境。
2. 酸碱稳定的酶这些微生物会产生一些酸碱稳定的酶,这些酶能够在酸碱环境中保持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
总结在极端环境下,微生物能够通过多种适应机制来应对环境的挑战,这些机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微生物生存能力的认识,同时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艰苦环境中微生物对生存现象的适应机制
艰苦环境中微生物对生存现象的适应机制在艰苦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缺氧、高温、低温、高盐度、酸碱值极高等等。
为了适应这些极端条件下的生存,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适应机制。
这些机制涉及细胞壁、细胞膜、代谢途径等细胞结构与功能方面。
本文将对微生物在艰苦环境中的适应机制进行探讨。
1. 微生物细胞壁的适应在高渗透压下,细菌外界环境的水分子会流失,导致细胞膜变得脆弱,不能再支持细胞内物质向外扩散。
为了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细胞的正常功能,一些细菌会形成厚厚的细胞壁以保护自己。
例如,盐受体驱动器的细菌在高盐度环境中会合成更多的糖类物质,进而增加了其厚度,从而帮助细胞适应高盐环境。
同样,耐高压的厌氧菌会产生一种可溶解的物质,被称为解耦素(de-coupling agent),它们可以结合到细胞外面的聚合物链上,起到缩短聚合物链、稀释其浓度的效果,能更有效地适应于超高压环境下的生存。
2. 微生物细胞膜的适应细胞膜是微生物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的第一道障碍,对微生物的适应至关重要。
当微生物处于低温环境时,它们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脂肪酸的组成和长度,使细胞膜的流动性与韧性增加,从而保持其在低温环境中的完好性。
当微生物处于高温环境时,细胞膜变得更加液态,不能有效地分隔细胞内外的物质。
为了适应高温环境,微生物会增加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同时减少不饱和脂肪酸,以改变其结构与流动性,加强细胞膜的稳定性。
3. 微生物代谢途径的适应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在厌氧条件下,大多数微生物无法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来代谢有机物质。
这时有些细菌会使用其他化合物替代氧气,例如硫酸盐、硝酸盐等。
一些艰苦环境中的微生物甚至可以利用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化合物进行代谢,这些离子对其他微生物是有害的。
此时,微生物通过变换代谢途径来活过来的适应机制,可能会促进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除此之外,微生物还有其他的一些适应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端环境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及利用摘要:极端环境微生物是指生活于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它们定义了生命的边界。
对极端环境微生物适应机制的研究以及新的极端酶的发现,使得解决工业生产的苛刻条件与蛋白酶易变性的矛盾成为可能。
本文分别对嗜热菌、嗜冷菌、嗜酸菌、嗜碱菌、嗜盐菌、嗜压菌6 种极端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极端微生物,适应机制,应用随着人类对生存家园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探索开发,人们对原本被视为生命禁区内的生命(极端环境微生物)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极端环境微生物( extremophiles)是指在一般生物无法生存的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高压、高辐射、太空等异常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群体的统称[1],例如嗜热菌( Thermophiles )、嗜冷菌( Psychrophiles ) 、嗜碱菌( Alkali- philes)、嗜酸菌( Acidophiles) 、嗜盐菌( Halophiles)、嗜压菌( Piezophiles) 等。
由极端环境微生物适应极端环境所形成的特殊生理特性以及代谢产物,在基础研究、环境保护、食品化工及医学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巨大应用潜力。
本文分别对嗜热菌、嗜冷菌、嗜酸菌、嗜碱菌、嗜盐菌、嗜压菌6 种极端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和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
1.嗜热微生物一般把最适生长温度高于45℃的微生物称为嗜热微生物。
另外,还可根据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将其划分为嗜热微生物(45℃-60℃)、极端嗜热微生物(60℃-80℃)和超嗜热微生物(>80℃)。
目前发现的嗜热菌大都来自热泉、海底热液口、堆肥、火山等极端环境中,它们中大多数属于古细菌。
目前发现的生命最高生存温度为121-122℃[2]。
1.1适应机理嗜热微生物是如何适应高温而得以存活的呢?其适应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蛋白质的热稳定性性提高。
超嗜热微生物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常温微生物并没有不同之处,超嗜热微生物蛋白质倾向于抵抗蛋白质的去折叠(unfolding) : 嗜热蛋白质具有拥有高度疏水的核心结构的趋势;蛋白质表面具有较多的电荷分布;蛋白质表面具有更多的离子键相互作用。
但是,不同的嗜热蛋白质有不同的热稳定机制没有统一的模式。
有时候,一些表面微小变化有可能增强常温蛋白的热稳定性[3]。
②DNA热稳定性提高但GC含量并不高。
一些甲烷菌中含有较高的环化2,3二磷酸甘油酸cDPG,可以防止DNA的化学损伤,如脱嘌呤化(depurination),但是这种物质在嗜热菌中不是广泛存在;所有超嗜热微生物编码反向旋转酶(reverse gyrase, 一种拓扑异构酶),可将正向超螺旋引入DNA中,增加DNA的热稳定性;其它小分子蛋白如广古菌中组蛋白、泉古菌硫化叶菌Sac7d,Alba等,对稳定DNA或RNA也起重要作用[4]。
③) 细胞被膜具有典型的革兰氏阴阳肽聚糖型细胞壁的高温菌,无法生长于 80℃以上,但嗜热菌如高温神袍菌( The rmotoga),除有肽聚糖外还有由六角形排列的外膜蛋白组成的类似鞘的外层结。
又如能在110℃生长的 Methanothe rmus 、fervicus 具有由蛋白表面层(PS) 或糖蛋白表面层(GPS) 组成,其中GPS有惊人的抵抗力,如 Thermoo proteus 的GPS 在碱性2%SDS ,煮沸下都不被破坏,可一直保持细胞的原始形态。
1.2应用利用嗜热菌体产生的酶,如从嗜热古细菌 Thermus aquoticus 中分离出来用于PCR技术的 Taq DNA聚合酶,这一酶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一些嗜热微生物还具有开发其他工业用酶的潜质,与通过基因工程的办法来获得耐高温的酶相比,节约了成本。
另外,嗜热微生物还可用做菌体发酵,由于高温反应的优点,加热条件下的操作也较容易,如用极端嗜热菌生产乙醇。
2.嗜冷微生物一般认为嗜冷微生物( psychrophile)是指最适生长温度低于15 ℃, 而在温度高于20-25 ℃不能生长的微生物。
耐冷微生物( psychrotroph,或psychrotolarant )是指能够在低温甚至 0℃下生长,但其最适生长温度高于20 ℃。
嗜冷微生物和耐冷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古菌、酵母菌、真菌、原生动物和microalgae。
它们的生存环境包括海洋、冰川、土壤、人为环境等。
2.1适应机制普遍认为,微生物(也包括其它生物)通过膜的流动性增加,减少低温对生物的伤害,适应寒冷环境。
低温诱导的膜流动性变化的可能方式: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 ②缩短酰基链的长度,增加脂肪酸支链的比例和减少环状脂肪酸的比例等,只有在生长的细胞中才能对链的长度进行调整,可能不是一个普遍采用的方法;;③冷休克蛋白的产生使得冷休克基因能正常表达;④类胡罗卜素 (carotenoid) 组成的变化。
⑤嗜冷微生物还产生了一些嗜冷酶,嗜冷酶与常温酶相比,氨基酸组成上发生一些变化,使其在低温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5-6]。
2.2应用已有多种低温酶得到了纯化或克隆表达,它们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寒冷环境下污染物生物降解能力的提高可通过低温微生物特有的冷适应酶实现,这一方法不但可使大规模的牲畜粪便厌氧耐冷分批消化成为可行,同时也使低温下鱼类加工厂中大量油渣以及寒冷地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都成为可能[7]②冷活性酶可在食品低温加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Brechley发现冷活性, β-半乳糖苷酸可用于降解奶制品中乳糖含量,使许多对乳糖敏感的人能饮用。
③低温微生物具备抗冻融能力,若能弄清其生理及分子机制,提取出有用的相关基因及产物,将会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如动植物抗冻医用疫苗、食品保鲜及低温发酵等方面带来好处。
3.嗜酸微生物嗜酸微生物指能在pH 1.0 ~ 5.0 的环境中生长,但在pH5.5 以上则不能生长的一类微生物。
又可分为极端嗜酸微生物(最适生长pH<3)和中度嗜酸微生物(最适生长 pH 3-5)。
它们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热泉、海底热液口、矿堆、人或动物胃等。
3.1适应机制嗜酸微生物能在酸性环境中能够生存主要是它们可以维持胞内pH保持中性。
保持中性的解释有三种,即“泵说”、“屏蔽说”、“道南平衡说”。
“屏蔽说”认为,细胞质膜是两种环境的渗透屏蔽物,使外部 H+和 OH-都不能进入细胞内,进而维持胞内 pH 近中性;“泵说”认为,嗜酸微生物中存在 H+/ K+( Na+) 反向转运功能的特殊蛋白,以维持细胞内环境接近中性,并保护易受酸破坏的组分;“平衡说”认为,细胞质膜存在高分子电解质,并形成所谓的 Donnan 电位( 这种电位与正常的膜电位的电场方向相反,存在于细胞膜中) 以阻碍过量的 H+进入膜内,从而维持膜内的中性状态研究发现,即使终止呼吸和能量代谢,细胞内仍保持着中性。
因此,“泵说”和“平衡说”对细胞内呈中性的解释仍存在着缺陷,而屏蔽说解释其适应机理较为适宜。
3.2应用适酸菌(尤其是无机自养型细菌)在低品位矿生物沥滤回收贵重金属,原煤脱硫及环保等方面有巨大应用价值。
如嗜热嗜酸菌(如硫化菌) 既能脱除煤中无机硫也能脱除有机硫. 嗜酸硫杆菌还可以用来处理含硫废气、改良土壤[8]。
4.嗜碱微生物一般把最适生长 pH 在9.0以上的微生物称嗜碱微生物(Alkaliphiles),其所耐pH高达10 ~ 12。
耐碱微生物是指能够在pH9.0以上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或生存、但最佳生长条件是中性或偏酸性环境。
4.1适应机制嗜碱微生碱的适应机制主要包括:①钠离子-质泵反向运输是嗜碱菌细胞质碱化的基本原因,为了使其发挥作用,需要胞内有足够的钠离子,钠离子的跨膜循环是必要的;②相关嗜碱菌钠离子/ 氢离子反向运输的基因已经从嗜碱菌 BaciiiusC- i25 中得到了克隆;③细胞外膜是胞内中性环境和胞外碱性环境的分隔;④嗜碱微生物碱性酶在高pH 下稳定,嗜碱菌的细胞壁含有酸性多聚物,带负电荷,降低了细胞表面的pH,细胞膜利用 Na+/H+反向载体系统运输Na+,而K+/H+反向载体和ATP酶驱运了H+排出质膜,也可以维持胞内pH的稳定性;⑤嗜碱微生物可产生大量的碱性菌,为嗜碱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⑥嗜碱微生物细胞壁中含有酸性多聚体物质: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磷酸等,它们使细胞表面带负电荷,吸收钠离子和质子,抵抗OH-[9]。
4.2应用1958, Horikoshi 首次报道Bacillus circulans可裂解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细胞;1971, Horikoshi首次报道利用嗜碱微生物生产碱性蛋白酶和碱性淀粉酶;之后多种嗜碱微生物从环境中分离出来;碱性蛋白酶、碱性淀粉酶、碱性纤维素酶和碱性木聚糖酶已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
5.嗜盐微生物可分为嗜盐型(extremelalophoto) 和耐盐型(me-halotolerant) 前者一类在一定浓度盐中可正常生长,且高浓度盐是生长必需条件的微生物;后者是一类能耐受一定浓度盐溶液,但在无盐条件下也可正常生长的微生物。
高盐环境包括海洋高盐环境、内陆湖泊、南极湖泊、动物皮毛表面、腌制食品等。
5.1适应机制嗜盐微生物在适应机理上有多种。
主要包括①依赖光驱动的离子泵吸收大量的钾离子,这类微生物适应性较差。
②细胞内的蛋白质为酸性,多数以K+离子作为辅助因子,并以K+以保持稳定,这类微生物为数较少。
③多数微生物体内产生简单、不带电荷或两性的有机溶质,从细胞内排除离子。
④细胞壁上的糖蛋白含有较高比例的酸性氨基酸,它们需要大量Na+来保持稳定。
5.2应用利用嗜盐菌菌体发酵,可生产离聚化合物. 如聚羟基丁酸( PHB) 可用于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开发,又可生产食用蛋白、添加剂、表面活性剂等。
另外,嗜盐古菌和紫膜蛋白能通过构型的改变储存信息,可作为生物计算机芯片的新材料。
嗜盐菌还可用于高盐污水的处理[10]。
6.嗜压微生物Horikoshii等将嗜压微生物定义为在大于40 Mpa下呈现最适生长的微生物;耐压微生物是指在小于40 Mpa 大气压下呈现最佳生长、在正常大气压 (0.1 MPa) 下能够很好生长的微生物。
耐压微生物又称中等嗜压微生物。
Bartlett[11]定义嗜压微生物为呈现最适繁殖速率的压力大于0.1 MPa的微生物,而将超嗜压微生物定义为大于60MPa下,呈现最快生长的微生物。
嗜压微生物研究最少, 嗜压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对压力变化的调节,对所有生物都很重要。
理论上,研究嗜压微生物研究可能对了解生命的起源有帮助;可能在高压生物反应器中发生作用;对了解其它生物对压力的调节可能启示作用。
7.展望极端微生物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很快,极端微生物特殊的多样化适应机制及其代谢产物将使某些新的生物技术手段成为可能,在食品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工业能源利用遗传研究生产特殊酶制剂等多种生产和科研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搜集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深入研究它们的特征以及生理机制,发现与应用新极端酶,人们有望解决工业生产的苛刻条件和酶蛋白有限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加工技术此外,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极端微生物性状功能进行有益改良,进而为人类服务,是一条崭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