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城市化 包括城市化的三层内涵、城市化的三层内涵和城市.
城市管理复习题文本
2、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转变的过程,是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演变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虽产生得较早,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却是始于产业革命之后。
3、城市化水平的衡量
城市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之一。城市化水平,一般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4、脆弱性,由于城市环境是高度人工化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自然调节能力弱,主要靠人工活动进行调节,而人类活动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众多,各因素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其他因素的连锁反应,因此城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
三、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这是指全面和充分地利用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充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又减少环境污染。这是治理污染、节约资源、发展生产、保护环境而必须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城市环境一旦污染便很难恢复,因此保护环境应以预防为主,但预防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对已经存在的污染必须治理,因此要防治结合。
(三)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资源化是把物质返回到工厂,在那里粉碎之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之中。资源化能够减少人们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的压力,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有两种不同的资源化方式:
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
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
4、从经济入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
城市经济学 第3章 城市经济学——城市化
LOGO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国 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2000年人 均创造GDP第一产业3990元,第二产业2.8万 元,第三产业1.5万元)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 强的过程,也是一国中产阶级形成并占主体的 过程,是一个国家现代社会结构形成的过程。
LOGO
第三章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概念与内涵
(一)概念
城市化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 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 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二)内涵
一是“人口城市化” 二是“非农产业城市化” 三是“空间城市化” 四是“生活方式城市化”
美日法三国城市化水平及其就业结构变动情况 ( 单位:%)
国别
城市化水平 和就业结构
城市 化率
美国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城市 化率
日本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城市 化率
法国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年 份
1960 70.0 1970 73.5
8.6 4.4
30.6 29.9
LOGO
(三) 长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原动力是资本的积累和循环,整个城 市化过程就是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在城市地域上的 体现。长期的经济发展表现为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 1、总量增长与城市化水平呈现密切的相关关系
1981年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 国家类型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市场经济工业国 世界平均 国家数 33 63 19 125 加权人均GNP(美元/人) 260 1400 10320 2340 加权平均城市 化水平(%) 17 45 78 41
课件12:2.3城市化
水 平
发展 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低 慢 小幅度扩大
表现不明显
较 高
迅速扩大,出现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 快 郊区城市化。 挤,住房紧张,环境
恶化。
高
慢
城市界限模糊 大城市中心出现了失业 ,出现逆城市 率高、空旧房增多、犯
化。
罪率升高、市中心的空
洞化等。
降低 人类 活动 对环 境的 压力 改善 环境
2.3 城市化
1.城市化的涵义: 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 城市人
市 化
口增多
城市的用地规模 扩大
城市数 目增多
的 城市人口占
标 总人口的比
志
重上劳升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城市等级上升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范围扩大 城市数量增加 乡村变为城市
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过快
城市化
环境质量下降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失业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增加
保护和治理环境 改善交通
改善居住条件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生态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 (1)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 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 保持协调。
(1) 城市化起步 (2) 城市化水平 (3) 城市化速度
发 达 国 家: 起步早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
(1) 城市化起步
发 达 国 家 : 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 水平低
(2)城市化水平
发 达 国 家 : 速度(慢—快—慢) 发展中国家: 速度(慢—快)
()城市化速度
项目
城市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
1.城市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谈谈自己的观点
城市化定义包括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乡村不断地转化为城市并最终为程式所同化;第二个层次是乡村本身内部的城市化;第三个层次试车股市自身的发展,即所谓的“城市的城市化”;第四个层次是作为各个学科领域研究对象的城市化,比如: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景观城市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等;第五个层次是最抽象意义上的城市化,即作为城市化整体运动的城市化。
具体而言,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化上的形态上的城市化,主要反映在人口的集中、空间形态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等方面;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意识、生活方式上的城市化。
城市化意味着,从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发展、转变的全部过程。
城市生活方式,不仅只有别于农村的日常生活习俗、习惯等,还包含着制度、规划、方法等结构方面的内容,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还应包括,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即,人们不仅是在城市中居住或者工作,城市也通过交通信息等手段对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给以生活方式方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的内容包括: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人口城市化这三方面。
城市化过程就
是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过程。
城市化并不仅仅是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也不仅仅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他还包括人们的道德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向城市的逐渐转变。
城市化的过程是全方位的改变,是我们经济政治和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我们人类不断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的基本理论
第五阶段:城镇人口比重≥65%,进入成熟的城市社
会。这时的工业化已经走到尽头,进入后工业化社会
或现代社会,现代城市文明广为普及,城乡居民只是 居住空间及就业岗位差别,生活水平和生产生活方式 基本趋于一致,城乡一体化作为城市化的终极目标已 经成为现实。
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的阶段性划分
1952年,中国GDP为67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比 重高达50.5%,城镇人口比重12%,是一个几乎具备 了一切落后特征的农业国家和农村社会。以此为基础, 新政权开始了艰难的工业化过程,城市化也随之起步。
公用事业、咨询服务等等。
第二、第三、第四阶段合称为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地
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
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
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 推广普及。 所谓技术密集型产业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为生 活服务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二是改造、武装传统
条件四: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 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 为什么在第二产业就业的相对量甚至绝对量都下 降的情况下,城市化水平依然能够不断提高呢? 答案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是重工 业化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富有效率的重工业化使 更多的人进入中高档消费阶层,他们的生活质量得以 大幅度提高,对社会服务的高档化、个性化需求不断 增加,生活性服务成为最富活力的产业。 因此,当重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第三产业的迅 速崛起并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历史的必然。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四,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
传播的过程。
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讲解)
城市与城市化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复习建议认识城市形态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城市区位因素;了解城市功能分区;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认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
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认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知识清单一、城市形态与地域结构1.城市形态(1)概念:每个城市都占据着一定的________,有着特定的________。
(2)成因:与________密切相关。
(3)主要类型:________、条带状、________。
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________用地、________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__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________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3.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原因:不同类型的________在城市里的集中。
(2)三种主要类型a.住宅区:城市里最__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住宅区分化为________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b.商业区:多位于________、________两侧及街角路口处,主要形状为________、条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出现了________区。
c.工业区:一般靠近________、________和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3)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________,一个功能区往往以________为主,也可兼有其他功能。
(4)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a.历史因素:城市的________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
b.经济因素: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距离________的远近和________。
一般来说,商业区一般选择地租最高的________和地租次高的________;住宅区选择地租较高的________两侧;工业区选择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2《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学案(含答案解析)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理解衡量城市化的指标,掌握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4.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律,从而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一、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1)概念: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和①____________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衡量指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有差异a.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与城市经济发展③__________。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④______,发展水平⑤______,与经济发展程度⑥____________。
(2)不同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也不尽相同a.发达国家城市化阶段相对完整城市化→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
b.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形成了低质量的城市化。
c.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
二、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1.城市环境要素a.自然要素:大气、土地、生物、园林绿地及水体等。
b.⑩____________: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工业设施、文化设施、城市垃圾等。
2.城市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问题a.城市环境⑪________:⑫________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⑬______污染、电磁波污染、⑭______________污染。
b.生态失衡。
(2)社会环境问题a.城市交通⑮________。
b.居住条件差。
c.⑯________困难。
d.社会秩序混乱。
3.成因:⑰__________、⑱__________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
第三章 城市化
工业化城市 面积大,开放型,城市人口占 社会的大部分 等级、职业、宗教等方面的隔 阂相对较少,很少表面上流露,隔阂 主要来自种族歧视 街道畅通,交通运输条件好, 信息传播速度快 工业化社会中制造、金融、协调中心
功 能 社 会 结 构
政治首府,交易市场,宗教活动中心
僵化的阶级结构 不固定的阶级结构 上层社会由高级官吏、地主阶级、少 上层社会由商人、科学家组成 数商人组成 大批参加技术工作的中间阶层 少数的中间阶层和众多的低层群众 科学工作者和劳动者地位提高 对手工业劳动、商业轻视
工业扩张是带动外围市区发展的传统方式。
集中化阶段的一般模式表示为:
城市中心 中间市区 外围市区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扩展,离心,其实这只是表 明城市景观、城市职能发展的方向。 判断是集中还是离散,是要看资源和能量的流动 方向。
2、分散化阶段:第二次城市转变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高度的集中所造成的成本 (交通运输成本、精力的损耗)给城市带来了不可 避免的城市病,促成了分散城市化的形成。 分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
吴 莉 娅:《全球化视角下城市化动力机 制研究进展初探》,《苏州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
1、工业化:城市化初期的主要动力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林国蛟, 2004):
工业化推动城市扩大、新工业城市形成; 工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导致农业人口减 少和非农人口增加; 工业化使经济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工业化使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渗透和改变 农村。
经 财富来自土地,商业活动的地位 财富来工资、酬金和资,商 济 低下,市场范围小,日常存货量小,行会 业活动的地位较高,市场具有世界性 制 制度普遍,个体的生产经营,服务区域狭 范围,由大量整年度存货,有全国的 度 小,价格不一,不讲究时间效率,工作日 工会,生产经营专业化,服务区域广, 程不规则,缺乏标准化 价格固定,讲究时间效率,工作日程 规则,生产标准化 政 国王与大臣们的家族统治,政府 公民民主形式的政府 治 建立在传统观念和绝对权威的官僚制度上。 政府功能是:依靠警察、法院 结 社会管理公共事务,抽税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社会福利,合理 构 征税 宗 权力强大,统治其他组织,宗教权被上 权力薄弱,与其他组织分离,宗教为 教 层社会所垄断,为其阶级统治辩护,反映 中间阶层操纵,其神秘的色彩正在消 了阶级地位的悬殊。 失 教 育 与 传 播 教育为少数人服务,传播宗教观念,只重 教育为大众服务,主要进行技术教育, 口头宣传,不重保持文字记载,各阶层用 普及教育,重视文字传播,广泛保持 语不同,使全国语言不统一,文体为一种 文字记录,推行标准化语言,普遍使 时兴艺术,书籍是宗教艺术的表现物 用印刷体,文化传播大众化、通俗化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1.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
A 、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 、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C 、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2.城镇体系规划是测算 的重要依据。
A 、建筑用地B 、居民点用地C 、城市用地D 、非农业建设用地3.居民点规模具有 和用地规模。
A 、建筑规模B 、人口规模C 、居民点形态D 、规划区规模4.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 集中配置的场所。
A 、建筑物B 、构筑物C 、生产资料D 、生产工具5.集镇的人口数量上限为 的人口数量的下限。
A 、特大城市B 、大城市C 、中城市D 、小城市6.地球表面积是个 。
A 、可变数B 、常数C 、未知数D 、已知数土地利用规划学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横杠内。
7.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的高低。
A、价值B、地租C、成本D、劳动产品8.把土地资源分为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的依据是。
A、地形特征B、利用特征C、植被特征D、气候特征9.土地的自然供给量是指。
A、地球表面积B、地球上陆地面积C、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地面积D、除了现实技术条件下无法利用土地以外的陆地面积10.土地报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递减。
A、土地总报酬B、土地边际报酬C、土地临界报酬D、土地平均报酬11. 的数量是人均占有粮食数量的重要条件。
A、耕地总面积B、人均耕地C、粮食总产量D、农用地数量12.土地垦殖系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
A、农用地B、可垦殖利用土地C、耕地D、果园面积13.林地复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B、森林蓄积量C、木材消费量D、已利用土地面积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
A、用地规模B、用地布局C、用地规模和布局D、粮食问题15.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作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3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3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3答案形考任务3主题讨论:我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同学们,在学完前八章的内容之后,相信你一定会被某一类社会问题所触动,如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教育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等等。
请选择你最关心的某个社会问题,与其他同学分享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1.对于城市化的理解与认识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业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体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城市化就会随之发生,从经济角度看,城市化有五个方面的含义:一、城市化的内涵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其内涵是指乡村人口以人口迁移的方式流入城市,在城市内定居生活,完成了从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
从而使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不断上升。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乡村人口是进行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的,而城市人口是进行非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的,产业结构的转变就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乡村人口逐渐开始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完成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流动,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城市有着广阔的市场,更为先进的技术,城市财富积累的能力也远高于乡村,因而城市成为高消费群体聚集所在地,由于高消费,从而吸引投资者,市场更加扩大,低收入群体从市场中获利,成为高收入群体,居民总收入水平日益提高。
第四,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
城市有着发达的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达的经济决定了城市文明的先进,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随着人口流动逐渐向乡村渗透,改变农村与农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城市与乡村慢慢融合,最后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局面。
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节主要研究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标志,世界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差异,应重点了解人口城市化的内容和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正确理解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能够运用教材上的图表,分析城市化过程各阶段的趋势及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可列表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教材中涉及的数字较多,应结合课文中的图表加以理解,不应死记硬背,注意分析数字背后的地理现象和规律。
重点:
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三个标志
城市化含义城市化标志
(1)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
(2)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要处理好城市(点)、区域(面)的各自独特作用及其相互联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城市化水平的高低——重点放在城市化三个主要标志中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因为城市化进程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增长过程。
(2)当代城市化的动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
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多数农民是为了摆脱贫困,盲目流入城市的。
两种类型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有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已进入后期,发展趋缓、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处于中期,仍在发展中。
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市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大城市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城市化
2、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城市化过程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相同步,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它的总体是指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逐步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增加城市生活的特征的趋势它是世界范围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在一些细节上,城市化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理解。
从经济上讲,城市化又称都市化或城镇化。
由于城市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长而引起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集中化过程。
城市化包含三个内容:①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逐步增加,而农村人口相对减少。
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村人口的比重相应下降。
②城镇的形态和分布,由各自独立的状况,变成联系密切的城镇系统。
③城市生活方式(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扩大和普及,即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于城市居民。
在这些特征中,城镇人口的增加和聚集是最明确的特征。
因此,通常以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作为衡量城市化程度的基本指标。
从地理上讲,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中和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这一过程使城市数目增多、各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从而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因此,城市人口比重增大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城市化本质上是居民由从事农业转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以及居民生活方式和城市空间组织的演变过程。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度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等多种因素制约。
从城市规划上讲,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又称城镇化。
其实质是农民从农业劳动转为从事工业、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
综合而言,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传统的农村型向现代化的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其主要标志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并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所以衡量城市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市人口中占总人口的比重。
现代的城市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这在于城市化不仅仅是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而且是产业结构以及区域整体结构额变化,是现代城市文明深刻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
城市化的内涵及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的内涵及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向城市集中发展的过程。
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
人口城市化不仅是城市化的结果,也是城市化的动力。
人口城市化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规模和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经济活动在城市空间中的集聚和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吸引了大量资源要素的集聚。
城市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型,由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向现代的工业、服务业转变,经济城市化也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和提升。
三、社会城市化:社会城市化是指社会文化在城市中的集聚和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进行,城市成为了人们生活和交流的中心,文化、教育、科技等资源在城市中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和发展。
城市化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
城市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口集聚:城市化过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形成人口集聚现象。
人口集聚会带来人口密度的增加,城市的规模也会逐渐扩大。
二、土地集约化:城市化促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加集约,通常采取垂直发展和高密度利用的方式。
高楼大厦的兴建以及地下空间的利用,都是城市土地集约化的表现。
三、经济多元化: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减弱,而现代的工业和服务业得到了发展。
城市经济的多元化使城市在经济上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四、社会分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进行,城市的社会分工更加明确。
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城市中分工合作,形成复杂的社会网络。
社会分工的明确使城市在生产力和创新能力上具有优势。
五、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城市化使城市的交通需求增加,促进了城市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公路、铁路、地铁、公共交通等交通设施的完善,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城市社会学 第七章 城市化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城市化已有5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 由起步到发展的过程。我们以世界城市化为背景, 对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特征以及中国城市化的原则、 战略进行研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城市 化已有50多年的历史。纵观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大 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3.由政府发动的城市化可以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 方式从农村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所需的建设资金。
二、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二)体制特点——城乡双重性 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实行的是城乡有别的双重体 制,这种体制造成了“城市——农村”二元社会体制, 形成了严重的城乡壁垒,使城乡经济的分割获得了制 度上的保障。 1.表现为城乡双重居民身份体制。 2.表现为城乡双重交换体制。
一、集中型城市化阶段
集中是城市化初期阶段最为强烈的一种特征。集中 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它把 农村变为城市,把小城市变为大城市。集中使城市成为 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社会前进的基础。
集中型城市化包括内部市区的城市化和外围市区的 城市化。
一、集中型城市化阶段
(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
1.发生阶段城市化的速度缓慢; 2.发展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 3.成熟阶段城市化速度又逐渐减慢。 城市化全过程呈“S”形曲线运动。
第三节 城市化的动力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三、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四、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五、科学技术与城市化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工业化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规 模扩大、城市体系不断完善;
内部市区包括中心地区(CBD)和中间市区。 城心 地区进行的城市化主要是向心型城市化。
(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城市化知识精讲
城市化知识精讲一.本周教学内容:2.2城市化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1)学会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2)学会运用有关的图表资料,概括当前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培养读图分析整理资料、归纳得出有关结论的能力。
(3)通过绘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长折线图的实践,培养动手绘图能力。
2. 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1. 城市化概念2. 城市化特点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 具体内容(一)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的定义主要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1)城市地域(用地规模)扩大和城市数量增多;(2)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其中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
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都是相对的,不作为绝对指标,在认识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时,还应结合城乡收入、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念的趋同性等各项指标,以衡量、综合分析城市化的水平和合理程度。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的扩散,使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价值观在农村地区传播,最终使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
城市化的动力: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②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促进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城市化进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工业革命之前,受生产力水平制约,可提供给居民使用的农产品十分有限,城市数目少、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小,城市人口比重低,城市多分布在灌溉农业发达的地区,如两河流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及我国的黄河流域,其中许多城市都是行政、宗教、商业或军事中心;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生产得到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化有显著发展;二次大战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一日千里,城市规模以空前的速度扩展,新城市纷纷涌现,大城市、特大城市、超级大城市相继出现,甚至出现了城市群和城市带。
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脱节原因
推 力
农村人口 增长过来
大量农村劳 动力失业
推动农村进城
素质
不高
反 推 力
城市人口自 然增长过快
城市就业 岗位有限
进入贫民窟 或棚户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 因
发 起步 达 水平 国 速度 家
发 起步 展 水平 中 速度 国 家 问题
逆城市化:大都市区人口外迁,移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 和小城镇。
再城市化: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市中心衰 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移民的影响, 使得市区内人口增长。
中心 城区 城市 郊区 乡村 或小 城镇
郊区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逆城市化现象
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发生空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城市经济畸形
三、20世纪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总结:20世纪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 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世界特大城市带)
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圈 水 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噪声污染
项目
噪声污染
来源
危害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
5、交通拥挤、就业困难
生态城市不能简单地只理解为绿化好、空气好的城市,而 是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安全舒 适,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资源永续利用,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 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
城市化
吴起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学案2011年10 月26日序号48 课题城市化编写:姚超敏审核:班组姓名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并能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重点城市化含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的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学习难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学习范围说明、学法指导、标识说明学习内容:必修二第二章P32 --- P39第二节城市化的内容.学法指导:本节内容把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三部分内容:一是城市化的内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标识说明:★为必须掌握的内容。
根据星级多少代表题的难易程度不同.自主学习:一、城市化的内涵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城镇化)是、、的过程。
2、城市化具体反映在、、等方面。
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3)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20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表现出四个方面特点:a: b:c: d:2、有些发达国家经历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3、郊区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向迁移,下降4、二战后,国家城市化进程尤为迅速,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仍以向为主。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环境问题及表现形式:(见步步高考点二)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合作探究:★★1.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所处阶段快速发展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课题检测:1.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还没有大城市出现②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才开始加速③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达70% ④二战后,世界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规模都达到空前程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C.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D.城市化必将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3~4题。
2.3_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化
考纲解读
1、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城市化 、城市化的内涵、标志、 过程的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治 、 理对策
一、城市化
1、城市化的内涵 、 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1、城市人口增加 、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上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上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 回答下面两题。 回答下面两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D )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 .地下水位上升 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 .蒸发量增加 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C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硬盖率增加 C .降水下渗量减少 D .城市热岛效应
出现的问题
处于城市 化低水平 时期, 时期,问 题少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 中心城区衰落、 中心城区衰落、 住房紧张、 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市中心空洞化
发展趋势 出现的国家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2)地区差异 )303、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 2、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 3、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 、 市化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人口向城 、 市迁移为主
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住宅问题
城市社会问题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的规模; 的规模 ; 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 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 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 , 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 对位置; 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 适当分散污染 对位置 ; 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 , 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年阶
1950
世界 城市人口(亿) 7.34
城市化水平(%) 29.2
1960 10.31 34.2
1970 13.71 37.1
1980 1990 17.64 22.34 39.6 42.6
2000 28.54 46.6
发达 国家
城市人口(亿) 4.47 5.71 6.98 7.98 8.77 城市化水平(%) 53.8 60.5 66.6 70.2 72.5
30.37% 27.55% 不足 2%
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1、填写城市化的内涵: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用地的过程。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是:
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
你知道吗?
请记住它是—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 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低
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化工业化 与城市化进程相脱节
城市化进程特点三: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比较课本36页表2和表3,思考特大城市和超大 城市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哪类国家变化更大?
比较下列两幅图:
年份 1960
特大城市数量(个)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14
62
52
特大城市人占城市总人口比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2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西庄中学 唐莉莉
深圳市城市用地结构
1982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
流光溢彩的深圳(2000年)
1973年 1983年 1995年
非农业用地(城乡居住、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
1.15%
4.92% 34.54%
耕地面积变化
19
9
13.4 14.2
12.5
35
13
22
15.8 14.1
17.2
66
16
50
19.9 13.4
23.2
思考:
1、表一数字反映出特大城市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2、表二数字反映出超大城市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3、通过数字比较,哪类国家变化更大?
城市化进程特点四: 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看课本36页”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带“图回答: 世界主要城市带有哪些? 它们分布在什么地区? 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9.50 74.4
发展 中国 家
城市人口(亿) 2.87 4.60 6.73 9.66 13.57 19.04 城市化水平(%) 17.0 22.2 25.4 29.2 33.6 39.3
思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世界城市化有哪些发 展趋势?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发展中国家速度快 20世纪7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人口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 化的主体。
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相脱节 的原因有“推力”和“反推力”。
推力
反推力
农村人口增长过快而农村经济增长慢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过快
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
城市就业岗位有限
推动农民进城
农民进入贫民窟区或棚户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点 起步早
发达国家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郊区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同时,城市化带来很多问题
仔细观察:图片中反映了哪几类问题?
香港的笼屋
就业问题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1、城市环境问题 2、城市交通问题 3、城市住宅问题 4、城市社会问题
课后讨论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 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 城市化?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9.5 30.4
28.4
1980 222
103
2000 408
129
119
34.0 33.4
279
40.8 34.0
34.6 44.2
年份
1960 1980 2000
超大城市数量(个)
超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欧洲西部 城市带
英国南部城 市带
日本东海岸 城市带
中国长江三 角洲城市带
北美五大 湖城市带
美国东北 部大西洋 沿岸城市
带
世界六大城市带分布共同特征:
地理位置--- 中纬度沿海地带 自然条件--- 平原地带 政治经济--- 国家或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 空间分布--- 呈带状延伸扩展
城市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居住条件 和丰富的产品
从你自身感受出发,你认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建立生态城市、花园城市是我们的目标 让我们为之奋斗!
城市化进程特点二: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行的, 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现象。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进程特点二: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是与人口增长同步的, 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与其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 应。